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称霸地中海的国家古代罗马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称霸地中海的国家古代罗马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称霸地中海的国家古代罗马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罗马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共和国的衰亡;帝国的建立;罗马和平;西罗马的灭亡。
通过"罗马和平"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倒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通过学习罗马帝国取代共和国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辩证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明白古代罗马先有共和国后有帝国这一史实,从而感悟历史发展的序列美;斯巴达克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了劳动人民的力量,也显示了悲壮之美。而且斯巴达克起义推动了奴隶社会向前发展。
教学建议
“罗马和平”一目,教师首先讲清“罗马和平”出现的原因,并使学生认识到内战停止、社会安定是罗马和平时期出现的主要原因。然后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等方面来说明罗马和平时期的情况,其中罗马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可以联系中国历史课本中的有关知识。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一目,教师不必补充其它材料,只让学生了解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基本情况就可以了。但教师要明确指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的结束,开始了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进程。
共和国的危机和帝国的建立
教师可首先指出罗马奴隶制发展是建立在长期侵略战争基础上的。然后从奴隶的来源、数量、地位和状况等方面说明罗马奴隶制发展的情况:对于罗马帝国的建立,教师可结合斯巴达克起义,说明罗马奴隶制已出现了危机;社会危机激化了奴隶主阶级的内部矛盾,罗马共和国政权已没力统治,结合军事独裁统治的出现,说明奴隶主要以此稳固强化其统治,由此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代替。并且明确指出无论是罗马共和国还是罗马帝国都是奴隶主专政的国家,都是奴隶主阶级掌握政权,对奴隶进行残酷剥削压迫统治的社会。关于罗马进入帝国时期的过程,教师可以简要讲述,不必补充其它材料。最后教师可以挂出《21世纪的罗马帝国》地图,以使学生了解罗马帝国的版图状况,即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重点和难点
重点:罗马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罗马帝国的演变。
难点:共和国的危机和帝国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CAI、录像
教学过程
导入:
古代罗马就诞生在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是在台伯河"七丘之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罗马奴隶社会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共和时期,帝国时期。
讲授新课:
一、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板书)
首先是对罗马奴隶社会的整体认识
1.罗马共和国什么时间建立的?(强调)这是罗马奴隶制的开始。
2.罗马共和国的统治机构如何设置?它是什么政体形式?
3.罗马是在什么时候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的?
(过渡)长期的征战,罗马的奴隶制迅速发展,但也酝酿着一场危机的到来以及帝国
的建立。
二、共和国的衰亡
1.罗马奴隶制发展如何?奴隶的处境如何?
(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罗马奴隶的悲惨处境。)
2.大规模的奴隶起义是什么时间,由谁领导的,有何作用?
(放《斯巴达克斯》录像)、演示《斯巴达克起义》课件
3.《共和国危机》
(提问)出现了什么样的政治危机?结果如何?
展示《恺撒被刺》油画
4.罗马帝国是怎样建立的?
展示《屋大维像》
识记屋大维像以及罗马帝国的疆域(知道它是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提问)罗马共和国为什么会被罗马帝国取代?
(过渡)由于内战停止和社会安定,罗马出现了和平时期。
三、"罗马和平"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它持续了多长时间?(板书)
"罗马和平"的环境下,统治阶级的生活情况如何?广大人民的景况又是怎样的?
(过渡)帝国初期繁荣的'背后,早藏有隐患,导致罗马帝国的分裂。
四、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板书)
1.罗马帝国分裂的原因是什么?
2.罗马帝国什么时间分裂的,分为哪两部分?
3.西罗马帝国何时灭亡的?
4.(强调)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什么?
展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图片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古代罗马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和走向衰亡的过程。西欧奴隶社会结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序幕正在徐徐拉开,这是我们今后将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
地中海世界的霸主--古代罗马
一、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
1.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前509年)
2.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
3.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
二、共和国的危机和帝国的建立
1.共和国的危机
2.帝国的建立(前27年 屋大维)
三、"罗马和平"
1.罗马和平时期出现
2.社会生活
四、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1.罗马帝国的分裂
2.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称霸地中海的国家古代罗马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爱琴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的地理范围;
了解“法西斯”、“罗马人的小澡盆”的由来;
了解雅典城邦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掌握民主制;
掌握元首制;
掌握《十二铜表法》的历史影响;
认识古希腊罗马文化(哲学、戏剧、科技和建筑)。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提供的地图及文字材料,描述相应地域的地理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
通过表格填充及教师的补充讲解,对雅典民主制有一个较深刻的认知;
通过分析饼型示意图,分析认识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实质。
情感与价值:
认识西方文明的由来及古代文明对近代人类发展的深远影响;
培养学生对文字材料的整合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雅典民主制,共和国时代政治制度,《十二铜表法》
难点:
雅典民主制特征,共和国时代政治制度特点
教具准备:
地图册、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请你们回忆下上单元学习过的内容,四大文明古国地图是哪四个?
