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工作计划>技术工作计划

技术工作计划

时间:2024-09-18 08:52:13 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实用的技术工作计划模板汇编七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技术工作计划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技术工作计划模板汇编七篇

技术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本学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信息素养的提升,根据中区教研室信息技术学科的工作意见,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二、任务目标:

  1、组织本组教师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继续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

  2、加强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 ,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管理和调控,积极引导学生能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

  3、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评比活动,努力提升教学实践水平和教学理论水平。每一位教师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并写一篇读书笔记。

  4、组织本组教师进行一次集体听课、评课活动,并落实到书面,上传到本站。

  三、主要工作安排:

  1、认真备课,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探讨,针对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授课,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手段,上好每一课;

  2、身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发挥本教研组的'工作作风,互相之间要进行学习与交流,从而提高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的技术水平,并很好地将本学科融入到其他学科;

  3、组织本教研组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索,切实提供课堂40分钟效率,学习其他兄弟学校教师的先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4、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使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虽然我组人员少,但为保证新课标的落实,确实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教研组将作好集体备课的工作,加强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过程。备课中注意情境创设及设计意图的确立。组内集体研究、备课、说课、评课。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①商议制订本教研组工作计划。

  ②组织本组教师观摩省能手评比的优质课。

  十月份

  积极准备,迎接区;备说上评;抽测,组织一次本教研组到我校讲一节观摩课。

  十一月份

  组织本组教师参与;送课下乡;活动,通过观摩学习,积极研讨,并相互评课。

  十二月份

  结合区教研室的工作,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为进一步加强页建设,将其作为教师专业素养水平的展示台,本学期末,按学科分册收集整理教学设计、课件和检测试题,使教育资源共享共建。

  元月份

  1、组织期末复习,迎接区教学质量抽测

  2、写好教研组工作总结。

技术工作计划 篇2

  转眼之间又进入新的一年20xx年了,新年要有新气象,在总结过去的同时我们要对新的一年制定一个好的计划。我是一个从事工作时间不长,经验不足的.工作人员,很多方面都要进一步的学习,这样才能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大的进步和成绩。

  20xx年是我们公司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年。对于一个刚刚涉及防治水的新人来说,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为了我要调整工作心态、增强责任意识,充分学习并做好自己的工作。为此,在科室同事及兄弟科室热心帮助下,我逐步学习了防治水相关方面的知识,也充分认识到自己目前各方面的不足,为了尽快的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员工,我订立了以下年度工作计划:

  一、 地质方面

  1、按要求及时准确提供各种地质资料及说明书。

  2、充实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内容并按时发放。

  3、认真排查隐患,解决问题。

  4、继续做好地面物探、钻探工作,为生产设计提供第一手资料。

  5、继续做好地面裂隙调查工作。

  6、对周边相邻矿井情况进行调查,并制定水文地质报告及安全措施。

  7、加大学习力度,提高个人素质。

  二、 防治水方面

  1、认真贯彻执行《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煤矿防治水工作规定》及有关下发的防治水文件、会议精神,加强矿井水害隐患排查和水情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消除矿井水害隐患。

  2、 为每个新开口的掘进工作面编制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并下发至掘进队组进行学习和执行。

  3、每月水情水害预报及时更新。

  4、每月水情水害总结表的填写。

  5、隐患排查分析记录的填写。

  6、“雨季三防”巡检与落实情况记录表

  7、在每月初组织召开的防治水专项会议中,学习协调和解决防治水工作方面出现的难点和问题,总结上个月全矿涌水量变化及防治水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并对本月的防治水工作做好计划。

技术工作计划 篇3

  一、围绕新课改,做好创建全国示范高中的各项工作

  新课改给整个教育带来新的面貌,同时也是新机遇,全国示范高中是学校未来发展的一个契机,本部门将以主人翁的精神从软件和硬件上为完成这一任务做好工作:

  1、加强部门人员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思想教育,各学科人员不断学习本学科的新知识新思维,快速适应新课改的教育教学方法。

  2、围绕学校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不断改进各实验室和部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力争成为一个团结有战斗力的小集体,为莞中这个大集体的未来发展添光添彩。

  3、提高部门的管理水平,落实好各项工作,做到各司其职,责任到人,每个岗位有专人负责。

  二、合理配置,维护好多媒体教学系统,加强教学仪器和多媒体设备的配备

  1、系统地利用好现有的仪器设备,合理调配,确保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2、利用有限的资金,加强教学仪器设备的采购,确保重点学科实验所需设备,同时调动各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各种设备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3、改造一至两个电脑室和物理实验室,确保相关的高考口语和物理实验的顺利进行。

