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育考察报告15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考察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考察报告1
中央电教馆、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组织的中国教育信息技术赴美考察团于20xx年10月16日-10月31日对美国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进行了为期15天的考察。考察团由18人组成,分别来自我国电教馆、广播电视大学及高校电教系统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考察团成员既有来自沿海地区的福建省、浙江省、青岛市的代表,也有来自内地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黑龙江、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和内蒙古等地的代表。考察团赴美期间重点考察了旧金山西北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丹佛市国际技术学院、加洲大学商学院,参加了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召开的20xx年第二次国际会议。此次中国教育信息技术考察团,是继20xx年2月份中国电教协会和美国AECT取得工作联系之后第二次参加会议。此举引起了美国AECT主席、前主席以及下一届主席、秘书长、全体理事专门为中国教育技术信息考察团安排了一个午餐会。午餐会上,中国教育信息技术考察团全体成员和AECT组织的全体理事就教育技术、远程教育、两国协会的交流等多个议题进行了广泛、友好的交流,为发展中美两国教育技术的合作交流作了十分有益的探讨。会上,考察团团长张大展和在美国进行学者访问的背景师范大学刘美风老师作了专题发言。
一、中国教育信息技术考察团赴美考察期间,对美国高等院校的远程教育印象深刻,强烈感受到远程教育在美国发展很快
美国的远程教育起步于本世纪80年代初,具有起步早,应用广泛,注重实用性,且效率较高等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卫星技术、数字通讯技术和因特风的广泛应用,更加推进了这项事业的迅速发展。
美国的远程教育机构成立于1984年,它是一个非盈利的私营机构,即NTU。本部只有50余人,负责教学组织工作,与此联合办学的大学达52所,均为名牌高校,开设硕士研究生学位的课程和短期培训项目,面向世界各地招生。目前它拥有GE-3卫星KU波段的转发器,播出16套教学节目,已成为美国著名的远程教育专门机构。
美国高等院校的远程教育应用广泛,效果显著。斯坦福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加州州立大学等许多著名的大学开展远程教育,一方面是为培养硕士研究生服务,另一方面是为企业、研究单位培训人员和更新知识服务。
美国高校的远程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办学规模大,地域复盖面广。美国国立技术大学开展的现代远程教育,在以对美国国内学生招生为主的同时,也对其它一些国家进行招生,如北美洲、亚洲、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上的一些国家。在我国也可接收到该校课程。该校在校生8500人,开设150门课程,既有学历教育也有非学历教育,包括大量的专业技术培训课程,确实体现出现代远程教育开放性的特点,不受地域、空间限制,发挥出较强优势。
(二)从形式到内容完全实行现代远程教育。师生始终不见面,处于分离状态。教与学完全靠现代教学技术和现代化手段。学校运用卫星数控传输,每天有三个频道播放它们的课程,学生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有问题在网上答疑。
(三)学生素质较高。招收的学生均为大学本科毕业生或研究生,大部分是在职的工作人员,他们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很强。而且每个学生想学什么专业,需经教师对学生特点进行考察,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工作需要确定该学什么专业。入学的学生一般在经济效益好的公司里担任业务骨干,公司选送他们上学更新知识,为的是推动公司的业务发展。
(四)实行两级管理。学校作为办学机构,负责专业设计,制订教学计划,制作教学节目和教学软件,播放教学课程。公司作为办学点,负责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学校只对学生所在公司负责,不直接对学生,由公司直接对学生。因为学生是公司的员工,这样由公司直接管学生,力度大,效果好。
(五)以学养学。把教育作为产业推向市场,政府对学校不投入经费,学校完全靠收取学费来支撑教学。公司为学生承担学费,每个学生学完全部学业大约需2万美金(共12门课程。每门课费用约1800美元)。公司承担全部学费,既能为学生减轻经费压力,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安心学习和努力工作来回报公司。
(六)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学校播放、传授知识主要采用录像带、光盘、因特网、卫星转入服务器等。学生学习匀为自学,自己从实际出发安排自学时间,或看录像教材(光盘)、或上网学习等。学生在学习中遇有疑难问题均可在网上询问。教师通过网上布置、批改作业和考试评卷,通过设置密码方式进行考试,避免学生。
(七)与普通高校密切配合。国立技术大学与美国各地52所普通高校签订协议,从这些学校聘请最好的教师,由受聘教师组织教材和教学,并将学生每门课程收取的1800美元学费的900美元给受聘教师所在学校,使受聘教师得到丰厚的待遇,学校也得到利益。
(八)教学质量较高。从国立技术大学学生每门课程成绩与工作岗位实际表现看,这里的毕业生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学校,深受学生所在公司欢迎。该校毕业生质量高的原因是:学生素质好;聘请名师;学生学习的`针对性、目的性强;学生均来自工作岗位,有实践经验;由学生单位直接管理学生,力度大,效果好。
二、美国中小学教育与教育体制和国情相适应,中小学教育技术的发展无专门机构推进,产生了地区间的不平衡和学校间的差异
美国中小学教育有公产和私立之分,私立学校约占公立学校的2/3之多。中小学教育为培养尖子人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所以有人说,美国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多数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知识即可,少数优等生重点培养,尤其是公立学校。其原因是,大多数人有了劳动就业的基本能力就可以了,且美国高等教育比较发达,一般都能取得高等学校的学历文凭。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少。小班化教育是美国的特点,师生双边交互、自由讨论的学习方式在美国极为普遍。由于美国科技与经济比较发达,因此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条件是一流的,网络与计算机教育受到普遍重视,学生应用也极为普及。但是政府指导在这一块显得不足,深层次的推广与应用比较欠缺,企业与中小学校的结合还不紧密。
三、美国AECT组织
20xx年10月25日至28日,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召开了本年度的第二次国际会议,这也是雇用新的秘书组和总部迁往印第安纳州之后的第二次国际会议。会议以“开辟新天地”为主题,昭示着教育技术未来的发展与希望。从会议的论文发表情况来看,大约有百分之八十的文章是与“网络教学”、“远距离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相关。其中,在谈论“远距离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章中,又大多涉及网络在远距离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教师进行网络方面的培训等。可见,网络教育与教学是今年AECT国际会议的一个热点。
对网络教学进行讲座的论文涉及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方面。比如关于网络建立方面:大型的分散的网络建立的策略、合作建立网络系统的机制、通过网络提供远距离教育的学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把课堂教学转化成网络教学需要考虑的问题等等。关于网络教学则包括:设计网络课程、把网络教学整合到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去;网络教学与课程的整合;课堂和网上教学环境、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的相同与不同、教学设计的模式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创建并发展网络教学中的学生团体;个人的差异对网络绩效影响的研究、学生的能力或品质的情况以及其他影响其网络学生成功的因素;网络特征和教学策略的连接;叙述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网络教学中的交互性和对话,对网络教学的评价等等方面。可见教育技术界对网络教学的研究已经在实施和评价等阶段比较深入地发展着。
利用网络开展远距离教育教学,特别是通过这种方式颁发硕士学位和进行高中教育,是随着网络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的现象。如何把课堂教学转化成网络教学以提供远距离教育,图书馆如何对这种教育形式进行支持,如何鼓励和刺激教师进行远距离教学,对远距离教育的管理等等是这次会议中比较新的议题。
会议有多篇文章关注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如对职员使用技术的策略方案、媒体中心给未来教师授权、在线教师职员的发展、把教育技术浸入到教师教育计划中、在教学技术和教师教育项目之间建立建全伙伴关系等。由于网络的发展,对教师进行培训又有了一个新的、更为有效的途径。
AECT是美国民间的群众团体,这个组织每年举办1-2次年会,今年是第2次。美国教育技术94新定义对我国影响较大,近年来,我国电教协会与AECT交往频繁,合作增多。这次我国教育技术考察团参加AECT年会,受到热情接待。我国代表团在小组会议期间,作了重要发言,取得了较好影响。开拓与创新是本届AECT年会的宗旨。教育技术在美国很有影响,教育技术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受用人单位欢迎,他们极为重视培养人才知识结构的广泛性与新颖性。这次AECT年会期间,还举办了大型展览会,有近4千家厂商参展,盛况空前,扩大了AECT的影响。
四、体会与思考
(一)美国的教育意识
美国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够把基本的学习技能传授到几乎全体国民,同时向有能力胜任高层次工作和研究的人员提供受教育的机会。美国基础教育的功能十分明显,一般老百姓都能明显感受到。美国本土出生的人,与移民到美国的美国人有着潜在差别,基础教育塑造了一个美国人的基本品质,以至形成了一条法律,只有美国本土出生的美国公民才能竞选美国总统。对于教育的重视和追求成了每个美国人的愿望。近年来,诺贝尔获奖者中美国人占40%以上。
(二)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丰富多彩
美国的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性十分明确。如基础教育为完成义务教育目标,可以有公立学校,也可以有私立学校;中学学制有4年制、6年市。6年制中有初高中分开的三三制,也有合为一起的6年制;大学有2年制学院、4年制学院,4年制大学,专业学院,有2年加2年的加州州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等。大学收费各有不同,公立大学收费低,但学制长。私立大学学制短,但收费高。学生根据各自情况自由选择,但都面向社会培养学生,毕业生要由社会检验,能否为经济发展所接受,能否挣到高工资,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这样学校教育讲求效益,形式和手段就变得丰富多彩了。远距离教育由于能有效地培养社会急需人才,在美国已经取得成功。各种专业文凭,如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学位都可以通过远距离教育来获得。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在学科专业发展的同时,学科间交互性也更强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各个层面的运用将更加必要。但教育要为社会服务,教育的发展要有新鲜血液。我们认为,教育目标认定以后,教育模式、方式和手段应该多样化,要丰富多彩,才会有生命力。
(三)教学手段和媒体应用要讲求效益
美国教育水平较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水平也在国际前列,他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益,并未成为刻板的教条。我们扭到美国社会交通和通讯条件都非常现代化,社区都有光缆接入,即使地处美国中部落基山脉的小镇,商家都用电脑,通过光缆进行商务工作。据介绍,全美国中小学校几乎全有光缆接入学校,目前主要用于教育教学管理,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还未发展到显著地位,教师和学生更多地用于个体学习之中。我们分析可能有技术上的原因。当前科技还未能廉价解决显示设备,同样在远距离教育中也更多地运用了视音频技术,这也是由于数字通讯的显示设备技术不够完备和费用较高吧。但同时双向音频视频技术CD-ROM技术、录像带传递等,都被充分利用。学校、饭店、会议室、学校新型的计算机、液晶投影器等并列摆放备用,大学计算机教室中光学投影器也是讲台上的重要教学设备。在与美国教育技术同行交流中,他们认为教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都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的。教学媒体没有先进落后之分,只有如何优化、组合的区别,哪种媒体好就用哪种。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也要关注效益的发挥,在关注网络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情况下,更要关注常规电化教育手段的运用,发挥其效益。
五、运用市场调节机制,降低教学技术运用成本
美国社会运用社会机制已非常自如,全美教育技术交流研讨会期间,同时举办教学技术展销会,数千家大型厂商参加,推出各类计算机软件硬件产品,场面十分热烈。与教育技术同行交流得知,投影技术目前仍在运用,投影教材由社会厂商生产,每套只要5-10美元,每片单价只有几美分,相比之下,我国的教学投影片太贵了。要让教育软件占领学校,也需要市场机制,软件产业培育最大的障碍也许还是教育的自我封闭状态,改革开放才是出路。
六、合理配置资源,发展高科技产品
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大多在西部加州一带,这里自然条件与东部地区相比要差许多,干旱缺水,发展工农业条件并不好,用来发展高科技产品的投资却相对节省,对国家整体来讲,资源配置是合理的。这种布置的格局需要有前提条件: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政策宽松,能吸引高水平人才、高科技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部门在当地可以很好发展。我国当今开发大西北工作中也应关注这一问题,以高科技带动大发展,以基础建设吸引高科技。
教育考察报告2
一、考察意义
dd年1月11日至dd年1月14日,我系xx主任参加了由学院党委书xx等组成的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考察团。考察团先后参观考察了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对各个学院的专业建设、办学特色和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考察。通过考察,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出了差距,明确了努力方向。
二、考察历程和内容
dd年1月11日下午,考察团考察了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该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农业职业技术院校,是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该院占地800余亩,开设有园林园艺系、农业工程系、食品系等六系一部一院,在校生10000余人,教职工400余人。苏州农职院院相城科技园,始建于二oo五年三月,是学院集科研、教学、产业于一体的示范基地。园区一期规划面积280亩,总投资5000万元,示范辐射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万亩以上。
园区在建设规划中坚持项目的科学性、设施的先进性、示范的辐射性、管理的规范性、产学研的紧密性,经过一年多的项目集成和资金投入,共完成两大类十四个子项目的建设,完成资金投入2500万元。江苏省园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苏州市园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球根花卉种质基因库、地被植物基因库、绿色果茶园、苗木种质资源圃、商品化组培室、中高档花卉生产示范区、园艺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区、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区等一批项目已落户园区。园区已成为学生实习的场所、教师科研的平台、产业化的载体、科技示范的窗口、实训与科普的基地。
dd年1月12日下午,考察团参观考察了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该院建于 1983 年,原名芜湖联合大学, 1997 年 5 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为现名。 XX 年 8 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芜湖农业学校并入学院。XX 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首批立项建设院校。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生物工程、园林园艺等十个系,现有在校生 11000 人,教职工 600 余人。该院狠抓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与芜湖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共建的汽车实训基地为教育部重点支持项目。
dd年1月13日上午,考察团参观考察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创办于1923年,至今已有80多年的办学历史。主校区与江宁校区和学院实训基地——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形成了以校本部为主体的“一主两翼”的校园格局。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区集教学、科研、生产、实习、观赏于一体,核心区2500亩,辐射区8000亩,其中的江苏林木种质资源库建有珍稀植物区、色彩苗木区等近20个特色园区,并将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林木种质资源库。
dd年1月14日上午,考察团参观考察了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该院是我国东南沿海乃至中国南部地区唯一以培养动物科技类高技能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各级各类在校生15000余人,教职工1000余人,开设有畜牧系、兽医系、宠物科技系、食品科学系、园艺科技系等十一个系部。该院“紧扣畜牧产业链,产学研结合育人才”的办学特色突出,建有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和江苏蓓康药业有限公司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三、考察收获
