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国际海运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省国际海运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文章标题:省国际海运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资本国际化、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对世界经济和贸易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给我省国际海运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省是海洋大省,优越的海洋资源赋予了我省极大的海运优势。海运业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重要资源,加快发展国际海运业是建设我省海洋经济强省的主要举措之一。海运业具有运能大、投资省、成本低、占地少、能耗低、污染轻等优势,发展国际海运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我省独有的资源、区位、产业基础等方面优势,较好地解决陆域经济发展中的建设用地、电力和区域性水资源短缺等生产要素问题和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更好地满足我省及区域性对外贸易运输的需要,而且还可为全省经济发展构筑新的纵深平台,对全省国民经济起到很大的推动和拉动作用。发展我省国际海运有百利而无一害。
一、我省国际海运发展现状
(一)我省国际海运发展现状
2005年底,我省共拥有从事各类国际海运及其辅助业的企业288家。其中,从事国际海运企业24家,共拥有经营国际海运船舶51艘、143万载重吨、5303TEU(其中方便旗船25艘、106万载重吨、2076TEU);从事国际海运辅助业企业264家。
2005年全省完成国际海运货物运输量790万吨、货物周转量521亿吨公里(国际集装箱17万TEU)。
(二)对我省国际海运现状的基本评价
1、“十五”时期,我省国际海运发展较快,但尚处于起步阶段。2005年与2000年统计数据相比,我省国际海运的运力规模、货物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增加了3倍、2.4倍和3.3倍。但与全国水平相比,我省国际海运无论是运力规模,还是货物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占全国的比重都相当低。2005年,我省国际海运运力规模仅为全国国际海运运力规模总量的3.9,货运量为1.6,货物周转量为1.4。
2、企业运力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较弱。我省大部分国际海运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整体实力偏弱,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作为我省国际海运龙头企业浙江远洋运输有限公司也只拥有运力17艘、100万载重吨,而我省其他的23家国际海运企业运力合计仅34艘、38万载重吨,平均吨位仅1.12万载重吨,而且船龄老、船型落后,难于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优势,抗风险能力比较低。而同期我国最大的国际海运企业中远集团运力达600多艘、3000多万载重吨,河北远洋运输有限公司运力达40多艘、500多万载重吨。
3、企业运力结构单一,集装箱运输水平较低。目前,除我省宁波远洋运输有限公司1家企业从事集装箱班轮运输外,其他的我省经营国际航线运输船舶主要以散杂货船和部分冷藏、鲜活鱼品运输为主,经营结果较单一,集装箱运输在我省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到2005年底,全省仅拥有国际航线(全部为近洋航线)集装箱船10艘、5303TEU,单船平均箱位仅530TEU,和国际航线船舶大型化、船队专业化、经营集约化进程趋势接轨的程度尚有很大距离。
4、企业扩大再生产能力偏弱,发展缺乏后劲。由于国际海运业是资金高密集型产业,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必须依靠大量的资金投入购置船舶,但受其规模、实力和行业特点等限制,船舶更新缓慢。
5、企业符合国际海运市场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还相当匮乏。较于其它行业,涉足海运市场不仅门槛较高,更重要的是其经营过程十分复杂。如货源的组织,国内、国际的经济环境,相关政策的出台,燃油价格的波动等诸多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是目前我省除个别企业如浙江远洋、宁波海运等,大多数从事国际海运的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几乎没有受过系统专业培训。
二、我省国际海运发展的潜力和优势
(一)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海洋经济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海洋经济,“发挥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成为浙江在新世纪头二十年必须发挥的八项优势和必须推进的八项举措之一;“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作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指导性文件《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在2005年正式出台实施,为加快发展全省海洋经济提供了政策指南。宁波、舟山、台州、温州等濒海地区也因"海"制宜,出台了不少具有创新性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所有这些极富远见的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我省海运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国际海运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
我省具有悠久的航运历史,早在七千年,宁波市的河姆渡先民就已经开始了原始的航运。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沿革中,浙江人民形成了丰富特有的海洋文化和重海观念。悠久的航运历史传统和重海观念为发展我省国际海运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三)具有良好的经
济基础
发达的地方经济为国际海运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源动力。我省是个经济强省、对外贸易强省。据统计,作为全国第4个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的省份,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为13365亿元,人均GDP超过3400美元。全年进出口总额1074亿美元。其中,出口768亿美元,进口306亿美元。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396家,合同金额161.3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77.2亿美元。“十一五”时期,我省将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的基础上,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到2010年达到2万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万元左右,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更大进展。浙江省90以上的外贸货物是通过国际海上运输完成。
