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乡镇党委班子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乡镇党委班子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首先,对各位领导前来检查指导表示欢迎。我们__市共有乡局级领导班子82个,农村乡镇街道班子21个,全市乡镇共有站办所315个。农村乡镇街道领导干部职数150个,实有137人。其中农村乡镇党委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20人,乡镇长(街道主任)18人,乡镇人大主席15人,乡镇街道党委副书记(含纪检书记)44人,副乡镇长37人,人大副主席3人。有4个乡镇党委书记兼任人大主席,18个党委副书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任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
目前,乡镇基本分工情况是:每个乡镇基本是7个领导职数:党委书记1个,主抓党务和全面;乡镇长1个,主抓政府全面;人大主席或人大副主席1个;党委副书记2个,分别主抓党群和纪检,副乡镇长2个,分别主抓农业和后勤等其他方面;武装部长1个(不占领导职数)。乡镇领导干部40岁以上的有96人;31—39岁的有40人;30岁以下的有1人。研究生学历的有2人;大学学历的有27人;大专学历的有78人;中专学历的有26人;高中学历的有4人。
下面按照这次调研的要求,我把我们__市乡镇党委班子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我汇报的第一个方面:乡镇党委班子建设的主要做法
对乡镇党委班子建设,我们市委一直高度重视,尤其是03年以来,按照长春市要求,把乡镇党委班子建设作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龙头来抓,不断探索途径。从03年以来,我们每年年初都由树军部长带领各科长组成调研组,利用一定时间,深入到各个乡镇进行系列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乡镇领导班子大多数班子还存在思想僵化、作风漂浮、开拓创新能力不够、发展经济能力不强问题,少数班子作用不强,在群众中威信不高,缺乏整体凝聚力、战斗力。针对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来认真解决:
(一)强化培训,促进素质提高
为了促进乡镇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理论水平,增长实际能力,我们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利用本地主阵地搞好培训。以市委党校为主阵地,借大规模培训干部契机,把大规模培训乡镇领导干部作为重点。在培训内容上,结合乡镇实际,科学设置内容,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农业国际化进程、中央1号文件、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和__市情等。在师资上,我们聘请了省委党校鞠连和、徐秀侠、高立群、王雪艳等知名教授、省级农业部门专家学者、我市涉农部门的领导讲课,并进行定位管理和跟踪考核,使大家提高了水平和能力。二是利用域外阵地搞好培训。我们委托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无锡市委党校,对乡镇领导干部进行了域外培训。去年闫书记亲自带队参与培训考察,这在__域外培训史上是第一次。在清华大学培训,我们请到了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丁力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华如兴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室主任程文浩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庆龙教授等六位专家教授,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招商引资、乡镇管理与沟通、树立科学发展观等方面进行了授课辅导。以无锡为中心,我们针对农村实际,先后参加了厦门的厦洽会、考察了四川南充的畜牧养殖场、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海澜集团、新加坡工业园区、无锡新区、华西村、张家港等地,这些都是用工业思维谋划农村的典型,回来后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广泛讨论。既使领导干部亲耳聆听了清华大学教授讲述的理论,又切身感受了苏南经济迅速发展的态势,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增长了知识,查找了不足,产生了压力和动力,能力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三是利用上级院校培训。利用上级院校,对乡镇主要领导进行轮训,现已轮训乡镇党委书记13人,有4名乡镇主要领导正在研究生班进修。
(二)搞好调整,促进结构优化
为了优化乡镇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结构,增强整体功能,针对实际,我们采取了三项措施:
