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精选7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 1
根据上级《关于教育事业统计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配合教育组此次教育事业统计核查工作,我园对教育统计数据在生成、填报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积极贯彻落实统计法律、法规;及时上交相关数据,按时完成数据统计工作。
(二)基本完善学校统计工作规章制度建设,按照统计制度的规定设置了原始记录。
(三)加强统计人员的管理。我园由专门人员具体负责统计工作,班主任具体负责各班各种数据的采集填报工作,使数据内外一致,不走样,不掺水分。
(四)重点核查了学校上报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基层统计报表的有关数据:
1、在园生数。通过核对幼儿学籍数据库人数,登记上报人数与实际在园生数一致;
2、教职工、专任教师数和现任的一致;
3、校园土地面积。土地登记面积和学校土地实际使用、占地面积一致;
4、学校建筑面积。通过核对核实校舍建筑面积(教学行政用房)与上报数据库的数字一致;
5、固定资产和教学仪器设备。通过核对固定资产(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数据与幼儿园现有的基本一致;
6、图书册数。通过核对图书记录和上架图书的'实际情况基本相同;
7、基础教育的班额基本符合要求。
(五)建立了档案室,建立幼儿花名册和教职工花名册,并且适时更新。为了加强数据管理与维护。我们要求班主任要经常与负责统计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及时上报各类数据的变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订正修改,确保了学校基表与上报的数据库相一致。
以上是我园教育数据统计情况所进行的检查情况,我们决心借助这次教育事业统计核查工作的时机,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工作,及时更新相关数据从而使我园的教育统计工作日臻完善。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 2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细则的通知》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政府主导、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为原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大力提升教师素质为重点,全力推进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组织
为切实加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临泉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或联系教育同志任副组长,县政府办、财政局、发改委、编办、重点工程建设服务中心、住建局、公安局、人社局、卫健委、审计局、税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文化旅游体育局、市场监管局、教育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相关部门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细化职责分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有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统筹调度机制及政府相关部门任务分解情况
各相关部门全力落实工作职责,加强配合协作,合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教育局负责制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各项规划,并牵头组织实施;县财政局负责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落实,做到足额预算,及时拨付到位,并指导、监督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县发改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重点工程建设服务中心、住建局负责将中小学校建设纳入城区建设、乡镇(街道)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确保与城区和新农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县编办、县人社局会同教育局共同做好教师核编定岗工作,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保障学校用地纳入土地利用规划,落实学校用地计划指标,依法办理用地批准产权登记手续;县审计局负责对涉教资金的监督管理;公安局、市场监管局、文化旅游体育局、卫健委等部门负责制定方案和措施,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各乡镇(街道)结合辖区学校实际制定推进计划并认真落实;其他相关部门负责根据各自职能,支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落实情况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办学条件优质均衡化。
1.校际差异系数有所降低。根据《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临泉县教育局制定了《临泉县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分年度规划实施工作方案》,从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等方面分年度规划实施,稳步推进,逐年完成实施项目及进度,保证2028年完成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目标;20xx年6月从办学条件、仪器设备配备、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校际间差异系数进行统计发现,20xx年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是0.3743、0.2400,20xx年度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是0.3733、0.2337,差异系数逐步减小,均低于规定指标0.50和0.45,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逐步发展。
2.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按照《关于印发临泉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意见的补充通知》(临政办秘〔20xx〕34号)和中共临泉县委办公室 临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整合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源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办〔20xx〕70号)要求,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学校资源进行了整合。整合后,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共有369所,其中初中36所、小学205所、教学点127所、特教学校1所。完善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指标,20xx年以来投入22.45亿元,建设校舍面积111万平方米,其中城区新建公办三中、城中路小学等16所,扩建9所,建设校舍面积65.88万平方米,新增学位43800个;全县中小学教辅用房面积128.16万平方米,小学、初中教辅用房生均7.39平方米、9.15平方米;全县小学运动场馆面积104.75万平方米,初中48.38万平方米,生均9.36平方米、9.74平方米,办学条件明显提高,基本达到省定标准。
3.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前全县学生用计算机19136台,生机比8.58:1,实验仪器设备和音体美卫器材全县均已达标,全县共有班班通设备4517套,已实现班班通全覆盖,达到优质均衡标准;全县现有图书361万册,学生生均图书超过基本均衡标准。另外,我县还为部分学校装备了科学探究室、电子阅览室、数字化实验室、创客教室、智慧教室、机器人教室、3D打印室、多功能录播教室、云资源电子图书馆、专用书法教室等现代化的教育装备。20xx年正在为艾亭中心小学新校、陶老中心小学新校、滑集中心校分校、城南小学、城东小学、兴业路实验学校6所学校配备班班通120套,计算机490台,录播教室5个,音乐、体育、美术各6套,实验室6套。
4.落实学校安全保障建设。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20xx年底前,学校进出口道路警示标志等安全设施设备实现全覆盖;县教育局还联合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等单位组成联合督查组,不定期进行上路督查,同时对全县校车进行网络化监管,杜绝学生乘坐不安全车辆;落实校园“人防、物防、技防”等安保措施,投入270万元为全县公办学校配备567套安保器材和488套微型消防站,安装了375台校园充电桩。投入1300多万元为全县学校配备专职安保人员597人,在全县校园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和一键式报警系统。
(二)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推进办学质量优质均衡。
1.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以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和德育课程特点,紧扣“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三条主线,抓住“课堂、活动、校园文化”三个载体,密切“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结合,通过日常化、形象化和生动化的形式,形成全程、全员、全方位立体化育人格局,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锻炼,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把体育摆到学校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以“大课间”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开齐开足课程,规范教学秩序,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通过教师走教、发展一专多能教师、在线课堂等方式,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目前,全县在线课堂项目共有53个主讲教室、116个接收教室,覆盖所有师资配备不全的教学点,解决了农村偏远教学点师资不优问题。
3.规范办学行为。城区、镇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格实行划片招生、免试入学,严格控制择校择班,不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严格按照《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要求,规范各校作息时间,保证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6小时,初中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7小时,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家庭作业控制在每天1小时以内,初中家庭作业每天控制在1个半小时之内。加大“控辍保学”力度,确保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5%以上。进一步加强学生学籍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计划由县统一管理,严格控制大班额、大校额。
4.深化义务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完善中小学生成长记录档案,构建学生成绩评价新体系,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和素质教育导向机制,对义务教育学校学业成绩、学生体质健康、师德师风、课程开设等进行科学评估。
5.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稳步、扎实推进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对全县残疾儿童少年进行摸底,以中心校为单位逐村排查,与残疾儿童家长沟通,动员其入学,对不能随班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为其办理学籍,由县特殊教育学校组织人员,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保证每一位残疾儿童少年入学。20xx年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3%。
6.依法规范民办中小学校管理。按标准配备和管理教师,教育局先后出台了《临泉县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管理工作指导意见》、《临泉县教育局关于全县民办学校严格执行“五不准”规定的通知》等相关文件,文件严格要求各校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选配教师,并严格开展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活动,依法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培训。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师资水平优质均衡化。
