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研报告>基地调研报告

基地调研报告

时间:2023-03-13 09:32:48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基地调研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基地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基地调研报告

  基地调研报告 篇1

  一、茶叶基地建设现状

  茶叶在我县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发展茶叶经济在我县具有生态立县的独特自然优势。目前茶叶基地在我县已初具规模。全县8个乡镇,104个村,有88个村产茶,种茶农户达3。5万户,从事茶叶生产人员12万人。年来,茶园面积达到17。8万亩,年茶叶产量达到1587吨,其中名优茶占42%,实现茶叶产值4亿元。茶叶是我县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与1975年比较。种植面积增加118353亩,增长2。7倍,产量增加12769吨,增长23。3倍。农民收入增加16000万元,增长16倍,茶叶产值增加30617万元,增长10。2倍。

  二是科技含量提升,促进了品牌优势形成。通过多年来茶叶科技人员、企业、茶农的努力培育创新,以“采茶毛尖”为代表的一大批名优茶出炉,创品牌竞争拼搏。XX年“采茶毛尖”荣获名茶第一品牌。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成为名茶的知名品牌。

  三是茶叶龙头企业产业化逐步提升。采花茶业有限公司现已提升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投资3亿元建设采花毛尖科技园。

  四是茶农生产方式的转变。主产茶区茶园管理由传统手工向半机械化转变,茶树修剪机、鲜味采摘机、茶园耕作机、名优茶制作机械化得到广泛应用,茶叶加工环境改善,设备更新配套,符合国家食品标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茶叶基地发展速度和质量的矛盾,近年来,我县每年新建茶园都在万亩以上,年和年在2万亩以上,由于农民投工投肥能力有限,建园质量无法达到技术标准,加上后期管理不到位,难达到高标准建园的预期经济目标,5—7年后,必将形成未老先衰的低产茶园。

  二是科技兴茶与科技推广体系的矛盾。从年以来,乡、村农业科技网络遭重创。对茶叶基地建设和加工初制研究推广人员减少和从事推广人员的'生活保障等问题。造成指导服务人员不能及时准确到位,难以深入田间、车间,严重制约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资源深度开发。

  三是基地规模和农村劳动力的矛盾。全县规划基地规模达到20万亩,按农村人口人平拥有1亩多茶园。因土壤、海拔等自然因素限制,部分地区不宜种茶,主产区每人茶园面积在2亩以上,多达4亩左右。加之大量年青人外出务工,在家都是老弱病残,茶园荒废严重,老茶现象多,资源浪费。

  四是茶叶初制厂布局与茶农卖茶的矛盾。茶叶纳入食品管理,对加工条件和经营资质提高了要求,在整顿工作中,取缔关闭了一批小茶厂,边缘地区茶农卖茶难。

  三、对策的研究

  根据县委、县政府茶叶发展总体思路,提出生态立县。精制茶叶旅游“两张”名片,坚持打民族牌,走特色路,靠绿色富,以茶叶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实施“三大一特”发展战略。即建设大基地,打造大品牌,发展大企业,弘扬土家特色茶文化。

  一是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的标准,提升茶叶基地质量,坚持建园质量标准,加强管理所有茶园达到无公害标准。无公害、有机茶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符合有机茶、绿色食品标准的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茶树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50%以上。

  二是培育壮大茶叶加工企业,合理布局。加大企业资本运营力度,加速企业扩张步伐,建设服务好采花茶业科技园,对外联接好市场,对内联接好茶农和中小茶厂,实现茶树良种引进推广良种茶园种植与示范,现代茶叶初、精加工,茶叶深度加工开发等多功能于体,技术含量高,能耗少,污染小的茶叶生态园区。成为集生产、科研、销售于一体,融包装、质检、储运、旅游观光于一身,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茶业初、深加工企业。

  基地调研报告 篇2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是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鲜活教材,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课堂。列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中国,从内忧外患到在世界舞台上挺起了腰板,这一艰辛的历程背后一直屹立着一抹伟岸的身影—毛泽东,而韶山作为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那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值得当代弘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是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烈士纪念建筑物、革命战争中重要战役、战斗纪念设施、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遗迹、风景胜地和展示我国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重大建设工程、城乡先进单位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发展,并准备着为社会的进步出力。同时,也为了能让我们早日融入社会,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从实践中去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因此,我们对武汉市爱国教育基地做了简单的钓鱼那报告。

  一 武汉市爱国教育基地概况

  据初步了解,目前湖北省一共有十七家爱国教育基地,分别是

  1、武汉二七纪念馆

  2、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3、红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4、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5、李时珍纪念馆

  6、“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7、闻一多纪念馆

  8、湖北省博物馆

  9、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

  10、周老嘴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11、红安七里坪革命纪念

  12、大悟宣化店中原军区旧址及新四军第五师旧址群

  13、宜城张自忠烈士纪念馆

  14、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

  15、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纪念馆。

  下面只对武汉的一些基地进行了调研。

  武汉二七纪念位于武汉市汉口,是为纪念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及“二七惨案”,在林祥谦、施洋等39位烈士牺牲的江岸地区修建的,1963年对外开放。1987年新馆建成开放。二七纪念馆周围还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二七烈士纪念碑”。可能因汉口学校相对较少,据了解参观人员中学生并不多,而且总数也没有其他地方多。

  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解放路红巷,于1963年建成开放,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写了馆名。毛泽东1926年11月下旬至1927年8月在武昌时的旧居,于1967年按原貌重建并开放,也成为农讲所参观的一部分。 每天开放时间为上午八点半到下午四点半,周六、周日不休息。去参观的多为学生,还有一部分老年人。据官员介绍,偶尔有学校组织学生前来参观。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昌蛇山南麓的阅马场北端,旧址占地面积1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因旧址红墙红瓦,武汉人称之为红楼。该馆基本陈列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列。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 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馆舍位于东湖之畔。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20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余件,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

  该馆的四大镇馆之宝为: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和湖北省博物馆名气比较大,也非常具有游玩和观赏价值,所以平时总是很热闹,虽然有的人是为了游玩才去的,可是从现场可以感受到浓厚的爱国氛围。

  二、武汉市爱国教育基地作为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及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

  游览爱国教育基地是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之一。爱国教育基地多为开放式的,具有纪念意义,能够吸引对历史感兴趣的人群,更容易让他们接受爱国教育,这些地方爱国气氛很浓,可以帮助参观人员了解老一辈先烈们在那个黑暗年代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通过参观爱国教育基地,了解历史,传输爱国思想,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三、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剖析原因 这里将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得到以下几点

  1、政府经费投入普遍不足,基地运营不当。

  2 领导者思想观念陈旧,业务管理和协调能力较差

  3、部分基地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4、内部管理松散,运作体制落后。

  5、宣传力度不够,难以提高知名度。

  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分析,并借鉴一些兄弟城市的行之有效的经验,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政府领导重视,增加基地投入”是前提。

  解决基地的投入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是政府要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每年给基地的拨款中要把人员经费和事业经费统盘考虑,对那些影响大、知名度高的重点基地要加大投入。对基地的维修、改造及举行大型宣传教育活动,要划拨专项经费。

  二是广泛争取社会的支持。动员、组织社会各方面来帮助、参与基地的建设,把教育活动与建设活动结合起来。

  三是各单位要注意自身的积累,要在本单位的计划外创收中确定一定比例留成,作为事业发展基金。

  (二)“配备得力领导,理顺管理体制”根本。

  抓基地建设,要着重抓领导班子的建设,特别是一些重要基地,一定要配备强有力 的班子,尤其是要选好一个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能力的带头人。选拔配备得力的基地领导,必须考虑这样几个条件:

  (1)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开拓进取精神,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在坚持把基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阵地的前提下,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2)懂业务、肯钻研、会管理,善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协调能力强,具有开放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善于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创造机遇。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基地领导班子加强考核。另外对于少数基地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要根据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 出的“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切实担负起协调、指导的责任”的要求,予以理顺,使市委宣传部得以加强对基地教育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三)“重视业务培养,提高队伍素质”是条件。

  基地承担着运用其特有的方式培养、教育社会主义“四有”公民的特殊任务,基地的工作人员既是教育者,就必须先是受教育者,要使每个工作人员都体现出基地的风范和精神。

  (1)要通过讲历史、讲传统,加强学习,培养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提高政治素质。

  (2)要加强岗位培训,制订合格上岗制度。提倡钻研业务、好学上进的良好风气。尽可能为青年职工多提供培训和深造的机会,要用较短的时间使业务人员知识水平普遍达到大专程度以上。

  (3)要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坚持义务讲解 ,普及文明用语,推广规范化服务;

  (4)努力在人事、用工、分配等制度上大胆探索,建立激励机制,优化队伍结构。

  (四)“政府宏观管理,优化管理体制”是重点。

  精选一批基地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挂牌,作为参观教育的重点基地,同时制定具体措施,提高教育的组织程度。教育部门要把参观基地作为德育教育总体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市里的重点基地,要求各大专院校、中小学在每个教育阶段都要有计划地组织参观、学习;各企业、机关、街 道、村镇也要把参观基地列入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排出计划,落实时间、对象和必需的经费。对于少数基地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要根据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 出的“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切实担负起协调、指导的责任”的要求,予以理顺政府作用,优化管理体制。

  (五)“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基地影响”是保障。

  对全市各基地宣传品的品种、规格、风格进行规范制作,使之成为宁波城市形象设计的一个部分。同时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地理位置、影响、意义等做大范围的宣传,可以做宣传单,纪念册,整理编辑书籍等。市属各新闻单位要加强对各基地的介绍,对各基地开展的活动加强宣传。此外,也可以使旅行社和基地合作,以扩大影响力!