同时,我省作为我国民营资本最为活跃和实力最为发达的大陆省份之一,民营资本十分庞大。
(四)具有优越的港口条件
2005年底,全省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639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1个。年综合通过能力5.7亿吨。全省生产用码头泊位中,通用件杂货泊位542个、通过能力0.5亿吨,通用散货泊位2466个、通过能力1.7亿吨,专业化泊位959个、通过能力2.7亿吨。专业化泊位中原油泊位42个、通过能力0.6亿吨、成品油及液化气泊位202个、通过能力0.3亿吨煤炭泊位327个、通过能力0.6亿吨,集装箱泊位14个、通过能力356万TEU。到2005年底,我省宁波——舟山港已开通国际班轮航线147条,2005年月均航班次达614班次,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或地区。
我省可以开发的港口岸线资源特别是深水岸线资源仍相当丰富。据初步统计,全省现有可利用的深水岸线开放利用率约为10左右,目前全省有在常规工程条件下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还有290多公里。
三、制约我省国际海运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问题
1.作为资金高密集型的产业,投资国际海运业需要巨额的资金。例如购买一艘第六代的集装箱船,单船价就达到上亿美元,开通一条到欧美的集装箱班轮航线,需要投入至少这样的船舶3艘,我省现有国际海运企业没有一家能筹集到如此巨额的资金。
2.由于国际海运业具有政策性、专业性和国际性强的特点,客观上削弱了社会各类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投资参与的热情。
3.由于国际海运船舶流动性高,营运风险大,在取得金融机构的融资方面经常受到种种限制。由于融资渠道过于狭小,几乎全省的国际海运企业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
(二)人才问题
国际海运业更是人才密集型产业。随着我国国际海运业持续快速发展,国际海运专业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持证船员、各类中介服务人才出众需求不断增长,同时由于缺乏长期有效的人才积累,出现国际海运人才严重供不应求局面,而且,激烈的行业竞争造成专业人才频繁流动,许多中小企业经常面临人才流失、人才断层的现象,很多企业现有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综合素质不高,导致企业管理水平较低。至于能掌握国际惯例、精通法律业务、熟悉掌握外语的高层次海事法律人才,既懂航运业务,又擅长统计分析的综合型航运统计人才、航运经济研究人才和航运信息人才在我省更是寥寥无几。
(三)企业规模问题
经营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是我省国际海运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我省国际海运企业队伍总体实力不够强大,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整体实力偏弱,缺乏足够的发展后劲和同境内外大企业同台市场竞争的能力。我省最大的国际海运企业浙江远洋运输有限公司也只有运力100万载重吨,而且老旧散货船居多,在国际海运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
(四)船舶进口税赋问题
据统计,我国国际海运船队中,挂“方便旗”经营的船舶约占总吨位的56。而在境内登记,挂五星红旗的船舶仅占总吨位的44。我国国际海运船舶挂方便旗经营,最主要原因是进口船舶税赋过高,企业须缴纳27.53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进口1艘造价为1亿美元的大型专业化新船,尚未投入运营便须先缴纳2753万美元的税费,实在令想悬挂五星红旗的船东望而生畏。船舶价格如此昂贵,再缴纳高额税赋,必将大大增加船舶经营成本,这在竞争非常激烈的国际航运市场中,无疑将严重影响我国航运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四、促进我省国际海运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研究和宣传
加强对国内外国际海运业的研究,及时掌握国内外国际航运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我省国际海运业发展过程中的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利于引导我省国际海运企业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调整经营思路。
尽管政府对把发展国际海运业、建设海洋大省、提升我省经济整体实力放在了重要地位。但是社会对国际海运业的关注程度还相对不高。因此,应加大对国际海运产业的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新闻媒体和行业协会,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国际海运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建议出台促进我省国际海运发展的产业发展导向政策
1.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国际海运船舶发展专项补助资金。通过专项补助资金,对投资组建国际海运企业、购置国际海运力、更新运力结构等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资金上压力,提高对境内外各类资本参与我省国际海运业建设的吸引力。
2.出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国际海运企业的所得税、营业税等给予一定比例的优惠,以进一步加快国际海运企业的再扩大再生产资金的积累速度。
3.扶持龙头企业。扶持我省现有的规模较大的国际海运企业,在若干年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海运企业,提升我省国际海运业的良好形象。
4.鼓励吸引民营资本投资参与经营国际海上运输和基础设施建设。我省作为我国民营资本最为活跃和实力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民间资本十分庞大。应尽快建立吸引这部分民营资本投资参与我省国际海运的机制。把民间资本转化成为长期稳定的建设资金来源,对于加快我省国际海运业发展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建议建立我省国际海运水运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我省国际海运企业无论是在设立期还是在企业的运行期,依靠自由资金无法进行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必须通过外界的资金予以支持。建立我省国际海运水运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切实解决企业对发展资金的需求的一种便捷的、有效的银行贷款融资机制。