1.落实教师培训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是加强教师培训体系建设,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承担全县教师专业发展任务和教师培训工作;二是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足额完成培训任务。全县中小学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100%;三是认真落实国培计划,仅20xx年就实施国培项目56项,共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721人;四是积极开展教育管理干部培训,暑期举办面向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初中小学教务主任、优秀班主任培训四期,培训学员6500人次,实现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培训全覆盖。
2.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修订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各项制度,深入开展教育行风和师德师风整治,全面开展师德考核,建立个人师德档案,切实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有偿补课、“吃空饷”、小病大养等问题整治力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教育,先后开展师德师风综合提升年、“铸师魂、守师道、立师表”、“守教育初心、担育人使命”专题教育活动,加大师德师风宣传,强化师德师风考核,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涌现一大批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如郑莉、王海生、张文凤等同志先进事迹被《安徽青年报》、《中安教育》等媒体报道。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推动教育人事改革,公开选聘中心(县直)学校校长15名、副校长29名、局党委委员2名、团工委书记1名,为管理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展城乡教师流动工作,解决了400多名教师的实际困难;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评选活动,20xx年评选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230余名,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4.改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为保障教师工资待遇,我县严格落实教师待遇各项规定。一是全县教师工资按国家规定标准,由县财政按时足额发放;二是城乡学校教职工与当地公务员医保和住房公积金等执行标准、经费来源和发放方式均一致;三是从20xx年以来我县开始发放教师一次性奖励,20xx年以来在职教职工年人均发放一次性奖励20000元;四是农村学校教职工同乡镇公务员一样享受乡镇工作补贴,标准一致,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收入不低于公务员水平。中小学教师工资、津补贴、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足额纳入县财政预算,落实偏远地区教师生活补助,按地域不同分类实施。
(四)教育保障实现新加强,义务教育质量实现新突破。
1教育保障得到加强。全县各中小学校绝大部分规模都达到标准要求,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和初中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均为100%,做到了全覆盖,确保每名适龄儿童都有公办学位;全县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达80%;留守儿童关爱体系逐步健全,建立留守儿童工作台账,与县妇联、团县委联合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六个一”活动,认真落实注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安全教育。
2.过程性督导作用凸显。县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年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进行过程性督导,对各校当年工作成果进行检验,督导结果作为乡镇(街道)和中心学校绩效考核、干部选拔的重要依据,提升了教育的良好形象。
3.教育质量实现新突破。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建立全员抓教学质量工作机制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落实包保责任,20xx年全县中考平均分提高21.8分,普通高中招生建档线提高41分。全面加强素质教育,阳光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学校100%,县教育局荣获全国、安徽省第六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
四、逐校台账建立及动态管理情况
各校严格按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根据《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县教育局制定了《临泉县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分年度规划实施工作方案》,各校根据工作方案,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科学部署,分别建立已达标和未达标台账,自己能够解决的,学校制定计划分步实施,自己不能解决的',上报县政府实施解决。切实推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均衡配置,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保障机制,推动人事体制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科学规划布局,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据生源变化情况、教师学科现状,对全县教师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加大对紧缺学科教师招录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教师资源作用,坚持“有编即补”的原则,通过全省公开招聘、特岗计划招聘、自主招聘等形式和渠道补充教师,多渠道补充音、体、美、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教师。
五、存在主要问题及采取的保障措施
(一)主要问题
1.运动场馆面积初中还达不到10.2㎡/生,个别学校占地面积较小,位置处在集镇或城区,周边扩建较为困难。
2.我县中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少数学校不达标,主要是规模较大的学校;每百人多媒体教室数初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个别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规模大,如小学超过2000人学校8所,初中超过2000人学校8所。
4.民办学校运动场面积、功能室打造与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5.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保障措施
1.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使学校逐步达到优质均衡办学标准,专用教室更加规范、标准,校园环境更加优雅整洁,学校文化建设品位得以提升,整体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采取政策引导、投入倾斜、优化配置、待遇保障等一系列举措,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深入实施“县管校聘”改革,推进教师交流,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从严处理违纪教师,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升教师培训质量, 教师队伍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3.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依法办学,科学治校”,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4.加强校园安全工作。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推进校车平台安装,实现全县校车监管全覆盖。构建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科学研判校园及校园周边安全管理等问题,以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打击非法接送学生车辆、防止食物中毒为重点,开展经常性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加强防控,全面治理,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5.加强综合性督导工作。以督查为手段促进学校规范办学,以指导为目标帮助学校提速发展,坚持以考核指导为抓手,坚持“心系教育,服务教育”的原则,对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每年一次。督导评估结果与学校综合绩效挂钩,与每一位教师绩效衔接,让督导成为教育质量提升催化剂,确保督在点子上、导在要领上。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 3
一、基本情况:
含山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皖中东部,地处马鞍山市与省会合肥对接前沿,总面积1028平方公里,辖8个镇、96个村和24个社区,总人口44万人。截至,20xx年底,全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95所(不含50人以下村小教学点);在校学生小学22441人,初中10687人;现有教职工小学1510人,初中1177人。
自20xx年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级检查认定以来,我县继续以实现教育公平为导向,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推动政府切实履行义务教育发展法定职责为核心,突出“均衡”、 “优质”发展主题,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消除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差异,推动域内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方向迈进。
现将我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专项领导组织。县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县政府办、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编办、发改委、住建局、公安局等部门及各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组成员,负责领导和推进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工作。
2.专项工作纳入规划。制定《含山县“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明确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方向和总体目标,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相应制定出台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相关文件制度。
(二)推进城乡均衡
1.实现城乡规划合理。县政府把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合理布局,逐步缩小义务教育学校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
2.统一城乡办学标准。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由县教育局统一规划、招投标;教师编制标准统一,按照初中1/13.5,小学1/19统一落实到校,同时给村小教学点每个班级增加0.8个系数;生均公用经费统一,按初中生均公用经费800元/生/年,小学生均公用经费600元/生/年划拨到位;义务教育学校配置标准统一,均以国家一类标准配备。
(三)促进教育公平
1.落实就近入学政策。坚持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高中入学落实指标到校政策,全县优质高中招生名额总数1758人,分配名额1758人,占比100%。其中分配农村学校的名额1120人,占分配名额总数的64%,全县初中毕业巩固率为97.3%。解决随迁学生入学问题,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数796人,在公办学校就读796人,占比100%。
2.关爱特殊学生群体。关心残疾儿童和留守学生入学问题,全县残疾儿童少年为252人,入学252人,入学率为100%,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18人,占比7%。制定《含山县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室管理考核办法》,成立了含山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构建关爱网络,校校(包括教学点)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落实专人负责,建立包保制度,服务留守儿童。
