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学校教育宣传资料
**市**区**小学教育宣传资料我校创办于1956年,当时创办学校的工厂是一个生产砖瓦制品的小型企业,后砖瓦厂扩建为陶瓷厂,学校因而得名“陶瓷厂子弟校”。2002年学校转制成为政府办学,更名为“**市**区**小学校”。学校地处花溪街道先锋村与新屋村结合部的**社区,与巴滨路为邻,与长江水为伴。
学校现有学生248人,班级6个班(其中:最大班额50人,最小班额35人);在职教师16人(其中:男7人,女9人),生师比15.5;专任教师15人(其中:本科学历10人,专科学历5人);专业岗位结构合理(中级职称7人,小学一级职称8人),区级骨干教师2人。面积1285平方米(生均5.18平方米);校舍面积751平方米(生均3.03平方米);体育场馆500平方米,生均3.15平方米。
各班级分设图书角,全校图书3720余册,生均15册;生均设备值1504元,计算机室1间(其中:教师机1台,计算机57台,生机比22.9);校园网开通、多媒体(班班通)6套,投影仪两套。
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办学规模6个班;进城务工子女入学人数177人,达100%;贫困儿童入学5人,达100%;就近入学248人,达100%;教师配备16人,结构比为50%;教师集中培训比率88%,平均培训课时90,教师待遇绩效工资100%。体育教师配套率88.5,音乐178,美术178,科学200,信息技术400,开足课程、课时100%,无重点班,学生负担合理,开展了课程改革,巩固率、体质健康及格率、综合素质合格率、质量监测合格率均达100%,无一人辍学。
近年来,我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各类资助政策保障了全区初中毕业生继续升入高中阶段学习,特别是解困助学基金、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免费中职教育等项目的落实,为贫困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和中职学校学习提供了保障。全区初中毕业生基本上都升入高中阶段学习,高中阶段普及率进一步提高,改变了过去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的状况。据统计,2013年,全区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比例达到95.1%。
花溪街道镇(街道),去年初中毕业930人,升入高中、中职学校的学生有921人,升入高中阶段学习的比例达到 99.03%.
由于我校原属企业办学,转制后政府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但教学场地、设施设备等远远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加之学校所属地区已纳入政府规划,新学校规划也纳入其中。新校园规划总面积为10784平方米,建筑面积是7388平方米,教学及配套用房5600平方米,办公用房1300平方米,规划学生总人数810人,常年办学规模18个班,办学规模是目前学校的3倍。
学校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强化管理,新编印了10万多字的《管理文集》一书,确立了“以陶瓷文化做积淀,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意识,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与时俱进,依托社区、立足社区、服务社区,打造让社区群众满意的学校”的办学宗旨,“孕育花朵,绽放未来”的办学理念和“陶瓷文化做积淀的校园”的办学特色。学校凭借2012年被**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市教委、团市委命名为“五心四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示范点为契机;借助**理工大学、工商大学青年志愿者、区市政园林局、**锦晖陶瓷有限公司等友好单位的支持和帮扶,打造了**市“五心四好”主题实践活动示范基地、**理工大学“爱心活动”基地、**工商大学“1+5”行动实践基地、巴滨路环保体验基地、陶瓷文化实践基地等“五个”基地,拓展了德育教育实践领域,彰显了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学校还坚持“五个日”活动(即:周一学习培训日,周二听课交流日,周三校本培训、教研活动日;周四“1+5”行动与艺术社团活动日;周五师生安全教育日),并结合地方文化,开设了“陶瓷研究”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大力实施1+5项目实验与艺术社团活动相结合,学生参加片区运动会,获得团体第四名;参加区科技制作比赛,多次获团体第三名;艺术社团举办的各类文艺活动汇演、作品展览等,得到家长高度赞扬。现正从事市级子课题“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研究”,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沃土。学校坚持了对党和国家负责,让社会家长满意,使全体学生受益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改善育人环境、培养优质人才的进程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校区级德育科研课题--《小学生孝心教育研究》项目,荣获**区人民政府2010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学校先后获得“财务规范化管理”、“无烟学校”、“平安校园”、“传箴言先进集体”、“先进团队组织”、“规范性党组织”、“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教育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市平安校园”等。学校领导班子2011、2012被区教育工委、区教委评为“好班子”。
学校将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规范和加强后勤保障工作,不断增设现代化的教学及办公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完善学校管理文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为学校的腾飞和发展,为我区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〇一四年一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