  基地调研报告 篇3

  一、调研背景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于20xx年4月启动,历时一年多。课程基地的建设是为了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目前,首批以及第二批省级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已经产生,各市级普通高中课程基地的建设工作也正在筹划之中,亟待研究课程基地的定位与建设问题,亟待构建适合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发展的机制。

  二、基本情况

  20xx年8月,江苏省教育厅遴选出31个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这些课程基地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从不同角度出发,确立了引领学校发展的特色课程。

  (一)首批省课程基地的研究领域

  从研究领域看,首批31个省课程基地可分为以教育拓展为核心的语文、外语、地理等文科类课程;以实验为核心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类课程;以实践为核心的航空航天、STS、系统思考等学科综合交叉型课程;以当地文化为核心的湿地文化、海洋文化等地方特色课程;以美育为核心的美术类课程。各类课程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从课程性质看,上述课程基地又可分为语文课程、生物课程等学科类课程;数学应用与创新、体验性化学等学科应用型课程;“模拟联合国”“环境·生命”等实践活动型课程。其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

  (二)课程基地区别于其他基地的特征

  普通高中课程基地不同于原有的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学科基地,也不同于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高校实训基地,它关注的是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表1 课程基地与学科基地以及实训基地的比较

  普通高中课程基地也不同于高校的教育科研基地,其课程开发与教学研究应扎根在教育实践的土壤之中,对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表2 普通高中课程基地与高校教科研基地的比较

  通过以上比较可知,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应以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为起点,以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为核心,确定课程的价值定位、内容呈现和教学设计,在建设自身的同时,为其他学校提供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课程开发和基地建设的经验。

  三、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课程基地是新生事物,首批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在基地的建设思路、课程的内容选择、教学的活动方式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后续的基地建设中应注意避免。

  (一)基地投入要注意避免重硬轻软

  各课程基地的建设既应重视实验室、演示厅等硬件建设,又应重视教学改革、师资队伍、运行机制等软件建设,在实施建设中应软硬并重,避免重硬轻软。

  一般来说,软件的健全相较硬件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若课程基地软件建设缺乏连续性,虎头蛇尾,则难以实现设计申报之初的目标。

  (二)课程活动要注意避免空洞低效

  活动形式是课程内容的载体,恰当的活动形式是课程顺利开展的保障。学校在申报课程基地时应展开深入调查和仔细研究,不仅要确定特色课程,更要从可操作性的角度选择并设计有效的课程活动。

  一般来说,课程基地在规划时确定的项目都是丰富多彩的,但若缺乏足够的专业教师,未能设计出互动、创新的活动形式,则也难以发挥课程的优势。

  (三)课程实施要注意避免被动参与

  教师是课程基地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课程基地发挥作用的主导因素;学生是课程基地活动的主体,是课程基地的直接受益者。课程内容的有效内化既能够帮助教师自我提升,又能够帮助学生发掘潜能。

  但若基地在设计课程时,未能够对学习过程中涉及的师生生理、心理、教材、教法、学法和教育管理等各相关问题进行充分系统的研究,在课程实施与管理上缺乏严格要求和较高标准,师生以应付的心态对待课程基地的活动,则课程基地也无法实现促进师生共进的目的。

  (四)基地使用要注意避免辐射不力

  课程基地在规划时应注意吸收周边学校优秀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的设计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他们对课程基地的理解、认识和需求,使得设计、开发的特色课程不仅能够满足本校学生的需求,也能够促进周边学校的共同发展。

  若课程基地缺乏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精力不够,其他学校的教师对课程基地的了解不足,学生的需求不强,则课程基地难以很好地辐射到周边学校,其使用率也就不高。

  四、措施建议

  进一步丰富课程基地的`内涵,创新课程活动形式,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扩大基地的辐射范围,实现其育人和研究效果的最大化,是课程基地审批和建设者需要着力思考的关键点。我们认为,只有将课程基地的规划、开发、建设、使用和评价各环节有效衔接,才能使建成的基地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先进性、创新性、人本性、开放性和示范性,成为区域内该课程的中坚力量和品牌标志。

  (一)总体构思课程基地的规划

  为在五年内建成梯次完备、布局均匀的省、市、校三级课程基地,教育主管部门可对区域内课程基地的建设做一个整体规划。对于愿意申报课程基地的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可充分考虑其基础条件和发展优势,兼顾不同类型的学校,使各级各类学校凸现各自的优势和亮点,形成具有代表意义的多元化基地,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学科互补的课程群。在课程基地的布局上,可以考虑辐射状分布、带状分布以及网络状分布,如图3所示。

  图3 课程基地规划的主要形式

  1.辐射状分布。适用于同种学科的课程基地,以区域内省级课程基地为核心,带动市级、校级课程基地共同发展。

  2.带状分布。适用于不同学科的课程基地,区域内不同学校,形成各具特色、主题互补的课程基地。

  3.网状分布。适用于学科相近的课程基地,便于基地间互通信息和经验,有利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随着区域内课程基地的增多,不同研究方向、不同类别的课程基地,将形成一个三种布局相互配合、均衡发展的课程基地网络。

  (二)全面研讨课程基地的开发

  普通高中课程基地的开发应通过学研互动,孕育优势课程,培养创新人才。

  1.依托学科前沿。课程基地应以各学科前沿为依托,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线,使教学改革与课程开发密切结合,把学科研究的新成果适当地融入课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能适应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打好基础。

  2.整合知识经验。课程内容的建构体系应沿着“人的生活——人的现实生活——人的可能生活”之间的沟通而展开,将课程知识与学生经验整合。在课程开发之初既应考虑课程的总体框架、结构特点等概貌,又应从内容体系、编制原则等中观层面进行研究,还应从概念引入、课程内容的呈现等微观层面加以分析。

  3.强化实践活动。课程基地的开发应充分重视实践与活动,课程活动的设计应注重手脑并重、手脑并用和手脑协调,提高学生对实践过程中所涉及的理论问题的辨析能力,使那些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4.突出能力培养。课程基地应注重学生信息加工能力、多样性的动态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强调对学生反应的灵敏性、思维的缜密性、对环境的适应性、研究工作有序性的培养,使他们逐渐养成协作意识,形成社会责任感。

  (三)整体推进课程基地的建设

  1.制定合理的建设发展规划。课程基地的建设应制订合理的项目规划。其中既应有短周期的建设工作,又应有若干长周期项目发展完善的计划。特色课程的选择要因校制宜,既考虑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也考虑课程实施的可能性。

  2.完善软硬并重的教研条件。一方面多做调研,重视硬件建设的先进性;另一方面,重视基地的建设内涵,关注师资队伍、建设模式、运行机制等软条件的完善。

  3.建设学科融合的教学平台。课程基地应打破学科壁垒,建设跨学科的教学研究平台,引领教师开展跨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帮助学生认识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让他们学会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4.创设开放共享的教学环境。课程基地应依托高校、建立联盟、利用社区,营造一个开放的环境与氛围。依托高校资源,能够使课程研究成果、教育学心理学研究新进展不断拓宽师生的视野;建立学校联盟,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及时辐射成果;利用社区资源,联合工厂、博物馆、科研院所等,能够增进课程基地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合理安排课程基地的使用

  1.开发多维课程资源。课程基地应组建由课程专家、学科专家、中学教师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开发团队,自主开发课程资源,将教学设计的重心从单一的课堂维度扩展至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维度,为学习过程提供结构化组织和生态化的课程资源。

  2.研究核心内容建模。课程基地应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概括出同类教学内容的基本思维特征和思维过程,通过思维加工,构建实例模型,再经由后续教学实践的检验,形成一系列具有课程思维价值的子模型群。

  3.开展基地内外交流。课程基地应选择教育教学实践中最普遍、最实际、最迫切和最突出的问题,将其转化为课题,引领校际教研共同体展开研究,为基地建设如何服务于课程改革提供示范,使课程开发、管理的经验能对同类学校产生辐射效应。

  (五)科学实施课程基地的评价

  教育主管部门可建立健全课程基地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将目标、任务、责任、标准、监督、检查、考核、奖惩等各环节有效衔接,以考核促进课程基地的动态发展。

  1.评价的内容方式。

  (1)评价内容 对课程基地的评价可包括政策条件保障、建设和运作过程、目标与任务落实、实践研究成果等方面的状况。考核中应关注对引领同类学校发展、体现学校办学理念、解决学校特色发展等问题的落实。

  (2)评价方法 在尊重校本设计、自主建设的前提下,可通过基地例会、成果展示、专题研讨、年度评议等方式,实行期满综合考核制、项目研究成果评审制、同类学校评议制,对课程基地的建设、使用、运行与发展状况进行多元化评价。

  2.评价的动态发展。

  对课程基地考核,应避免急功近利式的检查评比和各项指标的面面俱到,而应抓住课程基地建设和使用的关键,以评价促发展。

  (1)实行课程基地任期制 课程基地期满,考核良好可以继续挂牌。考核不合格的,可要求整改或者取消资格,补充其他条件较好的学校作为新的基地。在保持基地的总量在整体规划下稳步发展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2)促进特色项目持续发展 课程基地的特色研究项目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任期满后,各基地应根据课程实施情况对特色项目作适当的调整、优化与发展,实现课程基地研究内容系统化的滚动和深化,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基地也可选择与原有特色课程相关的创新项目,不断创造新的亮点。

  结束语

  普通高中课程基地的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很强的教育实践,预示着我省教育改革新的契机即将到来,将成为大力倡导特色发展的教育百花园中的一枝令人瞩目的花朵。然而,课程基地的建设又是一个长期的、持续发展的任务,目前的开发与建设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尚存在许多问题,受到一些“瓶颈”的制约。我们应既充满激情,又尊重规律,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关注实践、加强研究、重视积累,探索出规范而有效的建设途径。

  基地调研报告 篇4

  农村宅基地具有生活和生产双重功能,但由于农村宅基地无偿无期限和无流动的使用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宅基地的无序扩张,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城镇化进程的缓慢由于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实施效果不甚理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农村住房建设缺乏规划引导,布局零乱。

  长期以来,对农村规划投入少,农村规划进展缓慢。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由于缺乏村镇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农民住宅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之中,出现“只见新屋,不见新村”的现象。

  (二)农村“一户一宅”制度难以贯彻落实,出现“一户二宅”、“一户多宅”现象。

  自治区对农民宅基地虽然有具体规定。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多、基层政府对农民建房缺乏正确引导和管理,再加上采用的是无偿、无期限的使用制度,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农村建房处于无序状态,乱占、多占现象严重,普遍出现了农民超标准占用宅基地建房和未经土地管理部门批准任意建房,建了新房也不愿意交出闲置下来的老宅基地,出现“一户二宅”、“一户多宅”现象。

  (三)宅基地转让受现行法律法规限制,农村出现大量闲置宅基地、闲置住房。

  农村宅基地的性质属于农村集体所有,按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农民对自己依法获得的宅基地只有使用权,没有处置权,不能进行转让。但从现在请款情况看,除了本行政村内相邻户间的调剂和父母与子女间因分家析产以及农户经批准后因客观原因由村委重新安排而发生的流转外,没有其他形式的流转。由于宅基地的不可交易性,一方面大量农民进城后,农村的房子都闲置着;另一方面有的农民在城市赚到钱后,在城市里买房的同时,又在农村修建新房,舍弃老宅破屋,进一步扩大了宅基地占用的土地面积,也使农村出现大量的闲置宅基地、闲置住房。

  (四)农村宅基地违法案件屡屡发生,查处难执行难。

  一是符合村庄规划和用地条件的农户,由于种种原因未经批准就建设了房屋,造成违法占地。二是不符合规划也不符合宅基地审批条件,个人抢占宅基地的。由于我乡(镇)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少,很难实施有效监管,对这些违法案件的查处在现实中很难执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只有查处权又没有强制执行权,申请法院执行又要履行繁琐的程序,具体执行起来也很困难。

  二、加强农村宅基地利用和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严格依法行政。

  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在农村特别要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在全社会形成集约节约用地的舆论氛围,提高广大农民群众依法用地意识。要切实加强乡(镇)国土资源管理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宅基地管理中的作用。要进一步健全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制度,发挥村级土地协管员的作用,加强农村宅基地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和制止土地违法行为。对乱占与滥用耕地建房等违法行为,国土、建设、法院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坚决依法查处。

  (二)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确保农民合法使用的宅基地全部如期发证到户。

  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是依法保护宅基地使用权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土地统一登记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通过开展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可以有效规范农村住宅建设,防止乱占滥用耕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认真按照国土资发〔XX〕146号“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要求,集中力量,克服困难,在对本辖区现有农村宅基地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力争在XX年底前,基本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做到权属纠纷基本解决,农民合法使用的宅基地全部发证到户。

