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漫漫求水路》读后感(通用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漫漫求水路》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漫漫求水路》读后感 篇1
最近我看完了《漫漫求水路》这本书,书中讲述的两个主人翁是和我年龄差不多大的孩子,这个年龄的我们每天无忧无虑快乐学习,而他们却经历着无法想象的苦难。
十一岁的萨尔瓦因战争迫使与家人分开,成为了一个迷失的男孩。连绵不断的战争与痛苦使萨尔瓦开启了长达十几年的逃亡。萨尔瓦为了找到家人,与其他难民在埃塞俄比亚、苏丹、肯尼亚等多个国家寻找,就连最基础的吃喝拉撒睡都成了问题,只能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生命时刻遭受威胁。
同样也是十一岁的尼娅,为了家人喝上水,每天不得不走几十里远的路程去打水,打的水还是土黄的,里面有许多寄生虫。日复一日的喝着这来之不易脏水,可尼娅却无能为力。
最终,萨尔瓦与尼娅在一次挖井的工程中相遇。经过漫长磨难的萨尔瓦,用自己的`辛苦,换来了大家的光明和希望!萨尔瓦和尼娅两人面对痛苦,他们没有放弃希望,而是一直在坚持,最终战胜了困境,取得了光明。
看到这里,我被深深地感动。
在没有战争及物资丰富的环境下成长的我们,应该居安思危,珍惜资源,同时像萨尔瓦和妮娅那样拥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只要心怀坚定的希望,就必定会寻找到光明的未来。
《漫漫求水路》读后感 篇2
《漫漫求水路》是我们老师推荐,在暑假必读的课外书之一。这是一本海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书系,它的作者是美国的琳达。休。帕克,翻译是肖毛,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的两个主人公分别是:尼娅和萨尔瓦。尼娅是个十一岁的小女孩,为了家人能喝上水,每天不得不徒步到遥远的池塘打水。家和池塘之间往返需要八个小时,可每年都得这样走上长达七个月的时间。
萨尔瓦是个十一岁的小男孩,那时是战争年代,他原本平静的.生活被一声枪响打破了,被迫从战乱纷飞的家乡逃离,与亲人失散,成了一个“迷失的男孩”。十几年间,为寻找一隅安身之所,萨瓦尔辗转逃亡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的多个难民营,足迹几乎横跨非洲。
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身为丁卡人的萨尔瓦,和努埃尔人是仇敌,却还帮努埃尔人打水喝。两个不幸的少年,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却坚守着同样的信念,即便生活充满动荡不安,甚至绝望,但只要心怀坚定的希望,就必定会寻找到光明的未来。
我们现在生活在幸福美满的世界里,喝水只需打开水龙头,就有哗啦哗啦的水流出来,却从来不觉得水有多珍贵!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我们的生活有多么幸福!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一点一滴。
《漫漫求水路》读后感 篇3
十一岁,正是无忧无虑、快乐学习、享受父母疼爱的年纪,而《漫漫求水路》中的萨尔瓦和妮娅却经历着无法想象的苦难。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和痛苦,萨尔瓦平静的生活被枪声打破,与亲人失散,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逃亡,为了有一处安身之所,为了找到家人,辗转流落在埃塞俄比亚、苏丹、肯尼亚等多个亚洲难民营,食不果腹、以地为床以天为被,生命时刻遭受着威胁。
妮娅为了家人能喝上水,每天不得不走很远的路去池塘打水,甚至没有鞋穿、没有学上,日复一日,长期喝着脏污带有寄生虫的水,生病也无能为力。
文中的主人公萨尔瓦和妮娅都是不幸的人,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希望,一直坚持着,最终战胜了艰难的困境,迎来了光明的未来。
在最终萨尔瓦与妮娅相逢的那一刻,被深深地感动了,经过了漫长的重重磨难的萨尔瓦,跨越种族仇恨、跨越国度区域,以宽广的胸怀、坚持不懈的努力,为处于苦难中的人们带来了希望!
我们从小生活在繁华的大都市,伸手一拧水龙头,水就哗哗流出来,从不觉得水有多珍贵,甚至会毫不珍惜地浪费,在读这本书之前,根本想象不到世界上居然有这么一个地方的`人连喝水都这么艰难,甚至可能还有更多我们不知道的这样的地方。而这些都是由于战争带来的灾难,造成了国家的贫穷落后,致使人们挣扎在生存的边缘,我第一次深深感受到了战争的可恨以及和平的宝贵。
在文明和平以及物质条件丰盛的优渥环境下,我们应居安思危,珍惜资源,且更应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毅力!
