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垃圾分类工作汇报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学校垃圾分类工作汇报汇总(2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需要汇报的场景越来越多,汇报可以以某个具体项目为单位进行汇报,也可以以某个阶段的工作为单位进行汇报,但是,每次要写汇报的时候都无从下手?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校垃圾分类工作汇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校垃圾分类工作汇报1
在本学期,我们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全体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努力,垃圾分类活动已初见成效。现将我们学校的情况总结如下。
首先,我们明确了任务和目标,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工作方案开展普及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班会等形式组织开展以“垃圾分类、保护环境”“小手拉大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来提高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提升文明程度。
其次,我们充分认识到减少校园垃圾和节约资源的意义。校园垃圾混装堆放,极易孳生蚊蝇、细菌、老鼠等,是疾病的传播源。而我们将垃圾分类处理加以回收利用,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填埋占地、避免污染,还能按类别回收资源、保护资源和环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最后,我们在“垃圾的分类”活动中获得了很多收获。例如,可换芯的原珠笔、自动铅笔,可自行充电的干电池,不必换封套的年历,可再使用的化妆品用具(如目线液、腮红)都是可自行充填的物品,此类产品可减少资源的.浪费。此外,我们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物品,如免洗餐具、纸杯、纸巾等,或减少不必要物品的使用量,如漂白剂、衣服柔软精等化学用剂,不但可减少开支,更可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我们还尽量选用可再填充式之复印机、传真机或打印机墨水,多使用天然肥皂以代替清洁剂,拒绝接受不环保的广告传单,离开教室后随手关灯并关闭其他电源,有害废弃物如电池、日光灯管,应另外存放,再利用的资源如废纸、玻璃等,应和其他垃圾分开,累积一定数量交由旧货商或回收队处理,以减少资源的浪费。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我们使学生更深的了解了垃圾分类的知识,逐步形成了垃圾分类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学校在垃圾分类活动中引导学生研究垃圾分类知识。通过贴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志,广播宣传和鼓励设置可回收垃圾袋或垃圾箱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在投放垃圾时进行分类投放。同时,学校也鼓励学生将可回收物品进行分类存放,如将空奶盒按扁后放入指定的桶内。这样做不仅有利于环保,也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惯。
实践活动的开展
良好的环保惯需要长时间的养成,因此学校开展了各类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如“伸伸手,弯弯腰,把垃圾送回家”实践活动比赛,将活动延伸至家庭,调查自家生活垃圾构成情况,并作合理分类等。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促进垃圾分类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内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行为。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垃圾分类不仅是当下的重要问题,也是我们未来的责任。垃圾分类可以将废品转变成有用的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学校的垃圾分类活动不仅在校园中扎根,也将小手牵大手,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我们应该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活动,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介绍了学校垃圾分类工作的管理、设施设备布点和保障、制度及实施细则等方面的措施。首先,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并通过评选优秀宣传员、示范员、示范班等途径,树立典型,鼓励先进。其次,合理布点垃圾桶,保证整洁、规范、齐全,适当添置垃圾分类设施设备,严格监控垃圾清运情况,减少垃圾混装现象。同时,制定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及实施细则,包括分类、回收时间及地点、回收收入等要点。最后,强调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工作,树立环保意识,共同守护地球母亲。
