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败走麦城读后感

败走麦城读后感

时间:2022-08-10 15:37:3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败走麦城读后感(精选11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败走麦城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败走麦城读后感(精选11篇)

  败走麦城读后感 篇1

  今日我看了败走麦城一节,泪如雨下,为关羽的死而感到惋惜。关羽是一个英雄,他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这么高的武力值,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相结合,怎么可能会死呢?后来,我找到了答案——骄公必败。

  由于关羽在樊城水淹七军,当真以为己无所不能。而在关羽听说东吴方面让陆逊为将,不屑一顾:“孺子陆逊代之,不足为震!”而富于谋略的陆逊,对关羽百般阿谀奉承。结果领地全部沦陷。他不听王甫之劝,偏走危险、路程短的小路,不走大路。吕蒙早料到如此,便在此设下埋伏。而后他被绊马索绊倒被擒。最终丧命,令人心痛莫已。

  一切都是因为他的高傲,自大与轻敌所造成的。如果他能够更加小心谨慎,不要如此轻敌,听从他人的.劝告,说不定就能够镇守住荆州,不会晚节不保,败走麦城。

  想当初,孙权想娶他的女儿为儿媳以求和好时,他竟对前来提亲的诸葛瑾勃然大怒:“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这一句话不但丢掉了“联吴”的大好机会,而且与东吴结下大仇。可见关羽的骄傲不是一时的,他败走麦城也不是偶然的。

  回想起来,其实我也有这样的骄傲情绪。一次遭到郑老师的表扬,我就得意忘形,有一点成绩就开始浮躁。结果,证明我的脸是肿的。后来,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想到了关云长败走麦城的“典范”。于是就收敛自己的傲气,低调行事,方成大器。

  廖化曾经告诫过关羽:“用兵若是不收敛,必将自食其果。”看到这句话,我想起了诸葛亮曾经说过的“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他们的精神是如此相像。廖化的这句话影响着我,这不仅仅是用兵,还是做人啊!深藏不露,不骄傲,不自满,才是真英雄!

  做人,不能太高傲,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虚心听取他人劝说,才能走上成功之路。

  败走麦城读后感 篇2

  关羽回兵救荆州,还没到荆州,就让江东人马困住了。江东的上将韩当、周泰、丁奉、徐盛围住关羽不放,这仗打得很苦,从黎明打到正午,从正午打到天黑,又从天黑杀到半夜,这场血战,关公身边的兵马死伤大半,关羽很着急,想杀出一条血路。关平和廖化把关羽从丛围中救了出来,他们的兵马只剩两百多人了。而且,江东吕蒙让一些军校在山头上喊,让关羽手下的军校赶快回家,家人们都盼望着你们回家,不要再打了,反正已经打不胜了,就这样把军校又叫去了一大半。关平想去前面一个叫“麦城”的小城先站住脚再求救兵,才刚到,江东人马就将麦城团团包围,人无粮马无草,还有一大半带伤的,就是姜子牙那样的本领也救不了麦城。他们准备走罗汉峪,到西川求救兵。除了关氏父子还有十几个带伤的`军校,才走了一会儿,只听“哔楞楞”一声响,赤兔马绊住了一根绊马索,掉进了陷马坑。马忠跑过去将关氏父子抓住,见孙权,孙权将关羽、关平斩首,五虎上将之首的威震华夏的关羽就这样被孙权杀了。

  关羽为人宽厚,如果有两人发生矛盾,他就会把这两个人请过来,摆一桌酒席,给他们调解,让他们和好。他忠心耿耿,为兴复汉室,被困土山时,曾说过:降汉不降曹。千

  里走单骑,保皇嫂,千里寻兄。他智勇双全,水淹七军,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斩文丑……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受到许多人的尊重,忘了诸葛军师的八个字“东和孙权,北拒曹操”。孙权想让自己的儿子和关羽的女儿结亲,可关羽却说:“虎女不可嫁犬子。”孙权很生气,就来取荆州。陆逊写信奉承关羽,关羽一得意,便失了荆州。历史给我们的是沉痛的教训,因为关羽太骄傲了,所以才会得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关羽太傲慢,我知道了,干什么事都不能骄傲,一骄傲就会失败。

  败走麦城读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一篇文章,名叫《走麦城关公归神》。读完之后,我想:关公实在是令人佩服。

