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实习报告>图书馆实习报告

图书馆实习报告

时间:2022-07-16 15:00:26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有关图书馆实习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图书馆实习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图书馆实习报告

  图书馆实习报告 篇1

  20xx年7月4号至20xx年7月15号,我在河南省图书馆进行了实习。通过实习,我对图书馆各方面的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为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总结了经验。

  一、实习目的

  更好地理解图书馆学的性质、特点,了解图书馆的具体工作内容,了解图书馆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了解图书馆各部门的联系,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习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适应毕业后图书馆的工作需要。

  二、实习时间

  20xx年7月4号至20xx年7月15号。

  三、实习单位概况

  河南省图书馆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是河南省最早的一所公共图书馆,也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公共图书馆之一。是河南省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类文献最集中的信息中心。河南省图书馆由郑州市嵩山南路150号主馆和郑州市优胜北路少儿馆两部分组成,主馆占地2.69公顷,建筑面积29500平方米。其中书库面积9008平方米,可容纳300万册藏书,阅览室面积9094平方米,设阅览室座位1500个。另有一个多功能报告厅,设座位200多个。分馆现有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书库面积约3000平方米,阅览室面积约2000平方米。河南省图书馆设有中文图书、中文报纸、中文期刊、外文报刊、中外文参考工具书、古籍文献、河南地方文献、音像、缩微和电子图书、少儿图书等13个阅览室。另辟有中文、外文、文艺小说、少儿图书等5个借书处。

  河南省图书馆有以下几个部门组成:采编部,负责全馆藏书建设规划和文献采访方针的落实工作;文献征集、采购、标引、编目加工工作,建立、管理书目数据库;豫版文献呈缴、日常捐赠图书接收工作。借阅部,中文图书(地方文献除外)的外借、阅览和管理;读者咨询,读者活动,图书宣传推介;馆外借阅点的管理。报刊部,中文报刊的记到、外借、阅览、过期报刊送装、报刊库管理、开展读者活动及咨询等工作。古籍部,河南省古籍保护中心日常工作,全省古籍保护有关业务工作;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工作;古籍文献的征集、书库管理及阅览工作。网络技术部,全馆自动化硬件、软件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网站的设计、更新、维护工作;各类数据库的安装、调试、维护工作;共享工程基层中心技术支持与服务。地方文献部,地方文献的阅览、管理、征集工作;河南特色专题文献资料库工作。外文部,外文书刊的分编加工、外借、阅览和管理工作;外文书刊的采集工作;国际间文献交流、捐赠事宜。数字资源部,负责共享工程河南省中心日常工作;共享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的实施推广工作;全省共享工程信息资源整合总体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并负责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研究辅导部,开展全省公共系统图书馆调查研究,承办全省性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会议;开展全省公共图书馆系统协作协调工作,组织业务辅导;编印《河南图书馆工作动态》等。《学刊》编辑部《河南图书馆学刊》编辑与发行;河南省图书馆学会秘书处日常工作。少儿部,少儿书刊的借阅、管理与辅导、读者队伍的建设,做好图书宣传推介工作;开展少年儿童阅读辅导活动。读者工作部,“世纪论坛”及其他讲座的策划、组织工作;借书证的办理、读者咨询、对外宣传推广工作。

  四、实习内容与过程

  20xx年7月4号至20xx年7月15号,在学校老师的组织下,我们班16位同学在河南省图书馆进行了两个星期的实习。我的第一个星期是在报刊部,确切的`说是报刊咨询部,主要是期刊的上架下架及整理等工作;第二个星期是在办公室,了解一些基本的工作机器,由于办公室也是一个信息流通的中心,在这有利于协调各部门的意见。

  报刊部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负责中文报刊的记到、外借、阅览、过期报刊送装、报刊库管理、开展读者活动及咨询等工作。咨询部原是闭馆的,并不对外开放;由于希望满足更多读者需求,就允许读者借阅,但读者还是不能直接进入查找自己想要的资料,需馆员协助借阅。本馆图书根据中图法先按基本部类分,再按基本大类分,然后在大类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内容的不同,加以细分。各个期刊以有序的方式排列,让人一目了然,也方便馆员查找。

  在了解了本馆的基本情况之后,我们首先进行了上架。把从隔壁拉回来的书,根据期刊上手写的分类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然后在记录卡片上记下所到期刊的期数,所有记录完之后,把这些期刊上到相应的位置的架子上,以供借阅。其中有几点需要说明:

  1、有好多杂志是合刊,比如双月刊、季刊等,记录的时候,就要根据原有记录样式在后边的月份上打钩;有些是一月多刊的,也要根据前面卡片上的记录来正确书写。

  2、像河南本省出的期刊杂志,在这记录卡上找不到相对应的,这是因为有一个单独的地方,只储存河南本省的期刊报纸。

  3、上架的时候,有些期刊很难找到其相应的位置,还有就是这些放不同期刊的盒子,大多数是纸质的,很容易损坏,导致上架困难。

  上架还相对容易些,下架就不是那么简单了,特别是对于女孩子来说,偌大一个书库,不知道要下多少天才能下完的。所谓下架就是把过期的期刊从架子上整理下来,放到固定的地方。在下架的过程中发现几个问题:1、下架有时会遇见期刊不全,甚至缺了好多,老师交代这样的不下;2、大多数期刊都被翻阅过,但数量庞大计算机类的期刊却很少有人问津,着实令人心疼;3、下架的图书都集中堆放在庇荫处,防止它的见光老化,以致失去其价值。