  (三)制定宅基地利用和管理的奖惩政策,盘活农村土地存量。

  对“一户多宅”和空置住宅,各地要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农民腾退多余宅基地。凡新建住宅后应退出旧宅基地的,要采取签订合同等措施,确保按期拆除旧房,交出旧宅基地。允许村民将原宅基地和房屋与其他村民自愿协商后有偿调剂给有条件申请宅基地建房的本村农民。鼓励农村村民进城落户,对已在城镇购置商品房定居或愿意进入城镇规划区定居,并自愿退宅还耕且以后不再申请新宅基地的农民,,其宅基地还耕后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农民放弃宅基地后,不影响其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益,不影响其作为农民身份享有的原有政策待遇。同时积极探索“宅基地置换”模式,将分散居住的农民集中起来,搬入新建多层或规划合理的住宅中,“腾出来”的农村非农建设用地可以从事其他用途。

  (四)深入开展调查清理工作,规范和保护农民建房。

  要以开展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为契机,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空心村”和闲置宅基地、空置住宅、“一户多宅”的调查清理工作。要严格宅基地申请条件,坚决贯彻“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要规范农村宅基地申请报批程序,健全公开办事制度,提供优质服务。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农村村民新建、改建、扩建住宅,要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以及荒坡地、废弃地。凡村内有空闲地、老宅基地未利用的,不得批准占用耕地。要按照城镇化和集约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使农村宅基地的利用和管理走上合理化、规范化轨道。

  基地调研报告 篇5

  残疾人扶贫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顺应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按对残疾人帮扶形式的不同,目前我县基地还处于“零”状态,严重制约了农村残疾人的就业,为促进农村残疾人就业,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县残联组织开展了基地建设的调研。

  一、我县残疾人扶贫基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在残疾人。我县有各类残疾人3.84万,占全县人口的6.4%。持证残疾人1.2万,其中农业户口的残疾人1万人,占83.33%;非农业户口的残疾人0.2万人,占16.67%。

  现状:残疾人扶贫基地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顺应农村残疾人扶贫解困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目前,我县基地建设还处于“零”状态,按照省、市残联的安排部署,我县拟计划在今年建成3个县级残疾人扶贫基地,这3个基地分别是:XX县XX养殖专业合作社、XX县XX兴养殖专业合作社和XX乡XX养殖场。

  XX县XX养殖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XX县XX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XX县龙安镇后山村塘房村民小组,计划建设规模6000㎡,计划养殖规模五年达到养肉牛500头,年收入达500万元,纯利润达150万元,现有设施设备占地面积800㎡,其中畜圈12间,养殖肉牛12头,青贮窖6个,办公室1间,配有割草机、粉碎机、铡草机、地磅秤等必备的专业养殖工具,还备有断电时备用的柴油机一台,有合作社社员8人,其中残疾人3人,现已投资40万元,年底前投资达80万元;办理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制定了防疫、管理等相关制度以及每头牛每天情况记录簿,对每头牛的情况进行记录。

  XX县XX兴养殖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XX县XX兴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XX县龙安镇XX乐村阴山村民小组,该专业合作社现有建设规模2019㎡左右,设圈舍50间,办公室1间;有工作人员10人,其中残疾人4人;生猪存栏300余头,其中:仔猪存栏200头左右;圈舍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也投入资金45万元;办理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制定了防疫、管理等相关制度。

  XX乡XX养殖场基本情况:XX乡XX养殖场位于XX乡水果村烂田村民小组,该养殖场为股份制企业,始建于20xx年8月,现有股东及员工5人,其中残疾人1人,总投资70万,养殖场地1000㎡左右,分为1区和2区,1区现养殖蛋鸡4000余只,日产蛋3600多枚,产蛋率占90%以上。2区现在没有喂养。办理了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制定了防疫、管理等相关制度。

  存在问题:从拟计划建设的XX个基地看,我县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基地以农业养殖业为主,规模小、基础差、覆盖面窄、带动残疾人就业能力弱。且均未纳入本地区扶贫工作的大局中,缺乏政策的支持和保障。二是缺乏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及政策导向。XX是合作框架松散,服务内容单一,整体实力不强,扶贫机制有待规范。四是产业化运作渠道单一,基地资金匮乏,发展缓慢。以上种种原因给我们基地的建设带来了很多的困难,严重制约了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的方向、基本目标和主要原则

  农村残疾人的扶贫工作关系到残疾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基地建设作为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基地建设的方向

  基地作为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是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的重要依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才能持续推进。

  我县的基地建设,一是要着力建设一产基地,以一产基地为主向第XX产业领域拓展。这应该成为我县今后基地的建设方向,也是解决基地一条腿走路问题的要求。我县拟建的XX个基地是以养殖业为主,而且现在规模较小,这方面需要各级政府、残联及社会各方面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二是我县的第XX产业现在的发展正稳步推进,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应探索XX产业领域拓展的途径。根据我县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积极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组织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从事XX产的服务配送等工作,进一步带动残疾人就业和创业。要开拓残疾人服务业,结合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实施,依托现有的社区服务、社区康复等平台和资源,逐步推行社会化服务。开展了居家养残服务,力争在“十XX五”期间实现残疾人居家托养。

  在一产的基地建设中,着力打造“辐射型”基地,推动其发挥优势,培育和发展这一类基地是今后建设的一个方向。首先是经营优势。残疾人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在经营上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辐射型”基地,不仅解决了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帮助残疾人解决了生产环节上难以克服的经营、管理、销售和技术等问题,扩大了残疾人的生产范围。其次是市场优势。“辐射型”基地的特点在于残疾人依托基地,基地依托市场,基地处于残疾人与市场之间,既可以为远离市场的残疾人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又可以有效地组织残疾人生产市场需求的产品;既为市场运作提供保证,又能克服小农经济的盲目性,为残疾人的生产提供稳定的生产环境和收入。第XX是规模优势。基地的发展需要规模来支撑,规模越大,越能高效地占领市场。基地的规模效应可有效克服残疾人经营小而散的弱点,通过产品有效地将分散的残疾人组织起来,形成市场的供求规模。第四是素质拉动优势。就整体而言,残疾人素质普遍偏低,由此形成生产障碍。而残疾人素质的提高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基地迫使残疾人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残疾人在这种被动的生产过程中自身素质能够逐步提高。第五是风险共担优势。辐射型基地的发展,不仅使残疾人从基地得到准确的市场信息,还可能与基地建立风险共同体,这样大家有利共享,风险共担,极大地减轻了残疾人的风险压力。

  (二)基地建设的基本目标

  基地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它受到环境、市场、人才和政策等多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基地建设的近期目标是获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扶持和建设,提高向残疾人辐射的能力。远期目标则是通过基地的发展,提升自身的实力,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由此带动一批残疾人的自我发展,从而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并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三)基地建设的主要原则

  基地建设和发展应当遵循五个原则。一是效益统一原则。基地建设必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市场经济条件下,扶贫力度的加大有赖于基地经济效益的增强,基地如果没有经济效益,扶持就没有物质基础。二是市场需求原则。基地的经营毕竟是市场行为,必须符合经济规律才能生存和发展。政府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引导、支持、协调、服务帮助基地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XX是资源优势原则。由于各地的“天时、地利、人和”诸因素不同,在经过市场的选择后,各乡镇都会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产业群,这种产业群实质是本地的资源优势利用的产物。基地应当利用当地产业群,使基地与当地经济协调发展。四是有序发展原则。基地建设既是一项新事物,又受到资金、人才、组织性质和市场、自然等风险的制约,需要积累经验,逐步完善。而残疾人是一个十分脆弱的群体,在经济上经受不起大的波动。五是选择性原则。基地建设要选择好投资方向,选准依托。选定的项目要适合残疾人的特点,符合市场的要求,这样才能有强劲的生命力。

  三、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把基地建设列入农村扶贫工作的议事日程

  基地作为农村残疾人脱贫的一个重要平台,其建设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就目前的体制而言,基地要发挥作用,政府行为的存在尤为必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基地建设纳入本地区大扶贫的范畴之内,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扶持和各部门支持等形式,给予基地特别的关照。政府可以通过“非市场制度”的安排,如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应用、土地的.流转、税费的减免以及市场服务等措施予以有倾向性的扶持。

  (二)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在发挥残疾人、企业投资主体作用的同时,各级政府、财政、民政、农业、扶贫办和残联等部门要增加对基地的投入,探索政府、企业共同出资,企业负责承建和经营的投入机制和运行方法。其中基础性、公益性的投入,如基础设施建设、种仔种苗发放、技术培训指导、自然灾害保险、市场推广服务等,主要可由政府或有关部门解决,鼓励有能力的企业或个人向基地加大投入力度。生产经营性流动资金则主要由基地通过自筹、银行贷款等方式解决,有关部门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助引导。同时,建立担保基金,确定担保机构,为基地的建设投入及残疾人从事更大规模的生产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对积极创业的残疾人优先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和提供一定的风险基金。

  (三)建立风险规避机制

  基地的建设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而基地又维系着众多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家庭。从我县的企业和农村一些养殖大户的发展看,过去一些企业和养殖户大在市场价格诱导下,盲目投入,盲目生产,结果是初具规模,市场价格却大幅度下跌,残疾人非但不能受益,反而因此而致贫。而有些农村种植大户经不住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打击,频临倒闭的边缘,同样给残疾人带来了很大的损失。要资助基地参加政策性的农业保险,鼓励保险公司开辟新险种、优惠保费,从而增强基地和残疾人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规范基地的运作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基地作为经济实体进入市场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第一,基地应该是法人。当然,是企业法人为妥,还是福利社团法人为妥,要视各地的情况而定。第二,要理顺与基地的关系。对基地的扶持基点是基地必须扶持残疾人脱贫。有关部门应根据自身对基地的扶持力度而确定基地的扶贫工作要求和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基地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在政府同意的前提下,残联可采取基地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无偿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如:现在拟建的XX个基地均缺建设资金和周转资金,可每个基地补助XXXX元,以解决其当前资金困难的问题,多渠道对残疾人扶贫基地进行扶持。第XX,要实行签约式扶贫。基地对残疾人的扶持必须有契约。用合同形式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使基地有责任、有信心,残疾人有实惠、有恒心。

  (五)着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农民企业家

  残疾人扶贫基地的发展特别需要专业突出、甘于奉献的经营领头人。这些经营带头人在不断发展自身事业的同时,也为残疾人的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积极发现和培养农民企业家,满腔热情地保护他们扶残助残的积极性,在经济上不让或少让他们吃亏,在政治上要给予其一定的关心,在经营上则要多为他们提供优惠优质的服务,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协调、和谐的外部环境。

  (六)加强和改进对基地的服务

  总之,要搞好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因此,政府部门和残联组织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对基地建设的服务工作,努力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服务。建好XX个拟建的基地,推动更多的基地建设,同时,把基地建设向二、XX产业拓展,从更高更广的层面上,促进残疾人的就业。

  基地调研报告 篇6

  一、项目基本概况:

  1、项目名称:“MMXX现代石料综合开发基地”。

  2、厂址:NN镇上MM沟。

  3、地理位置:上板桥沟距城区以北约5公里,石料来源主要分布在上板桥沟与野狐沟之间的中上部,全部是裸露在山沟里的大块岩石,沟内可采石面积约3平方公里,石料丰富,采制过程中,不破坏原有山体,无污染源,无燥音、且远离村庄,远离公路,避开了输电线路等公用设施。