请看地图,想想它们都应该在哪个位置?(给学生一点时间思考,幻灯片打出位置)
那么他们都产生于哪些流域?还记得吗?
可以说,是水孕育了人类文明埃大家知道吗,还有一个古文明也孕育在有水的地方,而且有些人还认为应该把这个文明与四大文明古国并列起来,称为五大文明古国?
有的同学可能做足了课前预习了,说得没错,就是古希腊罗马文明。在地图上,这是它的地理范围。这也是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
正课:早期爱琴文明
由于希腊罗马文明产生于海洋区域,所以习惯上我们称它为海洋文明或者蓝色文明。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张地图,然后说说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
地图北面这大块是巴尔干半岛,雅典所在的这一块是阿提卡半岛,东边这块是伯罗奔尼撒半岛,与他们遥遥相对的是克里特岛,它是爱琴海的第一大岛。还有分布在爱琴海域的诸多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区域。
那么,在这片海域上,人类的古文明是怎么诞生的呢?这还得从一个神话说起。
相传,在克里特岛上住着一位叫米诺斯的国王。他与兄弟争夺王位时,请求海神波塞冬赐给他一头纯白色的公牛,以证明自己获得王位乃是出自神意。米诺斯本应以此牛向波塞冬献祭,却失言反悔,献祭了另一头牛作为代替。波塞冬一怒之下,让米诺斯的王妃爱上了公牛,并生下一个牛头人身的怪物,人称“米诺陶洛斯”(意为米诺斯的牛)。
为囚禁怪物,米诺斯王下令建造了一座迷宫,迷宫里纵横交错,外人一旦误入就会被那这个怪物所吞吃。后来,国王下令每九年进贡七对童男童女,送入迷宫,以供牛头怪食用。雅典王子忒修斯为了拯救雅典的童男童女,决定去克里特岛,杀死米诺陶洛斯。米诺斯王的女儿阿里阿德涅对其产生了爱慕之情,便送给他一把利剑和一个线团,借助于这团线和利剑,忒修斯终于杀死了米诺陶洛斯,带着童男童女和阿里阿德涅公主逃出了迷宫。
由于19世纪的时候,考古学界兴起从神话传说中寻找历史的热潮,所以当时就有人根据这则米诺斯神话到克里特岛进行考古挖掘。于是,传说中的迷宫,也就是米诺斯王宫的遗址被发掘出来,考古学家还对它进行了复原,刚才那张王宫图就是复原图。这张是发掘出来的遗址的一部分。由于这个遗址是米诺斯王国的都城,所以也叫克诺索斯王宫。
通过一系列的考古发现,人们发现了从公元前2000年起就存在的爱琴文明。这个文明先后以克里特和迈锡尼为中心,大概存在了800年的时间。
随着人口的增多和聚集居住,到公元前8世纪的时候,希腊各地及小亚细亚西海岸出现了许多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这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就叫做城邦。这些城邦里头,最强大的就是雅典城邦和斯巴达城邦。那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它们的强大呢?首先,我们来看雅典。
请同学们结合地图和课本相关文字,思考一下雅典在地理上有什么优势?