苏州、芜湖、句容和泰州考察总结是,四校的共同之处在于:一、明确的办学思路,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二、完善的实训条件,为培养合格人才提供了基础;三、与地方经济的深度融和,为学校发展创造了生命力;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社会的发展需要各行各业,因此需要各类学校去培养不同的人才。虽然,各行业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但是总体上必然是均衡的。就像有的人为了挣大钱,一生中随着热门行业的变换而不停地变换着工作,转换着行业,结果肯定是成就不了大事业,赚不到大钱的。同样,学校办学亦是如此,特别是地方院校,只有咬定当地主体经济的发展办学不放松,才能发展壮大。不然,我们就只能为其它主体经济地区的发展培养打工者,因为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无法超过当地院校以当地主体经济的`发展为目标所培养人才的综合能力,这些学生所获得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行业理念、职业氛围等,均不是其它主体经济地区学生所能比拟的。所以不以当地主体经济的发展而培养人才的学校,其办学的归宿一定不是成功的,这也是教育部关于“地方院校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方针的根本所在,也是学校发展的潜力所在,更是国家对示范专业布局的的理论所在。
教育考察报告3
20xx年4月11日一4月21日,第四期全国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45名学员在华东师大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吴志綋书记、林文君老师及班主任李伟胜老师的带领下赴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进行考查学习。现将他们赴第二组芜湖市考察学习的总结体会摘发如下):20xx年4月15日一16日,我们考察了芜湖市一中、安师大附属中学、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和芜湖市第二中学。芜湖市教育局在芜湖市田家炳实验学校召开了教育研讨会。会上芜湖市二十五中刘桂林校长、田家炳实验学校许湘校长分别作了“现代校长”的素养、开展校本教研为主题的报告。陈xu东局长也做了主题为“素质教育的‘推进器——芜湖市实施基础教育课题改革实验的实践与反思”报告。陈局长的报告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无不充满着一种朝气,令人敬佩。让我们看到一个崭新的教育创举,将在这里展现。他结合芜湖市的实际,确定了教育的宗旨:一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合格人才,二是为高一级学校提供合格的新生。他从几个层面谈了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怎样去实践,并反思了我们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首先,明确课程改革的意义、目的、任务、方法和途径。其次,就是起到示范辐射功能,产生社会影响。第三,经过探索总结出很多值得反思的宝贵经验。
(1)学生变了——学习的热情更高了,参与意识明显增加、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逐步增强。
(2)教师变了——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观念更新了,教学行为初步转变了,科研意识和能力显着提高。
(3)学校变了——学马的风气更加浓郁、研究的氛围逐步形成,合作意识逐步强化,文化品位不断提升。
(4)完善组织和规章制度作为保障。
(5)强化队伍建设作为依托。
(6)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作为突破口。
(7)坚持科研带动作为支撑。
(8)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作为动力。
(9)构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有效的措施,良好的行政部门操作,保障了芜湖市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芜湖市二中的“健美操”和“管乐团”,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的家校教育模式。最后,他总结出实施新课程改革决策在政府,支持在家长,关键在校长,实施在教师,受益在学生。聆听了四位校长的办学思路,办学特色的情况介绍,从中得到以下几点感悟:
一、芜湖市四校都有办学自主权。
我们考察的芜湖市一中、安师大附中、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芜湖市二中都是完全中学,初中部“四独立”。管理制度都是非常健全和科学的,他们都体现了机制管理,并建立了健康、高质的运行机制:聘任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这些管理机制都为学校的工作正常运行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而这些机制的正常运行都建立在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上,特别是人事改革上的自主,才能保证师资的质量,从而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校长有先进的办学思想体系和对教育执着的追求。
从四位校长的报告中我们体会到了他们对教育工作的执着追求和对教育工作的深深情结,他们把自己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独立的'办学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创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如芜湖市二中的"健美操,"管乐团",安徽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的双语教学。这需要多么大的魄力,这是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报告中,四位校长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办学思想,我们理解他们的办学思想几乎都是一致的。如安师大附中的办学思想是"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出人才"、芜湖二中是"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他们的教育目标,就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培养高尚品德、极具爱心,有良好习惯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所以我们觉得作为校长,就应该站在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高度来管理学校,确立学校的办学思想。几位校长部讲到教育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情,端正教育思想,校长负有重要的责任。实践证明,全面育人的学校,它的升学率也是不会低的,如安师大附中03年高考二位学生分别获得安徽省文、理科状元,芜湖市二中数名学生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这充分说明了学校本身和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在推行素质教育中,各校都把“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为终极目的”做为切入口。培养教师应把所有聪明才智都用在让学生“愿学、会学、学会”六个字上,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为学生提供思维、兴趣空间和发展空间,尊重学生应成为今天教师工作的出发点,这是“人本思想的体现”,是“人本规律的核心”。
三、加强环境建设,锻造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在校园中营造出健康的、和谐的、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三所学校的建校都有百年历史,他们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文化品位,并创造一切条件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一个充分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个人价值的宽松环境,努力为教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自然环境。四所学校的校园自然环境建设部非常美丽。在培养教师队伍上,四所学校都非常重视师德建设,狠抓继续教育,注重背年教师的培养。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在教育科研方面,四校都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以学校为主,承担国家级、省级课题:如芜湖市二中“教师信息素质培养之研究”、语文“木兰诗”说课、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育整合”。在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上,芜湖市二中提出了教师角色的几个转变:一是教师由教学实践者向实践者与研究者的转变,二是由课程的实施者向实施者与开发者并重的转变,三是由单一的教育者向教育者与学习者并重的转变,四是由教案的执行者向课堂教学、智慧的实践者转变。这些转变无疑使教师对教育方法、本身业务能力进行重新的思考和学习。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每学期开学都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考试,对发挥和挖掘教师才能是有益处的。只有培养出了品德和业务双高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办出高质量的学校。
四、德育工作注重实效。
近年来,一直困扰我们德育工作的一大难点就是德育的实践性,这是我们所有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都在研究探讨的课题。如何使德育工作作产生巨大的教育力,切实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品质,规范行为习惯,芜湖市二中和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的德育工作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他们的做法是把社会、学校、家长、教师的愿望变成学生自己的需要,使德育教育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这样就极大显现出了德育工作的教育力。如,芜湖市二中成立“健美操队”、“管乐团”,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
教育考察报告4
一、本次考察我们所了解的德国职业教育
1.德国的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
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告诉我们,他们的学制一般是孩子三岁进幼儿园,六岁入小学,小学学制是四年,小学后实行第一次分流,多数学生一开始升入初中,就初步确定了今后就业升学的基本方向,目的性比较明确,初中(五年或六年制)毕业后的第二次分流,是根据不同职业的要求和学生及家长的意愿而定。较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必须以接受过较低层次的职前教育为基础,并应有一定的职业实践经验;经过职业教育的人员,既可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长期从事相应的职业,也可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从事新的工作。职业教育是每个职工的终身教育,即培训——就业——再培训——再就业。劳动就业部门既管理就业、救助失业,又管理培训工作;各行业协会、各同业公会、各州政府、各企业为实施《职业教育法》各司其职,政府实行宏观管理和协调组织工作。
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还告诉我们,德国高中学生需学2-3门外语,完成学业方可进入大学,高中生上大学所占比率仅约占30-35%,其余学生选择高等职业学校,比率65-70%以上。
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相当于我国的“中职”,校长在回答我们问询时说:“我们的学生毕业后也可以上大学,但只能进入对口的专业,即不能进综合性大学,只能进技术学院(高职)。”他还介绍说,德国人特别喜欢职业学习,高中考上大学的,有的也先到港口学习三年再读大学。
德国的教育体系,既使绝大部分学龄儿童及青少年能接受到至少一项职业教育训练,直接掌握一门技术,被企业雇用,同时又能提供有志于继续深造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双轨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是德国推行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关键。
在德国,约有70%的职校属于“双轨制”。所谓双轨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轨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轨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学员或定期或分期在企业里接受实践教育、在职校里接受理论教育。职校大约60%是专业课程,40%是普通教育课程。
企业的技能培训是“双轨制”的主体。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德国经济部公布的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93个大类、371个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作为学徒工,企业发给学生每月500-600欧元的生活费用。
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服务于企业培训的,职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以专业理论来辅导和提高学员在企业中的实践培训成果,并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的任务。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
双轨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考核内容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岗位上的合格技工。
据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介绍,在巴伐利亚州,约有70%以上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中的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同时进入各类相应的职业学校学习基础知识。这种体制,有利于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动手能力的生产技术工人。
近年来,在德国又出现了另一种培训形式,即跨企业培训。学生在接受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同时,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到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集中培训,作为对企业培训的'补充和强化。
按照德国联邦政府职业教育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企业内的职业教育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职业教育学校的教育经费由国家、州政府、地方政府承担,通常是州政府负担教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地方政府负担校舍及设备的建筑与维修费用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
3.学校既不需要为生源发愁,也不需要为学生就业去兜售什么,因为法律法规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
德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完备。相关法律法规有《职业教育法》、《企业基本法》、《青年劳动保护法》《培训员资格条例》等。企业根据产业需要招收员工,对新招收的员工,企业必须依法送至国立职校学习培训。“企业根据产业需要送出培养对象,企业会找上门来。对于不了解我们学校的企业,学校才安排去做点宣传,让它们知道我们的学校。”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校长如是说。
4.培训项目由国家订立,学校培养国家认可的职业,而不能自己另立项目。
德国是16个州联邦制国家,每州有自己的教育体系,为使职校培养的人才国家通用,职校培训项目由国家订立。学校都培养国家认可的职业,而不能自己另立专业和培训项目。职业教育,都针对整个经济政策而言,作为国家经济范畴,宏观的。
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学校名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长短、办学条件、经费来源、教师资格、教师进修、考试办法、管理制度等等,都有政府提出的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同时还设立了一套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职业教育实施监督系统,使职业教育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法律法规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
5.从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看德国职校的2个组成部分:“正规部”和“准备部”。
汉堡共有50所国立职业学校,其中19所是工业产业技术学校,其中5所学校全招女生;其他31所均是商业方面的。
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建于1870年,是汉堡最为古老的学校之一,它发端于船舶油漆工的培养。该校现有61个班级,1343位学生,70名教师(其中专职教师50名、非专职教师10名、从其他学校来兼职的10名),45个授课点(教室),6个计算机教室,1个自学中心(利用电脑等做功课),1个餐厅实习点,1艘港口实习船。
国立职业学校一般都包含“正规部”和“准备部”2个部分。
该校“正规部”有港口、仓库、船厂三个领域的专业,承担着为汉堡360家企业培养学生的任务。学生都由港口和造船类企业与学校联手培养,学制3年至3.5年。三个领域,各设一个科长,科长与企业有联系、沟通。
港口领域培养11种与港口有关的职业,如:仓库管理技工、仓库经营技工、仓库搬运技工、仓库包装技工······“仓库”行业在汉堡很重要,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一年为港口培养701人,包括港口船长(内河船长)等人才。
造船领域的专业有:船舶结构机械工(船定单800条船、600条为与朝鲜订购)、板金工(智力不是很发达的学生)、造船工(主要建造体育用船游艇等)。
该校还培养来自铁路、银行等单位需要的保镖、保安、安全人员。
学校生源来自全国各地,但需要他们的企业都在汉堡。
学生或定期集中一段时间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集中一段时间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或分期每周2天在校上课,3天在厂里工作。定期与分期,根据企业需要决定。这是典型的德国职业教育“双轨制”,一轨在用人企业,一轨在国立学校。
