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青岛:产业集群策动增长方式嬗变_[实习报告]
以名牌企业众多闻名全国的青岛市,其产业结构正从以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即发“六朵金花”为代表的“轻型化”向“集群化”转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青岛西海岸采访过程中发现,随着中石化1000万吨大炼油、丽东化工等项目陆续在这里安营扎寨,该市已初现了石化、造船、汽车、家电、电子和港口六大产业集群轮廓。
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集群是最具战略意义的选择,只有顺应产业自身发展规律,形成上下游衔接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才能降低成长成本,提高要素效率,才能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从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这是青岛在结合自身综合条件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审视全市未来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001年以来,青岛的GDP始终保持15%以上的增速。去年,青岛依托大企业在工业经济上实现了“三突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利税突破200亿元,利润突破100亿元。大企业既是青岛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也在产业配套上为发展产业集群提供了广阔空间。在青岛市家电产业集群中,仅海尔、海信、澳柯玛三大龙头企业就带动了800多家配套企业的发展。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制定了《鼓励大企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出台了22条扶持政策和措施,鼓励大企业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开发核心技术,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迈进,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同时,在石化、造船、集装箱等领域培育大公司大集团,进而培育大企业后备梯队,形成梯次发展的优势企业群体。
发展产业集群,最忌讳政府行为的偏差。譬如,延续计划经济下发展“支柱产业”的套路,或者搞一个专业化工业园把相关的企业都弄在一起的做法。青岛在确立集群龙头企业的过程中,不是人为扶持哪个企业,而是充分尊重市场竞争法则:这些龙头企业要么是激烈市场竞争中胜出的佼佼者,要么是国家特大型企业的重点项目,都是有着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都已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集群效应。这种顺势而为而不是拔苗助长的尊重规律的态度,大大增加了产业集群的成功率。去年,青岛市获得中央电视台评选出来的“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称号和“企业家最满意奖”。
目前,青岛已形成了以海尔、海信、澳柯玛、朗讯、LG为核心企业的家电电子产业群,以大炼油、二甲苯、芳香烃和PVC为核心产品的石化产业群,以轿车、轻重卡车、客车及车辆零部件为核心产品的汽车产业群,以集装箱船、游艇及船舶零部件为核心产品的造船产业群,以港口运输、集装箱作业等现代物流、临港加工分拨、港务机械制造为核心行业的港口经济产业群等六大集群。产业集群基本上呈现了三种模式:海尔模式、即发模式和中船重工模式。
海尔模式是典型的名牌叠加型的集群,以三洋、爱默生为代表的一大批名牌企业集聚在海尔周围。目前,海尔在青岛及周边地区累计吸引供应商74家,其中有海外知名企业33家,国内龙头企业24家,许多国际和国内大企业纷纷把代表核心技术水平的研发中心转移到青岛,从而搭建出一个集研发、制造、采购、物流等于一体,辐射力巨大的产业平台。同时,海尔千万级别的制造规模,使产业链上溯和下溯无限扩展,譬如,海尔冰箱和空调吸引了三洋、广州冷机、台湾瑞智压缩机等企业前来建立压缩机总装厂,压缩机总装厂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吸引了为压缩机制造配套的电机厂、漆包线与热保护器厂等零部件厂前来“挂靠”;而这些零部件厂又吸引了五金件冲压、钢板剪切、铜材等原材料与原材料基加工的工厂前来,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家电为核心的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在青岛及周边地区,已形成了年产压缩机1200万台的中国北方最大的家电用压缩机配套基地,塑料配套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的全国最大的家电用塑料加工配套基地,钣金配套加工能力达到35万吨的全国最大的家电用钣金加工配套基地等等。
即发模式是非典型的名牌叠加集群。全国针织行业综合实力第一的即发集团,虽然品牌还不太突出,但其制造能力却是世界级的,目前,即发年出口生产能力达到1.3亿件。正是这种世界级的制造能力,集聚了伊藤忠、东棉、丸红、三菱等国际名牌大公司前来合作搞面料和服装生产,形成了面料和服装两头的名牌集群,即发自己占据着产业链条的中心位置。即发这种把制造做成名牌进而集群名牌企业的做法,反过来可能又将加快即发品牌的成长速度。即发的这种集群模式的成功,为发展集群提供了多样的路径选择。
中船重工模式是典型的大项目集群。中船重工作为国内最大的造修船集团,民船产量约占全国的30%。这家中国造船业龙头计划总投资100多亿元在青岛建设9个大项目。随着中船重工的“六厂四所”——武汉重工铸锻公司、宜昌船舶柴油机厂、武汉船用机械厂、重庆齿轮箱有限公司、陕西柴油机厂、武昌造船厂以及725研究所等有关研发机构新增的科研系统集成、大型船用配套总装能力,逐步向青岛转移,一大批配套厂和科研院所积极跟进,其他品牌企业也闻讯而来。2004年12月,中海油投资17亿元的海洋石油工程基地签约,中海油有关负责人说,选择在青岛建设海洋石油工程基地,就是为了与世界级的海西湾造修船基地联合,打造全球最大的海洋石油工程基地。目前以中船重工为龙头的造修船产业群,集聚了国内的重点配套企业和研究机构。
以大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聚和发展,使青岛市产生了巨大的产业吸引力和滚雪球效应,促使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是六大产业集群已经成长为青岛工业的核心力量,强势拉动着青岛经济。经过近几年的苦心经营,去年六大工业产业集群在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已超过50%,预计到2010年达到1万亿元。届时,石化、汽车、造船、电子、家电、港口六大产业集群将基本形成规模,产值比重占到全市工业的70%左右。二是有效地加快了农村的工业化进程。正如杜世成所说,“青岛加快产业集群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城市大工业向农村扩散和渗透的过程,有力地拉动了‘三农’问题的解决。”
目前,青岛的海尔、海信、澳柯玛、双星、红星化工等大企业都在本地以及全国各地农村建立了许多工业园区,新引进的内外资大项目绝大多数也建在农村,这样使农村具备了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产业大军。青岛郊区电子家电、机械制造等总产值亿元以上的经济板块现已达到20多个,呈现出新的“青岛现象”
《[推荐]青岛:产业集群策动增长方式嬗变
【青岛:产业集群策动增长方式嬗变_[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产业实习报告07-23
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08-18
产业实习报告八篇08-25
信息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效应分析08-26
关于产业实习报告4篇08-31
产业实习报告合集7篇08-25
关于产业实习报告三篇09-10
关于产业实习报告3篇03-27
服装产业调研报告05-15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