城邦国家
雅典
它濒临爱琴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在克里特岛的对岸就是埃及,因此雅典人可以借着他们的航海优势进行广阔的贸易和文化往来。这就使得他们比其他城邦更富裕;更有民主的意识。
正是这种民主意识,使得雅典的平民阶级和贵族阶级的斗争不断。正是这种斗争,逐渐把民主意识转化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制度,来保障平民拥有更多的权利。公元前5世纪时雅典的民主制达到顶峰。
那么,这个民主制的内容是什么呢?也就是说,它由什么组成?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完成表格橙色框的填充:
主要政权机构 职能 官员 体现 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构 全体公民
抽签
陶片放逐法 人民主权
轮番而治
防止独裁 五百人议事会 处理日常事务 陪审法庭 最高司法机构
这部分由教师讲解
那么,雅典的这种民主制是不是真的.体现了民主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黄色框里伯利克里的话,结合刚才的分析,思考框里的问题。
他的话没有错。但是他的公民的范围很狭窄,请看一个资料图示,他所谓的公民身份只有少数人才具有,所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这种民主制度是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上。
虽然雅典的民主制说到底仍然是少数人的民主,但它却对近代民主政治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的一些选举方式,如抽签、讲演等,在当今的政治领域里仍然被使用着。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生活在如此宽松而美好的环境,多多少少也得益于雅典民主制。
称霸地中海的国家古代罗马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学会10个生字,认识6个字。
能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及格方面来介绍罗马城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了解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句及朗读了解罗马城的特点和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感受罗马城丰富的文化内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播放罗马的风光片。
教师简介:意大利首都罗马是有着辉煌历史的欧洲文明古城,由于它建在7座山丘之上并有悠久的历史,故被称为“七丘城”和“水恒之城”。
2、学生谈观看风光片的感受,说说自己了解的罗马。
3、板书课题:罗马速写
4、解题,理解“速写”。
教师:作者会写罗马的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自主学习,整体入手,初读感知
1、根据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2、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4、交流发言:课文写了罗马的什么?课文中有直接概括的句子吗?
5、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课文开头写罗马的三个特别之处是“遗址多、雕塑多、喷泉多”,结尾总结,首尾呼应,中间的部分进行分述,可以看出,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总-分-总”式的写法。那么罗马闻名世界的遗址、雕塑、喷泉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课文又是怎样围绕这三个特点展开具体叙述的呢?这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6、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归纳出有价值的重要问题。
7、教师小结:下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深入精读课文。
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读生字,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识记字形。
2、出示字让学生读和组词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写遗址、雕塑、喷泉的段落,找出给你印象感受最深的语句标出来,边读边体会。
2、小组内相互交流。
3、发言交流,学生结合文中重点句子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理解感悟词句,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第一部分:遗址
罗马的遗址给你什么印象?概括自己读文的感受。
体会遗址“多”“令人惊叹”,感受罗马的.古老
教师小结:罗马的遗址多,斗兽场尤其令人惊叹。罗马除了遗址多,还有什么特色呢?
第二部分:雕塑
罗马的雕塑给你什么映像?概括自己读文的感受。
理解感受罗马是“用雕塑装饰起来的城市”。
感情朗读这一段。思考:这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体会如何围绕一句话展开叙述。
第三部分:喷泉
罗马的喷泉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概括自己读文的感受。
感受哦吗的喷泉多,“千姿百态”。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展开叙述的?
4、教师小结:罗马的喷泉如此多,形态如此多样,罗马城有这样的点缀,的确是别具一格,没有能如之媲美的城市了!
5、感情朗读整段。
二、回归整体,感悟写法,拓展延伸
1、指名分别配乐朗读自己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段落。
思考:为什么说“遗址、雕塑、喷泉,不仅装点了罗马城,而且丰富了这座城市的内涵”?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你在这方面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通过图书或网络查找资料,了解“武汉”“北京”或你感兴趣的城市,模仿《罗马速写》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遗址 比比皆是、令人惊叹
12 罗马速写 {雕塑 超过罗马人口 }丰富内涵
喷泉 千姿百态、星罗棋布
称霸地中海的国家古代罗马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9个字。
2、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字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罗马的,感受罗马城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了解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
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罗马的感受罗马城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了解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罗马的风光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今天我们就同作者一起去参观罗马城。
3、板书读题。
4、你想想作者会写些罗马的什么呢?
5、请大家快速地看一遍课文,谁能最快发现?
6、文流:作者写了罗马的'遗址、雕塑和喷泉。
二、读通课文、自学生字
1、认真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生字词多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小组学习字,互读互查。
4、师反馈检查。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读第一自然段。罗马的特别之处在哪?