企业都想知道学生在学校里学些什么,学校也想知道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情况。因此,学校主管部门的教师常常到360家工厂去了解情况,并听取对教学的要求。
该校“准备部”为纪律差的、学习差的学生就业做准备,学生自己还不知道从事何种职业,学校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明确专业。德国中小学12年教育制,纪律差学习差的学生,后2年到准备部,由学校帮助他做就业准备。
职业准备教育的学生还在学习期内,由学校情报中心推荐过来。学校努力培养,2年后推荐,让其能就业。如果找不到工作,学校把他们交到劳工部,劳工部把他们当作失业人员登记。
职业准备部在建设工地也有教学点,学习泥瓦匠等。
职业准备部还在监狱设有教学点,帮助失足青少年及社会成员作出狱后的就业准备。
职业准备部的学习采用项目制,让学生在学习项目过程中形成兴趣(学生都有特强心理)。学校还对他们加强现实的思想教育、前途教育。当然,对有些学生,学校对其无能为力。
6.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见闻。
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高级服装设计师。
这所学校已有100多年历史,校舍欧洲味的古色古香,原先曾是某公爵的宫殿,当今是慕尼黑的文物保护单位。该校创办之初只是为宫廷贵族夫人服务,指导她们各种场合的服装搭配、着装礼仪,培养她们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各类服装的情趣。现在,她是一所只要愿意人人可以免费进来的学校,学生只需买些材料。
为了培养高级服装设计师,教学不仅仅停留于二维,还进行塑泥人、剪裁、服装、造型设计等三维动手实践,通过制图制版、立体剪裁、造型设计,培养动手能力。学校还经常为学生提供参观时装展览、参观博物馆等活动,学生参观的视野从本城、本州、本国,一直到米兰、罗马等地。我们一一参观了学生正在动手操作的课堂(与其说是课堂,不如说是工场),参观了学生完成的服装创意设计的展示室。学生的作品,样式丰富多彩,构思新颖独特。这些作品,曾由艺术总监送至制衣厂的服装设计部作为广告展示。
据介绍,服装设计学习过程中,教师常常通过项目组织学习,围绕一个主题、一项任务,把学生组织到一起。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并充分展示自己。
7.德国对职业教育从业人员的要求严格。
考察中,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校长、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对我们都有如下介绍:德国对职业学校教师的技能有很高的要求:职业学校教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有教育学背景,有一门专业,至少有2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准入的过程是:经过国家考试合格,到学校任教2年(试用期);2年试用期内,既有教学实践培训,又有专业进修;试用期结束再经过国家考试,合格者进入学校成为正式教师,政府终身雇用。月收入为3500欧元,与其他学校教师工资基本相同,也与高校助教基本相同。(高校教授月收入约4500欧元)
“职业学校教师必须干过这一专业才能执教此专业,唯此,学生学习才有信心。我们学校教师都有职业头衔,均是汉堡市行业技术学会成员,参与各种考试命题、立法……还到博览会做产品专业介绍。”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校长以强调的口吻对我们说。
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毕业于艺术院校,且有造型设计经历,有位上海师大艺术系毕业的服装设计硕士、高级服装设计师张女士,在此已执教15年。我们进入教室时,她的学生正在以“我”为题设计姿态各异的造型。
8.学校的管理系统简洁,人员精干。
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拥有60多个班级、70多名教师、1300多名学生,管理系统只有一名校长,一名副校长,下设4个部门(正规部、准备部、协调科等),各部门一名负责人。每周校长与四个部门负责人举行例会,布置具体工作。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的管理系统大体也如此。
二、德国职业教育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1.同生产紧密结合。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双轨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得到了确切保证。
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虽然我国目前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
2.企业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
除学校与企业密切结合外,还发动社会力量(包括同业公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关心和支持办好职业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承担义务,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3.在双轨制职业教育体制下,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
这对我国多年难以解决的对口录用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同我国现行的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轨制职业教育更受企业的欢迎。以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标准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应当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5.重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
进门难,要求严,待遇高是德国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主要特点。通过激烈的竞争,他们的职教师资大都具有良好的品质,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快捷的效率。这对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结束语:德国的职业教育发达,早有所闻。德国的产品,结构合理,加工精密,外观讲究,质量上乘,性能优异,这是他们重视职业培训、员工持证上岗,人人关心质量的结果。德国产品质量之所以驰名世界的秘诀正在于此。据说农民也要持证上岗,因为他们农民使用的主要农具,早已不是锄头、钉耙,而是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耕作、施肥、除虫、灌溉、采收也已采用一整套科学的办法,多数不是靠一般的手工操作了;各种养殖业、种植业也按照先进的种养方式来完成,未经培训的人难以胜任。在德国,不论担任那一种工作,完成那一种任务,“资格”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资格”,绝大多数是靠职业教育来实现的。普通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固然重要,但他们更重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成人教育也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的“资格”,决不是单纯的一种学历文凭或证书,除一般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要懂得操作应用,有动手能力。因此,在德国各行各业都重视职业,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考察报告5
20xx年11月1~10日,庆阳市教育局组织全市13所重点高中和部分普通完中校长20人、市局主管领导、联络人员、司机等共27人的“教育考察团”,赴张掖、酒泉二市考察参观了部分学校,就学校的校园建设、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建设以及学校后勤社会化办学思路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考察,现就考察情况做以下四个方面的总结汇报,以期引起关心我县教育事业的仁人志士和各主管领导、各职能部门的重视和借鉴。
一、高起点的规划给河西地区未来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按计划,我们考察了张掖中学、张掖二中、张掖四中、高台一中、临泽一中、酒泉市一中、酒泉市肃州中学共七所学校,其中张掖二中是20xx年验收合格的省级市范高中,酒泉市肃州中学是20xx年开始筹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中,张掖中学、酒泉市一中是两所市属重点高中,高台一中、临泽一中是两所县属重点高中,张掖四中是一所国立初中。总体影响是建设规划起点普遍高,基本上都有三栋以上的教学楼,有科技楼(或电化教育楼)、图书实验楼、男、女生公寓楼(大多是分开各一栋)、400m跑道的标准田径场、足球场、水泥硬化的篮球场5个以上。张掖中学还设有图书馆、健身房,其健身房的总面积约在480m2以上。酒泉市一中还建有体育馆、有室内高标准的篮、排球场以及各项室内型体育活动场所。高台一中在已有占地面积百余亩的情况下,近期又征地60亩扩建校园。临泽县一中占地面积已超过200亩(13.5万m2)。而这中间大同小异的是各学校基本上都是从98年开始规划的,现除个别学校还有收尾工程外,大都已完工使用。
各校均完成了校园网的建设,这为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全体师生能在校园各个角落浏览多媒体信息,下一步实现校校通工程创造了良好的开端,校园均已实现了多媒体课堂、网上交流、数字广播、视频会议等多功能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形式。
二、高标准的建设为未来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河西七校考察过程中,我们惊奇地发现,除了普遍具有高起点的规划外,还具有高标准的建设。无论是办公楼、科技楼,还是教学楼、公寓楼,一律是磁砖地面,磁砖墙群,建筑物造型宏伟,室内装璜豪华。所修建的教学楼,基本上没有6000m2以下的,临泽一中的教学楼,是我们见到的最小的,其建筑面积为5800余平方米。张掖中学新建的综合楼,建筑面积在12000m2以上,楼内除了配置有我们预料到的高标准的信息技术教育设施以及必要的办公设施外,还有能供约百人同时活动的健身设施,有能供全校师生活动的图书馆、阅览室等,田径场全是400m跑道的标准场,篮球场全是水泥硬化。酒泉一中的体育馆,跟国际比赛用的专业馆相比,除了看台面积稍小外,没有更大的`差距了。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的投入,全是一次到位。有的学校学生人数与供学生用的计算机数之比达到6:1,多功能厅大都在10个以上,张液四中每个教室都配备了数码投影仪及其配套设备,使多媒体教学这个我们还在奢望的东西变成了人家的家常便饭。供教师备课用的计算机数也能满足全校教师所需,有几个学校给工作三年以上的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移动PC,为教师的备课和课件制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验设备更是优良,各校理、化、生实验室都在10个以上,张掖中学达到15个,一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开出率都达到100%,而且学生实验均能保证二人一组。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是完成学校建设的保证。
在短短的五年时间内,河西地区的校园建设何以能达到如此规模,大多数学校总投资都超过20xx万元,钱从何来?这是我们最困惑,也最想破解的谜团之一。经过走访,与熟人的私下交谈,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支持,政策倾斜,绿灯开道。张掖市教育局的贾局长在介绍张掖地区教育发展状况时,首先提出的是前任张掖地区地委书记马西林同志。在私下了解中,我们发现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均对马书记抓教育赞不绝口,是马书记提出“必须党政一把手抓教育”、“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教育”、“动员一切力量办教育”。有了政策,就有了活力,导致了高起点的规划和高标准的建设的产生,出现了政府投资幅度大,基层办事积极性高的良好局面。
2、有较活的收费政策和大胆的改革思路。我们在高台县一中的收费公示牌上看到,高一级新生入学除正常收费以外,每人还需交200元教育积金,高二、高三学生每人收50元。借读生的收费标准远高于省上制定的(这一点只是我们的猜测,因为当我们问到这方面情况时,校领导均避而不谈,市局领导则告诉我们说:“这个我们不管……”),张液四中本是一所初中,但校长大胆设想,市局同意,在校内搞了个股份制高中,是校内校,收费标准不告诉我们,但今年一次招高一学生近千人(14个教学班)。教师带课发津贴,年终还可以分红。
3、后勤管理社会化,为学校建设带来了资金和活力,充分体现了“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教育”的指导思想。我们了解到,各学校均有银行贷款、工队垫资、教职工集资、学校自筹等多方面的资金来源,而由此引起的负债数目也相当惊人。比如张掖中学,98年起筹资20xx万元动工建设,到今天还负债约千万元。当我问及还款计划及思路时,市局领导插话说“能归还利息的校长就是好校长……”。
四、河西教育发展的势头告诉我们:单靠“三苦精神”办学,肯定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河西的基础设施远远地超过了我们;河西的用人机制也远远地走在我们的前列。教师的职称问题、住房问题、待遇问题都能得到良好的解决,这无疑为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吸引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就职称分布而言:张掖中学在校学生数为3644人,而教职工总数为272人,师生比达到1:13.4。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69人,一级教师124人,中级以上职称人数占教职工总数的71.69%,由于条件优越,待遇良好,所以人才吸引力度就相当之大,据不完全统计(市教育局提供)20xx年西北师大应届毕业庆阳籍学生中,有33名都被张掖市挖走,这已充分说明我们走在人家的后面了;尽管过去的张掖,教学质量还不如庆阳,20xx、20xx、20xx这三年已和庆阳不相上下,但如照此发展下去,张掖市的教学质量很快会位居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在11月9日的考察总结会上,全体考察组成员一致认为:河西教育的发展可以总结为“大三点,小三点”。其中“大三点”是“高起点的规划,高标准的建设,多渠道筹资”;“小三点”是“一把手抓教育,举债办教育,规模效益”。
以上是我本人在10天的考察中所了解和感受的,有些可能与实际有出入(因为我们的考察时间过于仓促),有些观点也纯属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批评。
教育考察报告6
民族的未来,人们常说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所以他健康成长从长远来看也将直接影响到国社会前进的步伐。据一项调查显示,国去年小学生因安全意识的疏忽而造成的伤害仍然占有很高的比例,而我国已于年将3月31日定为我国“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日”并要求各单位、各学校等大力加强对中小学生关于防火、防电以及其他安全知识的教育。那么,目前为止,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呢?为此,借着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纪检部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在雅安八小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活动的同时,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考察报告。
随机抽取了60位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以及40位家长,此次调查中。从许多方面逐一做了解。调查结果如下:
绿灯行”过马路走人行道”行人靠右”以及“不得私自下河游泳”等基本的安全常识。然而对于地震、滑坡、雷击等自然灾害方面却了解甚少,75%小学生能够掌握“红灯停。只有9%对于煤气中毒、家庭火灾等方面因年龄而异表现不同,年龄稍大的四年级以上)小学生能略知一二,其他基本上都是一脸茫然。而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则令我略感欣慰。几乎所有的家长一致认为必须加强对孩子门的安全知识教育。这之中,83%家长认为对自己机孩子的安全教育比较满意,15%家长则认为还有待提高,另有2%家长认为这项工作应由学校来完成。比较起来,对学生的.调查中,近70%小学生表示愿意听取父母关于安全知识的讲解。这说明家庭在对孩子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然而,另人遗憾的62%和97%家长和小学生不知道3月31日是国家法定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日”因此,社会、学校等等个方面的宣传力度和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也对此次活动的效果做了一个调查:有接近90%学生和家长认为这次活动宣传效果很好,同时。今后应多开展此类活动。也有4%家长认为没有取得他想象的效果,6%家长认为无所谓。雅安八小的李校长也表示新颖有趣的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可以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知识,希望能和我今后在这方面有更好的合作。认为,对于小学生这类知识的宣传,不应仅仅局限在这样的宣传形式。学校应注意改变教育方式,争取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接受,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不仅如此,调查报告显示85%家长表示更愿意让他孩子在学校接受安全知识的教育,因此学校对于这种教育的强弱程度将更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虽然我抽取的调查对象还不够多,综上所述。有些问题反映的还不够全面,但这次调查基本上说明了对于小学生安全知识的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衷心的希望各方面能够更加重视当前对于小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让我祖国的花朵能够更好的茁壮成长。
教育考察报告7
20xx年9月22日至24日,市政协副主席率视察组深入到我市中心城区,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座谈、走访等方式对民办中小学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我市民办教育从1998年始至今,市中心区共有民办学校158所,中心城区有有证民办机构105所,其中幼儿园有45所,小学28所,中学9所,培训班23所,未办证的有35所。中心城区民办学校共有教师1295人,其中幼儿教师446人,小学教师492人,中学156人,培训班201人,中心城区民办学校现有的占地面积143008.15平方米,其中自有69051.8平方米,租用73956.35平方米;有校舍面积104906.14平方米,其中自有51133.14平方米,租用53793平方米,生均面积3.53平方米。在校生总数为29696人(含培训班人数),其中幼儿园10388人(含学前班),小学17621人,初中1408人,高中(含中职)279人。(以上中心城区数据不含县双水的数据)
(二)措施及成果
