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实习报告>地貌实习报告

地貌实习报告

时间:2022-08-27 03:26:20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有关地貌实习报告3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貌实习报告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地貌实习报告3篇

地貌实习报告 篇1

  前言

  实习时间:XX年年7月7日——7月18日

  实习地点:国家地质公园秦皇岛市

  实习人员: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学生

  实习目的:1、学会地形图、地质图的使用和阅读地质现象,

  2、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3、练习做野外笔记,锻炼野外工作技能

  4、能比较正确地分析和认识一些地质现象

  5、了解实习区地层发育情况及接触关系

  6、了解实习区总的构造构架和特点

  7、初步分析实习区矿产、地貌、水文地质等的一般轮廓

  实习概况:

  实习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并对地质地貌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在杨东林等几位老师的带领下,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100多名同学到河北省秦皇岛市进行了为期11天的地质地貌实习。尽管只有11天,但是在老师们的精心讲解和耐心指导下,配合一些背景资料,我们得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当地的地质地貌知识,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考察方法,同时也通过实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目录

  1实习区概况

  2实习主要内容

  3结束语:实习的心得体会及总结

  一、实习区概况

  实习地点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周围及海滨地带,距太原市900多公里。其中北区实习区是本次实习的主要区域,所在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抚宁县境内,南距秦皇岛市约23公里。本区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北依燕山,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大石河河谷内的南部落,海拔70米。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有秦青铁路、地方铁路与秦皇岛市相通,交通便利。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比较湿润温和。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北戴河。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

  二、实习主要内容

  地层

  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它位于华北地台山海关至遵化之间的一个隆起构造上,地层序列与华北地台标准剖面大同小异,见下表

  1、元古界

  龙山组

  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由两个沉积韵律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绥中黄岗岩之上。主要是紫红色、黄绿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杂色页岩,底部为砂岩。属典型滨海相沉积,与下伏的绥中花岗岩呈沉积接触关系。厚91米。

  景儿峪组

  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最好剖面在李庄北沟,在黄土营村东也有出露。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粘土岩—碳酸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具有海侵沉积的特点。与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分界标志是其底部黄褐色或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绿石,其底部的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本组地层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厚38m。

  2、古生界

  《1》寒武系

  下统

  府君山组:

  在东部发育良好,东部落北剖面可作为标准剖面。是寒武系最下不的底层,岩性主要为暗灰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含较多的莱得利基虫化石。本组属浅海沉积相,与下伏景儿峪组,上覆的馒头组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分层标志十分明显。底部尾暗灰色含沥青质、白云质结晶灰岩,局部含碎屑。厚146m。

  馒头组:

  该组由于岩体的侵入破坏和构造破坏,出露零星,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为标准剖面。本组上下界限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的。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有白云质灰岩。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依据。与下伏的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厚71m。

  毛庄组

  在沙河寨西出露比较好,化石丰富,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以紫红色页岩为主,含少量白云母,其颜色比馒头组页岩的颜色暗一些,俗称猪肝红。以褶颊虫类三叶虫化石为主。厚约112m。

  中统

  徐庄组

  分布较广,东部落西剖面出露较好,化石十分丰富,本组地层上下界限清楚,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含有三叶虫化石。与下伏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与暗紫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厚101m。

  (5)张夏组:

  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288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区内较好的标准剖面。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三叶虫化石最丰富。本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130m。

  上统

  (6)崮山组

  本组与张夏组在区内的分布相仿,比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为标准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

  为主;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与张夏组界限明显,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别很大。化石十分丰富,几乎每层都可以采到。主要三叶虫化石有:蝙蝠虫未定种、帕氏蝴蝶虫。厚102m。

  (7)长山组:

  出露较好的剖面在揣庄北288高地,为标准剖面。岩性为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灰岩。三叶虫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虫未定种、长山虫未定种、状氏虫未定种。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两者分界清楚。本组在区内出露厚度较小,只有18m左右。

地貌实习报告 篇2

  一. 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实习和实地地貌及水文观察,理论结合实践,掌握各种地貌类型的基本形态、基本特征、物质组成、发育过程和演化历史。