  关公中了毒箭,华佗帮他刮骨疗毒,他喝酒吃肉、谈笑下棋,全无痛苦。不一会儿,华佗就把毒刮尽了,关公称华佗妙手回春是神医,华佗称关公忍受巨痛是神人。

  关公向荆州进军,一路上将士大量逃亡,正走着走进了东吴的埋伏,战到天晚,荆州兵都逃散了,手下只剩三百多人。三更天,关平、廖化救出了关公,退到麦城,等待援兵。

  关公困守麦城,望穿双眼也不见救兵,城中粮草已吃完。诸葛瑾进城劝降,关公宁死不屈,最后全军覆没。

  虽然关公死了,但是我还是非常佩服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败走麦城读后感 篇4

  关羽在攻打樊城时,中了一支毒箭,众将让关羽回荆州,关羽不肯,众人没有办法,只好访名医给关羽治箭伤。一天,一位叫华佗名医来到营前,给关羽治疗箭伤,华佗看过箭伤,说要刮骨,毒才能清除干净,关羽答应了。关羽准备伤好后,要攻打樊城,他没有把曹操的'百万大军放在眼里,还把荆州的大部分兵力都调到樊城这里,认为陆逊太年轻。结果前面是曹操的兵马,荆州又被孙权夺回,断了后路,败走麦城,在突围时遇到埋伏,被孙权斩首。

  关云长败走麦城告诉我们,千万不要骄傲自大,要不然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败走麦城读后感 篇5

  有人说,刘备其实不想救关羽。利用东吴之手铲除关羽和张飞。当然这种说法可能成立。但是,笔者还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关羽的失败。

  关羽怎么死的主要原因

  第一:关羽做不到位。关羽在荆州为王时候,已经多年没有参与战斗了。还是过去不变的打法。关羽没有及时清除内部的敌人,培养了不少潜在敌人,也没有团结内部的矛盾。

  第二:关羽的外交政策失衡。惹火了孙权、孙权一直都有攻占荆州的念头,只是时机未熟。当时,曹操打算联手东吴,共享一杯羹。

  第三:关羽的.性格过于刚烈。这样的话,关羽的失败已经是必然。不然关羽又怎么从高位跌到粉碎呢?关羽败走麦城,主要还是和关羽的保守的性格有关。关羽非常厉害的一个人,然而他没有实事求是的看清楚周围的变化,不能从善如流。关羽因为性格刚烈,又失内部的团结统一。最关键的时候,还是自己的人背叛了他。最紧要关头,却没有朋友伸出援手!

  关羽的故事,似乎告诉一个道理:社会的复杂的多变,常常不如人意。为了降低风险,必须实现多样化的发展,通过平衡的调整,才能避免失误!关羽败走麦城,是全世界的人都会常常犯下的错误!

  刘备害死了关羽吗?这个完全不能怪罪刘备。但是刘备为什么不帮助关羽呢?难道刘备可以坐视不理吗?客观的说法,刘备最信任的非关羽不可了。刘备似乎把自己的半壁江山托付给了关羽。细心发现,荆州的地理环境极好,是一个战争必争之所。

  更多关于三国演义精彩的故事

  败走麦城读后感 篇6

  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窗口,我捧着新买的《三国演义》津津有味地读起来,眼光很快就落在了《败走麦城》这个故事上。

  那时候,关羽大败曹操后正是意气风发的时期,但由于关羽对孙刘联盟缺乏的正确认识,他自恃勇武,在东吴陆逊的刻意奉承下骄傲自满,造成了调兵遣将上的失误,被东吴军抓到机会偷袭,而曹军也趁此发动攻击,关羽腹背受敌,只能败走麦城,在逃走途中被孙权的'将士捉获,斩于临沮。看完关羽的下场之后,我十分汗颜,想不到这位鼎鼎有名的大将竟是被自己的骄傲害死的。

  有一次语文考试宣布成绩的时候,没想到,语文最差的我竟考了90分,我十分高兴,走路头都扬上天了,心想:语文这么简单,我随便应付都能考90分,简直小菜一碟嘛!我开始夜郎自大,连语文课也不认真听了。第二次语文考试,我考了79分,我还是没放在心上,总觉得自己还是能随随便便考90分的。结果没想到,到了第三次语文考试,我竟然才考了50分!那不及格的数字仿佛在嘲笑着我的骄傲自大。

  还有一次班级间进行篮球比赛,我当上了主力队员。一开始,我进了两球,分数稍有领先,我便感觉胜券在握,仿佛已经拿到冠军似的,也不在意和队友的配合了,结果给对面送了好几球,到了比赛结束,分数竟是7比52,大败啊!那分数差距深深刺痛了我的双眼,我感觉到脸上火辣辣的,要不是我在球场上过于骄傲,也不至于落下这么大的差距啊!