为了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自1998年以来,成立了管理机构和民办教育协会,外出考察学习外地民办教育的经验,制定了《市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加大了宣传力度,加强了教育执法建设,在营造民办教育宽松环境的同时,强化了对民办教育的规范性管理,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对办学宗旨不明确、办学行为不规范、管理混乱的学校实行关停转撤的办法。自1998年以来,共撤销了8所,取缔了6所,停办了2所。20xx年对9所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学校进行了表彰奖励。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市民办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市中心城区适龄儿童入学难,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相关部门对民办教育的认识不够。对民办教育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不足,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诸如弥补政府投入不足、满足社会教育多样化等层面。对促进民办教育办学机制的创新、加速教育多元投入体制的形成、实现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重大作用认识不够。
2、市区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民办教育相关的扶持力度不够。从《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的颁布到《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省、市、区都没有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目前,我市大多数民办学校面临资金、师资等难题。国家提出对民办教育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但我市对民办教育的鼓励、扶持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扶持力度参差不齐。民办教育在招生、师资流动、办学用地、业务用房、业务指导、教研活动等方面基本上没有享受到公办的待遇,公平竞争的环境尚未建立。民办学校只能收留无处就读的农民工子女,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民办教育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严重影响到社会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
3、市中心城区民办学校的用地困难。市中心城区由于注重商业用地规划,教育用地余留不够,民办学校没法取得办学用地。多数学校是租借私人空房来办学的,办学场地非常狭窄,致使办学规模小、办学环境达不到标准。由于用地困难,把部分想投入到教育事业的社会资金拒之门外。
4、市、区两级的管理有待理顺和加强。市中心城区的民办教育,有市级审批的,有钟山区审批的,存在多头管理现象,管理部门没有专门管理科室,民办教育协会的工作才开始起步,视察中发现无证办学校的现象仍然存在,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在民办教育中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5、办学不规范,部分学校办学条件极差。市中心城区已办证的学校有105所(未办证的除外),这些学校大多数不具备办学条件,数量多,小而全,设施简陋、设备简单、多数是租用民房办学,教室面积小、采光不足、通风不良,有的教室是过道、危房和临时搭建的临时房和煤棚。教具配置不齐,教学设备简陋,教学质量差,不按规定课程教学,随意变更办学地点。学校为了生存而产生不规范的办学行为,不开足课程、互相挖生源、挖教师,教师的流动较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让人堪忧。
6、师资队伍不稳定,力量不强。师资队伍不稳定是民办教育发展一大瓶颈。由于民办学校教师在资格认定、职称评聘、社会保险、教龄计算、师资流动等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和落实,民办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难以安心工作,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师资队伍存在“少、差、老、跑”现象,结构不合理,难以形成一支稳定的.有水平的、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队伍。
三、意见建议
1、建议市区两级政府强化对市中心城区民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应当看到当前民办教育在我市的经济社会尤其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应加强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尽快出台《市民办教育管理办法》。按《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十六字”方针,加大宣传力度,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教育事业,逐年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解决民办学校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就读和公办学校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大班额问题,促进教育公平,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建议市、区两级主管部门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一是理顺市、区两级主管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关系,避免出现管理漏洞,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执法力度,对不符合办学条件的该取缔的取缔,该整合的整合。二是主管部门要加强调研,摸清底数,制定我市民办教育发展规划,把民办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各类民办教育尤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布局、规模、教师等进行全面的统筹,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三是借鉴外地的经验,积极探索一些适合我市民办教育发展规律的管理方法,如教师评骋、奖惩等方面一些好的做法,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
3、目前,民办教育的发展和管理相对滞后,建议尽快成立专门的民办教育管理机构,强化对民办教育的管理。真正做到民办教育有人管,民办教育的事有人想,民办教育的问题有人解决。
4、目前民办教育协会的工作刚才起步,作用还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建议强化民办教育协会的工作,在资金、编制等方面给予提供条件,使其充分发挥民办教育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5、视察中发现国家“两免一补”等九年制度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些政策在市中心区乃至全市的民办教育中还未真正全部落到实处,建议主管部门及时把这些政策落到实处,避免不必要的社会矛盾。
教育考察报告8
对德国小学、中学、大学(含教育学院、教育研究院)进行考察,内容涉及“德国的教育体制”、“德国的教师培训”、“课程计划”、“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等14个专题;形式有专家讲座、中德校长座谈,中国校长与德国教师座谈,与学生座谈以及参观学校、访谈家长、中国留学生,顺利完成了省厅布置的任务。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办学体制及管理
(一)办学体制
德国由16个州组成,每个州相对独立,各州的教育状况略有差异,但大致相同。
德国法律规定:德国的教育均为免费。凡年满6周岁的小孩都要进入小学学习,小学学制四年。4年后,学生根据老师的建议选择到不同的中学学习;成绩好的进文理中学;成绩略次一点的到实科中学;成绩有困难的到普通中学;中学的学制至少为三年,但每个学生有两年的适应期。(两年中觉得不适合还可重新选择学校,如男孩子有的开窍晚一点,稍大一点学习成绩有所变化,可以到文理中学,但这必须经过老师的推荐。)这样,中学的年限实质上成为五年。文理中学主要的任务是为高校输送大学生;实科中学的学生既可上大学,也可上职专;普通中学的出路主要为职校输送人才。为避免过早分流以至埋没人才,近几年又出现了综合中学,介于上述几种学校之间。但这种办学模式目前在德国尚处在试验期,没有定论。
一般到九年以后(个别也有10年),中学的生活基本结束;实科或普通中学的学生分别投向职业专科学校,学习三年;而要考大学的学生,再进入文理高级中学读三到四年,一般为四年,通过毕业考试(俗称AbeTu,由学校出AB卷,州教育部抽一份进行考试),根据个人成绩、教师建议进入高等学校。
(二)课程计划
德国的课程计划由联邦政府(教育部)制定,开设的课程有:德语、外语(英语或法语)、数学,这三门为每位学生的必修课;社会学、宗教、体育、艺术(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为基础课,每个学生必须选修其中的六门,个别优秀的学生可以选修到七门;学生毕业证书里有主修课、基础课、毕业考三部分成绩记载;
德国中学每周28——30节课,每节45分钟;
教材由州教育学院具体编制,各学校可以选择本州提供的教材,也可选用外州的教材;对此,州教育管理部门没有具体的指令;但根据联邦教育部的课程计划,大多数学校在州范围内开设的课程及选用的教材大致相同,有差异也只是在个别的选修科目的开设上。
(三)管理体制
在德国,教育的各级政府及学校的职能是十分明晰的;
(1)联邦政府(国家教育部)的职责主要是协调16个州的工作,探讨制定国家教育发展的计划;
(2) 州政府(州教育部)主要提供课程标准、计划;教师录用考核(证书),校长的选配,教师的进修计划,教材的提供,工资的发放;
(3)城市教育局负责学校硬件的投入,监督是否执行了州的计划,专款是否专用;
(4)学校的工作主要是执行州的计划(课程计划),正常的教育工作;
总的说来,上级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责分明,也比较单一,且比较宏观。
在上级行政部门里,有相应的许多机构,各自干着自己的事,互不干涉、扯皮。比如:教育学院隶属于州教育部,其三大任务为
①编写教材
②出一本教师培训计划,里面有300多个专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参加。在每个州的城市,大都设有培训点。以黑森州为例:全州有12个培训点。
③出三期教育信息方面的杂志;这些工作由40个专人负责;德国政府对教育十分重视,投入巨大。以黑森州为例:州财政收入每年200亿,投入教育(基础)25个亿;另外还有城市这一级的投入(学校的硬件,房子、操场、计算机、桌子等);据当地的官员介绍,每年投在基础教育方面的经费达40几个亿;这是令我们十分羡慕的。
(1) 校长的选拔及教师的配备
当某一学校出现校长职位的空缺,由州政府向社会公示,凡具备相应条件(如有管理经验,任教一定年限,接受过管理培训)的人均可报考,然后由州派人考察:听课、面试(谈话),最后由州教育部任命。
德国的校长为终身制,基本上不流动。
教师必须上大学4——5年,毕业后考取教师资格证书,然后到学校实习两年后再考一次,合格后为正式教师,也是终身制,视为公务员。校长无权解聘教师,实在不认真工作的人要由州一级教育部来解聘。
由于教师的入口很严,因为教师队伍的素质是相当不错的。
二、从学习和考察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为人的成长提供多种选择
如前所述,从小学四年级毕业后,学生就进入不同的中学了。有的进文理中学(成绩较好的);有的进实科中学(成绩一般的);有的进了普通中学(成绩较困难的);有的进入了综合中学(一时拿不定主意的);为了避免过早地分流埋没了学生的才华,德国的中学一般设有两年的适应期;两年之后再进行选择,这样就避免了过早分流带来的盲目性;即便这样,中学的三年后还可进行选择,比如有的学生过早地选择了实科中学或普通中学,他还可以经过申请、考试推荐以后到文理中学以备今后上大学;如果在实科中学已经毕业,他能通过补习等渠道得到AbtTu考试,他也可和文理中学的学生一样进入大学;在大学期间,如果因基础课不过关,学生有权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专业,(但将来找工作相对难一点,薪水低一点)。总体说来,教育体制给学生提供了不同年龄层次选择的可能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状况来选择的可能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状况来选择自己的发展趋向。实际上,不能要求他们接受同一水准的教育,按其特点不断分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他适合的水平基础上去发展,应该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好办法,或者说,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合理地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使其学有所用、所用其才。其实,这是一种教育平等的'思想。也十分有利地引导家长合理、客观地对待自己的孩子。举一个例子:某公司的老板有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不算好,他便让孩子选择了实科中学。当很多人说他:你的家庭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不上文理中学,而要去实科中学呢?老板说:孩子成绩一般,他也不是上大学的料。让他上实中,再上职校,学点谋生的本领吧。现在,孩子在银行工作,已经挣了几年的工资了,而他的同龄人还在大学应付考试。对此,老板十分满意。像这类事情,在德国有很多。反观我们的做法是:千军万马都去挤普通高中,去挤高考这座独木桥,带来了大量的不合教育规律的问题,结果是:学生学得死,教师教得死,大批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又没有合适的工作可做,高不成低不就,生产的第一线缺乏大量的高素质技术工人,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从德国战后几十年经济崛起的事实,我们应当看到德国的教育培养了大批熟练的高级工人有关。这一点必须引起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补充一点:在教师培训上,他们也是遵循“选择”这一宗旨来为老师服务的。具体做法是:由教师进修学院提前一年让老师“早知道”,把要培训的内容来个“安民告示”,每年列出有
三、四百个专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提前做好计划。这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培训方面的服务意识,而不是搞临时突击,搞所谓的创意。顺便提一下:德国有专门的教育培训法。这点经验值得我们汲取。
(二)小班化设置,使教师有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受教育者;
德国法律规定:小学每班不得超过25人,中学每班不得超过33人;其道理在于尽可能让每一个教育对象能得到教师的关爱。由于近几年来德国人口出现负增长,我们所到的每一个学校的每一个班级生数均在法定线以内。因此,我们看到的情形时,学生动手做题、游戏时,老师都能和每个学生说上话,老师都能帮上忙。
由于学生少,班级的空间大,教室里堆满了各种教具,教室的布置十分生活化:墙上挂的是学生的图画,四周堆满了书架,摆上文具;还有洗手池、沙发、游戏的地方。这样,孩子到学校来感受到的是“乐园”,比家里更有趣,学生怎么不喜欢学校来呢?
中学高年级的教室当然没有玩具,但他们很多教具就堆放在教室的后面。由于学生少,凡是动手的作业,一些辅助材料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去拿、去放,显得也十分井井有条;如果我们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去拿、去放,光整顿纪律都得十来分钟。
应该说,小班化是教育平等的一个发展趋势,无论小学还是中学,有条件的地方应该试一试。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我们所参观的学校里,教师十分尊重学生。从我们听课的课堂上看不到老师厉声叱喝,也看不到老师有什么“尊严”。我想,德国人没有必要在我们面前装出一幅上公开课的样子。在课堂里,如同在家里一样,老师有时会和学生一起坐在桌子上和学生讨论。学生进出教室也十分随便,但没有看到学生做一些与学校要求相去甚远的行为;有时学生有说话现象,老师也只是一个动作、一个暗示,最多让大家静一下,学生实在静不下来,老师也不吹胡子瞪眼;学生回答问题,往往是坐在凳子上,而且随时打断老师的发言;下课后,学生围着老师问问题,老师也不厌其烦地给以讲解;由于我们这一行“外国人”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好奇,有的学生就跟着我们进了接待室,校长通知开会了,有的学生还不离去,校长也不再赶他们走;据家长介绍,学校组织的活动是不多的,但老师经常自己组织班里的学生搞活动,往往是自掏腰包,而老师过生日,学生往往发愁几天不知给老师送什么礼物?从我们观察的以及听来的,使我们感到:德国的老师把学生当做一个活生生的平起平坐的人,老师在学生面前没有半点“师道尊严”,倒是学生有几分“学道尊严”,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服务,他的服务对象就是学生,从这个意义出发,老师就必须尊重学生,建立一种互动的良性的师生关系,进而共同去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种认识与实践,值得中国的同行借鉴、吸收。
(四)贵在养成
凡是到过西方的人都会感到西方人文明、行为规范到位;红灯停、绿灯行,在中国很难做到的事,在西方做得很好;不乱扔纸屑这是中国校长头痛的问题,在西方的学校不存在;公共场所说话小声这在中国是“不可理解的行为”;上楼梯右行也是他们十分自觉的行为。难道这是西方人天生的素质?显然不是,教育的养成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的玩具里,交通规则积木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通过游戏内化了他们的交通意识;还有州地图积木,通过游戏,进行了爱乡教育;还有国家地图积木,通过游戏,进行了国际(主义)教育。
在小学中学,见了客人要主动问好;课前老师将客人介绍给学生,鼓掌欢迎;下课后,学生会主动搭话,显然,这不是一次两次的引导,而是多次的教育养成;在学校里,孩子们个个都很大方、很大胆、很主动,善于表现。
学生说话声音大了,老师会暗示,学生的声音就会小许多;
上楼梯,见了客人都鞠躬问好,都让道右行;
在中学,学生自己搬运实验器材,井井有条,而这些在中国是需要老师帮助的;
在课间休息时,有学生在打扫卫生(用夹子夹拾地上的纸屑——整个校园并没有几片)。
我想,这与德国的学生在学校感到学习很快乐有关系,因此,老师家长要求的,他能做到的他一定去做,做不到的老师也不要求;从德国的养成教育看,它很实在,也很简单;而中国的学校教育,什么都统,什么都管,且有的口号提得过响,“游戏”太多,标准提得过高。结果呢,到了大学还得补小学的一些常识课,还得从头抓行为规范。德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合格的公民,这是永久不变的。只有符合实际的、简单的、才是最有利于执行的。现在看来,我们学校教育要求过多过高也不利落实;有的违背孩子心理发展;因此到了一定的年龄有逆反心理;再加上社会的不良影响,家庭的负面教育,学校的教育就显得弱不禁风,效果甚微了。
(五)教学中的民主教学思想
前面谈到,德国的老师没有“师道尊严”,师生间的关系十分融洽,这为民主教学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教学中老师讲的时间绝不会超过10分钟,大多数时间都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做、一起探讨、一起商量。即使是小学,老师也只是起一个组织者的作用,而绝非代替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听众、容器,而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永远感到有人在帮他,而不是给老师“打工”,而不是为完成教师的任务而压力重重。提前完成作业的学生,可以到游戏区里游戏,也可以帮同学做,也可以去做别的事,老师绝不干涉;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学生一是没压力,二是可以抓紧做完作业玩游戏,何乐而不为呢?
