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县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思考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县的城乡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外出劳务日趋活跃,已经成为农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全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加快城镇化进程,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本文来自517878秘书网www.517878.com。
一、*县劳动力转移取得的成效
1、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县对劳务输出工作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支持,劳务输出以其成本低、收益高、见效快、覆盖广的特性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项目。据统计显示,2003年,全县共输出劳力63130人,占全县总劳力21.33万人的30%,实现劳务输出收入2.52亿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平增收60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截止2004年7月底,全县已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8.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8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劳务4.5亿元,仅此可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上,打工经济在*县主要呈现出“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外出一批,带富一方”的可喜局面。
2、劳务输出已经成为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不仅带回了劳务资金、相关技术和致富信息,更重要的是带回了新理念、新思路、新思维以及开拓市场的新本领。通过他们返乡创业,外引内联,牵线搭桥,加速了城多互动和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步伐,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富民皂素厂厂长*,早年外出打工实现了原始积累,2000年回乡投资150余万元兴办皂素加工厂,转移剩余劳动力50余人,年上交税收14万元,为一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3、外出务工人员已经成为支撑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生力军。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地积累了资本,炼就了本领,相当一部分打工者在发展事业、回报家乡的同时,成为城镇居民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扩大了城镇规模,促进了产业发展,拉动了市场需求,加快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集镇上3家宾馆都是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兴办的实业。该集镇20户新盖楼房对象中,有18户是打工人员,只有2家为本地生意人。据统计,*镇有200多户新盖了楼房,属外出务工人员新建的就有170多户,占建楼户的80%。*集镇8栋高楼均为外出务工人员投资所建,档次高,款式新,成为该乡集镇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4、外出务工已经成为提高人口素质的有效途径。外出务工不仅有效创造财富,而且能够更新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炼就过硬的致富本领。*公司总经理*,最初在建筑企业务工,凭着对建筑业的潜心钻研和执着追求,创造发展了卓越公司,现已拥有国家一级建筑资质,成为建筑市场的一支王牌军,他本人也成为该地区建筑行业中的优秀企业家。在该公司务工的4000名*“子弟兵”,人平年工资收入1万元以上,其中20%的员工年收入1.5万元以上,挣得了可观的收入,学到了过硬的建筑技能,个体综合素质正在逐步提高。
二、*县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1、外出务工者综合素质较低。外出务工人员素质包括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维权常识及法律知识等。据*县人力资源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目前,*县已转移劳力81176人,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24470人,占30%;初中50590人,占62%;高中及中专5480人,占6.75%;大专及以上228人,仅占0.3%,从技能等级上考察,无技能等级、无技术专长的52533人,占64.7%%;有一技之长的19429人,仅占22.9%。而相当多的外出务工人员缺乏必要的务工常识、维权意识和相关法律知识,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劳务市场对劳动者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需要。不少劳动力在求职过程中处于不利的境地,工作领域主要集中在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体能型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岗位难寻且不够稳定,工资较低且劳动强度较大,工种危险且权益难以保障。
2、就业组织引导相对滞后。近年来,*县、乡两级分别成立了人力资源开发领导小组,部分乡镇委派了村级联络员,并建立了以县劳动就业局为基础的人力资源开发市场,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健康发展。但这一领域才刚刚起步,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特别是乡镇级劳动力资源开发中心,人员多为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兼职,没有专人经营,精力投入有限,职能职责运行不能到位,多数打工者停留在熟人介绍和外出自找,政府联络或劳务中介者较少,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不高,劳动力转移盲目性较大。在随机抽样调查的123名外出务工人员中,经熟人和亲友介绍的68人,占55.3%;外出自找48人,占39%;经劳务中介组织输出7人,仅占5.7%。同时,县、乡劳务市场之间缺少信息沟通与交换,不能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的整体优势,存在单一性、封闭性和临时性的缺憾。
