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工作汇报>某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某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时间:2023-02-24 15:02:28 工作汇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某市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关于某市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查。
       一、关于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5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工作重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了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市财政收入超额完成了预算任务,实现了市委、市人大提出的再升位目标,财政支出保证了各项重点支出需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在市四届人大第六次会议上报告的全市2005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98747万元,执行中,市财政局汇总区县人大批准预算后,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的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91318万元。根据快报统计,2005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7672万元,占预算的117.91%,比上年增加17522万元,同比增长27.6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位居全省第七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3098万元,占预算的99.10%;非税收入完成34574万元,占预算的196.94%。全市上划两税收入完成90941万元,比上年增加15613万元,增长20.73%。
       在市四届人大第六次会议上报告的全市2005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164000万元。区县人大批准预算后,市财政局汇总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的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179170万元。执行中发生了以下几项变动:一是省给予我市一般性转移支付、国债项目等专项拨款及结算补助等增加134673万元;二是各级动用超收相应增加安排支出16354万元;三是从预算外调入资金2354万元。以上几项共需调增支出预算153381万元,全市支出预算相应变动为332551万元。根据快报统计,2005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11584万元,占变动预算的93.70%,比上年增加64176万元,增长25.94%。
       2005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执行的初步平衡情况是:当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7672万元,加上上划两税返还收入27886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10066万元,出口退税基数返还收入192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77695万元,调入资金2354万元,上年结余6063万元,收入总计为333657万元;减去当年实际支出311584万元,上解省支出1789万元,按政策规定应结转到2006年继续安排使用的结转项目结余资金20967万元后,2005年当年结余4019万元用于消化历年赤字,全市累计赤字683万元。
       2005年全市基金收入完成24543万元,上年结余4513万元,省补助基金收入2154万元,基金收入总计为31210万元。减去当年基金支出23935万元后,结余7275万元,将按规定转入2006年继续安排使用。
       2005年,全市预算外资金收入46134万元,比上年减少1391万元,下降2.93 %。全市预算外资金支出39933万元,比上年增加998万元,增长2.56 %。当年末全市预算外资金结余3883万元。
       以上数据均按年终快报初步汇总,待决算草案编制完后,数据还可能有变化,再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2005年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下面着重报告2005年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市四届人大第六次会议审查批准的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36830万元。根据快报统计,2005年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4372万元,占预算的120.48%,同比增长28.56%。其中,税收性收入完成28183万元,占预算的101.85%;非税收入完成16189万元,占预算的176.74%。市级主要收入项目的完成情况是:增值税完成5268万元,占预算的78.39%;营业税完成9255万元,占预算的105.21%;企业所得税完成2938万元,占预算的95.54%;个人所得税完成1883万元,占预算的110.18%;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4129万元,占预算的110.99%;罚没收入完成1093万元,占预算的136.63%;行政性收费收入完成6513万元,占预算的83.07%。
       市四届人大第六次会议审查批准的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39830万元。2006年1月,市财政局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的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变动为88181万元,变动的主要因素有:一是省专项拨款补助、结算补助及区、市、县、自治县上解等增加39436万元;二是动用超收相应增加安排支出7542万元;三是从预算外调入资金1373万元。根据快报统计,2005年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0468万元,占变动预算的91.25%,同比增长28.19%。各主要支出项目的完成情况是:基本建设支出完成3212万元,占预算的49.3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完成729万元,占预算的60.30%;科技三项费用完成818万元,占预算的100%;农业支出完成1701万元,占预算的99.42%;教育支出完成4448万元,占预算的98.93%;科学支出完成689万元,占预算的100%;医疗卫生支出完成2888万元,占预算的99.48%;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完成23533万元,占预算的94.32%;行政管理费完成8991万元,占预算的100%;公检法支出完成11598万元,占预算的99.66%。总体来说,全年市级支出预算执行较好。
       2005年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执行的初步平衡情况是:当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372万元,加上上划两税返还收入27886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10066万元,出口退税基数返还收入192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77695万元,区县上解收入2319万元,调入资金1373万元,上年结余4798万元,收入总计为270430万元;减去当年实际支出80468万元,全市上解省支出1789万元,补助区县支出180026万元,以及按政策规定应结转到2006年继续安排使用的结转项目结余资金7713万元,市级财政当年结余308万元,市级累计结余434万元。
       2005年市级基金收入完成5040万元,上年结余764万元,省补助基金收入373万元,基金收入总计为6177万元。减去当年基金支出4002万元后,结余2175万元,将按规定转入2006年继续安排使用。
       2005年,由于将区县车辆通行费收入等纳入市级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当年市级预算外资金收入16980万元,比上年增加4016万元,增长30.98%。市级预算外资金支出12082万元,比上年增加4069万元,增长50.78%。当年市级预算外资金收支相抵,结余2449万元。
       以上数据均按年终快报初步汇总,待决算草案编制完后,数据还可能有变化,再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批。
       二、关于过去五年财政工作总结和2005年的财政工作
       过去的五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作出的决议,积极服务某跨越式发展全局,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积极应对“非典”疫情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财政收入规模连续跃上新台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五年来,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在全省各市州的排位由1999年的第九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七位,五年内上升了两位。2005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77亿元,五年年均递增16?10%。