  2、了解不同水文条件下,河流地貌的演化规律,小流域地貌的发育,空间组合规律。

  3、培养野外观察、动手和分析等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实习地区地貌概况简介

  地点:浙江省富阳、杭州、富春江流域地区

  时间:20xx年8月27日—20xx年9月2日

  杭州处于浙西山地与长江三角洲平原的衔接地带。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为构造剥蚀地貌,游客费为三个地形单元:外围峰丝,主要由泥盆系砂岩组成,高度300-400米;内圈山体,如玉皇山,由石炭-二叠系石灰岩组成,高度200米左右,岩溶地貌发育;北部孤山、葛蛉、宝石山由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组成,高度在35-125米之间。杭州市平原部分由第四系组成,其分布或近西湖、或滨湖面呈椭圆形,南北伸长3.3公里,东西2.8公里,周长为15公里,水面面积月5.6平方公里。

  钱塘江呈“之”字形流经杭州市城区的东南侧。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杭州西湖地区一篇低山丘陵是西湖复向斜内中生代断块隆起区,包括市区在内的杭州市东北地区的平原是中生代断陷盆地。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构成了杭州地区独特的地域综合体。

  三.实习内容

  20xx年8月30日 九溪十八涧途中

  九溪十八涧源头在龙井村一带,形成了一个面积巨大的漏斗状盆地。该盆地的四周山岭基本上由砂岩组成,只在东北角靠近龙井泉处出露了石灰岩,岩层倾向北东,与地形坡向趋近一致。岩层层面裂隙及节理发育,一条北东方向延伸的断层正好穿过龙井寺,这些都成为龙井泉的导水通道。泉水出露位置龙泓涧和九溪分水岭“Y”口的下方,地形上有利于水的汇集。西面棋盘山集水面积较大,植被茂盛,有利于地表水入渗补给地下水,这些因素就是形成龙井泉的主要原因。得益于这种特殊的地形,无数细小的水流都汇集向盆地中心部分汇集,形成了今日的“九溪十八涧”。我们所观察的阶地在九溪十八涧这一实习路线中。阶地是当某一地区由于河流下蚀,过去不同时期的谷底相对高出洪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上形成的'。该阶地位于疗养院门口,为基岩、砾石结构的基座阶地,这种阶地以基岩为基座,基岩顶部覆有河流冲积物,它的形成是由于构造抬升,河流下切,并切过原先河谷底部。上图中的阶地下部基岩为康山群的石英砂岩。砾石层约有80厘米左右,因河流作用砾石均有一定磨圆度(二级磨圆度),表土层约40厘米厚,上面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种植了毛竹等植被。

  20xx年9月1日 富春江流域(新沙岛)

  新沙岛是富春江江心的一座江心洲。它的形成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泥沙逐步落淤形成水下沙滩,它并不位于主流线上,在枯水期也不露出水面,此时称之为雏形心滩当上游河道河势有利,河流经常交替地冲刷河道,而不直接冲击雏形心滩,该心滩就有可能逐渐稳定和涨高,在枯水期露出水面而成为心滩。心滩的组成物质和雏形心滩一样,多为河流所挟带的较粗的床沙质。心滩前端流速较大,易受冲刷,尾部流速较缓,有利于粗砂落淤而使心滩向下游加长,逐渐发展为浅滩,洪水期间细粒物质在浅滩上沉积,平水期浅谈接受河流冲积物在其上堆积,形成了我们在洲头沙滩所看到的沙泥交替的多旋回二元结构。由于富春江大桥的修建使得洲头上游水位雍高,使水流对洲头的侵蚀速度加快,为阻止洲头后退,沙滩上有一些木桩,同时种植了一些植被。

  沿江边沙滩可以观察到潮滩上有很多气泡沙结构,这是由于涨潮时潮水将部分水压入海滩,同时空气也被压入,退潮后空气冒出所形成的。此外还有很多泥球(右图),具有黏性,这是在水的作用下部分土块碎裂,其中沙被水流冲走,剩下的泥被水流磨成球状形成的。除了泥球,还能在照片中看到波浪状的泥,这是一种滩角(间)地形,是由波浪向岸逼近冲走沙,泥被冲蚀后形成的外形。

  20xx年9月2日 分水江地区

  分水江为富春江的最大支流,源于临安天目山,全长165.2千米,上游临安境内干流称天目溪,进入桐庐境内称分水江,集水总面积343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1.8亿立方米。富春江在平面形态上为微弯型与分汊型交替的河道,动力条件以径流为主,河床相对稳定。