  读完《败走麦城》这个故事,我十分惭愧,它让我明白了做事不能骄傲,生活就像战场,骄兵必败无疑。

  败走麦城读后感 篇7

  前几个星期,我读了《三国演义》里《关云长败走麦城》的故事。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关羽因为骄傲、粗心而战败并丢失荆州的故事。

  孙权为了麻痹关羽,让大将吕蒙装病,并让年轻的陆逊代替他的职位。关羽知道由一个初出茅庐的孩子代替吕蒙,便对荆州放松警惕,结果被东吴攻下,战败而亡,还丢失了兵家重地——荆州。我觉得关羽太粗心大意了,我们不应该向他一样,见对方表面弱小,便骄傲自大,我们应该做一个细心、谦虚的`人。

  有一次,我也像关羽一样犯了骄傲的毛病。我的数学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每次都会在90分以上,而我的同桌每次考试成绩都在70分以下。那次考试,我又得了95分,而同桌只得了65分,我就嘲笑他,故意大声说:“哈哈,你又考了一次‘好’成绩,我可真‘羡慕’你呀!”,同桌听了,并没有理睬我,低着头继续写作业。没几天,我们又进行了一次数学考试。考前我根本没有复习,考试时也是无心检查,坐在座位上无所事事,看着同桌答题时抓耳挠腮的模样,我在心里偷着乐:这次题目这么简单,我肯定能得100分!他可真笨,这都不会!到了公布成绩的那一天,我竟只得了70分,而同桌却破天荒地考了96分!我惊讶不已,后悔自己因骄傲自大而冲昏了头脑。

  《关云长败走麦城》的故事让我记忆犹新,时时刻刻提醒我做任何事都不能骄傲、粗心,应该认认真真,仔细谦虚地对待每一件事。

  败走麦城读后感 篇8

  假期爸爸要我读三国,觉得这一节比较有意思,写下来看看:

  关羽杀了庞德,擒了于禁,曹操害怕了,想迁都避祸。司马懿献计可以联络孙权,抗击关羽。孙答应了

  “联曹攻刘”,先想办法取荆州,于是委派了大将吕蒙担任这个任务。吕蒙回到陆口,听间谍说:沿江上下均有烽火台。看来,不能直接派兵去荆州了。

  孙权按照计划,召吕蒙到建业养病,派陆逊接替。这时,吕蒙排了80多艘快船伪装成商船,驶到荆州码头,突然杀上岸,拿下了荆州。在樊城,关羽与徐晃大战80回合后,曹仁出城夹攻,关羽大败,在逃跑的途中被绊马索绊倒,被孙权手下抓住了。

  孙权先是劝关羽父子投降,但关羽大骂孙权,没有办法,孙权只能将关公父子斩首,吕蒙自觉设计害了关羽,天天心神不宁,不久倒地而死。

  刘备听说这个消息,从此不吃不喝,说要找东吴报仇,诸葛亮来相劝,他也听不进去。

  这下子我知道了,这个故事就是成语的.“大意失荆州”的来历啊。

  败走麦城读后感 篇9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每读到关云长败走麦城,义不屈节,父子归神时,总是心情十分沉重。的确,关羽是个备受后人尊崇的英雄人物,至今关帝庙香火不断,可见其魅力在一千多年后丝毫不减。他有值得称赞的地方,桃园结义有始有终,对刘备忠心耿耿,对曹操知恩图报,对张辽、徐晃都极重友情。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都成为一时佳话。但关羽是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迎来彻底失败的。关羽的失败,实属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在诸葛亮和刘备隆中对时,就提出要先取荆州。曹操为了荆州亲自统兵南征,孙权为了荆州反复向刘备追讨,刘备为了荆州百般敷衍孙权。刘备知道荆州的重要性,所以专门委派他最信任的结义兄弟关羽把守。以关羽的能力,守住荆州是没有问题的。但关羽偏偏不执行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外交政策,表面答应诸葛亮,实际上却采取了与曹操、孙权同时为敌的政策,这一政策最大的受害者就是自己,他还浑然不觉,自以为天下无敌,战略上藐视敌人的同时,战术上也无任何重视敌人的安排,一听说东吴用陆逊守湖口就轻视这个“文弱书生”,立刻调荆州兵大半去樊城,致使荆州兵力空虚。这都是由于当时关公在对魏的军事交锋和对吴的外交斡旋中占据优势造成了他盲目乐观的心态。

