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以《星星变奏曲》为例谈"学为中心"新诗教学

以《星星变奏曲》为例谈"学为中心"新诗教学

时间:2022-07-26 07:52:18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以《星星变奏曲》为例谈"学为中心"新诗教学

  行在路上——以《星星变奏曲》为例谈"学为中心"新诗教学
  
  林微娥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郭溪塘下中学)
  
  摘 要:诗歌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营养,对青少年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基于这一原因,初中语文课本编选了不少诗歌作品,但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诗歌也是被认为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需要语文教师找到教学的"切入点",传授学生有关诗歌的知识,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话、感悟、体验等方式进行教学。
  
  关键词:诗歌教学;品读;诗歌知识;学为中心
  
  调查发现,学生认为诗歌难懂,不喜欢,甚至根本不感兴趣,除了课堂学习的几首诗外,几乎没读过其他的诗歌作品。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诗歌也被公认为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让学生亲近现代诗歌,让教师重拾现代诗歌教学的信心,是现代诗歌教学急需重视的问题。
  
  一、引导学生丰富新诗知识,让读诗不再是畏途
  
  要使学生阅读和鉴赏新诗的能力获得真正的提高,就必须千方百计从质和量上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1.挖掘现代诗歌的形象美——意象
  
  诗歌是一种含蓄的艺术,它是用形象来思维,来反映诗人眼中和心中的世界。一首诗歌最易感知的东西是诗歌的情感,而情感是靠诗歌的意象来体现的,是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
  
  抒情诗《星星变奏曲》以"星星"为主要意象,赋予星星以丰富的内涵,"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着追求的理想。另外,还用"夜、冰雪"等意象来象征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整首诗的诗意含蓄朦胧、意境优美,如果学生能捕捉到意象,自然也就领会了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的艺术境界。因此在教学中重视探讨"星星"的意义,也就探讨了诗歌的主题,教学难点会迎刃而解。
  
  为了引出意象这一知识,导入时教师出示了古诗中经常出现的形象(蜡烛、夕阳、月亮、杨柳、流水、落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联想和感受。基于阅读经验,这些事物都是有共识的,学生很快说出了这样的精彩句子:夕阳的光辉灿烂,让人联想到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心中有无限的惆怅……从感性到理性,由此引出意象的概念,从而教给学生读诗的一种基本方法:借助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这种通过创设新旧知识迁移的教学思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导入,教给学生欣赏现代诗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投入学习中。
  
  2.挖掘现代诗歌的语言美——通感
  
  诗歌首先是一种语言的艺术。现代诗歌的语言常常会突破现有的语法规范,创设出新颖别致的表达方式。要挖掘现代诗歌的语言美,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领悟诗歌语言的深层含义,理解语言背后融入的作者情怀和观念。现代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大大拓展了诗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师生多元化的解读。
  
  在品读"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时,学生对闪闪烁烁这个词的使用产生了疑问,这样一个用来描述视觉效果的词,现在却用来描述声音,似乎不妥。通过品读设计:" 的声音从远方传来。"展开讨论。在生生、师生对话之后得出,这是一种新的修辞——通感。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用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www.fwsir.com)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习得了一种诗歌解读的重要知识——通感。
  
  3.挖掘现代诗歌的意蕴美——意境
  
  现代诗歌不仅为学生的感官提供了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还通过形象,表达出一种更深沉、更丰厚的意蕴。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透过这一系列的形象,联想和想象,体验感悟其中的哲理意蕴,使现代诗歌因其富有深层次的意蕴而体现出更高层次的审美内涵与价值。
  
  《星星变奏曲》第一节通过对星星、蜜蜂、萤火虫、鸟、白丁香的描绘,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诗意、温暖、光明、充满希望的世界,第二节诗,诗人的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意象的选择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冰雪、僵硬的土地、旗子、火、瘦小的星,那种僵硬、寒冷、孤寂、苦闷的情境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在朗读第二节诗歌,教师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给这节诗歌配乐的话,你们觉得哪种或几种乐器配乐会更适合呢?有学生回答,前面用大提琴,低沉,能传达诗人在黑暗环境中低落、痛苦,后半部分用大鼓,能传达诗人自己幻化为星星照亮大地的决心。也有学生选择二胡,因为二胡凄美的音调跟诗歌的情境相匹配……通过配乐器,学生更直观地与意象接近,能更真切感受到作者创设的情境。
  
