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形势下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当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时代要求,提高农民素质迫在眉睫。为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工作的途径,**市**区统计局于近期在全区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农民素质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深入有关部门对当前**区农民素质教育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好农民素质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一、**市**区农民素质现状分析
据《**区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底,**区农村人口共有71万人,其中壮年劳动力36万人。据抽样调查分析,当前,**区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科技素质低下,政策、法制观念淡薄,思想道德素质落后。 [文秘网站领头羊-范文先生网-www.fwsir.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1.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农民文化程度是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衡量标准。从抽样调查的142个对象来看,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4%,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3%,可以看出,农村在家务农的劳动力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整体素质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在法国,7%以上的农民具有大学文凭,60%的青年农民具有中专水平;在德国,7%的农民具有大学文凭,53%的农民受过2~3.5年的职业培训;日本农民中,大学毕业的占5.9%,高中毕业的占74.8%,初中毕业的占19.4%。
2.农民的科技素质低下。目前,**区农民农业生产技能素质正在由掌握传统生产技能向开始运用现代生产技能转变,但仍与加快农业科技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区留在农业生产领域大多是35岁以上、文化素质较低、思想滞后的劳动力;在现有的务农人员中,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只占22%,认为没时间也没必要参加科技培训的占31.2%;拥有农业生产一技之长的只占10%。虽然近两年来,随着阳光工程的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的兴起,**区约有15000余名农村劳动力接受过职业培训,且有1229人获得技术等级证书,但是仅占**区农村劳动力的 0.34%。由于务工技能素质低,外出务工人员普遍都是干重活拿低薪。据调查,**区有53%的农民利用农闲时间在本地打零工,从事的大多是“提灰筒”、搬运工之类的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
3、政策、法制观念淡薄。经过近几年的宣传教育,农民的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都得到了很大提高。95%以上的农户对党的政策表示拥护,85%以上的农民表示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遇到正在实施的犯罪行为时会迅速报警。但仍有一部分农民政策水平低下、法制观念淡薄。在政策掌握方面,有的甚至连涉及切身利益的政策也不了解。如“粮食直补”已发放到位,可有些农民只知道给自己发了钱,至于发的是什么钱,发放标准是什么、应该发多少都不清楚。至于“农机补贴、村村通工程、阳光工程”这样带来间接效益的政策更是一无所知。还有些农民缺乏法制观念,在遇到伤害时,要么懦弱忍让,要么威言恐吓,要么暴力相向,要么滥用私刑,不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
4、思想道德素质落后。当前,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地区比较常见,农闲时节农村聚众带彩抹牌赌博现象屡见不鲜,不少人相信天命,相信迷信,封建意识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仍比较浓厚。同时,农户之间缺乏团结互助精神,小偷小摸、顺手牵羊的事情时有发生。
二、造成农民素质低的原因分析
据调查分析,造成农民素质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民自身的原因,也有素质教育方面的原因。
(一)农民自身的问题和原因。主要是三方面造成农民缺乏学习主动性,影响素质提高。一是目光短浅,存在短期行为。大多数农民包括一部分基层干部对自身素质状况不能正确认识,缺乏忧患意识,形成了观念上的近视。相当一部分农民只看眼前利益,轻视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学习,认为学习技术耽误生产,上学还得花钱,搞生产多少能挣点钱。这种短视行为扼杀了获取知识技能的欲望,严重阻碍了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二是小农意识浓厚。大多数农民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精神,追求自给自足的生活。尤其对那些年龄偏大的农民来说,只会沿袭传统种植办法,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既想致富,又不敢担风险,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等、要、靠”思想,把农副产品的销售、价格的提高、市场风险的规避都寄托在政府身上,政府倡导什么,他们就种植什么,缺乏发现市场的敏锐性和捕捉机遇的能力。三是自身封闭。部分农民不愿意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信息,整天囿于自己生活的小圈子,视野狭窄,以“小家”为中心,得过且过,既不主动了解政策、学习政策、研究政策,运用政策来引导农业生产,也不愿学习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二)农民素质教育工作方面的原因。多年来,为提高农民素质,农业、科技、文化、教育等相关单位做了大量服务性工作,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办班培训、示范带动、开通农业直通车、送科技下乡、开辟农业专栏等,为农民提供多渠道的农技推广和教育培训服务,但对农民教育工作的滞后和不足,使得农民素质未能尽快、有效提高。
一是教育工作分部门开展,缺乏总体部署。目前,**区承担农民培训任务的有农业局、科技局、教体局、扶贫办、乡镇企业局、党校、团委、妇联等八家单位,各单位的上级业务部门都安排了培训任务。由于缺乏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办班培训时都是各自为政,培训内容、对象往往出现重复交叉。而“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无论哪个部门到乡镇办班,乡镇都得组织一次,加大了组织难度,难于取得实效。
二是科技培训链存有断点,培训方式有待改进完善。就**区来讲,一个完整的培训链是由区农业、科技部门办班培训村组干部、科技大户、农业骨干,然后发挥他们的组织带动作用,把学到的知识再传授给农民。但由于有一部分接受过培训的村组干部、科技大户、农业骨干回去后并未将农民组织起来进行培训、传授,从而导致培训链中断,造成同一个村同一个人参加多次培训,而其他一般群众从未直接参加过培训。目前的培训方式也缺乏灵活性。农村组织培训,大多都在集镇上,农民参加一次培训要跑很远的路,很不方便,有的农民就不愿意去。
三是职教、成教滞后,主阵地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是农民接受二次教育的重要途径。然而**区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技能教学设施普遍陈旧,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同时, 全区13所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329所村成人技术文化学校由于缺乏经费,基本闲置处于闲置状态,致使农民接受二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四是文化事业发展不够,不利于农民素质的加快提高。**区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文化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全区13个乡镇文化站只有4个达到省定面积标准,而有5个乡镇文化站因站舍破烂,已基本无利用价值。税费改革后,由于无经费来源,村级文化活动室普遍处于瘫痪状态,目前,全区设有图书室的村只有47个,而各方面设施条件好一些的村级图书室也只有张湾洪山头、古驿余沟村、朱集马沟村。同时,农村文化力量也严重不足。农村和农民题材的节目十分有限。广播电视这种对当前农民思想文化有着重要影响的传播工具,很少讨论农民群众面临的思想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农民题材的文艺节目更是少得可怜。以往的电影下乡村巡回放映、剧团下乡村巡回演出已明显地减少,不少地方的农民群众一年到头难以看上一部优秀的电影、一台好戏,更不说通过文化事业潜移默化农民观念,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了。