  请看看关羽即将全军覆没前所取得的骄人成绩:水淹七军,斩庞德,囚于禁,曹操心惊肉跳,竟然一度想迁都避其锐气;单刀赴会,鲁肃埋下的'刀斧手都不敢轻举妄动;对孙权采取强硬政策,使孙权想联姻巴结他,却被他一句“虎女岂与犬子相配”顶了回去,关公之名,威震华夏。但这样一来,孙权彻底下了决心以武力解决荆州,而且和曹操修好共同对付关羽。关羽自恃连连得胜,没有把东吴放在眼里,只顾和徐晃鏖战。这边厢吕蒙兵不血刃夺了荆州。更要命的是,不听司马王甫所劝,让傅士仁和糜芳守公安和南郡,此二人因曾受关羽杖打,怀恨在心,最终选择了投降东吴。这样一来关公无处可投,前后都受到魏吴夹击,在腹背受敌的无奈情况下,只好派廖化到距离最近的上庸刘封那里求救,可惜又曾讥笑刘封为“螟蛉之子”,致使刘封见死不救。廖化赶回成都,简直是远水救近火,关公死无疑矣。

  关羽的性格太傲,在得罪敌人的同时经常得罪自己人,平时别人都碍于他的地位和名气,敢怒不敢言,到关键时刻需要帮助时就没人肯施援手了。政治眼光短浅,一味争胜,没有顾全大局,导致了魏吴联手,使胜利的天平向敌方倾斜。关羽只算得上是将才,远未达到帅才的高度。他从来都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马超投降刘备之后,关羽竟然想到成都和马超比试武艺,这可太儿戏了,另外还自认为根红苗正,不屑于和黄忠同时并列为五虎上将。如此自负的一个将领,最终印证了骄兵必败的逻辑。

  败走麦城读后感 篇10

  《三国演义》这篇小说有很多精彩故事如《三顾茅庐》《桃源三结义》《曹操败走华容道》……但其中最有感触的非《败走麦城》不可了我来跟大家讲讲吧。

  “虎女岂能嫁犬子乎”这句话是关羽对孙权的一句话,也正是因为这句话将关羽推向了死亡的`边缘,为什么呢让我来讲解一下吧。

  刘备向孙权借到了荆州之后将荆州让关羽托管,孙权曾多次向关羽要回荆州但关羽都给拒了,这次孙权直接传关羽让自己的儿子嫁给关羽的女儿,但关羽直接放言到“虎女岂能嫁犬子”。孙权听后直接大怒直接下令将关羽的首级取下。关羽被孙权的大将吕蒙给骗了直接被围剿,关羽将自己的大刀拔出顺了顺胡子一刀割向自己倒下了。

  关羽之所以会死于吕蒙就是因为他的一个特点“傲”!也正是他的傲害死了他和关平周仓和无数士兵。

  我们做人做事一定不要有了一点点成就就骄傲的不得了,因为你没想到这个世界上比你优秀的人已经数不清了,只不过没发觉而已,傲就是在害自己。

  败走麦城读后感 篇11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关云长也是“三绝”之一“义绝”。

  关羽是一个武艺高强、勇敢英猛的壮士。他生就一副英武相: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声如洪钟,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被称为“美髯公”。他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伤,过五关斩六将等等,无不体现了他的勇敢和智慧。《温酒斩华雄》充分体现了他的威风凛凛、神采奕奕,以及他武功的'高超和非同寻常的英雄本色,令人赞叹不已。

  关羽有他忠、义、勇的一面,但也有他致命的一面――骄傲自大:在襄樊战争中,因为无法战胜曹仁,便准备从公安、江陵抽兵,调往襄樊,前去支援,又因为怕孙权偷袭荆州,而迟迟没有做出决定。孙权这边接替庐素的吕蒙在这时装病,陆逊接班,写了一封信给关羽,信中内容是赞美关羽、贬低自己。这把关羽忽悠了一回,让关羽觉得东吴这边一代不如一代。起先,守军将领周瑜,是个才雄心狠的人,可惜寿命不长,是个“短命鬼”。周瑜死了,换成鲁肃,虽然也很厉害,却是个“和事佬”。鲁肃死了,换成吕蒙,虽也是一员战将,却是个“病秧子”。现在还成了陆逊,名不见经传,还是一个“书呆子”。孙权这边也没戏了。于是逐步抽兵,调往襄樊战场。这一调可不好,吕蒙的病一下子“好了”,白衣渡江,偷袭蜀郡。徐晃乘机反攻,解救樊城。关羽腹背受敌,进无可进,退无可退,终于败走麦城,以身殉职。这一次的失利,使刘备集团永远失去了关羽这名大将,也永远失去了荆州。

  读了关云长败走麦城我知道了,人不能骄傲。我们决不能和关羽犯同样的错误。

《败走麦城读后感(精选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败走麦城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后感读后感01-03

