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工作计划>小学品德工作计划

小学品德工作计划

时间:2023-02-02 11:38:24 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小学品德工作计划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计划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品德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品德工作计划

小学品德工作计划1

  一、学情分析:

  本班本学期共有学生64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33人。学生思维活跃,集体观念强,活动积极性非常高,有爱心,敢于表现自我,个性好强,但不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不善于反省自己,爱模仿电视明星,常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出现错误。

  二、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依据儿童特定发展阶段的认识方式及特征,采用与相适应的,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创设具体途径,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品德与社会》教科书采用的是"主题构建"方式。采取的是讲故事的形式,通过讲故事完成《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要求。

  三、教材的主要特征:

  1、围绕儿童生活,符合儿童情趣。

  2、注重已有经验,贴近现实生活。

  3、强调体验参与,引导学习活动。

  4、体现综合主题,规格合理适度。

  5、单元组织教材,突出学生主体。

  四,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生命中的"爱"——家人的爱,社会的爱,认识人类社会对生命的尊重,体会自己生命的可贵,学会积极的心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中体会规则的重要性,知道各种规则既制约着我们的行动,又保障了我们的权益。

  了解国家所蒙受的耻辱,激发青少年的忧患意识,激励他们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努力。

  通过生动的事例,帮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让学生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极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意识到开放的世界充满机遇和挑战。

  五、教学措施:

  (一)必须注重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1、教材的编写不可能是针对所有学校学生,以所有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须与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所以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范例"。

  2、教材的呈现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课本那样提供了教学的大致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社会性和地域性,要求《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必须开放。开放性的课本内容势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补充,使教学加强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二)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三)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

  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坚持用钢笔写字并养成习惯。

  2、培养浓厚的朗读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能有选择的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4、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语句简洁完整。

  5、培养课前预习课文,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的习惯。

  6、培养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习惯。

  7、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七、潜能生辅导:

  1、对毛俊杰等喜欢打闹的学生,引导其明白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

  2、引导计智慧等不爱科学的女生,树立科学的"道德观。

  3、用"校园里的红绿灯"教育常犯纪律的张浩然等,使其明白"规则"的重要性。

  八、教学业务研修: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听课与评课;投身课题研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辅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活动。

  九、教学活动安排:

  第一单元:爱美丽的生命3课10~14课时

  第二单元:规矩与方圆3课7~9课时

  第三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4课8~12课时

  第四单元:科技创造新生活4课7~9课时

  第五单元:商品带你看世界4课9~12课时

  总计:41— 56课时

小学品德工作计划2

  新课程改革已为思品教育开展了新天地。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充满挑战的教育时代。第四年的新学期开始了,这学期我们思品教研组在学校教研室直接领导之下,全体教师积极进取,锐意改革,每一位教师都努力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现将本期教研工作作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突出教学质量这一工作中心,切实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工作,教学质量的提高正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因此,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仍然是“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契机,以深入研究、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评价意见为起点,以提高学校常规管理水平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重点,扎实工作,务求实效。

  二、主要工作思路:

  1、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加大推行教研力度,深入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写作活动。

  3、坚持“以课题推动课改,以课题提升课改”的工作思想,以教科研指导课程改革。

  三、教研组工作目标、要求:

  本学期主要工作: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探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深入学校调研,研究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将合作自主探究引入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组织教师探讨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问题;开展对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效益研究,引导教师开展“活动即发展”的课题研究;组织思想品德课课改信息交流。

  1、继续学习有关课程理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从教师的不同需要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3、思想品德教研组长在期初要制定好学期工作计划,平时经常对照检查,期末写好小结;切实加强思品教研组建设,以点带面,提高面上的课堂教学质量。

  4、组织教师开展对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讨论,努力探索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提高研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全体教师要加强师德、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上好一节课题观摩交流课或示范课;写好体现教师角色转换、师生互动的教学案例;撰写一篇教育教学研究经验论文;提前编写好一周课时计划并在备课组上交流;听课不少于18节。

  6、教师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学习过程、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环境。

