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贯彻落实《农业法》情况汇报
——200*年6月29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市农业局局长高学信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农业法》贯彻落实情况。请予审议。
2002年12月28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实施以后,我们把贯彻落实农业农村法律法规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措施来抓,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今年1-5月份,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18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78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3%、21%。
一、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增强全市上下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为增强全社会的农业法律法规意识,市里把《农业法》的学习同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紧密结合起来,首先,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简报、小册子等形式,做好宣传普及工作。通过广播局“行风在线”节目,组织农口部门负责人专门就《农业法》进行讲解,与群众交流沟通,使广大农民知法、懂法、守法,在全社会营造起了贯彻实施《农业法》的良好氛围。其次,组织开展专家座谈会、送法下乡、法制集中宣传日等活动,提高宣传效果。两年来,共组织宣传活动60多次,发放明白纸10000多份,现场咨询20000多人次。通过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了《农业法》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增强了法制观念,提高了维权能力。再是,做好普法培训工作。利用市委组织的干部培训班,农业、畜牧、林业等部门负责同志立足本职工作,结合宣讲《农业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广大干部进行辅导培训,增强了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依法治农、依法兴农、依法护农的自觉性。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一)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我们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首要环节,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采取优先立项、优先规划、优先批地、优先配套基础设施的“四优先”政策,使农业产业化的龙头高扬,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向深层次、高水平迈进,加快了农业国际化进程。一是多种渠道创建龙头。立足我市劳动力、土地、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招商引资、盘活闲置资产等方式,去年新发展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38家。其中,瓦店镇通过招商引资正在建设的常容农工贸有限公司总投资达3000万元,产品大部分出口日本、韩国,年产值可达1亿元,利税400万元,可安排600名劳动力就业。和生公司去年开工建设的熟食、面食、蔬菜加工项目,总投资1.1亿元,一期工程投资5600万元,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8亿元。二是创新方式发展龙头。积极引导企业学习借鉴外贸公司的经验,把龙头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延伸到农村,通过租赁土地、农户土地入股等形式,建设自属基地,雇佣农民打工,实现企业技术、资金优势与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源的有机结合,为龙头企业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目前,全市已建起自属饲养场(舍)100多处,瓜菜种植基地近5万亩。去年以来,烟草公司租赁农民土地2000多亩,建起了5处烟叶农场,实行企业化管理,为提高烟叶质量和出口创汇奠定了坚实基础。企业增加效益的同时,农民也得到了固定的租金收入。三是培强做大现有龙头。主要是加大现有龙头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搞好土地、劳动力、信贷等方面的协调服务,为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去年,由市财政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长期贷款3.6亿元,用于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其中外贸2.6亿元,得利斯1亿元;市财政贴息270万元用于外贸公司熟食品加工项目和得利斯公司生猪屠宰项目,有力地促进了这两大龙头的快速膨胀。目前,全市已发展起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100多家,其中潍坊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7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外贸、得利斯公司被列入全国首批151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去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161亿元,销售收入125亿元,上缴税金5.6亿元,出口创汇3亿美元,辐射带动农民6万多人,成为农民闯市场奔富路的桥梁和纽带。
(二)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目前,全市已有5万亩种植基地获得潍坊市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17.5万亩基地获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2个产品获得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9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力争年底每个乡镇(街道)再有1-2处农产品基地取得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二是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把龙头企业作为标准化基地建设的主体,引导他们与农户签定标准化基地建设合同,参与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标准化生产。