  4、维护好校园双向多媒体系统,为日常教学更好的服务。

  5、合理规划和配备好新电教楼的教学仪器,组织好新电教楼的设备进驻和施工,物理实验室的搬迁。

  三、提高全校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推进校园信息化进程

  1、继续进行校园信息平台的培训,推进日常事务无纸化办公的进程。

  2、开展两到三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进一步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整体水平。

  3、抓好校主网站和各站的.资源建设,定期进行检查和评比,扩大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4、加强校园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和维护,为提高全校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提供一个稳定的硬件基础。

  5、抓好校园监控工程的施工,做好设备的调试保护。

  四、抓好安全工作,确保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1、加强各部门的安全教育,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建立安全工作岗位制,定期检查实验药品和实验电器,保障师生日常教学的安全。

  3、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防护,督促进行计算机数据的保密和备份,改进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网络的防雷设施。

  五、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加强交流,改进自身

  1、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请校外相关专家进行指导,提高各种网络设备的稳定性。

  2、不定期跟外校进行交流,吸取别人的成功做法,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3、改进自身,挖掘潜力,提高本部门的整体水平。

  总之,科学馆和技术中心在新的学年里将更新思维,提高效率,为莞中未来的目标奉献自己的力量。

技术工作计划 篇4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强化竞争激励机制,建立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充满生机的职称管理体系,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现就我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评聘分开”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专业技术职务是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知识和技术水平以及履行本岗位能力才能担负的工作岗位。

  不同于一次获得后而终身拥有的学位、学衔等各种学术、技术称号。专业技术职务有数量限制,由行政领导在规定的结构比例内择优聘任,在聘期内领取相应职务工资和享受相应职务待遇。

  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评骋分开”是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定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相分离,专业技术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按聘任的岗位(职位)确定。

  实行按岗聘任,在什么岗位享受相应的待遇。

  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实施“评聘分开”的范围。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26<关于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报告%26>的通知》(中发[1986]3号)和国家人事部对事*单位改革的总体思路,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实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的范围包括:

  l、全额拨款类事业单位;

  2、差额拨款类事业单位;

  3、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上述单位中不包括单位法人、行政领导人员中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

  四、实施方法

  (一)试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的事业单位

  首先要在工资总额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内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岗位设置要以编委批复的编制数为基础,以省职改办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数为标准。坚持效率优先,精简高效,公平竞争和可行性原则。岗位设置的具体要求、程序和审批按省职改办《关于核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暂行办法》(职改办[1995]319号),《关于做好地(州、市),县(市、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和结构比例核定工作的通知》(职改办[1999]316号),《关于适当调整地、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的通知》(职改办[]16号)和省职改办《关于印发%26<省评聘正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试行办法%26>的通知》(职改办[]35号)执行。

  (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

  岗位设置工作结束后,各单位要按照县职改办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数推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竞争上岗、择优聘任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公布岗位。各单位要将竞争上岗的职位向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公开,明确岗位所要求的基本条件。

  2、报名。岗位公布后专业技术人员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岗位所要求的条件进行对比,选择所要竞争的专业技术岗位。

  3、笔试。笔试分专业科目和公共科目。

  4、考核。各单位要对竞争上岗人员进行任期考核,考核指标要量化,便于操作,简单易行。同时要对竞争上岗人员进行民主测评和领导评议。

  5、确定竞争上岗人员。通过笔试和综合考核确定竞争上岗人员。

  6、聘任。各单位要在县职改办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限额内择优聘任。聘任时各单位要携带《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册》,填写有关表格到主管部门核定岗位数后,送县职改办审核。由县职改办下达聘任结果通知单》,凭《聘任结果通知单》到人事部门兑现工资。 聘任期满后,要重新进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

  (三)聘后管理。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的聘后考核制度,制定各具特色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聘后考核办法。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可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考核要在客观、民主、公正的原则下定性、定量地进行。主要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5个方面,考核结果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5个档次。考核内容、标准、办法、程序和结果在单位内部公开。考核结果要与职务的聘任以及资格的晋升结合起来,合格或优秀的可续聘,其中优秀的可优先推荐晋升高一级职称,基本合格的.给予3—6个月的告诫期,告诫期内有明显改进的,可确定为合格,仍无改进的,确定为不合格;考核不合格的,不得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职称,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解聘、低聘或调整工作,低聘或调整工作的人员按新聘的职务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待聘人员,由用人单位规定一定的待聘期限,在此期限内,停发岗位津贴。严格实行按岗位择优聘任,优上劣下。