由于近几年来,德国移民很多,每个班的学生都是来自不同国家,而这些国家的孩子们不论肤色相处都十分愉快,我想,这与教育界的民主教学、平等教育思想多少有关吧。德国的同行认为:教师和学生配合好,学习才有动力,才有可能提高教育质量;不仅如此,他们还提出:社会、家庭和学校都要积极创造一种促使学生学习的民主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进步。再者,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某一种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生的身心和谐地发展,没有民主的学习氛围,孩子的成才将是十分不利的,从这个意义上去分析,德国同行的认识与实践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是多的,难度也是很大的,可是学生是和谐地发展吗?学生找不出问题,学生不敢大胆提问,学生常常怀疑自己,大学毕业后不能将自己推销出去,是不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比较少,忽略了这方面的培养有关呢?
缺乏民主的教育是一种僵死的教育;缺乏民主的师生关系提高不了教学质量。
在学校管理中,每个学校都有校务委员会,由校领导和教师代表组成,学校里的财务开支,均由校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最终由校长来执行。对教师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由校务委员会的老师或校长来帮助提高、听课、讨论、商量。总的说来,在学校管理中,民主管理的思想贯穿整个管理过程之中,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都十分融洽。校长和教师都能处在一种宽松的氛围里愉快地工作。
(六)教会不如会学——德国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国教育思想里也有很多精辟的论述,且今天也正在被许多教育工作者们实践着。问题是:教材的繁、难、偏、旧;高考的沉重压力使得学校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自己学,教师还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主要演员,教学还是“一言堂”。让学生学会学习还停留在少部分人的教学实践中,并没有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追求与行为;而在德国,从小学到大学的确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去实践;就我们听过的课而言,老师上课自己讲不到10分钟,剩余的时间就是学生动手做,或作业、或实验;老师只是指导、启发,或动手和学生一起做,学生和学生协作做;到大学,老师(教授)不讲课,只是听学生讲,问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不那样,一个题总要尝试不同的解法;或者是看你能提出什么有质量的问题;因此,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始终在一种自己找“食”、自己开“锁”的一种情景和氛围之中。我想,学生学会多少倒是次要的,这种教学实践促使了、促进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现在新课程改革倡导“过程的体验”应该是十分科学的理念,应该坚持下去。据教育进展评估组织对世界上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但是孩子们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中小学生认为自己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有14.9%,占倒数第五,这个事实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应该认真地反思我们的教育并让它回到它的起点上。德国同行告诉我们:要让学生提高自学的能力与兴趣,不仅要从课本上学,还要从社会中去学,从家庭中去学;这样才能获得一种学习的能力。
(七)关于音乐课的改革
最近德国教育部要求所有的中小学音乐课必须聘请音乐家到校上课;因为他们认为,德国是一个音乐家辈出的国度,而近几十年来成绩很小,没有出现贝多芬这样的大家,有一种紧迫感;二来他们认为音乐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做出这一重大改革。而我国的很多学校把音乐、美术砍掉来冲刺中考、高考,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将会给我们的未来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从人的努力发展来看,音乐能给人以良好的素质,能帮助提高审美志趣与水平。德国同行的举措,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学校间中高考的竞争,有时是不择手段,音乐课没了,美术课没了,校园里没有歌声,晚会上占主导的只是情呀哥呀妹呀之类的流行歌曲。真正的好的作品、传统的作品学生根本看不懂,难道这就是教育发展的方向?我们天天喊素质教育,喊如何如何创新;却没有把最基本的课程开齐、开好。关于素质教育,最起码是要扎扎实实地把国家颁布的课程开齐、开好;不能因为多考几分而与国家的要求背道而驰。
(八)实事求是地发展硬件
德国的经济在世界上排名第三,相当于英、法两国的总和。但德国的学校操场比不上中国的重点中学,电脑比不上一般的中学,有体育馆的更是了了无几,其他设备也很一般;校长们开玩笑说,德国的中学很少能评上二级达标校。但是德国的硬件很实用,比如中小学里玩具、教具应用尽有,这些东西又能花几个钱呢?每一节课他们总能用上那么一两件与教学有关的东西。其实,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就是看教具的准备,换言之,也就是用什么样的教具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我们呢?似乎不太注重这方面的“建设”,倒很热衷于“电脑”,试想,哪一个学校的电脑是充分发挥了效能?百万元的电脑有30万的效益吗?我们教育部门制定的评估措施、政策适不适合中国现有的国情?大量的学校教育经费不足,而有的学校大量的设备闲置,岂不是太大的浪费?小平同志告诉我们“我们党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我们教育界做到了吗?
(九)人人羡慕的职业——教师
在德国,教师这一职业是令人羡慕的,稳定,收入不错,压力也不是太大。每天上半天课;早晨8:30——13:30;每周上五天;学校没有任何强硬任务;什么高考、中考、课操、教研组活动、开大会,写论文、组织学生社会实践等等;即便是参加培训(要求每年两周,可分散也可集中完成)吃住也是由政府解决。学生中出的问题,该由青少年局管的就由青少年局管,该由家庭管的就由家庭管,学校没有大包大揽;相比之下,中国的教师工作量太大了,班数大,人数多,压力大,应付的面很多;承担了许多不是由学校承担得了的工作——且没有什么效果;当然,有的工作由于国情不同不能照搬,但丞待确实应该给老师减负,不能把老师、校长拖垮了,不能给他们太多太大的压力了。在口口声声抓素质教育的环境下,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市县领导还津津乐道中高考排名,这怎么利于减负呢?抓了一年的中小学减负,现在不仅回潮,且愈演愈烈,初中生补课补到下午6——7点,这分明是摧残人才,摧残教师;学生和教师都处在一种十分浮躁的工作氛围之中,加之班额大,工作矛盾多,极不利形成良性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氛围。在德国的学校,我认真仔细地观察了一个情形,即德国学生近视率不到5%;而我们却高达40—50%以上,触目惊心哪;难道让下一辈都戴着眼镜去开飞机?去当兵?去保卫国防?去建设祖国?
(十)大学体制的严格保证了大学生的质量
本来,大学的办学不属于我们的考察范畴,但既然是搞教育,了解一下也是对我们的工作有益的。
德国的大学是典型的宽进严出。
什么是宽进呢?凡是过了AbeTu的都可以根据教师的推荐上大学;但是上大学并不等于人人都能毕业。拿工科的学生来讲,仅基础科就有60%的人被淘汰;而及格过关的分数仅为30分;那么这些过了基础科的人,继续本专业的学习,前后经过6——7年的努力,方可得到大学的毕业证;而基础科毕不了业的同学,则可以选择相对好念一点的理科大学、文科大学;或者降到理科类的专科级学校。虽然,最终大多数人也能拿到一个大学的牌子,但在就业时,由于所读年限不一,专业不一,薪水也不一样,这种严格的考试,一是保证了大学生的质量,二则为中学的分流创造了条件,既然上大学毕业这么难,不如去学个职业,学一技之长,早早出来工作,这样,就避免了千军万马挤大学这个独木桥的现象。
小学松、中学略紧、大学严格这种体制的合理性在哪里呢?做为小学,则是学生当玩的年龄,学生轻松一点理所当然;到了中学,人长大一点,多一点任务是合理的;到了大学,人相对成熟一些,理应认真严肃地对待上大学这件事,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正三角关系。而中国的情况则相反,小学中学的学生压力很大,尤其是中学,整天有做不完的题,没有时间去做一些适应学生身心的事情,使得学生的发展很不健全,除了做题,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到了大学后,压力没有了,自控力差一点的学生,连基本的行为准则都不能遵守,逃课、旷课、违纪,最后还是毕业,害了谁呢?一是自己,二是社会。
中国的大学也可以搞“宽进严出”,以缓解高考的压力,问题在于中学、大学的教师是否有诚信来保证推荐质量和毕业成绩。德国的教师、教授十分看重自己的声誉。不会拿自己的声誉开玩笑。我们的中学、大学如果也能做到这一点,减少一点关系学,多一点学术道德才能保证大学的“宽进严出”的质量。
如果我们的大学能借鉴德国大学的经验,真正做到宽进严出,而不是宽进宽出,那么,对于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对中学课堂上教师把更多地时间用来引导学生,组织学生学习,那么,中学生的素质会大大得到提高。
(十一)、校长职责及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
在德国,校长的职责就是负责学校的教育日常工作。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选择教材、执行国家的课程标准、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没有额外的任务;
上级行政部门的职责负责校长、教师的选配,教材的提供,教师的培训,教育计划;对学校办学状况的抽查;
反观我国的校长,一年到头疲于奔命,不仅要解决校内的矛盾,还要应付周边的关系,完成上级不断派下的任务,什么安全要管,计划生育要管,盖房子要管,内部奖金的分配要管,高考要管,中考还要管,每一个校长的头上,都有若干个领导小组组长的头衔,忙忙碌碌、碌碌无为,整天处于应付之中,结果该管的事没管好,该做的事情没做好。没有时间充电,没有时间反思总结。加之“政绩”的功利思想,显得比较浮躁,不能坐下来认真地研究教育规律,也不敢去按“规律”办事。教育行政部门也过多地承担了社会责任。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不可能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所有问题。社会系统比如社区、关工委、团委、家长应有的工作不应由学校、教育部门来承担。
(十二)社会、家庭对教育的重视
在德国,除学校外,还有一个专门为青少年服务的机构:青少年工作局。其职责一是监督社区落实教育法规;二是帮助学校解决学校解决不了的困难和问题。举例说,学生在校不写作业或逃学,经学校教育不思悔改者,青少年工作局将出面协助学校做学生家长的工作。这样,学校不至于被几个不学习的学生搞得鸡犬不宁。
整个国度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是满高的。由于社会规则的到位,很大程度上人们遵守得不错,比如交通规则、卫生意识、待人接物、女士优先、公共场所不吵闹等等。据当地的同行介绍,大人的举动很大程度上是有意识“做给孩子看的”。在他们看来,自己做的错事被孩子看到了,是十分严重的问题。在德国,我们亲自看见一行人穿越红灯,旁边的小孩就问大人,他为什么要闯红灯。而这个大人被搞得很狼狈。因为,小孩看到的与大人教的不一样。而违规者常常被家长、老师视为最没道德、修养的人。在这种大家都比较自觉遵守规则的社会里,孩子得到的是学校与社会一致的教育,她的行为习惯就会逐步形成。当然,德国也有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如青少年学生的吸烟现象、怀孕现象,可能由于法律没过多的限制,在他们眼里,这些都属于正常吧。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学校一方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德国同行在这方面的认识和我们大致一致,但我们在动员社会、家庭参与,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德国教育之不足:
20xx年元月,教育进展评估组织对世界上几十个发达或不发达国家学生阅读能力的检测中,德国排在倒数第几位。对此,德国同行这样解释:
(1)移民子女过多,而这些子女很多德文都没有过关;
(2)测试只局限在语文阅读能力方面不能反映德国教育的真实一面。而我们认为可能存在有这么两个方面的原因:
1、教材的难度及每节课的知识容量偏少,平时没有考试;
2、计算能力偏弱;
3、每天学生在校时间过短,自觉性强的学生好一点,自觉性差的学生回到家里可能温书的时间不会多;
4、学校对教师没有考核,管理过于松散,全凭教师的自觉性,也不利于教师的发展、提高;
5、学生中吸烟现象严重,这可能与法律的某些规定有关。
三、感受
为期一月德国之行结束了,它给我们留下许多思考。过去,虽从报刊上也看到过一些文章介绍(经验),但毕竟没有眼见,没有亲历,这次培训,一听专家讲座,二到学校听课,给了我们许多直接的经验。主要体现在:
1、 德国同行对教育的认识与实践给了我们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主要有:
(1)学校教育的功能的定位;
(2)校长的工作责任与权力的定位;
(3)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4)教师的培训工作及要求;
(5)社会对教育的支持;
(6)不求硬件,只求实用;
(7)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8)小班化教学;
(9)养成教育。
2、 借鉴要符合中国的现状,不要照搬;
虽然德国教育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但也有许多我们认为不适宜的。如:对教师长年没有考核;学生出了校门基本与学校无关,即使学生犯罪也无关学校的事;课本的知识容量过小,以及小班化教学都不太适合中国的国情。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定要符合校情,千万不能“邯郸学步”,丢了我们自己的长处。
3、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改革不能仅从某一个层面做,而是整个社会都必须关注的。比如基础教育的改革,必须要改革高考,否则,素质教育永远是一句空话;又比如,学生的分流(不是淘汰),就必须对教育结构从小(学)到大(学)做巨大的调整;还要丞待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否则,学校里教育的行为规则,学生回到家里不如父母的几句话,结果把学生培养成两面人。德国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完全是德国经济以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存在都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中国教育的发展当然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合理吸收他们的一些经验,尤其是课堂教育中的一些理念,对于促进我们的素质教育有非常直接的借鉴意义。
四、建议:
通过培训,我们有以下建议:
1、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树立“人”的教育的观念至关重要。
2、 积极推进新一轮课改,这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3、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要抓到底,不能仅为了考试,而毁掉学生的身心。
4、 上级部门在制定某些条例方面要实事求是。应该将学校建设的重点引导在软件上。
5、 学校功能及校长的职责要有明确的定位。学校不能承担不该学校承担的工作,尤其是其他行政部门摊派给学校的工作。对学校的各种评议、考核应有度。
6、 教育经费要做到充分有余,不能做到的也要做到逐年增长。
7、 制定有关法规,划清意外伤害学校应承担的责任。
8、 九年义务教育的模式不能过于单一,借鉴德国分流的做法,建议在初一可做探索、加强一点技能培养、训练,结果可能会比单纯地学文化好一些。
9、 高考改革要起到引导基础教育改革的作用。
10、 对全社会重教宣传(包括教改)要加大力度。
教育考察报告9
由渝西学院教师带队,我们XX市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一行32人于20xx年11月底飞抵上海,对XX市的信息技术示范小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先后参观考察了XX市XX区汇师小学和XX市XX区北蔡小学。期间考察了这两所小学的校园软硬件建设、聆听了校长、教师们的经验介绍、观摩了示范课、进行了座谈讨论。考察结束后感受很深,受益颇多,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示,鼓舞了干劲,故将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寄予笔端,以便与大家交流。
一。学校概况
我们此次考察的两所学校是非常具有典型性的小学。首先考察的汇师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创办于1884年,建校已有120年,1998年转制,是一所五年制小学。现有27个教学班,近千名学生。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XX市科技教育研究所实验学校,无论从师资条件还是硬件条件来看都是一流的名牌学校。北蔡小学是一所镇小,建校时间稍晚一点,但也有98年的历史,有一千多名学生,33个教学班,在名气上虽不如汇师小学,但它是一所非常具有特点的学校。学校曾被命名为全国“十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XX市愉快教育基地学校,XX市小学语文研究实验基地,XX区教科研实验基地,XX区青年干部培养基地。总的来看,这两所学校都各具特色。
二。校园环境
上海汇师小学的校园环境设计充分考虑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位的理念:学校环境充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人文主义关怀。一进校门,一股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向世人昭示着她不寻常的历史,在环境布置上,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彰显着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无论是橱框里陈列的学生制作、还是走廊上、墙壁上张贴的书法、剪贴、小报、绘画等,都让我们感到这所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学园,更是儿童自由发挥的乐园;而北蔡镇中心小学却别有风格。校园环境优美,有全塑胶操场、小花园、假山水池、象征“智慧结晶”的雕塑、学生艺苑书画廊、双语天地等,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校园文化风景线。无论是教学楼还是操场跑道,都显得很宽阔,有气势,呈现着浓烈的现代气息,体现着一个现代教育意义上的大教育理念。
三.硬件设施
我们此行的目的是考察两所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当然首先要考察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汇师小学是90年代中期引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开设得较早,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除电化教室、电脑房、信息工作室外,每个教室均配有大屏幕彩色电视机和电脑。已建成了完善的校园网。硬件建设非常先进。北蔡镇中心小学也有电脑房、舞蹈房、图书馆、乒乓房、闭路电视、多媒体教室、远程教室、阶梯室表演厅等设施,硬件建设稍逊于汇师小学,但该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却别具特色,网络的利用率甚至高于汇师小学。
四。教学特色