二是全面推进财政改革,初步建立了我市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的决定》要求,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和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初步建立了符合我市实际的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基本框架,财政改革成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三是财政支出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五年来,全市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积极财政政策的良好机遇,争取国债资金6.07亿元,支持了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促进了经济增长;与此同时,优先保障工资发放,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和工资直发等改革措施,彻底解决了拖欠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问题;加大了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共发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3.87亿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1.38亿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8.66亿元,确保了6.3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7.2万户低保对象和9.4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护了社会稳定;对农业、教育、科技、卫生等法定支出也按要求予以了支持,促进了全市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四是财政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依法理财、依法治税、依法监督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为提高。五是积极发挥市带县功能,促进区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市对县分税制财政体制,打破了企业的级次界限,调动了区县增收的积极性;争取、落实了对三个民族区县的财税优惠政策,调整了对民族区县的财政体制,促进了民族地区发展;积极落实区县转移支付资金,五年来,共落实区县转移支付资金20.82亿元。同时,市财政还通过加强资金调度,支持区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我市财政收支规模迅猛增长的五年,是财政改革全面推进的五年,是财政保障水平大为提高的五年,是财政监管不断强化的五年。
       2005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各级财政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财政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市四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财政工作的要求,通过开展财政系统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增强服务意识,创新理财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转变财政职能,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作出了新贡献。
       (一)积极应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确保了财政收入预算的完成和再升位目标的实现
       2005年,为防止经济过热,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对钢材、水泥、铁合金、电解铝等行业的投资进行严格控制,对以基础产业为骨干的我市经济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给全市财政增收带来很大困难。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在调控中把握好机遇,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外向型经济,保持了全市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各级财政税务部门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财政收入再升位目标要求,迎难而上,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再升位目标的实现。一是继续落实财政收入目标责任制,将财政收入任务纳入市委对各区县和市级有关部门的目标考核,并初步建立了财政收入激励机制,调动了各区县和征收部门的积极性,从根本上确保了全市财政收入任务的完成。二是加强了收入督导,确保再升位目标的实现。为确保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财政收入再升位目标的实现,针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我们及时组织四个督导组,深入区县调查研究,督促检查收入进度,指导帮助区县提高认识,查找问题,增添措施,促进增收,为实现全市财政收入再升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加强财政税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针对全市财政收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政府多次组织财税部门研究协调,及时解决了收入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四是全市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管,确保了税收性收入稳定增长。各级税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税收征管法》,严格依法治税,进一步完善了征管手段,初步实现了税收网络化管理,对服务行业营业税实行了有奖发票管理办法,加强了税收稽查,堵塞了收入漏洞,为全市财政收入再升位做出了突出贡献。五是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的有关政策,加强了非税收入征管。各级财政部门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政策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了非税收入的征管,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执行收支两条线政策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促进了收入的及时入库;加大了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加快了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和其它经营性资产的集中统一管理进度,对闲置资产进行了公开拍卖;加强了国有土地经营收益的收缴入库工作,保证了各类非税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
       (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安排好支出预算,着力保障“三农”、社会稳定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其它重点支出需要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大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确保了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的贯彻和落实。
       一是树立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全年共争取国债资金1.45亿元、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各类补助资金2.59亿元,引导和带动了大量社会资金投入到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为刺激内需、拉动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支持我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市共争取和安排技改财政贴息和项目补助资金956万元、工业发展资金200万元,促进我市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和对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我市企业出口创汇和发展壮大。积极创新服务机制,发挥担保公司担保作用,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按照市委关于建设“中国第一山”的要求,积极筹集财政性资金8787万元,支持打造“中国第一山”的有关交通建设和环境改造项目。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强化财政支农工作。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在预算安排上,全市各级政府都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对农业的投入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年共投入各种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资金4500多万元,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市级专门安排粮食生产专项经费350万元,支持优质粮食生产和科技示范工程。做好农村扶贫工作,向上争取以工代赈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3900多万元,用于扶贫新村建设和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大了对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高了全市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将农村卫生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争取和安排农村医疗卫生专项经费,切实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大了农村教育投入力度,争取和安排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1028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落实农村中小学实行“一费制”后的财政保障措施,继续开展“民族教育十年行动计划”,投入资金1070万元,用于民族区县寄宿制学校建设和贫困学生生活补助。同时还积极帮助马边彝族自治县实施“两基”攻坚工作,争取和安排专项资金1350万元,保障了马边彝族自治县顺利通过“两基”验收。认真落实中央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财税政策。认真执行有关停征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和少数民族区县农牧业税全部停征的政策,并落实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4800多万元,既维持了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又减轻了农民负担。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的政策,将粮食直补资金1840多万元直接补贴到种粮农民手中,增加了农民收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多渠道筹集财政性资金6400多万元,用于解决各种政府工程欠款和历史遗留的农民拆迁补偿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利益。积极开展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争取和安排劳务开发培训经费270万元,培训农民工22万人次。开始着手研究失地无业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正在开展有关准备工作。