  办公室是一个枢纽,我在这里学会了复印、打印,给领导修改了稿子,帮同学们解决了一些难题,使我们在河南省图书馆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五、 结语与体会

  这次实习,是我们走向真正工作岗位的一次练兵,使我真正体验工作的感受,为将来到具体岗位上工作做准备。在省图体验最深刻的就是每天都要按时考勤,这里不再是学校里的宽松,每天要求考勤,检验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早出晚归的辛苦,更使得我们理解父母的辛勤,使得我们更加理解父母。

  在省图实习,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在学校的学习中,只要求我们看看书,写写字。而在实习工作上,则是要求我们动手去做最基本的工作。一些基本的工作,如打扫卫生,搬运图书的活计,能够锻炼我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在这两周的实习过程中,我真的学到了好多的东西,感觉这两周时间过得很充实,有点上班的感觉,也谢谢学校及省图给我们这次实习的机会。

  图书馆实习报告 篇2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实习路线及内容:200X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嗄显埃

  3.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实习记录

  1.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

  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

  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

  2.“世外桃源”——燕南园:

  (1)老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

  了解并认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们特殊的照顾,自生自灭,但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月兰花开,种类更加丰富。

  (2)自己在园中的观察:

  与园外相比,园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墙角,路边都长着野花。注意到园中很少有铁栅栏,草地的边界都是由一种植物,再在上面简单的架一根竹竿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长叶开花后应该很漂亮。我想这个效果是铁栅栏无法拥有的。在里面还看到三只野猫,两白一黄。

  (3)同园内居民的.交流:

  有一位40多岁的叔叔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给玉簪花分株,访问中他说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种的。问他住在这里同住在楼房哪个好,他说当然是这里好,因为这里人的密度小,活动空间大,还可以种花草。

  在询问一位住在园中30多年的老大爷时,他指着园中的一个花坛说,那里以前是一个游乐场,现在修了反而少了个娱乐的地方。

  在问及住在此处还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被访的人一致对园内的公厕表示不满,说不仅环境差了,而且人也杂了。有一位50年代就居住在这里的老奶奶说这里的植被乱七八糟的,自己想种点花,又会被人折走。

  3.静园:

  据老师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苹果树林,但为修草坪被砍掉了。静园的草坪可以任人践踏,目前黄绿相间,野草为绿。

  4.未名湖:

  有一个插曲令我印象深刻。一个人正在湖边的长椅上看书,突然身边开始喷水,吓的差点跳起来,原来是给草坪浇水的时间到了。我觉得这是设计的一大失败。设计要处处为处在其中的人着想,也许坐椅与喷头不是一起建的,但后来添加的应考虑到整体,不能将一个一个设施隔离起来。

  5.蔚秀园:

  主要是同居民进行交流。大家似乎还是抱怨的比较多,都反映小区中的一个死水沟蚊蝇滋生,臭气熏天,垃圾成堆。据了解,这个水沟以前水是清的,水源是地下的自来井,居民也不多,后来盖房子,把水填了,把山推了,自来井不出水了,活水变成死水了,清水自然也混了,臭了。当问及对小区内的植物有何看法的时候,大家的意见也是出奇的一致,说现在太乱,草乱七八糟的,还是要搞搞绿化,弄利落点好。问她们野花难道不好吗,回答是花期太短,不象种的花那样开的长,也没有那么多种类,而且也没有种的花花朵大,好看。

  居民的观点似乎与老师自然即是美的观点有些矛盾,这种情况在燕南园中也有发生,人们还是需要整齐的草坪和人工栽种的花朵。是因为我们访问的都是些老人家,她们见了太多的荒芜与嘈杂,现在渴望一种整齐的美吗?

  6.海淀公园:

  还是以自己观察和同别人的交流为主。在公园中没呆多久就感到很晒,问在公园中健身的人,也反映这里的树阴太少了,夏天只能很早或傍晚来。一个看着孩子玩耍的阿姨说,这里虽说很晒,但离家比较近,有一些健身设施,孩子也爱到这里玩,有总比没有要好。

  我观察到,这里树少,天空比较空旷,反而成了放风筝的好地方,公园也因地制宜,门口就有卖风筝的。其实没树也有别样的乐趣。

  公园中有残疾人康复区,儿童区和老年人健身区,区内都有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设施。而且每区的地都是用橡胶铺的,软而不滑,这是在很多小区或公园里面被忽视掉的。

  7.去往颐和园的路上:

  在万泉河边,被眼前景象惊呆,河床中已没有水,只有一层散发恶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匮乏,使其没有了生机。

  经老师讲解,路上那些穿着“铠甲”的树木是皮很名贵的杜仲。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种在路边,给树木的养护添加麻烦。是为了让路人认识新植物吗?树上没有挂牌,而且让人认识到它的珍贵之处,树就更危险了。是它适合种在此处,或是它长成后别有一番景象吗?