  4.挖掘现代诗歌的结构美——变奏
  
  现代诗歌的结构常常是诗人心理结构的外在表现和直接反映,是诗歌内在意蕴的外在表现形式,对于情感的表达同样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现代诗歌教学中进行诗歌的结构分析也是审美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星星变奏曲》引入了一种音乐术语——变奏,这首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也是相同或近似的,因而具有同样的韵律。但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异。这种情形就如同音乐,既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又以变化的面貌出现,使上、下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诗题叫《星星变奏曲》,可谓名副其实。
  
  多媒体出示:
  
  如果…… 如果……
  
  谁不愿意…… 谁还需要……
  
  谁不愿意…… 谁还会……
  
  谁不喜欢…… 谁愿意……
  
  谁不喜欢…… 谁愿意……
  
  直观的结构,再借助前面品读时随机生成的板书,学生很快能理解诗歌的情感在发生变化,"变奏"的概念,学生很快就理解了。
  
  关于这首诗,还必须了解朦胧诗以及朦胧诗人的相关背景知识——十年文革。此外,还要了解作家的写作风格,朗读的方法、技巧、形式等知识,这些都会对学生准确解读诗歌起到很大的帮助。《星星变奏曲》是初中阶段遇到的第一首朦胧诗,习得这些知识,就是给了学生一把打开朦胧诗大门的钥匙。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越丰富,发现新概念、新思想的机会越多。
  
  二、摆正教师的位子,让教学不再畏难
  
  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的,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为重要,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只有激活了学生与生俱来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在教学《星星变奏曲》之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学情调查,根据学生的问题,帮助老师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突破教什么的难题。我们设计了这样五个问题:
  
  1.你喜欢现代诗歌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你都知道哪些现代诗歌?(作品、作者)
  
  课内:_____
  
  课外:____
  
  3.你知道诗歌的意象是什么吗?
  
  4.给《星星变奏曲》中的重点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àn)()动 (jiāng)()硬
  
  凝()望 安慰()
  
  静mì() 憧憬()()
  
  字词方面,你还有哪些疑问:()
  
  5.初读《星星变奏曲》,你对这篇诗歌有哪些疑问(语句、题目、主旨、结构等等)
  
  我的疑问有:()
  
  这五个问题,帮助我们了解了学生的学情,形成了教案,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的教案,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有的放矢,而学生对于自己实实在在的困惑,当然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参与热情自然高涨,教、学都不再是畏途。
  
  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老师只提供相应的工具,让学生自己在比较中形成正确认识。比如,我们在教学《星星变奏曲》第二节诗时,有一个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乐器配乐的环节,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设计的。不同的乐器在表情达意上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选择过程中就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诗歌教学中,更需注重学生的自身体验。我们在观课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个别老师出于预先的教学设计,在学生课堂发言时很难真正听进去学生的话,有些老师会简单地重复学生的话,有些老师甚至会着急地打断学生,使劲把学生往自己预设的答案上拉拢,非要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不可。其实课堂的最后,可以留下多种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这是诗歌教学不同于其他课型的一点,也是基于诗歌本身特点决定的。你在抱怨学生不能理解诗句,想拉也拉动学生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这是你自己造成的恶果。假如你能静下心来,耐心地聆听孩子们真实的体验,会有意外的惊喜等着你。
  
  当然,当学生的体验达不到理解的层面时,老师也要适时地"引导",所谓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所不为",也要"有所为".曾经听过某位老师执教《我爱这土地》,他在指导上就出现了一个大失误,在学生多次反复朗读诗句都没法到位的情况下,老师并没有给予适时的示范指导,他可能在为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师何时出现才是合适的。这位老师的朗读基本功是非常好的,在示范指导上肯定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听的老师都在替他着急。这就是典型的老师"不作为",使学生的朗读水平没有办法得到提升,从而影响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解读。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确立,是对教师教学诗歌畏难情绪的对症之药,有药到病除的功效。
  
  教给学生读诗的方法,培养他们对文字的感受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己去发现诗的意境美、形式美、节奏美,让他们学会用心去感悟美、创造美,让学生在课堂中去体验真善美的境界,让现代诗歌教学成为学生的审美体验过程,这样,现代诗教学才能真正地实现其应有的价值。行在路上,我探寻的脚步永不停歇。
  
  参考文献:
  
  [1]孙绍振。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以《星星变奏曲》为例谈"学为中心"新诗教学】相关文章:

例谈习作教学中"穿插"艺术的运用08-12

我为书"卖命"08-12

"我为古人写简历"习作教学设计08-20

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2篇08-24

新课标为体育课"减负"08-25

以"第一次"为话题的作文08-24

音乐教学让学生从有"趣"到有"欲"08-15

"少教多学"走进生物实验08-25

"牛奶经济学"讲座有感08-11

学生教育中的"奖"与"罚"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