汇师小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也是XX区教育改革和办学条件颇具亮点的学校。特别是近年来,学校青年教师与教育教学骨干培养,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已成为这所学校发展的三个支撑点。该校教师在不断的研究与实践中,通过不断的课堂实践和反思,在理念、手段方面进行探索。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他们认为计算机不只作为工具,还应该营造环境、氛围,形成一种信息技术文化。而要营造信息技术氛围,必须以改造教师为中心。学校以样本自培活动为主要载体,对任职教师进行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是全市第一批教师自培基地。该校的教学实践具体从两方面入手:1、探索教学流程。教学流程通常经过以下几个环节: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2、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包括:情景教学的设计、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的教学设计、基于学生合作信息处理的设计。教务处焦教师特别给我们介绍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据她介绍,该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低年级以电脑画为主,中年级以制作小报为主,高年级以制作网页为主;同时学校很重视信息技术整合教育。从汇师小学出版的信息技术整合专著来看,该校在学科整合方面作了很深入的探索。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
北蔡小学很重视科技教育、艺术教育,成立了科技、艺术兴趣小组,一贯坚持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因此德、智、体美、劳五育并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遵循“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的原则。学校以自主教育,双语教学,信息技术教育为突破口,进行教学研究和实践,每年举办的“艺术节”、“科技节”、“教学节”、“体育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北蔡小学遵循学习的规律和教学规律,促进人的发展,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该校以人为本的教学体现在:
1、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运用团队学习的组织形式,以文本学习与超文本学习为学习的内容,展开“小学生社团”和“网上学习”两个项目的研究与实践,集中力量开展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建立健全多元、开放的学习评价制度,激发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质量。
3、这种学习不仅是在学校范围内,更应该是在广阔的社会。
4、在学习的过程中,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实践者”成为主流意识和自觉行为。该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充分地融入了“网络”的元素,他们在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方面具有很丰富的经验,并且该校的网络利用率非常高,“网络”教学及宣传成了该校的一大特色。目前,学校还将陆续推出一批探索性课题。
除了聆听了学校领导的教学经验介绍外,我们还听了两节示范课。我们所听的课中,无论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还是高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都跟我们过去传统的`教育有着较大的差别,过去那种老师提问学生作答的乒乓球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见了,我们所看到的是生动活泼、富有生气的课堂,在老师们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活动中,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通过动手实验、合作讨论,表演,既掌握了知识,开拓了思维,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老师们能忠于教材,但却不照搬教材。他们更加注重把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重知识技能训练,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我把这两所小学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特点作了比较。它们的相同点是:1、都注重任职教师的培训,包括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和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2、重视学习评价。3、都在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的整合方面颇有建树,各自出版了整合教学方面的专著。4、都注重营造一种现代信息技术的氛围。5、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促进学校教育。它们的不同点是:汇师小学更注重于学科教学设计,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根本,把教学质量作为办学的宗旨,本着“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兴教学”的思想,突出名校的办学特色。而北蔡小学则以“依托社会,融于社会,服务社会,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办学。在重视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本,以学生终身发展为重点,通过学校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健康心理和独立人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终身发展。
五。考察体会
在几天的参观考察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沿海开放城市的学校教育和我们内陆地区的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它们在硬件条件上优于内地城市,师资力量也强于内陆学校,这给他们的办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我想,我们内陆城市的硬件建设虽不及他们,但我们可以在软件建设方面与他们看齐甚至赶超他们。
我把这次考察的所见所闻梳理了一遍,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经验,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我们应提倡三种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的学习。这次的上海之行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这些学习方式给教学带来的重大改革。现在重庆的教育界也在积极地倡导这些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教学评价。对老师的评价着眼点应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得怎样,老师所设计的活动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适合每个孩子的发展,所设计的活动是否真的有效?而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平时作业的评价、课堂评价、单元评价等,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求作业的设计和测试题变得更为有趣,并让家长、同伴参与到评价工作中来,在评价过程中,应更多地采用白描性的评价,少用主观性强的评价,他们的做法,无疑对我们的评价改革工作有较大的启迪。
3、做好校本教研工作。今后我们要依靠校本培训工作,把教师们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学校、课堂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摸索,提出操作中的困惑或困难,进而想方设法去解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工作的要求。
4、注重教师的培训工作。各学校应该重视师资培训工作。首先是教育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培训。为了了解现代教育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动态与趋势,学习教育研究方法,我们必须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最好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供给教师大量外出进修的机会及参加市、区各级各类科研培训的机会。其次是教师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帮助各学科教师掌握计算机操作,特别是要建立起使用计算机的意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优势,能够利用优秀的教学软件来组织教学和帮助学生学习。在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得到充分的提高之后,才能真正开始研究怎样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因为现在提倡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整合,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所以让教师会用internet也是对教师培训的一项要求。
5.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项目研究。“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是国家九五重点科研项目,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重点课题。也是我们信息技术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应该把学科整合方面探索的作为自己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要经常开展学科整合方面的课题研究,深入各个学科,多与其它学科的教师进行合作与交流,即:从自己对教学目的的理解、对教材的理解、对学习的理解进行课程整合的实践,然后与专家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在交流研讨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探索,力求能够使实验获得成功。
6、改善办学条件,注重学校的硬件建设。XX市也有硬件建设非常好的学校,但大部分的小学硬件条件都很差,很多学校至今还不能上因特网。各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很大。这一点和上海的先进的、均衡发展的各学校相比就落后多了。同行的学员都认为,较宽松的教师编制和小班制教学更有利于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据了解,上海的很多小学按班配备教师的比例均达1:2至1:3,而每班的学生人数亦控制在25—30人。首先,宽松的教师编制将令老师们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教学改革的研究,而小班制的教学则更有利于老师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这样做也能确保老师更为公正、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了解各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从而引导他们“扬长避短”向着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努力。目前,我市在这方面却无法得到保障,据了解,我市一些学校的每班的人数达60—80多人,试想,任课老师怎么有那么多精力去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式、研究性的学习呢?这些我们光靠自己的力量可能办不到,我们可以把它形成文字提交给有关部门。
上海之行,尽管未能悉数解开我们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所有困惑,但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教育特色,从各方面给了我们不少的启迪,这将非常有利于我们各位教师今后的教学开展和教改的实施。
教育考察报告10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就我校开展中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形成如下报告:
一、 充分认识研学旅行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研学旅行”是以广泛的社会资源作为背景,根据上海市国际交流处穿针引线,我校分别于20xx年与日本北九州、20xx年与韩国济州沈但中学结成姊妹学校。通过近几年的接触与联系,拓展了我校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生活体验,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研学旅行强调一个“学”字,“研学”即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旅行”是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研学旅行基地,走进第二课堂;“旅行”不同于“旅游”。如在北九州高级中学交流访问期间,和日本学生一起探讨茶艺;走进厨房一同学习厨艺;走进工艺馆学习制作手工艺品,学生收获颇多。再如在韩国济州沈但中学交流访问期间,中韩学生一起品味书画作品、一起体育娱乐活动,增强了两国青少年的友谊,也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
二、精心安排,周密组织,确保研学旅行活动有效开展
(一)我校在每学年初制定研学旅行活动计划,落实活动目的、活动对象、活动时间、活动路线,
(二)完善研学旅行教育课程操作程序。研学旅行承办方要向对方主管部门和学校提供《致家长一封信》和《研学旅行价格标准》等资料,学校负责组织报名,落实研学旅行指导教师,与研学旅行基地共同研究制定“研学旅行实践作业”和“注意事项”等,并就“后研学旅行”的征文、演讲、绘画、才艺、综合素质等比赛做好详细安排。
(三)我校研学旅行始终坚持“三个原则”,即坚持自愿的原则,坚持食、宿、学统一的.原则,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校园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培养我校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年的“研学旅行”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收获了很多书本以外的东西。只要条件成熟、组织到位,我们一如既往和姊妹学校互相交流。
上海田家炳中学
教育考察报告11
*市教育局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不仅投入大量经费,而且在挂职对象、挂职时间、挂职学校等方面都做了精心安排。
到目前为止,此项工作已经开展了五期,其中“乡进城”两期共24人,“城下乡”两期共12人。“乡进城”是由海城、台安、岫岩、千山四个县(市)区各选送6名年轻有为、有培养前途的正职中小学校长,分别到市内三城区的24所学校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挂职锻炼。这24所学校都是该地区管理水平较高且有特色的学校,共同特点是“重管理、求实效、讲创新、办特色”。“城下乡”是由市内三城区各选派2名中小学校长,分别到海城、台安、岫岩三个县(市)区的12所中小学进行为期5周的挂职锻炼,他们均是年龄在45岁以下的市级和区级名校长,其中有3名校长是*市首届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学员。
通过两种形式的挂职锻炼,城、乡中小学校长普遍感到受益匪浅,他们在学习、交流和实践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农村中小学校长不仅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更增强了紧迫感和使命感。城市学校办学理念提升之快、学校管理之规范、办学模式之新颖令他们始料不及,他们在感叹农村学校硬件建设落后的同时,深刻意识到思想观念上存在的差距。“以人为本”的管理、“为发展而教育”以及“小班化教学”,这些原本抽象的新知识和新理念都变得生动、鲜活,具有可操作性,使农村校长深受启发。他们目睹了专家型、学者型校长的风采,掌握了科学管理的内涵,体验到了新课程改革的成效,领悟到了因地制宜办特色学校的“真谛”。他们还尝试由后台走向前台,亲自主持城市学校工作,参与一系列教学、教研活动,这些亲身经历使他们平添了勇气,增强了学、赶先进校长的'信心。
市内三城区的挂职校长,在毫不保留地做好传、帮、带,充分发挥名校、名校长辐射作用的同时,他们本身也得到锻炼和提高。农村艰苦的教学环境和教师执着的敬业精神使城市校长的心灵受到洗礼和净化,丰富了人生阅历,磨练了意志品质,为打造明星校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加挂职锻炼的校长们还充分利用这个契机,主动担负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与对口学校建立起长期帮扶关系,并不断深化这种姊妹校友谊,互通有无,彼此促进,共同发展。
实践证明,选派优秀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是一项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的工作,是提高领导干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管理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最好尝试。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积极稳妥、健康有效地运行下去,*市教育局在认真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注意不断加强管理和完善制度。20*年就挂职校长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交流、主持工作等方面提出了量化指标,制定了《关于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工作的有关要求》,统一印制了《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考核纪实表》和《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工作考核手册》等,使这项工作逐步形成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收效更为显著。
教育考察报告12
唐山英才学校位于XX市XX县城西,始建于20xx年,20xx年成为魏书生教育思想实验校。以中华传统教育为德育依托,教育硕果累累,自建校至今连年获得XX县中考第一名,被河北省评为“明星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在此之前,一直有一些问题困惑着我们教育工作者:究竟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怎样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最能触摸学生的心灵的教育?把升学率作为学校立校之本是唯一的途径吗?而现在,又是什么高招妙计能让一所仅建校十年的学校有这样骄人的教育成果?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20xx年4月24日由进修学校副校长王瑞富带队,屈亚非、王玉林一行三人来到唐山英才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在考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带着期待、带着渴望、带着肩负的责任,认真听取了英才学校领导的介绍,并深入课堂与师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现把我们所见、所闻、所感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走进唐山英才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的横幅,折射着唐山英才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进学知楼,弟子规巨幅横匾、走廊墙壁上的图片、格言、标语等无不给人启示,让人驻足思考,处处彰显着浓郁的育人氛围。
二、主要收获
是什么让英才发展如此之快?
