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物理教案>物理《加速度》教案

物理《加速度》教案

时间:2024-09-27 11:20:40 诗琳 物理教案 我要投稿

物理《加速度》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加速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加速度》教案

  物理《加速度》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与意义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与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的比较,学生能够提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生活举例,学生能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对物理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速度的概念与物理意义。

  难点: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解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以同学们生活中经常坐的小汽车和摩托车为例,问同学们哪个更快,同学们此时大多数都会说汽车快,这时教师继续提问:假设一辆静止的小汽车和一辆静止的摩托车,两者同时发动,问谁更容易先将速度达到20m/s?同学们有的会说汽车,有的会说摩托车。教师此时总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摩托车更容易先达到20m/s,因为摩托车的'反应更快,那这反应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今天就来探究这其中的“反应”。

  2、建立概念:

  提供两组数据:就这两组数据让同学们计算并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汽车、摩托车的速度以及1s内的速度变化量。之后教师做强化并引出1s内的速度变化量就是“反应”的快慢,我们在物理学中把这一个量叫做加速度。

  3、深化概念:

  强调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单位、计算公式、以及平均加速和瞬时加速之分和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联系。

  4、巩固提高:

  一子弹在穿入木块前速度为600m/s,穿出速度为200m/s,历时0.2s,问在模板中的子弹加速度?

  5、小结作业:

  总结课堂内容,让同学们思考v—t图像与加速度的联系。

  物理《加速度》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理解加速度概念,区别速度、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根据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判断运动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定义式的得出过程,了解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生活实例的分析说明,体现研究物体运动时加速度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利用示例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其探索的精神。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展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方向的判断

  (二)难点: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对于运动的描述,首先从物体位置变化入手。关于位置变化、位置变化的快慢,物理学是通过哪些物理量描述的?(引导学生注意用比值法研究问题的思路,为本节课定义加速度做铺垫)用生活实例图片感知速度变化:

  1、刘翔的110 m跨栏过程。

  2、晕车的同学感知车速的变化。

  3、红绿灯处行人、自行车和小汽车的速度变化不同。(讲解时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图片说明)说明生活中不同事物运动的速度变化快慢往往不一样的。

  (二)提出新课的学习: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加速度概念的教学,通过数据感知,提出问题

  2、思考:为了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我们引入了新的物理量──加速度,它该如何定义呢?

  (三)加速度概念

  1、定义: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1)表达式:见课本

  (2)单位及符号:米每二次方秒

  2、提出问题:

  (1)用两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变化率做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虽然速度变化快慢相同,但速度变化情况不同,前者速度越来越大,后者则速度越来越小!

  (2)启发学生思考:只凭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率的大小)不能完全反映速度变化的规律。还得关注什么?

  (四)小结

  1、什么叫加速度?它的定义式、物理意义、单位各是什么?

  2、加速度的方向?

  3、加速度的正负号?

  4、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物理《加速度》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抽象概括的过程,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的定义式、方向和单位。

  2、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根据速度变化的方向判断加速度的方向并结合速度的方向判断运动性质。

  3、学习并体会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的方法。

  4、理解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会分析生活中的运动实例。初步体会变化率对描述变化过程的意义。

  5、通过生活中有关加速度的利用和危害防止的实例,体会物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物理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建立和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熟练应用加速度,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展示电动自行车与汽车的起步与刹车的数据表格,学生回答如下几个问题:

  1、是否能用谁的速度大描述上述过程中汽车和电车运动的不同;

  2、是否能用谁的速度变化大描述上述过程中汽车与电车运动的不同?

  3、应该用什么方法描述它们运动的不同?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课题。

  (二)新授

  1、加速度概念的引入

  针对上述遗留问题,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对于起步和刹车过程,都涉及到了哪些物理量?进一步通过观察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关系,让学生联想到速度的定义,并根据类比的方法,采用比值定义的'方式,得到加速度的定义式。与此同时给出单位,介绍其物理意义,拓展变化率的含义。

  2、加速度的方向

  通过计算表格中各组的加速度,引导学生发现加速度的正负值,从而引入方向的判断。结合运动速度的变大或减小,建立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变化之间的联系。

  引入矢量表示的形式,并对起步加速过程进行矢量作图演示。学生根据演示,尝试用矢量作图方式解决刹车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同时提醒学生,矢量计算要先设定正方向。

  在综合代数与矢量作图的基础上,对加速度的方向作出明确说明,即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方向一致。

  3、加速度的含义

  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速度大,则加速度大?

  2、速度变化量大,则加速度大?