  7、教案的编写采用电子备课的形式,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体现师生合作交往、积极互动、教师角色的转换,并写好反思性教学后记。继续征集教学设计典型案例,积极发现、总结、推广第一线教师的教学成果并组织教师撰写论文。

  四、周工作安排:

  周次工作要点第一周思品教研组会议:学习新课标,新理念

  第二周讨论新学期工作计划制订要求

  第三周交流新学期制订的学期计划和周计划

  第四周交流课后反思

  第五周国庆放假

  第六周探讨思品课堂“学生评价”方式方法

  第七周观看《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改》光盘

  第八周探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九周教研组集体备课

  第十周探讨学生学习评价策略

  第十一周周云教师说课

  第十二周评课。

  第十三周组织学习课改资料

  第十四周教学常规调研

  第十五周征集典型教学情景案例

  第十六周交流典型教学情景案例

  第十七周征集“教海探航”论文

  第十八周交流实施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心得体会

  第十九周学期工作总结

  第二十周整理上交资料。

小学品德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和贯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县教研室与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目标,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提高教研组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借助网络教研这个平台,寻找与开拓更宽视野的教学研讨活动,使我们学校的品德学科的教学水平能更上一个台阶。

  二.工作重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品德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拓展学科视野,加强内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课堂生活化,品德教学科学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工作措施:

  (一)认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实施课程改革。

  1.校本培训

  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作为教研组长,我将带头努力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教研组不断强化学习教育,一开学,就要求我们每位老师认真研读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2、教研活动

  (1)确保每学期一定次数的教研活动,学习教育科学,科研理论,转变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探讨教学方法,互相

  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品德组的实际,要积极参加兄弟学校的互动交流,积极发挥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学水平达到最高。

  (2)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活动,组内加强集体备课,上好校内公开课,通过课后评价和反思把好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集体备课方式,特别要注意教学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渐在反思中进步。重视听课学习,有计划的对教法进行探讨,形式不拘一格,通过上互助课,互相研究,互相探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使老师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3、重视学科育人,促进学生发展

  本学期德育综合课程教学要更好地发挥德育综合课程育人功能,成立“校园文明小分队”,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来优化校园活动和环境氛围,强化队员言行举止,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三、以考核评价为载体,形成良好教学氛围

  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职业表现是否规范、得体。

  2、互观——由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取长补短,加强随机教研。

  四.具体活动安排:

  九月份:制定教研组计划

  十月份:集体学习讨论:组织教学。

  十一月份:参加校本培训

  并且组织讨论写好教学反思与案例。

  十二月份:撰写品德论文,为参加县级论文评比。

  一月份:教研组总结。

小学品德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工作根据区教研室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我校品生、品社教学的主要工作以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为中心。认真钻研《品生品社》的课标与教材,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贯彻新的课标为指导,以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为抓手,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

  1、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开好课程。

  2、规范教学常规,加强教师业务常规管理,保障教学教研活动效果。

  3、继续加强品生品社教师的培训工作。

  4、为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开展联片教研活动。

  三、工作内容与措施:

  时间

  活动内容

  目的要求及方法步骤

  二月

  1、组织教师参加教研中心品德学科计划传达会。

  2、做好品生品社学科的课程纲要。

  3、为尽快了解课标、教材的新变化,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组织品德学科教师参加区“说课研讨会”。目的'是让老师熟悉课标,了解教材并听取本学期教学计划。

  4、为让教师尽快了解教材内容,从全局把握教材,强化教师的分析教材,使用教材的能力,让教材上的文字,教材上图片的编写意图真正变成教师的教学思想,让教材变成老师上好课的一种工具和资源。

  三月

  1、传达计划。

  2、集体观看录像课并议课。

  3、学习并反思张老师在开学初的教研活动中所传达的学科精神,以及交流听取的说课内容与反思。

  4、组织骨干教师观看全国优质课录像课,围绕探索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的途径开展讨论交流。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同伴互助、观课议课、网络学习和师生主题研究等形式深入研究学科知识,拓宽教师对学科知识的视野,打开教学思路。