第一项是:打破界限选拔
前些年,在选拔任用干部上,我们有较多的清规诫律,重资历,抠台阶,始终迈不开步子,有一种被框着的感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放开视野,在选拔干部上动了脑筋,打破了三个界限,不拘一格选拔能人。一是打破了资历界限。2003年我市天台镇原副镇长王兆辉,当时39岁,文化素质高,能力强,熟悉农村,敢抓敢管,成绩突出,群众基础好,我们将他越过党委副书记格次,直接提拔为松花江镇镇长,他上任以来大刀阔斧,起色很大,在群众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二是打破了城乡界限。2004年以来,为解决农村人才匮乏问题,我们尝试着在市直机关中选用一定数量有农村基础和潜力的机关干部进入乡镇领导岗位,组织部组织科长尚祖军长期从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市农业局农业科科长李桂军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指导,这两位同志对农村比较熟悉,也有一定的农村经验,我们适时把他们提拔到了乡镇领导岗位。从一年多的
实践看,他们进入角色比较快,比较上路。三是打破了身份界限。为了更广泛发现人才,针对农村实际,我们把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作为选拔乡镇领导干部的重要来源,2004年1月通过公开选拔的办法,在村党支部书记中公开选拔了一名副镇长。这名副镇长叫王守先,原是朱城子镇西头道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他在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治穷治乱,把一个贫穷落后的西头道村,变成了一个富裕村。他提拔以后,当地村民说什么也不让他走,现在他还兼任这个村的支部书记。在打破界限选人用人的基础上,我们还扩大了选任的民主。2003年8月,我们在乡镇党政正职岗位缺额的情况下,进行了全委会票决,选拔了14名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的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引起了较大震动。
第二项是:通过考核调整
干部能上不能下,一直是困扰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主要是下的标准难确定,下的理由难提出,下的对象难把握,下的渠道不畅通。一些领导干部该下的下不来,该上的上不去。乡镇领导班子中,还存在着没有凝聚力的“散班子”、缺乏战斗力的“弱班子”、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盲班子”、年龄结构偏高的“老班子”;乡镇领导干部队伍中也存在庸人在位、老人在位、懒人在位、“病人”的现象。经过认真讨论研究,我们从2003年开始,由乡镇入手,在乡局级领导干部中实行了末位调整,就是根据乡局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对进取意识不强,履行职责不好,群众威信不高且年度考核综合评比排在末位的领导干部采取组织措施实行职务调整。
在末位调整中,我们的具体做法主要是:在坚持党管干部,实事求是,注重实绩,民主、公开、公正原则的基础上,实行百分制,即组织考核30分,本单位民主测评10分,全市民主测评60分(全市乡局级正职测评10分,市人大、政协在职市级领导测评10分,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测评40分)。总分不足60分的确定为末位,犯错误受到纪律处分的(就是指由于自身建设原因,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或行政记大过处分的)直接确定为末位,结合年度考核,末位调整每年进行一次。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了组织考核、全市民主测评、综合排序、组织调整四个步骤。2003年共调整乡镇领导干部33人,其中降职使用7人,免职15人,改任非领导职务12人,交流4人。
从前阶段的运作情况看,末位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果,震动了干部,扩大了民主,改善了结构,体现了以民意为基础、以政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激发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项是:超前下手储备
为了解决乡镇班子后续力量问题,从2000年开始,我们本着“大后备”的思想,超前下手,广泛储备乡镇后备干部。一是广泛选拔。面向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和村党支部书记队伍,通过考试、考核的办法,严格标准,选拔了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熟悉农村的干部进入后备干部队伍。到目前为止,我市共有乡镇后备干部137人,其中乡镇机关事业单位126人、村党支部书记11人。二是重点锻炼。为了使乡镇后备干部尽快成熟,走上领导岗位,我们除了在党校对后备干部进行理论培训以外,还广开渠道,拓宽后备干部实践锻炼的领域,采取到市直主要部门上挂锻炼、下派到村任职、抽调到急难险重任务中进行实践的办法,到目前为止,已有70多人次经受了这些方面的锻炼,实际能力、政策理论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三年来,有54名后备干部锻炼成熟,走上了领导岗位。