       三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切实维护困难群众的根本利益。2005年,各级财政部门把维护社会稳定,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妥善解决困难群体生产生活问题作为财政保障的重点,当年全市实际支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1574万元,发放失业救济金855万元,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5062万元,拨付职工安置和稳定支出7774万元,保证了全市7000多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2万名失业人员、7.38万名城镇低保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向上争取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资金2125万元,解决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市级安排再就业资金553万元,用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代缴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建设。担保发放小额贷款600多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资金支持。
       四是发挥市带县功能,支持区县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积极向上反映我市区县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多渠道落实转移支付资金5.88亿元,保障了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继续对民族区县和贫困县经济发展给予关心和支持,为三个少数民族区县和财政困难县井研县、五通桥区落实和安排各类转移支付补助资金3.30亿元,促进了民族地区和困难区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强了对困难区县的资金调度,为各区县的经济发展和正常运转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另外,各级财政部门还切实把工资发放和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继续实行工资直接支付,充分保障了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发放和基层政权正常运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公路建设的决定》精神,千方百计安排各类财政性资金,支持交通建设项目,改善我市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确保了本届政府最后一年全市财政收支平衡。
       (三)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全面深化财政改革
       2005年,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了各项财政改革。一是全面推进了县级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按照省委关于建立县级公安机关经费保障机制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从2005年起,对县级公安、法院、检察、司法等政法部门的经费实行财政保障,为政法部门履行工作职责,有效打击各种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物质基础,初步实现了政法部门满意、党委政府满意和人民群众满意。二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部门预算管理。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对部门的公用经费系数进行了调整,以保证各部门的正常运转。完善了项目编制程序,统一了项目支出类别和标准,细化了项目具体支出,使项目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三是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重点对区县实行国库支付制度改革开展督促检查,进一步扩大集中支付范围,全年全市实现直接支付17.13亿元,授权支付13.66亿元。四是进一步扩大了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2005年,全市政府采购金额2.06亿元,比上年增长35.01%,节约资金2540万元,资金节约率为10.85%。五是推进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体制改革,加大了办公用房调配力度,推行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试点工作。
       (四)切实加强了财政监管,财经秩序开始好转
       开展了财政资金的专项检查,有效防止了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对国债资金、粮食直补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等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查出的各种问题按规定进行了纠正。同时,加强了财政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对二级单位的财务监管,财经秩序得到整顿。针对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财务管理有所弱化的现象,市级开展了对二级单位的财务大检查,检查出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隐匿截留财政收入等违纪违规行为金额达795万元,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查处和纠正。按照市委和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加大了财政周转金回收处置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05年超额完成了当年财政周转金回收处置任务。加强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建立了财政性基建项目评审专家库,实行三级审核,评审质量得到提高。2005年,完成评审项目263个,评审金额6.05亿元,审减金额0.67亿元,审减率11%。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了川信乐办、某信托的关闭清算和某大厦的资产处置工作,既保证了国有资产不被侵占和流失,又维护了社会稳定。
       从总体上看,尽管去年我市财政收入实现了再升位目标,财政保障能力有所增强,财政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虽然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支出压力大,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二是财政支出特别是维护稳定支出压力巨大。近年来,由于我市企业破产转制、经营城市拆迁安置,各种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多,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重,各级财政用于稳定方面的支出压力不断增大。三是财政负债仍然沉重,财政风险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和释放。四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财政资金的效益还未得到充分发挥。五是财经秩序仍未根本好转,一些部门和单位逃避财政监管,转移收支,私设小金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对这些问题,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历来都非常重视和关心,并多次提出许多好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将在今后的财政工作中认真研究,并不断加以解决。