  到了所谓的绿化隔离带,是将“京西稻田”除掉后的产物,觉得还没有路边的树多,土倒是不少。老师介绍一种名为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该种先锋植物,无人管理,也可茁壮成长。

  8.颐和园南如意门:

  门前就是昆玉河,又称京密引水渠,岸边已被固化。该条河流同八一湖相连,构成了所谓的京城水系,已经成了人们游北京的一条水上路线。驶过两条游船,但均没有按照当初开通此路线时所说的,为保护水体,将窗子封住,不知会给河水带来多少垃圾。

  采访中,得知以前的岸边满是树,水里鱼也不少,但为了修路,树砍了,岸修了,现在鱼不见了,由于来往的车辆很多,又没有树,土也很大。我仔细观察河水,发现水中有不少水草,靠近岸边处还有垃圾。

  9.颐和园内: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构成,两者均为自然形成。

  沿西堤六桥而行,一路杨柳依依,桃花盛开,同门外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在同游客的交流中,大家都很喜欢这里的风景,觉得“没白花门票钱”,反面的声音没有听到。

  湖边老师讲解由芦苇和茭白组成的湿地系统,这种滨水系统,净生产力高,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造福环境。我夏天来游园的时候,绿色的芦苇配上蓝色的湖水,再加上湖面波光粼粼,是很漂亮,但当时不了解它原来还有这么多生态功能。对一些景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是此次实习的一大收获。

  公园中正在进行整修,一圈印有花草树木的围帐将工地与游览区隔开,从远处看,围帐和园中的花草融为一体,不仔细看,简直无法分辨。这比起那些路边常见的突兀的围帐,更让人觉得舒服。但不幸的是我们还是看到有一条管道从工地延伸到湖边,乌黑的水正排到湖里。围帐很高,无法看到里面,不知这水是施工后的废水,还是将需要整修的湖段排空时,湖底含有淤泥的水,要是后者,还是情有可原的。

  在山上我们看到了几百年前的水土保持工程,很不显眼,老师不讲,我是不可能发现的。工程对山体的改变不大,只是将山坡改造成鱼鳞状,有点象阶地,这样可以加强下渗,减缓水流的速度,从而预防了水土流失。但我想这只适用于水量不大的时候。

  在山上还看到一些丢了脑袋的佛像,对取走佛祖脑袋的人颇不理解,这是一种亵渎,也是一种低素质的表现。

  约下午两点在山上解散,实习结束。

  三、分析与讨论

  注意到这次实习中不论是老师的讲解,自己的观察还是进行访问的过程中,都提到了不少关于植物的问题,因此这一部分想着重探讨周围环境中植物的选择,以及对实习过程中想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1.关于居民对周围植被看法的问题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对环境进行修理,而对野生的植物则有一些深恶痛绝,这与老师的一些观点有些背道而驰。

  图书馆实习报告 篇3

  如何体现社区应有的内涵和功能、如何赋予社区在推进创新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如何培养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何切实改变政府管得过多、捅得过死的局面,把社会非政府组织引入共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来?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益尝试和创新形式。

  一、实习单位介绍:北京西城区图书馆

  (一)项目启动背景与实施现状:项目ctlc,即“社区学习中心”,是由西城团区委、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法国沛丰协会、西城区图书馆联合建立的,针对外来青年开展的公益性技术培训项目。

  微软“潜力无限”旨在通过以社区为基础的技术学习中心来为处于弱势地位、无法充分接触并学习信息技术的青年和成年人等人群提供技等合作,从XX年6月在北京西城区启动了全国第一个城市“社区学习中心”项目,迄今已有上千名人员成为这个项目的受益者。已经在北京、陕西、福建、山西、广东、上海、重庆和昆明建立了八个社区学习中心,为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等提供培训,积极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沛丰协会是一个国际的非政府、非盈利组织,该机构的使命是在全球范围内利用信息通讯技术支持小额信贷。法国沛丰协会北京代表处成立于XX年9月,它旨在利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支持并推广中国的小额信贷发展。通过向地方小额信贷机构提供信息通信技术培训以及技术支持,沛丰中国帮助小额信贷机构更好地为中国城乡贫困人口以及低收入者提供金融以及信息服务。此外沛丰中国还向小额信贷机构信贷员、中西部等落后地区的各类专业人士提供互动的`培训。这些培训的内容涵盖了小额信贷管理、会计、计算机技能、互联网使用等诸多方面。而在本次整个项目中,该机构把着眼点放在向微软电脑学员免费提供心理健康与咨询、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以及急救等知识的培训,并不断关注学员的基本需求,通过调查研究不断更新培训内容。

  (二)北京西城区图书馆历史与现状:西城区图书馆是国家举办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隶属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领导,同时在首都图书馆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也是全国首家获得国际图联会员资格的区县级图书馆。

  本馆1956年12月成立,前身为北京市立图书馆西单分馆,馆址在西华门大街35号。1956年北京市立图书馆迁址国子监,西单分馆于1957年底交给西单区,改名为西单区图书馆。同时,原区文化馆的三个文化站(宣内、西安门、阜内站)划归区图书馆。1958年9月,西四区图书馆成立,馆址在西四北大街太安侯胡同28号(现为西四北七条28号)。1958年,西单、西四两区合并为西城区,原西单区、西四区图书馆也于1959年初合并为西城区图书馆。届时,馆舍总面积1700平方米,共藏书246,000余册,是北京市区属图书馆藏书较多、基础工作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西城区政府投资近亿元,建设了西图新馆。新馆位于西城区后广平胡同26号,官园文化区,紧邻北京市青年宫,建筑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新馆于1999年12月正式开放,馆内设有报刊阅览室、集体视听室、个人视听室、多媒体网络中心、旅游资料室、音乐资料室、古籍阅览室、地方文献室、个人借阅部、参考资料室、自习室、德国信息与德语自学中心和视障人阅览室等十三个服务部门,全面实行计算机管理。总藏书达到44.8万余册,报刊1000余种。XX年在全国公共图书馆定级评估工作中,西城区图书馆已达到国家地级一级馆的标准。