  二、项目开发的主要内容:

  (1)粗石采制与供给。

  (2)石质鉴赏与观光旅游。

  (3)板桥石料美术工艺品。

  (4)板桥石料传统工艺品。

  (5)红土坡综合绿化治理。

  (6)人畜饮水工程改制。

  三、项目投资预算:

  马街镇上板桥村石料综合开发厂址拟建于马街镇上板桥沟。项目总投资386万元,分两期建设:

  第一期为20xx年12月―20xx年3月,投资金额概算约为218万元,其中:

  1、设备投入:购买中型挖掘机、装载机需资金120万元。

  2、人蓄饮水改制工程:按建3个约20立方米的净化池和4公里长的排水管初步匡算需一次性投资30万元。

  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打通上板桥沟公路2公里,附带加固治理红土坡泥石流滑坡,按每公里成本15万元匡算,初步估算需资金约30万元。架电1公里,需资金10万元。修建150平方米简易厂房约需资金10万元。

  4、补偿及管理性资金:征收荒山荒坡地2亩,按每亩1万元匡算,约需补偿金2万元。上缴集体承包管理费20万元(己缴纳)。

  第二期工程为20xx年4月―20xx年10月,投资金额估值为168万元。其中:

  1、工艺设备及二期机械设备投入:工艺石料加工机械两部,约需50万元。购买空压机、碎石机等加工设备约需20万元;

  2、综合设施建设投入:修建300-500平方米的“板桥石料工艺展厅”及附属设施约投入资金30万元。

  3、劳务及工资支出:按每人每天现行40元工资开支计算,每天平均需劳动力20人,第一期、第二期劳务费及工资支出约28.8万元。工艺师月工资5000元,年薪6万元。

  四、实施项目的事实依据:

  马街镇上板桥村距城区以北约5公里,全村230余户人,人均土地不足半亩,且多数为30度左右的陡坡地,农民的经济收入除仅有的花椒外,主要依靠外出打工挣钱,年人均收入不足1100元。为了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加快农业产业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加快上板桥村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为当地群众增加一条新的可持续经济收入来源,经上板桥村李忠林等村民反复论证,拟在该村上板桥沟修建一处集旅游观光、石料综合开发为一体的“陇南现代板桥石料综合开发应用基地”。该基地建成后,不但能为即将开工的'“兰渝铁路”、“两灌高速公路”和陇南城乡建设提供充足的原石料,而且将成为陇南乃至周边地区最大的石料及石工艺产品出口基地,不仅能带动本村农民快速致富,解决当前陇南城市改造中因石料短缺,原材料价高而影响工程进度等问题,同时也可辐射陇南周边地区,提升武都区石料采制及石料工艺产业规模化水平,增加农民和集体收入,为马街镇和武都区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五、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首先,随着陇南市东江新城的扩建和“兰渝铁路”、“两灌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付诸实施,对石料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这为当地石料的综合采制与加工带来了无限商机。其次,伴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原生态的石质工艺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且原有的传统工艺石制品在本地区有很好的市场,但因制作工艺比较落后,在加工的质量和产量上都难以真正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因此,尽快建成一座集采、制、加工、销售一条龙的陇南石产品供应基地,是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也符合国家综合农业产业开发政策,对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支撑和拉动作用。第三,板桥综合石料加工基地的建设将带动红土坡荒山的综合治理。在项目建设中我们将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发挥生态建设的整体效益的总体原则,在决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将项目建设与小流域治理及生态修复相结合,在修筑通往上板桥沟石料加工基地运输公路的同时,将采取植树绿化的方式加固红土坡,阻止水土流失。

  2、可行性。上板桥石料采制加工基地,位于城乡结合部,与国道212线相连,交通条件相对便利,特别是信息畅通,有利于商品流通和促进项目可持续综合发展。同时,该地石质资源非常丰富,且多数为自然行洪冲积岩石,在不破坏原有山体的基础上,加工成本相对较低,且远离村庄,远离主要输电线路,不会破坏植被,不会影响交通、不会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是理想的石料来源供给地。

  六、项目建设开发原则:

  在开发利用上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合规开发,安全生产,合理利用,创造效益。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坚持不占用农田,不破坏植被,不向下游排泄弃渣碎石,不影响当地群众生产生活。

  七、经营方式:

  私营企业,自筹资金,自负盈亏。

  八、销售方式:

  初级原料,以供给本地城建、公路、铁路等建设为主。工艺制品,一级批发,向外拓展,条件成熟后在周边经济较发达区域设立“陇南板桥石制工艺品销售专买店”。

  九、项目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约400万元。其主要筹资方式为:申请国家扶持资金300万元,自筹资金100万元。

  十、项目前景及预期效果分析

  本项目经营前景广阔,在政策上符合国家产业开发政策,符合建设“生态陇南、富庶陇南、和谐陇南”指导思想,属“短、平、快”国家扶持项目。在石料采制加工上,开采期限在15年以上,并可达到综合开发,长久利用的目的。该项目一期工程完成后,及收益匡算如下:

  1、日产块石150立方米:按现行市场价每立方米30元匡算,每日块石收入可达到4500元。月实现收入可达到13500元,年块石收入可达到162万元左右。

  2、日产碎石20立方米:按现行价每立方式方米80元匡算,可日可实现碎石收入1600元,年碎石收入可达到48000元。

  3、日产粒石30立方米:按现行价每立方米30元匡算,可实现粒石收入900元。年可实现粒石32400元。

  另外工艺传统及现代美术石制品收入也相当可观,按现行最低销量匡算,年可实现收入120万元左右。

  在生产正常情况下,上述四项之和收入可达到290万元左右,若剔除劳务工资34.8万元、燃料损耗(每日按1500元损耗匡算)54万元,其它费用支出35万元(包括管理费、税收等),年可实现纯利润166.2万元,预期两年后基本可以全部收回投资。

  十一、项目带来的社会效益

  1、当地农民收入有所提高。该厂建成后,每年可解决剩余劳力720余人次,按人均劳务每日费支出40元匡算,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103.6万元,有利于加快当地群众奔小康步伐。

  2、集体收入会稳步增长:该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除每年为上板桥村缴纳20万元管理费外,还能带动当地观光旅游业的发展,会带来其它一些附加收入,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

  3、为国家增添了新的税收来源:若该项目付诸实施并见效后,按最低4%匡算,每年可上缴国家税收10万元左右。

  4、带动全村经济的发展:该项目属综合性开发,必然会带动农村加工业、农村建筑业等行业性发展,实现农村新一轮产业转移,促进板桥村新农村建设快速有效发展。

  综上所述,加快上板桥沟石料综合开发与利用,不但经济效益较好,而且社会效益也非常可观,特别是对改善当地群众人畜饮水、生存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信只要我们在开发运作工程中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建“生态陇南、富庶陇南、和谐陇南”的角度出发,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克服困难,就一定能为当地生态屏障做出贡献,为当地经济全面进入小康建设而尽力。

  基地调研报告 篇7

  为了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发展农村特色产业,“顾村镇青干班二组”于6月22—6月24日对“沈杨村花卉苗木基地”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以走访、实地考察的方式形成,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 项目基本情况

  1、背景情况:

  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明显。位于蕴藻浜沿线的沈杨村通过拆违、违法用地整治等方式,现已腾出较多原为非法使用的农用地。为巩固“五违四必”的成果,积极响应生态文明战略,加快实施乡村振兴,切实调整村级经济的产业机构,沈杨村计划打造一块花卉苗木培育基地。

  2、地理位置:

  项目东侧紧邻建设中的祁连山路陆翔路蕴藻浜大桥连接顾陈路的下匝口,北至罗店、南至普陀均只有10分钟车程;东距沪太路5分钟车程。南至上海大学、大场祁连社区5分钟车程。北靠外环线,至顾村公园、宝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刘行社区5分钟车程,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仓储发达,生态环境优越。

  3、项目总体规划:

  在宝山区农委和顾村镇的大力支持下,获批建设沈杨村花卉苗木基地,该基地占地面积约55亩,建造花卉苗木种植用玻璃大棚约2万平方米。该花卉基地于2019年下半年开始破土动工,计划于2020年5月左右完成基础建设后进行招商引资,于2020年年末正式开放。花卉苗木基地二期预计在2020年底正式开工,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于2021年8月完工。花卉苗木基地的建设,不仅能通过花卉苗木种植增加周边农户就业机会,而且有效地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推动本村地方经济发展。

  二、目标定位:

  依托沈杨村村自然资源优势,打造“沈杨村花卉苗木品牌”,借助宝山区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形势,全面实现沈杨村村庄景区化,旅游整体化、产业联动化的发展模式,完善饮食、住宿等配套服务。

  1、发展定位:针对顾村公园功能不够完善的现状,沈杨村确定立足顾村公园辅助区和延伸区的定位,完善旅游“吃、喝、玩、购物”一体化需求,“ 商贸、文创、体育、教育”相融合发展。同时,针对交通便利优势,着力打造以花卉种植为主、观赏鱼养殖为辅的生态农业产业园。

  2、总体思路:以“生态、人居、经济”三个效益统一为原则,通过“一体化”设计,以“一轴两带四圈”为抓手,优化人居环境;推进三产融合;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多方共享共赢机制;实现沈杨村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

  3、建设目标:着力打造“三个支柱”产业即沈杨村花卉苗木基地(2万平方米)配套商贸基地(1.5万平方米)、沈杨村花卉苗木基地二期(2.27万平方米)配套水族世界观赏鱼基地(2.2万平方米)和沈杨村青少年农耕体验中心(20多万平方米)。预计一期花卉苗木基地及配套商贸市场年产值预期达到1.5亿左右,利润预期可达3千万左右;预计二期花卉苗木基地及水族市场观赏鱼基地的年产值预期达到2亿左右,利润预期可达3500万左右。

  三、投资估算及资金构成

  经了解,一期建设配套有玻璃大棚、喷淋设施、恒温设备、照明系统、消防系统、绿化等相关设施设备,总投资约3000万元,该笔资金全部由沈杨村自筹。二期计划继续投资800万元,建设玻璃温室、培养室并引进更多的花卉苗木品种。

  四、建设内容及进展情况:

  项目一期基本完成建设,以钢筋结构、玻璃大棚为主,内部各项设施配套齐全,主要进行培育观赏苗木、盆栽花卉与盆景制作、多肉植物生产、鲜花种植等,目前主体结构已建设完成。

  为让整个项目正规化,同时便于管理,村委聘请第三方专业单位对整个基地进行招商引资,以及保障今后的运作,由沈杨村委负责统一监管,目前已有商户陆续进行洽谈,签约率达到35%,招商引资稳步进行中。

  五、提出的`建议:

  1、提升市场品控质量:建议对上海的花卉苗木市场进行考察,引进些市民比较热衷的花卉苗木,同时可以适当引进部分稀有、高端的绿植,供花卉爱好者进行参观及购买。

  2、对商户资质严格把控:建议引进具有相对实力的经销商,提升整个市场的档次,同时对商户内部运营进行管理,根据行业相关要求,需杜绝大棚房内有人居住的现象。

  3、加强宣传力度:建议招商单位能加大苗木基地的宣传力度,经周边走访了解,除了行业经销商,本区域乃至较远的市民对沈杨村新建的苗木基地还是比较陌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发动我镇宣传科联合区农委、区宣传等举办相关的宣传活动,向大众广而告之。