地貌实习报告 篇3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常言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实习正是理论知识与实地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从理论到实际,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次飞跃。我们有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很高的分析实际眼前的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实地,用理论来知道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学。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真正亲临现场去分析问题,就是一次飞跃。因此,作为一个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学生,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把自己对每一种地貌类型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这次实习无疑巩固了地貌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2。时间

  20xx年1月16日至2XX年1月18日

  3地点

  肇庆市七星岩公园 三水木棉围 岗美 东岗村 三榕峡公路旁

  二、肇庆地区主要地貌类型

  第一天,经过几个小时从珠海到肇庆的车程,在白土镇安顿好,我们马不停蹄的赶到这里的七星岩公园,考察七个秀丽的喀斯特石峰。由于地质运动,在七星岩附近形成了一个褶皱背斜山脉,正是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尤其是流水侵蚀,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部分岩石受风化成土,最终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再由于进一步流水侵蚀,成排的背斜谷地两侧开始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岩山峰。 七星岩风景区具体由阆风岩(峰顶高程103.3m)、玉屏岩(99.8m)、石室岩(89.8m)、天柱岩(108.0m)、蟾蜍岩(89.9m)、仙掌岩(61.8m)和阿坡岩(119.6m)七座喀斯特奇峰以及东湖、青莲湖、中心湖、波海湖、里湖等五个大湖组成。七座岩峰布列,矗立在6.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整个景区山环水绕,亭楼阁榭,波光岩影,浑为一体,自然风光绝佳。而这一次我们主要是要观察这里的水平溶洞(双源洞)和断层及洼地地貌。

  紧跟着老师的脚步,我们找到了地下河脚洞性质的双源洞。阿坡岩下的双源洞,其实就是一个喀斯特地下溶洞,它是七星岩最长的静水地下河,全长320米,洞中有两条溪水汇合,向东流出洞外,故称“双源洞”,洞内有钟乳石。双源洞是发育在石炭系中上统的壶天群灰岩,之前我们沿路看到的是石炭系下统的,比较老。双源洞洞口上,断层、节理、褶皱均有。在这里,老师为我们解释了有关的地质地貌知识。双源洞是发育在石炭纪下统的壶天群石灰岩,主要是由白云石灰岩组成的,呈浅灰色,组成成分是方解石和白云石,隐晶质(或称泥晶质)结构,个别地方有粉晶结构,为厚层状构造。因为存在白云岩的缘故,故用10%的稀盐酸滴在这些岩石上,岩石并不起泡,但是如果把岩石磨成粉,却可以起泡,这是因为岩石成分里面含有碳酸钙和碳酸镁。因这些岩石比较坚硬,故其经历了千万年而不倒,形成挺拔的山峰。双源洞位于两节理的交汇处,裂隙发育,洞内有两条水源与外面的湖相连,使地下河水不断循环流动。在双源洞的洞口上,我们可以见到断层、节理、褶皱以及强烈的根劈地貌。

  在路的两边,时常看到像在山的表面长出的一大石柱,它是石钟乳。在石灰岩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隙缝中,会溶解其中的碳酸钙。这溶解了碳酸钙的水,从洞顶 上滴下来时,由於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钙质又变成固体(称为固化)。由上而下逐渐增长而成的。而我们看到的石钟乳就像在山的表面长出的一大石柱,是原来岩洞崩塌后留下来的,属于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是经过石灰岩的不断融蚀、再沉积的过程而形成的。这个石钟乳是浅灰色的不透明体,这是因为虽然矿物的组成成分大部分是方解石,但是里面含有太多的杂质。

