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第一次世界大战》读后感

《第一次世界大战》读后感

时间:2022-02-15 11:44:4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第一次世界大战》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次世界大战》读后感

  《第一次世界大战》读后感 篇1

  最近一周里,我阅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纪录》。这本图书是由英国著名军事历史学家H.PWillmott撰写的,由英国DK出版公司出版的。它收录了令人震撼的真实图像,再现首次全球性战争历史全貌。读后我感慨万千。整本书讲述了一战中,起初大规模的、可怕的屠杀、化学武器的使用、机械化杀戮工具的登场、毁灭性的后果以及军方承诺的不复存在的'美好时光。1914年至1918年的这场战争是一场悲剧,除了民族国家兴起这唯一值得称道的进步外,它留下的记忆只与痛苦相关。

  其中梅西讷岭攻势的画面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英军为了攻陷德军在梅西讷岭的阵地,在深达30米的地下埋了数十个地雷。引爆后,约一万名德军士兵被炸死或活埋,而又有7500余名德国士兵因过度震惊而不能抵抗被俘虏。英国军官艾登在谈到地雷爆炸时说:持续不断的枪炮声都让我们对地雷爆炸的声音麻木了,然而比这些声音更大的是被困住的德国人在弹坑里的尖叫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愿世界不再充满血腥与痛苦,愿人类永远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读后感 篇2

  同学们听说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吗?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书。文章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么爆发的。1914年6越28日,奥匈帝国的皇太子裴迪南在参加军事演习的时候,被一个塞尔维亚热开枪打死,这起事件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奥匈帝国借口这件事向塞尔维亚发动战争,德国也向俄国和法国宣战,比利时向德国宣战,英国向德国宣战,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塞尔维亚又队德国宣战。8月12日,英国和奥匈帝国的开战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最后,德国无力反抗,加上内部发生政变,最后向协约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灾难,无数无辜的百姓流离失所,丧失性命,这也是战争带来的.巨大伤害。读到这里使我想起我们国家在毛主席的指挥下的八年抗战,打退日本人,建立了新中国。多少人民为这片土地流血和牺牲了。我深深感到战争给全世界人们带来的无数伤害,世界需要和平。

  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做一个有用的人,保卫祖国不被侵犯。使祖国越来越强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读后感 篇3

  看这本书的时候,你会一直有一个感觉,就是这本书的作者真的是太厉害了,怎么能经史子集,物理化学,世界大战的东边西边,上上下下知道的这么全面。人们说入木三分,我感觉这文章也是入理三分。

  张乃燕,字君谋,张静江之侄,先后任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教授。著有《有机染料科学》、《药用有机砒化合物》和《欧战中之军用化学》3书。他在史学方面亦颇有研究,著有《世界大战全史》,包括《希腊史》、《罗马史》等。33岁时任第四中山大学校长,1927--1930年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江苏大学及中央大学校长。他的叔叔张静江是中国近代政治家,与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并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内容丰富史料详实,而且是一个理学博士写的战争史,这里边的逻辑严谨和文献收集都非常专业。真的是一个大学问家,我们对于一站的认识,可能就是历史书上学的那一些必考内容,上学之后,有的人继续去看书了,喜欢历史就多学了一些,有的人不喜欢历史,最多是看了几个关于一站的电影,再有的大多数,根本分不清一战和二战,更不用说写出这么详实的研究资料了。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作者的年代和自身的生活背景,因为他是亲身经历过一战的人,所以他有一手的资料,当时的资料,他可以用于研究的材料多,同时自己也有很强的认识和观感,比起现在的史学作品,这本书是经典,是后来的研究者都会去看的一本书。

  这本书因为是作者的原稿,所以还是有一定的文言文性质,虽然不是最艰涩难懂的,但是读起来还是有些吃力,与我们现在的语境不是很相符,“之乎者也”还是有的,但是绝不迂腐,正如我前面说的,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严谨的理学家,他的文字也是相当严谨,不用担心云里雾里的.看不明白。

  作者在英国留学3年,法国一年,瑞士三年,研究的是化学,而一战也被称为是“化学家的战争”因为那时候的化学家是天使也是恶魔。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作者出国,结束之前一年,作者回国,也因此他在国土之外看到了整个战场的方方面面。全书分了27章节,35万字,从战争开始的原因,再到联盟国、协约国、不平等条约,战争结束,巴黎和会等,还有战争中科学的使用,非常全面的讲解了一站。