  现在,西城区图书馆已成为西城区的图书借阅中心、资料检索中心、信息交流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在为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经济建设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西城区“社区学习中心”项目简介:为创业过程中的农民工提供服务,改善“三农”问题,缩小数字鸿沟,创建学习型社区,为此,西城团区委、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法国沛丰协会、西城区图书馆于XX年启动了“社区学习中心”项目,该项目以开展计算机技术培训为主,辅以身心健康等课程,为农民工提供学习基本信息技术的机会和条件,为志愿者和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提供一个能够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场所。到目前为止,共举办了外来务工青年培训班十一期,有1480名学员接受了培训,他们多为外来务工青年、视障群体、贫困家庭子女。四年来,西城区图书馆与其他合作伙伴积极探索,密切合作,在培训方式、培训内容、招募师资力量等方面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这些将为新的“社区学习中心”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同时,西城区“社区学习中心”模式得到了合作伙伴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及法国沛丰协会方面的充分肯定,并作为成功的典型案例多次向各地“社区学习中心”进行推介和宣传。

  二、实习相关事宜:

  实习时间:20xx.7—20xx.9

  实习地点:西城区图书馆

  联系方式:

  服务内容:培训分成提高班和基础班,提高班开设网页制作、视频制作、数据库管理等课程;基础班开设计算机基本常识、word、excel、互联网的使用、幻灯片的制作等内容。

  服务方式:每期培训时间约三个月,分a、b、c、d四个班授课,每班一周上一次课,共11次课,每次两个半小时(晚上6:30-8:30),由一位主讲老师及若干助教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此外,每周日(上午9:00-12:00,下午1:30-4:30)还需为学员提供一次课外辅导(四个班的志愿者老师可轮流进行)。

  服务考核:“社区学习中心”根据“志愿者考勤记录”进行考核,在了解志愿者参加服务活动表现的基础上,以完成服务的时间为基本条件,参考所参加活动的效果以及反馈意见进行评估,一期培训活动汇总一次。志愿者团队统一由西城区图书馆进行管理和评估。

  服务对象:外来务工青年(①35岁以下②高中以下文化程度)

  三、实习职位要求:

  在每次课前与教师志愿者共同策划、安排授课内容,包括具体课程进度、授课方式、学员管理、作业评定、成绩考评等内容;

  在课程中协助教师志愿者解答培训学员学习中的问题,鼓励学员多提问,并将学员的问题及时反馈,促进学员和教师志愿者的沟通;

  与教师志愿者共同设计游戏或小组竞赛,以此充分调动培训青年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其学习的兴趣;

  在课程结束后负责课程效果的评估和意见反馈,整理相关资料。

  四、实习与专业关系

  城市“社区学习中心”项目不但为弱势群体和社区公众提供学习、接触电脑的机会,而且还给广大的青年志愿者提供了一个服务社会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在校学生,这个平台不但帮助他们实现了学以致用,回馈社会,找到了充分展现自身潜能的机会,而且更加深化和践行了社会工作专业“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

  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性的活动。它主要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通过诸如此类的志愿服务行动,不仅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也逐步壮大我们社工队伍,必将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发挥重大的推动作用。

  五、实习中点滴感受

  对社会工作而言,其专业价值观是指,社会工作者所秉承的一套人类本质的未经验证(或不可能验证)的信念,这种信念之所以独特,并不在于它与其他领域的价值观含义有多大区别,而是社会工作为了实现其专业目的,从中挑选出一组符合专业特性的理念,来作为实现的前提和根据(黄维宪、曾华源等,1996)。因此,所有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自己的职业道德伦理要求,并自觉维护服务对象的基本权利,清楚了解到其现实感受,自觉同破坏案主这一基本权利的行为做斗争,争取服务对象获得精神和人格上的尊重,充分发掘其个人潜能。

  图书馆实习报告 篇4

  1、实习目的及意义

  更好地理解图书馆学的性质、特点,了解具体的图书馆的具体业务工作,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图书馆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了解各部门的业务;通过实习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适应毕业后图书馆的工作需要。

  2、实习相关事宜

  (1) 实习时间:20xx年2月20日——20xx年4月6日

  (2) 实习地点: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

  (3) 实习单位介绍

  洛阳师范学院地处河洛大地中心,其历史可追溯到1916年成立的河洛道师范学校,历经洛阳师范专科学校、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诸阶段,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是1988年原国家教委首批表彰的“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的十所模范师专之一。已经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

  中校区新图书馆建筑面积 29132 平方米,拥有中、外文文献160余万册(件),年订阅中外文期刊2100余种。隋唐墓志350余方,珍贵金石拓本2000余种,线装古籍3000余种,10000余册;设有中国知识工程文献检索二级中心;2004年10月与中国国家图书馆实现了数字资源共享。局域网中央数据库中外文书库、刊目数据22万多条;拥有中外文文摘及全文数据库10余种。年文献购置费400万元。1998年,学院先后投入200余万元,开通了图书馆文献集成管理系统局域网,并通过校园网与因特网连接,初步实现了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