(三)探索载体,促进作风改善
多年以来,在作风建设上一度存在不深入实际、基层难开展、干群关系紧张等实际问题,说得多,做的少,虚的多,实的少,没抓手的多,有抓手的少,一直缺少一个具体有效的载体。为了使作风建设具体化、实效化,我们经过认真研究,结合群众脱贪致富的需要,从2000年末就开展了“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并作为党内生活的一项制度长期固定下来。
“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就是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到农村、企业和贫困群众之中,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体方法就是,每个单位由一名领导带队,组成队,每年两节期间,以为贫困户送温暖为主要内容,将捐献的钱物送到贫困户家中,帮助他们过好元旦和春节。春耕期间以送种子化肥等生产物资,直接出人帮助种地为主要内容,帮助贫困户种好地。平时以送信息、送项目、送科技、送文化为主要内容,有计划、有要求地开展活动。各乡镇班子在这项活动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包扶的贫困户,除市直部门承担的以外,其余全部由乡镇承担。几年来,乡镇干部每年都为贫困户捐款、捐物,总计折合人民币100多万元。
今年在“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丰富了这项活动的内容,并将这项活动确定为“爱民工程”。从原来的送物资、送科技、送信息,发展为包保农村贫困户、代理家长、扶残助弱、送科技、送医药、送文化下乡等12项内容。到目前为止,爱民工程第一、二阶段任务已经完成,春节期间,各乡镇为贫困户送各种物资折合人民币35.2万元,在代理家长过程中,为贫困学生送书本钱物折合人民币12.1万元,春耕期间,为贫困户送种子、化肥折合人民币31.15万元。
除爱民工程以外,我们还强化制度建设:建立了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党政领导班子内部分工负责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坚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制度,规定乡镇班子每年召开两次有市级领导、组织部和纪检委人员参加的民主生活会。开展了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活动,规定每名乡镇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时间要在一个月以上,解决一到两个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年年末结合乡镇班子考核,对乡镇领导干部进行述职、述廉活动,“一把手”除在本班子述职、述廉外,还要在全市中层干部大会上进行述职、述廉,促进了乡镇领导干部思想作风的转变。
(四)打造平台,促进职能转变
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把以下三个方面作为重点,积极引导乡镇党政班子和站所进行职能转换:
一是实施创业带富工程
针对我市经济发展一线人员短缺和资本短缺的现状,我市把“创业带富工程”作为一项动力支撑,本着职务不变,身份不变,工资待遇不变的原则,鼓励和支持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采取离岗、在岗等各种方式下海经商,全力发展民本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这项工程从2003年7月开始到2006年7月为一轮。三年总体目标是:乡镇、街道机关干部(包括站办所)要有50的人员领办创办或参办帮办一个投资10万元以上的新项目;村党支部书记要亲自领办创办一个投资5万元以上的新项目。到目前为止,1497名乡镇干部中,参加创业带富的有821人,占乡镇机关干部总数54.8,领导干部108人,站所人员713人。从带富形式上看,在岗创业520人,离岗创业301人。总投资11800万元,纳税100.8万元,安置就业3660人。和平乡乡长王全仁,多次到内蒙古、松原等地考察,打算在该乡太和村建立肉牛饲养小区,他首先带头在小区内建起了肉牛饲养厂,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现存栏育肥牛50头,总投资26万元,年末产值可达120万元,利税15万元。五台乡党委秘书韩成宝,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于2003年9月1日开了饲料店,经过近4个月的精心运作,现在流动资金已达6万元,发展用料户达80余户,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请饲料厂技术人员给养殖户传授养殖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全乡养殖业的发展。
二是创办合作经济组织