2、比赛朗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自主选择,读懂课文。
学习课文的二、三、四、五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这几段话,边读边想:罗马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同桌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1)遗址(二、三段)引导学生了解:遗址基本在古城,历史悠久;其中最有名的是斗兽场,结合插图了解它的雄伟。
(2)雕塑多(四段)CAI课件,感受雕塑的多与精美。并进行朗读指导,读出美感。
(3)喷泉多(五段)
A说对喷泉的感受,
B想象喷泉的姿态,有的……有的……有的……启发感悟其千姿百态,别具一格。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比比看谁读得好。
二、情景体验,拓展延伸。
1、招标导游:请你介绍罗马城的一个特点。
(1)一分钟介绍罗马一个特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当场答记者问,考查学生课外知识和课前搜集资料情况。
2、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如果要拍一部罗马风光片,请你来写解说词
(2)收集资料,请你为大家推荐一篇写中外名胜古迹的美文,或一幅描绘中外名胜古迹的给绘画
板书设计:
卢沟桥的狮子
举世闻名
大小不一 栩栩如生 形态各异
称霸地中海的国家古代罗马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古罗马斗兽场这座巨型建筑的外观,了解它的来历及角斗士的悲惨命运。
2、激发学生对平等、自由、生命的理解与热爱。
3、学习作者有序的观察和写作方法。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有一定含义的'句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古罗马斗兽场的来历及角斗士的悲惨命运。
2、学习作者的观察和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一教时
课前准备:
1、了解古罗马斗兽场,了解背景。准备一些斗兽场的图片。
2、观看电影《斯巴达克斯》。
一、引语入课。
二、初读感知斗兽场的雄伟。
1、学生读课文。你觉得斗兽场雄伟吗?用笔把这些描写画出来。
2、学生小组互读互议。
3、以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情况。教师相应出示斗兽场的图片,补充感知。
三、再读悟情。
1、学生再读课文,想:参观斗兽场前后,我的心情有变化吗?如果有,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
2、学生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3、你能用自己收集掌握的资料说说我情感变化的原因吗?引导学生理解一下我对广场上的角斗士的态度变化。
四、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话想同我们说说的,请说说。
五、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并给它取个题目。
六、课外延展。读一本相关的书籍。
称霸地中海的国家古代罗马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和《海国图志》;姚莹和《康輶纪行》;徐继畲和《瀛环志略》;《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和评价。
2.能力要求:
(1)指导学生比较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与《资政新篇》内容的主要不同。
(2)指导学生比较《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的异同。
3.情感目标:
(1)通过介绍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培养学生放眼世界、探索新知、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
(2)通过对《资政新篇》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是重点。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主要是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目的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
(2)《资政新篇》是重点。《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
2.难点分析:对《资政新篇》的评价是难点。《资政新篇》不仅主张在科学技术方面,而且在政治方面学习西方,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结合《资政新篇》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要内容,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设计
师: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谈谈这些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思考并作答)
师:鸦片战争不仅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引起了思想界的巨大变化,这就是“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一问题。(板书第七节的课题)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师: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让学生阅读课本这一子目的第一段,并概括当时中国思想界这种局面的表现及原因)
生:(阅读课文并概括)
师:“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为什么会萌发?
1.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师: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课本的有关内容)
生:(与教师共同回忆)
师:在清朝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处于“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中国思想界,却出现了一丝生气。(让学生阅读课本这一子目的第二段)
生:(阅读课文)
师: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感到空谈义理、考据之学,无法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他们继承了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学风,开始面对社会现实,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为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2.民族危机的出现
师:中英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生:(回忆、思考并作答)
师:鸦片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封建统治者的愚昧无知和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落后。(让学生阅读课本这一子目的第三段)
生:(阅读课文)
师:在鸦片战争中,船坚炮利的英国侵略者打败了日益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者,中国开始出现民族危机。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二、新思想的萌发
1.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
师:林则徐是新思想的倡导者,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方面起了开拓作用。有哪些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呢?(让学生阅读课本这一子目的第一段并进行概括)
生:(阅读、思考并概括)
师:(对学生的概括作简单总结,指出以下两点)第一,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编译直接为抗英斗争服务的《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使广东成为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第二,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期间,积极仿制西方战船,提出建设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让学生阅读课文的两段小字,了解林则徐进行外交斗争和购买西方军械、研制战船的有关内容)
生:(阅读课文,加深印象)
2.魏源和《海国图志》
师:魏源是新思想的另一位倡导者。鸦片战争以后,他根据《四洲志》等资料,编写《海国图志》一书。魏源为何编写《海国图志》?(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9页的一段资料)
生:(阅读资料并思考)
师: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一新思想的含义是什么?
生:(思考并作答)
师:“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主张利用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可见,“师夷长技”只是手段,御侮图强才是主要目的。(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海国图志》一书的历史作用。
生:(阅读课文,思考并作答)
师: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3.介绍世界知识的重要书籍
师: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和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影响,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重要的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课本中有关这两部书籍介绍的文字,可让学生课后阅读,加深印象)
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课文的有关小字内容,明确林则徐、魏源所处的那个时代新思想的特点)
师:最后,请同学们小结一下新思想“新”在何处?