狼王梦读后感读后感07-12

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02-01

《马小跳读后感》读后感09-12

经典读后感12-13

读后感精选09-30

读后感精选03-28

经典的读后感12-07

读后感06-17

在线咨询

败走麦城读后感(精选11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败走麦城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败走麦城读后感(精选11篇)

  败走麦城读后感 篇1

  今日我看了败走麦城一节,泪如雨下,为关羽的死而感到惋惜。关羽是一个英雄,他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这么高的武力值,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相结合,怎么可能会死呢?后来,我找到了答案——骄公必败。

  由于关羽在樊城水淹七军,当真以为己无所不能。而在关羽听说东吴方面让陆逊为将,不屑一顾:“孺子陆逊代之,不足为震!”而富于谋略的陆逊,对关羽百般阿谀奉承。结果领地全部沦陷。他不听王甫之劝,偏走危险、路程短的小路,不走大路。吕蒙早料到如此,便在此设下埋伏。而后他被绊马索绊倒被擒。最终丧命,令人心痛莫已。

  一切都是因为他的高傲,自大与轻敌所造成的。如果他能够更加小心谨慎,不要如此轻敌,听从他人的.劝告,说不定就能够镇守住荆州,不会晚节不保,败走麦城。

  想当初,孙权想娶他的女儿为儿媳以求和好时,他竟对前来提亲的诸葛瑾勃然大怒:“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这一句话不但丢掉了“联吴”的大好机会,而且与东吴结下大仇。可见关羽的骄傲不是一时的,他败走麦城也不是偶然的。

  回想起来,其实我也有这样的骄傲情绪。一次遭到郑老师的表扬,我就得意忘形,有一点成绩就开始浮躁。结果,证明我的脸是肿的。后来,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想到了关云长败走麦城的“典范”。于是就收敛自己的傲气,低调行事,方成大器。

  廖化曾经告诫过关羽:“用兵若是不收敛,必将自食其果。”看到这句话,我想起了诸葛亮曾经说过的“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他们的精神是如此相像。廖化的这句话影响着我,这不仅仅是用兵,还是做人啊!深藏不露,不骄傲,不自满,才是真英雄!

  做人,不能太高傲,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虚心听取他人劝说,才能走上成功之路。

  败走麦城读后感 篇2

  关羽回兵救荆州,还没到荆州,就让江东人马困住了。江东的上将韩当、周泰、丁奉、徐盛围住关羽不放,这仗打得很苦,从黎明打到正午,从正午打到天黑,又从天黑杀到半夜,这场血战,关公身边的兵马死伤大半,关羽很着急,想杀出一条血路。关平和廖化把关羽从丛围中救了出来,他们的兵马只剩两百多人了。而且,江东吕蒙让一些军校在山头上喊,让关羽手下的军校赶快回家,家人们都盼望着你们回家,不要再打了,反正已经打不胜了,就这样把军校又叫去了一大半。关平想去前面一个叫“麦城”的小城先站住脚再求救兵,才刚到,江东人马就将麦城团团包围,人无粮马无草,还有一大半带伤的,就是姜子牙那样的本领也救不了麦城。他们准备走罗汉峪,到西川求救兵。除了关氏父子还有十几个带伤的`军校,才走了一会儿,只听“哔楞楞”一声响,赤兔马绊住了一根绊马索,掉进了陷马坑。马忠跑过去将关氏父子抓住,见孙权,孙权将关羽、关平斩首,五虎上将之首的威震华夏的关羽就这样被孙权杀了。

  关羽为人宽厚,如果有两人发生矛盾,他就会把这两个人请过来,摆一桌酒席,给他们调解,让他们和好。他忠心耿耿,为兴复汉室,被困土山时,曾说过:降汉不降曹。千

  里走单骑,保皇嫂,千里寻兄。他智勇双全,水淹七军,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斩文丑……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受到许多人的尊重,忘了诸葛军师的八个字“东和孙权,北拒曹操”。孙权想让自己的儿子和关羽的女儿结亲,可关羽却说:“虎女不可嫁犬子。”孙权很生气,就来取荆州。陆逊写信奉承关羽,关羽一得意,便失了荆州。历史给我们的是沉痛的教训,因为关羽太骄傲了,所以才会得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关羽太傲慢,我知道了,干什么事都不能骄傲,一骄傲就会失败。

  败走麦城读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一篇文章,名叫《走麦城关公归神》。读完之后,我想:关公实在是令人佩服。