针对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不适合产业发展的现状,我们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核心,把乡镇领导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作为基本职能,立足本地实际,着眼于产业发展,落脚于群众增收致富,积极领办创办新型经济组织,以党员合作社影响最大,成为乡镇领导干部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我市天台镇原来既无资源,又没有优势产业,从1999年开始,又连续三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是全市群众收入最低、最贫困的乡镇。特别是2001年的春旱和早霜,造成全镇15个村中5个村减产5成,10个村绝收。为带领群众抗灾自救,摆脱困境,快速走上致富路,2002年5月党委书记宋云观亲自带领6名党委成员牵头建立了天台党员牧业生产合作社,大力发展养羊业。在党委成员的带动下,群众发展养羊业热情高涨,仅一年,产业就初见规模,小尾寒羊发展到30000多只,群众人均增收200多元。目前这一产业正在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已建成了集饲养、繁育、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生产链条,构建了小尾寒羊养殖、良种肉羊繁育、屠宰加工、饲料加工四大基地,建立了羊病医院、医疗小分队、调拨中心、养羊服务队、繁改站、交易市场六大服务体系,有望几年内把天台建成东北养羊第一镇。
同太乡由党政班子领导牵头,成立了党员农副产品经销合作社,11名党委成员全部集资入股,吸收全乡14名村支部书记和7名经纪人作为信息员,党委书记宋超任社长。他们采取股份合作的方式经营,以服务农民为目的,以组织销售和生产芝麻、苏子、杂豆、青椒等农副产品为主要经营项目,多渠道收集市场信息,广泛宣传当地产品,积极联系订单,帮助农户销售产品。通过合作社,一方面把农民的生产和销售市场连接起来,另一方面把外面市场的需求和农民的生产结合起来,解决了产销脱节问题,促进了全乡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几年来,经合作社沟通协调销售产品,就使农民增收300多万元。
在党委班子转变职能的基础上,我们还积极促进乡镇站所职能的转变。布海畜牧站在老站长李国岩的带领下,成立了布海党员牧业生产合作社,带领全镇发展养猪业,成了站所职能转换的典范。布海镇畜牧站站长李国岩,于2002年5月创办了布海党员牧业生产合作社,合作社由镇畜牧站牵头,联合本镇3个规模养猪场、6个养猪专业户和饲料厂建立的。现有社员25名,其中党员6名。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建立起了繁改体系,引进了台湾的杜洛克、美国的约克、比利时的皮特兰等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新品种。建立了1个学校、1个商店、1个饲料厂、1个电脑室、1个化验室和1个配种站。目前,合作社基础母猪存栏1200头,肉牛存栏2000头,奶牛存栏800头,全镇建立了1000个联系户。从成立到现在,合作社已实现总产值1500万元,社员纯利润500万元,已初步构建起了以合作社为龙头的布海牧业集团基础框架。就畜牧站本身来看,2002年合作社成立前,主要就是单项的防疫和简单的治疗,职工开不出支,对畜牧站都失去了信心,纷纷自谋第二职业。老百姓也认为畜牧站可有可无。合作社成立之后,由于和养户合作,提供技术,使畜牧站的职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以前的单项防疫,向品种改良和程序化防疫等服务领域扩大。畜牧站的职工在为养户的服务过程中,经济上也有了较高收入,由过去的开不出支、开不全支,变成了开全支,对畜牧站形成了依靠。畜牧站过去没钱办事,现在积累了1万多元。
三是开展“四个一”工程
针对我市经济发展相对滞缓,特别是农村缺少大资金、大项目的实际,我们开展了招商引资“四个一”工程。这一工程是我们市委二届五次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就是抽调100名乡局领导干部离岗招商引资,集中走出去100天时间,每人完成招商引资1000万元任务,实现专业招商引资10个亿目标。乡镇作为经济发展重要区域,近几年招商引资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长远发展眼光看,还不足以构成乡域、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所以我们把乡镇领导干部“四个一”活动作为一项重要来抓,设立了完成任务奖、大项目奖、突出贡献奖、增加税收奖等,千方百计引进大项目,出大成果。各乡镇领导干部纷纷找门路,寻线索,加大力度,积极投身到招商引资“四个一”工程之中。到目前,仅__经济开发区就引进超千万元项目七个,预计完成投资3.6亿元;仅米沙子镇就引进超千万元项目六个,预计完成投资4亿元。