  五、有关具体政策:

  (一)实行“评聘分开”的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按照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高职低聘人员。保留档案工资,按聘任岗位正常晋升工资。低聘人员享受所聘岗位的.有关待遇。其正常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台阶年限按实际聘任低一级专业技术岗位年限计算,有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而未聘任到相应专业技术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使用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参加有关技术、学术活动。

  (三)获得资格未被聘任的人员,不能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在聘人员其聘期有间断的,其前、后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时间可以合并计算。

  (四)获得职称(资格)而未被聘任人员离退休时,按实际被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所规定的待遇办理。离退休年龄按实际被聘专业技术职务应退年龄掌握。

  (五)实行“评聘分开”的事业单位因解聘、低聘降低工资或自然减员等原因空出来的岗位,可以随时或定期从已获得相应职称(资格)的人员中择优聘任。

  (六)职称评审中有关具体问题的处理,按省职改办[]13号、[]9号文件执行。

  六、有关具体要求:

  (一)为防止评乱评滥,确保质量,“评聘分开”采取逐步推行的办法,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

  (二)各乡镇、各部门以及各事业单位要使用省人事厅下发的《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管理手册》,加强对专业技术岗位的管理,严防超岗聘任。如所属事业单位确因事业发展,人员变化及其它原因,需要增补岗位数额的,可由县职改部门提出申请,报市职改办审批后重新核定岗位结构比例。

  (三)聘任证书的管理。聘任证书采取全省统一样式。各单位在领取证书时,要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被聘人员名单,各部门要严格按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岗位人数发放聘任证书。解聘人员的聘任证书必须上缴发证部门。

  (四)各单位要加强领导,提高对“评聘分开工作的认识,切实搞好设岗、考核、聘任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工作。

  (五)县职改办要严格执行省、市核定的结构比例,加强岗位管理,淡化身份管理,加强聘后管理,兑现职务工资前的审核工作。

技术工作计划 篇5

  信息技术培训部是负责学校信息技术、电化教学、网络平台、信息技术的采集和传输、网站、资源库建设、电化设备、维护维修、教师培训、教师继续教育等信息化方面的工作。以继续教育教材为蓝本,以xx市教育局相关要求为依托,以切实提高我校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教师博客群中小学教师研修网和xx小学校园网以及校本研修网络在线交流为平台,以校本培训和各种教学大赛活动为载体,以制度做保障,采取激励机制,切实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让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之路上走的更实更稳。根据xx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信息技术方面

  (一)硬件方面:

  1、逐步实现硬件投入,普及班级交互式电子白板。

  2、实现校园网络行为管理服务器的安装使用。

  3、保证校园电教设备的高效运行,及时维修,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软件方面:

  1、进一步完善学校现运行的校园网站、教师电子信息库,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2、初步实现电子教案网络化管理、网络备课、网络评测,教案统计等。

  3、建立起本校的资源管理平台,实现课件、教学视频、微课数字化管理。

  二、教师培训方面

  (一)师德培训

  1、结合教育局下发的文件,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相关的'文件和有关书籍。做好学习笔记,写好学习体会。

  2、组织教职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规定》《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并联系实际进行宣讲。深入开展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核心的教育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开展听讲座、讨论、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教职员的师德水平。通过师德建设活动,使全体教师的师德素质有较大提高,使全体教师都能做到文明守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形成一个良好的师德风气。

  (二)业务培训

  1、启动“1、1、1、1”工程,认真作好“1、1、1、1”工程活动方案,“1、1、1、1”工程是:每天写一板粉笔字,每天写一篇钢笔字,每周写一幅书法作品,每周做一个成品的课件(不含二期制作)。

  2、认真做好电化教学培训,根据国家、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应用推荐,省历届基础教育信息资源教学应用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参赛的培训。多媒体教育软件和农远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学习进行课件制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包括课堂教学实况录像、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三方面内容的制作、设计、编辑、整合等方面知识的培训。