作者在公园里看到了成堆的垃圾,深感环保形势不容乐观。文章强调了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具体的管理、设施设备布点和保障、制度及实施细则等方面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评选优秀宣传员、示范员、示范班等途径,布点垃圾桶,添置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监控垃圾清运情况,减少垃圾混装现象,制定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及实施细则等。文章最后强调了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工作的重要性,共同守护地球母亲。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物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我们却忽略了大自然的保护。树木被大量砍伐,生活用品的制造却忽视了地球母亲的痛苦。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破坏着大自然,让许多小动物无家可归,频临灭绝。城市中的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料污染了空气,让人们的健康受到威胁。自然灾害不断发生,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
环保和节能是相辅相成的。国际上再生纸的回收标准为二分之一,而在我国却只有十分之一,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如果我们能增强环保节能意识,就不会随处乱扔垃圾,而会将垃圾进行再回收。这不仅环保,还能节约能源。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小事做起,例如使用不用木头做的一次性筷子,使用布袋子或篮子购物,进行垃圾分类等等。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才能真正保护环境,让大自然恢复原本的美丽。
学校垃圾分类工作汇报2
一、总体情况
20xx年6月,渝水区在良山镇、姚圩镇启动了生活垃圾分类(一期)试点工作,涉及26个行政村,235个自然村,2个居委会,71211人,区域面积248平方公里。10月份试点工作主体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项目完成总投资775万元,新建有机垃圾处理站2个,垃圾回收兑换站15个,垃圾分类屋200个,配置勾臂式垃圾箱503个,勾臂式垃圾转运车4辆,垃圾分类车330辆,分类桶3.4万个,广告式垃圾箱140个,垃圾分类钳330把。按照“户分类、镇收集、区处理”的原则,探索了“两次六分法”的分类处理、“垃圾不落地”的转运方式、有机垃圾处理站就地资源化利用等模式,实现了生活垃圾科学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二、运行模式
(一)“两次六分”的分类处理方法
1、农户(单位)初次两分。在各自然村和单位、企业、学校张贴垃圾分类图指导农户(单位)进行一级分类,按可腐烂和不可腐烂两类对垃圾分别倒入对应垃圾箱,可回收利用垃圾自行卖给可回收利用垃圾收购站点或向“垃圾回收兑换站”兑换物品;可腐烂沤肥垃圾,直接投放至沤肥池(窖)、菜园、果园、稻田作肥料利用,餐饮店的潲水由分拣员收集,直接送往有机垃圾处理站进行处理。建筑垃圾由镇政府监督指导,由行政村负责就地处理,主要采取铺路填基、砌塘砌沟渠、填埋的方式进行减量化处理。
2、垃圾分拣员再次四分。乡镇成立垃圾分拣队伍,并进行专业培训。垃圾分拣员对各农户和驻镇单位、企业、学校上门收集垃圾,对所收垃圾按可回收利用垃圾、可腐烂沤肥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它垃圾进行二级分类,指导农户与单位将未分辨出的可回收利用垃圾卖给可回收利用垃圾收购站点或向“垃圾回收兑换站”兑换物品;可腐烂沤肥垃圾倒入封闭式垃圾箱;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倒入相应的专用垃圾桶。
(二)“垃圾不落地”的转运方式
为最大化减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渝水区取消了村内露天垃圾坑,实现垃圾从投放到处理全程不落地。首先是户分类。即每家每户门口设两个密闭垃圾桶或两格式垃圾桶,农户自行投放后,垃圾分拣员利用密闭分类转运车定时上门收集,按照二次分类方法将垃圾倒入密封或专用垃圾箱。其次是镇收集。镇政府负责一次清运各村所分类垃圾,可回收垃圾转运至垃圾收购站点回收利用,无人收购的可回收利用垃圾转运至镇储存站;可腐烂沤肥垃圾直接转运至有机垃圾处理站进行处理;有毒有害垃圾转运至镇储存站;其它垃圾转运至垃圾中转站压缩。最后是区处理。区委农工部负责将其它垃圾二次转运至永清环保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发电;区环保局负责将有毒有害垃圾转运至专业处理站,进行无害化处理(因我区无危险废物填埋资质,目前正在和丰城、进贤、贵溪3家公司洽谈处理费用事项);区供销社负责将可回收利用垃圾转运至资源利用企业,进行资源化处理。区卫生计生局负责医疗垃圾的'收集和无害化处理(我区委托新余市奉献德业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处理)。垃圾从出门到进入最终处置环节全程不落地。
(三)有机垃圾处理站就地资源化利用方法
渝水区在两个试点镇各新建一座有机垃圾处理站,对可腐烂沤肥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处理站主要通过有机微生物对有机垃圾进行高效分解,固体变成有机肥料,对产生的气体进行多单元分解,最后将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直接排到室内或室外,不会产生污染。从有机垃圾变成有机肥时间约60天,整个过程卫生、方便、运作无噪音、无异味、无毒、无二次污染,对人畜无害。有机垃圾减量率80%,剩余20%也转变为富含氮磷钾的有机肥,是蔬菜瓜果的优良肥料。
三、机制保障
(一)高位推动。为加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我区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良山镇、姚圩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渝水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农工部,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统筹协调。试点镇也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实行“党委一把手”亲手抓,班子成员分片负责,镇村干部具体抓,基层党员户户抓的措施。定期召开渝水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调度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二)统筹规划。