(四)落实经费投入
1.公用经费保障到位。全县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学生数2146人,投入公用经费234万元、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2.4万元,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为6000元
2.教师工资保障到位。落实教师待遇政策,及时发放教师工资和绩效,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为72348元,略高于当地公务员年平均工资收入62908元水平。
(五)加强师资建设
1.师资队伍稳定合理。每年招聘新教师补充师资队伍,保持全县教师队伍稳定,目前,全县在岗专任教师2514人,其中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专任教师2514人,占比100%。
2.开展教师培训交流。全年完成360学时培训的教师2542人,教师培训完成率100%。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成效明显,全县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全县义务教育学校预算安排教师培训经费180万元,占公用经费总额2385万元的7.6%。全县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2027名,上一年度交流轮岗教师306名,交流轮岗教师占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比例15.1 %;交流轮岗骨干教师55名,占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比例23.3%,均超过指标要求。
三、达标情况
通过对全县学校的摸底调查,对照指标要求来看,目前我县在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元;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全县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100%、95%以上;全县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并向农村初中倾斜;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不低于85%;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所有学校建立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县所有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所有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达到良好以上;课程开齐开足,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等指标上达到或基本达到要求。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县在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所有小学、初中学校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等三项指标上还没有达到要求,表现在:音乐美术等功能室在城学校均有配备,乡镇中心学校音乐、美术室虽有,但不标准;城区四所小学规模超过2000人;全县小学有59个班级超过45人。
四、下一步措施
从目前的短板来看,主要是学校资源配置标准不高,与优质均衡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城区学校现有规模过大和部分学校功能室缺乏、每百名学生拥有音体美专任教师的不足。我县城区规划新建1所小学,待建成后可分流环峰小学、环峰二小和环峰三小、环峰四小的入学压力,解决城区小学规模过大问题。下一步我县将对照标准逐校核实,找出差距,列出清单,编制规划,加强农村学校功能建设和音体美专任教师的聘任、培训。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 4
一、高度重视机制建立,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效推进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和区教委主任为副组长、区政府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教委,由区教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创建工作。同时成立建设项目协调工作组,确保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订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会,明确了区政府各部门工作责任,分解了创建目标任务,按照均衡发展专项规划抓落实。
二是制定方案,打表推进。区政府及时研究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印发綦江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綦江府发〔20xx〕19号),对创建工作及时作出安排部署,确定了我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项目推进的办结时间,区级相关部门和单位(学校)严格按要求打表推进。
三是明确监督、严格问责。我区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由监察局牵头负责,严格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二、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在市、区各级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区教委敢于担当,主动作为,认真贯彻十八大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战略部署,在全市范围内率先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召开全区教育综合改革报告会,将专项改革上升为区级战略部署,争取形成区域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模式,为全国农村区县教育改革探路。
一是变单一强力推进改革为多元化自主改革
遵循“政府主导、教委主管、学校主体、教师主人”原则,由学校根据校情自主选择项目,征集改革项目100余项,实现项目动态管理,定期优化淘汰,增强了改革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将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划拨学校自主制定政策发放。精简年度考核指标60%,减少对学校办学行为干扰。指导南州中学等24所试点学校自主制订发展规划,实现一校一目标,一年一诊断,一校一评价。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了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为人终身学习、全面发展、愉快工作、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的科学教育政绩观;把教育综合改革纳入区委区府工作重点。区教委提出了“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位师生”的办学指导思想;树立了“健康尊严,张扬个性”的先进办学理念。全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的教育观得到了优化、更新,校长确立了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师树立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家长形成了正确的成才观,达到了办学理念的均衡。
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学质量均衡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建立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经过实践,创造出了10多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课堂,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课堂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但爱学习,而且会学习,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大批农村孩子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学习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见解,敢于超越教材,敢于超越教师,敢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是城乡共享课程资源,促进课程开设均衡
整合体育、艺术、科技、劳技等课程资源,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选修与必修相结合,在所有学校广泛实施2+X项目,培养伴随学生终身的两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特长,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兴趣、劳动和阅读习惯。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了农村学生享受体育、艺术、科技、劳技专业教育的公平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公平;编写了校本教材,免费提供学生使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了全区城乡教师共享的数字课程资源库,做到每所学校有数字校园,每位教师有工作室,解决了农村学校课程资源瓶颈问题,做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经过几年的努力,城乡学校开齐开足课程的比例大致相当。
四是改革学校评价制度,促进发展机会均衡
“以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变化”,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质量发展性增量评价,农村学校有了奔头,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明显提升,30多所农村薄弱学校在区教委的'素质教育质量目标考核和办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一等奖,成了硬件不优办学水平优的学校。近两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数据显示,除农民工子女入学和居住地变换正常转学外,择校现象在我区已基本消失。实施“指标全到校、综合素质评价、多元录取”的中考录取制度改革。将高中学校计划内招生指标划分为综合录取、多元录取、诚信推荐录取三类,各占88%、10%、2%。重点高中综合录取计划内指标均衡到校,城乡学生升入重点高中机会均等,多元录取、诚信推荐,特长学生升学机会公平,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五是成效初显,示范引领
综合改革案例全国表彰。《区域推进农村地区课程改革》教研成果被国务院评为基础教育最高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多元协同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案例被21世纪研究院评为第四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最高奖—优胜奖,是全市迄今唯一获该奖项的单位;改革经验各级会议交流,《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綦江探索。素质教育督导工作经验6次在全国会议和国际会议上交流,并2次举办全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研讨会。创新课堂教学“五步教育督导法”,得到国务院督导办充分肯定,市教委印发专报全市推广。
在全国率先实施学区自治试点,得到教育部、市教委高度关注。
三、大力推进学校布局调整,解决人民群众入学难问题
区规划局在组织编制《綦江区城乡总体规划》以及指导各镇编制镇总体规划时,在用地布局上,保证优先考虑中小学用地,并根据规划人口合理确定各类中小学用地规模,确保学校满足使用要求,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区国土房管局坚持按照特事特办、专人专办、限时办结原则,对学校教育用地予以大力支持。在解决学生就近入学时:
一是科学合理划定招生区域。区教委统筹,各学区、学校提前半年调查辖区内适龄儿童入学数据,及时划分招生区域,及时制定招生程序、及时确定招生对象。
二是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划定就读学校,解决随迁子女、进城务工子女、拆迁户子女、中途返回户籍地子女入学问题。
三是保障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有接受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均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特殊学校就读、随班就读、送教上门三种方式确保残疾儿童接受教育。
四是坚持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根据初中学校生源数量、学生就读习惯等因素,把每年高中招生统招计划85%划分到初中学校,很大程度解决了义务教育择校难题。
五是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实现“零收费”,为低保、贫困、孤儿、残疾等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并实现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大学的资助体系,保障所有适龄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