  四月

  1、学区联片教研活动。

  2、参加区基本功比赛。

  3、为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达到相互学习、互相进步的作用。组织各学区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围绕专题“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研究。

  4、平时在组内,加强教学中重点、难点及备课交流。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勤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

  五月

  1、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

  2、组内听课活动。教学中,进一步反思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平时教学行为之间的差距,优化课堂教学。

  六月

  1、“美德少年”评比。

  2、总结工作迎接期末抽查。

  3、为贯彻落实“四德”建设精神,有效拓展品德课堂教学的效果,围绕“诚实守信、孝亲敬长”等方面,择优推荐事迹突出的学生,参加全区“美德少年”评比活动。

  4、反思工作,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明确下步工作方向,并做好期末考察工作。

小学品德工作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小学科学、品德教研工作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落实教学常规为基础,以加强教学研究为重点,坚持充分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研究,进一步强化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努力提升全区科学、品德课程实施水平,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

  1、加强对学习内容的规划,精心安排系列学习内容。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小学科学课型范式及其实施策略》、《小学品德课型范式及其实施策略》。理清基本结构,熟悉操作步骤,指导教学实践,服务于日常教学。

  2、精心组织各种学习培训活动。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学习的效果。

  3、针对课程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问题、困惑提供平台,促进教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二)加强课程管理,推动课程的健康发展。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各校要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学习常州市学科教学建议,引导教师严格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并通过加强课程管理,杜绝违规行为。

  2、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要保证科学、品德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1—2名学科骨干教师,同时稳定兼职教师队伍,提高兼职教师业务水平。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品德学科教研组,学科教研组要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相互听课、教学研讨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科组建设能力。要对照先进教研组条件,积极创建学科优秀教研组。

  3、加强评价改革,促进科学和品德课程常态有效地发展。各校要对科学、品德学科建立校本化的管理机制,建构与创新课程评价模式,以促进课程的常态、有效实施。

  (三)加强教学研究,提升课程的实施水平。

  1、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究。

  科学学科将围绕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教学研究,重在通过反思当前科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引导教师对科学探究教学进行理论再学习和实践再探索。

  品德学科将进一步围绕品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展开教学研究,一是进一步解读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二是积极探讨品德课堂实施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2、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一是开展好由教研室领衔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基于科学前概念的教学设计与操作策略的研究》,本学期的研究重点是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建构基于科学前概念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策略,并组织教师继续调查小学生的科学前概念。二是组织中心组成员带动广大一线教师,围绕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并由学科中心组成员领衔,以邻近校组团、青年教师组团的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课题研究。

  3、继续做好“做中学”实验项目的研究。要充分利用“做中学”理念,提升科学教学中的探究品味。要依托科学教材,开发“做中学”案例。

  4、学科基地学校继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并向全区教师展示学科基地研究情况。

  (四)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开展研训活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各层面的培训、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组织学科专题研讨活动、科学教师实验能力培训活动、科学青年教师课堂展示活动等。各教研协作片召集单位也要重视科学、品德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切实制定好学科教研活动的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研究。特别要重视提高每次活动的有效性、专题性。

  2、加强团队建设,促进骨干教师成长。进一步强化我区小学科学、品德教师优秀团队的打造,一方面认真组织好学科教师基本功比赛或优质课活动,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市比赛;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学科骨干团队的培植,通过学科中心组活动、课题组活动、工作室活动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三、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品德、科学学科中心组成员会议;

  2、组织参加市科学学科期初教研活动。

  三月份

  1、区科学学科专题研讨活动;

  2、科学教师实验能力(生物、化学)培训活动;

  3、组织参加市品德学科区域展示活动。

  四月份

  1、小学科学省规划课题教学研讨活动;

  2、区小学品德学科专题研讨暨优质课展评活动;

  3、组织参加市品德学科同题异构教研活动。

  五月份

  1、组织参加沿江七市(区)科学、品德教学研讨活动;