为提高肉鸡标准化生产水平,外贸、万年、和生等企业采取无息借款、养鸡补贴等措施,扶持农户进行标准化鸡舍新建或改造,很受群众欢迎;得利斯公司借鉴肉鸡一体化生产的做法,与英国PIC公司合作,引进瘦肉型猪新良种,建起了从曾祖代猪到商品猪饲养的良种猪繁育基地,提高了生猪良种化水平,养猪效益大大提高。目前,全市已建成畜禽标准化饲养场(舍)4800余栋,标准化种植基地10万亩。三是加大监督检测力度。在全面推行出口企业饲养场认证制度的同时,加强检测体系建设,投资300万元建起了具有省级资质的综合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投资500多万元在市畜牧局和外贸公司建立了动物病理实验室和畜产品检测中心,今年又投资600多万元新建畜产品检测中心,以适应我市畜产品出口大市的要求。通过对农药、兽药残留进行有效地监控,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强化农业综合执法。市里成立了农资打假协调领导小组,建起了农业、畜牧两支执法大队,每年都要组织有关执法部门对农药、化肥、种子以及兽药、饲料市场进行集中整治,既维护了农民的权益,又从源头上净化了标准化生产的环境。两年来,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00多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800多万元。五是坚定不移地抓好动物防疫工作。实行执法与服务相分离,成立了诸城市动物防疫监督管理所,乡镇(街道)设立了13处分所,严格落实官方兽医制度,确保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三)多渠道开拓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加工流通。一是坚持内贸外贸一起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块打。外贸公司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在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建立了200多处直销点,并与肯德基公司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每年内销冻鸡10万多吨。近年来,我国禽肉产品屡遭封关,但外贸公司依托遍布全国的直销点扩大内销,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闭关造成的损失。得利斯公司在巩固发展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去年顺利通过了香港食品卫生部门的出口认证,近期有望在香港上市。与此同时,放眼国外,不断扩大俄罗斯市场,积极拓展新加坡、日本市场,目前已初见成效。二是坚持市场多元化,站在全球搞营销。在巩固日本、韩国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欧盟、非洲等新兴市场,构筑多元化、多口岸的营销格局,化解单一市场带来的困窘。三是抓好市场龙头建设。在继续培育完善已有的瓜干、花生、蔬菜、果品等专业市场的同时,在交通要道和传统商品集散地,兴建新的专业批发市场,辐射和带动区域性主导产业的发展。林家村镇皂户辣椒市场,年交易量10万吨,交易额8亿多元,带起20万亩辣椒基地和1100多个贩运加工户。目前,全市各类市场发展到175处,其中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到20多处。四是狠抓了产品开发,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附加值。外贸公司肉鸡,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发展到现在400多个品种,平均价格比胴体鸡提高了一倍多。近年来,还根据国外技术壁垒提高,出口难度加大的新形势,与美国泰森、日本普利玛等外商合作,将熟食品年产能力扩大到5万吨,实现了由原料产品向最终产品转换,较好地避免了市场风险。日本封关后,在全国冻鸡市场普遍萧条的情况下,外贸公司依靠熟食品出口稳住了脚跟。去年春天我国禽肉产品遭到全面封关后,外贸公司又是依靠熟制品打开了日本市场的大门。万年公司在抓好肉鸡熟食品开发的同时,坚持一业为主,多业经营,去年与香港一家公司合作,新上了肉串、草莓、水产品加工项目,产品远销日本、俄罗斯、马其顿等国家,当年实现出口创汇400万美元。
(四)努力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去年,市财政共投入8793万元,向上争取无偿资金5292万元,扶持贴息1200万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125个村6万人的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孟疃镇集中供水工程、朱解镇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开发工程、万年公司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开工建设了墙夼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一期项目、孟疃马庄镇1.1万亩节水灌溉示范区工程等6个大项目,扩大、改善灌溉面积20万亩。结合城市建设,先后投资1.6亿多元,在对潍河进行河道治理的基础上,陆续实施了左岸改建和绿化美化工程,建设融防汛抗旱、生态保护、旅游景点于一体的城市滨水景观带。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竣工,大坝由原来的5米拓宽到10米,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蓄水总量达到2000万方,不仅提高了城市品位,而且为附近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同时,实施了“村村通油路工程”,到去年底,累计投资2亿元,完成农村公路修建改造600公里,城乡油路总里程达到1000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预计今年底,全市90%以上的村庄将实现“村村通油路”。今年,还争取国家农业部优质粮生产农机装备推进工程资金200万元,其中上级投资180万元,100多农机户受益,进一步推动了农机事业的发展。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05万千瓦。
(六)认真落实农村政策,依法保护农民权益。一是土地延包工作进一步规范。去年,市里成立专门督查组,对全市农村土地延包情况进行了拉网式督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意见,逐乡镇(街道)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同时,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出台了《诸城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暂行办法》,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二是农村税费改革、减负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市取消了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停止收取乡村公益事业金,严格“一事一议”筹资备案审批程序,加大农民负担监管力度,同时进一步增加转移支付,确保了农村稳定。去年,农民人均负担52.96元,比2003年减负51%;新增村级转移支付1306万元。三是认真落实粮食直补政策。今年,全市发放小麦补贴资金1454.5万元,全部按程序及时足额发放到户。四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目前,全市发展起新型合作经济组织778个,农村经纪人2.6万人,覆盖农民近10万户,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农民利益。