  关公中了毒箭,华佗帮他刮骨疗毒,他喝酒吃肉、谈笑下棋,全无痛苦。不一会儿,华佗就把毒刮尽了,关公称华佗妙手回春是神医,华佗称关公忍受巨痛是神人。

  关公向荆州进军,一路上将士大量逃亡,正走着走进了东吴的埋伏,战到天晚,荆州兵都逃散了,手下只剩三百多人。三更天,关平、廖化救出了关公,退到麦城,等待援兵。

  关公困守麦城,望穿双眼也不见救兵,城中粮草已吃完。诸葛瑾进城劝降,关公宁死不屈,最后全军覆没。

  虽然关公死了,但是我还是非常佩服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败走麦城读后感 篇4

  关羽在攻打樊城时,中了一支毒箭,众将让关羽回荆州,关羽不肯,众人没有办法,只好访名医给关羽治箭伤。一天,一位叫华佗名医来到营前,给关羽治疗箭伤,华佗看过箭伤,说要刮骨,毒才能清除干净,关羽答应了。关羽准备伤好后,要攻打樊城,他没有把曹操的'百万大军放在眼里,还把荆州的大部分兵力都调到樊城这里,认为陆逊太年轻。结果前面是曹操的兵马,荆州又被孙权夺回,断了后路,败走麦城,在突围时遇到埋伏,被孙权斩首。

  关云长败走麦城告诉我们,千万不要骄傲自大,要不然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败走麦城读后感 篇5

  有人说,刘备其实不想救关羽。利用东吴之手铲除关羽和张飞。当然这种说法可能成立。但是,笔者还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关羽的失败。

  关羽怎么死的主要原因

  第一:关羽做不到位。关羽在荆州为王时候,已经多年没有参与战斗了。还是过去不变的打法。关羽没有及时清除内部的敌人,培养了不少潜在敌人,也没有团结内部的矛盾。

  第二:关羽的外交政策失衡。惹火了孙权、孙权一直都有攻占荆州的念头,只是时机未熟。当时,曹操打算联手东吴,共享一杯羹。

  第三:关羽的.性格过于刚烈。这样的话,关羽的失败已经是必然。不然关羽又怎么从高位跌到粉碎呢?关羽败走麦城,主要还是和关羽的保守的性格有关。关羽非常厉害的一个人,然而他没有实事求是的看清楚周围的变化,不能从善如流。关羽因为性格刚烈,又失内部的团结统一。最关键的时候,还是自己的人背叛了他。最紧要关头,却没有朋友伸出援手!

  关羽的故事,似乎告诉一个道理:社会的复杂的多变,常常不如人意。为了降低风险,必须实现多样化的发展,通过平衡的调整,才能避免失误!关羽败走麦城,是全世界的人都会常常犯下的错误!

  刘备害死了关羽吗?这个完全不能怪罪刘备。但是刘备为什么不帮助关羽呢?难道刘备可以坐视不理吗?客观的说法,刘备最信任的非关羽不可了。刘备似乎把自己的半壁江山托付给了关羽。细心发现,荆州的地理环境极好,是一个战争必争之所。

  更多关于三国演义精彩的故事

  败走麦城读后感 篇6

  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窗口,我捧着新买的《三国演义》津津有味地读起来,眼光很快就落在了《败走麦城》这个故事上。

  那时候,关羽大败曹操后正是意气风发的时期,但由于关羽对孙刘联盟缺乏的正确认识,他自恃勇武,在东吴陆逊的刻意奉承下骄傲自满,造成了调兵遣将上的失误,被东吴军抓到机会偷袭,而曹军也趁此发动攻击,关羽腹背受敌,只能败走麦城,在逃走途中被孙权的'将士捉获,斩于临沮。看完关羽的下场之后,我十分汗颜,想不到这位鼎鼎有名的大将竟是被自己的骄傲害死的。

  有一次语文考试宣布成绩的时候,没想到,语文最差的我竟考了90分,我十分高兴,走路头都扬上天了,心想:语文这么简单,我随便应付都能考90分,简直小菜一碟嘛!我开始夜郎自大,连语文课也不认真听了。第二次语文考试,我考了79分,我还是没放在心上,总觉得自己还是能随随便便考90分的。结果没想到,到了第三次语文考试,我竟然才考了50分!那不及格的数字仿佛在嘲笑着我的骄傲自大。

  还有一次班级间进行篮球比赛,我当上了主力队员。一开始,我进了两球,分数稍有领先,我便感觉胜券在握,仿佛已经拿到冠军似的,也不在意和队友的配合了,结果给对面送了好几球,到了比赛结束,分数竟是7比52,大败啊!那分数差距深深刺痛了我的双眼,我感觉到脸上火辣辣的,要不是我在球场上过于骄傲,也不至于落下这么大的差距啊!