  2、科学学科骨干教师学术沙龙暨省规划课题研讨活动。

  六月份

  1、区科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

  2、组织参加市科学学科同题异构教研活动;

  3、本学期工作总结;

  4、下学期工作计划制订。

小学品德工作计划6

  一、教学任务: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分十二课。有走进地球村,世界大舞台,只有一个地球,放飞和平鸽,告别小学时代。

  二、教学要求及重点:

  1、初步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大小的认识过程及地球的海陆分布,了解世界上的国家、人口、人种、语言状况,简要了解世界上著名的人文遗产、标志性建筑、自然风光,比较世界各地人们不同的生活习俗和节日。

  2、初步了解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国际组织的名称、旗帜、徽记、总部所在地、组织机构以及所发挥的作用等。懂得国与国和平共处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全世界的和谐发展。了解中国在国际组织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了解地球面临的大气污染、水污染、荒漠化、温室效应、资源匮乏等环境问题。懂得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道理。

  4、知道人民解放军是保卫中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热爱解放军。了解战争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之分,知道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感受和平生活的美好。

  5、回忆小学的幸福生活,感谢老师的关爱,珍视同学的友情,留恋集体活动的快乐情形,珍藏这段纯真、难忘而美好的记忆。讲述自己小学生活中难忘的记忆,与老师、同学共同分享内心的幸福与快乐,升华这种师生情、朋友情。学习写留言卡,设计纪念册,用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方式表达真情,珍藏记忆。

  三、教学措施:

  1、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地理知识、国际组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的开放的国际意识。

  2、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国内国际的发展变化,如世界领先的航天技术,多种世界组织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的作用、发生的一些战争等,多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通过方方面面的学习途径,掌握方方面面的社会常识和技能,来适应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教科书上采用第一人称的主体参与“大嘴青蛙”的伙伴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4、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远,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5、适时灵活渗透德育、安全、环保等教育。如在进行走进地球村这一单元中,向学生结合“创卫”进行家乡环保教育,在进行世界大舞台这一单元中,通过向学生介绍世界组织时进行安全教育,在进行放飞和平鸽这一单元时,通过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向学生进行热爱和平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小学品德工作计划7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教材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特征,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有关规定编写,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本册教材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以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本册教材编排着四个单元:我爱我家;我的生活好习惯;爱心行动;火热的夏天。分16课主题活动。这四个主题活动以家庭生活为核心,以情感为线索,逐层展开,逐步深入,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负责。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爱,体验爱,表达爱,从而升华对家庭的情感。

  本册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生活性

  教材编排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如:“我爱我家“单元中共编排了4个主题活动,安排7课时教学。4个主题活动以家庭生活为核心,以情感为线索,逐层展开,逐步深入,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负责。

  2、开放性

  教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教材内容从自身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空间可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如:《爱心行动》单元充分体现了儿童个体与其周围的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其中的4个主题活动,从不同层面,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通过开放时空的方式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3、活动性

  教材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学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如:《我的生活好习惯》单元中的《喝水的学问》和《在餐桌上》并非单纯讲授吃,喝的学问,是引导儿童通过实际参与活动,感悟其中的科学道理,体验文明用餐的乐趣,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究或解决问题,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更深。当然具备活动特点的主题活动还有:《过家家》,《喝水的学问》,《他们需要关爱》等等。

  二、教学目标

  1、在介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生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并掌握正确的保健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5、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6、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7、通过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欢乐,有意义活动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增强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适应社会的常识的技能。

  三、本册内容的重、难点

  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

  2。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学情学生状况

  本班共有学生43人。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出于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而且还有部分学生是由爷爷奶奶带的,因此个别学生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五、教学措施、方法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必备的知识,及早适应学校生活。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3、重视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5、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6、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六、后进生转化措施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平常的行为进行适时教育。的采取谈心式教育,以引导为主。

  七、优秀生辅导措施

  通过表扬鼓励使得优秀生更能进行自我监督。

小学品德工作计划8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教材特点: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策略

  因为教材已不是显性的道德说教,而是采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教学中可采用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的教学策略。

