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情况报告>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情况报告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情况报告

时间:2024-05-15 22:30:31 诗琳 情况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情况报告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情况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情况报告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情况报告 1

  根据省、州委组织部的安排,现将恩施市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恩施市从2000年以来,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有128人(教育和卫生系统除外),其中省委组织部选调生24人。在城市基层工作的有5人;在乡镇基层工作的有121人,其中机关66人,农村55人;范文先生网在企业单位的有2人。2000年以来,从经过基层锻炼的大学生中选拔到市直党政机关的有8人,占同级机关新增干部总数的11.94%。

  二、主要作法

  (一)加大组织领导力度,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近几年,我们把在基层锻炼大学生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工作纳入干部工作整体规划,强化管理措施,努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对新分配来的选调生及大学生,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的分管领导与接收单位的主要领导分别进行谈话,介绍情况,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适应环境,熟悉工作,尽快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支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督促他们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快速成长。

  (二)加大培养教育力度,夯实“从经过基层锻炼的大学生中选拔党政机关干部”的'基础

  为了帮助在基层锻炼的大学生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市委组织部每年都将在基层锻炼的大学生培训纳入全市干部培训规划,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干部调训工作,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知识培训,参加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采取岗前培训、脱产轮训和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使其尽快掌握和提高所任职位必须的知识和能力,做到干一行、懂一行、专一行。帮助他们提高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全市2000年以来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均进行了培训。

  (三)加大使用力度,加快“从经过基层锻炼的大学生中选拔党政机关干部”步伐

  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人才。由于机构改革,推行公务员制度,市直单位普遍存在人员结构老化,年轻后备干部紧缺等问题,从经过基层锻炼的大学生中选拔党政机关干部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对在基层锻炼的大学生,我们坚持使用也是培养的用人观点,坚持“三重三看”,即:重德才、重实绩、重公论,在关键时刻看本质,在工作中看发展,在发展中看主流,不搞论资排辈,不求全责备,看准了的就大胆使用,选拔进入党政机关。一是不拘一格,选拔启用。对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有魄力,有发展潜力的选调生和在基层锻炼的大学生,坚持小步快跑,多岗锻炼,破格提拔,委以重任。二是把握时机,及时选拔进入党政机关,特别优秀的,予以提拔重用。如2002年毕业的选调生张国富,由于其德才表现较好,通过考察,2003年10月及时地让他进入了市直党政机关领导班子,担任团市委副书记。三是坚持早压担子早成才。工作中,我们把那些在基层培养锻炼成熟的大学生及时调到市直党政部门工作,充实到中层岗位。通过对选调生压担子,在客观上缩短了他们的成长周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才浪费。四是积极向上级党政机关做好人才输送工作。对在实际工作中成绩突出,群众信任,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对象,及时向上级有关党政机关推荐,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2000年来,向省、州输送了经过基层锻炼的大学生2名。

  (四)规范日常管理,完善“从经过基层锻炼的大学生中选拔党政机关干部”的管理工作机制

  几年以来,我们把“从经过基层锻炼的大学生中选拔党政机关干部”工作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大胆创新,常抓不懈。一是坚持跟踪考察制度。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对在基层锻炼的大学生登记造册,建档立卡,进行跟踪管理和考察,既注重了解他们的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又注意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政策水平、发展潜力,在综合考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每个人制定出培养计划和培养方向。二是做好结合文章,坚持常抓不懈。工作中,我们把“从经过基层锻炼的大学生中选拔党政机关干部”工作与后备干部管理相结合,纳入培养年轻干部工作的总体规划,对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进行推广和交流,对培养措施不利,力度不大的,及时予以指正。

  通过从经过基层锻炼的大学生中选拔党政机关干部,为恩施市党政机关输送了新鲜血液,增强了机关的生机和活力,改善了机关的干部结构;同时也探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在选拔上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好中选优,在使用上,突出“优先”原则,加大使用力度,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编制问题已成为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工作的主要障碍之一。

  二是“来的不需要”、“学的用不上”的矛盾需解决。有些党政机关专业要求较高,需要的专业人才引不进来;少数毕业生到基层,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不适应基层工作。

  四、措施和打算

  一是结合我市的实际,研究制定落实《意见》的具体办法,完善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优惠政策,努力做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各项工作。

  二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基层自主灵活就业,鼓励各基层用人单位在大学生中选用人才。

  三是加大有关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政策和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成才的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营造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良好氛围。

  四是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自觉地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的特长,根据他们的服务意愿和专业特点,为他们充分施展才华创造有利条件;妥善安排好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满腔热忱地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对他们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情况报告 2

  近年,大学生基层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且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国家也一贯倡导大学生到基层去就业。为了深入了解山东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基本情况,以便为下一步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依据,山东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于20xx年5月开展了本次调查活动。调查活动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分两种,分别针对学院和学生。本次调查得到了各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学生的热情配合,我们将调查情况分别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汇总如下:

  一、学院调查结果分析

  学院层面的问卷调查覆盖全校的29个学院,《山东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情况调查问卷(学院)》由各学院指定专人负责填写,共收回有效问卷29份,回收率为100%。