生:(思考,归纳)
师:(概括)第一,林则徐、魏源等敢于冲破传统思想束缚,“开眼看世界”;第二,他们敢于抛弃陈腐观念,承认西方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先进,主张“师夷长技”,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第三,它首开“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对后世思想家产生重大影响。当然,林则徐、魏源等人毕竟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他们终究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因此,他们的新思想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化的印记;一方面又保留着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
三、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
师:《资政新篇》是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于1859年冬提出的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1.主要内容
师:《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这些主要内容。)
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师:(让学生阅读课本第30页的一段资料,思考、概括《资政新篇》提出哪些对外交往的重要主张)
生:(思考并概括)
师:(对学生的概括作简单总结)这段资料提出了对外交往的重要主张有:第一,同外国自由通商,但不准外国人擅入我国内地。第二,同外国交流文化,准许外国人为我国献策。第三,同外国平等往来,不准外国干涉我国内政。(引导学生比较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和《资政新篇》主要内容的异同)
生:(思考并互相讨论,发表意见)
师:(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作简单归纳)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目的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资政新篇》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在政治方面也主张学习西方,效法西方民主政治,改革内政,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2.评价
师:《资政新篇》得到洪秀全的赞同。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太平天国面临的严峻形势,《资政新篇》没有能够实行,但它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指导学生联系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结合《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
生:(思考并互相讨论)
师:《资政新篇》在“向西方学习”方面,超过了同时代的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的主张,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资政新篇》提出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人也起了一定的启迪作用。当然,从理论上看,它没有涉及农民要求最迫切的土地问题,不是农民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
生:(阅读教材,从其革命性、进步性、空想性方面加深理解)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把太平天国前后期两个纲领《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作一个比较)
生:(思考并互相讨论,然后回答)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从产生背景、社会经济主张(前者主张发展私有制,后者主张消灭私有制)、群众基础、作用、反映同一时代不同特点等方面进一步概括〕
小结: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是鸦片战争期间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加深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思想界的巨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这些新思想对以后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称霸地中海的国家古代罗马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识记:罗马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罗马法维系帝国的统治;对欧美法律的发展以及民主进程影响深远。
⑵理解: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是古罗马不断扩张的结果,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影响和局限性。
⑶运用:探究罗马法内容的演变;分析罗马法对于维系罗马帝国的作用;从中西历史发展的两个方面比较罗马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查阅资料;探究问题;历史比较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罗马法是通行于整个古代罗马世界的法律,对于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罗马法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为维护罗马帝国统治而存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史上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法典,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对后世尤其是近代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现行的《民法通则》和《继承法》也受到罗马法的影响,深入了解罗马法的历史沿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德国伟大的法学家耶林有一本著作,名曰《罗马法精神》,他在书中如此说道:“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法学家耶林先生为什么会这么说呢,罗马法与罗马帝国宏大历史有何丝丝缕缕的关系呢,罗马法又散发着什么样的魅力以至影响至今呢?
带着这些疑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讲授新课]
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 《十二铜表法》
罗马法它指的是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多年,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而演变,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公元前8世纪中期,罗马城建立。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建立,罗马共和国早期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无形中为法官故意压迫平民,袒护贵族提供了方便。
习惯法就是未经政府明确承认而被一般人接受默认为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法律方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许多贵族出身的法官,往往循旧例裁判,随心所欲解释法律,为保护贵族特权提供了方便。平民的权利不能得到维护,社会矛盾的加深,平民的持续抗争,使早期罗马国家局势动荡。公元5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了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的内容相当广泛,法律条文也比较明晰,审判、量刑皆有发可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罗马共和国作为一个奴隶制国家,《十二铜表法》的颁发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根本利益,只是由于平民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一些利益。
