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美术论文>一个人“同课异构”演绎多彩美术课堂

一个人“同课异构”演绎多彩美术课堂

时间:2022-08-02 20:00:22 美术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个人“同课异构”演绎多彩美术课堂

  一个人“同课异构”演绎多彩美术课堂

一个人“同课异构”演绎多彩美术课堂

  郑经潮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中学)

  摘 要:美术学科的课时安排,决定了一名教师会执教同年级的多个班级,教学的多次重复,会让教师感到枯燥而苦恼,这是美术教师面对的普遍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同课异构”是最佳途径。以《格尔尼卡》教学设计的导入环节为例,通过四种不同的导入设计与实施,来阐述一个人“同课异构”所起到的良好成效,从而解决美术老师面对的教学重复性问题,演绎多彩的美术课堂。

  关键词:同课异构;导入;设计;实施

  一、缘起:我的苦恼

  投身美术教育十余载,没有离开挚爱的专业,在自身不断成长的同时,更能和孩子们一起欣赏、尝试、探究,徜徉在美术的世界里!看着孩子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渐浓,知识不断丰富,审美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幸福感油然而生。

  但是,美术教师的幸福中也有苦恼。由于学科性质,通常我们都会任教整个年级的美术课,这样的话,少则五六个班,多则九十来个班,这就意味着,同样教学内容在同一个时段里,我们至少讲上五六遍,乃至十来遍,同一内容的不断重复教学,无疑是很苦恼的事。

  二、思考:同中求变

  面对这样的苦恼,怎么办?同学科教师开展教学探究的好方法——“同课异构”,给了我启发。教学内容相同,但是设计和处理可以不同,我们可以设计多个教学方式来实施教学。

  三、实践:同课异构

  一个人“同课异构”,既可以是整体设计的不同,也可以是局部环节的不同。一堂课美术课成功与否,导入至关重要,同时导入也是教学中最可以创新、最具变化的环节。我一个人的“同课异构”正是从导入环节入手,设计多样的课堂导入去尝试和实践的。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艺术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作品,契合课标:“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的要求,是欣赏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我正是以《格尔尼卡》教学为例,设计“认识作者”“探讨话题”“欣赏内容”“了解背景”四种导入方式,实施“同课异构”。

  (一)认识作者,导入新课

  1.设计意图

  《格尔尼卡》的作者毕加索,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代表人物,(www.fwsir.com)极富创造性和影响力。设计以“认识作者”为导入,旨在通过认识作者,让学生产生心理期待,期待欣赏伟大画家的代表作品,并让这种期待在后续的欣赏中发挥效应,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2.设计实施
一个人“同课异构”演绎多彩美术课堂

一个人“同课异构”演绎多彩美术课堂

  (二)探讨话题,导入新课

  1.设计意图

  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的深层意义在于,控诉战争暴行,表达反战思想。设计以“讨论战争”为话题的导入,通过师生的讨论交流,思考战争带来的灾难,营造欣赏氛围,并渗透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

  2.设计实践

  (三)欣赏内容,导入新课

  1.设计意图

  《格尔尼卡》是艺术史上警示战争灾难的文化符号之一,也使格尔尼卡的悲剧永远烙印在人类的战争史中。画面里断裂的肢体、号啕大哭的母亲、濒死长嘶的马匹……蕴含了愤懑的抗议,散发着无尽的阴郁、恐惧,折射出画家对人类苦难的强大悲悯。以“作品内容”为导入,让学生直接面对作品,通过画面局部内容的讨论分析,创设欣赏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设计实施
一个人“同课异构”演绎多彩美术课堂

  (四)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1.设计思考

  毕加索创作的《格尔尼卡》,源于一个悲惨的历史事件。1937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了西班牙历史名城——格尔尼卡,1654名平民丧生,伤者无数。毕加索闻后义愤填膺,创作了这幅被载入世界绘画史册的杰作。以“作品背景”为导入,让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从历史背景走近作品,带着满腔的情感去欣赏和分析。

  2.设计实施

  四、反思:合理运用

  教无定法,教学应该是多种多样,见仁见智的,没有最好的教学设计,只有最合适的设计。通过《格尔尼卡》导入环节的多种设计,实施一个人“同课异构”,既解决了平行班教学重复性的问题,又符合生情,让教学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具针对性。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该如何设计和选用,才是最合适、最有效的,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效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因“师”制宜

  教师独具个性,不同的教师,形成的教学风格不同,擅长的教学方式不同。所以,教师必须扬长避短,根据自身的能力和风格特点设计和选择最适宜的,才能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二)因“生”制宜

  学生独具个性,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课堂学习氛围甚至学习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同样一种教学设计,在不同的班级实施,其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在多个教学设计中,选择最适宜学情和班情。

  通过实践“同课异构”,解决教学重复性的问题,也让我对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了更多的思考。我深信:教无定法,没有最好的教学设计,只有最合适的。秉承这一理念,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执行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基于学情和班情的分析与把握,优化教学设计,一定会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更加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尹少淳。美术学习方式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编辑 鲁翠红

【一个人“同课异构”演绎多彩美术课堂】相关文章:

同课异构论文08-25

同课异构总结08-18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08-25

英语同课异构培训体会08-18

“同课异构”教学的优势分析05-31

同课异构《小鱼的梦》教学设计08-15

中学同课异构学习心得06-03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08-23

同课异构的心得体会02-27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