(四)加强对现有国际海运人才的培训和建立引进人才机制
现代国际海运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针对当前我省国际海运人才缺乏的矛盾,一方面,企业应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对企业职工的培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技能,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政府部门应依托国内外海运培训院校,建立国际海运业从事人员的培训教育机制,加大对我省现有国际海运人才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海运企业管理层、海员、海运中介服务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技能。另一方面,企业应尽快推动体制改革和创新,改家族式管理体制为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实施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让经营管理层和技术骨干持股,把企业人才的利益与企业命运紧贴在一起,建立引进人才机制。
(五)向国家建议建立我国特色的国际船舶保税区,实施船舶保税登记制度。
船舶作为一种可以买卖的交通工具,本质上也是一种商品,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因此,尽快建立我国特色的国际船舶保税区,实施船舶保税登记制度,对现行的从事国际海运跨境服务的中资方便旗船舶,和一般商品一样在保税区享有保税待遇,对阻滞我国船舶移籍海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发展我国商船队和增强我国海运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世界范围内,船舶保税登记制度作为一种财政上无需投入的新的航运扶持政策,倍受各海运大国的青睐。自1978年英国最早以马恩岛为境外登记处以来,先后有法国、荷兰、葡萄牙、挪威、日本等十几个海运强国实行此类船舶登记制度。因此,我国实行中资方便旗船舶回归保税登记制度完全符合国际惯例。而且在事实上,此类保税登记在国内也曾有过先例,如中远集团就曾在厦门经济特区登记过缓缴关税和增值税的进口船舶。
《省国际海运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来源于网,欢迎阅读省国际海运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9Hf
济基础
发达的地方经济为国际海运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源动力。我省是个经济强省、对外贸易强省。据统计,作为全国第4个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的省份,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为13365亿元,人均GDP超过3400美元。全年进出口总额1074亿美元。其中,出口768亿美元,进口306亿美元。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396家,合同金额161.3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77.2亿美元。“十一五”时期,我省将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的基础上,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到2010年达到2万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万元左右,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更大进展。浙江省90以上的外贸货物是通过国际海上运输完成。
同时,我省作为我国民营资本最为活跃和实力最为发达的大陆省份之一,民营资本十分庞大。
(四)具有优越的港口条件
2005年底,全省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639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1个。年综合通过能力5.7亿吨。全省生产用码头泊位中,通用件杂货泊位542个、通过能力0.5亿吨,通用散货泊位2466个、通过能力1.7亿吨,专业化泊位959个、通过能力2.7亿吨。专业化泊位中原油泊位42个、通过能力0.6亿吨、成品油及液化气泊位202个、通过能力0.3亿吨煤炭泊位327个、通过能力0.6亿吨,集装箱泊位14个、通过能力356万TEU。到2005年底,我省宁波——舟山港已开通国际班轮航线147条,2005年月均航班次达614班次,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或地区。
我省可以开发的港口岸线资源特别是深水岸线资源仍相当丰富。据初步统计,全省现有可利用的深水岸线开放利用率约为10左右,目前全省有在常规工程条件下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还有290多公里。
三、制约我省国际海运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问题
1.作为资金高密集型的产业,投资国际海运业需要巨额的资金。例如购买一艘第六代的集装箱船,单船价就达到上亿美元,开通一条到欧美的集装箱班轮航线,需要投入至少这样的船舶3艘,我省现有国际海运企业没有一家能筹集到如此巨额的资金。
2.由于国际海运业具有政策性、专业性和国际性强的特点,客观上削弱了社会各类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投资参与的热情。
3.由于国际海运船舶流动性高,营运风险大,在取得金融机构的融资方面经常受到种种限制。由于融资渠道过于狭小,几乎全省的国际海运企业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
(二)人才问题
国际海运业更是人才密集型产业。随着我国国际海运业持续快速发展,国际海运专业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持证船员、各类中介服务人才出众需求不断增长,同时由于缺乏长期有效的人才积累,出现国际海运人才严重供不应求局面,而且,激烈的行业竞争造成专业人才频繁流动,许多中小企业经常面临人才流失、人才断层的现象,很多企业现有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综合素质不高,导致企业管理水平较低。至于能掌握国际惯例、精通法律业务、熟悉掌握外语的高层次海事法律人才,既懂航运业务,又擅长统计分析的综合型航运统计人才、航运经济研究人才和航运信息人才在我省更是寥寥无几。
(三)企业规模问题
经营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是我省国际海运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我省国际海运企业队伍总体实力不够强大,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整体实力偏弱,缺乏足够的发展后劲和同境内外大企业同台市场竞争的能力。我省最大的国际海运企业浙江远洋运输有限公司也只有运力100万载重吨,而且老旧散货船居多,在国际海运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
