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县2006年汛前检查情况汇报材料
为全面落实省防指(2006)3号文《关于做好2006年防汛抗旱准备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我县今年的防汛准备工作,确保县域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于3月7-10日组织水务局、河道局等有关单位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对淮、淠河堤防及中、小型水库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一、淮淠河堤防检查情况
(一)除险加固项目的实施情况
今年治淮工程正在实施的基建项目有城西湖蓄洪大堤加固工程、临王段应急加固工程、姜唐湖堤防加固工程、何家圩退建工程。其中城西湖蓄洪大堤加固今年已实施第四年,重点险工险段加固、穿堤建筑物加固、移民庄台建设、堤防加培、防浪墙、护坡等建设项目已陆续完工,目前仅剩500m护坡和9.5km堤顶防汛道路正在实施,计划汛前完成,今年汛期可全面发挥效益;临王段加固工程已全部完成,并于去年年底进行了分部工程的验收;姜唐湖堤防加固我县境内正在实施南大堤堤防加培和小涵闸拆除重建,汛前能够发挥工程效益;何家圩退建新堤已于去年汛前完成,老堤台铲除因受人工迁移影响,计划于汛前完成。
(二)破堤工程实施情况
我县管理范围内堤防破堤施工的有临王段陈村西站、城西湖蓄洪大堤陈郢排灌站老站穿堤涵拆除两处工程。目前,两站土方回填已于3月27日全部完成。
(三)、淮河干堤及主要堤防隐患情况
1、堤基中存在较强透水层,致使汛期堤后频发翻砂鼓水险情,如2003年临王段发生翻砂鼓水18处,蓄洪大堤发生16处,民生堤发生49处。
2、堤身筑堤土料不均匀及渗透系数大等原因导致堤防出现散浸渗漏、浸润线出逸点高、滑坡等险情。我县堤防除退建部分外,大部分是人工施工并经多次加高培厚而成,施工质量差,如2003年临王段赵台小学堤段出逸点高程达26.0m,仅低于外河最高水位2.0m左右。
3、堤后存在深塘造成堤身相对高度增大,出现险情难以及时发现和抢护。如临王段三郢缺口、北湖口,上格堤大成涵缺口,均存在破堤留下的深塘,存在安全隐患。
4、穿堤建筑物成为薄弱环节。如2003年汛期临王段王截流排涝站在排涝结束后发现进水池边出现一处孔洞,周围是翻出的细砂;当时采取了砂石导渗处理,尚需进一步加固和汛期注重观察处理效果。
(四)可能影响今年安全度汛的险工险段
2003年大水期间,我县境内堤防出险及水毁情况较为严重,在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下,大部分堤防被列入基建加固或灾后重建项目,对重点险段进行了有效加固或应急处理,恢复和提高了堤防抗洪能力,但由于受总投资和地方配套资金限制,一些堤段没有得到全面加固,已加固的险段尚未经受洪水考验,有些堤段还出现了新的险情。根据近年来汛期出险情况和已实施的加固工程情况,确定可能影响今年安全度汛的险工险段共有18处,总长6830米,其中临王段3处1580米,蓄洪大堤2处600米,民生堤6处1650米,隐贤堤7处3000米,见附表。蓄洪大堤的1处险情位于新老堤衔接处陈郢八队险段,系近期新出现的险情,因迎流顶冲和违章采砂造成100米堤段内出现4处坡脚崩塌,塌坡处水深近10米,险情还在不断发展,若不及时处理,将危及堤身安全。
(五)涵闸及各类建筑物
1、城东湖闸:该闸在1992年加固后2003年首次开闸进洪,最大流量达1600m3/s,已接近于设计流量,排洪时最大流量达800m3/s,在汛后组织的水闸安全鉴定中,被专家组确定为三类闸,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⑴由于局部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陷,致使闸左右两侧桥头堡向两端倾斜,公路桥两端引桥浆砌石挡土墙存在4处断裂缝,缝宽达40mm,墙体明显向湖内位移。
⑵上游翼墙、胸墙、排架等砼碳化、老化较为严重,最大碳化深度达29mm,且外观质量较差;闸墩水平施工缝的存在,减弱了闸墩的横向刚度;启闭机大梁局部存在蜂窝、孔洞等缺陷;
⑶上下游37.2m以下装饰板与工作桥大梁采用预埋小钢板焊接连接,因使用年限已达10余年,锈蚀严重,随时有坠落的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⑷该闸进洪过闸单宽流量较大,运行中存在安全隐患;下游导流墙高程22.8m,当水位高于墙顶进洪时,回流范围猛增,流态恶劣,河槽主流单宽流量及底流速加大,下游冲刷危害加重;闸上消能工在反向排洪时,需通过闸门控制开度,泄洪流量不超过其安全泄量才能满足要求,与该闸实际运用情况不符。
⑸观测设施缺损。
2、大成涵:4孔洞身在2003年进行了拆除重建,目前已竣工验收。
3、姜家湖涵:该涵被列入姜唐湖加固项目,2004年10月拆除重建,现已竣工投入运行。