  1、对话教学策略。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要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对话的质量。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

  2、活动化教学策略。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与;“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4、开放性教学策略。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教师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

  三、教学进度表

  (略)

小学品德工作计划9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本学期共有学生16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通过学习,学生已有了初步的认知生活,感知生活的能力,能对劳动行为有所了解,能比较有兴趣地参与到老师预设好的一些实践活动中来,但个别学生需要加强锻炼与培养。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儿童观、教师观、教材观。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五个单元,主要以儿童生活的时空线索安排活动主题,形成灵活、有序发展的主题。本册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探究,热爱科学,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三、教学目标要求: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

  2、培养学生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

  4、培养学生愉快开朗的胸襟和有应付挑战的`勇气。

  5、培养孩子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诚实友爱,遵守社会规范,爱家乡,爱祖国。

  6、教育学生爱护公共环境,热爱劳动,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四、采取的教学方法及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及教材重难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讨论、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等。

  3、通过图标和文字提示活动的准备和活动过程,使儿童喜欢本教材和课程的学习。

小学品德工作计划10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习而且我班学生41人,男生比女生多15人,好动的学生较多,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学生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异,本地学生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以及教材中的活动性较强,由于学生学习环境及条件的限制,个别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班集体——本单元设计了“集体生活真愉快”“班集体真温暖”“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我为集体添光彩”四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一年多集体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老师、同学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能够进一步意识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体验到共同生活的愉快;同时通过开展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我们的动物朋友——本单元设计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三个主题活动。以引导学生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爱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

  3、纸和环保——本单元围绕纸的问题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从哪里来”“保护森林,节约用纸”三个主题活动,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纸的来源,了解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的探索开始,引导学生获得有关影子的知识,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学生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5、我们都有一个家——本单元设计了“好大的一个家”“好壮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解祖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了解有关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了解班上同学的特点,对自己充满信心,与同学团结友爱。

  2、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认识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从而主动地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

  3、了解关于中国的基本知识,知道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并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去学习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技能和能力。

  四、具体内容

  周 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第一周 集体生活真愉快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

  2、能够与老师、同学共同学习、劳动、游戏,相处和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3、懂得集体生活的规则及交往的相关知识。

  4、掌握同学之间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介绍自己及好朋友的方法与能力。

  第二周 班集体真温暖 1、 感受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真情。

  2、 养成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习惯。

  3、 认识到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也要帮助别人。

  4、 掌握交流集体生活感受的技能;帮助同学的相关技能。

  第三周 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 1、感受团结、合作的愉快;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大。

  2、能与同学团结合作,共同做事。

  3、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各人有特点,能力各不同。

  4、掌握要别人了解自己的方法;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第四周 我为集体添光彩 1、体会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集体荣誉产生影响;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

  2、认识到集体中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能用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彩。

  3、认识到集体的进步需要大家共同争取。

  第五周 我最喜欢的动物 1、喜欢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

  2、珍爱生命,保护动物。

  3、了解一些动物的基本常识。

  4、知道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发展初步的生态意识。

  第六周

  可爱的小动物 1、有爱心并精心饲养小动物,关爱小生命。

  2、初步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了解动物的特性,能正确喂养小动物,防止受到动物的伤害。

  4、培养观察能力,学写饲养日记,掌握饲养某种小动物的技巧。

  第七周 我们的好朋友 1、不伤害动物,自觉保护动物。

  2、珍爱生命,拒绝吃国家保护的动物,并学习努力劝阻他人的不良行为。

  3、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为人类作出贡献。

  4、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动物的事情。

  第八周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1、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纸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九周

  纸从哪里来 1、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初步养成节约用纸的良好习惯。

  3、理解爱护树木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

  4、掌握调查、收集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和技能。

  第十周

  保护森林,节约用纸

  1、体验参与节约用纸、保护环境实践活动的乐趣,培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2、热爱自然,保护树木,爱护环境,提高环保的自觉意识。

  3、了解学校和社区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4、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第十一周

