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生物教案>高中生物教案>《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13 12:39:47 秀雯 高中生物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 1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此实验在过渡教材中是一个验证性实验,而在课标教材中是一个重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探究性实验,这是教材中第一个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初步探究的实验,所以上好该实验不仅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探究思想,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教材设计理念

  课标教材把此实验安排在学习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等知识内容之前,目的在于一方面为接下来学习各类有机物奠定感性认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内容的设置上注重学生对材料的选择,对检测结果的预期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为以后各章节的探究性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本实验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探究实验,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特定的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相应的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简述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主要是根据所选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做出预期实验结果。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参与合作学习,形成严谨认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按照实验操作规则操作实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能力目标: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实验所用材料多,试剂种类和使用方法多,课堂容量大。

  突破:面对全体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材料仪器准备和学生的情感、知识准备;课堂上发挥小组长的协助管理作用,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

  三、学情分析

  高中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乐于并有能力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实验的内容与日常饮食有关,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极易产生学习兴趣,设置不同层次的探究,以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但材料试剂多,规范操作细节多,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法学法

  教法:组织、引导者,注意生成性问题的再探究。

  学法: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享交流。

  五、教学程序

  略

  六、教学反思

  本节实验课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完整性”为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维度,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重点,在实验操作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协助作用,管理调控课堂,分工合作,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发现,试剂用量的差异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推断,实验中要掌握统一恰当的标准。另外,开展探究性实验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对实验结果也需要认真分析,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并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和预设,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七、板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

  还原糖+斐林试剂→(水域加热)砖红色沉淀

  脂肪+苏丹Ⅳ→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淀粉+碘液→蓝色

  2.实验材料

  未知组织样液(苹果汁、马铃薯匀浆、蛋清组织样液、花生种子匀浆)

  3.实验程序

  (1)分组实验,对未知样液进行鉴定

  (2)填写实验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3)得出结论

  (4)评价交流

  4.拓展探究

  (1)雪碧饮料与木糖醇饮料所含还原糖有差别吗?

  (2)米粉和奶粉的营养成分有什么主要区别?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 2

  一、设计思想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教学在中学生物学科课程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一实验,让学生在初次接触高中生物实验时就能感受到实验探究的魅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同时,针对以往教学中学生实验热情不高、对结果死记硬背、遗忘率高、将实验独立割裂开来等问题,本设计希望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分析

  教材地位:本节课位于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是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和生物学实验的重要一课,起到了衔接初中、融入高中的承上启下作用。

  教学重点: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原理和方法步骤。

  归纳比较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淀粉鉴定所需的试剂及现象。

  教学难点:

  区分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和使用的不同。

  学生利用自带材料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明确实验的原理和目的要求。

  掌握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方法与现象。

  能力目标:

  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并阐明实验原理。

  培养学生自疑自析的能力、团体合作的精神以及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方法与方式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讨论法、练习法、自主学习法等。

  教学方式:授课、实验、讨论、合作、汇报、总结的结合。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课时)

  教授实验室规则、实验报告的写法、实验原理及基础知识。

  完成验证实验:利用老师准备的雪梨汁验证还原糖实验,利用马铃薯匀浆验证淀粉,利用豆浆验证蛋白质,利用花生种子验证脂肪的分布,观察相应的颜色变化。

  课前引入

  通过食品安全问题引入,创设营养检测师的.情境,了解社会当前食品情况,提起学生兴趣,拉近学生与生物学习的距离。

  实验过程

  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探究实验的材料是不固定的,分别由每个实验小组带来的液体饮料,学生通过做实验,探究液体饮料中富含哪些营养物质。

  体现“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新课标中倡导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理念以及以人为本的原则。

  交流分享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探讨交流,小组间讨论,最终得到结论并总结归纳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培养学生自疑自析的能力、团体合作的精神以及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巩固提升

  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学生完成学案课后练习和思考题。

  老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为今后实验设计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作业设计

  常规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

  思考题:在检测还原糖实验时,砖红色的出现是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糖与Cu(OH)2反应的结果,还是Cu(OH)2本身在加热条件下就会发生变化?你可以如何改进实验使实验结果更能使人信服?

  七、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以“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创设营养检测师的情境,设计验证实验和探究实验两种实验类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改变师生的课堂角色,变“教”为“导”,变“接受”为“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分组合作和实验结果的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精心备课和合理安排,本次探究实验教学效果良好,超出了预期的实验效果。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生物细胞中的糖类教案07-19

生物教学论文:“先行组织者”策略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02-24

视频图像中的车辆检测跟踪和分类02-21

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的认识02-21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09-27

化学教案:糖类01-13

略论生物学教学中的“生物学语言”02-21

拟穿衣中织物模型的建立和碰撞检测的处理02-20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02-27

生物的分类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