  (三)继续教育培训

  1、按照培训部工作部署,切实做好我校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本期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继续围绕“一德三新”,即师德培训、新理念培训、新课程培训、新技术培训。鼓励教师自主探索和创造,加强经验分享、案例教学、合作探究等突出主动性、选择性、参与性、操作性和体验性的多种方法训练。充分利用好三个学习途径,即:学校培训体系、卫星电视、计算机互联网。针对教师的薄弱环节进行反思,逐渐使继教工作完善,并完成第三阶段的继教学习,搞好考试(考查)验收工作,充分完善教师的个人继教档案资料和学校的继教档案资料。认真做好国培、省培工作,切实做好市本培训、校本培训和师本培训工作,真正让教师达到学以致用。

  2、做好市本培训区本培训校本培训和师本培训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大学区的电子备课和各类教育教学活动。

  (四)信息技术培训

  目标: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应用水平。

  1、学习灵活应用电子白板,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更丰盈更生动活泼。

  2、让教师动起来投入到电子备课和电化教学当中,学习做微课。

  3、提高教师的演示型电子教案制作水平,对教育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五)培训要求

  1、所有教师认真对待培训工作,必须服从学校的培训安排。

  2、培训期间要进行考勤。每次培训进行学习签到,做到有事请假。

  3、教师培训期间认真写好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认真完成作业。

  三、具体活动

  1、组织全校教师参加微课评选活动,并将优秀的微课进行成果展示。

  2、进行教师基本功比赛。

  信息技术培训部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秉承xx小学的优良传统,再接再厉,使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技术工作计划 篇6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辅修专业培养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辅修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工程原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实验技能;

  3、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生产、管理的能力;

  4、了解与生物产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通过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具备良好的生物技术专业素质。

  三、课程设置

  本辅修专业设置课程包括:生命科学导论、基础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生物技术检测(含仪器分析)、污水处理工程、植物组织及细胞培养、食用菌栽培学。

  四、课程简介

  1、 生命科学概论:

  主要介绍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成果应用,从不同侧面反映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间的交融。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学基础知识、生命科学对人类的影响、生命的物质基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与克隆技术、遗传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神经科学、生物钟与生物信息传递、生态环境与人口资源等。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拓展视野,丰富生命科学知识。

  2、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介绍和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方面内容:(1)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主要理化性质,并在分子水平上阐述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物质代谢的代谢变化,重点阐述主要代谢途径、生物氧化与能量转换、代谢途径间的联系以及代谢调节原理及规律;(3)阐明遗传学中心法则所揭示的信息流向,包括DNA复制、RNA转录及翻译;(4)学习糖类、脂类、核酸和蛋白质的提取分离、定性鉴定或定量测定的方法;掌握离心法、分光光度法、层析法等基本原理及实验技术。

  使用教材:《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罗纪盛等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目:

  《普通生物化学》(第四版),郑集,陈均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Biochemistry: An Introduction (Second Edition), T. McKee; J. R. McKee, (英文教材影印版),科学出版社,20xx年;

  Instant Notes in Biochemistry, B. D. Hames, N. M. Hooper & J. D. Houghton, (英文教材影印版),科学出版社,1999年。

  3、微生物学及实验: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为生物学各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样性,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之一,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宽,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医学、农学、林学等学科,甚至地质学、太空学等也需微生物的方法与技术。因此,熟悉掌握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对其它很多学科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无菌操作技能和无菌概念的建立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内容。微生物学实验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

  使用教材:《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4、生物技术检测

  《生物技术检测》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是以分析方法为系统,借助于专用仪器,综合应用已学过的有关学科知识,通过实验,加深、巩固对本课程理论内容的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与生物检测相关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基本的生物检测分析方法及分析数据的处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1)色谱技术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2)光谱技术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3)电化学技术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4)生物技术检测的实验研究方法及基本仪器的使用。

  使用教材:《仪器分析》(第三版),朱明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参考书目:

  《生物物理学》,赵南明,周海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第二版),张龙翔,张庭芳,李令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5、植物组织及细胞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项以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的无性繁殖技术,以植物组织和细胞的离体操作为基础的实验性学科,是举世瞩目的现代生物技术之一。它应用无菌操作方法培养植物的一个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加速繁殖植物个体,或获得有用物质等。本课程主要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设备、方法和应用,以实用为目的,使学生在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实际操作技术。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掌握开展离体培养克隆植物的基本技能。

  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植物组织器官培养、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种质离体保存、植物组织培养苗的工厂化生产、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与工厂化生产、果树与蔬菜的组织培养技术、园林及观赏植物的组织培养等。