《漫漫求水路》读后感 篇4
当你困难的时候,别人帮助了你,当你有能力的时候,要帮助别人,这就是爱的延续。这是我读完《漫漫求水路》这本书之后最大的感受。
这本书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南苏丹,讲了两个敌对民族、两个不同时代的十一岁孩子的苦难经历。萨尔瓦,一个男孩,他美好的生活被战争打破,与亲人失散,逃难的过程中经历了失去朋友和叔叔的`痛苦,成了一个“迷失的男孩”。他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的多个难民营住过。
尼娅,一个女孩,为了能喝上水,每天都要走到遥远的池塘打水,一去一回要走上八个小时,每年都要走上七个月的时间。
虽然整本书的故事曲折离奇,深深吸引着我,但这个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一章—相逢。尼娅发现,给她们打出水井的是丁卡人,丁卡人和努埃尔人是仇敌啊,他们双方已经为水而争斗了几百年。丁卡人为什么会帮助努埃尔人打井呢?因为这个人是萨尔瓦,他曾经得到过许多的帮助,他快饿死的时候得到过救援;在难民营的时候,得到了美国一个善良家庭的收养,还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想像帮助他的人一样,帮助其他有困难的人,这就是爱的延续。
由这里,我想到了我国在疫情严重期间,得到了许多国家的帮助,当我们控制疫情之后,也帮助了许多疫情严重的国家,这也是爱的延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能力,让爱延续下去,这样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漫漫求水路》读后感 篇5
昨天,我读了一本书叫《漫漫求水路》,作者是美国的琳达.休.帕克,肖毛翻译,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讲了两个部落的故事,一个是努埃尔部落,一个是丁卡部落,这两个部落经常打仗。其中,我特别喜欢丁卡部落的故事,现在我简单地跟你讲一讲吧——一个名叫萨尔瓦的男孩在学校上课时,窗外竟响起了枪声,这场战争(苏丹第二次内战)已经打了两年,这一天波及到了萨尔瓦居住的地方!所有人必须往丛林里跑。萨尔瓦跟着同村的人一起跑。那天晚上,他折腾了好久才睡着,醒来后,他却孤身一人,同村的人离开了他。萨尔瓦走了几步发现一位女人,女人收留了他。没几天,女人离开了,萨尔瓦开始跟着另一群丁卡部落的人继续赶路,萨尔瓦交了一个好朋友叫马里亚,还找到了自己的亲叔叔——杰维尔。但是,不幸继续降临,没过几天,睡梦中的马里亚被狮子拖走了。萨尔瓦像婴儿一般紧紧跟着叔叔,他们走到了苏丹的万物之母——尼罗河。
他们开始用草茎编织独森林舟,两天后乘着独木舟,经过好几天跋涉,才渡过尼罗河。现在,他们到了旅途中最难走的地方——阿科博沙漠。面对被炙热煎烤的阿科博沙漠,萨尔瓦鞋子很快就报废了,祸不单行,脚指甲又被碰伤至脱落,萨尔瓦走得几乎哭出来了。叔叔突然出现在他的身边,“萨尔瓦.马维恩.杜特.阿瑞克!”叔叔喊着,并以前面的灌木、金合欢花、石头为目标,不断地鼓励着萨尔瓦前行……然而,悲剧再次发生,一天,一群努埃尔部落的男人出现了,他们不仅把队伍的财产洗劫一空,还把叔叔打死了。走过沙漠的萨尔瓦进了难民营,再次孑然一身,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经过重重磨难的萨尔瓦慢慢变成了小伙子。
埃塞俄比亚政府垮台,难民们被赶出营地,被迫跳入水流湍急、鳄鱼肆虐的吉洛河。经历九死一生的萨尔瓦成了一千两百多名男孩的首领,经过漫长的一年零六个月跋涉,终于平安抵达了肯尼亚,萨尔瓦在肯尼亚北部住了好几个营地,在其中一个营地生活了好多年,跟来自爱尔兰的救援人员迈克尔学了一些英语和排球。幸运之神终于开始眷顾萨尔瓦了,他被美国纽约州的一个家庭收养了!萨尔瓦有了新家人,养父克里斯,养母路易丝,还有四个兄弟姐妹,新的家人对他很好。通过网络,萨尔瓦找到了父亲,得知母亲和姐妹还有里格(萨尔瓦的亲兄弟)幸免于难,萨尔瓦的大哥阿瑞克和弟弟库奥勒已经死了,萨尔瓦透过时光与悲伤的迷雾,竭力回想大哥和弟弟的样子……获得幸福的.萨尔瓦并没有忘记祖国那些受苦受难的亲人们,他开始在教堂、在市政机构、在学校不断演讲,为南苏丹筹集打井的费用。通过不断地努力,萨尔瓦不但为自己的部落打了好些井,也开始为曾经的敌对部落努埃尔人打井……从这个故事,我感受到萨尔瓦的成长历程经历了许多困难,但是他并没有被挫折打倒,而是越挫越勇。最后,我把这一句萨尔瓦的话送给你们,愿我们共勉!“当你的境遇变得艰难或坎坷时,请一定要保持冷静。如果能坚持不懈而不是听天由命,你就会渡过难关。听天由命会带走生命中的幸福,坚持和希望却恰好相反。”——萨尔瓦.杜特
【《漫漫求水路》读后感】相关文章:
路漫漫作文05-30
书香漫漫作文05-30
长路漫漫作文04-10
漫漫岁月由你陪伴作文08-19
路漫漫作文15篇05-30
书香漫漫作文8篇05-30
漫漫人生路经典句子10-26
漫漫风雨路 警营起征途09-26
水路运输合同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