  我们沿着一条小路登上马栏岗。这是一个石灰岩与沙页岩的交汇处,马栏岗主要是由石炭纪下统沙页岩风化后形成的,经过上千年的变迁,现在已经远远低于两边的阿坡岩和天柱岩。据老师的介绍,这是一个背斜,马栏岗是背斜的中部,由于页岩的抗风化的能力比较弱,而且背斜中部由于张性大,收到挤压而造成岩石的支离破碎,很容易受到侵蚀,再加上这里是沙页岩与石灰岩的'交界处,可溶性岩石与不可溶性岩石交界处喀斯特水的溶蚀作用一般比较强烈,受到侵蚀背斜逐渐被削低,发育到现在就成为现在的马栏岗低于两边的阿坡岩和天柱岩了,而且地表水在这里汇集形成一个巨大的落水洞。落水洞是开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处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它的形成除了沿垂直裂隙溶蚀作用,还有侵蚀作用和重力作用,地表水汇集到落水洞后,流量增大,而与倾入洞内的砂砾同时冲击和磨蚀洞壁,加上地下河及溶洞顶板崩塌,使之迅速扩大。落水洞发育于不可溶的砂页岩和可溶的石灰岩交界处,喀斯特作用特别旺盛。由背斜理论可知,落水洞上面的岩石看上去是山,实则多是谷。落水洞四周长满了植被,阳光很难直射到落水洞底,所以从岗上望下去,一片漆黑,很难判断落水洞有多深。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就是落水洞,这里正好是岩层层面和岩层裂隙交接地点,有利于地下水集中,溶蚀较强,顶板崩落后便形成了。

  接着,我们来到天柱岩脚下,喀斯特作用形成的石峰十分笔直,陡峭,很少有石峰连接 而成山脉。天柱岩高 108 米,由下而上有 4 层溶洞,最低的一层在地下,越往上,溶洞的年 代越久远, 这是由于抬升运动造成的, 现在上面的三层溶洞由于缺少了有侵蚀性的水已经停 止了发育。第二层的溶洞较小,我们没有仔细观察。而是选择仔细观察第三层的溶洞,这个 洞比较大,里面黑暗一片,我们无法看到洞里 有多深,我们在洞里面的较外部听老师讲解。 在洞里,我们在闪光灯和电筒的微光下可以看 到洞顶比较光滑,有些地方还向上凹入成为一 个倒扣的"脸盆" ,即石锅,这是由于过去经 常受地下水的溶蚀和侵蚀,而局部地区又受到 强烈的紊流作用,水压增大,溶蚀,侵蚀力加 强,结果这些地方溶蚀量比周围大,从而形成 向洞顶凹入的弧形面。其上的裂隙发育有石钟 乳,但是目前已经停止发育。四周也是比较光 滑,并且发育有石幔,这是由于含有碳酸钙的水溶液在 洞壁上漫流时二氧化碳迅速散逸而形成的。继续往上, 我们看到了第四层溶洞,但是这些溶洞经过长期的风雨 侵蚀,现在已经变的很小了,很多就剩下一个凹进山壁 的窟窿了,但是从这些"窟窿"里面还是可以发现一些 溶洞的痕迹的,比如有些岩层上有明显的水平层理,反 映出静水沉积的作用。老师说这一层以前经过很多河流 的冲刷,虽然我们无法观察到具体流向,但大致水面的 位置和可能的方向还是可以判断出来的。而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比较巨大的石钟乳, 老师说迟早一天他会整个掉下来。经过大概 1 个小时的登山,我们到达山顶的摘星亭。从山 顶眺望,北领山脉自北向南过渡,背面有很多的别 墅建在洪积扇上面,山前右倾斜平原过渡到冲积平 原;西南是西江水到阶地,接着是喀斯特丘陵;冲 积平原上是市区;七星湖上是其它六个喀斯特山峰。 这些山峰都是背斜中部被侵蚀挖空之后的两翼形成 山岩的(称为残峰),它们本来是连在一起的,但 是由于抬升和平移运动,它们才逐渐断裂分开发育 成为今天的这种地貌类型,断层中间破碎带由于风 化和搬运作用,就发育成今天的五个大 湖。老师还在这里给我们讲解了肇庆市 的地貌特点和大概的形成过程以及一些 地貌知识,这里真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 的地方啊。