出台了《渝水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两个试点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性强的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区农业局、环保局、供销社、卫计局等相关单位分别出台了《渝水区农村生活有机垃圾处理实施方案》、《渝水区农村生活有毒有害垃圾收集处理实施方案》、《渝水区供销社推进可回收利用垃圾收集处理工作实施方案》、《渝水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定》等配套方案。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政府支持、群众缴费、社会参与”的资金筹集模式。一是前期建设资金由区财政解决。区政府在项目正式开工前预拨400万元启动资金给良山镇、姚圩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运行费用主要由乡(镇)财政和农户解决。通过宣传,每户家庭一年缴纳卫生保洁费12元,其余由乡(镇)财政兜底,包括保洁员工资、有机垃圾处理站运行维护等后续管理费用。三是积极引入社会资金,探索市场化经营模式,目前正在草拟实施方案。
(四)考核激励。一是加大考核力度,将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年终绩效考核,由区委农工部牵头,每月考核一次,将考核结果在全区通报。二是探索激励机制,采取评比奖励等管理办法,调动村民对垃圾有效分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村民垃圾一次分类和保洁员二次分类的质量。
四、工作成效
从两个乡镇的试点来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改善了农村环境质量,减少了垃圾危害,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促进了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打造“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生态渝水,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生活垃圾污染治理新路子。
一是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大提升。良山、姚圩两镇自10月份启动垃圾分类试点以来,垃圾减量化明显。目前已处理垃圾4500吨,其中:有机垃圾2205吨,可产有机肥440吨,用于焚烧发电垃圾943吨,可回收利用垃圾1350吨,有毒有害垃圾2吨。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减量化资源化率达80%。
二是人居环境大变样。两个镇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后,垃圾不落地,堆放、转运等环节二次污染明显减少,原来的卫生死角都变得干净了,群众反映苍蝇、蚊子变少了,臭味没有了,改变了原先“一场大雨、一河垃圾”的现象。环境的改善倒逼居民不好意思随手丢垃圾,自我约束和文明素质也在不断提升。
三是乡村旅游大发展。以良山镇下保村为例,自开展垃圾分类以来,整个村庄干净、整洁,推动了乡村休闲游,据初步统计,20xx年下保村接待游客人数20余万人次,创旅游年综合收入3200余万元,村民人均增收6000余元,比20xx年增长20%。
五、问题和困难
我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试点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暴露了一些问题。一是干部及村民思想认识不到位、习惯难纠正。一些乡村干部认为,垃圾分类连城市都还没做到,现在要求农村先开展垃圾分类,有点本末倒置,小题大做,难度较大。群众意识不强。垃圾分类首先要做到农户分类投放,在试点过程中存在群众不配合,垃圾混合投放问题。对此,我们加大了宣传教育力度,通过标语、墙报、互联网等宣传手段和监督、提示、教育等方法,以期提高村民意识、规范村民行为,但效果不是很理想。二是有毒有害垃圾处理存在一定的困难。我区无危险废物填埋资质,只能委托区外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处理,但目前两个镇产生的危废垃圾量不大,目前只有2吨左右,总处理费用大约3万元左右,由于量小,专业公司也不愿及时装运处理,只能先暂存在镇里储存站,待达到一定量后再运走处理,这对人居环境或多或少造成一定的危害。三是资金投入压力较大。成本测算方面。两个镇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基础建设投入770万元,经测算,每一年的运营成本达522.21万元,其中:动力费用118.15万元,人员工资福利312.48万元,劳保工具费用4.51万元,垃圾兑换站和储存站费用73万元,设备修理费用14.07万元。运营收入方面。运营总收入192.00万元,其中达产后有机肥销售收入130.49万元,可回收垃圾收入32.67万元,每年每户缴纳12元保洁费共29万元。由于垃圾分类工作采取了财政兜底模式,仅试点的两个镇一年的财政投入就达330万元,如全区铺开,区各级财政每年要投入运营资金近20xx万元,压力较大。
六、恳请解决事项
以上我区各级财政每年投入的20xx万元项目运营资金是在有机肥销售收入和可回收垃圾收入均正常的情况下测算的,如遇到市场变化,实际投入会更大。另外我区拟引进第三方机构开展市场化运营垃圾分类处理,目前正在草拟《渝水区乡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实施方案》,经咨询,因第三方机构垃圾分类管理更规范,垃圾分类处理效益更高,每年购买服务费用会比目前稍高,就我区目前财政状况来看,难以承受每一年的服务费,压力较大,恳请上级部门对我区垃圾分类项目予以资金支持,以缓解我区财政压力。
【学校垃圾分类工作汇报】相关文章:
学校垃圾分类工作汇报10-30
垃圾分类工作汇报11-21
垃圾分类工作汇报14篇01-05
垃圾分类工作汇报15篇01-25
关于垃圾分类的优秀工作汇报11-05
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汇报(精选11篇)05-19
学校垃圾分类倡议书05-17
学校垃圾分类倡议书08-24
垃圾分类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