       三、关于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省政府《关于编制2006年财政收支预算的通知》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对今后五年的经济工作和2006年全市财政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我市2006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市委关于我市财政工作的各项方针和指示,按照“五个统筹”和中央关于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的要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加强收入征管,严格依法治税,完善收入激励机制,保持财政收入的增长势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为民理财,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需要;继续深化各项财政改革,探索建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保证财政资金高效运转;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管,从严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有效预防会计信息失真和国有资产流失,为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2006年全市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结合我市2006年经济增长目标,2006年全市财政预算的初步安排是: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算拟安排为106600万元,同口径比2005年增长12%。加上预计省对我市的税收返还收入、省各项补助收入,减去应上解省的支出,全市2006年可用财力为210070万元,相应安排一般预算支出210070万元,同口径比2005年增长9.50%。全市算总帐,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以上全市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是根据2005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代编的,待各级政府预算编制完成并经同级人代会批准之后,我们将汇总情况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市级财政预算草案
       下面着重报告2006年市级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根据财政收入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的总要求,2006年市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拟安排为40620万元,同口径比预算基数增加4353万元,增长12%。主要收入项目的安排情况是:
       ——增值税6006万元,增长14.02%;
       ——营业税10600万元,增长14.54%;
       ——企业所得税3410万元,增长16.06%;
       ——个人所得税2150万元,增长14.17%;
       ——城市维护建设税4710万元,增长14.06%;
       ——行政性收费收入5612万元,同口径增长1.65%。
       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620万元,加上省补助全市收入、区县上解收入,减去全市上解省支出、补助区县支出后,2006年市级可用财力为46936万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规定和市级的实际情况,2006年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为46936万元,比2005年支出预算基数42820万元增加4116万元,增长9.61%。结合部门预算的编制原则,一般预算支出安排的主要项目是:
       ——科技三项费用470万元,增长17.50%;
       ——农业支出1893万元,增长11.03%;
       ——林业支出428万元,增长10.88%;
       ——水利和气象支出700万元,增长11.11%;
       ——文体广播事业费2531万元,增长10.81%;
       ——教育支出4936万元,增长10.18%;
       ——医疗卫生支出2514万元,增长10.02%;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910万元,增长10.44%;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210万元,增长10.50%;
       ——行政管理费6780万元,增长10.06%;
       ——公检法司支出9563万元,增长10.64%;
       ——总预备费500万元。
       2006年市级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为8683万元,相应安排基金预算支出8683万元。
       以上市级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
       同时,将市法院、市计委、市农业局、市民政局、市粮食局等五个部门2006年的部门预算草案提请审议,为加强和完善市级部门综合预算管理工作积累经验。
       四、关于2006年的财政工作
       今后五年,是新一届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奋力推进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五年。在未来五年中,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全市经济发展大局服务,为各部门经费保障工作服务,为基层、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要紧紧围绕市委的各项重大决策开展财政工作,按照市委确定的未来五年工作重点,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优化支出结构,为市委的重大决策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要不断提高财政部门和财政系统的执行力,加强财政干部队伍的素质建设,确保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各项法律法规得到认真的贯彻和落实,做到政令畅通。
       未来五年,我市财政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抓好收入征管,确保全市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保障重点支出,提高我市经济发展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推进财政改革,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强化财政监管,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良好的财政经济环境。
       2006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各级财政部门要以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认真贯彻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改革创新,服务全局,不断提高财政系统理财能力,为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促进我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抓发展、促增收,确保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稳健的财政政策,抓住中央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协助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国债项目和资金,支持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建设项目,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认真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支持四大支柱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合理使用好技改贴息资金、项目补助资金、工业发展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等用于经济发展的财政资金,支持支柱产业和重点税源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继续完善国有土地经营收支计划,严格实行国有土地收入“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实现政府对土地收益的统一安排使用。通过市场化手段多渠道筹集经营城市资金,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切实推进城镇化进程。认真按照市委关于加快我市公路建设的要求,继续加大对公路建设的财政投入,支持改善我市交通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积极支持建设“中国第一山”工作,促进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服务农村的力度,继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民增收;要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认真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今年免征农业税及附加的政策和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补贴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区县和困难区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搞好对区县的资金调度,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增强县级经济实力。