  3、速度变化快,则加速度大?学生回答总结,明确加速度的大小只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而与速度的大小或速度变化的大小无因果关系。

  (三)巩固

  出示练习题,已知汽车末速度、运行时间和加速度,求其初速度。

  (四)小结

  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所学,教师适时归纳补充。并引用电车数据,解释引入“国标”的必要性。

  (五)作业

  搜集资料,关于飞机、高铁、赛车、猎豹等不同物体的速度数据,并计算其加速度大小进行比较。

《物理《加速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物理《加速度》教案】相关文章:

物理《加速度》教案11-26

物理加速度教案04-03

物理《加速度》教案最新05-24

物理加速度教案(通用16篇)11-10

高中物理加速度教案最新08-20

加速度教学反思01-14

物理的教案07-19

物理教学教案12-23

物理功率教案12-28

在线咨询

物理《加速度》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加速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加速度》教案

  物理《加速度》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与意义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与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的比较,学生能够提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生活举例,学生能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对物理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速度的概念与物理意义。

  难点: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解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以同学们生活中经常坐的小汽车和摩托车为例,问同学们哪个更快,同学们此时大多数都会说汽车快,这时教师继续提问:假设一辆静止的小汽车和一辆静止的摩托车,两者同时发动,问谁更容易先将速度达到20m/s?同学们有的会说汽车,有的会说摩托车。教师此时总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摩托车更容易先达到20m/s,因为摩托车的'反应更快,那这反应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今天就来探究这其中的“反应”。

  2、建立概念:

  提供两组数据:就这两组数据让同学们计算并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汽车、摩托车的速度以及1s内的速度变化量。之后教师做强化并引出1s内的速度变化量就是“反应”的快慢,我们在物理学中把这一个量叫做加速度。

  3、深化概念:

  强调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单位、计算公式、以及平均加速和瞬时加速之分和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联系。

  4、巩固提高:

  一子弹在穿入木块前速度为600m/s,穿出速度为200m/s,历时0.2s,问在模板中的子弹加速度?

  5、小结作业:

  总结课堂内容,让同学们思考v—t图像与加速度的联系。

  物理《加速度》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理解加速度概念,区别速度、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根据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判断运动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定义式的得出过程,了解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生活实例的分析说明,体现研究物体运动时加速度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利用示例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其探索的精神。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展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方向的判断

  (二)难点: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对于运动的描述,首先从物体位置变化入手。关于位置变化、位置变化的快慢,物理学是通过哪些物理量描述的?(引导学生注意用比值法研究问题的思路,为本节课定义加速度做铺垫)用生活实例图片感知速度变化:

  1、刘翔的110 m跨栏过程。

  2、晕车的同学感知车速的变化。

  3、红绿灯处行人、自行车和小汽车的速度变化不同。(讲解时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图片说明)说明生活中不同事物运动的速度变化快慢往往不一样的。

  (二)提出新课的学习: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加速度概念的教学,通过数据感知,提出问题

  2、思考:为了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我们引入了新的物理量──加速度,它该如何定义呢?

  (三)加速度概念

  1、定义: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1)表达式:见课本

  (2)单位及符号:米每二次方秒

  2、提出问题:

  (1)用两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变化率做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虽然速度变化快慢相同,但速度变化情况不同,前者速度越来越大,后者则速度越来越小!

  (2)启发学生思考:只凭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率的大小)不能完全反映速度变化的规律。还得关注什么?

  (四)小结

  1、什么叫加速度?它的定义式、物理意义、单位各是什么?

  2、加速度的方向?

  3、加速度的正负号?

  4、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物理《加速度》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抽象概括的过程,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的定义式、方向和单位。

  2、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根据速度变化的方向判断加速度的方向并结合速度的方向判断运动性质。

  3、学习并体会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的方法。

  4、理解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会分析生活中的运动实例。初步体会变化率对描述变化过程的意义。

  5、通过生活中有关加速度的利用和危害防止的实例,体会物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物理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建立和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熟练应用加速度,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展示电动自行车与汽车的起步与刹车的数据表格,学生回答如下几个问题:

  1、是否能用谁的速度大描述上述过程中汽车和电车运动的不同;

  2、是否能用谁的速度变化大描述上述过程中汽车与电车运动的不同?

  3、应该用什么方法描述它们运动的不同?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课题。

  (二)新授

  1、加速度概念的引入

  针对上述遗留问题,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对于起步和刹车过程,都涉及到了哪些物理量?进一步通过观察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关系,让学生联想到速度的定义,并根据类比的方法,采用比值定义的'方式,得到加速度的定义式。与此同时给出单位,介绍其物理意义,拓展变化率的含义。

  2、加速度的方向

  通过计算表格中各组的加速度,引导学生发现加速度的正负值,从而引入方向的判断。结合运动速度的变大或减小,建立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变化之间的联系。

  引入矢量表示的形式,并对起步加速过程进行矢量作图演示。学生根据演示,尝试用矢量作图方式解决刹车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同时提醒学生,矢量计算要先设定正方向。

  在综合代数与矢量作图的基础上,对加速度的方向作出明确说明,即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方向一致。

  3、加速度的含义

  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速度大,则加速度大?

  2、速度变化量大,则加速度大?

  3、速度变化快,则加速度大?学生回答总结,明确加速度的大小只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而与速度的大小或速度变化的大小无因果关系。

  (三)巩固

  出示练习题,已知汽车末速度、运行时间和加速度,求其初速度。

  (四)小结

  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所学,教师适时归纳补充。并引用电车数据,解释引入“国标”的必要性。

  (五)作业

  搜集资料,关于飞机、高铁、赛车、猎豹等不同物体的速度数据,并计算其加速度大小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