四、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确保三个增长达到国家要求
区政府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逐年提高区级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比重,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比例”落实到位。落实教育费附加征收政策和政府土地出让收益、城市建设配套费等政府性收入按一定比例计提取教育资金。区财政局千方百计拓展经费渠道,保障全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资金投入的同时加强资金监管,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近三年,基本做到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两个比例”。每年财政按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预算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学校按不低于公用经费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近三年累计投入教师继续教育经费1027万元。在教育经费使用上,重点向农村边远薄弱学校倾斜。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近三年,累计征收拨付城市教育费附加9090万元,征收拨付城市建设配套费8504万元,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11743万元。20xx年11月市综合督导指出2013年我区“实际欠拨教育经费10680.2万元”,现已全部整改到位。
五、加快学校基础建设,确保基本办学条件到达要求
我区在20xx年政府投资项目的基础上新增教育类建设项目11个,其中整体迁建项目4个,改扩建项目7个,总投资2.3亿元,新增校舍面积约7.5万平方米。该批项目于20xx年5月启动建设,目前有1所学校已完工,10所学校完成主体工程,预计20xx年底即可完工。同时,按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本着高效节约的原则整合学校资源,以保证达到要求。在精细化管理学校附属设施项目建设中,赶水中学、羊角学校等27个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6845万元,可让3000多名学生住宿,有效解决边远学生“就学远”的难题。另外,还科学布局了莲石中学、民族小学等24个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总投资2360.5万元,可解决500余名边远学校教师住宿难题,让边远学校教师“分得来”、“留得住”。
六、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增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后劲
一是统一城乡编制标准,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区教委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报同级编制部门核定,城乡统一按小学1:19、初中1:13.5的标准核定,村小及教学点按班师比1:2的标准据实配备。20xx年印发《关于教育卫计系统补充工作人员的意见》明确了通过公开招聘、考核招聘、特岗计划招聘等形式每年补充教师300名左右的长效机制。20xx年公开招聘补充教师272名(其中特岗计划招聘音体美教师26名),20xx年招聘教师219名(实验员15名,信息技术、综合实践20余名),有效解决了中小学体艺学科教师紧缺矛盾。新进教师优先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充实和提高了基层师资力量和素质,保证各学校开齐开足课程。
二是政策倾斜支持农村,吸引教师留在基层。2009年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绩效工资时,结合綦江区情,根据学校地理位置、交通和艰苦程度,对边远农村学校教师每月100—450元农村教师津贴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国家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政策及街镇工作补贴,全区乡村教师津补贴最高达每人每月1200元,居全市最高水平,有力促进城乡师资均衡配备。极大鼓励了山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此外,我们还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方面向广大基层学校倾斜,对有村小和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实行加分政策,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留在基层,扎根山区。边远学校教师“招不来、派不去、留不住”的现象逐步得到改善。
三是骨干名师带动成效显著,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2012年起,开展区级名师、学科首席教师和校级骨干教师评选,对评出的区级名师、学科首席教师、校级骨干教师实行严格的管理与考核,不搞“终身制”,并对三类骨干教师给予每年3000元、2000元、1000元的经费鼓励。组织特级教师、骨干教师每学期开展“送教下乡”、“送课下乡”等活动,带动、引领和辐射基层学校和山区教师,促进共同成长。
四是率先探索教师管理模式,引导师资有序流动。2009年全区率先在全重庆市成立“教育人才管理服务中心”,将“学校人”变成“系统人”。2014年制定了《关于印发綦江区教育系统教职工调配管理办法的通知》,对教师流动的原则、程序、办法进行了明确。20xx年通过支教、顶岗学教、巡回走教、校际交流等方式交流教师259名(其中:乡镇间调动25人、城区考调71人、秀山支教8人,校际交流155人),教师交流面已达5%。建立了“城乡结对”、“联盟学校”共同教研等“柔性交流”,开展了年轻后备干部异校提拔、挂职学习制度,鼓励优秀骨干教师到其他学校挂职锻炼。
五是实行了校长任期制,建立了校长交流制度。20xx交流轮岗校级干部114名,校级干部交流面达28.4%。我区还强化了綦江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多方支持争创教师进修学院,启动教师继续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得到市教委和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集中80学时的集中培训学习。
七、发挥教育督导作用,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正确导向。
按照国家《教育督导条例》、《重庆市教育督导条例》的要求,区政府于20xx年7月成立了綦江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和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并在全区建立了督学责任区制度,确保教育督导长效推进。任命各类督学75名,建立起责任片区督学制度、督学公示制度,工作管理进一步完善。贯彻落实市教委“减负提质”十项规定,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依法依规开展镇街教育督导和学校素质教育综合评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 5
根据《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的要求,现就我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开发区下辖1个乡镇,京九办事处。16个村(居、社区),总人口6,8万,其中农业人口1.4万。20xx年,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200元,年人均财政收入1900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9634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4839元;全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 14所,其中小学10所,幼儿园2所初中2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8384人。全区教职工编制总数为377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356人。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自评情况
根据安徽省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评估有关要求,我区对“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达到规定办学基本标准情况”、“小学、初中综合均衡差异系数”、“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一票否决情况”等方面开展自查自评:
(一)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达标情况:对照安徽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开发区小学12所,达标12所,达标率100%;初中2所,达标2所,达标率100%;
(二)小学、初中综合均衡差异系数:小学0.436,初中0.376。
(三)区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评得分98分。
(四)一票否决情况:我区不存在一票否决因素。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措施及评估指标完成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摆在区域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位置。
1.加强领导,完善政策。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多次召开常务会议或专题会议,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区域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研究部署教育工作,确定一批教育重点项目,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先后出台了《开发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发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评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要求各部门协同配合,确保全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自评工作的顺利开展。
2.健全体制,明确分工。建立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管理、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等制度。
3.科学评价,导向清晰。区政府始终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牢牢把握科学的教育观念、评价机制和监测手段,不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育部门、学校的唯一依据,依法保障学校自主办学权,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作为学校考核的尺度和标准,同时下发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施方案》,形成了推动学校发展和素质教育实施的教育质量监测与综合评价机制,对全区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综合考核。
4.狠抓落实,强化监督。》积极推动专职督学、兼职督学、特邀督学三类督学队伍建设,教育督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到位,督导工作经费均列入区年度财政预算。全区督学挂牌全覆盖,督学工作网络已遍布到我区每所村小以上的学校。启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督问责机制,督导工作始终坚持督政与督学、综合督导与专项督导、定性督导与定量督导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全区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督导、教师队伍和教育信息化督导、学校办学条件督导等。
(二)注重机会均等,把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
5.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免试就近入学基本普及。加强招生管理,按照“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控制总量、管控班额、阳光招生、校长承诺”六项原则开展招生工作,确保了学区内符合规定的适龄儿童都有相应的学位,同时严格学籍审批制度,义务教育学校“择校生”比例严格控制在5%以内;省市示范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县域内初中的比例不低于80%。