  看这本书,会让你想很多,比如民国时期的“留学生”,比如战争中的各国之间的利益决策,有时候战争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正义与邪恶,还有人性的贪婪被放大、军人的荣誉等等。总之是一本要看的很慢的书,但是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一定是一本“必看的经典”。

  《第一次世界大战》读后感 篇4

  一场有两个小国引起的世界大战;一场不分黑白的混乱局势;一场将重定欧洲国界的重大战争,蕴含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充满了多少人对和平的呼唤,然而这历史的`血的教训,却很少被人们所关注,如果不是我看到了纪录片《第一次世界大战》可能我也不会知道,永远也不会知道。

  根据片中介绍,这场战争纯粹是由于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两国的纠纷而产生的,因为奥匈帝国与德国是盟友,所以德国出战了,塞尔维亚与英国、法国、俄国是盟友,所以英国、法国、俄国出战了。其理由则是现代社会所流行的“保护小弟”,为了自己国家的信誉,抛上千万人民的性命于九霄云外,为了国家的荣誉,置千万人民水火之中,这样用人民鲜血铸造的帝国之旗,永远是黑色的,因为它的黑暗大于人民。

  难道这就是国之荣耀?当自己国家的人民被杀害时时,不知有多少傻瓜在歌颂自己的功绩,这就是国之威严?

  回归战场,杀红了眼的士兵在奋勇杀敌,他们最终下场只有死,而德国国王在度假,这极其荒谬的做法,却真实存在,这样形同虚设的国王也是导致德国战败的原因吧。不管是德国,还是英、法、俄士兵经过的地方,都已没有人家,血流成河,无辜的人数不胜数,眼神里充满恐惧。

  这场血的教训却没有被人们所关注,和平鸟何时才能飞过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那些头脑发热的战争狂何时才能冷静,领土纠纷应该和平解决,釣魚島是中国固有领土,日本一意孤行,一味挑起事端,妄图挑起战争,我们表示极大愤怒,我们不想回到世界大战,还我们一个阳光快乐的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第一次世界大战》读后感】相关文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读后感10-16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04-07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08-25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11-03

读后感读后感01-03

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02-01

《马小跳读后感》读后感09-12

读后感精选09-30

经典读后感12-13

在线咨询

《第一次世界大战》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次世界大战》读后感

  《第一次世界大战》读后感 篇1

  最近一周里,我阅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纪录》。这本图书是由英国著名军事历史学家H.PWillmott撰写的,由英国DK出版公司出版的。它收录了令人震撼的真实图像,再现首次全球性战争历史全貌。读后我感慨万千。整本书讲述了一战中,起初大规模的、可怕的屠杀、化学武器的使用、机械化杀戮工具的登场、毁灭性的后果以及军方承诺的不复存在的'美好时光。1914年至1918年的这场战争是一场悲剧,除了民族国家兴起这唯一值得称道的进步外,它留下的记忆只与痛苦相关。

  其中梅西讷岭攻势的画面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英军为了攻陷德军在梅西讷岭的阵地,在深达30米的地下埋了数十个地雷。引爆后,约一万名德军士兵被炸死或活埋,而又有7500余名德国士兵因过度震惊而不能抵抗被俘虏。英国军官艾登在谈到地雷爆炸时说:持续不断的枪炮声都让我们对地雷爆炸的声音麻木了,然而比这些声音更大的是被困住的德国人在弹坑里的尖叫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愿世界不再充满血腥与痛苦,愿人类永远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读后感 篇2

  同学们听说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吗?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书。文章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么爆发的。1914年6越28日,奥匈帝国的皇太子裴迪南在参加军事演习的时候,被一个塞尔维亚热开枪打死,这起事件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奥匈帝国借口这件事向塞尔维亚发动战争,德国也向俄国和法国宣战,比利时向德国宣战,英国向德国宣战,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塞尔维亚又队德国宣战。8月12日,英国和奥匈帝国的开战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最后,德国无力反抗,加上内部发生政变,最后向协约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灾难,无数无辜的百姓流离失所,丧失性命,这也是战争带来的.巨大伤害。读到这里使我想起我们国家在毛主席的指挥下的八年抗战,打退日本人,建立了新中国。多少人民为这片土地流血和牺牲了。我深深感到战争给全世界人们带来的无数伤害,世界需要和平。