  山东大学自合校后,20xx--20xx年,我校共有968名毕业生面向基层单位就业,其中,20xx年120人,20xx年172人,20xx年222人,20xx年232人,20xx年222人;博士23人,硕士174人,本科生771人;面向基层就业的学生主要分布在外语、法学、机械、文学、环境、能动、化学等学院,其余学院相对较少。

  调查显示,对于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各个学院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普遍认为这是今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途径,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可以使毕业生在基层工作中锻炼成才,更好地为国家社会服务。

  在具体的工作中,有的学院持积极响应的态度,有的学院存在顾虑,担心就业质量不高,会影响专业的发展。从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可能会遇到的阻力从大到小依次为:生活条件差,风俗习惯难以适应;前途不明朗,担心政策有变化;工作条件艰苦,难以发挥自身能力;家人不理解,亲戚朋友反对等。

  各个学院对学校开展到基层就业宣传教育活动也提出了许多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入学教育开始将基层就业教育融入学生就业教育整体规划中,对于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

  2、邀请正在基层工作的毕业生与在校生进行经验交流。

  3、利用校区内的宣传栏、橱窗进行政策宣传,使学生较早获得相关信息,树立基层就业的'意识。

  4、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倡导奉献精神,鼓励先进,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5、为毕业生提供相关信息,加强对于工作环境、工作方式的指导,提供基层就业的相关知识和服务。

  6、为基层就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锻炼机会,并相应提供一些外部优惠条件。

  7、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正确面对现状,教育学生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了解基层对人才的需要,明确基层就业同样可以发挥才干、建功立业。

  二、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针对学生的调查,我们选取了法学院、管理学院、机械学院、文学院、信息学院等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学院,由各学院组织学生填写,共收回有效问卷1000份,各学院的分布情况见表一。

  调查显示,在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有:基层就业政策落实不到位(34%);渠道不畅通(23.3%);用工不规范(18.8%);对基层就业的认识存在误区(17.8%)等等。

  三、小结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基层就业正逐步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针对问卷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提高认识,强化服务意识,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内的网站、宣传栏、橱窗等各种渠道对于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进行政策宣传,使广大学生了解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义和国家相应的优惠政策,转变对基层就业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对基层单位的宣传,帮助学生了解基层对人才的需要,认识到基层岗位是青年学生锻炼成才、建功立业的沃土,从而增强毕业生投身基层,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同时应当服务上狠下功夫,未到基层的学生的排忧解难,尽可能的提供便利。

  1、积极开拓市场,努力为企业和毕业生搭建形式多样的平台,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尤其注意基层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

  2、争取做面向基层就业学生的坚强后盾,做好他们的档案、户口和组织关系的管理和迁移转递工作。落实各项政策,以免除其后顾之忧。同时建立和畅通他们与学校的联系,做好跟踪服务,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积极进行宣传,树立先进典型。

  3、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拓展第二课堂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进行培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到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项目、咨询等信息服务,建构引导和鼓励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西部和基层就业,利国利党利民,我们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着眼于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和西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节毕业生人才资源的基础上,切实做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西部和基层就业工作。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情况报告 3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优化人才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下是一份概括性的关于此情况的报告内容框架,旨在总结现状、分析意义、提出措施与挑战,并展望未来方向。

  一、现状概述

  就业形势: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在大城市及热门行业,岗位供不应求矛盾突出。

  基层需求:与此同时,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城镇以及基层公共服务部门面临人才短缺,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政策导向:政府已出台多项政策,如“三支一扶”(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大学生村官计划、西部计划等,旨在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二、重要意义

  促进人才流动:有助于改善人才分布不均的问题,将知识、技能和创新思维引入基层,提升基层治理和服务水平。

  支持乡村振兴:为农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个人成长:基层工作环境能够锻炼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精神,为其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三、主要措施与挑战

  措施:

  政策激励:提高基层就业补贴、提供住房保障、设立专项奖学金等经济激励措施。

  教育引导:加强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教育,举办基层就业宣讲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职业发展路径:建立健全基层就业人员的职业晋升机制,提供培训和深造机会,确保其长期发展。

  挑战:

  认知偏差:部分毕业生对基层就业存在误解,认为基层工作条件艰苦、发展空间有限。

  待遇差异:与城市相比,基层单位在薪酬福利、工作环境方面可能存在的差距。

  留人难:如何留住人才,避免“短期流动”现象,是基层单位面临的一大挑战。

  四、未来展望

  深化政策创新:持续优化和完善激励政策,探索更多元化的就业支持模式。

  强化平台建设:建立高校与基层单位的长效合作机制,搭建信息交流和服务平台。

  文化建设:营造尊重基层、崇尚奉献的社会氛围,提升基层就业的社会认可度和荣誉感。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情况报告】相关文章:

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调研报告07-27

关于全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02-24

关于全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08-15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08-12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08-06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讲座稿04-07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03-20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08-24

高校就业自查报告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