  实验操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茎段的组织培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 叶的组织培养等。

  6、发酵工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微生物工程原理、微生物工程下游加工工程、微生物工程生产工艺及产品举例等部分。内容包括菌种的特征和选育,培养基的特性和选择,发酵工艺的控制,杂菌的防治和产品分离提纯工艺的控制等内容,为生物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微生物发酵工程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数学、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多个学科,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同时要求基础理论和生产时间密切结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将要按照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全过程阐明各个阶段、各种产品生产的原理和技术,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又重点突出生产的工艺操作和控制技术等实际问题。因此,该课程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配合实验的实践环节,也要求学生建立实际生产的概念,在实践中巩固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利用实验、参观、实习、社会实践等机会,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会缩短理论与生产实践的距离,建立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概念和能力,动手能力也将有所提高。

  推荐教材:贺小贤编著,《生物工艺原理》.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xx

  曹军卫,马辉文,张甲耀编著.《微生物工程》(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俞俊棠主编. 《生物工艺学》.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7、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生物技术辅修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水的资源特性,水体污染的特性,污染指标和污染控制的基本途径及方法,各种废水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主要设备的选型和构筑物设计计算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工艺和及有关设备的技术性能,熟悉有关设计计算、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方面的知识,了解有关处理系统的管网设计、施工、维护运行方面的知识。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因此必须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应用技能并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迅速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同时具有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运行、管理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使用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 高廷耀、顾国维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水污染控制工程》修订版 张希衡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

  《水处理工程》 顾夏声编 清华人学出版社

  《水污染治理工程》 黄铭荣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水污染控制工程》 胡亨魁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8、食用菌栽培学

  本课程是在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相关学科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食用菌栽培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新兴实用技术课程。

  食用菌是可食用的大型真菌,有利于改善人类的膳食结构、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健康水平,是人类餐桌上的健康食品。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每餐合理饮食结构应是“一荤一素一菌”,其中的“菌”指的就是食用菌。因此,近十年来, 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相当迅速,食用菌生产、加工在我国已然形成独立的新兴产业并开始步入工业化生产阶段。了解和掌握食用菌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于将来从事相关技术工作和服务社会生产具有实践意义。

  本课程重视学生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培养。课程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部分,比例大体为:1:1。理论教学包括:食用菌基础知识、商业化栽培技术工艺和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和加工保鲜技术三部分内容。实验教学重点加强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食用菌制种技术、菌种分离与保藏技术,能够进行常规的食用菌栽培工艺操作。

  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理解有关食用菌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见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理化环境条件及栽培管理方法,掌握食用菌栽培过程及加工的多种基本操作技术,并且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具备在实践应用中控制生产、服务科研和改造创新的专业基本能力和素质。

  五、学分要求

  最低学分要求为25学分。

技术工作计划 篇7

  一、工作思路

  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工作中心,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继续组织学科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通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xx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xx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信息技术》等的深入学习,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课程实施的能力和研究水平。深入了解一线教师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通过交流、研讨等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科中心组和教师协作组的建设,加快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实施能力,全面提升教学基本功,努力促进我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和高中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稳步提高。

  二、主要工作

  1、继续组织针对课程与教材中的“疑难问题解决”的专题研修。改进研修模式,增强过程性研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能力,引导教师把新课改理念转化为有效的“问题解决”教学行为。

  2、进一步引导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加强对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化课程理解能力,提高课程规划、开发与执行的能力。在学习活动中,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3、加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针对20xx年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新理论、新内容、新模块组织高中学科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继续学习《xx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钻研教材,增加参与式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完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研训网络,采取专家讲座、学术沙龙、参与式研讨、公开课观摩与评价、校际合作、案例设计等多元的研训活动方式,切实提高研训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努力提升新课程实施的水平。

  4、组织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师继续深入研读《xx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把握好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力和课程的实施能力。针对新版教材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研究。

  5、深入学习与研究《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信息技术》,切实加强课型研究,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课堂教学新范式。

  6、加强对学科青年教师的培养。继续组织学科青年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建议,完善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内容,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从整体上进一步提升我市技术课程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深度推进新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7、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加强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继续探讨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施策略,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

【技术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技术工作计划01-10

技术个人工作计划01-23

公司技术工作计划04-06

有关技术工作计划01-09

技术主管工作计划03-20

技术部工作计划12-30

技术员工工作计划02-26

技术员工作计划02-13

信息技术的工作计划03-20

信息技术研修工作计划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