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研报告>主产粮区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的探讨

主产粮区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08-12 07:16:42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主产粮区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的探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从宏观政策和外部空间上分析,农民增收的利好因素很多,可以预见,“十一五”时期,将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又一个黄金时期。主产粮区的农民群众要抓住这个黄金时期,通过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做活农业外部文章来持续增收,主要是“五靠”。  [本文来源于文秘写作-www,wmxz.cn,找范文请到范文先生网]一、靠稳定粮食增收。近几年来,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发展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等重大措施,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特别是主产粮区农民群众的种粮收入更是大幅提高。稳定粮食生产既有利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又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基本收入。要稳定粮食增收,就必须在高效优质上作好文章。要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基础上,推广优良品种,推广科学技术;提高粮食单产,提高粮食品质;增加粮食总产,增加粮食效益。要把提高耕作水平、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当作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二、靠发展养殖增收。现阶段,如果农业仅仅停留在简单、小批量种植的农户生产上,在有限的人均耕地上做文章,很难获取市场、规模方面的增值效应,农民的收入水平也难以持续增长。养殖业作为农业的支柱产业,是广大农民增收的突出亮点和潜力所在。当前集中田地进行规模种植的难度很大,可以在规模养殖上作文章。作为主产粮区的农民,要依托当地传统的养殖业基础,立足现有的粮食和饲料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养殖、规模养殖,不断拓宽增收的空间。车溪的生猪养殖自2000年开始起步,到2005年底,全乡出现了一大批养猪专业户,其中年出栏5000头的3户,1000头以上的12户,500-1000头的20户,全乡年出栏生猪达到80000头,为群众增加收入2000多万元。
     三、靠搞活流通增收。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种好、养好是基础,卖好、赚钱才是目的。农产品卖得好价钱的关键是要搞活流通,要以专业协会为纽带抓流通、促增收。农村专业协会一头联结农户和基地,一头联结市场和企业,在农产品销售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一方面,农民通过专业协会的服务,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还可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科技支持和更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专业协会的作用,可以建立稳定的原料来源基地,推广特定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这样,形成农户与企业互惠互利的局面,使农民群众增收的路子更宽广。
     四、靠产品加工增收。传统的小农经营模式,农业内部生产的各个环节被人为割裂开来,农产品供给主要以初级形态出现在市场上,加工增值比例很小,没有形成从“田间到餐桌”完整的产业链。农产品加工通过田园与工厂的有机对接,有效地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条。这种结合,体现在农业内部,就是把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在农业外部,就是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实现城乡市场的融合,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结合。同时,通过在产业链上的分工与合作,将农民与企业结为利益共同体,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双赢或多赢。这种产业链的形成,促使农业增效的空间和农民增收的空间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推进。
     五、靠劳务输出增收。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拓展农民致富空间的重要渠道。主产粮区的农民都说这样一句话,“出来一个人,全家不会贫”。发展劳务经济主要从两个方面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外出务工人员获得了高于农业生产部门的报酬收入,提高了农民的整体收入。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使农村耕地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大大增加,间接地增加农民收入。在发展劳务经济的过程中,各级政府要当好向导,提供就业信息,简化办证手续,实现劳动力有序流动;要当好老师,全面加强对务工人员的就业培训;要当好后盾,切实维护务工人员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