  六、调研结论:

  通过对沈杨村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的调研分析,认为发展花卉产业是当前沈杨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的需要。另外,沈杨村既具有优 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同时周边城镇化建设的有利条件也为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花卉产业将作为沈杨村一个新型的、富有生机的产业而得到迅猛的发展。

  基地调研报告 篇8

  创业就业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对xx大姐居家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扶持资金的监管,更好地鼓励扶持示范基地在引领妇女居家创业就业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近期,市妇联采取自查、抽查的方式,对20xx、20xx两年命名的7xx处示范基地扶持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大姐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扶持资金是指,20xx年,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大力发展全市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工作的意见》(办字〔20xx〕1xx号),“今后五年,市财政按现行就业政策每年从就业创业资金中安排200万元的扶持资金,支持妇女就业创业”。20xx年市财政开始列支该项资金,市妇联与市人社、市财政经过多次协商,就资金使用情况达成一致意见,由市妇联命名xx大姐居家创业就业示范基地,从中选出带动妇女创业就业人数多,发展潜力大,发挥作用好、带动能力强的基地给予奖励扶持。基地命名、扶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先由县区妇联初审上报,市妇联复审后报市纪检组三重一大事项,召开市妇联主席办公会,研究通过后形成《关于xx大姐居家创业就业扶持奖励资金使用情况的报告》,报市财政局审核同意后,将资金拨付至县区财政。从20xx年开始,突出精准扶贫工作业绩突出(每个基地至少帮助1—2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的示范基地给予扶持,20xx、20xx年,共扶持示范基地7xx处,发放资金xx00万元,其中家庭手工业xx0处,商业贸易9处,家庭服务业5处,农家乐旅游2处,特色种养业18处。

  二、资金拨付及使用情况

  (一)资金拨付情况。从调研情况看,市财政局将扶持资金拨付至县区财政后,再发放到基地企业,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由县区妇联财政账号直接拨付。兰山区妇联联合区财政制定下发了《兰山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兰妇发(20xx)1xx号),资金通过区妇联财政账号直接拨付给镇街道财政账户,由镇街道财政统一拨付给相关基地企业,镇街道提供资金往来结算票据。费县、莒南县妇联向县财政申请至县妇联账号,再通过县妇联账号直接拨付基地,基地给县妇联开具收据。临港区由财政局拨付到区党群局,再由区党群局拨付给基地企业,基地给党群局开收据。

  二是由县区财政直接拨付。罗庄区、河东区、兰陵县、沂水、xx县、蒙阴县、临沭县、高新区、经济区、蒙山旅游区,均由县区妇联、或妇联与基地一起向财政提出申请后,财政直接拨付到基地企业账户,基地企业给县区财政局开收据。临沭县该项资金划拨到县财政局,由县妇联申请并直接支付到示范基地账户,示范基地负责人或财务人员在领取单上签字以备财务人员记账。

  (二)资金使用情况。从调研情况看,资金使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购买设施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兰山、罗庄、河东、沂水、费县、莒南、经济区等部分示范基地主要用该资金购买设施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兰山区的'财源物流购置车辆增加工作线,欧普科贸引入三维系统软件用于提高作业精准率,远程服饰购置原材料扩大再生产,华丰网络科技为电商平台的发展购置系列设备。兰陵县的蒙台蔬菜冷藏有限公司用该资金购置载货汽车,提升了市场每天的吞吐量。平阳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投资xx万余元购买农业生产用具,投资xx.xx万元购置辣椒生产设备。聚汇源针纺有限公司投资9万多元,购置设备20余台。金穗家庭农场投资xx万元,购置xx米传送带、铲车、平板车。蒙阴胡氏缝纫有限公司用该资金购买砂带抛光机、胶轮、砂带等。

  二是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河东、xx、蒙阴县等部分示范基地用资金修路、建设车间,河东区的xx大宋食品有限公司示范基地用该资金投入传统老工艺车间建设,可为妇女提供xx0余个就业岗位。xx园源食品有限公司示范基地为方便藕池参观、洽谈业务、运输莲藕,用该资金修建生产运输道路。河东区祥瑞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用该资金建设水肥一体化微滴灌设施设备。蒙阴欧尚玩具厂用该资金改造车间xx20平方米,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三是用于购买生产原材料。罗庄、河东、xx、费县、蒙阴、莒南、高新区等部分示范基地用资金购买生产原料,xx效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用于购买麸皮等原材料。罗庄东开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用于购买种植用的生产资料。蒙阴欧尚玩具厂用于购买布料。xx长恒服装有限公司用于购买原材料。

  四是用于开展技能培训。沂水、xx、费县、蒙阴、市直等部分示范基地用资金开展妇女技能培训。蒙阴祥韵家纺有限公司为了加强对新发展加工点的建设和人员的管理,分多批次进行了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安全教育培训等。费县xx华箴实业对进城务工妇女、下岗失业妇女开展技能培训,并组织外出参观学习。xx金昇工艺品有限公司开展居家妇女xx手绣技艺技能培训。

  五是用于扶持居家灵活加工点。xx、费县、临沭、临港、蒙山旅游区等部分示范基地主要用该资金扶持居家灵活就业加工点。蒙山旅游区利成鞋业示范基地扶持资金5万元拨付到位后,购买单线机xx0台、双线机xx台,用于新设小王庄加工点,及扩大松林子、麻店子加工点,吸纳更多的贫困妇女加入。费县彩屹服装厂为那些在家加工服装的贫困妇女提供缝纫设备,并组织到外地培训学习,让她们居家就能开展服装加工,员工李玲承包了衬衫钉扣业务,月工资达1.5万元。临沭县常林宏业机械有限公司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加工点机械加工费,救助贫困妇女。

  六是用于展示展销平台建设。兰山、费县等部分示范基地资金用于展示展销平台支出。xx金昇工艺品有限公司用于妇女创作成品展厅装修装饰、扶贫车间建设。xx利方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用资金举办订货会。费县宝樱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用资金去北京、东营、xx会展中心、xx人民广场开展农产品展示展销。

  三、存在的问题

  1、妇女居家创业就业扶持资金使用受限制。由于该项资金是从“就业创业资金”中列支的,与市人社局多次协商,该资金目前只适用于xx大姐居家很粗昂也就业示范基地的扶持,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而且在基地补贴上,平邑县、郯城县属省管财政,不享受该项补贴,存在县区扶持不平衡现象。

  2、妇女整体技能培训受限。示范基地扶持资金只能用于单个基地本身,即使是基地用扶持资金培训就业妇女,也只能是在本基地就业的妇女,面窄量少。妇女创业就业培训牵扯各行各业,由于妇联没有培训专项资金,只能借助农业、商务、人社等部门资源,进行培训,不能真正根据创业就业妇女需求开展培训。

  xx、扶持资金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从调研情况看,资金用于基地发展方方面面,每个基地的基础条件不同,对于资金使用的侧重面不同,没有很好的发挥促进妇女创业就业的作用。今后,该项资金限定用于妇女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技能比赛、学习观摩等方面。

  四、下步打算及建议

  1、召开座谈会。召开示范基地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了解扶持资金使用情况,了解基地工作的实际困难和需要帮扶的方向,促进示范基地健康有序发展。

  2、组织观摩学习。选取扶持资金作用发挥好的示范基地,组织妇女创业就业带头人参观学习,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更多妇女创业就业。

  xx、加强资金监管。及时督促县区将资金拨付到基地,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和把控,不定期组织抽查,确保扶持资金发挥作用。

  xx、建议对新发展的、有发展潜力、精准扶贫业绩突出的加工点、小微企业、大姐工坊等示范基地给予2—xx年的扶持,以更好的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带动更多妇女居家创业就业。

  基地调研报告 篇9

  苗木花卉产业是一项高效产业,朝阳产业,她在我区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异军突起,出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在经过林果、蔬菜等种植业的发展和稳定后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近几年来我区农业最具潜力的新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国苗木花卉呈迅猛发展的态势,各大苗木基地争相扩大规模,增加科技含量,百舸争流。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以供参考。

  一、苗木花卉发展机遇与我区生产现状

  (一)苗木花卉产业发展适逢其时

  1、苗木花卉产业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发展,全球苗木花卉布局正在进行大的调整,将出现产销两旺的发展趋势,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苗木生产成本高的事实已不可逆转,发展速度减慢,花木业的发展空间日渐狭小,世界花卉生产中心必然向花木的主要生产地转移,我国花木栽培历史悠久,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一生产大国,最近农业部又将园艺业列为六大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第三位。

  2、西部大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为花木业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西部地区的退耕还林,荒漠化治理,对苗木花卉的需求量很大,据,西部几省仅退耕还林工程,对苗木的年需求量就在400亿株以上,缺口很大。

  3、全国城市与小城镇建设掀起了城市绿化美化的热潮。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曾经奢侈的奇花异木,飞入寻常百姓家,城市街头绿地、节日摆花、庭院道路绿化需要大量的花卉苗木。

  (二)我区苗木花卉发展的现状

  由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我区苗木花卉发展总体速度较快,灵活多变的经营机制,不仅加速基地的形成,同时也带动农民对这一行产业的广泛参与。

  1、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持续增长。由于花木产业劳动强度不大,劳动密集性强,更适合农村劳动力从事此行业,到目前为止,全区已有9000多农民参与了这一行业。同时,花木业又具有其他种植业不同的特点,它有极高的保鲜和运输要求,花木业的发展,现将带动保鲜加工、产业包装、贮藏、运输、营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且姹紫嫣红的苗木花卉又将成为一个全新旅游景观,从而催生旅游业的发展。在生态上,花木产业的兴起,消灭了大量的撂荒土地,连片荒坡也变成了绿色的海洋。

  2、基础设施建设档次逐渐提高,花木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初步形成,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在我区目前已成为各业主投资的热点,规模在200亩以上的业主就达30多家。

  二、苗木花卉基地的规划与布局

  五大功能区,即樟木特色苗木生产区40000亩,群体品种苗生产区32400亩;钵花盆景区20__亩;种苗繁殖区5000亩;市场服务区300亩。三、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

  1、生产相对落后。较历史悠久的老产区而言,我区乃至我省苗木花卉生产起步较晚,技术和生产条件落后,多数花木产品还没有与市场实现良好的对接,高品质产品不多,精品少,特别是还未形成较高科技含量的品牌,花木产业效益还很低。

  2、信息滞后。由于起步晚,我区苗木花卉生产者缺乏信息来源和市场的预见能力,生产有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农民,大部分是跟着感觉走。

  3、产业化程度不高。我区花木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花木生产规模还很小,比较分散,大规模的真正的产业化生产还未形成,竞争力不强,一旦遇到激烈的竞争和价格波动,便有可能失去立足之地。

  四、加快苗木花卉基地建设步伐的战略对策

  1、强化政府职能,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作为苗木花卉生产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立足我区苗木花卉总体规划,正确引导该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避免盲目性。区委、区政府要制定配套措施,完善苗木花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有关花木产业方面的政策法规。同时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减免农村特产税和经营所得税,并在小额贷款,及其它资金安排上给予多种扶持。

