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研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时间:2023-02-27 09:23:12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村面貌的根本措施,也是实现国民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举措,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十一五”是我县爬坡过坎,走出拐点,迅速转型,全面提升的重要时期,新农村建设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县这样一个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市搞新农村建设,我认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基本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坚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统一;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结合实际,突出特色,不搞齐步走;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要解决问题,发挥优势,转变劣势,稳步推进这么几个原则。
一、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多,但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为突出的矛盾。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从而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步发展。
2、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由于多年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渠道变窄,这一矛盾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村镇建设杂乱无章,人居环境条件恶劣。各乡镇基本没有进行科学的建设规划,农户住宅位置沿袭历史,随处而建,比较凌乱。农户住宅大部分是普通砖瓦房,还有的是年久的土坯房,安全系数不高。同时农户基本没有环保意识,随意堆放农作物副产品、肥料等。村巷卫生很差,人畜杂居,人畜混居,秩序很乱,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
3、劳动力素质低下。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常常有造假行骗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这种状况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4、思想观念落后,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还比较差。对一些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的公益事业,如修路、植树、救灾、抢险等也是斤斤计较,很不情愿,不给好处,就不干,还有些农民的职业道德观念也很淡薄,如在一些乡村农民在往外出售的棉花内渗沙子和其它杂质。给牛羊肉注水,给蔬菜乱打药等等。而且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正在逐步淡化,赌博、非法宗教、铺张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特别是在传统习俗和传统生活习惯方面,婚丧消费中的相互攀比,大操大办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有的乡镇男女订婚彩礼都在万元以上,结婚时更是全家举债,大摆酒席,奢侈浪费严重,致使一些刚刚富裕起来的家庭,又因昂贵的结婚费用而导致再次返贫,还有一些乡镇封建迷信活动有所蔓延,宗教狂热、赌博的恶习也死灰复燃,特别是到了冬季不少农民整天沉迷于赌桌之中,根本没有心思从事生产劳动,有的甚至引发了家庭矛盾,还来了很大的社会隐患。
5、农村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一是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目前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度还不高,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药品价格反映强烈,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二是科技文化投入不足,教育负担加重。尽管近年来县农村居民科技和文化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总体来看,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三是社会保障难以保证。由于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大部分没有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又没有实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6、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仍未彻底打破,土地、资金等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地配置,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7、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但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党员干部“双带”作用发挥不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
二、几点思考和建议
针对县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全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通过增加新农村建设财政支出,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以农业持续增效、农民大幅增收为核心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把解决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状况,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把培养新型农民、构建和谐新农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抓手;把深化改革、解决影响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真正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抓细抓实,抓出成效,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造福全县16万农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具体措施和建议:
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客观分析县三农工作的现状,实现农业增收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草”三元结构的转变,完善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机制,努力做到由以农业增收为主转变为非农增收为主,注重农民收入多元化,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坚持“退粮还经”战略,引导农民继续强化种植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抓好以葡萄为主的林果产业,大力发展以设施栽培为主的瓜菜产业;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行龙头企业 基地 农户的生产模式,使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二是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按照市场需求和加工转化的要求,坚持“合理布局、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思路,以产、加、销相互衔接的高效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为支撑,扩大特色农作物种植,采取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按照“招商引资新建一批,改革改造巩固一批,创造条件培育一批”的思路,重点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支农支牧龙头企业培育,引进、培育、发展壮大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强化各类专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加强农副产品的商标注册和特色农产品原产地域保护认证工作,打造特色品牌,提高知名度,力争把“老桑”“军彩”“绿珍珠”等农产品培育成区内外知名品牌,以品牌化战略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种植业水平。县财政要逐年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大力实施“科技人才下农村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鼓励科技人员采取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依靠科技加快农民致富步伐。积极开展以设施农业栽培、葡萄鲜食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民技术培训,快速提高全县农民设施农业的种植水平。从县情来看,投入多管理好的葡萄一亩地可以收入6000-8000元,而投入少管理差的只好到1000-2000元差距太大。四是发展庭院经济,拓宽增收渠道。争取每户在房前屋后空地上建一个大棚,种植蔬菜果木等,解决自身吃菜问题。同事在养殖业上做文章,每户养羊、养牛、养鸡,发展家庭养殖种,扩大增收。五是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力度。大力实施“农民变工人”工程,努力为农民在城镇就业创造条件,让农民最终实现向城市居民的根本转变。各乡(镇)要依靠政策引导,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推进农村劳动力由季节性向经常性、由自发性向有组织、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由农业向非农业、由农村向城镇、由打工向自主创业的战略性转移,到“十一五”末,力争完成2000名农民变成工人的任务。县如果有50农民进城,平均一月工资500元,一年可以收入6000元。城郊三乡镇也要加大农民变居民工作力度,促进农村人口向非农业转移。各乡(镇)要进一步加大非农增收的比重,实现农民增收的多元化。要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管理,鼓励和引导他们离乡创业、离乡生财,实现“输出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目标。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尽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状况,是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按照总体规划,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一是加快建设以节水为主的节约型社会。