(四)船舶进口税赋问题
据统计,我国国际海运船队中,挂“方便旗”经营的船舶约占总吨位的56。而在境内登记,挂五星红旗的船舶仅占总吨位的44。我国国际海运船舶挂方便旗经营,最主要原因是进口船舶税赋过高,企业须缴纳27.53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进口1艘造价为1亿美元的大型专业化新船,尚未投入运营便须先缴纳2753万美元的税费,实在令想悬挂五星红旗的船东望而生畏。船舶价格如此昂贵,再缴纳高额税赋,必将大大增加船舶经营成本,这在竞争非常激烈的国际航运市场中,无疑将严重影响我国航运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四、促进我省国际海运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研究和宣传
加强对国内外国际海运业的研究,及时掌握国内外国际航运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我省国际海运业发展过程中的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利于引导我省国际海运企业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调整经营思路。
尽管政府对把发展国际海运业、建设海洋大省、提升我省经济整体实力放在了重要地位。但是社会对国际海运业的关注程度还相对不高。因此,应加大对国际海运产业的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新闻媒体和行业协会,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国际海运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建议出台促进我省国际海运发展的产业发展导向政策
1.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国际海运船舶发展专项补助资金。通过专项补助资金,对投资组建国际海运企业、购置国际海运力、更新运力结构等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资金上压力,提高对境内外各类资本参与我省国际海运业建设的吸引力。
2.出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国际海运企业的所得税、营业税等给予一定比例的优惠,以进一步加快国际海运企业的再扩大再生产资金的积累速度。
3.扶持龙头企业。扶持我省现有的规模较大的国际海运企业,在若干年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海运企业,提升我省国际海运业的良好形象。
4.鼓励吸引民营资本投资参与经营国际海上运输和基础设施建设。我省作为我国民营资本最为活跃和实力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民间资本十分庞大。应尽快建立吸引这部分民营资本投资参与我省国际海运的机制。把民间资本转化成为长期稳定的建设资金来源,对于加快我省国际海运业发展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建议建立我省国际海运水运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我省国际海运企业无论是在设立期还是在企业的运行期,依靠自由资金无法进行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必须通过外界的资金予以支持。建立我省国际海运水运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切实解决企业对发展资金的需求的一种便捷的、有效的银行贷款融资机制。
(四)加强对现有国际海运人才的培训和建立引进人才机制
现代国际海运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针对当前我省国际海运人才缺乏的矛盾,一方面,企业应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对企业职工的培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技能,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政府部门应依托国内外海运培训院校,建立国际海运业从事人员的培训教育机制,加大对我省现有国际海运人才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海运企业管理层、海员、海运中介服务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技能。另一方面,企业应尽快推动体制改革和创新,改家族式管理体制为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实施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让经营管理层和技术骨干持股,把企业人才的利益与企业命运紧贴在一起,建立引进人才机制。
(五)向国家建议建立我国特色的国际船舶保税区,实施船舶保税登记制度。
船舶作为一种可以买卖的交通工具,本质上也是一种商品,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因此,尽快建立我国特色的国际船舶保税区,实施船舶保税登记制度,对现行的从事国际海运跨境服务的中资方便旗船舶,和一般商品一样在保税区享有保税待遇,对阻滞我国船舶移籍海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发展我国商船队和增强我国海运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世界范围内,船舶保税登记制度作为一种财政上无需投入的新的航运扶持政策,倍受各海运大国的青睐。自1978年英国最早以马恩岛为境外登记处以来,先后有法国、荷兰、葡萄牙、挪威、日本等十几个海运强国实行此类船舶登记制度。因此,我国实行中资方便旗船舶回归保税登记制度完全符合国际惯例。而且在事实上,此类保税登记在国内也曾有过先例,如中远集团就曾在厦门经济特区登记过缓缴关税和增值税的进口船舶。
《省国际海运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来源于网,欢迎阅读省国际海运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9Hf
【省国际海运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相关文章:
省国际海运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08-15
大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04-06
国际生物能源发展及我国的对策研究08-05
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08-05
警务公开发展现状及对策08-12
警务公开发展现状及对策08-15
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08-16
高中教育发展失衡现状及其对策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