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搭建互动平台,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搭建互动平台,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李 宁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长山小学)
摘 要: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形成数学结论的过程,更要重视教学过程的动态化。主要阐述了如何更好地让"师生互动"起来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创设问题;精心设计;数学课堂
课堂并不仅仅是教师表演的过程,更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而学生也不单单是观众,只欣赏教师的表演,更应参与活动。这正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那么如何更好地让"师生互动"起来呢?经过实践探索,我得出的方法是:
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一、创设问题,思考问题,得出结论
根据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贯穿要素之一。一堂课能否达到"师生互动",主要看问题是否创设得好。那么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呢?我认为问题的创设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环境及教学目标,精心的创设,要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法:
1.利用教学内容中可以训练观察能力的素材,通过猜想,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校园的大门来找到平行四边形,然后再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动手拼平行四边形。拼好后我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来演示拼的过程,并要求说说"在拼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接下来是画平行四边形。由于有拼平行四边形的经验,学生很快就画出了平行四边形。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在拼、画之后,我让学生自己观察、猜想,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然后小组讨论,验证自己的猜想,由于是学生自己动手解决的问题,所以很快就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我一上课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卖盒饭"的故事,这个故事贴近学生生活,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讲完故事后我问学生:"为什么这位叔叔卖到最后红烧肉还剩很多,而西红柿炒鸡蛋却没有了?"学生回答后我又接着问:"那你认为他在卖盒饭之前应该先做什么?"学生很快就说出"先调查人们喜欢吃什么?"这样导入,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情境中,而且整堂课几乎都是在学生的讨论声中完成的。这节课老师就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3.利用迁移法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我先让学生听了一首歌《数蛤蟆》,然后出示第一句话"一只蛤蟆一张嘴",接着又问学生"两只蛤蟆几只嘴?""三只蛤蟆几只嘴?""四只蛤蟆……"当学生兴趣正浓时我又问"你能说完吗?"学生摇头,这时我又问:"你能用一句话表示吗?"学生很快说出:"几只蛤蟆几张嘴。"我表扬了学生,然后又说:"你能用数学语言来说说吗?"学生七嘴八舌,答案也是五花八门,这时,我因势利导说:"一般我们用字母a来表示。(www.fwsir.com)但是你们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字母表示。"将学生顺利引入课堂后,我说:"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一位学生说:"原来说也说不完的话,结果用一句话就能表示,这全都归功于字母a."说得多好啊。
4.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先出了几个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接着让他们验算自己完成的题目,看看是否正确。课堂安静了数秒后,有学生举起了手:"不对,余数后面要加0."这位学生讲完后不等我说话,其余学生也发表了看法,"末尾去掉0,除完后如果有余数,余数后面还要把0再加上。"……就这样,一节本来很枯燥无味的计算课,在学生的讨论声中结束了。
5.利用发现法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认识面积"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张纸,大小不一,还没发完,就有学生说:"老师,不公平,他的大,我的小。"我笑笑说:"你想要大的吗?"学生点点头,于是我给他换了一张最大的。过了一会儿,上课了,我笑着说:"同学们,请你们拿出刚才发给你们的纸,再拿出水彩笔,选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把这张纸涂满。"我话音刚落,刚才那位学生又举手了:"老师,我还要刚才那张纸。"我笑了,问:"为什么?"他说:"这张纸太大了,那张纸小,一下就涂满了,所以我还要那张。"其余学生也说:"都不一样大,不公平。"……接下来,我顺利地引入了课题"面积".
二、尝试与讨论
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教师可提供一些理解、运用、巩固结论的习题,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自我尝试活动,做到独立完成。学生在动手做中遇到了问题,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共同商讨,教师巡回指导或参与讨论,适时进行诱导(启发与点拨),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向交流,师生平等对话得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三、发散思维,探究创新
经过尝试与议论后,学生对某节课(或某个知识点)的一般知识达到了了解,重要知识达到了理解,重点知识达到了运用。但教学并没有结束,这只是培养了学生的定势思维(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创新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教师可采用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拓宽学生思路。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整个教学过程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要为学生创造发表意见的机会,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活跃地参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做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李艳。让数学课堂"活"起来[J].学周刊,2012(10)。
【搭建互动平台,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相关文章:
让音乐课"活"起来07-26
优化信息化教学,让中职英语课堂"活"起来08-25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感悟08-25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07-26
优化课堂提问,升级英语"阅读"为"悦读"07-26
课堂中的"精心"教学初探08-25
"本真体育课堂"的实践与探索07-26
浅谈毛诗里的"阳春"与"风趣"07-30
学生教育中的"奖"与"罚"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