2、公民法:
公元3世纪中期以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称为“公民法”,而《十二铜表法》就是一部典型的公民法。
(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1.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自从公元前3世纪以来,随着罗马共和国征服地区的扩大,公民法逐渐发展成为“万民法”,万民法的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造成万民法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由于版图扩大,很多有着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势必会出现新的矛盾,尤其是被征服者无法享受罗马公民权,不受公民法保护,引起社会的动荡;另外,国际交往扩大,引起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因此,原来的公民法已经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
对外战争的胜利,获得了大量奴隶,由此奴隶制在罗马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奴隶主的私人利益,就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以稳定统治,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不受侵犯。
公元前27年,军阀屋大维正式确立个人独裁统治,因其采用“元首”称号(相当于皇帝),这种制度被称为元首制,实质是一种君主专制,罗马帝国时代开始,3世纪初,为巩固统治,帝国对各行省上层人士大量授予公民权。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之间公民与非公民之间的区别开始消失,原先的公民法与万民法之间区别也失去了实际意义。
2.罗马法体系的形成
帝国前期,皇帝们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把法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颁布的.法令成为罗马法的组成部分;法学家也积极立法,进行法律解释。3世纪末4世纪初,法学家编纂了一系列法典,
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他积极改革内政,设立专门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即《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三)维系统治影响后世
1.罗马法的内容
从形式上可分为成文法,习惯法;从整体结构看可以分为公民法,万民法。
体现的原则:保护私有财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奴隶主利益。
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它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为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巩固了帝国的社会基础;顺应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对私有财产加以保护,笼络上层阶级;帝国还建立了大量的自治市,把罗马法律和政治制度推向帝国的每一个角落,进一步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罗马法是世界史上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的很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或立法产生重要影响,对中国也有一定影响。
罗马法是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
[本课小结]
罗马法是古代世界各国法律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法律,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罗马帝国疆域辽阔,最强盛的时候地跨三洲,被征服的国家和地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先进罗马法的影响。
称霸地中海的国家古代罗马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罗马的兴起、由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罗马帝国衰落的基本脉络;描述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对外扩张和版图范围;概述古罗马的政治体制;掌握《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转化,分析罗马共和制崩溃、君主制建立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认识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奴隶制性质,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制作年代尺,进一步梳理罗马的兴衰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家实行民主政治的意义,认识战争的本质,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
教学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过一个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是哪一个国家?
生:亚历山大帝国、
古罗马帝国就是地域辽阔的庞大帝国,而帝国的维系主要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二是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德国的法学家耶林曾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耶林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呢?
今天我就一起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起领略古罗马法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罗马城邦
(一)罗马的兴起、征服与扩张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古罗马兴衰时间,理清本课脉络、
提示: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成文法;
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意大利半岛、战胜迦太基;
公元前2世纪——征服东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奴隶起义;
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
公元前31年——屋大维掌握统治实权;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世纪——罗马帝国进去黄金时期;
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2、教师讲述: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建立起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后,不断对外扩张,迅速统一意大利半岛,并最终称霸于地中海、
3、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史事”,了解共和国建立后对外扩张的情况,重点了解三次布匿战争、
提示:
第一次——公元前264——公元前241年——迦太基败
第二次——公元前218——公元前201年——迦太基丧失了独立地位
第三次——公元前149——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被夷为平地
4、教师讲述:布匿战争是罗马对外扩张中发生的重大战役、迦太基是非洲北部腓尼基人建立的重要奴隶制国家,它垄断了地中海西部的运输贸易,逐渐富裕强大起来、当罗马人征服意大利南部后,一场与迦太基的残酷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人”,所以这场战争称“布匿战争”