  该馆馆内现有:教学科研,现刊、过刊、参考、自科、社科、电子文献等阅览室11个,拥有书刊阅览座位 2200 席。馆舍整体布局合理,环境文化气息浓厚,功能齐全,使用方便,可满足读者阅览、外借、信息检索、文献利用培训、复制、装订等不同层次需求。馆内实行全开放式的布局,分为五大功能区;陈列展览与接待区,资源建设与办公区,普通文献借阅区(流通区)、特藏与参考文献区、阅览与辅助文献借阅区。根据业务和管理工作需要,馆内设有:文献资源建设部、网络技术部、读者工作部、报刊阅览部、图书流通部、文献信息咨询部、特藏文献部、办公室。

  该馆坚持节假日开馆,周开馆时间 84 小时以上。目前,与郑州大学、河南师大等省内部分高校图书馆签订了文献资源共享协议,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2004 年在河南省高校举办的“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中被评为先进单位 , 2005 年被中国学术期刊网授予 CNKI 利用最佳单位。

  3、实习内容

  此次实习包括了图书馆各主要部门:图书流通部、网络技术部、报刊阅览部、特藏文献部、文献资源建设部、办公室。

  3.1图书流通部:流通部是图书馆面向读者的第一线,是联系读者与藏书的桥梁和纽带。我在流通部实习的一周,主要做了四方面的工作:利用图书馆的妙思管理系统为读者提供借还书服务;将读者归还的图书的排架与上架;与其他老师一起对三楼的电子存包柜的定时清理;以及对破旧、掉标签图书的修补与清理工作。在实习中我发现每到下午流通部要下班时,流通部的借还活动开始非常繁忙。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工作人员要延时加班,另一方面读者也要排长长的队伍等待。如果不能调整工作时间的话,我建议在图书馆设立“还书箱”,读者可直接把书投入还书箱。工作人员可在第二天上午打开书箱把书还上。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调节工作人员上下午工作量不均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节约读者的时间,不用受时间限制为了还书而专门跑到图书馆来。

  3.2网络技术部:网络技术部是现代图书馆的核心部门,图书馆的所有业务都与网络技术部息息相关。师院图书馆网络技术部位于图书馆二楼,工展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图书馆文献管理系统的维护与备份;(2)电子数据库的更新与维护;(3)维护全馆办公计算机的正常运行;(4)图书馆网页的建设;(5)结合地域特色对河洛文化专题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4)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维护。实习时多参于了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的维护工作,其它方面只是辅助参与。

  3.3报刊阅览部:师院图书馆报刊阅览部,分散地位于图书馆二楼、四楼及五楼。期刊主要位于二楼的自然科学期刊阅览室、位于五楼的人文社科期刊阅览区、人文社科过期期刊阅览区;而报纸则位于四楼阅览部隶属于特藏文献部管理。这一点有点奇怪!在期刊阅览部实习的几天,我熟悉了期刊的采、分、编、典、阅、借等流程。在这里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对新到刊物的签到与上架工作,因为这次实习,刚好在新年伊始,所以还有对过刊的收集、整理以及将其送往装订室的工作,阅览部只在架上放置最新的刊物,所以只要有新一期刊物上架时,还要做的事情就是将上一期的同类刊物收回。这一操作,个人认为不够合适,因为在对新刊签到的时候,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同一种期刊同时到两期或者三期,如果只放最新一期的话,有些期刊一进馆就遭遇下架的命运,显然不利于期刊价值的实现,也不利于读者的阅览。因些,对于这种情况,我建议,在架上至少让现刊停放三期或者更多,最好,能连续地放上一年,因为我们对于期刊的装订是按年装订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文献的利用价值。对于这个问题,我和阅览部的老师讨论过,她们也很赞同,但她们也有其担心,担心展架上放不下那么多期的刊物。提出这个问题,我多站在读者的角度上进行考虑,期望能从管理角度找到更好的办法进行解决。细节能引起人与人之间的共鸣,期望对于这一细节的改进,能拉进馆员与读者的距离,创造出师院图书馆和谐、舒适、人文的阅览环境。

  3.4特藏文献部:特藏文献部下设特藏阅览区、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过期报纸阅览区、参考工具书与报纸阅览区。在这里实习时,我主要参与了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的参观人员接待工作,并在参考工具书与报纸阅览区实践了报纸的分类与装订。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位于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一楼东北。展出了河洛古代石刻艺术品近百件。展览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墓志展区,分为北魏、隋墓志展区,唐五代墓志展区以及宋明墓志展区。第二部分为鸳鸯志展区,主要展出馆藏墓志中的夫妻志。第三部分为古代石刻艺术品展区。第四部分为展柜中陈列的古代明器。特藏阅览区,主要有线装古籍万余册,历代名人字画123幅,历代名碑、墓志、摩崖石刻拓片2000余幅。

  在这里,我最大限度地接近了古籍善本,并解了河洛文化。对古籍善本不仅有感性的认识,特藏部老师的详细讲解,使我对版本学与目录学以及河洛文化的认识有了实质性的提高。跟特藏部老师们的每一次谈话都毫无疑问地拓宽了我的历史知识面。