  影子的探索 1、对光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2、会自己安排时间,坚持、主动地完成活动。

  3、能在生活中正确利用影子。

  4、探索影子的特点和光与影子的密切关系。

  第十二周

  我们来造彩虹 1、对光的色彩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坚持不懈、不怕失败进行探索的科学精神。

  3、认识太阳的七种颜色。

  4、学习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

  第十三周

  太阳光的利用 1、积极尝试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太阳光。

  2、学习避免光的伤害,学会保护自己。

  3、知道可以利用光丰富自己的生活,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4、了解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十四周

  好大的一个家 1、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感受我国民族文化我丰富多彩。

  2、初步形成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的意识和行为,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

  3、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4、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地、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城市的气温变化,东西两端城市相距较远等相关地理知识。

  第十五周

  好壮丽的一个家 1、感受我国山河的壮美秀丽,体验家乡生活的愉快与幸福。

  2、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祖国的山河。

  3、初步了解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名胜古迹,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

  4、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和入口;知道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并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第十六周

  我们的家在哪里 1、初步理解世界是我们更大的家,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大家园。

  2、与少数民族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和睦相处。

  3、学习与外国小朋友交往的礼仪。

  4、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相邻国家等简单地理知识。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风气,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有积极探索的兴趣,喜欢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

小学品德工作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和准绳,深入学习和贯彻《思品》课程标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教研室与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塑造教育文化为主脉,以我校的教育教学现状为根本出发点,围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目标,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在教师中渗透改革、创新的思想,提高教研组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建立具有生态理念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以促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借助网络教研这个平台,寻找与开拓更宽视野的教学研讨活动,使我们学校的品德学科的教学水平能更上一个台阶。

  二、研究目标:

  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内外相结合、师生相协调的课堂教学优化模式,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三、工作措施:

  1.校本培训

  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我们每位老师要认真研读了《思品》新课程标准,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2、教研活动

  (1)确保每学期一定次数的教研活动,学习教育科学,科研理论,转变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探讨教学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品德组的实际,要积极参加兄弟学校的互动交流,积极发挥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学水平达到最高。

  (2)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活动,组内加强集体备课,上好校内公开课,通过课后评价和反思把好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集体备课方式,特别要注意教学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渐在反思中进步。重视听课学习,有计划的对教法进行探讨,形式不拘一格,通过上互助课,互相研究,互相探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使老师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育人环境。

  《思品》是一门以生活为主的课程,处处体现了生活性,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节日课程和游学课程,继续用好“故事妈妈”和“晨光爸爸”,为学生创设环境,形成品牌,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养成学生的公众意识,真正发挥品德学科的优势。

  四、具体安排:

  二月份:

  1、教研组共同商讨拟订工作计划,集体备课。

  2、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3、严抓学生品德学科的课堂常规管理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

  4、集体学习新课程标准。三月份:

  1、继续严抓学生常规,让学生的良好习惯成为学生的自然习惯。

  2、围绕组内课题展开业务学习。

  3、检查课堂常规。

  4、理论学习四月份:

  1、品德备课本检查

  2、理论学习

  3、积极参加区品德教师基本功大赛。

  五月份

  1、理论学习。

  2、检查作业本。

  3、教研活动、

  六月份:

  1、学科教学案例征集、整理

  2、各年级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整理和考核工作。

  3、做好本学科期末收尾工作。

  4、做好品德教研组的材料整理、汇总小结工作。

小学品德工作计划12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教材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特征,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有关规定编写,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本册教材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以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本册教材编排着四个单元:我爱我家;我的生活好习惯;爱心行动;火热的夏天。分16课主题活动。这四个主题活动以家庭生活为核心,以情感为线索,逐层展开,逐步深入,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负责。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爱,体验爱,表达爱,从而升华对家庭的情感。

  本册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生活性:

  教材编排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如:“我爱我家”单元中共编排了4个主题活动,安排7课时教学。4个主题活动以家庭生活为核心,以"情感"为线索,逐层展开,逐步深入,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负责。

  2、开放性:

  教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教材内容从自身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的题材;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空间可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如:《爱心行动》单元充分体现了儿童个体与其周围的,社会的内在整合。其中的4个主题活动,从不同层面,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通过开放时空的方式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3、活动性:

  教材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学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如:《我的生活好习惯》单元中的《喝水的学问》和《在餐桌上》并非单纯讲授"吃,喝"的学问,更多是引导儿童通过实际参与活动,感悟其中的科学道理,体验文明用餐的乐趣,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究或解决问题,"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更深。"当然具备活动特点的主题活动还有:《过家家》,《喝水的学问》,《他们需要关爱》等等。

  二、教学目标

  1、在介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生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并掌握正确的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5、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6、通过日常生活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7、通过暑假生活中安全,,欢乐,有意义活动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增强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适应社会的常识的技能。

  三、本册内容的重、难点

  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

  2、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学情学生状况

  本班共有学生43人。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出于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而且还有部分学生是由爷爷奶奶带的,因此个别学生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五、教学措施、方法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必备的知识,及早适应学校生活。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当前学校的大多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3、重视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5、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6、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六、后进生转化措施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平常的行为进行适时教育。更多的采取谈心式教育,以引导为主。

  七、优秀生辅导措施

  通过表扬鼓励使得优秀生更能进行自我监督。

小学品德工作计划13

  新一学期的小学品德教研工作,将根据市教育局“质量、公平、多元、特色、关爱”的指导意见,以教育现代化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小学品德学科建设、深化课堂教学研究。通过研究,促进小学品德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增强服务与效益意识。改进小学品德教研方式,进一步实现教研活动效益最大化最优化,为小学品德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引领与服务,提高全市小学品德教学实效。

  一、深入开展品德教学及课题研讨活动

  1、加强新教材使用培训工作。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适应新时期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要求,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部编教材、科学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进行了修订,并今年秋季开始执行。本学期将抓住契机,研训一体,结合常规教研活动,加强新教材的培训学习与内化落实,进一步指导全市小学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

  2、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有效传承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工作。这一课题于20xx年经某市教科院立项为某市级重点课题。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本学期将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并根据方案拟于年底结题。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旨在整理出适合小学品德教学的中华经典诗文,并绘制出与小学一年级教学内容相吻合的图谱,探讨其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形式和意义,总结经验方法。

  3、参与某市教科院《小学品德核心素养》子课题研究。某市教科院小学品德学科教研员胡春娜老师领题的.“小学品德核心素养”研究,我们某某作为一个区域承担好子课题的研究。

  二、加强品德课堂教学研究工作

  1、依托品德学科工作组建设,打造小学品德骨干教师队伍。小学品德学科工作组共有30位成员。他们在完成主任学科和班主任等工作的同时,潜心研究小学品德教学,不仅自身育人水平得以加强,也带动了校内同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本学期,要继续加强品德学科工作组建设,通过会课、研讨、读书交流等活动,强化共识,打造队伍。

  2、加强校级品德学科教研组建设。学校品德学科教研组是品德学科教师成长的摇篮,是提升全市品德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在前几年倡导成立教研组的基础上,本学期要进一步加强落实,做好过程性指导和期末检查工作。

  3、组织开展某某市级品德教研活动。本学期组织开展两次某某市级的品德教学研讨,一是某某市学科带头人的展示活动;二是学科工作组成员的教学展示活动。

  4、组织参加省市品德教研活动。一是江苏省小学品德学科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观摩活动;二是某市品德教学研讨活动;三是品德学科骨干教师新教材培训活动。

  5、完成第三批优课评比活动。在第一、二批优课的基础上,本学期将继续做好第三批的优课推荐工作。在完成三轮晒课后,及时做好本学科的总结工作,继承并发扬,使信息技术更好的融合于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三、加强小学品德学科教师队伍建设