  2、坚持樟木特色不动摇。目前全国发展樟树的基地很少,最大的樟木基地江苏吴江市也只不过有1.2万亩,这就为我区发展樟科树种(包括杜英、野英桂、檫木等)留下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且我区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区,发展樟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我区的樟树苗不仅可以销位南方,部分耐寒小品种还可向北方的一些地区销售,这是南方地区所无法比拟的。我在河南考察时发现,郑州市街头的樟树在零下8—10℃能够安全越冬,而且北方地区阔叶常绿绿化苗木很少,并且樟科苗木,就农业而言,收入较高,年亩平在20__元以上,但在花木产区而言,其他花木的收入就高得多,因此,樟科树种不是他们生产的重点,更不可能行成特色,因此,我们采用“以弱取胜”战略,在一定时期专攻樟科树种,其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所以抓住机遇,我区的樟树苗将理所当然的成为这份市场的最大赢家。因此,要坚持樟树特色不动摇,尽快在全国叫响“樟木谷州”的品牌,使其成为全国一流的生产基地。

  3、培植花木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功能,带动农民参与。发展苗木花卉产业既要有一家一户的经营,更要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组织,扶持培植一批花木龙头企业,实现集约化经营,促进产业化发展,既能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又对全区农民的参与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由于农民知识结构低,资金少,规模小,对市场的预见性差,只有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转变观念,边学技术、边积累资金、边扩大投资,滚动式发展,逐步实现技术和资金的两个积累,从而真正达到致富于民的目的。

  4、加强市场建设,完善销售体系。一是要建立苗木花卉交易市场,搞好流通,形成公正、公开、公平的交易秩序,减少流通环节和流通消耗,完善市场服务体系。二是建立网上销售市场,加强信息联网,促进信息交流。充分利用区委、区政府上网工程这一大好机会,建立苗木花卉网站,及时掌握和发布市场供求信息与价格预测,密切关注花木市场动态,做好自身定位。三是尽快引导培训4000—5000人的农民营销队伍。

  5、保持健康高速度发展。全国的苗木发展态势迅猛,要做大做强成为独树一帜的真正产业,我区要与市场赛跑,走在前列,永保不败,在赛跑中打败对手“吃掉”周边,这样才能实现其目标。因此,谷州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保持发展的高速度,决不能贻误战机!争取在3—5年期间达到规划中的的要求,同时带动农民开发2万亩,真正把我

  基地调研报告 篇10

  为了落实好关于“努力使库区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劳动就业有着落、脱贫致富有盼头,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的指示精神,实现“三有一新”目标,市政府办公厅于印发《关于建设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的通知》(渝办[]35号),把渝北区纳入“1+15”移民培训就业基地项目实施单位,要求从开始,完成项目任务。为了推动项目实施,区政协成立了课题组,深入渝北职教中心、区移民局、区教委等单位进行座谈,就我区依托渝北职教中心建设三峡移民培训基地项目实施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予概要报告。

  一、项目实施的紧迫性

  (一)依托渝北职教中心建设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是实现“三有一新”目标的迫切需要

  7月,经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批准,国务院三峡办印发《三峡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规划纲要(-20xx年)》,明确提出了三峡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目标、措施和任务。渝北是三峡工程淹没区之一,依托渝北职教中心优势资源,建设三峡培训就业基地,加快三峡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进程,是实现库区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劳动就业有着落、脱贫致富有盼头,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三有一新”目标的基础性工程,意义重大,应抓紧实施。(二)依托渝北职教中心建设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是完成市政府交办任务的迫切需要

  3月,市政府下发通知,印发《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规划(-)》(渝府[]36号),把渝北区纳入规划范围。要求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的通知》要求,在库区建设“1+15”移民培训就业基地。明确规定三峡库区移民培训就业基地近期建设任务安排在3年集中完成。是最后期限,时间紧,任务重,应高度重视,尽快决策实施。如果迟疑不决,不仅不能如期完成市政府交办的任务,而且还不能享受三峡库区移民工程用地指标政策和国家以及市政府专项经费补助,坐失良机,造成损失。

  (三)依托渝北职教中心建设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是创建全国中职示范学校的迫切需要

  1月,我区召开第xx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把确定为“学校建设年”,明确提出“力争渝北中学创市级示范高中、渝北职教中心创全国中职示范学校和南华中学创市级重点中学成功”。调查表明,渝北职教中心创全国中职示范学校虽然还有许多困难,但最大的问题是学校占地面积小,在校学生多,生均校地面不达标。如果依托该校建设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可以充分享受三峡移民工程用地指标政策,有效解决渝北职教中心占地面积小的问题,为打造全国中职示范学校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渝北职教中心自1990年创办以来,历经艰苦创业阶段到合并扩建阶段再到创重提升阶段“三步走”战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正向建设全国中职示范学校目标奋进。自成功创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以来,渝北职教中心不仅荣获全国半工半读试点中职学校、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全国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xx普法”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标兵等众多国家级和市级先进集体荣誉,而且还分别于和先后两次被国家人事部和教育部命名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具备建设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的良好基础。

  (一)渝北职教中心具备建设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的基础能力

  调查表明,该校现有校地132.5亩,校舍建筑面积92910m2,教学班216个,在册学生10756人,教职工443人(其中外聘125人),开设有电子、机械、汽车等6大类20个专业,资产总值约5亿元,是重庆3个万人中职学校之一,是区内实施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建设项目最理想的依托单位。

  (二)渝北职教中心具备建设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的实训场所

  实作训练是建设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最关键的`指标。渝北职教中心先后投入4893万元,修建了总面积达23000m2、有65个专业实训室的实训基地,可供3000余名学生同时实训,设备总值达2896万元。该校实训基地先后被评为教育部、财政部支持的示范性电工电子专业、数控专业、汽修专业实训基地,可为三峡移民实施专业技能实作训练。

  (三)渝北职教中心具备建设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的师资力量

  调查表明,该校现有教职工443人。其中研究员2名,国家级名师1人,市级名师提名奖、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46名。专任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40%,另有35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师资力量强,能满足建设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的需要。

  (四)渝北职教中心具备建设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的专业支撑

  该校专业设置实现了由传统专业转变为以工科专业为主的突破,建成了6大类20个方向的专业结构。其中,电工电子专业成为全国首批示范专业,机械制造、计算机专业成为市级示范专业;目前电子与信息、数控技术、汽车制造与维修3个专业正申报为国家级骨干专业。这些专业切合渝北优势产业实际,可以为三峡移民提供多种专业技能培训,并且具有良好的就业市场。

  (五)渝北职教中心具备建设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的校企合作资源

  该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实现了园校互动、校企融合,先后与60余家企业和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与10余家企业开展了产教结合,不仅可以为三峡移民培训提供技术支持,而且还可以提供就业市场。近3年,该校每年为社会培训农民工、三峡移民、安全技术人员等各类人员8000名至10000名,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调查结果表明,该校具备建设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的基本条件。

  三、项目实施的主要困难

  渝北职教中心虽然已基本具备建设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的诸多有利条件,但对照市政府《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规划(-)》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的通知》制定的建设标准和要求,我区依托渝北职教中心建设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还存在校地校舍缺、标准厂房少、设施设备差等主要困难。

  (一)校地校舍严重不足

  市政府规划分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建设移民培训就业基地校舍,其中近期完善和扩建移民培训就业基地校舍9.57万m2,远期建设9.48万m2,合计19.05万m2。按“1+15”的项目实施框架,16个基地平均建设校舍1.190625万m2,占地均18.04亩。目前,渝北职教中心占地为132.5亩,约87450m2,在册学生10756人,生均校地面积仅8.13m2。该校创建国家级中职示范学校必须达到生均校地面积22m2的标准,尚差226.03亩校地,加上移民培训就业基地校舍建筑用地,两个项目共需新增校地244.07亩。

  (二)标准厂房面积较小

  市政府规划分两步建设三峡移民实训就业基地标准化厂房,其中近期建设20.05万m2,远期建设55.6万m2,合75.65万m2。按“1+15”的项目实施框架,16个基地平均建设标准化厂房4.728125万m2。目前,渝北职教中心实训基地标准化厂房为23000m2,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训尚有困难,更无力为三峡移民提供实训基地标准化厂房,必须重新修建。

  (三)设施设备数量较少

  市政府规划分两个阶段为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配置教学、实训设施设备,其中近期配置11802台(套),远期配置33240台(套),合计45042台(套)。按“1+15”的项目实施框架,16个基地平均配置设施设备2815台(套)。目前,渝北职教中心配置有总值为2896万元的设施设备,但仅仅能基本满足在校学生的教学和实训需要,尚无力为三峡移民提供实训服务,需要为基地专项配置教学和实训设施设备。

  四、项目实施的对策建议

  渝北职教中心无论是建设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还是争创国家级中职示范学校,都是民生工程,属政府行为,必须动员各方面力量,全力实施。

  (一)加强领导管理

  建议区政府切实加强对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移民工作和教育工作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移民部门牵头,教育部门主动配合,发展改革、财政、国土、劳动保障以及农业等部门共同参与,负责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及日常管理,统筹协调基地建设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妥善解决基地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二)划拨建设用地

  渝北职教中心无论是建设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还是创建国家级中职示范学校,都是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其建设用地建议由区政府行政划拨。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建设项目用地,符合三峡库区移民迁建项目有关用地政策。其用地指标建议由区政府按有关审批程序向市政府申报,在全区近500亩移民迁建剩余土地指标中划拨250亩,既解决移民培训就业基地的用地问题,同时又为渝北职教中心创建国家级中职示范学校提供用地保证。

  (三)争取项目资金

  市政府规定,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建设资金及设备主要来源于产业发展基金、对口支援资金、招商引资资金、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区县自筹资金和社会投入。在切块给区县的产业发展基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基地建设;市级统筹部分也要安排用于基地建设。通过座谈调查得悉,市政府为每个区县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每年划拨建设资金900万元,至3年累计2700万元;安徽省对口支援渝北区三峡移民项目资金每年500万元,至3年累计已达1500万元;国家安排给重庆市三峡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达20多亿元,每个库区移民区县平均上亿元。建议区政府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向市政府争取项目资金,切实推动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建设。

  (四)解决厂房设备

  市政府要求,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及其标准化厂房建设和设施设备配置,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投入、社会参与的机制。坚持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渝北职教中心校企合作平台,打破所有界限,组建以移民资产为纽带的标准化厂房建设和实训设施设备配置机制,由政府、学校、企业以入股等方式参与基地厂房建设和设施设备配置,突破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建设的经费瓶颈。

  (五)强化督察监管

  建议区政府建立健全三峡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建设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督促有关部门制定出台扶持政策,从征地、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税费减免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加大审计、监督、检查、考核力度,确保基地建设高效运作,顺利推进,如期建成,尽快发挥作用,为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基地调研报告 篇11

  __市位于__北麓,地处北温带,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是__光热资源最为丰富和无霜期最长的区域之一,全年日照2600-2800小时,年平均气温7.6℃,年均降水量163.2毫米,相对湿度58%,平均无霜期在180-185天,年均积温3707.4℃。全市区域总面积2.07万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150万亩,已耕地总面积108万亩。多年来,__市始终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做大做强棉花产业”精神,并结合__市“四区一线”发展战略,坚持“主攻品种,调整结构,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发展产业,提高效益”为基本原则,认真做好棉花产业生产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后,要继续加大优质棉基地建设力度,促进__市棉花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一、正确认识我市棉花种植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棉花种植加工生产情况