6.实施关爱工程,外来人员随迁子女零障碍入学。积极落实教育惠民政策,高度重视进城务工等外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实现入学零障碍。始终坚持“两为主”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多方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7.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实现教育公平。一是建立联盟。本着“资源共享、整体联动、管理一体、共同提高、特色发展”的原则。开发区呈现勃勃生机。二是结对、捆绑。以优质校为核心,开展对薄弱学校“全方位、可持续”的结对帮扶,提升薄弱学校“软实力”。三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围绕“一校一品、校校有特色”创建活动,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美丽校园、书香校园创建等工作,整体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如:颍南中学办成书法特色学校,第一初中办成足球特色学校。四是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广课改经验,打造“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课堂模式,不分重点校和重点班,办学规模和班额得到有效控制。
8.保障“三残”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制定《开发区关于进一步做好三残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方案》,强化教育等部门协调配合,保障残疾适龄儿童就近入学。20xx年,“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5%。
(三)加大经费保障,把保障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作为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给予优先安排。
9.单列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开发区建立以区为主体、“校财局管”财务管理模式,将教育及学校各项经费全部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10.积极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2014-20xx年,共完成6所薄弱学校改造,投入资金1140 万元,薄弱学校改造任务完成率100%。此外加大薄弱学校经费倾斜力度。
11.规范教育附加费和教育费附加征收和使用。全额拨付教育,改善办学条件。
(四)加强队伍建设,把优化师资配置作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根本保障。
13.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全面实施以岗定酬、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班主任倾斜的绩效工资制度,全面落实教职工福利待遇,教师的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执行标准、缴纳标准、资金来源和发放方式均与所在区的`区直机关公务员保持一致。
14.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我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学科、年龄、职称结构基本合理,体育、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教师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同时坚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近年来,我区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国培计划与继续教育,积极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助推名师、名校长脱颖而出。全区推荐评选市级名校长1人、市级名师16人、市级学科带头人8人、市级骨干教师13人。
15.积极开展校长教师交流工作。近年来,我区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交流制度,制定出台了《颍州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颍州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方案》,逐步建立了对口帮扶、名师带徒、名师送教、上挂下派四种模式。
16.完善农村和薄弱学校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制定方案、精心组织,确保了我区“国培计划”各项目、省市级培训在名额分配上尽量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20xx年国培计划、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中,农村和薄弱学校教师参训名额占比分别为76%、100%、62%。2012年,招聘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97名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20xx年,在职教师职务评聘方面,我区下达义务教育高级指标14名,农村就有9名;义务教育中级指标共20名,农村就有18名。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农村艰苦津贴每人每月分别是80元和150元两个档次。
(五)强化教学管理,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
17.规范课程开设和管理。严格落实省教育厅《关于严格执行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规范教学时间和作息时间的通知》要求,规范学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作息时间安排。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全区中小学校按要求开设音、体、美、信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
18.不断提升小学和初中巩固率。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假期“防流控辍跟踪”制度、学期初“控辍周”制度、辍学举报制度、“防辍重点单位”管理制度,加强工作监督,健全奖惩机制,切实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防流控辍”工作。2014年小学巩固率99.2 %;初中巩固率105.5%。
19.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加强体育工作,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
20.大力规范办学行为。开发区严格教育行风治理,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区开展教育系统纠风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把收费、教辅征订等纳入治理范围,每学期开学,区政府都组织纠风、物价等部门开展教育收费检查;区教育局成立规范组和查处组,不定期到学校开展督查,严禁乱补课、乱收费、乱订教辅资料等行为。同时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积极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持续开展“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教育实践活动,提高了教师职业道德。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区教育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义务教育发展还不够均衡,城乡、校际之间在软、硬件方面存在着差距,如校舍建筑面积和运动场地生均占地面积不足,“择校”“借读”“大班额”现象依然存在;城乡学科教师配备不均衡,农村学校音、体、美教师短缺,影响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开发区教育分局将进一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强区、教育名区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 6
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维护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为加快推进我镇各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扎实做好迎检工作,确保我镇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我校制订了《破凉镇中心小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经过近三个月的奋斗,学校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根据《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和宿松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的要求,对照评估方案及标准,我校细致扎实地开展了自查自评。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查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破凉镇中心小学成立于1993年9月,设有党支部、政教处(少先队大队部)、教导处、总务处、办公室、和工会等处室。下辖10所完小:花凉小学、黄大小学、五谷小学、先觉小学、对桥小学、雪镇小学、李河小学、车河小学、祝桥小学、新耕小学。全镇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3535名,共93个教学班,服务覆盖11个村(社区),辖区内残疾儿童、留守儿童无一辍学,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各校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设施齐全。
二、自查情况:
(一)办学条件:
1、破凉中小本部座落在破凉镇105国道旁,破长公路从校门前通过。学校占地面积8238.4㎡。开设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25人。建筑面积2780㎡,生均1.61㎡;运动场地面积2200㎡,生均1.28㎡;图书27945册,生均16.2册;计算机150台,生机比11.5:1;接入带宽200M;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应用率100%;学校配有实验室1个;专任教师57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多媒体教室(班班通)1个;开齐了课程开足了课时。
学校有科学实验室(含仪器室)、图书室、计算机教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器材室、心理咨询室、多媒体教室(班班通)各一个,并定期开展活动。
办学十项指标有8项达标,2项不达标,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和运动场地面积严重不达标。学校大班额问题特别突出,正在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加以解决。
2、李河小学:占地面积2848.95㎡。一至六年级6个班,学生110人。建筑面积704㎡,生均6.4㎡;运动场地面积1200㎡,生均10.9㎡;图书2485册,生均22.59册;计算机20台,生机比5.5:1;接入带宽20M;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应用率100%;学校建有留守儿童之家和心理咨询室1个;专任教师6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多媒体教室(班班通)1个;开齐了课程开足了课时。
学校正在新建一幢7间2层的综合楼,将于7月底竣工,到时各功能室配套齐全,办学十项指标将全部达标。
3、车河小学:占地面积1197.13㎡。一至六年级6个班,学生88人。建筑面积578㎡,生均6.57㎡;运动场地面积456㎡,生均5.18㎡;图书2000册,生均22.72册;计算机18台,生机比4.89:1;接入带宽20M;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应用率100%;建有科学实验室1个;专任教师5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多媒体教室(班班通)1个;开齐了课程开足了课时。
学校建有科学实验室(含仪器室)、图书室、计算机教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器材室、留守儿童之家和心理咨询室、多媒体教室(班班通)各一个。
办学十项指标有9项达标,1项不达标,生均运动场地面积不达标。
4、花凉小学:占地面积3640.22㎡。一至六年级6个班,学生238人。建筑面积1587㎡,生均6.7㎡;运动场地面积1470㎡,生均6.18㎡;图书4590册,生均19.28册;计算机47台,生机比5.06:1;接入带宽50M;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应用率100%;建有科学实验室1个;专任教师14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多媒体教室(班班通)1个;开齐了课程开足了课时。
学校建有科学实验室(含仪器室)、图书室、计算机教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器材室、留守儿童之家和心理咨询室、多媒体教室(班班通)各一个,并定期开展活动。十项办学指标全部达标。
5、黄大小学:占地面积2628.71㎡。一至六年级6个班,学生165人。校舍建筑面积825㎡,生均5㎡;运动场地面积600㎡,生均3.63㎡;图书2485册,生均15.06册;计算机39台,生机比4.23:1;接入带宽20M;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100%;建有实验室1个;专任教师5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多媒体教室(班班通)1个,开齐了课程开足了课时。
八室齐全,办学十项指标有9项达标,1项不达标,生均运动场地面积不达标。