  1、市级骨干教师。我市目前有某市小学品德学科名教师1位,学科教改带头人4位,品德学科高级教师3位,某某市品德学科带头人5位。本学期要继续深入推进“用人树人”活动,秉承“树一个带头人带动一批人”的宗旨,充分发挥带头人的辐射作用, 让小学品德骨干教师更多地参与教研,引领区域、校本教研与教学;组织不同形式的专题研讨和竞赛活动,使不同层面的青年教师得到锻炼。

  2、学科工作组成员。本学期要以提升全市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实效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工作组建设。一是QQ平台的及时沟通;二是骨干教师的展示辐射引领;三是举办好学科工作组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四是收集整理研究成果集。

  3、全体一线任课教师队伍。通过市级研训活动,进一步增强全体品德学科教师的学习意识。倡导以校为单位,多形式组织教师细致深入学习、解读新教材,对新教材有清晰准确的把握与理解。各校品德学科教研组长要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品德教师理解课标精神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某某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平台”,加强对培训班学员的培训工作,力争实效。

小学品德工作计划14

  一、教学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

  在劳技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识目标:

  了解针线基础知识,常用种植技术,手工工艺制作技术.

  3、能力目标:

  通过劳技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动手动脑的劳技课中,既学到了技术,又磨练了意志,同时智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活自理能力不断增强,更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魅力.

  4、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孝敬长辈.通过劳技课的学习, 他们发自内心感到劳动的快乐,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努力学好文化科技知识的重要性.通过节假日,寒暑假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父母的赞扬声中,他们再次感受到劳动的美.

  二、学生状况分析

  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里深受父母及长辈宠爱,不但生活自理能力不强,而且不太会干家务。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帮父母分担家务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孝心,有助于他们以后人生道路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一些制作的.技巧,并能成功制作教材要求的作品。

  难点:学会自己创造手工作品。

  四、教学进度安排表

  五、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劳技课的实际出发,使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理论知识的传授要突出重点,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之间的联系.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发展他们的观察,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作品制作的创造能力.

小学品德工作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围绕着课程资源开发这个主课题展开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师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结合市教研室的工作安排,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师中渗透改革、创新的思想,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形成一定的道德行为习惯,规范他们的一言一行。

  二、主要工作

  (一)开展教研组建设,浓厚教学研讨氛围

  1、开展主题研讨,展示教学风采

  确保每学期两次主题教研活动,学习教育科学,科研理论,转变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探讨教学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品德组的实际,积极参加学校间的互动交流,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创设亮相、展示的`机会,鼓励青年教师抓住展示自己风采的机会,发挥同伴合作,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大我学区品德学科骨干教师队伍。

  2、建立帮学对子,提高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围绕课题探索不同类型的不同教学模式,让教学获得更好的实效。

  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集体备课方式,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渐在反思中进步。同时,重视听课学习,有计划的对教法进行探讨,形式不拘一格。通过上互助课,互相研究,互相探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使老师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奴课堂教学的能力。

  (二)以科研为先导,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1、加强学科教学研究,重点做好课题研究。

  2、大胆探索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发展的功能。继续改革、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改变对学生单一的评价模式,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多样化要求,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逐步建立建成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评价制度。

  三、具体工作安排

  八月份:

  1、参加市学区大组长会议

  九月份:

  1、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2、检查期初备课情况。

  3、学习品德课堂教学常规30条,意见建议征求。

  十月份:

  1、组织进行课程改革理论学习:

  2、组织品德教师参加学科指导小组菜单式活动。

  3、小学中年教师品德学科学区选拔比赛。

  十一月份:

  1、市中年教师品德学科课堂教学风采观摩。

  2、小学品德课程故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研究课题成果交流活动。

  3、期中备课检查

  十二月份:

  1、组织一次学区级调研活动

  一月份:

  1、品德教研组工作反思交流。

  2、期末备课检查、期末学生成绩评定。

【小学品德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品德教师工作计划08-14

小学品德教学工作计划04-18

小学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02-27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07-01

小学品德教学反思03-24

精选小学品德教学工作计划三篇04-13

精选小学品德教学工作计划3篇04-13

小学品德教学工作计划15篇12-20

小学品德教学工作计划(15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