  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做一个有用的人,保卫祖国不被侵犯。使祖国越来越强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读后感 篇3

  看这本书的时候,你会一直有一个感觉,就是这本书的作者真的是太厉害了,怎么能经史子集,物理化学,世界大战的东边西边,上上下下知道的这么全面。人们说入木三分,我感觉这文章也是入理三分。

  张乃燕,字君谋,张静江之侄,先后任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教授。著有《有机染料科学》、《药用有机砒化合物》和《欧战中之军用化学》3书。他在史学方面亦颇有研究,著有《世界大战全史》,包括《希腊史》、《罗马史》等。33岁时任第四中山大学校长,1927--1930年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江苏大学及中央大学校长。他的叔叔张静江是中国近代政治家,与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并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内容丰富史料详实,而且是一个理学博士写的战争史,这里边的逻辑严谨和文献收集都非常专业。真的是一个大学问家,我们对于一站的认识,可能就是历史书上学的那一些必考内容,上学之后,有的人继续去看书了,喜欢历史就多学了一些,有的人不喜欢历史,最多是看了几个关于一站的电影,再有的大多数,根本分不清一战和二战,更不用说写出这么详实的研究资料了。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作者的年代和自身的生活背景,因为他是亲身经历过一战的人,所以他有一手的资料,当时的资料,他可以用于研究的材料多,同时自己也有很强的认识和观感,比起现在的史学作品,这本书是经典,是后来的研究者都会去看的一本书。

  这本书因为是作者的原稿,所以还是有一定的文言文性质,虽然不是最艰涩难懂的,但是读起来还是有些吃力,与我们现在的语境不是很相符,“之乎者也”还是有的,但是绝不迂腐,正如我前面说的,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严谨的理学家,他的文字也是相当严谨,不用担心云里雾里的.看不明白。

  作者在英国留学3年,法国一年,瑞士三年,研究的是化学,而一战也被称为是“化学家的战争”因为那时候的化学家是天使也是恶魔。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作者出国,结束之前一年,作者回国,也因此他在国土之外看到了整个战场的方方面面。全书分了27章节,35万字,从战争开始的原因,再到联盟国、协约国、不平等条约,战争结束,巴黎和会等,还有战争中科学的使用,非常全面的讲解了一站。

  看这本书,会让你想很多,比如民国时期的“留学生”,比如战争中的各国之间的利益决策,有时候战争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正义与邪恶,还有人性的贪婪被放大、军人的荣誉等等。总之是一本要看的很慢的书,但是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一定是一本“必看的经典”。

  《第一次世界大战》读后感 篇4

  一场有两个小国引起的世界大战;一场不分黑白的混乱局势;一场将重定欧洲国界的重大战争,蕴含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充满了多少人对和平的呼唤,然而这历史的`血的教训,却很少被人们所关注,如果不是我看到了纪录片《第一次世界大战》可能我也不会知道,永远也不会知道。

  根据片中介绍,这场战争纯粹是由于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两国的纠纷而产生的,因为奥匈帝国与德国是盟友,所以德国出战了,塞尔维亚与英国、法国、俄国是盟友,所以英国、法国、俄国出战了。其理由则是现代社会所流行的“保护小弟”,为了自己国家的信誉,抛上千万人民的性命于九霄云外,为了国家的荣誉,置千万人民水火之中,这样用人民鲜血铸造的帝国之旗,永远是黑色的,因为它的黑暗大于人民。

  难道这就是国之荣耀?当自己国家的人民被杀害时时,不知有多少傻瓜在歌颂自己的功绩,这就是国之威严?

  回归战场,杀红了眼的士兵在奋勇杀敌,他们最终下场只有死,而德国国王在度假,这极其荒谬的做法,却真实存在,这样形同虚设的国王也是导致德国战败的原因吧。不管是德国,还是英、法、俄士兵经过的地方,都已没有人家,血流成河,无辜的人数不胜数,眼神里充满恐惧。

  这场血的教训却没有被人们所关注,和平鸟何时才能飞过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那些头脑发热的战争狂何时才能冷静,领土纠纷应该和平解决,釣魚島是中国固有领土,日本一意孤行,一味挑起事端,妄图挑起战争,我们表示极大愤怒,我们不想回到世界大战,还我们一个阳光快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