6、祝桥小学:占地面积1323.37㎡。一至六年级6个班,学生101人。校舍建筑面积869.8㎡,生均8.61㎡;运动场地面积225㎡,生均2.23㎡;图书2485册,生均24.6册;计算机23台,生机比4.39:1;接入带宽20M;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100%;专任教师6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多媒体教室(班班通)1个,开齐了课程开足了课时。有留守儿童之家(心理咨询室)和多媒体教室(班班通)各一个。
学校正在新建一幢7间2层的综合楼,将于7月底竣工,到时各功能室配套齐全。办学十项指标将全部达标。
7、五谷小学:占地面积4826.28㎡。一至六年级10个班,学生459人。校舍建筑面积1178.22㎡,生均2.56㎡;运动场地面积900㎡,生均1.96㎡;图书11665册,生均25.41册;计算机65台,生机比7.06:1;接入带宽50M;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100%;建有实验室1各;专任教师20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多媒体教室(班班通)1个,开齐了课程开足了课时。
八室齐全,并定期开展活动。办学十项指标有8项达标,2项不达标,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和运动场地面积不达标。学校存在大班额现象。征地因是基本农田而搁浅,下达690㎡的综合楼将无地可建。
8、先觉小学:占地面积8333.49㎡。一至六年级6个班,学生254人。校舍建筑面积1686.52㎡,生均6.64㎡;运动场地面积2159㎡,生均8.5㎡;图书4590册,生均18.07册;计算机51台,生机比4.98:1;接入带宽50M;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100%;教育实验室1个;专任教师15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多媒体教室(班班通)1个;开齐了课程开足了课时。
学校八室齐全,并定期开展活动。十项办学指标全部达标。
9、对桥小学:占地面积3086.96㎡。一至六年级6个班,学生112人。校舍建筑面积788㎡,生均7㎡;运动场地面积800㎡,生均7.14㎡;图书2485册,生均22.19册;计算机21台,生机比5.33:1;接入带宽20M;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100%;教育实验室1个;专任教师3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多媒体教室(班班通)1个;开齐了课程开足了课时。
学校建有科学实验室(含仪器室)、图书室、计算机教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器材室、留守儿童之家和心理咨询室、多媒体教室(班班通)各一个。十项办学指标全部达标。
10、雪镇小学:占地面积2596.31㎡。一至六年级6个班,学生130人。校舍建筑面积799㎡,生均6.14㎡;运动场地面积400㎡,生均3.07㎡;图书2485册,生均19.11册;计算机27台,生机比4.81:1;接入带宽20M;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100%;实验室1个,专任教师7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多媒体教室(班班通)1个开齐了课程开足了课时。
学校正在新建一幢7间2层的综合楼,将于7月底竣工,到时各功能室配套齐全。办学十项指标将全部达标。
11、新耕小学:占地面积2470.4㎡。一至六年级6个班,学生119人。校舍建筑面积666㎡,生均5.6㎡;运动场地面积1000㎡,生均8.4㎡;图书2485册,生均20.88册;计算机21台,生机比5.67:1;接入带宽20M;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100%;实验室1个;专任教师6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多媒体教室(班班通)1个;开齐了课程开足了课时。
学校正在新建一幢7间2层的综合楼,将于7月底竣工,到时各功能室配套齐全。办学十项指标将全部达标。
(二)、校园环境整治:全镇各校彻底消除了危房,各校有传达室,学生人人有符合要求的课桌椅,单人单桌,班班有符合要求的黑板、讲桌和照明设施。都有校门、围墙、校牌、旗台和旗杆、固定宣传栏,硬化了操场,栽植了花卉,布置了文化墙,亮化了教室,育人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各校十四类小型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中。
(三)、组织领导
破凉镇中心小学成立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各完小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工作组:
1、资料建设小组:
2、规划建设小组:
3、环境整治小组:
4、经费保障小组:
5、安全宣传小组:
(四)、机会均等。我镇小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实行教育均等。各校加强了相关功能室的建设,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高。
1、招生。学校从不设置重点班,从不按照分数排名,招收的新生按照性别、年龄均衡编班;学校实行学龄儿童“零障碍”入学,同时严格控制划片就近入学,依据就近入学要求招收生源。“两个为主”严格执行政策规定,无学生择校情况。破凉中小本部座落在破凉镇所在地,由于近几年城镇建设步伐较快,学校发展较慢,出现了大班额现象,县政府正在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加以解决。
2、 关爱留守儿童及三类残疾儿童。针对学校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学校积极应对,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委员会,创建了“留守儿童”之家,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配备了相应设备:电视、电话、电脑等,在生活和学习上予以多方面的关心照顾,促进留守儿童成人成才。学校实施了残疾儿童入学无障碍工程,各校无条件接受参加儿童随班就读,或送教上门,保证三残儿童入学率100%。
3、图书仪器设备:学校设有图书室和科学实验室。每周都对学生开放,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管理科学规范。学校图书室的开放,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班级建有图书角。科学实验室及仪器室面积符合要求,实验器材入柜,摆放有序,实验室使用正常,有专任教师、有计划、有演示分组实验。
4、体、音、美及电教设备:学校体、音、美及心理咨询室器材配备符合要求;各班有班班通设备,各校拥有计算机教室,各室开课正常,有制度、有记录。各校网络接入在20M以上的光纤,教学软件课时有目录、正常使用。
5、中小本部的少年宫兴趣小组活动按时按计划有序开展,学校组织了“棋类”、“器乐”、“舞蹈”、“球类”、“阅读”、书法、绘画、科学调查体验等多个兴趣小组,统一时间准时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特别是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每年举办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热情高涨,精彩纷呈。我们对本校艺术教育各个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定期总结。这些活动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每年举办冬季运动会,坚持每天做两操,安排阳光体育活动,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学生体质达标率为98%以上。破凉镇中心小学被确定为全国啦啦操实验学校。
(五)经费保障。后勤工作是学校的基础工作,后勤工作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全面管理。所有资产全部登记、建帐。公用经费每生每学年625元,每年均全额到账。学校严格按上级规定管理、使用公用经费,专款专用。
财务管理中我们努力做到:厉行节约,严格财务开支,将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合理配置,保证重点,加大对教科研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学校办公条件,有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对学校公共财物加强保护、维修,确保设备用好、管好。政府对学校的投入逐年上涨。学校有严格的财经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符合上级部门规定,明细账目清楚,各校设立报账员,统一到结算中心报账。支出单据实行“双审制”,杜绝白条入账,定期向职代会公布账目,做到民主、公开、透明。教职工工资按月足额发放。绩效工资每学期根据学校绩效工资方案按时打卡发放。
(六)资师配置
中小设有校长1人,副校长3人,均取得了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近五年均参加过继续教育,合格率为100%。
全镇共有专任教师159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67人,占42.14%。普通话达标率100%。一级教师83人,占52.2%。市级骨干教师8人,县级骨干教师15人。小学科教师通过转岗培训各校已配齐,各校开齐了课程开足了课时,并按课表上课。各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师资均衡配置。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校每学期组织三分之一的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经费由学校统一报销。
(七)管理与质量:
我校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积极履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职责,努力规范办学行为,遵循教育规律,优化管理,深化改革,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创设条件,树立社会、家庭和学校相结合的大教育观念,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1、积极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1)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更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我们把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同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证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均达100%。
(2)千方百计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学校民主建设,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我校坚持落实校务公开制度,扩大校务公开内容,切实加强民主监督,以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我校适时举行民主生活会,让教职工“参政议政”,树立“主人翁”责任感。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部分教师大胆诤言,参与学校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教育改革与发展。
2、把安全稳定当做第一要务,办让家长放心的学校。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副校长为安全工作分管领导,形成了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2)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每学年都要修订完善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安全工作的责任和工作的具体要求。学校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把教师奖惩同安全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学校同各部门和班主任层层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给学生下发了《致家长安全工作责任书》。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学校、部门、班级、学生、家长职责明确,齐抓共管。
(3)强化安全教育。我校牢记“生命不保,谈何教育?”的训导,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升国旗等时间及时将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心中,学校按规定开设了法制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溺水、防汛、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我们还多次聘请司法、派出所、交警、消防、林业、卫生等部门的同志来我校进行法律法规、交通、防火、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4)重视安全防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一是每月对学校的围墙、校舍、电路、宿舍、体育设施等部位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二是及时消除学生中的安全隐患,及时收缴学生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对于其他诸如危险游戏等行为实行首遇责任制和值班领导巡查制,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广泛宣传,作好校方责任险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安全工作保险系数。四是每学期组织地震逃生演练、防止楼梯间踩踏事故演练和消防演练活动,提高全体师生防护能力。