  第二天,我们到了木棉围的公路旁 的河流阶地上,那边有大量的鹅卵石, 普遍风化程度更深,形成历史更长,部分被水泥盖住了。此处阶地鹅卵石磨圆度好,粒径不 大,硬度不大,是河流长时间的搬运,所经距离远。而且具有多种多样的岩性,由于是主干 流形成,上流很多物质被带下来沉积,形成当地复杂的岩性。而阶地级数越高,形成时间越 长,风化作用越强,岩性越脆,越易碎。阶地是河流历史时期的河漫滩下切或抬升造成,由 鹅卵石可以判断。 沿西江边一滑坡壁往上走到二级阶地,在第四纪,此处是西江河漫滩,后来由于构造运动和 河流的下切,使河漫滩抬升,从而形成了 现在的二级阶地。此现象体现了西江是摆 动的,河流是下切的,两岸是抬升的。沿 途可见地上鹅卵石的成分多样,体现此处 基岩的多样性。然后,我们还到一些村庄 里面观察了不少阶地。 而下午我们到了北岭那边的东岗村洪积扇 参观考察, 肇庆市北部是北岭山脉, 西江从肇庆 市的西部流进, 在肇庆市的南端向东拐弯从肇庆 市的南端流过, 所以整个肇庆市自北向南的地貌 构成基本上是从山脉到洪积扇, 再到冲积平原的 过渡。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组成洪 积扇的泥沙,石块颗粒粗大,磨圆度差,层理不明显,透水性较强, 扇面上水系不发育。由于山前构造断裂下降,洪积物厚度可达数百 米。从扇顶至扇缘高差也可达数百米。一系列洪积扇互相联结形成 洪积平原,又称山麓洪积平原。洪积扇因山地不断抬升,山前平原 不断下降,形成上叠式扇体。当山地上升规模,幅度均较大时,老 扇随之抬升,在其下方发育新扇体,形成串珠状洪积扇。当山地前 缘有不等量的新构造活动时,新扇体向相对下降的一侧移动,使新 老扇体并列向一侧偏转,造成不对称形态。简单来说,洪积扇是由于 山上下雨的雨水自沟谷出山口后,坡度骤减,沟谷水流所携带的物质大 量堆积, 就形成了以沟口为顶点的冲积锥或洪积扇。 如果扩大到整个山脚四周即称为洪积群, 如果面积继续扩大,即可形成洪积平原。老师介绍了关于东岗村附近这些地貌的特点,这里 的岩石以沙叶岩为主,砖红色,有一定的磨圆度,但有些有棱角,粒径较大,较疏松,大多 为砾石,而且颗粒由上到下,由山里到山外是由粗变细。

  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我们到了三榕峡公 路旁考察背斜,向斜,断层,节理,岩层及滑坡 等地貌。 首先,我们在公路旁的山边学习罗盘的用 法。如何量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如何用罗 盘定地物方位。然后,我们沿着公路一直走我们 所在考察的地点位于背斜的北翼, 面前的大山是 北岭山脉的延伸,岩性是砂页岩。在这边,地表 大部分为沉积岩多覆盖, 但是可以看到明显的节 理和层理。背斜的轴部往往是比较低洼的地区。该背斜发育于最古老的泥盆系地层,主要是 砂页岩,页岩具有岩理,与泥岩都是由粘土矿物组成。由于在公路旁 200 多人在走,警察也 一度劝我们停止行程,但最后在老师们的交涉下,只出动警车为我们开路,看来应该有更重 要的地貌值得我们冒这一个险。果然,一段步行后,我们看到一个大型的滑坡,滑坡是指斜 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 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是斜 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 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 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滑坡是我们地貌学第一节课所教的内容,现在亲眼看到,还真是震 撼。而 3 天的实习也到此为止。

  三、结语

  这次肇庆地区地貌学实习能够圆满完 成,有赖于老师们事先充分的踩点布置等各种 的准备,令我们从课堂外这另一个角度去认识 地貌学。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尤其要感谢我的 实习指导老师,老师们的耐心指导教诲和经验 技术的授予,使同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气氛保持良好的状态。这一次实习,我深深的感受到以 往书本上没有生气的文字和图片里的石头与地貌, 活生生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巩固了我对 硬知识的认识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去加深对地貌学的体会和理解。总的来说,这一次的实 习是一次美好的经历和一次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同时也是一次思维模式的转换。 希望再有机 会去进行野外实习。

【地貌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地貌实习报告五篇09-06

精选地貌实习报告3篇09-09

地貌学实习报告01-13

实用的地貌实习报告三篇05-01

地貌实习报告汇总8篇09-09

地貌实习报告合集10篇09-07

地貌实习报告合集八篇09-08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12-22

地质地貌的实习报告四篇06-29

地貌实习报告锦集9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