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构建和谐文明社会
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构建和谐文明社会 --党城湾镇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思考 党城湾镇是个城乡合并的镇,因为缺乏明显的经济优势,以往一直处于“财政无收入,政府支出靠上拨,公益事业靠统筹”的状况。两年前曾有人预言,农村税费改革后,党城湾镇农业经济将直线下滑,成为“昨日黄花”,然而,却没有所说的那样,只是发展缓慢而已。党城湾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大镇,农民人均收入不及于城镇人均收入的一半,显然增加农民收入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系统论的思想,市场化的观念,开放性的思维,工业化的举措,指导农业与农村工作,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以城带农、以城补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而努力。 一、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现状 党城湾镇是全县最大的乡镇,也是唯一的农业乡镇,现辖紫亭社区、巴音社区、东山村、党城村、城关村、城北村、青山道村。两个社区、五个行政村、十二个村民小组(其中,青山道村为移民村)。全镇共有2558户,7386人,由汉、回、蒙、藏、裕固等民族组成。现有耕地8487亩,承包地农业税计税面积为6677亩;林地1000亩;人均拥有耕地面积为2.8亩,全靠党河水灌溉。主要农作物有为小麦、胡麻、蚕豆、洋芋、玉米、等,也种植少量的药材、大蒜、西瓜等作物。 2004年,全镇农村国民生产总值实现2362.9万元,比2001年增长913.6万元,年均递增21%;其中,牧农业总产值实现1142.9万元,比2001年增长18.9%,年均递增6.3%;乡镇企业,二、三产业总产值实现1220万元,比2001年增加508万元,增长了1.7倍;全镇从事二、三产业户数达到385户,从业人员达到453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50元,比2001年的3260.89元增加近890.11元,年均增加近3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221元,比上年增加661元,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截止2004年底,各类牲畜存栏达到8531头(只),适龄母畜比例达到62.5%;牲畜繁殖成活率达到65.3%,出栏率达到26.8%,商品率达到10.7%。舍饲养殖业从无到有,达到136户,修建温棚蔬菜16.8亩25座。初步形成了洋芋种植、舍饲养殖业等支柱产业。科技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三年中举办各类培训班43期,培训农民4600人次,牛羊免疫密度达到100%,胚胎移植43枚,农村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早在肃北县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分两步走提前六年率先在全省牧区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党城湾镇要实现这个目标,具有相当大的困难。就拿目前来说,虽说我镇于1996年提前一年实现小康,但是那只是不完善的,经济相对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对较低,农区小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形势极为严峻,任务相当艰巨,困难大于机遇,问题和挑战并存。目前,影响我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1)、资源贫乏,基础设施弱,物资和资金短缺,水利、电网,路面硬化建设的步伐不快;信息化市场经济闭塞;农产品流通领域狭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不利于农业增效的提高。 (2)、产业结构单一,由于陈旧观念和可供开发的自然资源贫乏,全镇农户种植仍以“老三样”(小麦、胡麻、大豆)为主,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副产品加工和农村服务业所占比重很少,农业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的步伐缓慢,压粮、扩经、增草的比例没有明显的幅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缺乏大的突破,仍在低水平上徘徊,在实践中探索。农业结构调整中数量多,规模小,已调整的结构有洋芋、玉米、大豆、胡麻、西瓜、药材、梨、苹果、杏多项品种,但从规模效益上来看,缺少连片的调整规模,缺乏主打品种,特色不明显,优势不突出,大路货多,珍、稀、特、新品种少,缺乏市场竞争力。无工业经济,地域经济的发展缺乏支柱产业,农产品深加工水平低,后劲严重不足,发展滞后,没有竞争优势,农民增收渠道不多,出现了粮食投入高,产出低,农民增收缓慢的局面。而且从产品层次上多数农民生产的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低劣产品多、优质产品少、粮食作物多、特色产品少,使农作物的商品加工转化率低,附加值低,不利于农民增收的提高。 (3)、财政困难,村经济积累薄弱。缺乏持久有力的税源支撑,财源结构不够合理,职工工资发放缺口大,保运转,保发展压力较大。 (4)、村民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意识还不够强,思想不够解放,小富即安,等、靠、要思想严重,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城郊优势。尤其是农民宁愿把传统的“老三样”种植调来调去,也不愿冒风险种植高新品种,使我乡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影响了农民经济收入; 三、经济发展的对策 我镇要与全国、全市、全县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要加快经济发展,只有把项目强镇、以城补农作为发展的核心,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的基础,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发展关键,把科教兴镇作为发展的条件,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动力,发挥以城带乡的优势,才能促进全镇经济发展。 (一)、坚持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为思路,促进经济发展。 发展质量与效益型农业是农村经济增长的一场重大变革,充分认识到进一步转变的观念,在实现农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上要有新的突破。在思想理念上,摆脱“以粮为主”的传统思想的束溥,树立现代市场经济、市场农业、大农业的思想;在发展思路上,要从数量扩张型传统农业向质量效益型现代化农业转变;在增长方式上,要注重科技进步与提高生产率,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在战略规划上,要求注重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从忽视生态环境破坏经营向生态效益平衡与经济效益提高方面转变,加大农业结构调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注重规模效益,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通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从而提高农民经济的发展。 (二)、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经济发展。 树立正确的农业基础地位的思想,把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放在首位。切实加大农业、农村工作的力度,认真解决好投入的问题,大力推进农村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稳定快速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只有下狠心抓住经济结构调整这个关键,以党城湾镇现有的洋芋、药材、牧草等特色产品为主线,按市场规律,合理调整,把它调新、调优、调特,使其由农产品生产转向农产品深加工,达到有市场、有效益,实现布局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在现有的水平上实现经济发展。