(5)坚持家长联系制度,向家长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每年组织全校性家长会两次,每学期放假前,向全体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确保学生度过安全有意义的假期。
由于我校安全责任落得实在,安全制度比较健全,安全教育频繁开展,预防措施得当,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所以近年来未发生任何责任事故。
3、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直以来,我校坚持以育人为本、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以常规管理为抓手,以素质教育为着眼点,强化管理、优化管理,使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1)抓德育管理,做到管理育人
我们根据《中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始终把德育工作摆放在首位,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各班级、各学科各展其长、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制定计划、落实措施,齐抓共管,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
一是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常抓不懈。学校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少先大队的作用,组织全校师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争当文明学生、争当文明教师、创建文明班级、创建文明学校活动,师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学校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我校多次被评为县级文明学校、文明单位。
二是严格执行升国旗制度,坚持每周一次班级代表国旗下讲话,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和熏陶。
三是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守则》的教育和学习,把德育工作具体落实到思品课、班队活动,渗透到各科教学、各种课外活动,坚持从严、从细、从实,经常抓,抓经常。从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着手,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是以少先队为阵地,以“五爱”为内容,开展德育活动,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齐头并进。
五是通过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争取家长、社会的理解、配合与积极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根据实际,印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召开座谈会,广泛地、诚恳地征询意见和建议,深入开展“大家访”活动,及时归类、认真整理、积极整改,力求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氛围。
(2)抓行政管理,做到服务育人。
学校健立健全合理的行政机构,目标一致,灵活运转。实行计划决策,稳步推进学校工作。有明确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有校训和办学方略,强化师生养成教育训练;完善各种制度,依法按章治理学校,严控学籍管理,控流防辍,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到环境育人。
一是立足长远,认真做好学校建设的整体规划,大力整治校园环境。
二是绿化、美化、净化环境,狠抓卫生工作的落实,责任到班,责任到人,保持窗明几净,花草鲜艳。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三风”建设,定期布置橱窗、板报,定时、不定时检查、评比,奖优促劣。
四是加强广播室建设,保持课余时间有音乐,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4)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做到教书育人。
一是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教育教学秩序井然,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行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开足开齐课程,重视文化课,突出艺体特长,活动类课程按规定开设,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效果,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规范教学过程,抓好备、讲、批、辅、考、评六个环节的管理,钻研教材要深,课堂教学要实,作业练习要精,个别辅导要细,测评考核要严,评价评定要全面,教学研究要严谨。严格考勤坐班制度,教师实行签到签退制,坐班查堂制,保障教学时间的投入。
三是以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为载体,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挥学生的特长,组建书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科学调查体验、鼓号队等特长小组,着眼素质,培养能力。
四是加强教研活动,积级推动新课改教案,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和新做法。要求教师做到“六个一”即上好一节示范课、评好一节公开课、写好一篇课后反思、写好一课好教案、学好一本理论书、做好一篇好论文。严抓平时,细抓定时,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我校在全镇积极开展新课程的交流、观摩和示范课,坚持领导深入班级听课制,努力创设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氛围。
五是优化教师队伍,提高课堂效率。营造人尽其力、才尽其用的环境,激励教师自学、培训、岗练等,提高业务能力,优化教师队伍;坚持“三为主”,做到基础实、思维活、兴趣浓、密度高,既注重“双基”又培养能力。
六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学困生管理制度,努力做到热心、细心、耐心,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所有的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真正做到“两全”,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七是完善考评制度,全面、科学、客观、真实地考评师生的成绩,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天道酬勤,累累硕果见证了我们的努力。自2014年以来破凉中心小学先后被评为“宿松县教育集体先进集体”、“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多次荣获安庆市文明办、安庆市教育局、安庆市公安局“盈创杯”交通知识网络竞赛优秀组织奖,20xx年,被安徽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授予“变废为宝 从我做起”活动优秀学校,同时被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央发改委、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五部委授予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活动示范单位”。20xx年被宿松县人民政府命名为“科普教育基地”,20xx年被安丘市科协命名为市级“科普教育基地”。我校党支部连续5年荣获镇“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成绩已成历史,未来我们一如既往!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刻,我们未雨稠缪,积极探索,锐意进取,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向纵深发展。
(八)、学校特色
几年来全镇11所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的学校特色。中小本部以科技创新为特色,其他各校根据学校实际分别以国学、孝文化、养成教育、礼仪教育、经典诵读、书法绘画等为特色。
(九)、努力的方向
1.继续加强对“高效课堂”的探索,寻求最适合的教法,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在课堂上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加强培养更多的骨干教师,依此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2.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在分配教师方面给予倾斜,进一步优化学校师资结构。
3.实施教学工作规范化,德育工作日常化,后勤工作标准化的“三化”管理。
通过本次自查自评,对照《安徽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督导评估细则》10项核心指标、21项普通指标要求,我们认为学校基本达标。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各项精细化管理制度,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学校全体师生的通力合作下,我们学校的明天会更美好!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 7
20xx年,我县被列入全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第一方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创建工作作为全县教育的首要任务来抓。在省督导办、驻地指导组和市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聚焦重点,突破难点,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据要求,现将当涂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义务教育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小学40所,初中16所,完中1所,小学教学点5所。20xx-20xx年度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2104人,其中小学23385人、初中8667人、特教送教上门学生52人。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2429人,其中小学1474人、初中951人、特校4人;专任教师2317人,其中小学1416人、初中897人、特校4人。
二、创建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抓政府主体责任落实,加快创建工作步伐。成立县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组,印发工作方案,召开全县创建工作推进会、业务培训会,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印发工作文件19份,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县政府召开八次专题调度会,研究创建工作;建立工作包保制度、督查月报制度、重点问题交办机制和考核问责机制。前后四次修改工作清单,摸排各类问题清单224项,制定措施清单54项。
二是抓项目建设推进,着力资源均衡配置。制定当涂县教育布局专项规划和标准化建设规划方案。加大资金投入,近两年投入建设资金近2.2亿元,用于新建学校、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加快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实验学校北校区建成使用,完成师生分流;青莲路学校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预计今年6月份交付使用;经开区滨江学校项目已动工,预计2022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督促年陡镇辖区内学校推进项目建设,补齐创建短板。
三是抓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师管理改革。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师队伍良好形象。稳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采用学校联盟办学、支教、区域内交流、带编选调等方式,均衡学校师资配备。借助“国培”、“省培”、“市培”等三级平台,突出骨干教师培养。充分保障教师权益,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增长机制,全面落实农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职称评聘向农村小学教师倾斜。