4、民生涵:在2004年实施的淠河应急加固工程中更换了钢闸门和电气设备,目前运行正常。
5、其它穿堤建筑物:由县排灌站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沿淮的穿堤建筑物进行了全面检查,具体情况如下:
王截流站在2003年汛后抽水检查中发现在前池中,距引水涵中心线15m,距堤脚石坡边线12m处发现一管涌群,塌陷区尺寸达50×80cm,翻砂鼓水的洞口直径也达10cm,在淮河水位18.55m,池内的出逸点在17.65m情况下,仍不断有细砂流出,04年汛期采取了砂石导滤应急处理,尚需进一步加固。
曾台站在2002年进行加固后,两年来在汛期未发现任何险情。
姜家湖站的控制段未设置竖井,压力水箱出口未设排气孔,高水位运行时,水锤作用产生振动,严重影响建筑物及淮河堤防的安全。2003年汛期,控制段开关竖井顶板封堵钢板固定螺栓有两根被拉断,压力水喷出,情况危急。
二、中、小型水库检查情况
我县四座中型水库均通过安全鉴定为三类坝,属病库。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堤身断面和堤顶高程不足,防洪标准偏低;
(二)局部段坝基渗漏;
(三)进出水建筑物闸门及洞身漏水严重;
(四)无安全监测设施。
我县20座小(一)型水库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管理责任不明,乡、村责任人不落实,重建轻管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建筑物配套年久失修,散浸渗漏及坝身坍塌及毁坏严重,危及水库安全;三是受近年来干旱影响,群众蓄水心切,部分小水库蓄水较多,影响到水库安全度汛。县防指办公室已将此情况以霍防指办(2006)3号文报县政府,并对小水库的防汛专文要求有关乡镇做好检查和准备工作。
三、沿淮省级防汛物质代储点、防汛仓库及省防汛仓库物质情况
2003、2005年汛期我县防汛器材消耗较大,近两年来没有补充,要恢复到2003年汛期前水平省级代储需补充碎石819T,黄砂1238T,瓜子片984吨,草袋13万条,县级防汛仓库需补充碎石4636T,块石4488T,黄砂2445T,草袋7.9万条。
四、违章设施及河道阻水情况
由于我县沿堤住户多,在堤身、护堤地存在着乱搭猪圈、厕所,乱堆粪堆、草堆、堤身乱拴、乱放牲畜、乱栽树、乱开斜坡路、乱设砂场等违障现象,且屡禁不止,2月下旬以来,县防指组织水政大队和河道局对临王段、蓄洪大堤、淠河堤防进行违章设施及乱采、乱堆黄砂现象进行了治理。
我县淮干河道内基本无阻水生物,仅在蓄洪大堤退建上段外滩遗留了废弃的分水闸翼墙、英歌窝水文站庄台基础、过河高压线基础等3处构筑物,高度凸出滩地2~4m,有阻水碍航现象,应拆除至滩地。
另外淠河河道由于近几年的栽树热,两县沿淠群众争向挤占河滩栽树,不少河段树木已经成林,造成淠河河道树木阻水严重。
五、其他有关问题、要求及建议
(一)维修费用无着落,堤防正常维护陷入困境
由于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尚未深入,管养尚未分离,堤防正常维护任务都落到管理单位头上,而维修费用尚无来源,使得堤防雨淋沟、朝天洞得不到及时填补,防汛道路毁坏无经费维修。如城西湖蓄洪大堤道路交付使用7年来从没维修过,现已坑洼不平、毁坏严重,特别是陈咀~新河口堤段,目前堤顶路面已无法行车,给防汛交通带来不便。
(二)加快体制改革步伐、促进河道堤防管理
按省编委文件,我县河道局除东湖闸外,均下划到县级管理,但至今未进一步实施,对我县淮河河道及城东湖闸近两年的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堤防管理水平逐年下降。请上级尽快明确体制,并且实施人员机构的改革,以达“管养分离、精干主体、剥离辅助”,从而进一步的促进河道堤防管理工作。
(三)规范河道采砂管理,取缔非法采砂
目前我县河道采砂管理实行由县政府牵头成立的砂石管理总站统一征收费用模式,这种收费与管理脱节的模式,客观上给河道采砂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淮河采砂管理应出台类似《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的规范性文件,以理顺管理体制。建议由省河道主管部门划定禁采区和可采区,以加强采砂管理与收费。
【县汛前检查情况汇报材料】相关文章:
市2005年汛前防洪安全检查情况汇报08-12
市2006年汛前安全大检查情况汇报08-12
县工作情况汇报材料08-12
企业安全检查情况汇报材料08-24
县文广局安全生产情况汇报材料08-12
医院安全生产检查情况汇报材料08-15
贫困县工作情况汇报材料08-12
县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汇报材料08-24
汛前检查工作报告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