  1、棉花种植情况。“九五”期间,全市年均棉花种植面积34.5万亩,年均总产量3.49万吨,平均单产100.3公斤。“十五” 期间,年均种植面积49.8万亩,年均总产量5.38万吨,平均单产107.3公斤。“十一五”前三年,年均总种植面积63.95万亩,年均总产量7.51万吨,平均单产118.2公斤。“九五” 期间,棉花种植面积均占总播面积的50%左右,到“十五”和“十一五”时期,棉花种植面积均占总播面积的60%以上,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0%,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来自棉花。

  2、棉花收购加工情况。__市现有棉花收购企业38家,加工企业36家,设计加工能力约55万吨,年实际加工量20万吨左右,棉花加工能力潜力很大。“九五” 期间年均加工皮棉量3.49万吨,“十五” 期间年均加工皮棉量5.38万吨,“十一五”前三年,年均加工皮棉量3.49万吨。

  (二)优质棉基地建设情况

  1、落实完成投资情况。“九五”以来,__市共落实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国债)29个,计划总投资2.2亿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0.68亿元。目前已实施22个,计划总投资1.9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35亿元,使用国家补助资金0.56亿元。

  “九五”以来,__市利用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国债),建成棉花种子加工厂一家(年加工能力5000吨),引水干渠172.5公里,排渠157公里,砂石干路113.5公里,防护林1850亩,打井490眼,购置农机具490台(套)和仪器设备191台(件),平整土地4.7万亩,高薪节水面积6.3万亩,新增灌溉面积近15万亩和高压节水灌溉面积6.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近5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9万亩。项目区通过多年来的建设,我市棉花生产条件、机械设备、品质产量、人员素质都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由于项目区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使棉花产量逐年增加,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节约了劳动力。为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持。

  (三)棉花种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九五”到“十一五”,棉花种植面积和年总产量增加了,但单产和品质提高不明显、增效不高,距单产130-150公斤,还用一定差距。二是棉花品种使用还比较杂乱,尚没有几个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代替。三是盐碱化、砂石化耕地比例不低,需要土地整理和改良。耕地中土包、埂子多,难以充分利用有限土地资源。四是灌溉方式上多数还采用大水漫灌传统方式,既浪费水资源,又延长了灌溉周期,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率。五是农家肥使用量微乎其微,化费使用量逐年增加,但利用率不到30%,棉花后期旺长或脱肥现象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六是耕整地上多数还使用小型机械,耕地、平整、播种质量还不高。七是由于土地、肥料、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农机具耕作质量低,增加了投入和劳力投入。八是虽然优质棉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建设面太小,建设种类需要增多,土地、水利基础设施等需要完善。

  二、充分认识加大优质棉基地建设对促进棉花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1、经济效益显著。通过“优质棉基地示范区建设项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了水的利用率,缓解了我市水资源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其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节水显著,如棉花全生育期滴水7次,每次亩滴水量40m3,每亩滴灌定额280m3,常规灌溉定额为550m3,节水近50%;二是苗齐苗壮,宜干播湿出,可以人为控制出苗时间,有利于出全苗、保全苗,出苗率可达98%,为棉花丰产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改良土壤,滴灌时在45cm半径内形成一个低盐区,为棉花根系生长提供良好的小环境,遏制土壤发生盐碱化;四是生育期提前,滴灌时能人为适量控制滴水,提高地温,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经测量,棉花生育期可提前5天以上;五是提高棉花品质,滴灌时能适量给棉花滴水施肥,有利于棉花健康生长,缩短生育期,提高棉花成熟度,改善棉花品质;六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于滴灌不需要修渠埂,可种至地头地边,使有效种植面积提高5%以上;七是增产效果显著,中低产田增产50-70公斤左右;八是肥料使用率高,由于滴灌施用的是可溶性滴灌肥,随水施放,集中分布在植物根系范围内,有利于棉花吸收利用,肥力利用率提高一倍,节约肥料30%以上;九是降低成本,可节省人力、药费和机力费用,每亩可节资100元以上。十是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促进规模化经营,便于了统一耕整地、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田管、统一施肥、统一灌溉。

  2、示范带动作用大,社会效益明显。通过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棉花产量、品质和水、肥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植棉效益,节省了人力,为非农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增加了农民多种途径经济收入,整体推进了棉花生产和相关产业发展。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也愿意用高一点价格收购优质棉基地生产的棉花。通过优质棉基地建设示范带动作用,农民积极性高涨,仅20__年,农民自筹资金建成高薪节水滴灌面积就达9.9万亩,多数农民接受了此项技术。同时全面实施高新节水灌溉技术,走优质高效的模式,加大农业科技含量,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推进了农业产业化步伐,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科学技术普及率,增加了农民纯收入,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壮大了集体经济,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3、促进棉花产业整体发展,形成品牌效益。实施高新节水后,可以充分发挥良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缩短生育期,提高棉花成熟度,确保棉花早熟、优质、高产和可纺性。区域性原种生产基地项目的实施明显提升了我市种子基础设备档次,为加工高质量种子提供硬件保障。通过优良的棉花品质在市场中创建__的优质棉品牌。品牌一旦形成,将会提高我市棉花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显现价格优势,推动全市棉花产业的.整体发展。

  4、有效改善项目区气候,维护了生态平衡。通过节水保水措施,有效地涵养了水分,防止了水土流失,调节了农区小气候;通过良种繁育,有效提高了产量、品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通过项目的实施,减少了棉田用药量,维护了生态平衡,减少了农药对农田的污染;通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高了主体功能区作用,提高了土地有效利用率,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通过增施农家肥、压种绿肥等生态措施,有效地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培肥了地力,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优质棉基地建设力度

  一是积极稳妥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严格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动和转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村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滴灌技术奠定基础。

  二是大力争取国家对优质棉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在种子工程、农业服务体系及滴灌系统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增加中低产田改造、土地平整、盐碱地改良等方面资金投入力度。

  三是加大技术培训和滴灌相关原理知识培训的资金扶持力度。优质棉基地建设科技含量高,需要科学的管理和相应的软件相配套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十分迫切,随着滴灌面积的不断扩大,广大农户必须掌握滴灌技术,使先进技术得到高效利用,发挥最大作用。

  四是积极扩大对项目区林、路、渠、排资金投入,变树状灌溉网为网状灌溉网,建立健全农田、渠系建筑物和排水系统配套建设工作,为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创造条件。

  五是继续加强对优质棉商品基地建设和加工转化,加快对现有棉花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培养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棉花基地科技服务体系,良种繁育体系及市场体系等建设和管理水平。

  六是进一步完善优质棉基地的优质品质化、无公害植保、水肥高效利用工程,充分利用“十五、十一五”期间棉花育种、病虫害防治等成果,通过引进与自育结合,重大病虫害监测和棉花危险性病虫害检疫检验结合,组织科技攻关和成果推广相结合,棉花重点攻关科技成果与日协基金资助工程相结合,建立棉花良种开发创新体系,提高棉花重大病虫害的监控和防治能力。建立水土资源永续利用的良性循环体系。为棉花高产、优质、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是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在现有技术服务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建设、技术设备更新配套,推广和人员培训。同时,制定质量安全标准,建设设施完善、体系健全的优质棉标准与质量控制系统。建立具有一定层次和运作水平的网络站,以市场情报为中心,各乡镇科技信息站为纽带的科技信息体系,为壮大棉花产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及各类市场信息、技术信息。

  八是建立优质棉植保全过程机械化工程。从优质棉生产全过程入手,以保证农业技术措施的标准化、规范化实施为宗旨,以实施机采棉技术为手段,以推广节本增效技术为重点,以棉花机械化常规技术和现代棉花加工新技术为支撑,重点建设机采棉技术示范基地。

  四、推进优质棉基地建设的相关建议

  1、建议自治区、地区进一步加大对__市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力度,为__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2、建议自治区把优质基地建设项目中标准规范过滤器采购纳入地方国家农机价格补贴目录、建议自治区把优质基地建设项目中电力线路和变压器配置纳入国家农村电网建设内容,这样有利于提高群众投资建设高标准节水灌溉农田的积极性。

  3、建议自治区把标准杂交棉良种纳入国家棉花良种的政策性补贴目录,这样有利于提高群众购买棉花优质良种的的积极性。

  4、建议健全棉花产业协会、棉农合作组织网络,发挥其规范行业行为、协调三者利益、维护棉农权益、纾解企业困难、为基层多办实事好事的作用,保障棉花生产安全。

  基地调研报告 篇12

  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不但可以推动东北产业结构的调整,更是对人才的需求产生的重大影响,这样的影响将会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二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结有了很大的影响;三是高层次人才的整体素质要求更高了。

  一、目前人才需求现状

  尽管东北三省在中国国民经济整体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大批的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目前一是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很大部分的文化程度偏低,还有一部分并不是从事的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二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很多岗位都需要高学历有技术的人才,主要可以划分为4个类型,办公室文秘管理人员、财会专业、会外语商务营销专业、技工学校毕业生。三是用人东北老工业基地与择业大学生两头凉的状况.东北老工业基地缺少专业技术人才,也有用人愿望,却对刚毕业的大学生取排斥态度,不愿招收大学毕业生。大学生虽然就业困难,但也不愿意到非公企业去工作,双方形成了隔岸互望,两头凉的尴尬状况。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专业的建设滞后

  东北的老工业基地所需的专业人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的有针对性。而这些人才的在学校的教育并没有足够的针对性,特别是一些从旧专业延伸出来的专业。对于这些新的专业来说,高校教育课程开发的速度较慢,对于专业方面的改造和设置也都不尽跟得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步伐。

  (二)大学生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两头凉现象

  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就业,待遇比较低,条件也比较艰苦,和机关事业单位等比起来缺乏吸引力。而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讲,他们认为大学生吃苦能力不足,办起事来随心所欲,再加上一些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进入工作状态的速度较慢。

  三、优化学科建设的思路

  (一)优化、盘活内部高层次人才

  (1)坚持科学调控以及总体筹划的原则

  以能力的建设作为总体核心,做好高层次人才队伍目标的调控以及总体要求的建设和顶层设计,以最快速度组建并形成一支具有优良的素质,且数量充足,种类和结构科学合理,能够动态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2)坚持超前的规划和动态的调整原则

  以科学的指标来统筹各个种类高层次人才所需的具体要求,如年龄区间、素质结构,以及岗位、职级和专业等要求。以超前的规划和动态的调整原则,对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年龄、学历、专业和职级结构进行科学合理化的调整。确保高层次人才队伍具有科学合理的整体结构,实现高层次人才队伍个体的素质较高、整体的结构优化、进出更替井然有序、作用发挥得突出明显,实现高层次的人才队伍总体的建设水平和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互协调。

  (3)坚持合理的配置并盘活存量的原则

  要在不断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基础上,通过井然有序的流动,科学合理的配置、优化的组合现有的高层次人才,盘活已有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保证效益的最大化,继而在最大的程度上减少高层次人才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同时要谨慎而且科学合理的处理广揽人才同量才使用两者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重发挥好已有人才的创造活力,保护他们对于创新的热情,鼓励其创新和实践,同时重视对那些本身具有发展潜质但当前尚未脱颖而出的本土高层次人才的帮助和扶持。