四是抓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坚持五育并举,深化素质教育。加强文明校园、体育特色校园创建。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劳动教育试点基地4个。开展“推门听课”和教学常规管理督查指导,促进学校提高常态化教学常规管理水平。加强课堂教学和学科课题研究,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新建智慧学校32所,强化智慧学校常态化应用,智慧学校学科达标率及课时达标率均超过100%。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年、教学管理提升年和校园文化提升年活动,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五是抓评估监测督查,推进问题整改落实。加强对全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发展各项指标的评估和监测,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专项督导,督促学校做好台账资料建设,跟踪问题整改,营造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指标达成情况
1.优质均衡发展差异系数达标情况。20xx年教育事业统计显示,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七项校级差异系数中,小学、初中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单项差异系数分别为0.55和0.52,均超过规定区间不达标,其余六项指标均已达标。全县小学、初中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为0.38和0.34,符合国家规定。
2.资源配置达标情况。
(1)全县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数、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 (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三项指标,小学、初中全部达标,分别是5.95人和9.82人、1.48人和2.13人、1.09人和1.07人。
(2)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指标,全县小学达标37所,占比86.05%,初中全部达标。
(3)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指标,全县小学达标38所,占比88.37%,初中全部达标,但其中两所学校无标准化运动场。
(4)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指标,全县小学达标41所,占比95.35%;全县初中达标16所,占比94.12%。
(5)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指标,全县小学达标40所,占比93.02%;初中全部达标。
3.政府保障程度达标情况。
(1)制定《当涂县教育布局专项规划(20xx-2030)》
按规划逐步落实。
(2)严格执行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3)按照近三年评估标准,音乐专用教室全县小学间数达标13所,占比30.23%,面积达标5所,占比11.63%,全县初中间数达标15所,占比88.24%,面积达标9所,占比52.94%。美术专用教室全县小学间数达标14所,占比30.59%,面积达标8所,占比18.60%;全县初中间数达标13所,占比30.23%,面积达标10所,占比58.82%。
(4)全县小学超过2000人的学校有3所,分别是团结街小学(在校生数2742人)和振兴路小学(在校生数2407人)、实验学校(在校生数2655人),全县初中无超规模学校。
(5)全县小学学段有570个教学班,其中超过 45 人的有203个教学班,占小学学段班级数的35.61%;初中学段有207个教学班,其中超过 50 人的有12个教学班,占初中学段班级数的5.79%。
(6)全县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和教学点共有5所,全部按100人标准足额拨付公用经费,按6000元标准拨付特殊教育学生公用经费。
(7)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教职工工资政策,凡是政策范围内的工资全部按标准执行到位。全面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和乡镇工作补贴制度。实行“同步考核、同步核算、同步发放”政策,按公务员标准发放各类考核奖励,保证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本地公务员的工资收入。
(8)每年通过“国培、省培、市培、县培”以及校本培训,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
(9)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完成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并报县委编委和财政部门备案实施。在核定的不同类型学校专业技术岗位总量内,完成中小学专业技术岗位核定工作。
(10)20xx年,全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将于暑期进行,确保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11)全县专任教师均持有相应教师资格证,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12)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就近划片入学、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教育等四项指标全部达标。
4.教育质量达标情况。
(1)全县20xx-20xx学年度初中三年巩固率已完成目标,达98%以上,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
(2)全县所有学校均制定学校章程,中小学均已实现校园网络建有率100%、师机比100%、班班通100%全覆盖、网络学习空间师生注册率100%,实现了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
(3)全县所有学校安排教师培训经费都达到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及以上。
(4)绝大部分教师均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发展、实验教学纳入对学校的目标考核,大部分学校设备利用率已达较高水平。
(5)制定了《当涂县20xx年德育工作要点》,出台了《当涂县20xx年校园文化提升年实施方案》,各校设计“一校一品”正在谋划、提炼中,德育活动丰富多彩,展现形式多样,起到很好的育人效果。
(6)严格按照课程设置开齐开足国家和省规定课程,教学秩序规范有序,切实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7)严格执行教育部《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积极开展课后延时服务。
(8)目前未接受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积极准备迎接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开展监测工作。
四、存在问题及对策
对照国家评估标准,我县创建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1.部分小学“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不达标。全县平均值为4.39平方米(达标值为4.5), 6所小学不达标,分别是团结街小学、振兴路小学、石桥中心学校、新桥中心学校、湖阳均庆小学、镇庵小学,共缺少1.4万平方米。
2.少数小学“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不达标。其中,5所小学不达标,分别是团结街小学、振兴路小学、石桥中心学校、新桥中心学校、湖阳中心学校,共缺少2.9万平方米。
(对策:通过实施团结街小学南寺路校区改造、青莲路学校建设,进行师生分流,可以解决团结街小学、振兴路小学不达标问题,通过建设经开区滨江学校,将新桥中心学校整体迁入,解决新桥中心学校不达标问题,将石桥中心学校幼儿园迁址重建,对原幼儿园进行改造,增加小学部教育资源,待土地指标审批后,启动湖阳学校项目建设,确保上述两项指标达标)
3.个别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不达标。其中2所小学不达标,1所初中不达标,分别是振兴路小学、石桥中心学校、姑溪初中,共缺少352万元。
(对策:通过加大投入,给三所学校添置教学仪器设备,确保此项指标达标)
4.“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不达标仍然存在。其中3所小学不达标,分别是团结街小学、振兴路小学、石桥中心学校,共缺少17间。
(对策:通过团结街小学南寺路校区改造、青莲路学校建设和石桥中心学校改造,可以彻底解决3所学校网络多媒体教室数不达标的问题)
5.音乐、美术专用教室不达标较为普遍。按照近三年评估标准,全县小学音乐专用教室30所小学间数不达标、38所面积不达标,初中2所学校间数不达标,8所学校面积不达标,共缺少43间,面积缺少3312平米。全县美术专用教室29所小学间数不达标,35所学校面积不达标,初中4所学校间数不达标,7所学校面积不达标。共缺少44间,面积缺少3006平米。
(对策:通过实施专项建设,挖掘整合校内资源,按标准建设音乐美术教室,确保间数达标,面积达标,满足音乐美术教学需求)
6.超标准班额问题仍较为突出。20xx年城区2所小学校额超过2000人, 分别是团结街小学2742人,振兴路小学2407人。小学学段大班额17个,大班额还未真正彻底消除。非标准班额占比较大,小学学段超过 45 人的有203个教学班,占小学学段班级数的35.61%,主要分布在10所学校,其中团小、振兴路小学、石桥中心学校超标准班额问题严重。初中学段超过 50 人的有12个教学班,占初中学段班级数的5.79%,主要集中在护河初中、乌溪初中2所学校。
(对策:通过实施城区学校布局调整、相关学校项目建设、集团化办学、师生分流等方式,多措并举,严格控制消除超标准班额)
7.部分教育用地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少数学校因没有土地指标,未完成土地调规报批手续,造成教育建设项目建设推进滞后,教育用地问题成了制约均衡发展的.瓶颈之一。其中,龙山桥中心幼儿园、石桥中心幼儿园等新建项目因土地报批未完成,项目建设进展较慢;塘南初中、湖阳初中、湖阳中心学校及两所村小、江心尚锦小学、乌溪中心学校等7所小学运动场土地未完成置换报批手续,运动场建设项目无法启动;围屏中心学校、马桥中心学校无标准化运动场,需征用土地,建设标准化运动场,经统计,共需解决用地135亩。
(对策: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解决教育建设用地问题,对符合“两规”的乡镇学校直接完成申报审批,其余学校建设用地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切实保障用地需求。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完成全县13宗教育用地审批,解决“教育用地”这一瓶颈问题)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县将在省督导办、驻地指导组和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充分借鉴海盐、天长、徽州创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加快创建工作步伐,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将创建工作做实、做细、做深,攻坚克难,下足功夫,确保如期通过省级评估和国家验收。
一是在强化创建工作合力上下功夫。加强全县创建工作调度,落实工作会商制度,推动解决突出问题,部门乡镇切实履行职责。教育系统严格落实调度、包保、月报和督查机制,机关股室部门紧盯指标创新谋划工作,强化学校指导,把好指标达成关和资料建设关。强化学校创建主体责任,建立学校联络员制度,完善三级创建工作网络。
二要在强化问题整改落实上下功夫。通过开展督查调研,动态摸排县校两级问题清单,实行创建工作问题清单“销号式”管理。着力解决土地等“卡脖子”问题,全速推进学校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师生分流和资源整合,全面解决资源不足和大校额、超标准班额等突出问题。督促指导年陡镇辖区内学校提升办学水平,补齐创建工作短板。
三是在推动教育质量提升上下功夫。扎实开展“教育质量提升年”“教学管理提升年”“校园文化提升年”活动,强化体育、艺术、劳动教育,力求在学校精细化管理、特色办学和内涵发展上提质增效。组织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确保达标。
四是在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全力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大城乡学校领导和教师交流轮岗,盘活教师存量资源,优化师资配置。创新管理方式,合理配置体育艺术专任教师,满足体艺类课程教学需求。推进集团化办学,快速提升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新建学校高起点快速发展。
五是在加强创建氛围营造上下功夫。通过召开现场推进会、工作调度会、迎评工作动员会,加快形成全面推进、全力以赴的良好氛围。加大创建工作宣传力度,加强与媒体沟通联系,利用多种媒介报道宣传当涂教育发展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提升社会知晓率和满意度。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相关文章: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自查报告03-03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报告08-23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报告01-08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报告范文05-16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报告10篇01-08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报告5篇04-03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报告6篇03-26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报告(6篇)03-26
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报告7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