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01 11:12:2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小组合作,探究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

  2. 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3. 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学会按序背诵课文。(文字序领与画面结合法)

  三.教学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四.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读书发现--质疑问难--组内合作--组外协作)、感悟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 谈话,板题。

  2. 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 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钱江潮录像,感受壮观 。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 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 组建合作小组

  4. 组内合作学习

  5. 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 引导小组感悟。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d.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 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 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 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 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 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 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 师生共同评价

  七、结束语 板书

  观潮

  闷雷滚动出白线

  潮头怒吼贯江面

  山崩地裂城墙现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语文教案-第二十四课《海豚救人》。

  2、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的。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3、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第二十四课《海豚救人》》。

  2、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见过海豚精彩的表演,为它高超的本领所叹服,可你们知道吗?海豚还被称作“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呢!

  板书课题:《海豚救人》

  二、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三、自学课文

  1、想想海豚是怎样救人的?

  2、想想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

  3、讨论后指名回答。

  四、学习、交流表达方法

  1、回忆《鲸》的表达方法。

  2、小组互相讨论、说说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六、知识扩展

  你还对海豚有哪些了解呢?在班上和同学交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初步认识借物抒情的方法。学习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体会作者对高粱的深厚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了解高粱根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根据题目、插图,激发兴趣。

  出示高粱的图片,以题目为切入点:“你们见过高粱吗?高粱是北方较常见较普通的农作物,高粱究竟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看图,了解高粱的特点——结合初读课文,说一说。

  ①把图中的“根”放大,可据此猜测课文描写的重点是高粱的哪一部分。

  ②接着从“情”字入手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在高粱的后面加个‘情’字?作者对于这种北方较普通的农作物又怀着怎样的感情?”

  二、自学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1.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1)了解作者描写了高粱的哪些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同学交流看法。

  (3)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自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查字典,不懂的提出来,学生互相解答。

  三、个人阅读与讨论结合。

  1.轻声读课文,结合插图。

  ①想想课文描述了高粱的哪些方面,重点写什么?(在书上批注)

  ②课文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可让学生讨论)

  板书:神圣 敬佩

  2.重点阅读要求:默读文章的重点部分(3—5段),概括出高粱根的特点、作用,并画出相关的句子,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先独立阅读,思考→画批重点→在小组内交流体会→全班交流。

  3.总结学生交流的结果:高粱根的特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长着很多气根;二是很苦;三是扎得很深。

  ①教师可启发学生根据高粱生存的环境,结合整体形象来理解:提问:为什么在土地十分贫瘠的雁门关脚下,高粱还能长着“正直的.秆子和硕大而血红的穗头?”

  读重点句,体会,然后有感情地读,与作者的情感相沟通。

  ②“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高粱的根,它不但在看不见的地下扎得很深很深,而且在高粱秆的下端离地尺把高的关节处,向下长着许多气根,有点像榕树的根,用手摸摸是那么坚韧,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

  学生体会出:这句形象写出了高粱根的特点,它不仅在地下扎得很深,而且高粱秆的下端还长着气根。作者用了比喻句,先把气根和“榕树的根”比较,再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气根“像鹰爪一样”抓住土地,说明气根的坚韧;说气根“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说明气根很有力。上述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气根的韧性及深深抓住土地的力量很大。

  ③带着这种体会,读一读,赛一赛,看谁能把高粱根的特点读出语气来。

  四、深入理解比较,概括表达方法。

  默读分、二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思考讨论。

  ①高粱在我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为什么?(抓“神圣”和高粱与“我”和故乡人们的关系来看)

  ②高粱对“我”的影响是什么?“对”对高粱有着怎样的感情?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自己读、指名读。

  五、总结。(鼓励学生按照黑板上的板书,总结中心)

  作者通过描写高粱,尤其是高粱根的特点,抒发了对高粱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它坚韧不拔的品格的赞美。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城镇带来的繁荣景象和欢乐气氛。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读写并理解19个新词;初步学会给多义词据词定义的方法。

  3、会用“兴致勃勃”写一句话,会用“有……有……还有……”写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重点:

  学习多义字据词定义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联系全文,知道节日大街的欢乐、绚丽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的,并正确理解这些词句的意思,明白为什么说“节日的大街是一条彩色的河,欢乐的河。”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看图解题,初读课文,初步感受节日大街的绚丽色彩和欢乐气氛。通顺、流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读准字音,熟记字形,理解其在词语中的意思,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3、初步学会给多义字据词定义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新年刚过,节日的欢乐一定还在学们心中荡漾,节日的情景一定还深深地印在同学的脑海之中。那么,如果让你用“节日的 ”为题,写一短文,你会写些什么? 今天要学的课文《节日的大街》又是怎么来写的呢?让我们一课文。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听课文录音。

  2、完成填空:全文共___段。第1段总写节日的大街是一条________的河,______的河;第2段写节日的大街 时的景象,第3段写节日的大街 时的景象。

  3、插图上画的是课文哪一部分的内容?

