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司布真传》有感:真正学像主的人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司布真传》有感:真正学像主的人,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司布真传》有感:真正学像主的人 1
《司布真传》买来后一直放置在我的案头,闲暇期间抚摸着书页,闻着淡淡的书香,我的思绪渐渐飘逝到了十九世纪那个阴郁多雨的英国。
司布真是清教徒的承继人,1834年6月19日出生于英国艾赛克斯郡的凯维敦。他的祖先是荷兰清教徒,1568年避难来到英国。司布真的祖父和父亲是英国独立教会的牧师,司布真继承了祖辈的事业,成为了基督教历史上大有能力的布道家。年幼的司布真3岁时就开始阅读约翰·班扬所著《天路历程》的插图版,6岁时,就可以熟练地阅读圣经,19岁时就以他的讲道震动整个伦敦。
读《司布真传》,感觉神真的赐予了司布真无穷的精力和智慧,让他毫不停歇地为主做工,带动万人归主,这需要何等的恩赐和福分。每周不单是主日讲道,还有每周不定期的分享,主持婚礼和葬礼,每周要写一篇讲章,还要写几篇书评(为《剑与铲》所写),还有众多书信的回复和著作的完成。一天的时间也就24小时,在他身上却能成就众多的事工,这效率让人真是令人惊叹。司布真不仅在讲台上取得伟大的成就,还有孤儿院、牧师学院等60多个机构在他的领导下运行。他们不仅是建立起来,而是良好的运作。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藉着一个患有严重痛风病的身体,他的能力真是不可想象。
而对照我们自己,经常说自己很忙,但是忙出了什么结果呢?我们每周做了什么,每月做了什么,每年做了什么……时间在飞快流逝,而我们在世间却感觉到一无所成,各种借口成为了我们推卸责任的理由。与司布真孱弱的身体相比,主给了我们健康的体魄,充足的精力,而我们却肆意浪费和挥霍神的恩赐,没有把健康的身体完全的献上。一次小感冒,就成为不参加聚会的`借口;偶尔的心情不好,可以成为推诿服事的理由。司布真的殷勤,我们的借口和懒散,相比之下,高下立见。
3岁的司布真就会躲进家里古老幽暗的藏书室,津津有味地阅读插图版的《天路历程》,渐渐长大,祖父留下的藏书室中所有神学著作被司布真全部阅读了一遍,少年的他通过圣经和其它神学书籍尝到了主的滋味,神的奥妙。博览群书,让他和神的关系更加亲密无间。15岁的司布真在乡村教堂第一次讲道,就能让神的话语传递每个人的心中,不断地吸引人,让人得着造就。口才,胆量兼演讲技巧渐已娴熟,纯正的信息加上有能力的传讲直达人心,叫人倍觉神话语的甘甜。难道司布真的天才和能力仅仅就是神的赐予,难道不是司布真个人的努力与勤奋?想起现在的教会,愿意在信仰和知识上虔诚和努力的传道人和信徒,少得可怜。热心者缺乏心智,理性者心灵也冰冷。但愿主怜悯,更求主兴起。
传讲真理,捍卫真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司布真看到新神学、高等批判学对教会的冲击,毅然退出浸信会联会的举动,遭致那么多同工的误解、攻击,甚至永远地和一些人断绝了来往,失去了友谊。本可以迎来更大复兴的英伦教会,就这样被搅扰了。面对各种指责和辩论,司布真始终坚持真道,得体的举动,不带情绪的表达,这种谦和的性情若不是基督真理在生命中被真正的实践,谁能做到?当我们在教会服事中,常与人因意见不同而争得脸红耳赤,其实大多是一些鸡虫得失的"微末之事",可是大家都要争个面子,最后闹得鸡飞狗跳而两败俱伤,这和外邦人有什么区别?看到司布真的举止真是让人羞惭不已。求主将这样的谦和放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学主的样式——柔和谦卑。
1834及1892,这是司布真生与死的年份。生命的短暂,象鲜花之绚烂,灿烂地盛开,却快速的凋谢。痛风病让不到花甲的司布真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然而他一生的服侍,普通人几辈子都完成不了。若非神的恩典与保守,他肯定早就被工作拖垮了。他是工作狂吗?不,实在是太多的羊群需要牧养,太多的麦场需要收割。"生命不在于长短,乃在于内容。"他的人生再次诠释了这话的含义。
读到司布真的抑郁,让人感到真正的揪心。在一次重病中司布真写信给会众描述自己的状况:"自从上次为你们讲道之后,我的身体一直很虚弱;我的肉体忍受着疼痛的折磨,我的精神处于抑郁之中。"(华夏出版社《司布真传》160页)司布真被长期的病痛折磨,作为传达上帝声音的牧者,他也有软弱的时候,也常常处于精神疲惫之中,牧者有时候也是非常艰难的,牧者碰到的难题也许比普通信徒要多得多。信徒可以把苦处找牧者分享,但牧者碰到的痛苦向谁诉说?如果自己不刚强壮胆,不自我牧养,神的使命如何得到完成和成就?司布真在病痛折磨的严重抑郁之中,看见了天父伸出的手,把自己最后的一切完全交托在天父的手中 .