  3.5文献资源建设部:师院图书馆实行了大采访制度,图书与期刊的采访都由文献资源建设部完成。该部门的两位年轻老师们分别给我示范了图书管理系统的图书与期刊的采购流程,包括查找书目,下订单,验收,付款,加工,入库等流程,老师们的讲解很细致。讲完后,我又依次在电脑上进行了实际操作,并在另外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对过期期刊与图书进行了著录操作。

  著录,就是针对实体信息资源所进行的信息描述。文献著录是指在编制文献目录时,对文献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师院图书馆采用的是CNMARC格式对文献进行著录。对过期期刊进行著录时,需要核对价格、册数、邮发号,在电脑上主要提供了以下几个检索点,分别是:邮发号、ISSN、CN、分类号、索取号、刊名。著录完成后,还要在装订好的书脊上写上刊名、期数。最后对其核对数目,交与过刊库进行典藏;对图书进行著录时,先要查重,如果能检索到同类的著录,则直接引用就可以,如果没有,则要重新著录。这时有100,200等少数字段需要自己输入。多亏在刚到资源建设部实习的时候,秦老师给我详细地讲解了CNMARC各个字段的功能与应用,虽然在学校已经学习过,但经常不用,都已忘记的差不多了,还好,通过几天的实际操作,我对这些字段就记得非常清楚了。

  接下来,我又熟悉并实地操作了文献载体形态的加工过程,师院图书主要从山东、郑州和北京的三大书商那里采购,其中部分期刊与报纸还从邮局订购。虽然对于图书馆的图书与期刊,书商已在物理层次上对其进行了的简单加工,但图书馆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附加与细化。首先将收到的包裹开包后,找出夹在里面的书单,开始验收;其次,核对书名、出版者,著者、价钱、册数等细节项;再次,根据中图法对其进行大类的划分,并对未加盖馆藏章的文献进行加盖,主要是对那些从邮局里订购的刊物进行加盖收藏章的操作;最后,在电脑里对这批文献进行录入,并贴上书标,因书商只提供了书脊处的书标,不能满足我们的实际需求。

  图书馆的图书、剘刊加工从业务层次上可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文献内容的加工,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编目加工。包括文献分类、标引、主题分析、文献著录等;另一个是文献载体的加工,也就是简单的物理加工。包括贴磁条、加盖馆藏章、打号、贴条形码、贴书标等。虽然在采编部我只呆了短短一个星期,但是对图书加工的这两个层面,却都有涉及。

  文献资源建设部的工作多半是制式的并要有非常多的规则要遵守着,在实习过程中感觉到采编其实是比想象的要更复杂,其中还要涉及的经费问题、政策问题和学校图书馆发展的方针。我非常感谢的是在实习期间,文献资源建设部馆员们对我不厌其烦的纠正与指导。

  3.6办公室:办公室是个综合性的办事机构,也是图书馆里一个重要的中心枢纽部门。工作既繁杂又具体,是馆长赖以指挥全馆运作、推动所属业务部门搞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机构,是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连接内外各个方面的纽带。做为实习的最后一站,在办公室的实习时,正值月末与月初,这期间参与了图书馆账目的结算与呈报,还参与了图书馆部室主任竞聘会场的安排与后勤保障工作。总的感觉是办公室的工作比较琐碎,小到修补图书胶水与胶带的管理与发放;碎到对馆员体验材料的`领取与发放。这期间最大的收获就是亲历了部室主任的竞聘现场,在这里我感受了馆员的全新风貌,从他们身上也学习到了很多积极的东西。在实习活动即将结束时,我又品尝了有关图书馆文化的一顿丰盛的文化大宴。

  4、实习体会

  平日时常听同学们说,图书馆周末不闭馆,真好!有问题可以网上咨询,方便!有了研修室,考研又多了一个好去处,也许,还有很多方便被我们“习惯”了、“不经意”了,当我们快速地从图书馆借到一本心爱的书,查到一条急需的信息,却很少考虑这经意或不经意的方便的代价是什么;就如我们吃到甘甜的蜜糖和穿着华丽的丝物,而很少想到蜂酿蜜、蚕吐丝的忙碌和艰辛一样。通过在图书馆一个多月的短暂实习,我熟悉了图书馆的工作流程以及馆员们的工作状况。对他们的辛勤耕耘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与认识……同时,在“图书馆的普通读者”和“图书馆实习生”两角色的交叉和转换中,我对这座朝夕相处的精神食堂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实践,更让我明白了图书馆文明的建设不只是馆员努力的过程,更是与读者作为不断互动的过程。平日工作人员对咨询的耐心回答,令作为读者的我心愉神悦;当我作为实习生在台上为同学办理借还书手续时,同学对我劳动的一声轻轻的谢谢,拟或是一缕浅浅的微笑,都让我如沫春风、心旷神诒;可见,文明是我们彼此尊重彼此理解行为的点点滴滴,当这些点点滴滴都成为我们自然而然的习惯的时候,一个春风伴书香的环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存在了。

  好的服务是一种互动,对广大读者来说,好的服务并不是没有约束,图书馆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具有了开展社会教育的功能。在这次实习活动中,我更加了解到图书馆对于培养读书人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读书对于培养我们自身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也如温总理在两会前夕所讲:“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今天是一个图书爆炸的时代,我们读书的心越来越不静了,我们读书的行为可以说有点急功近利了。当我们读更多的书的时候,书不再是一种外在的知识系统,而是我们生命里面不可或缺的一种养分,它让我们的心舒展和安宁,让我们体会如温总理所说的那种感觉——安全和幸福。