三、新形势下做好农民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基础。农民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和增加收入能力,有助于增强农民群众妥善处理农村社会矛盾、管好农村事务、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能力。总之,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一条重要战略途径。目前,加强农民素质教育,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成人教育,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要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利用好,在加强正规教育的同时,通过党在农村的政策和工作,充分调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在农村中形成一种学科学、重教育的氛围,使农民素质教育成为一种群众性的自觉活动。当前,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订总体目标规划。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庞大的工程,它涉及到教育、农业、科技、劳动、财政、司法、人事等等多个部门,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如果没有良好的组织领导做保证,势必造成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局面。因此,区委应高度重视,成立区农民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农业和教育的副区长任副组长,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农业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专门负责对农村教育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工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科学制定总体目标规划。当前,应结合新村建设,制订农民素质教育的任务目标,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步提高农民素质,服务新村建设。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区一半以上的农户户均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村村有3—5名大学生,10名以上中专生,具备条件的16—45岁农民参加过培训。用十年的时间,使农民的文化素质由以初中文化水平为主转向以高中文化水平为主,受训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与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基本要求相适应,主要村干部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文化;90%以上的青壮年农民的科技、政策、法律水平有较大提高,掌握2—3项农业实用新技术,具有搜集、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学习使用新技术的能力。
2、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如前所述,**区承担农民培训任务的单位有八家,在培训时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导致教育培训零散无序,成本高、成效较差。因此,应将**区的农民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集中优势兵力攻坚。在每年年初,有培训任务的单位可将培训计划上报给区农民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办公室根据各单位培训计划,综合全区情况,科学安排全年培训工作计划,明确培训对象、培训任务、培训目标和方式,避免重复交叉和撞车。在培训时,可将教育对象分为留守农民、转移农民、农民骨干、农村党员干部等几个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教育,确保各个层面的农民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公共科目”教育,又接受党员先进性教育、科技知识教育、市场营销知识、就业技能培训等“专业科目”教育。同时,健全培训网络。在职业教育上,充分发挥区职教中心、区党校、农广校作用,充实和完善一批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培训条件,扩大培训规模;在农技推广上,可借助教育部门的远程教育网络,由各镇组织,充分发挥镇、村成人技术学校的作用,让农民就近学习,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同时,健全培训监督考评机制,确保培训链完整。从培训单位到村组干部、农业骨干,应做到目标明确,职责清晰,从而避免培训断点出现。
3、加强宣传,因势利导,增强农民学科技的主动性。目前,广播、电视已在农村十分普及,成为农民接受新知识、新观念的一条重要渠道。因此,应充分发挥区广播电台、区电视台、镇电视差转台的作用,大力宣传科技致富的好典型,增加农业知识节目播放时间,尝试把农业知识节目办得生动有趣,更贴近农民,贴近实际,吸引农民收看。同时,深入调查农民对生产技术的需求,按需施教,使农民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4、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是达到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不能只关心和实施单纯农业技术推广和教育,更重要的是彻底根除农村地区愚昧落后封建习俗,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确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只有农村居民的整体健康、文明,才能通过生产经营和流通手段脱贫致富,真正实现农村地区“两个文明”建设和全面发展。要充分利用农村的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建设活动,开展树立“新风尚”、争创“文明户”等活动。同时,广泛深入地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生动形象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帮助农民划清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逐步在农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
5、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农民思想这块阵地要靠丰富的物质和健康的文化去占领。缺乏文化如同减少收入一样,最终都将导致农民思想信念的动摇、道德的滑坡以及社会的不稳定。因此,要不断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完善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的建设,健全农村文化服务网络。在财政支持的基础上,采取企业捐一点、对口单位帮一点的方式,多渠道地筹集投入资金,尽可能地增加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应主要用于硬件建设上,如图书、表演器材、设备、场地建设等。同时,要着力提高现有文化服务队伍素质,培训农村文化骨干队伍,支持农村民间艺人的创作和文化活动,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贴近农民生活、反映农村现状的好作品、好形式。通过生动的文化艺术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使农民群众在娱乐中学到新的知识技能,在娱乐中确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在娱乐中学会处理农村社会的矛盾,在娱乐中增长发展经济的才干。
【新形势下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工作的调查与思考】相关文章:
##县农民增收情况调查与思考08-12
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08-12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企业民兵工作的思考08-15
关于农民增收趋缓情况的调查与思考08-12
对湘东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与思考08-12
推进农民公寓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08-12
新形势下对加强新疆兵团团场文化建设的思考08-17
对我县加强联防联调工作的调查与思考08-12
关于加强县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