       在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要切实加强财政收入征管,使经济增长成果在财政收入上得到充分体现,确保财政收入保持相应的增长势头。要继续对财政收入任务实行目标管理,强化各区县和市级征管部门的责任意识。各级税务部门要不断完善征管措施,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严格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行为,确保税收性收入的快速增长。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收支两条线的有关政策和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规定,认真研究非税收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保持非税收入的持续增长。认真组织实施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和国有土地经营预算,加大国有资产的经营力度和国有土地出让收入的管理力度,确保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和国有土地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二)调结构、保重点,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要不断提高财政的保障能力,优先保障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发放和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的资金需要,为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提供财政资金保证。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按照法定增长要求安排好支出预算。要进一步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认真研究和制定实行“一费制”收费后造成教育经费不足的配套保障措施,按照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安排学校公用经费,不断提高对教育的保障水平。要继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安排好科技三项费、科普经费,促进我市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要求,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不断丰富我市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要加快我市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重点增加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艾滋病防治和妇幼保健等涉及人民群众公共健康安全的投入,不断提高我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抓好峨眉山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合作医疗机制。要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高度,将财政对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
       要继续安排好社会稳定资金,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是要继续落实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财税政策,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多渠道向上争取资金,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二是要完善社会保障筹资机制,加大“两金”征缴力度,增加预算安排,搞好资金调度,及时拨付资金。三是要关心困难群体的生活,抓好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以及失业人员救济金的发放工作,安排好涉及社会稳定的各项资金,为维护全市社会稳定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不断提高我市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解决好企业军转干部的生活困难问题。要探索建立失地无业农民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切实关心失地无业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筹措资金,解决好各级政府工程欠款造成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三)抓难点、求实效,继续深化各项财政改革
       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抓难点,求实效,继续深化各项财政改革。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市县财政体制,理顺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建立增收节支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区县的积极性,促进市县共同发展。二是要探索建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要针对长期以来财政工作中存在的重支出、轻管理的问题,加强对支出的追踪问效,探索建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2006年在教育和政法部门的项目支出上尝试进行绩效评价考核,2006年在市级部门全面推行,以提高政府公共支出的效率。三是要完善部门预算,规范项目预算管理办法,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逐步将各部门的预算提交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增强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简化支付流程,扩大支付范围。五是要深化县级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认真研究区县建立政法经费保障机制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政法保障资金及时到位,同时督促政法部门依法行政。六是要继续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经营收支管理,继续抓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统管工作,有效预防国有资产流失。
       (四)抓监管、重查处,全面整顿财经秩序
       要针对当前财务和国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切实加强财政国资监管,彻底改变“重支出、轻监管”的状况,认真查处各类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整顿我市的财经秩序。要立足收入抓监管,开展对税收优惠政策的清理,继续抓好财政收入入库情况和收支两条线政策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严厉查处各类混级混库、私设小金库和擅自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等行为;要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改革,从今年起将大佛景区和峨眉山景区门票收入全面纳入市级财政专户管理。要立足支出抓监管,加强对财政大额资金使用的管理,搞好大额资金使用的监督,推进财政支出的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发挥财政监督的作用,加强对社保资金、国债资金、农业资金等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各类挤占挪用等违法乱纪行为;抓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重点加强对二级单位的财务检查,进一步扩大财务检查范围,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和各类腐败行为的发生;继续加大财政周转金回收处置力度,基本完成市级到期财政周转金回收处置工作;搞好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努力使财政性投资项目全部纳入评审范围,并不断提高投资评审质量和效率。要立足改革抓监管,不断提高财政改革的执行力,对各单位、各部门执行财政改革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坚决打击各类不执行财政改革政策、逃避财政监管的行为。围绕国资工作抓监管,在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重视财政性资金投入项目形成的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努力维护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对政府举债的监管和控制,严格执行政府举债审批制度,从严控制新增负债,对历史性政府负债要认真研究,落实还款来源,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消化,有效化解财政风险。
       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预算法》,主动接受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对财政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增强财政的民主决策水平。同时,要自觉接受审计部门对财政收支的监督,加强对查处问题的整改,不断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各级财政部门也要加强内部审计,认真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内部检查,防患于未然。
       各位代表,实现今后五年财政经济发展目标和全面完成2006年的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理财观念,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财政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人民代表大会作出的决议,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财政工作中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阳光”理财,提高理财水平,为建立透明、廉洁和高效的财政运行机制,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而努力奋斗。
         
   

【某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相关文章: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08-15

关于二○○四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二○○五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08-13

县委宣传部财政预算草案08-12

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08-24

县委宣传部二五财政预算草案08-12

县委宣传部2005财政预算草案08-12

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分析08-12

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分析08-16

财政预算工作总结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