  读完《败走麦城》这个故事,我十分惭愧,它让我明白了做事不能骄傲,生活就像战场,骄兵必败无疑。

  败走麦城读后感 篇7

  前几个星期,我读了《三国演义》里《关云长败走麦城》的故事。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关羽因为骄傲、粗心而战败并丢失荆州的故事。

  孙权为了麻痹关羽,让大将吕蒙装病,并让年轻的陆逊代替他的职位。关羽知道由一个初出茅庐的孩子代替吕蒙,便对荆州放松警惕,结果被东吴攻下,战败而亡,还丢失了兵家重地——荆州。我觉得关羽太粗心大意了,我们不应该向他一样,见对方表面弱小,便骄傲自大,我们应该做一个细心、谦虚的`人。

  有一次,我也像关羽一样犯了骄傲的毛病。我的数学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每次都会在90分以上,而我的同桌每次考试成绩都在70分以下。那次考试,我又得了95分,而同桌只得了65分,我就嘲笑他,故意大声说:“哈哈,你又考了一次‘好’成绩,我可真‘羡慕’你呀!”,同桌听了,并没有理睬我,低着头继续写作业。没几天,我们又进行了一次数学考试。考前我根本没有复习,考试时也是无心检查,坐在座位上无所事事,看着同桌答题时抓耳挠腮的模样,我在心里偷着乐:这次题目这么简单,我肯定能得100分!他可真笨,这都不会!到了公布成绩的那一天,我竟只得了70分,而同桌却破天荒地考了96分!我惊讶不已,后悔自己因骄傲自大而冲昏了头脑。

  《关云长败走麦城》的故事让我记忆犹新,时时刻刻提醒我做任何事都不能骄傲、粗心,应该认认真真,仔细谦虚地对待每一件事。

  败走麦城读后感 篇8

  假期爸爸要我读三国,觉得这一节比较有意思,写下来看看:

  关羽杀了庞德,擒了于禁,曹操害怕了,想迁都避祸。司马懿献计可以联络孙权,抗击关羽。孙答应了

  “联曹攻刘”,先想办法取荆州,于是委派了大将吕蒙担任这个任务。吕蒙回到陆口,听间谍说:沿江上下均有烽火台。看来,不能直接派兵去荆州了。

  孙权按照计划,召吕蒙到建业养病,派陆逊接替。这时,吕蒙排了80多艘快船伪装成商船,驶到荆州码头,突然杀上岸,拿下了荆州。在樊城,关羽与徐晃大战80回合后,曹仁出城夹攻,关羽大败,在逃跑的途中被绊马索绊倒,被孙权手下抓住了。

  孙权先是劝关羽父子投降,但关羽大骂孙权,没有办法,孙权只能将关公父子斩首,吕蒙自觉设计害了关羽,天天心神不宁,不久倒地而死。

  刘备听说这个消息,从此不吃不喝,说要找东吴报仇,诸葛亮来相劝,他也听不进去。

  这下子我知道了,这个故事就是成语的.“大意失荆州”的来历啊。

  败走麦城读后感 篇9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每读到关云长败走麦城,义不屈节,父子归神时,总是心情十分沉重。的确,关羽是个备受后人尊崇的英雄人物,至今关帝庙香火不断,可见其魅力在一千多年后丝毫不减。他有值得称赞的地方,桃园结义有始有终,对刘备忠心耿耿,对曹操知恩图报,对张辽、徐晃都极重友情。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都成为一时佳话。但关羽是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迎来彻底失败的。关羽的失败,实属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在诸葛亮和刘备隆中对时,就提出要先取荆州。曹操为了荆州亲自统兵南征,孙权为了荆州反复向刘备追讨,刘备为了荆州百般敷衍孙权。刘备知道荆州的重要性,所以专门委派他最信任的结义兄弟关羽把守。以关羽的能力,守住荆州是没有问题的。但关羽偏偏不执行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外交政策,表面答应诸葛亮,实际上却采取了与曹操、孙权同时为敌的政策,这一政策最大的受害者就是自己,他还浑然不觉,自以为天下无敌,战略上藐视敌人的同时,战术上也无任何重视敌人的安排,一听说东吴用陆逊守湖口就轻视这个“文弱书生”,立刻调荆州兵大半去樊城,致使荆州兵力空虚。这都是由于当时关公在对魏的军事交锋和对吴的外交斡旋中占据优势造成了他盲目乐观的心态。