  杜松柏在《国学治学方法》中讲“天下绝没有不食桑叶而吐丝的蚕,不采花而酿蜜的蜂,亦没有不读书而能治学的人。”师院图书馆的大多数读者用户在不久的将来都要走向岗位,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林崇德教授在《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一书中,也谈到过“一杯水”与“一桶水”的问题,指出“要想教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面对21世纪知识爆炸时代思维活跃,见多识广的学生们,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拥有一桶水、一湖水、甚至整个海洋的水。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的交流中心,虽历经战火、朝代更迭,但它仍将中华五千余年的文明乃至世界的文化精华收集起来,不曾中断。从形式上讲不仅有纸本的,还有网上信息导航。在图书馆阅读与学习可以使人静下心来,远离浮躁,更好地装好属于自己的那桶、那湖、那洋水。在这里实习时,从内心讲,我希望能为更多的师院用户服务,因为他们要用其拥有的那桶水去浇灌祖国的未来。图书馆则是那水的源泉,从这个层次上讲,我还感受到了图书馆工作的奉献性与无私性,也感受到了做为图书馆员的自豪与伟大!

  5、建议及其它

  在现代社会中,高校图书馆无疑是最能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地方。读者一进到图书馆,图书馆的建筑、设施、布局、馆藏资源甚至到一草一木,都在无声地影响着他们。一个小的方便读者的变化、设计、布置,都会拉近和读者间的距离,使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在实习中,我发现,读者在借还书问题上易与工作人员发生争议;图书馆的代书板与存包柜在使用中还不那么尽如人意。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5.1读者在借还书问题上易与工作人员发生争议。

  5.1.1主要表现:(1)读者未借某本书,但借书记录上显示其借阅。(2)读者说已归还了某书,但借阅记录上显示未归还。

  5.1.2原因分析:(1)多是由于刷卡器刷卡与借还机器反应慢所造成的;(2)部分也可能是由于工作人员由于操作失误而造成的。

  5.1.3解决办法(1)自检: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借还书操作时,仔细查看借还情况是否与电脑显示一致。(2)他检:在工作人员进行借还操作时,读者也进行核查;建议读者在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时,自己也查看一下;读者也可以利用图书馆内的公共查询机,点击“个人信息查询”输入个人的图书证条码查询其借阅详情并主动和图书馆流通部联系。(3)互检:建议图书馆借鉴了银行的经验,展“透明式”服务,在借书、还书工作用机上全部安装双屏显示模式,便于读者了解自己的借还信息,提高工作信任度,避免馆员与读者的争议。个人认为这是最佳的解决方法,但可能在资金上要给予投入。

  5.2代书板问题

  图书馆采用代书板的初衷主要有三点,一是为了减少图书错架、乱架现象,提高查准率;二是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三是培养读者良好的借阅习惯。但在实际操作中,代书板却并非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5.2.1表现如下:(1)图书馆的乱架现象仍然存在;(2)代书板起到进门证的作用:特别是在下午图书馆流通部将要下班的时候,从教室里匆忙赶过来借书的同学要在门口排起长长的队伍,仅为了能等到了一个代书板,同时还要担心能否在关门前等到代书板,能否借到自己想要的书;(3)并未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有的同学在选完书离开书架时,常常忘记了把代书板抽出,送回原处。工作人员在整理图书的时候,还要将它们重新找回,从这个意义上讲,代书板并未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4)部分读者特别是初次步入我校图书馆的读者可能不太清楚代书板的使用,如果有的工作人员对其管理态度生硬则更容易让读者反感,反而使图书馆失去亲和力和吸引力。

  5.2.2解决方法:代书板的使用可谓利弊兼具,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绝大多数都具有良好的素质,在高校可以部分取消代书板。就代书板取消提几点建议与看法:(1)设立还书台、流动还书车:在书库内设立多处还书台、流动还书车,读者阅览后不用将图书还回原处,而是将图书直接放在还书台或还书车上,由工作人员集中上架。这样既能方便读者借阅,体现出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和管理;还能避免读者因不懂图书馆图书排架方法,或因时间等其它原因而将图书放乱,放错现象的发生。(2)培养图书管理志愿者:图书馆可以在读者中公开招募图书管理志愿者,他们的加入能够为图书馆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图书馆的发展与创新,通过对志愿者培训,并根据其的自身条件,合理规划,让他们各展所长,为图书馆提供不同的服务。并通过考核、激励等管理方法,加强对志愿者工作的宣传与表彰,确保志愿者活动有效展开。这样既让读者参加了社会实践,又缓解了图书馆人员不足的压力。(3)对读者进行培训:可以通过开展读者培训与咨询活动,让读者简单了解图书馆的图书排架方法,方便用户利用图书馆,也便于读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将图书正确上架。(4)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练合素质:图书管理人员是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的主体,直接代表了图书馆的社会形象。图书馆要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其基本功练习,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在书库管理中,要做到勤巡视、勤清理、勤上架,使开架书库整齐有序,“开”而不乱。