3、职能部门服务不够规范。县直各部门及乡镇对劳务输出工作有较高的认识,把它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性的产业来抓,尽力搞好相关服务。但也有一些部门存在服务不够、职能缺位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外出务工证件办理上,如身份证的办理、驾照的年审、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手续繁琐,费时费劲。不管是打工,还是做生意,时间宝贵,缺少证件,或在办证换证上耗时过多,都会丧失机遇,贻误商机。如从珠海回*驾证年审一趟需5天,花费在2000元以上。
4、农民工维权体系缺位。一是农民工自身缺乏维权能力,限于自身素质的制约,大多数农民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或由于就业竞争的压力,打工者处于弱势状态,受雇企业缺乏诚信,不愿承担更多的义务,不愿签定劳动合同,不积极购买劳动意外工伤保险,使多数农民工出现意外事故之后,缺乏必要的医疗和生活保障。二是政府及职能部门缺乏为农民工维权的保障机制。在农民工出现重大伤亡事故后,县、乡政府和职能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进行了不懈地努力,成功处理了如*煤矿、*煤矿等重大伤亡事故,有效维护了死难者及家属的合法权益。但这些机构只是临时组成,缺乏维权的长效机制,不能有效确保维权工作的连续性和实效性。
三、加速劳动力转移的建议与思考
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农村经济的工业化、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步伐,在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步伐。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增强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应成为打工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作。抓好基础工作,必须充实、完善和加强就业信息服务、职业技术培训和维权保障三大系统建设,为打工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政府全力引导,部门支持配合。政府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中长短期人力资源转移目标,明确工作计划和转移方向,规范部门行为,严格奖优罚劣。各部门要主动服务于打工经济大局,依据政府总体规划,切实履行自己职责,自觉接受政府工作指导和绩效目标考核,在发展与服务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2、落实配套资金,支持技术培训。以国家六部委实施的“阳光工程”为契机,积极加快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及国家烟草专卖局对口帮扶*的机遇,加大培训项目争取力度,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实现农民工的有效转移和就业,促进打工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培训资金监督和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于支持培训质量高、办学有特色、能够形成*打工品牌优势的培训机构上。
3、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对全县打工培训机构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以县委党校、职教中心、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县二中、县三中为重点,以乡镇初级中学为辐射的打工经济培训系统,不断完善培训机构的师资培育及教学考评机制,重点扶持办学条件好、有发展前途的培训机构,并通过公开招标的办法,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打工培训。培育职业介绍中介机构,提高培训师资综合素质,是办好农民工就业职业技术培训的关键,可以采取与企业合作,签定用工合同,实行定单培训;支付培训资金,定向输送人才的办法;或与对口企业建立实习协议方式,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办学。
4、简化办证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公安机关要简化居民身份证的办理程序,缩短办证时间,实行外出务工人员身份证办理绿色通道工程,在身份证的新办、补办及换证上,以公安户籍资料网上登记为依据,实行公安局户籍科—站式办理;或建立吸纳*籍务工人员基地的对口企业与县公安局的户籍办理直线联系机制,企业提供民工户籍相关资料,并统一为*籍民工办理身份证件。驾驶证的年审,符合条件的应随机验审换证,不便回乡的,交警应开办审验邮寄业务,为打工经济提供优质服务。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应积极实行住地管理制度,在坚持定期见面制度前提下,对打工者密集的地方,及时设立流动党支部等工作机构,辅助管理与监督。
5、严格收费标准,禁止越权收费。在办理农民工进城务工和企业用工手续时,对收费项目除按国务院有关规定收取证书工本费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为打工者提供技术培训、职业介绍、劳务信息服务,要充分尊重民工的意愿,坚持自愿原则,由民工自主选择,由物价和财政把关。要经常开展此类收费项目专项检查,严格查处“三乱”行为。
6、健全法律援助制度,维护民工合法权益。一是打工人员要增强法律意识,在上岗前与企业签定劳动合同及相关的劳动工伤保险协议;二是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和有效监督,促使用工单位规范运作,诚信经营;三是建立法律援助制度,适时建立和壮大打工者维权基金,切实维护打工者的合法权益,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安全感。
7、健全信息网络,打造转移平台。县、乡两级要加强领导,欢迎光临517878秘书网 www.517878.com严格管理,根据需要设定机构,确保劳动力转移工作专人专班,有岗有责,建立主要劳务输入基地(企业)与我县县、乡两级劳务市场劳务用工信息的互通互联和交换网络,促进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形成便捷畅达的信息通道,更好地为打工经济提供信息保障。
【县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思考】相关文章:
再就业及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对策08-15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08-15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践与思考07-23
**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现状及对策08-12
×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研08-12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经验交流08-24
关于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08-12
县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08-12
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现状分析与思考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