用唐山英才学校校长张中山的话说:“唐山英才学校发展的四个关键词:魏书生、弟子规、解放军、细节。看似没什么关联,但就是这四个关键词成为英才学校前行的理念,成为英才学校成功的法宝。英才学校开办了十年,我是第四任校长,其发展是连续性的,就是因为英才用这四个关键词打造了英才特有的文化。”的确,根据我们与校方领导座谈及一周来的现场考察学习,我们感悟很深,收获很大。
管理、服务精细。
唐山英才学校编印的英才学校工作手册,从工作计划到办事流程均制定了科学而又严格的规章制度,做到各个部门处室、每个人职责分明。
唐山英才学校学生德行教育的“七个一”:
① 每天早晨一次诵读(弟子规);
②每天中午唱一次军歌(午后第一节课前五分钟);
③每晚一篇“道德长跑日记”(晚自习下课前);
④每天一小时特长活动(全面育人发展特长);
⑤每周升一次班旗(争做升旗班);
⑥每“回家周”做一次孝亲作业(感恩体验);
⑦每月一张消费清单(廉洁从教之一)。
“七个一”里的每个“一”,都是细节;从“一”做起,就是抓住了细节,抓到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处。如果只从大道理上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就缺少抓手,就把德育变成了“远、大、空”;从“一”做起,就使德育成为“近、小、实”,让学生可观可感,可学可做,天长日久,好习惯自然养成。
英才人深刻领会魏书生教育思想的精髓,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育人,具体的说是民主、科学。英才人用科学管理的态度,服务的精神,创设出和谐的教育,打造了英才的品牌。魏书生说:“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英才学校,帮助就是服务,领导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学校为家长服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才学校特别重视服务者自身的品行修炼。唐山英才学校校长列举了教师的七大好习惯:
①预案习惯。凡是活动必有预案,做预案之前必看上次活动反思,弥补漏洞,做足细节,创新预案,严格落实,达到“日毕”“日新”。
②反思习惯。上课过后,教学反思;活动之后,管理反思;出现问题,原因反思;成功之后,经验反思;人人写工作日志,人人写工作反思,不贰过。
③师表习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计得失,不计报酬;廉洁从教,不收财物,拒绝吃请;衣着得体,仪态端庄,穿校服,戴胸牌;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两人为伍,三人成列;在走廊轻声慢步,靠右通行。
④礼仪习惯。员工见面打招呼,接待家长如贵宾,遇到客人问好礼让、主动问询做引领;接打电话讲礼仪;就餐时不说话,保持桌面干净,吃完挂凳;工作场合以职务相称;进入他人办公室先敲门,轻推轻拉,不碰门玻璃。
⑤守纪习惯。严守制度,执行流程;不在办公场合吃零食;不在工作时间谈论工作以外的事情;不在教学楼内喧哗;不带手机进教室,开会关闭手机;搬动桌椅,轻挪轻放,用过之后,放回原处。
⑥常规习惯。桌面整洁,桌下干净;案头统一摆放桌牌、水杯、“五本书”;晚上拖地、消毒、上锁,白天清扫保洁。
⑦节约习惯。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及时关闭用电器电源;节约用水,及时关闭水龙头;节约粮食,不剩饭菜;节约办公用纸,双面打印;用品不积压,申购以旧换新。
英才教师的好习惯不仅如此,考察学习期间我们还发现教师们很多其他好习惯。如廉洁从教、按月及时给家长返学生消费清单、课前候课等,自觉自如。
教育考察报告13
此篇考察报告旨在透过考察时所见所闻略加分析,并不见深,仅为考察团成员的拙见。四个部分可见一斑:“惊鸿一瞥”只为浮光掠影般的视觉,“纵观横览”意在不同角度透视日韩教育现状的感觉,“侧目顿悟”为在感悟社会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而“他山攻错”则在于更深的启示和探究。如有不妥请多指正。
一、惊鸿一瞥
鞍山市赴日韩教育考察团,以团长赵仁强为代表,一行25人,于2004年5月16日至5月25日历时10天,在日本的大阪、尼崎、京都、箱根、横滨、东京至韩国的釜山、济州、汉城、安山进行了教育考察活动。期间对七所学校进行了考察访问并拜会了日本尼崎市政厅、教育委员会,韩国安山市政府、教育厅。短暂的日韩两国部分城市学校的考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难忘的记忆,让我们感受到那一片天的景象。
景象之一:丰富而有创意的学校风情。5月17日我们参观考察了日本尼崎市立立花中学和立园田南小学。进入校园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朴实整洁、干净、大方。不十分醒目的横幅校牌嵌在围墙上,青翠苍绿的花草树木装点着校园,清雅朴素的教学楼、别致的会客厅,格调不一的学生教室,一尘不染的地面,无不显现出清洁整齐纯朴。那一天我们注意到了墙上没有电脑制作的彩绘喷图,室内没有考究高雅的装饰和布置,就连教育目标也是员工的徒手之作,班级的目标条幅更是每个学生自己的作品,朴实的话语,孩子般的情调,诸如自勉、自励、自信、不欠课、不迟到等字样,让我们有回归自然的感觉。我们巡望正在上课的学生都是自由自主。电脑操作、手工制作、职业技能培训、家政服务,音乐、美术等特长展演,丰富多彩,轻松自如。最让我们感到吃惊的是立园田南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正进午餐,创意就在于是孩子们自己的值日小组长给大家分午餐,头戴白帽子,身着白外套,带着白口罩,卫生清洁,那种小主人的形象,甚是可爱。5月24日我们先后考察了韩国安山市的东山高中、松湖高中和松湖中学(小学组考察小学)。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走廊的墙壁上挂着学生们自己的作品,各活动室内学生们在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日韩的学校的确充满了丰富而有创意的异国校园风情。
景象之二:整洁清新的环境格调。尤其是日本无论是宾馆、学校、商业景区还是街面、居所,所到之处真的堪称“纤尘不染”。虽说城市的街面狭窄看似拥挤不堪,但却井然有序、整洁利落、清新雅致。整齐划一的停车场,行人和机动车各行其路,显示了井然的交通秩序,空气清爽湿润,一展海洋性气候的特点,这种整洁清新的环境格调,让我们流连。
景象之三:勤劳文明的市民风貌。一踏上日本国土,日本人的待人礼节,热情的服务,让我们看到了“人文素养”给这个岛国带来的文明。公共场所你听不到大声喧哗,看不到随地吐痰和随处吸烟的人。这种纯朴文明的风尚让我们自叹不如。日本人的勤劳更是难得可贵。据日本的朋友介绍,日本人每天工作都要到夜里十点多钟,在日本赚钱的辛苦是国内所不能比的,如果早晨你乘坐地铁会看到匆匆的人群,那是日本人繁忙紧张的工作的开始,所以不难想象这是一个文明而又勤劳的民族!
景象之四:繁荣昌盛的经济发展景观。新建的关西机场,林林种种的经济开发区,二十一世纪未来港,横滨世界杯会场,尼崎市艺术展示大厅,最大的丰田汽车制造台场,现代企业的多种投入,繁荣的商业区,琳琅满目的产品,无不显示出日韩两国经济的发展景观。
短暂的十日之行,让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那一片天。
二、纵观横览
透视上述景象,从不同角度分析日韩的教育现状。
1、从日韩的学校看教育的理念。日本学校注重社会能力的培养,强调“生存教育”,“强、正、优”是立立花中学的指导精神;“自学、心丰、健康”表现立园田南小学的办学特色。韩国学校以“世界化人才”、“走向世界”、“未来社会”为主导的人才培养,强调“孝”的教育和“爱”的教育。东安高中的“正直、勤勉、亲切”,松湖高中的“健康、勤勉、创意”都突出了主题。生存能力,劳动服务能力及职业化个性化的能力培养在日韩两国的基础教育中都得到了充分地体现。社会实践则是日本学校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就搞社会调查,几个孩子组成一个调查小组,不需要教师的带领,孩子们独立地去了解和调查社会各行业,各部门的情况。譬如去消防队了解消防部署过程,消防的基本程序,然后画出消防部署图。或者去垃圾分拣站,了解垃圾分类、处理方法以及基本程序,然后画出示意图,写出调查报告。我们在日本的几个景区,都可以看见中小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可见日韩教育理念的转变既符合国际教育思潮的发展,又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2、从日韩的环境看教育的功能。日韩两国除自然的湿润条件外,人为的环境建设令我们称赞(特别是日本)。首先是全民性的环保意识,这是教育功能的`一个体现。保护环境是每个日本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他们视环境为第一生命,因此修关西机场政府要为市民解决防污染和防噪音的配套设施,重工业企业要远离市区。游览景点的路面除柏油路外,铺就的都是防噪音和污染的碎石。所以在日本空气清新,路面整洁,居所内听不到喧嚣。另外日韩两国的自然资源利用得恰到好处,这是教育功能的又一体现。日韩两国都是自然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但资源利用得好,我们所看到的没有闲置的自然资源和人为浪费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对土地的使用可谓是“惜土如金”,从环境的角度看到了日韩的教育效力。
3、从日韩的文明看教育的实效。日本的文明首先体现在“人本位”的思想上。尼崎市市政大厅公开办公,所有市民可以自由出入。盲道直接修入市政厅内,公共场所有残疾人用的轮椅。特别是义务教育人人平等,即便是残疾人也享有同等待遇。我们参观的日本两所学校都设有障碍儿教育机构,以保证他们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崇尚人性,伦理道德教育也很突出。学校设有“人权”、“人性”学科教育,东山高中的“爱邻居”、立立花中学的“爱父母”都是质朴实在的伦理道德教育。文明的另一个标志是严明的法制。日韩都是一个有着健全的法律的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强烈的法制道德观。交通指示灯起到了交通法规的指挥作用,没有人闯红灯,不走人行道。街面的便当、连锁店里、自动售货机、公用电话等设施安然无恙,公民的自觉道德意识维系着社会的治安。至于公共场所无吸烟、无大声喧哗、自觉站队等更是习以为常的规则。日本没有网吧,政府规定电玩城不许未成年人进入,那里绝没有学生。日韩两国的另一个文明标志是讲诚信,单就购买商品而言,你不用讲价,因为产品质量敬请放心,货真价实。这种国度文明,让我们感受到教育的实效性及实用价值。
4、从日韩的经济看教育的改革。从日韩的商品价位权衡国民的收入,据了解日韩的商品价位多高于国内的商品价位。再看商品的数量,特别是日本的电子产品琳琅满目,从小到大,既先进又实用,又符合国民的需求。所以我们不难看出日韩的经济正在全面飞速地发展,这一发展反映了日韩教育的改革,特别是日本今日的教育既保留了东方国家重基础、重训练的传统,又吸收了西方国家重个性、重自主性的开放传统,这种集东西方教育传统为一体的教育改革其优势和能量是不可低估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教育的改革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三、侧目顿悟
此次考察不仅从感性上让我们了解了一些日韩的教育现状,在理性上也让我们感悟到日韩教育发展的态势。
1、不同的教育理念蕴含着不同的教育内容。
①教育目标的新思想。日韩两国不同的教育理念首先反映
在教育目标方面。“以学生为本”、“以实践为基础”、“以创造自主为能力”的办学经营理念是这两个国家的共性。所以自主学习,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气氛充满了课堂,参与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活动占据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在这样的氛围里培养能力,提高能力,迎接挑战的能力得以彰显。我们考察尼崎市立立花中学时,学生们自己组织欢迎仪式,迎接中国教育考察团的到来。学生们亲自制作日式甜点让我们品尝,用独有的日本茶道欢迎这些异国朋友。当我们踏进立园田南小学的校门,展望着孩子们的教室,每个教室的墙壁上挂满了一幅幅手工动画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创造力。韩国汉城安山市东山高中学生们的美术作品一幅幅一册册都出自学生的构思和设计,他们用汉语为我们演唱自己编辑的歌曲。这种教育目标代表了全新的教育理念。
②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日韩两国不同的教育理念还表现在
管理模式上。他们重视教育社会化影响,我们所考察的学校都设置家长运营委员会,学校的主要机构都有PTA(家长委员会)家长组织和管理学校的一些工作。学生家长自愿指导组织学生读书活动,管理图书馆。学校按时召开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的一些事宜,与学校共同完成管理工作,这是家长在学校教育方面的作用。除此,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支持也十分重视,韩国安山市政府和教育厅分管独立,但市政府每年主动投入教育,以此来达到城市间的竞争和发展。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向社会化方面发展。
③教育资源的共享。日韩两国教育体制的共同特点是教师的选配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实行轮换制,或七八年或三五年交流一次。其主要目的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以此达到学校间的均衡发展和资源交流,因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们没有择校的现象,一律就近入学,没有所谓的“名校”,这一点是符合日韩两国的教育法制和体制的。教师的综合素质都很高,东山高中教师100%都是研究生毕业,日本学校教师配置也是高学历并具备综合能力,小学教师从一年至六年都要掌握和运用所教的全部学科。
因此,新的教育目标的确立,不同的教育管理模式的运营,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反映了不同的教育理念,这些不同的教育理念蕴含着不同的教育内容。
2、卓有实效的教育改革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目前我们提倡“求真务实”,特别是教育更应该是真抓实干。在日韩两国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实”处所在。
“实”的第一着眼点“自主能力”。学生动手、学生会做、学生愿意做。小学一年级值日组长给组员们分午餐;小学二年的学生做值日时双膝跪在地上擦地。“实”的第二着眼点“自做”,学生在社会实践,亲自参与,调查参观考察,小学五年级走入自然上自然课,六年级要进行毕业旅行等。在“做”的过程中去提高能力,发挥特长。“实”的第三着眼点“减负”,过去评价日本和中国一样,学生负担重,压力大,而如今日本教育改革则在这方面真正得到落实,他们注意到给孩子们空间,让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得到充分的想象,真正解放自己。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教育改革,使日韩两国的教育出现了快捷的发展。
四、他山攻错
中国有句俗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我们踏上日本国土时的一刹那,这种感觉油然而起。目睹日韩的建筑、文化、风俗、礼仪及教育,无不是中国古老文明的再现,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的缩影。中国这块古老文明的基石让日韩两国借去而炮制雕琢了多少精美之玉,我们不免问自己,这是为什么?走过看过之后,我们寻到了答案:他山攻错。
1、“古为今用”的内涵重在传承。中国的几千年的儒学思想,孔孟的教育理念,古老文明的教育精髓,应当作为光荣传统发扬光大,传承拓展。日本是个非常善于向别人学习的民族,在学习模仿的过程中,他们既不是全盘拒绝也不会全盘的接受,而是巧取精华。他们巧取妙用集东西方优势为一体,使之在教育方面出现了崭新的局面。相比较,我国在学习他国的经验时,常常只学其表,外在的包装尽管不断地翻新,传统的弊端却始终难以摒弃。日本的教育启示我们,东西方教育的优势互补是教育改革的良好出路,日本的“和魂洋才”告诫我们自家的文明要传承,“敝帚自珍”这是古为今用的深层内涵。
2、“洋为中用”的关键在于创造。日韩两国乃至于欧美等国,在教育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内容,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优化的教育内容,入时的教育形式汲取并创造,这是我们应当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此时我们想起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占有、挑选”,这便是创造,创造了才是自己的,这将是洋为中用的关键。
3、“去粗取精”的实质更在发展。先进的教育思想,适宜国际社会发展的教育内容,推动经济发展的教育形式,都是中国教育改革中应当吸收的营养,更是应当弘扬的精髓,只有这样中国的教育才能快速发展。
他山之石,也应当激活这一潭教育“死”水,让我们的文化教育再起新的涟漪。