在司布真的葬礼上,皮尔逊博士做了讲道:"他离我们而去了,他的眼睛像黑暗中闪亮的星星,曾经给许多忧伤痛苦的心灵带来光明和喜乐,现在闭上了,永远失去了光彩。……我的弟兄啊,我们因你而赞美上帝,我们很高兴天堂更加富有了,尽管我们更加贫穷了;在这口棺木前,我们庄严保证,凭着上帝的恩典,我们要跟随你蒙福的脚步,就像你跟随可称颂的主那样!"(华夏出版社《司布真传》278页)
这是对神的儿女——司布真一生最好的总结。
读《司布真传》有感:真正学像主的人 2
看完《司布真传》,最感动的是司布真的三点:一是祷告;二是他愿意藏在耶稣的背后,让人不要记住他而是记住赞美耶稣;三是在那个年代信仰收到质疑,他勇敢捍卫真理,不惜蒙受巨大损失和排挤。
关于祷告,有这样的描述。有人问穆迪:“你听到司布真的讲道了吗?”他回答说:“听到了,但更幸运的是,我听到了他的祷告。”
司布真祷告是充满真挚的,不用冗长空洞的话语。他在主日讲道前,通常会花一些时间来与上帝单独相处,在祷告中感受向失丧之人宣讲福音的神圣责任并向上帝敞开自己的灵魂。当站在会众面前时,他强烈感受到“来自天上的能力”。侍奉一结束,他就迅速回到自己的小礼拜室,在那里向上帝呻吟,诉说自己的失败,哭泣,祈求上帝让播撒在人们心里的种子生根并结出永生的果子。
司布真的事工能力,出于神。他恒切向神祷告,而不是凭着热情经验在走。
司布真的传讲福音,一心只传基督耶稣。他祷告祈求自己在讲道时可以隐藏在十字架的.后面,愿罪人不要想到他,一心只仰望救主。他甚至在考虑,读书笔记。不要让自己的演讲手势和惊人的话语过多地吸引听众注意自己,而忽视了基督。因而渐渐改变自己向来充满活力饱含热情的讲道方式,他采用平和的说话方式,极少移动,尽力避免夸张的修辞手法。
这和现在的一些方式何其不同。
三是在那个新神学空前热涨的年代,持守信仰,宣告唯独耶稣唯独圣经是多么地可贵!宁可遭受各方面事工遭受损失,遭到无数人的抛弃,也要捍卫真理!在那个时代,他就早早宣告,不接受圣经作为无谬的真理和信仰根基的地方,就没有真正的基督教,牧师的宣讲也没有能力。
现今很多欧洲教堂关闭,萧条,其中最根本原因就是讲坛上缺乏福音。司布真在那个年代就发出震聋发聩的呼喊,现在仍在作响。
惟有神的道,永远长存!
读《司布真传》有感:真正学像主的人 3
常在牧者的口中听到司布真的名字,他好像带着极大的神秘,有位教师说渴望拥有他那样的讲道能力,而台下的我那时心里想的是我若有这位教师的讲道能力就心满意足了。听说他的布道人满为患,万人空巷,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传奇,带着好奇和探索我读了《司布真传》,在此与弟兄姐妹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首先我真的看见上帝格外的恩典,司布真出生于牧师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牧师,在少年时代他就有过人的天赋,拥有着许多成人无法企及的对圣经的领悟,就能思考很多神学上很深刻的问题,这是上帝极大的恩典,也是上帝精心的预备,一切全备的恩赐和美善的赏赐,都是从众人之父而来。他博览群书和活泼的灵性使得他的讲道深入人心,从市井小民到达官显赫均竟相聆听。而他道的灵魂在于传讲上帝,用他深深的与神合一传达表述普天下人都需要的活水江河,如此甘甜,令人陶醉;如此清新洗除人们一切的罪污与疲惫。我深深惊讶他超凡脱群卓越的布道能力,而与此相比,更让我震惊的是他对上帝的熟知与敬畏。
他所传讲的不是教义上的、理论上的、不是冰冷的、晦涩的,而是熟悉的、经历的、同在的、真实的'上帝。他每一次的讲台都竭尽所能、极其热情、用生命宣讲,极具感染力;所以使得布道大有果效,前无古人,人们好评如潮,甚至美州等许多国家出巨资邀请听他的证道。但是这位天赋异禀的神的仆人最难能可贵的是不受人的荣耀,当赞美和掌声铺天盖地而来之时,他却在上帝的脚前哭泣,哀痛自己传讲的瑕疵,这是真正的爱神之人,唯有不爱人的荣耀,才配得天国的荣耀。
另一个神荣耀在司布真身上的彰显在于他的苦难,可能很多人觉得如此贵重的器皿,不该有大的苦难甚至不该有苦难。然而事实是,他的身体一直饱受疾病的折磨,甚至无法服侍需要静养,而痛风等多种疾病,使他备受煎熬。但是他的灵却在上帝的饱爱中不曾跌倒,他没有因此心灰软弱,而是超越自己的痛苦,寻求上帝的国度,没有停止对神的国和神的义的追求,并在苦难中得享安息。
我看见一只雄鹰的一生,振翅高飞,风暴也不能阻挡;我看见上帝的荣耀,神愿恩待谁就恩待谁,虽然世界有苦难,但神已胜过世界。面对这样的信仰前辈,我们唯有继往开来,忘记背后,努力向前,愿上帝的荣耀也彰显在你我身上!哈利路亚!
【读《司布真传》有感:真正学像主的人】相关文章:
读《像孩子那样跌倒》有感12-25
读《情豹布哈依》有感12-22
我与丽莎布布的约定作文03-01
别了,司母戊鼎02-25
当主播作文12-30
剪刀石头布05-05
读《寻找时间的人》有感09-19
读有的人有感12-05
读偷影子的人有感02-16
读《偷影子的人》有感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