通过抓上述三大工程,乡镇党委和站所走出了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初步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汇报的第二个方面:目前乡镇党委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几年来,针对乡镇党委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虽然下了一些功夫,一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但按照新的要求,解决得还很不到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随着“一免三补”的实行,乡镇原有的以“抓管理、抓税收”为主的职能已不再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要求,乡镇党委如何由过去的“抓管理,抓税收”向“抓产业、抓服务”转变,引导乡镇职能向公共管理、社会服务方向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面对这个课题,我们进行了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和思考,感到在乡镇党委建设上还存在着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急需解决:
一是体制不顺。当前乡镇管理体制是一种“压力型”体制,“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头有多少个机构,乡镇就要承担多少项,并且还存在着计生、综治、招商、信访等六项“一票否决”的巨大压力,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服务群众。更主要的是在01年县、乡机构改革过程中,乡镇撤销“七站八所”,成立党务、行政、经贸、社会事务、财税等办公室,但实际上由于上头有千条线,婆婆太多,站办所实质上仍然没有撤销,在运行上很不理顺,综治、司法等也存在机构重叠、人员臃肿等问题,特别是水管所、经管站、税务所、工商所、土地所等站所,上边垂直管理,给乡镇开展造极大不便。在领导分工上也存在重复管理现象,比如计生、司法、文教、卫生等党委副书记有分工,副乡镇长也有分工,不够合理。
二是实力不够。主要是财力弱,无钱办事,全市19个乡镇,财力情况好的微乎其微,“一免三补”之前,还有一些退税方面的政策,基本能维持正常运转,现在这条被路堵死了,财政每年拨款少的可怜,而且不能及时到位,大多数乡镇处于负债运行状态,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各乡镇还要挤出一部分经费兴办中小学危房改造、乡路维修、敬老院维护、城镇建设等公益事业。在这种情况下,乡镇党委发展经济、服务经济,经常是“心有余而钱不足”,有的几乎就成了“无米之炊”。
三是能力不强。大多数乡镇领导干部靠经验吃老本过日子,能力水平远远不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表现是:一方面,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抓经济无从入手,不懂经济常识,不懂项目,头脑简单,视野狭窄。举个例子来说,有的干部当上主要领导,外商来的时候连怎么谈判都不知道。另一方面,就是依法行政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薄,政策法规掌握不全面,不到位,有的一知半解,有的不求甚解,甚至有的糊涂乱解,特别是在处理土地纠纷和其它难点、热点问题的时候,粗暴执法,随意执法、胡乱执法,致使一部分群众心不服,气不顺,经常上访告状。再一方面,就是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强,一遇突发事件,就不知所措,束手无策,没有处理办法,有的由于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弱,不敢干事,不会干事,有的一干事就惹事、就坏事,有的甚至激化了矛盾,扩大了事态,给党和政府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四是来源不足。我市19个乡镇,按职位设置共有600个公务员职位,现有公务员467人,空编较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自1994年实行公务员制度以来,先前自然过渡的公务员多数已接近退休年龄,有的已经退休。按公务员管理规定逢进必考,几年来虽然也招录了部分公务员,但成了抢手货,外流比较严重,多数被市直机关调走。现在19个乡镇35岁以下的公务员寥寥无几。再就是乡镇提拔领导干部来源枯竭,实行公务员之前,乡镇干部来源主要是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现在这条路基本被堵死了。
五是人心不稳。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年初以来,上级一直喊着乡镇要合并,但一直没有实行,下边一直是人心惶惶,无心,大多数人在考虑自己的前途和去向。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城乡差别的影响,多数乡镇干部从上任第一天起就没有扎根思想,存在着“一年干,二年看,三年转”的心理,加上农村条件环境差,物质待遇低,爱人,子女上学都没有保障,所以造成人心浮躁,出现了一些短期行为和卯吃寅粮,吃子孙饭等败家现象。比如有的乡镇机动地和其它固定资产一包就是二三十年,其它能折腾的也都折腾了。
我汇报的第三个方面:有关乡镇党委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存在上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思考,感到乡镇党委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在当前的形势下,要做好这项,就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与时俱进转变党委和政府的职能,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对此,我们有以下四点对策和建议。
