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腋静脉穿刺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腋静脉穿刺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关键词】 腋静脉;早产儿;应用
早产儿尤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者,因其需要24h给予药物维持治疗(如多巴胺)和静脉营养(脂肪乳、氨基酸等),此时维持有效静脉通道显得尤其重要。在四肢、头皮静脉置管注射上述药物会大大提高静脉炎发生率及局部皮肤坏死可能,采用PICC置管又无疑会及大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相比较而言在腋下静脉置管则可以有效延长置管时间,减少反复穿刺,降低感染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增加患儿舒适度。
1解剖部位
腋静脉是锁骨下静脉向外的延续。位置表浅,表面只有一层锁胸筋膜,没有神经伴行,静脉直径粗,并且早产儿皮下脂肪少,解剖部位相对固定,不易造成气胸发生。
2穿刺方法
2.1物品准备静脉留置针选择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号留置针,3M透明敷贴。
2.2穿刺部位腋下静脉。
2.3方法患儿仰卧位,将患儿一侧手臂外展拉直,让腋窝充分暴露,腋静脉位于腋动脉内侧,可在腋动脉搏动点下方0.2cm处定位,蓝色,无搏动。如暴露不明显可让助手在穿刺点上端3——4cm压迫使其充盈,以利于穿刺。常规消毒穿刺侧腋窝。操作者左手握住患儿上臂,绷紧下端皮肤,在穿刺点下方0.5——1cm处以10°——15°缓慢进针。见回血后再平行进针0.1——0.2cm,退出针芯,将软芯送入腋下静脉内,为确保留直针在血管内应连接生理盐水注射器,抽回血顺畅后注入生理盐水封管,用3M透明敷贴固定。穿刺角度不可过深,否则极易误入腋动脉,动脉血鲜红,且搏动明显,液体不滴,封管后可见局部皮肤苍白,此时需要立刻拔针,按压止血。
3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透明敷贴5——7天更换1次,每次更换时穿刺点都需要常规消毒如穿刺部位出现渗血、渗液应立即更换敷贴或者拔针重新穿刺。因穿刺部位比较隐蔽,发生外渗时不易发现,就需要严格交接班制度,可以将两侧腋窝进行对比,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同时尽量不要在同侧肢体进行动脉置管,防止影响血液循环。应用肝素封管时应严格掌握浓度、剂量,以免过量引起出血倾向[1] .腋下静脉相对较粗,靠近大血管,如遇滴入不畅,切勿用力挤压输液管,以免将小凝血块强行挤入血液循环中而发生栓塞[2] .
4小结
腋静脉置管近年在早产儿中应用效果明显,因保留时间长,安全性较高,操作更简单,明显减轻护士工作量。相对PICC而言,价格与一般静脉置管无差异,可被大多数患儿家长接受,为早产儿各种后期治疗的进行提供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思敏,张莉,姚莉莉,等。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在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应用。中国围产医学杂志,2006,5:328-331.
2黄荣静,赖峰。双侧腋静脉交替留置套管针替代PICC置管在NICU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38-39.
【腋静脉穿刺在早产儿中的应用】相关文章:
比法在物理中的应用08-17
生活中的化学在教学中的应用08-23
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应用08-07
CAI在“光的反射”中的应用08-17
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论文08-08
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08-17
比较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08-17
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08-15
对比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08-17
比较法在物理中的应用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