5、问题思考:布匿战争有何影响?你如何看待古罗马的对外扩张?(第一问由学生生看书回答,第二问可联系今天的中东局势引导学生讨论)
提示:影响——罗马共和国争得了地中海的霸权,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6、教师过渡:在罗马共和国中,谁掌握着国家的权力呢?我们再来看看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二)罗马的共和制度
1、图片展示:《罗马的元老院》
2、教师提问:罗马共和国的机构设置情况是怎样的?举出相关史实,认识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提示:执政官、元老院;共和制法律;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元老院是最重要的机构等即可、
3、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十二铜表法》的内容、
提示: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4、教师补充:指十二铜表法(LawoftheTwelveTables),公元前452—451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下,古罗马编订出十个法表,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公布于罗马广场、但他主要由贵族编制并为贵族利益服务,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这就是的《十二铜表法》
实质
“十二铜表法”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十二铜表法”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奴隶制国家的本质特点、
“十二铜表法”就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
5、教师提问:罗马实行共和制,为什么又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呢?在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里,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提示:在罗马共和国里,奴隶数量多,使用广,他们的辛勤劳动创造了辉煌的罗马,但是处境悲惨,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在罗马城,每天有2000多奴隶成交,爱琴海上的提洛岛是的奴隶交易中心、
6、教师讲述:如此多的奴隶,大多数来源于战争或者被征服的居民、如此悲惨的.处境让奴隶们苦不堪言、终于,一场声势浩大的奴隶大起义爆发了,它震撼了罗马的统治,加速了共和国的衰亡、(揭示出罗马共和国衰亡的根本原因)
7、教师过渡:声势浩大的奴隶起义,震撼了罗马的统治、罗马共和国的一些手握军权的将领开始争权夺利、在公元前45年,恺撒以“祖国之父”的名义实行独裁统治,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元老院权利日渐衰弱,原来的共和制还能继续维持吗?(必须依靠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帝制)
目标导学二:罗马帝国
1、建立背景:罗马奴隶主统治遭到沉重打击,军事实力人物为建立军事独裁进行争夺
恺撒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的措施触动了元老们的利益,激起贵族共和派的强烈反对,最终招来杀身之祸、继恺撒之后,各派又经过长期斗争,到公元前30年,屋大维逐渐独揽大权,公元前27年,他开始实行元首制、
2、帝国建立
什么是元首制呢?元首制的实质是什么?(君主制)
你认为元首制的建立意味着什么?(罗马共和国由共和国变成了帝国)
3、版图扩张与帝国前期的繁荣
罗马帝国建立后,不断对外侵略扩张,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中国的汉帝国也日渐强盛、古代罗马不但同中国有交往,而且同印度、北欧也有贸易往来、西方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正说明了这一时期罗马帝国繁荣情况、
这一时期的罗马帝国社会安定,交通安全、税收增加,是罗马的经济繁荣起来,这在历是罗马的“黄金时代”,称为“罗马和平”时期、
请同学们回忆中国历史内容,说说中国对古代罗马的称呼和两国的交往、
4、教师过渡:繁盛的罗马帝国,统治阶级日益奢侈腐化,享乐成风、最终走向了衰落与灭亡、
目标导学三:罗马帝国的衰亡
1、教师讲述:公元3世纪,罗马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农业衰落,隶农起义,日耳曼人也开始入侵,终于导致罗马帝国走向衰落、4世纪末,帝国最终一分为二、
2、教师提问:庞大的罗马帝国为什么会分裂呢?
提示:罗马奴隶制的危机(内因);日耳曼人的入侵(外因)、
3、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消灭,西欧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有人说西欧的封建社会逐步形成、为什么?(提供资料,日尔曼人实行的氏族制度)
日耳曼人为了站稳脚跟,不能实施落后的氏族制度,也不能继续实施落后的奴隶制度,只能选择先进的封建制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历的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后被迫实施中原的封建制度加以比较说明)
4、问题思考:日耳曼人统治下的西欧出现了新的阶级——大地主阶级和农奴阶级,封建生产关系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逐步形成,请同学们回忆中国历史的有关内容,说说中国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并对比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间的早晚,让学生明白古代中国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
提示:中国从公元前475年开始的战国时期已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早近一千年、
5、拓展延伸:古罗马经历了哪两个重要阶段?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实行了共和制,罗马的共和制和希腊的共和制是一样的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
提示: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
相同点:
①都实行共和制;
②奴隶都没有任何权利;不同点:雅典所有公民都能担任各级官职,能参政议政,而罗马的实权在元老院手里,雅典的公民比罗马公民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欧洲的文明源头之一——古代罗马、古罗马继承了古代希腊的传统,“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恩格斯的论证了罗马文明、希腊文明和欧洲文明间密切的关系、
板书设计
1、罗马的兴起、征服与与扩张
2、罗马共和国衰落、《十二铜表法》
3、罗马帝国的建立、繁荣与衰亡
称霸地中海的国家古代罗马教案 篇9
【三维目标】
1.了解罗马的兴起、由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罗马帝国衰落的基本脉络;描述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对外扩张和版图范围;概述古罗马的政治体制;掌握《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转化,分析罗马共和制崩溃、君主制建立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认识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奴隶制性质,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制作年代尺,进一步梳理罗马的兴衰史。
3.认识国家实行民主政治的意义,认识战争的本质,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重、难点】
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
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
2.建构知识──合作探究;
3.深化主题──反思总结。
【课时数】
1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有一句俗语叫“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是什么意思呢?你知道罗马是怎样兴起和发展的吗?
