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医学论文>药学论文>浅谈生地黄的应用

浅谈生地黄的应用

时间:2022-08-05 08:43:51 药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生地黄的应用

  浅谈生地黄的应用
  
  作者:麻连科
  
  【摘要】  生地黄一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参与组方12方次,其中参与汤剂组方7方次,在这7个汤方中生地黄用量最大的是防己地黄汤,用了2斤,炙甘草汤中用了1斤,百合地黄汤中用了1升,即使在金匮肾气丸中,生地黄用量也高达8两,其数量明显大于方中其他药物的用量,这种重用生地黄配伍组方治疗急病杂症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生地黄  中药
  
  [别名]苄(《尔雅》),地髓(《神农本草经》),原生地(《本草正义》),干生地(《中药志》),怀地黄(河南),蜜罐花根。
  
  [来源]生地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其色黄,质重下沉,故名。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我国大部地区皆有生产,主产于河南温县、博爱、武陟、孟县、泌阳等地。一般以河南产量大、质量好,为四大“怀药”之一。多为栽培,也有野生。
  
  [采收炮制]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或“干地黄”.切厚片,生用。
  
  [商品规格]鲜地黄以粗壮、色红黄者为佳;干地黄以块大、体重、断面乌黑色者为佳。
  
  按《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规定:本品总灰分不得过6.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2.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65.0%.
  
  1、[药性]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2、[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3、[应用]
  
  3.1 热入营血、斑疹吐衄  本品甘寒质润,苦寒清热,入营分、血分,为清营、凉血、止血之要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烦渴,神昏舌绛,常与水牛角、玄参等同用,如《温病条辨》清营汤;若血热妄行,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常与水牛角、赤芍、丹皮配伍,如《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若血热吐衄便血,崩漏下血,血色鲜红,亦可与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配用,如《妇人良方》四生丸;若血分热盛,吐血脉数,又可与牡丹皮、焦山栀、三七等配伍,如《医学心悟》生地黄汤。
  
  3.2 阴虚内热、潮热盗汗  本品甘寒质润,入肾经,又能滋阴降火。
  
  用于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邪伏阴分,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常与鳖甲、青蒿、知母等同用,如《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若阴虚火旺,盗汗不止,多与黄柏、黄芪、浮小麦等配用,如《景岳全书》生地黄煎;若劳瘵阴虚,骨蒸劳热,可与丹皮、知母、地骨皮等配伍,如《古今医统》地黄膏;若肺阴亏损,虚劳干咳,咽燥咯血,常与人参、茯苓、白蜜同用,如《洪氏集验方》琼玉膏。
  
  3.3 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本品甘寒质润,又具清热养阴、生津止渴之效。用于热病伤阴,口干咽燥,烦渴多饮,常与玉竹、麦冬、沙参同用,如《温病条辨》益胃汤;用于肺热津伤,烦渴多饮,多与天花粉、黄连、藕汁等配用,如《丹溪心法》消渴方;若暑热伤阴,肾水不能上济,而口渴引饮,则与黄连、乌梅、阿胶等同用,如《温病条辨》连梅汤;用于阴虚内热的消渴证,口渴多饮,可与山药、黄芪、山茱萸等配用,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滋膵饮;若温病伤津,大便燥结,咽干口渴,常与玄参、麦门冬同用,如《温病条辨》增液汤。
  
  4、[用法用量]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
  
  5、[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胸膈多痰者慎用。
  
  6、[鉴别用药]生地黄包括鲜地黄和干地黄两种,均有清热、凉血、养阴的功效。但鲜地黄苦重于甘,其气大寒,清热凉血作用较为突出;而干地黄甘重于苦,益阴养血功效较佳。故急性热病,热入营血,以鲜者为好;慢性阴虚内热的病证,以干者为宜。
  
  7、[药论]
  
  7.1 《神农本草经》:“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7.2 《本草经疏》:“干地黄,乃补肾家之要药,益阴血之上品。”“生地黄性大寒,凡产后恶食作泻,呈见发热恶露作痛,不可用,用则泄不止。胃气者,后天元气之本也,胃困则饮食不运,精血不生,虚热何自而退,故并当归忌之。凡见此证,宜多加炮姜、桂心、人参必自愈。凡阴虚咳嗽,内热骨蒸或吐血等候,一见脾胃薄弱,大便不实,或天明肾泄,产后泄泻,产后不食,俱禁用生地黄、当归,误则同于前辙,慎之。凡胸膈多痰,气道不利,升降窒塞,药宜通不宜滞,汤液中禁入地黄。”
  
  7.3 《本经逢原》:“干地黄,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病人虚而有热者宜加用之。戴元礼曰,阴微阳盛,相火炽强,来乘阴位,日渐煎熬,阴虚火旺之症,宜生地黄以滋阴退阳。浙产者,专于凉血润燥,病人元气本亏,因热邪闭结,而舌干焦黑,大小便秘,不胜攻下者。用此于清热药中,通其秘结最佳,以其有润燥之功,而无滋腻之患也。”
  
  7.4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地黄,专于补血,血补则阴气得和而无枯燥拘牵之疾矣。古方只有干地黄、生地黄,从无用熟地黄者。熟地黄乃唐以后制法,以之加入温补肾经药中,颇为得宜,若于汤剂及养血凉血等方,甚属不合。盖地黄专取其性凉而滑利流通,熟则腻滞不凉,全失其本性矣。又仲景《伤寒》一百十三方,惟复脉用地黄。盖伤寒之病,邪从外入最忌滋滞,即使用补,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入剂,否则邪气向里,必有遗害。”
  
  参 考 文 献
  
  [1] 马继兴。神农本草经辑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1,194.
  
  [2] 邹润安。本经疏证[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55.
  
  [3] 张山雷。本草正义[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51.

【浅谈生地黄的应用】相关文章:

浅谈乘法应用题教学08-17

浅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论文08-16

浅谈网络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应用08-15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法08-12

浅谈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08-23

浅谈分组教学在中职应用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08-17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08-08

浅谈期望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8-08

浅谈农村远程教育的管理与实践应用08-07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