  (4)坚持搭建平台和统筹选拔的原则

  为了避免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选拔过程当中会出现以偏盖全、标准单一和不能统筹选拔的这些现象,所以在实际的'人才挑选和招聘过程当中就要求组办组织能干哦扩大民主,统一选聘标准,在综合考量的前提下,竭力的为那些想干实事、能干实事和能干成事的人,创造能够成就自身和社会事业的条件环境,为这些人搭建施展自身才华的舞台。

  (二)与地方高校合作,明确专业建设要求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专业建设滞后的情况,东北要和地方高校进行密切合作,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协助地方院校科的教育课程的创新、研究、和开发,做好对其新专业的设置和已有专业的改造,紧紧跟随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步伐。务必要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基础,从而进行对课程的设置。加强人才在其职业的岗位上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并从事实际的职业活动能力的培养,安排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根据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分析高技术岗位群体和一般技术岗位群体之间不同的要求,学校也要明确专业建设的要求,要确保专业能够处在社会职业的需求和学科的体系的交叉点,一方面是为教育培养与社会职业紧紧相关的人才而设置的,另一方面又是为培养相应的学科承担人才从而设置的。所以,地方高校应该以学科的建设为基础进行各个专业的分析和建设,以与老工业基地紧紧相关的职业需求为目标,结合地方发展实际所需,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

  1.坚持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作为人才教育培养第一宗旨

  合理科学的进行各项专业设置建设,本地省教育厅在《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人才服务的若干意见》当中指出的高校要调整专业设置结构,一定要根据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并加快新型工业化的产业体系构架对各类的专业人才的要求,密切和社会用人单位联系,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和调整专业方向,这就需要要求本地的省地方院校,在设置专业的工作上要把服务于地方经济作为工作主线,积极地创办、开设本地的省里老工业基地急需的网络信息工程和电子机械工程、软件工程以及生物技术等各项新兴专业,来为本省老工业基地发展,教育培养其所需的各门各类的高层专业技术人才。

  2.高校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肯定是一个重点,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一要为当地高校提供高校所需要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着眼于地方经济发展方向,结合社会实际,针对本地省的石化工业、绿色食品和装备制造,以及能源工业和医药工业这些老工业五大基地的各自特点,

  一方面通过和东北老工业地基联合,在高校内建立相关研究所或研究基地,东北老工业基地联合提供资金支持,学校则提供人才支持,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进行共同地科学和研究,致力于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努力为老工业基地的持续发展提供智力和人力以及高新科技的多方支援;

  在另一方面,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以和学校签订协议,建立实践教学的基地,为高校的学生提供一些实习和实践的劳动工作岗位,把学校作为企业的研究、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的坚实支援,共同为本省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做出自身的贡献。

  基地调研报告 篇13

  **县**村苗木花卉基地建设项目位于**县**镇**村,该项目毗邻**公路。地理位置优越,项目地点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空气清新,适宜花卉苗木生产。发展苗木花卉生产转移有效改变农业经营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项目主要以租地形式流转土地。租金每亩每年200元—500元 ,共租地900多亩。栽植景观树300亩、花卉300亩、苗圃基地200亩,其它树木100亩。基地打大口井一处,小井三处,新修堰塘二处。修建沙石路15公里,管道30余处,投资3000万元。其中自筹200万元,银行贷款800万元,引进资金20xx万元。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种植大量树木、花卉、盆景等,项目年产值达2800万元、利税600万元。附带第三产业的发展,转变农民发展观念,改变农民种植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仅今年上半年农民在基地种树、锄草、浇水等作业中收入一万元以上的有十几户,同时在思想上也受到启发,有的农户计划筹建自己的苗圃。

  该基地在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承包土地难。农民把自己的土地看的非常重,不情愿流转土地,或者租金要的高,承租者无法接受。二是资金需求量大,融资困难,贷款难;三是缺乏林业发展的'项目支持和资金扶持。建议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这种经营类型的要出台一系列扶持的政策,形成土地流转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示范点、亮点,通过宣传带动建成一大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在新时期农村经营发展中,必将引领主流,为农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基地调研报告 篇14

  为了解掌握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情况,近期,市委办组织文秘人员赴农委蔬菜办及大村、长虹、赛力等蔬菜基地进行了调研,并组织部分蔬菜生产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了意见和建议,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加快推进我市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有效缓解我市蔬菜供应不足现状,切实解决群众“买菜贵”的难题,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蔬菜配套专项奖扶资金从XX年的50万元提高到今年的100万元,并计划三年新增各类保障性蔬菜基地3000亩,其中今年新增保障性蔬菜基地1000亩,改造老基地200亩。从调研情况看,今年以来我市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呈现出三个明显特征:一是推进速度较快。全年1200亩任务已落实到相关乡镇街道,新建基地全部完成了土地流转,明确了投资主体,部分基地建设已完成大半。二是建设标准较高。全市1200亩基地,设施蔬菜基地占一半,其中复式二代棚占比达10%以上,河沥、西津、竹峰部分基地建设了现代化智能育种、育秧大棚。三是推进合力较强。初步形成了由市“菜篮子”办牵头,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投资主体,相关乡镇街道和村积极配合的推进合力。

  二、存在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市蔬菜基地发展在生产、流通、保障等环节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投入大。以设施大棚为例,新建1亩标准化普通钢架跨度棚(含农膜)需要1.5万元,复式二代棚需要4万元,而建设拥有自动化喷淋、温控及物联网监控系统的`现代化智能蔬菜大棚则需要几十万元。一个基地以100亩的规模来计算,就需一次性投资几百万元。加上农用物资化肥、农膜、农药逐年涨价,若再购买机械,兴建水利、道路、冷库等配套设施,则需要更大的投入,对于一般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来说难以承受。

  二是用工难。蔬菜种植是劳动密集型和精耕细作型产业,用工是关键。目前我市农村多为年老体弱者留守,青壮年基本在外务工,可用劳动力较少。留守劳动力工资虽较低但因文化层次不高,技术难掌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一般青壮劳力工资高达80—100元每天,遇农忙时节价格更高,甚至出现无人可请的局面。同时,懂技术、有经验的农技人员严重匮乏,导致在品种布局、茬口安排、育苗育种、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都存在问题。

  三是用地难。蔬菜规模化种植用地难,一方面,我市属典型山区县市,田地面积较少,适宜蔬菜生产的连片土地更少,且蔬菜种植最怕水患,而我市连片耕地基本都在沿河地带;另一方面,由于蔬菜种植投入较大,回报需时长,龙头企业和大户希望土地流转时间长,但部分农民惜地思想较重,不愿长时间流转。此外,各蔬菜基地建设中,除种植区外,保鲜库、晒场、农机具库房等附属设施需建设用地指标难获取情况普遍存在,亟待解决。

  四是销售难。我市蔬菜市场建设滞后,无一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市区大华、中心市场、河沥桥东、桥西农贸市场摊位资源紧张,费用较高,且均未设立保障性蔬菜基地直供摊位。目前蔬菜基地蔬菜销售主要有两种:一是菜贩子上门收购,二是大华市场外夜市批发(必须于每日6:30前撤出,否则只有贱卖)。据了解,我市蔬菜基地蔬菜流通环节大体为:菜农——批发商——二次批发商——菜贩(零售商)等三到四个环节,销售难不仅挫伤了菜农生产积极性,也推高了市场蔬菜价格。

  五是风险大。蔬菜种植受季节、天气影响较大,抗灾能力弱,尤其是大风、大雪、冰雹等恶劣天气和水患影响更大,露地蔬菜更甚,而与之对应的,农业保险对蔬菜种植目前仍然缺位,菜农收益难以保障。与此同时,各基地由于缺乏有效对接和统筹安排,蔬菜种植的品种、时间茬口往往重合,蔬菜生产经常出现区域性、结构性和季节性过剩,导致“菜贱伤农”。

  三、对策建议

  “菜篮子”工程事关民生,群众关注,鉴于我市基地面积缺口较大、建设任务较重、时间周期较长,建议市委、市政府在现有工作基础上,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职能单位和乡镇街道参加的领导组,统筹抓好 “篮菜子”规划布局、协调推进、项目整合等;二是制定“菜篮子”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菜篮子”基地建设、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科技服务、政策保险等各个环节的奖补政策,引导“菜篮子”有序健康发展;三是加强目标考核,形成任务明确、责任到位、合力推进的良好格局。具体建议如下:

  1、关于基地建设奖补。目前,我市对新增集中连片100亩的露地蔬菜,奖励500元(民生400元+产业化100元),对新增集中连片100亩的钢架大棚基地(含复式二代棚和智能化大棚),奖励3000-4000元。露地蔬菜和普通钢架大棚奖励标准较周边不低,但考虑我市耕地现状和政策的引导作用,建议不提奖励标准,适当降低门槛,集中连片100亩降为50亩,对复式二代棚和智能化大棚,奖励标准适当提高到5000元和10000元,并设单户上限封顶。

  2、关于资金扶持。①加强项目整合,将连片蔬菜基地建设与美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积极整合涉农尤其是小流域治理、高标准农田治理等项目资金,加强对连片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②加大融资支持,建立蔬菜基地建设贷款担保和贴息机制,引导银行创新金融产品,支持蔬菜基地建设。

  3、关于用地支持。①借鉴铜陵做法,按每亩给予乡(镇、街道)村500元工作经费,调动乡村积极性,促进土地有序流转。②积极探索蔬菜基地建设与农村土地复垦耕作层复耕项目相结合,实现复耕土地高效利用、蔬菜连片发展与增加农民收入多赢。③调剂解决蔬菜基地保鲜库、晒场、农机具库房等附属设施建设用地指标问题。

  4、关于用工问题。①加强宣传、引导、培训,鼓励农民就近转移为农业产业工人。②借鉴我市企业用工相关扶持政策,在外来“务农工”子女入学、户口、住房等方面给予配套,支持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对外引进农业产业工人。

  5、关于生产指导。①编制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实施“一村一品”,实现错位发展。②由“菜篮子”办牵头成立蔬菜产业行业协会,统筹协调指导全市蔬菜生产,加强产销动态监测与预警分析,适时发布价格和供求信息,科学引导生产经营活动。③加强蔬菜科技队伍建设,完善市、乡和基地村三级蔬菜技术服务体系,建立蔬菜生产技术人员与基地的对接帮扶制度,提高蔬菜服务能力及指导到位率。

  6、关于销售流通。①加快农贸市场建设,尽快规划建设一座大型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加快标准化农贸市场新建改造步伐,在农贸市场设置基地直销区域、直销摊位。②鼓励蔬菜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在城区建立配送中心和社区直销店,对在城区建店的,给予一次性奖励或房租补贴。③鼓励蔬菜龙头企业、能人大户面向宁国城区市场,借鉴和县做法,对年销售市区生鲜蔬菜达一定规模的,给予一次性奖励。

  7、关于蔬菜保险。建议将蔬菜保险纳入政策性保险大范畴统筹考虑,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与相关保险公司协调开展蔬菜生产农业保险试点,降低蔬菜生产风险。

【基地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基地调研报告02-08

基地工作报告11-12

调研报告格式和调研报告写法及种类03-22

物流调研报告03-22

机构调研报告03-17

旅游调研报告11-02

防汛调研报告06-15

风险调研报告11-06

学生调研报告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