  三、学生自学。

  1、要求:拼读生字,读准字音;有重点地分析,记忆生字字型;读通课文。

  2、检查: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2)分析难写易错字。(厦、橱、置、增、幻、勃)

  四、学习“单元学习提示”。

  1、学生自学“提示”。

  2、讨论:

  (1) 我们过去学过哪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是怎样的?

  (2)你能说说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分几步吗? (方法:查字典,找全解释。据词确定词义。连接词语中几个字的意思,理解词义。)

  3、运用学到的方法举一反三理解词义。

  (1)理解“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随风飘动”

  (2)先自解后讨论,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过程。

  五、完成课堂作业。

  1、勾出下列生字中的后鼻音:

  镇 品 增 氛 厅

  2、完成课堂作业本1、2、3题。

  3、辩字组词:

  橱( ) 氛( ) 幻( ) 脖( )

  厨( ) 份( ) 幼( ) 勃( )

  六、布置作业

  1、划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用学过的方法解释。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对课文词句的理解,想象节日大街的繁荣景象,体验节日里人们欢乐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读懂三个自然段,明白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节日大街的情景。能回答课后问题,知道课文怎样写节日大街商品很多。

  2、背诵最后一节。用“查字典据词定义的方法”理解“兴致勃勃”,并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1、用一句话说说插图所包含的意思。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节日的景象?(看图谈)

  二.读课文,谈体会,提问题。

  A.填空:走在节日的大街最明显感觉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

  a节日气氛浓厚,张灯结彩。

  b大街热闹非凡、商品丰富。

  c人们心情愉快,购物忙碌。

  d夜晚文艺节目,丰富多彩。

  ……(学生谈体验)

  B提问:为什么把节日的大街比作是一条彩色的河?欢乐的河?

  三.抓重点,求验证,入情境

  1.朗读课文首段:节日的大街是一条彩色的河,欢乐的河。

  2、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1)大街——河流,为什么这样比?(人多,川流不息)

  (2)这条河有什么特点?(彩色:店家橱窗的布置;人们的衣着打扮;手中的各种提物;汽车的流动广告……欢乐:环境带来的喜庆;购物带来的喜悦;团聚带来的喜气)

  3、自由选读有关课文,进入情境,感受节日大街的热闹和人们的开心。

  4、背诵课文最后一节。(理解“变幻、兴致勃勃”)

  四.学句式,换内容,求创新

  自选以下句式一组。(可以先读后写,可以先读后说)

  大街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店里,各种商品应有尽有。有叔叔用的______________,阿姨穿的______________;有爷爷用的______________,奶奶戴的_____________;还有小朋友最_____________。(理解“应有尽有”)

  傍晚 。

  五.寻根源,明道理,品幸福(发散学生思维)

  1.节日的大街为什么景象如此繁荣,气氛如此欢乐?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哪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感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都会记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感情朗读全文

  七、作业

  1、 造句:兴致勃勃——

  有——还有—

  2、完成课堂作业本。

  教后札记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1个,积累词语9个,句子1句。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并能展开合理想象,体会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

  3、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村民们援救遇险船员的感人场面。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体会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

  教学媒体生字卡片

  学生课前准备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海有时是温柔的,有时也会发怒。瞧——(出示课文第一节: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海上的暴风掀翻了一条渔船。在紧急关头,船员们发出了求救的信号。)

  1)指名读。要读出情况紧急的语气。

  2)对呀,村里的人们收到警报,立即出海营救,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感人的故事。

  板书:7、海中救援

  2、指名读、齐读课题。理解“救援”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

  2、检查学习情况。

  出示:营救搏斗毫不懈怠精疲力竭抵达哀求依靠亲吻筒状

  1)读词语。(指名小老师领读)(正音:营是后鼻音)

  2)介绍自己记字形的好方法。

  3)指导书写:抵(最后一笔点不要漏写)

  让学生自己在田字格中描写一个。

  4)对于生字所组成的词语有什么不理解?(其中“筒状”可以通过出示实物来理解)

  3、课文读通顺了吗?指名分节朗读。

  三、学习课文,了解内容。

  1、课文中有哪些地方令你感动?为什么?边默读边划出有关句子。

  (学生交流)

  2、(随机教学)

  1)课文第四节:在忙乱中,第二支志愿救援队组成了,16岁的汉斯也挺身而出。(理解“挺身而出”,表现了汉斯毫无顾虑,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

  2)课文第四节:他的'母亲抓住他的手臂哀求道……你是我惟一的依靠哇!