(七)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增收层次。一是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科技实力强、市场信息灵的优势,运用市场机制,引导龙头企业担当科技兴农的主体,建设集科研与推广、经营产品与技术指导、信息咨询与产销于一体的服务机构,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外贸、烟草等龙头企业都建起了市、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先后引进了网上养殖、堆积式烘烤、立体施肥等实用技术80多项,对生产过程实行全程跟踪技术服务,较好地实现了生产与市场的对接,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二是搞好示范引导。把培植科技大户与建设农业示范园结合起来,采取典型引路的方式,靠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调动起群众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的积极性。去年,围绕建设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先在昌城镇东老庄村试点和举办培训班,带动昌城镇发展起了组合式温室生态大棚1000多个,棚均年纯收入最高的达4万多元,在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农民技术员,提高了结构调整科技含量和农民增收层次。今年,我们还争取到了国家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300万元,建立国家级优质小麦示范区30万亩,将有力地促进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利用成人学校、党校、农广校等等阵地,以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为重点,狠抓了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使90%以上的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生产技术,培养了100多个科技带头村和1万多科技示范带头户,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
三、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
在贯彻落实《农业法》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农业法》的宣传力度不够。全面系统地宣传《农业法》的少,农口部门单方面宣传法律法规的多。大多数农村干部对《农业法》缺乏系统地理解和把握。二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种养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较大,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农产品结构不合理,不能很好地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难以获得最佳效益。三是农村整体科技素质不高。全市在家务农的农民大都在45岁以上,约30%-40%是文盲、半文盲,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科技水平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大都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不够高。大部分农户还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不利于标准化生产,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抗拒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五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急需改善。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村集体收入,再加上用工等方面政策的限制,村里公益事业难以发展,不少村出现“无钱办事”、“无人办事”的困境,在道路和饮水方面尤为突出。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开展,而且阻碍了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下步工作中,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农业法》,突出抓好以下四点:一是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进一步制定完善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用地、资金、上市等方面重点倾斜。要把扶持的重点放在龙头企业的配套基地建设上,实现企业和农民收入的双赢。二是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对取得一定资质认证的农产品和基地,特别是出口加工基地,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同时加快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真正体现出优质优价。三是积极探索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办法。尤其对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道路和饮水问题,要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创新模式,走民营化的路子,调动起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四是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服务力度。运用市场机制,加快推进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民增收层次;加快建立农业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及准确的科技、市场信息服务,实现增产即增收,甚至不增产也能增收的目的。???
二○○*年六月
【贯彻落实《农业法》情况汇报】相关文章:
**局贯彻《农业法》情况汇报08-12
贯彻落实职代会情况汇报08-12
乡贯彻落实县党代会精神的情况汇报08-12
贯彻落实中央“5+1”文件情况汇报08-12
村贯彻落实街道会议精神的情况汇报08-24
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情况汇报08-24
贯彻落实区政法工作务虚会精神的情况汇报08-12
行政许可法贯彻落实情况汇报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