提示:条条大路通罗马:是指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只一种,人生的路也不止一条等着我们发现。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著名的英语谚语。出自罗马典故。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今天我就一起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起领略古罗马的魅力。
设计意图:介结合熟知的谚语引出所学内容,引起学生好奇心,也为之后学习罗马帝国的'发展做铺垫。
【教学过程】
一、罗马城邦
1.罗马的兴起、征服与扩张
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古罗马兴衰时间,理清本课脉络。
提示:公元8世纪——罗马文明兴起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成文法;
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意大利半岛、战胜迦太基;
公元前2世纪——征服东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奴隶起义;
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
公元前31年——屋大维掌握最高统治实权;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世纪——罗马帝国进去黄金时期;
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教师讲述: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建立起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后,不断对外扩张,迅速统一意大利半岛,并最终称霸于地中海。
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史事”,了解共和国建立后对外扩张的情况,重点了解三次布匿战争。
提示:
第一次——公元前264——公元前241年——迦太基败
第二次——公元前218——公元前201年——迦太基丧失了独立地位
第三次——公元前149——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被夷为平地[
4.教师讲述:布匿战争是罗马对外扩张中发生的重大战役。迦太基是非洲北部腓尼基人建立的重要奴隶制国家,它垄断了地中海西部的运输贸易,逐渐富裕强大起来。当罗马人征服意大利南部后,一场与迦太基的残酷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人”,所以这场战争称“布匿战争”。
称霸地中海的国家古代罗马教案 篇10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历史现象一般都能形成比较感性的认识,但由于初中阶段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历史知识基础普遍非常薄弱,还不太适应高中历史的模块式教学,历史思维能力也很稚嫩,有待于培养提高。对于古罗马政治,由于学生在初中学习中接触过一些,因此对古罗马国家的形成、帝国的扩张有粗浅的印象,但古罗马法律知识,初中教学中从未涉及,学生知识储备为零。
教学方式:
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利用图片、文字、音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
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了解《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民法大全》等基本知识;理解并掌握罗马法的核心内容、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提高阅读各种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归纳表达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个别案例的思考,合作讨论,培养学生掌握从政治、经济背景中分析历史发展趋势的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材料,使学生学会古今知识联系思考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罗马法起源与发展的过程,认识到罗马法的演变是古罗马历史变迁的反映,罗马法对世界文明进程影响巨大;认识到进行法制建设的艰难性;理解不断发展的法理观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珍惜和弘扬。
教学重点:罗马法影响深远,泽被后世,如何理解其影响。
教学难点:罗马法从产生到最终体系完成跨越千年,其中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清晰地整理出脉络,并使学生对每一阶段罗马法的发展原因有所了解。
4、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课件:古罗马司法女神塑像】
同学们好,如果说古希腊以民主著称于世,古代罗马就以法律闻名于世,我们先观看一尊古罗马司法女神塑像,观察她手中拿的物品,分别象征着什么?宝剑、天平和蒙眼的装束,分别象征着正义、公平、权威和不带主观色彩的理性。这是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所决定的,但法律发展之路绝非易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在西方世界影响最大的古代罗马法的发展的道路。
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罗马法?
【课件:罗马法的释义】
引导学生阅读定义,初步建立对罗马法概念的印象。
二、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引导学生思考:罗马法发展历程跨越千年,之间呈现出了明显的阶段性,请结合教材,划分罗马法发展的`几个阶段。
【课件:案例一】
展示“罗慕洛将军的遗嘱与遗产纠纷案件”,请学生分析法官判案的依据,由此总结并加深习惯法的特点的认识。
比较习惯法与《十二铜表法》,找出其区别。
【视频:古罗马领土的扩张】观看古罗马领土扩张视频,并结合课本归纳,领土扩张带来了哪些新问题?罗马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都有哪些原因?(设计意图:用形象直观、高度概括的视频材料呈现罗马的扩张,增强学生对其扩张的深入认知,了解其速度、规模、范围、相应时间,并深入思考其原因与影响)
【课件:古罗马领土扩张带来的问题和影响】客观上形势所迫,公民法内容不足以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主观上统治者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他们颁布的法令也成为罗马法的组成部分,此时法学家也不断提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先进思想。
【视频:《埃及女王入罗马》】
观看视频短片《埃及女王入罗马》,引发学生兴趣,并进一步思考,随着罗马疆域的不断扩大,大量非罗马公民成为罗马国家境内的被统治阶层,他们不能得到罗马公民的身份,这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否有利?(设计意图:增强对历史现象的直观感受,增强历史现场感,并进一步思考其出现原因与带来的新矛盾)
【课件:西塞罗《论法律》片段】阅读材料,指导学生去辨析理解法学家西塞罗提出的自然法原则其内涵。
引导学生总结万民法形成的原因。
讲述6世纪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称霸地中海的国家古代罗马教案】相关文章:
古代历史教案12-15
古代历史历史教案12-17
古代历史教案14篇12-16
古代历史教案(14篇)12-20
古代历史教案(精选14篇)12-22
高中历史罗马法起源与发展教案12-27
三年级语文《罗马速写》教案03-15
古代历史历史教案14篇12-18
古代历史历史教案(14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