1、要理顺机制
我们感到应加大乡镇机构改革的力度,按照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新需要,合理设置乡镇内设机构,没啥大作用的站所该撤的撤,重点要加强经济和服务两个方面,突出政策法规、现代信息、外经外贸、城镇管理等项职能。所有站所,该上划的上划,该地方管理的地方管理,变条条职能为块块职能。我市的米沙子镇,地靠长春,三镇合并之后,建立了米沙子经济开发区,所有站办所的业务归乡镇直接管理,机制得到了理顺,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我们感到这种区域管理的模式比较可行。建议上级加以推广,出台政策,给乡镇放权松绑,实行人、财、物独立。同时建议精兵简政,合理分工,实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一肩挑,主抓党群的副书记与纪检书记一肩挑,并实行乡镇领导干部任期制,乡镇领导干部必须任满一届以后,方可提拔或交流,形成精干高效班子,并保持相对稳定。对理顺后的机构,建议上级从地方实际出发,多招录公务员,或出台优惠政策,从市直机关公务员中多给予调剂。
2、要转变职能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在乡镇党委建设中,把握乡镇职能转变的方向,把乡镇党委、政府职能定位在由“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统治型”向“协调型”转变,由“行政型”向“经济型”转变上,把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融为一体。具体是强化乡镇党委、政府的产业经济职能,千方百计发展创办党的产业、党的经济,加快发展步伐,增强发展实力,把乡镇党委、政府变成产业龙头,变成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园区;强化服务、扶持职能,把乡镇党委、政府变成科技、信息、物资服务中心,变成兴办公益事业的基地;强化示范、引导职能,把乡镇党委、政府变成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学校;强化宣传贯彻政策法规的职能,把乡镇党委政府变成政策法规宣传部和咨询站。
3、要强化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引导乡镇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政绩观,强化对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和现代信息、外经外贸、城镇管理等知识的教育,灵活运用培养教育方法,定期对乡镇领导干部进行轮训,三年内将所有乡镇领导干部轮训一遍,实行任职资格制度,拿不到任职资格证书的不允许上岗。同时要加强领导干部实践锻炼,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领导干部到域外参观学习,接受培训,学习经验。选派经济发展较差乡镇的干部到经济发展较好的乡镇挂职锻炼,选派经济发展较好乡镇的干部到经济发展较差乡镇交流任职,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目的。
4、要科学激励
制定既符合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又能客观准确反映干部实际的干部考核制度,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乡镇领导干部“考”出来,并采取有效的奖惩措施,调动乡镇领导干部为民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奖的方面:一要从财政拿出部分资金在经济上给予奖励。二要在职务上给予奖励,建议上级研究出台政策,对表现优秀的乡镇干部给予低职高配,让他们安心岗位。三要在家庭上给予照顾,建议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在乡镇任职时间较长,有一定贡献的领导干部,在家属、子女就学就业方面,以组织行为给予妥善安排。在罚的方面,也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对不胜任职务的乡镇领导干部进行组织处理。
《乡镇党委班子建设情况汇报材料》来源于网,欢迎阅读乡镇党委班子建设情况汇报材料。FSE
【乡镇党委班子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相关文章:
乡镇党委班子整改措施08-12
粮油超市建设情况汇报材料08-24
乡镇项目建设情况汇报材料08-24
“四好”班子建设年活动经验交流材料08-17
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材料08-16
干部作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08-15
乡镇廉政建设情况汇报材料08-16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08-24
理事会建设情况汇报材料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