  请看看关羽即将全军覆没前所取得的骄人成绩:水淹七军,斩庞德,囚于禁,曹操心惊肉跳,竟然一度想迁都避其锐气;单刀赴会,鲁肃埋下的'刀斧手都不敢轻举妄动;对孙权采取强硬政策,使孙权想联姻巴结他,却被他一句“虎女岂与犬子相配”顶了回去,关公之名,威震华夏。但这样一来,孙权彻底下了决心以武力解决荆州,而且和曹操修好共同对付关羽。关羽自恃连连得胜,没有把东吴放在眼里,只顾和徐晃鏖战。这边厢吕蒙兵不血刃夺了荆州。更要命的是,不听司马王甫所劝,让傅士仁和糜芳守公安和南郡,此二人因曾受关羽杖打,怀恨在心,最终选择了投降东吴。这样一来关公无处可投,前后都受到魏吴夹击,在腹背受敌的无奈情况下,只好派廖化到距离最近的上庸刘封那里求救,可惜又曾讥笑刘封为“螟蛉之子”,致使刘封见死不救。廖化赶回成都,简直是远水救近火,关公死无疑矣。

  关羽的性格太傲,在得罪敌人的同时经常得罪自己人,平时别人都碍于他的地位和名气,敢怒不敢言,到关键时刻需要帮助时就没人肯施援手了。政治眼光短浅,一味争胜,没有顾全大局,导致了魏吴联手,使胜利的天平向敌方倾斜。关羽只算得上是将才,远未达到帅才的高度。他从来都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马超投降刘备之后,关羽竟然想到成都和马超比试武艺,这可太儿戏了,另外还自认为根红苗正,不屑于和黄忠同时并列为五虎上将。如此自负的一个将领,最终印证了骄兵必败的逻辑。

  败走麦城读后感 篇10

  《三国演义》这篇小说有很多精彩故事如《三顾茅庐》《桃源三结义》《曹操败走华容道》……但其中最有感触的非《败走麦城》不可了我来跟大家讲讲吧。

  “虎女岂能嫁犬子乎”这句话是关羽对孙权的一句话,也正是因为这句话将关羽推向了死亡的`边缘,为什么呢让我来讲解一下吧。

  刘备向孙权借到了荆州之后将荆州让关羽托管,孙权曾多次向关羽要回荆州但关羽都给拒了,这次孙权直接传关羽让自己的儿子嫁给关羽的女儿,但关羽直接放言到“虎女岂能嫁犬子”。孙权听后直接大怒直接下令将关羽的首级取下。关羽被孙权的大将吕蒙给骗了直接被围剿,关羽将自己的大刀拔出顺了顺胡子一刀割向自己倒下了。

  关羽之所以会死于吕蒙就是因为他的一个特点“傲”!也正是他的傲害死了他和关平周仓和无数士兵。

  我们做人做事一定不要有了一点点成就就骄傲的不得了,因为你没想到这个世界上比你优秀的人已经数不清了,只不过没发觉而已,傲就是在害自己。

  败走麦城读后感 篇11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关云长也是“三绝”之一“义绝”。

  关羽是一个武艺高强、勇敢英猛的壮士。他生就一副英武相: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声如洪钟,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被称为“美髯公”。他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伤,过五关斩六将等等,无不体现了他的勇敢和智慧。《温酒斩华雄》充分体现了他的威风凛凛、神采奕奕,以及他武功的'高超和非同寻常的英雄本色,令人赞叹不已。

  关羽有他忠、义、勇的一面,但也有他致命的一面――骄傲自大:在襄樊战争中,因为无法战胜曹仁,便准备从公安、江陵抽兵,调往襄樊,前去支援,又因为怕孙权偷袭荆州,而迟迟没有做出决定。孙权这边接替庐素的吕蒙在这时装病,陆逊接班,写了一封信给关羽,信中内容是赞美关羽、贬低自己。这把关羽忽悠了一回,让关羽觉得东吴这边一代不如一代。起先,守军将领周瑜,是个才雄心狠的人,可惜寿命不长,是个“短命鬼”。周瑜死了,换成鲁肃,虽然也很厉害,却是个“和事佬”。鲁肃死了,换成吕蒙,虽也是一员战将,却是个“病秧子”。现在还成了陆逊,名不见经传,还是一个“书呆子”。孙权这边也没戏了。于是逐步抽兵,调往襄樊战场。这一调可不好,吕蒙的病一下子“好了”,白衣渡江,偷袭蜀郡。徐晃乘机反攻,解救樊城。关羽腹背受敌,进无可进,退无可退,终于败走麦城,以身殉职。这一次的失利,使刘备集团永远失去了关羽这名大将,也永远失去了荆州。

  读了关云长败走麦城我知道了,人不能骄傲。我们决不能和关羽犯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