坚持把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重之中,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调整品种、品质结构,着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引导广大农民突出求“效”上下功夫,以“三品一效”和“两高一优”为目标,加快调整,对那些投入大、产量低、品质差,费工费时的种植品种逐年淘汰,把品质优、价格好、效益高的品种放在首位。 (三)、全力推进牧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根据现有市场,预测未来市场,针对我镇目前的农业现状,必须发挥城乡结合优势。以洋芋种植、药材种植、玉米种植、牧草种植、舍饲养殖等特色产业为重点,推进“东山村洋芋种植,党城村舍饲养殖和玉米种植,城关村二、三产业发展,城北村温棚蔬菜种植,青山道村药材种植”的区域布局调整,力争实现产业链,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方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的种植、加工、转化增值的路子,加大投入力度,做大做强农产品深加工,建立淀粉、粉丝粉条、中药材削片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小作坊、小禽场、小果园、小菜园的庭院经济,加大菜篮子工程建设,力争使我镇蔬菜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同时,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一项富民强县工程,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目前情况下,既能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在经济建设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形成规模,以推动我镇经济发展,确保农民稳定增收,脱离贫困,向小康迈进。 (四)、坚持以项目强镇为核心,促进经济发展。 实现我镇经济发展,就必须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坚持项目强镇战略。也就是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各项农业政策对西部倾斜的机遇,发挥我镇的各种优势,切实提高投资效益,使项目建设成为我镇经济增长的亮点。立足镇情,突出前瞻性、多渠道、多论证,储备一批对我镇经济发展带动力大,优势突出,前景广阔,效益显著的项目;加大争取项目的力度,在短期内争取村级公路改造、舍饲养殖建设、乡镇文化设施建设、政权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建设的实施;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不断壮大区域经济实力,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不断完善硬环境的基础上,着力改变软环境,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在促进我镇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本着“先发展,后完善,你发财,我发展”的原则,使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走出去”就是我们要走出去宣传党城,把我们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优质洋芋、优质药材、优质紫花苜蓿等),宣传出去,把我们创办企业的区位优势绿色产品优势和政治优势宣传出去,通过这些优势的宣传变为我们的经济优势。“请进来”就是采取各种渠道,把外县、市企业请到党城湾镇安家落户,或与酒厂合作,或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发挥他们的资金优势,加快我镇经济发展。 (五)、坚持以科教兴镇战略保障,促进经济发展。 坚持科教兴镇战略,最根本的问题是发展科技,核心问题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全民创新能力和国民素质。因此,我们要把科教兴镇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放在重要位置,增加投入,完善措施,力求创新。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增加对科技的投入,充分发挥我镇各站室所的工作职能,加强职业教育,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努力提高全镇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六)、重视抗灾保畜疫病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促进经济发展 抗灾保畜工作范围广,任务重,难度大,坚持“抗灾、减灾、增收”的指导思想,以“四个确保”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对抗灾保畜的工作,明确目标,制定方案和措施,向上争取资金,与有关部门联合做好。加强牲畜疫病防治工作,对邻县地区的疫情威胁不可忽视,加强对牲畜多发病、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防治,适时驱治牲畜内我寄生虫,牧农中心加大各种防病疫苗的购买、投放、和注射工作。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在做“三春”工作的同时,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宣传力度,对每年全镇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一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小麦蚜虫、小麦黑穗病等重大病虫害的预防。 (七)、坚持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先导,促进经济发展。 坚持城乡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以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以城镇辅射农村,大力实施城镇带动农业,加快构建城乡互动共进的发展格局。同时,消除城乡分割体制,让老百姓心中不要有“城里人”与“乡里人”不一样之分,以发展的经济,解决农村经济不发达的现状,从而切实改变农村衣、食、住、行,让他们过上与城里人同样的生活。目前我镇的基础设施无法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从事二、三产业。为确保我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发挥以城补农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商业一条街建设,吸引投资者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菜篮子工程,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合理规划我镇小城镇建设,用3-4年时间,力争使党城村、城关村达到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其余各村用4--6年时间逐步达到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城补乡,城乡一体,使我镇早日构建和谐文明社会。 做到了“七个坚持”,做好了“七个坚持”,党城湾镇的农业经济将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构建和谐文明社会一文由www.fwsir.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相关文章:
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构建和谐文明社会08-15
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08-17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08-12
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 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08-12
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08-13
实施“旅游崛起”战略加快构建和谐黄山08-13
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推进“三化一转移”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