  5.3存包问题

  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是同学们学习充电的良好场所。图书馆不仅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书籍报刊杂志等资料,同时为方便同学存放物品,减少同学们借书看书时不必要的损失而建立了存包柜。但是笔者在实习时发现我们图书馆的存包柜还比较紧张,经常可看到很多同学在存包柜之间寻觅的身影。

  5.3.1存包柜现状:笔者实地调查了一下,我馆共有存包柜372个,其中电子存包柜300个,自备挂锁存包柜72个。其中在笔者调查当天,坏的、缺纸的电子存包柜共计183个,而自备挂锁的72个存包柜已全部上锁。关于自备挂锁存包柜,我查阅了师院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并未见对存包柜做出的规定,应该说这部分公共资源已被同学们私有化了。可以说在当时可供使用的存包柜仅有117个。这显然不能满足我们图书馆读者的存包需求。

  5.3.2原因分析:(1)由于图书馆在学校中区,距离同学们平时上课与居住的地方相对较远,对于这些远道而来图书馆学习的同学们,他们十分珍惜在学校里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时间,学习起来如饥似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常常是一早就来到图书馆,存包后一天都待在图书馆。因些,这使得流动使用的存包柜利用率明显降低。(2)对于那些二、三年级的同学,可能平时课业繁重,常常只能抽上下午20分钟课间来图书馆还书借书,他们匆匆而来,匆匆离去,再匆匆赶往下一个上课的教室,笔者在学校读书时也曾深受其苦,因此特别能理解那些在图书馆存包柜前排队等候的“赶课”学子们的焦急和无奈。这些同学常常要求工作人员让他们只把书包寄存在柜台,而理由是他们在外借库耽搁的时间比较短。但出于对同学们的财物高度负责的态度,工作人员会拒绝同学们的此类要求,这使得学生和工作人员偶尔也会发生小小的摩擦。(3)相对于图书馆2200个阅览座位而言,目前现有的存包柜数量不足以满足读者的需求。(4)随着各种考试的临近,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在图书馆自习查资料或者借阅一些与专业课有关的书籍来开始准备考试或写期末论文。这个时候存包柜问题会显的更加突出。

  5.3.3解决办法:

  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与科研服务的机构,图书馆应提供一个舒适、方便、安全的存包的环境,那样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时才会更有效率。1879年,帕累托在研究个人收入的分布状态时,发现少数人的收入占全部人收入的大部分,而多数人的收入却只占一小部分,他将这一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就是著名的帕累托图。该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后来,帕累托法被不断应用于管理的各个方面。1951年,管理学家戴克(H.F.Dickie)将其应用于库存管理,命名为ABC法。1951年~1956年,约瑟夫·朱兰将ABC法引入质量管理,用于质量问题的分析,被称为排列图。1963年,彼得·德鲁克( P.F.Drucker)将这一方法推广到全部社会现象,使ABC法成为企业提高效益的普遍应用的管理方法。

  在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管理中,同样也面临着如何对馆内资源和读者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问题,即在开展共性服务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读者群的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个性化服务策略。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包括教师读者和学生读者,按其利用图书馆的行为特征进行划分,大致可以为以下三类。(1)以图书馆为家,经常利用图书馆的用户;(2)课业繁忙,不定期使用图书馆的用户;(3)以娱乐消遣为主,偶尔、临时性利用图书馆的用户。

  对于第一类用户,他们利用图书馆的频率相对较高,可建议其使用带锁存包柜,一方面可以节约电子存包柜的纸张,另一方面也可解决其背着书籍往返的辛苦。但对带锁存包柜也应实行一定的管理措施,以避免部分用户长期占而不用;对于第二、三类用户,可建议其使用电子存包柜,自助存包,但要有专人负责维护,以保证电子存包柜的正常运行,以便有问题时,用户可得到即时快速的解决。

  也可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设以下服务(1)借鉴超市存包经验,设立存包台,由专人管理;(2)学习浙江图书馆将馆内藏书的磁条更换成磁卡、南京大学图书馆给予读者信任,允许将包带进图书馆;(3)学习中山大学,开辟“个人图书存放处”,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空余书架空间。

  6、结语

  阿根廷文学大师博尔赫斯曾说过:“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I have always imagined that Paradise will be a kind of library) 。图书馆是历史上高尚的思想与闪光灵魂的归宿,是人类精神的高地。期望在不远的未来,通过馆员与读者用户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进入如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能达到如阿根廷文学大师博尔赫斯所说的“天堂”的高度。那时,我们也将成为“天堂”里的“天使”。基于此种想法,我对师院图书馆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做出了详细剖析。在师院图书馆实习的日子里,我获益匪浅,也从实践中感受了坐拥书城,亲近书香的快乐。这是一次实习,更是一次学习,虽然时间不长,却成为了我珍贵的记忆,也将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提供了难得的经验。

  最后,感谢对我本次实习活动的给予支持的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领导,以及在实习过程中对我提供指导与帮助的所有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在此感谢我的导师对我实习活动所做的安排。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事业顺心!

【图书馆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图书馆实习报告汇总六篇11-17

图书馆实习报告汇总八篇11-05

图书馆实习报告汇总七篇03-02

图书馆调研报告01-16

图书馆人员述职报告02-14

图书馆管理述职报告02-15

图书馆馆长述职报告01-02

图书馆工作的述职报告01-02

图书馆员述职报告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