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教学论文范文
科学课教学论文范文如何让学生爱上科学课
徐仁央
浙江省临海市白水洋镇双港小学(317000)
【摘要】新课程改革,使得科学课堂教学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它是自然科学课堂教学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活的活力。正因为种种原因,对教师的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学好科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而只有学生爱上它才能学好它。
【关键词】培养;观察;探究;动手动脑;反思
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材料来讲授科学知识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科学教学仪器设备并不是很齐全,面临着这一危机。教师单靠口头传授知识,那学生是无法接受的。但是当地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是一大优势,它可以解决在教学理论知识抽象化的难题 。作为小学科学课老师应有心利用山水田土、鱼虫鸟兽、花草树木等客观存在的自然资源,让学生独立自主去探索,怀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去领悟去探索自然科学的秘密。只要教师有责任心,做课改的有心人,一定能寻找适用的科学教学资源。
比如: 易拉罐、小铁钉、小木块、细铁丝、铜钥匙、饮料瓶、塑料杯、注射器、橡皮管、玻璃片等等 ,人们看不上、用不上的东西是我们的科学课上的实验材料。我们收集起来,以便日后利用。了解周围的事物,如最近农民们在农田里干什么农事?农田里长些什么作物?哪些作物开始下种了?哪些作物开始收割了?再如当地有哪些常见的植物?有哪些常见的动物?它们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生长规律是怎样的?当地的生态环境怎样?等等,这些东西到时都可以及时地补充到我们的科学课中来。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需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科学家细致的观察结果,如:牛顿就是从大家熟视无睹的苹果落地现象,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傅科由简单的单摆现象得出了地球是自转的。所以,良好的观察品质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
2激发兴趣,巧妙引导,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理念就是要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了解科学知识,体会科学精神。现在,科学教师再凭一块黑板,一张嘴说教,学生是不感兴趣的。那么,如何改变“穿着新鞋走老路”,上好一堂让学生既感兴趣又增长能力的科学课呢?
2.1建立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
师生间平等合作提出已经很久了,但农村教师在课堂中处于说教的地位并没有多大改变,特别是在我们的科学课上,很多的问题学生就等着老师说。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愉快的心情,就应该努力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气氛,让学生有自主时间去分析思考,去提出问题,去猜想假设,让学生毫无顾忌地发表己见。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也要抱着从课堂上学到科学知识的想法,和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和学生一起观察、实验、思考、分析、交流,和学生始终保持融洽的师生感情,就会加深学生的实践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2创设激趣、有序的探索氛围。
小学生的直观思维还远远强于抽象思维,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感官上获的得愉悦性,能有效地激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利用故事法、悬念法、游戏法、谜谚语法等创设学习情境,启迪学生提出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当学生在心理上有了安全感、愉悦感时,就会毫无顾忌地敢想、敢说、敢为,但我们也要适时地、灵活地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探索,不可包办代替,(教学论文 www.fwsir.com)引导学生在动手、动嘴之前先动脑。实验不一定做到一次成功,要鼓励他们持之以恒,要引导他们从失败中找到原因,找到改进的措施,最终取得试验成功。
2.3及时地表扬鼓励学生。
课堂上对于学生经过精心思考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回答的一些问题,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处理,甚至置之不理,则很有可能打击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使他们感到自己的想法没有得到关注,从而放弃自己的努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学生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或答对一个有创造性的问题时,就及时地评价说:“真聪明”、“真了不起”、“你的见解很独特”等。对一时答不上来或答错的同学,就鼓励说:“等你们想好了再说好吗?”或者“再仔细想一想”等,由于学生想法能及时得到表扬反馈,课堂气氛活跃了。当然,有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也不要急于表态,因为过快的肯定和表扬往往传递着“讨论已经结束”的信息,应该给学生提供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空间,让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尝试成功的喜悦。
3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然而,不少学生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尽管他们从学会说话开始,就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很少有父母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将答案告诉孩子,惟恐孩子听不明白。
进入学校后,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也是“绞尽脑汁”地将知识通过语言、演示实验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或者学生只是机械地照着教师指定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依样画葫芦,没有探究性思维活动的参与,久而久之,孩子们习惯于从老师或家长那里“省时省力”地获取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
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证明?物体的滚动摩擦大于还是小于滑动摩擦?怎样证明?遇到这些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当然老师并不是要游离学生探究学习之外“袖手旁观”,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教师怎样适时适度地发挥作用,才能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从而使探究活动持久、有效的进行下去?
4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如:在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于电磁铁感兴趣的问题,诸如:电磁铁是由什么构成的?怎样制作电磁铁?电磁铁能吸哪些物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有关?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若有极性与什么有关?电磁铁与磁铁有什么区别?然后,让每个研究小组对本组感兴趣的问题,先提出预测,再根据多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
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5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偏谬的,对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
如:学生在进行电路的连接时,经常会出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这时老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查找线路故障,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小灯泡不亮,学生会饶有兴致地分析出很多种原因,诸如:电池没电了;线路某处没接好断路了;小灯泡的灯丝断了;两节电池接反了;开关连接不对或开关接线处松动;连接灯泡的两根导线接到一起短路了等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线路进行检查,找到问题所在。这样对待“失败”,学生收益非浅,因为强烈地自发地反思过程,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实干的胆略,处事的机敏,思索的睿智。所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失败”,使之成为获得锻炼和发展的契机,通过总结反思,使学生在成败中皆受益。
6养成善于开发利用科学资源的习惯
小学科学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而教材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它不是课程的全部,教师要引领学生到家庭和生活中去学科学用科学。然而现实中,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舍得为孩子的学习投入,在家长看来,支持孩子学习科学,就是大量地购买课外科技读物或科技音像资料,而开发孩子智力,就只会采用购买智力玩具的途径。长此以往,孩子们养成了唯书本而学,唯现成用具而用的被动学习习惯,不会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更谈不上去开发生活资源学科学。
因此,小学科学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敏锐机警的视角,去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资源。如:探究居室养花的学问;浇花喷水器的原理;家庭线路的设计;天气、气温、风向的观测和记录;食物霉变的研究;探究水壶除垢的方法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使之成为可利用的科学实验资源,如:废弃的饮料盒罐,可以做土电话、可以做听诊器、可以做小昆虫观察盒等很多实验。还有小药瓶、饮料吸管、导线、铁钉、小磁铁、小木片、泡沫塑料板、螺丝、螺母、食品包装盒、袋、绳等,都可以用来做出精彩的科学实验。因此,科学教育要使学生养成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习惯,而课程资源的重要价值正在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时空和发展途径,而这正是科学教育的内涵。
总之,担负科学启蒙任务的小学科学教育,培养孩子探究精神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它将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追求科学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科学课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课教学论文08-15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论文08-18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论文08-01
小学科学课论文:浅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激励教学的运用08-23
科学课教学反思08-24
科学课教学反思01-10
科学课教学计划04-20
科学课的教学计划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