要以水权改革为重点,对全县水资源进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实行政策节水,工程节水、市场化节水、园艺节水并举措施,利用政策和市场价格杠杆,实现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务一体化管理,合理配置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实施土地零开发,打井零控制,压缩高耗水、低产出的种植业规模,鼓励农民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耐旱农业,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以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为着力点,大力推广滴灌、低压管道、膜下灌等高效节水技术。二是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实施好中低产田的改造及其配套设施和绿化工程建设。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建立长效的管养机制。全力做好以二塘水库建设为重点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地前期准备工作。继续抓好坎尔其引水工程、柯柯亚-坎尔其大渠联网等在建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三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组织实施好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四期、防沙治沙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葡萄、石榴、红枣、杏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建设,不断加强绿洲内部和外围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巩固和完善绿洲生态屏障。县环保局要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进一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继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切实保护和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四是加大乡村道路建设。以县城-鲁克沁镇道路以及自治区乡村公路等项目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乡村道路建设力度,引导农民积极投工投劳,开展农村医疗卫生、文化生活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配套设施建设,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五是突出抓好村庄环境整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沟渠涝坝、院落畜圈的整治,开展农村沼气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改变村庄脏乱差状况。逐步实现村庄的硬化、亮化、美化。每户农民住宅应该是十分地房屋,院内有一架葡萄,留有5分地建大棚,屋后有3分地的养殖地,可以养殖20只羊,2头牛,还可以种植20棵果树,样子可以统一设计,从现在起没有规划的村不能盖房子,要求通电、通路、通水、通有线电视。要继续加大以农村为重点的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加快住房改造,建设农民新居。同时,鼓励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民居民宅,美观实用,节约土地,大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
3、培养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将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县建设新农村,抓好教育是基础。要大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的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注意调动和保护长期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二是加大县委党校、就业培训中心、农广校、农科所、科协等各单位培训资源整合力度,建立职业培训中心,强化农牧民技术培训。要依靠各级培训力量,开展宣讲教育、职业教育、阵地教育、骨干培训强化对农牧民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素质教育,培养“五型”(学习型、技能型、守法型、创业型、文明型)农民,重点突出民族团结、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群众的致富技能和本领。
4、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深化农村改革,是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体制保障。
一是深化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要在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不受侵犯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全面推行农户“贷款证”制度,加大小额贷款的支农力度,积极为农民申办小额贷款提供信用担保,解决农民发展生产和创业致富过程中资金不足问题。三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着力抓好乡镇机构改革,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推进国营牧场管理体制改革。
5、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教育农村群众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诚信乡(镇)、村、户”等的创建活动。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像农民运动会、农民文艺节目汇演、麦西来甫等各项比赛活动,开展三下乡、六进村等活动,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社会氛围。办好农民图书馆、文化馆、老年活动室等,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农民道德文化水平。三是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农村“低保”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和贫困大学生入学等社会救助体系。继续大力开展联乡驻村入户“一帮一”活动和救助弱势群体帮扶工作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注重培养“双带双强”型的村级干部,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充分调动乡镇党委、村干部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工作中的积极性。通过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目标责任制,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季度通报、半年初评、年终考核,每年年底由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县直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考核,并实行严格的奖罚制度,促进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三是切实把开展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把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与提高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结合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四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进以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活动。认真贯彻《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搞好村务、财务“三公开”,积极推行村民理财小组制度和村民民主日活动,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真正实现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6、坚持试点先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加强领导,积极探索,切实把这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
一是建议县认真安排部署,成立机构,加强领导,培训一批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重点在科级干部选拔,要在每个自然村培训一名科级干部,确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落实好。二是通过典型示范有序推进,不搞形式主义,不搞盲目攀比,不搞形象工程。县农村各乡镇条件不同,发展差异很大,新农村建设不能是一个模式,要立足区域发展的实际,做好乡村建设规划。根据各级乡镇和村的实际情况和基础逐步推进,分布实施条件好的可以快一些,基础不好的可以慢一些,不能急于求成。从今年开始,在全县选择2-3个条件基础好的乡镇(村)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先行试点。三是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推广。试点成功后,各乡(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乡村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的在全县范围内逐步推开,确保建一个成一个,不断巩固建设成果,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和思考】相关文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和思考08-12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08-16

领导干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08-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考08-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08-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需要“换位”思考08-12

对我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08-15

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08-12

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