  (这母子情深的场面令人感动。)

  范读,读出母亲苦苦哀求的语气。女生读。

  3)课文第五节:“妈妈,我必须去。……”汉斯吻了吻母亲,加入救援队,消失在黑暗中。(汉斯说的这番令人感动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了汉斯为了不让受困于海上船员无助地死去,不顾自己的安危,说服了母亲,参加救援行动。)

  a、读读汉斯的话,说说他的话的意思。

  b、汉斯说话时的语气怎样?谁能来读一读?

  指名读,要读出汉斯说话时坚决的语气。男生读。

  4)汉斯正站在船头上,……我哥也在。(汉斯挺身而出,最终救出受困的人们。

  这胜利以后的喜悦令人感动。)

  边做动作边朗读,要读出汉斯归来后的喜悦之情。

  3、母亲站在海边,焦急地等待着儿子的归来。一小时过去了,可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永久,这是为什么?

  4、想象一下:这位老妇人当时在岸上焦急地等待儿子归来时会做些什么?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分小组讨论)

  5、指名小组派代表交流。

  四、总结。

  1、学了全文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交流)

  2、“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这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

  五、拓展说话。

  回想一下,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哪些人在你困难、危险时,用尽自己的力量或

  想尽办法来帮助你的?他或她是怎么做的?

  教学效果反馈

  本课难点是:想象一下,汉斯的母亲等待儿子归来时的表现,比如:她会做些什么,会流露出怎样的表情,或许会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由于作了一定的铺垫,因此,作为二年级的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以上种种答案,还是令人感到欣慰了,说明学生已经能了解母亲当时会想些什么? 但是“母亲会怎么做”没有人说到,会流露出“怎样的表情”说的人极少,事后想想,也许我缺少了必要的点拔,比如“人着急时会有怎样的反应”“人处于绝望时会怎样”“人非常伤心时会怎样”这些都有待于今后的提高。……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读中感悟,读中生情,在读中感受到乐趣。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保护群众、敌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誊写自身受感动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局部。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要介绍背景。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三、学习课文第一、第二局部

  四、安排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

  1、指名读第一、第二局部。(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

  2、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3、这节课你还想了解什么内容?

  二、深入学习第三到第五局部,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1、自读第三局部。考虑: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提问: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板书:引上绝路)

  3、讨论:(1)五壮士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不走那条“可以追上部队”的路,而是不顾自身的危险,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呢?(2)“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什么?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

  4、俺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一局部?(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5、指名分别朗读第四、第五自然段。考虑: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6、提问: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英勇歼敌)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局部,自身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8、指名朗读第五局部。考虑: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板书:英勇跳崖)

  9、讨论。

  (1)这一段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

  (2)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你从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中体会到了什么?

  (3)面对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

  10、有感情地朗读这局部。

  三、总结全文

  四、安排作业

  1、试着背诵课文最后一局部。

  2、课外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第三课时

  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

  21、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引上绝路

  诱敌上山

  接受任务

  英勇跳崖

语文教案 篇7

  【复习目标】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复习内容】

  1、《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写科

  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教学这篇课文时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如

  鱼类进化、鸟类祖先、两栖类祖先、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知识,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从小积累的一些生物知识,让学生先理解诗中所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感受其中的

  思想感情和

  节奏韵律之美。科学诗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这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此激发学

  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2、《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旧课文,

  过去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固然没错,但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并不希望教师这样处

  理。因为我们这套新教材第一二册并不强调文体的学习,强调的是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教学时

  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体,教学重点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这篇课文对农村孩子尤有实际意义;二是

  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三是巩固复习第三单元中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3、《绿色蝈蝈》出自著名昆虫学

  家、作家法布尔之手,可谓名家名文。教学这篇课文,可通过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通过讲述法布尔的故事,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决心。这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拟人手法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这一点需要引导

  学生进行复习巩固,并在实践中运用。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昆虫记》中的其他作品,开一个读书报告会。

  4、《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记叙文,写的是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这一题材本身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足够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来进行这一课的教学,并把它与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联系起来。要指导学生在快速阅读中获取课文信息,提取课文主要内容;还要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5、《山市》一课是文言文,它所涉及的问题是自然现象,与“海市蜃楼”相似,可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适当探究;本文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述山市的生成到消失的经过,极富于想象力,这一点值得学习。学习本课主要以诵读为主。因为学生学习文言文尚在初始阶段,所以要求学生诵读课文,以积累材料、培养语感为重点;至于文言字词和语法的要求,则尽量放低或基本不作要求。

  【字词积累】

  骸(hái) 骨 躯壳(qiào)悄(qiǎo)然潜(qián)行 葱茏 裹藏(bēng)塌 一霎(shà)间 弥漫 预兆狩(shòu)猎喧(xuān)嚣(xiāo)喑(yīn)哑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秋游》教案08-25

语文《丰碑》的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