结语:尽管我们看到了日韩两国的先进,但我们如何汲取和应用这是教育考察团应当思考的问题,但无论如何,离开异国,飞回祖国,踏上这块土地,心是踏实的,因为中国的辽阔土地是那样的厚实,同时我们深感肩上的责任是那样的厚重,因此,唯有努力奋起,才能缩小差距,当我们再回眸那一片天时,则不会感到汗颜,因为我们也会同样自豪。
教育考察报告14
浙江省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以及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思考和借鉴,本次泉州市职业教育考察团主要考察了浙江省湖州、温州、宁波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对三个城市职业教育考察的基本情况和感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各级政府按照《职业教育法》规定加强对行政区域职业教育的领导、统筹和协调,把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几年来,政府及有关部门连续出台了十几份政策性文件,就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增加经费投入、提高教学质量等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首先是建立由市政府领导为召集人,教育、劳动、财政、经委、计委、人事、规划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职业教育工作。第二是主要领导亲自抓职业教育。湖州市长兴县是全国率先实行“教育券”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县,县委书记、县长多次到职业学校调研,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四个需求”和“四个理念”。“四个需求”即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致富农民、招商引资、城市化的需要,“四个理念”即发展职业教育要有先进观念、先进管理模式、一流师资队伍、一流设备实训基地。20xx年该县确定三大调研课题,其中一项为如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由县委书记亲自负责。三是政府在统筹职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坚持现阶段必须由政府主导职业教育,政府负责统筹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经费投入、中职与普高招生比例、专业设置、办学规模、重点职校建设、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职业教育条块分割,职业学校小而全、规范小、效益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局面,最为突出的是,在普职招生比例问题上,各地都严格按1∶1下达招生计划,规定普高招生不能突破计划,职校招生可以超计划,极大地保护职校生源。
二、布局结构调整基本到位
三、经费投入大幅增长温州市政府于20xx年出台政策。
规定各地用于中等教育经费的`财政性专项经费逐年增加,并确保其占同级教育经费的比例逐步提高,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高于同级普通学校的定额。城市教育费附加20%以上、农村教育费附加10%以上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向企事业单位提取职工工资总额2%的职工教育经费,其中50%由市、县统筹使用,用于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市财政每年拨出500万元作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培训基地奖励基金。另外,评为省级示范专业每个给予奖励50万元,市级示范专业奖励20万元,市直学校由市财政支付,县级学校由县财政支付。
四、全面提高职校办学水平
在完成布局结构调整、整合配置教育资源、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保持职教与普高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基础上,浙江省把职业教育工作重点转向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围绕师资、设备、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基地、重点专业建设,大力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等方面,做强中等职业教育。
宁波市根据产业结构特点,搭建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支撑平台,一是重点建设十大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十大实习实训基地。十大实习实训基地今年全面启动,计划每年建设和评估2—3个基地,每个基地专业设施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左右,专业在校生平均在1000人以上,年社会培训人数在1500人以上,通过实训基地完成中、高职业资格培训4万人次。实训基地建设以市场机制进行运作,鼓励企业、行业和科研单位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二是发展快状经济服务的簇群专业,为“红帮服装之乡”、“中国模具之都”、“中国文具之乡”等块状经济培养技能型人才,在3—5年内,形成全面覆盖块状经济的簇群专业。三是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主要有实行“订单式”培训,今年城区职业学校合作办学率在90%以上,与70多家企业、行业签订“订单”,学生毕业后直接选择企业就业;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为学校的专业技能教师;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把企业的先进理念、工艺用到课程教学中。温州市今年要建成省级示范专业15个,市级示范专业20个,重点专业在招生上可提前批次,扩大名额,适当提高收费标准,优先安排师资培训。鼓励学校与企业组建教育集团,将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作为评定重点学校的基本条件,对积极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减免其职工教育统筹费。全市职业学校加挂培训中心牌,面向社会开展技术培训。对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实行综合评价,包括校风、德育、文化知识、技能操作、学科竞赛、教学改革、生源巩固率、就业率等。对学生实行学分评价,包括德、智、体、技能、心理健康共1000分,学生拿到800分就可以毕业。在办学方向上,从多元办学转向单元办学,主要培养一线生产技术工人,要求职业学校毕业生持“双证书”比例达到100%。
湖州市、宁波市和温州市与泉州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温州市人口和经济总量与泉州市十分接近。几年来,他们职业教育从走出低谷到迅速兴起,得益于经济发展、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与支持,以及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许多政策措施和积累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考察交流中,我们还学习到许多先进的办学理念、学校管理经验和学校发展设想,对于我们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都十分有益。
教育考察报告15
3月9日至10日,市政府副秘书长曹治平、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志高、市教育局社会力量办学科科长徐跃进等3人组成考察小组,对常德市的民办教育进行了参观考察,听取了常德市教育局的情况介绍,参观了湖南同德职业技术学院。总的印象是领导高度重视,环境非常宽松,鼓励支持措施多,民办教育已成为常德教育新的增长点,呈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常德民办教育的基本情况
到20xx年底止,全市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635所,在校(园)学生143939人,固定资产总值9.87亿元,教职工总数8818人。民办教育在层次上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在形式上有个人举办、部门办学、国有民办、个人领办、集团领办、名校办民校、公办学校改制等多种形式,在门类上有基础教育、职成教育、文化技能培训教育,基本上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完整、形式多样的办学格局。全市学前教育已基本实行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民办占49.25%,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学生民办占35.1%,民办教育机构在校(园)学生占全市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总数的17.87%,民办教育的总量与市内任何一个大县的教育总量相当。民办教育的发展较好的弥补了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推动了全市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和全面提升。
湖南同德职业技术学院,是全省为数不多的民办高校之一。该校目前占地近400亩,已新征土地20xx亩,在校学生近7000人,固定资产总值近亿元,已成为常德民办教育的亮点,在全省影响很大。
二、常德市发展民办教育的基本经验
常德市在民办教育的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是:
1、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常德市委、市政府象抓经济工作一样抓民办教育,市委书记程海波多次深入民办学校调查研究,现场办公,解决具体问题,市长陈君文多次主持召开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民办教育,出台鼓励支持民办教育的优惠政策,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对民办教育实行“三个特殊”。一是制定特殊政策。对民办学校的兴建、改建、扩建工程给予减免报建规费的优惠政策,劳保基金按1%征收,其余部分缓交,其他各项规费全免。市本级对引资办学项目视同引资工业项目,享受土地全送,规费全免的特殊待遇。同时构建公、民办学校竞争互动的人才交流机制,解决民办学校教师问题。二是营造特殊环境。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实行检查零收费和首查不罚制度。三是采取特殊措施。常德市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措施支持民办教育。①成立民办学校融资担保机构。20xx年,市财政从教育调剂资金中安排600万元,城市教育附加列专项400万元,组织民办学校入股120万元成立了湖南芷兰教育投资担保公司,主要为发展民办教育和开展教育招商引资进行融资担保,目前运行情况较好;②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从20xx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奖励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和个人,下拨民办教育项目配套经费,已连续执行了两年;③支持民办教育协会。市财政每年给市民办教育协会下拨办公经费5万元;④统一购买校方责任险。市财政从教育费附加中给所有市直学校,包括民办学校的学生购买了校方责任险。
2、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指导和扶持。常德市教育局切实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做到公办民办一视同仁。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市教育局成立了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定编4人。大部分县(市)区都成立了单设的社管办或社办股。二是内部分工明确。教育局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和服务,由社管办综合协调,其他业务科室各负其责。如基教科、职成科分别负责基础教育类和职成教育类的民办学校的招生、考试、教学等业务工作,而工会、就业办则分别管理民办学校的工会组织建设和教师人事代理、学生就业推荐等工作。三是发挥协会组织作用。常德市民办教育协会由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钦时中任会长,为民办教育机构“服务、维权、管理、自律、促进”提供服务,为政府发展和管理民办教育当好参谋,工作有声有色。四是积极鼓励支持。每年召开民办教育工作会议,表彰奖励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和个人,去年还表彰了“常德扶持民办教育双十佳(十佳单位和十佳个人”,公、民办学校教师可双向交流,公、民办学校招生统一宣传,统一录取,统一学籍管理。五是严格规范管理。明确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实行年检制度,依法管理,搞好服务。
3、探索多种办学形式。常德市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民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有公民个人办学的湖南同德职业学院,民主党派办学的常德育才会计学校,部门(事业单位)办学的石门经贸职业技术学校,国有民办的常德芷兰实验学校,民办公助的常德汇文中学,公办学校实行校长领办的汉寿县二中,外地优质教育资源加盟益阳高平教育集团投资领办的津市三中,及公办学校产权置换的石门县四中。这些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形成了常德民办教育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局面,充分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利用了各种教育资源来大办教育,使民办教育更加充满活力和生机。
4、积极引资办学。常德市从20xx年起就提出引资办学,寻求民间资金,外地资金发展常德民办教育,同时欢迎优质教育资源落户常德,通过努力,已初具成效。汉寿县已成功引进湖南猎鹰集团到该县创办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分院,石门县已引进深圳吴文瑜先生资金,置换县四中,建成新的瑜远中学,津市市引进益阳高平教育集团投资领办津市三中,规划建设的市城区白马湖中学已引进资金初步建成。
三、对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考察常德的民办教育,我们深受启发,结合我市市情,针对我市民办教育的发展现状,为加快我市民办教育的发展步伐,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党政主要领导进一步重视民办教育。“老大出马就不难”,实践证明,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党政主要领导是否高度重视,我市民办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视察民办学校,召开民办教育专题办公会议,邀请民办教育举办者召开座谈会,听取民办教育的情况汇报,为民办教育解决具体问题。
2、尽快制定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市政府20xx年下发了《关于改革办学体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通知》,已过去6年,此后国家颁发了《民办教育促进法》,省政府、兄弟市州政府都出台了新的文件,建议以市政府的名义出台《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在引进资金兴办民办教育,民办学校建设的规费减免,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成立民办学校融资担保机构等方面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以促进我市民办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3、以市政府的名义召开民办教育工作会。省政府20xx年召开了民办教育工作会议,我市一直没有以市政府的名义召开过民办教育工作会。建议在今年9月,以市政府的名义召开全市民办教育工作会,表彰奖励民办教育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民办教育工作,进一步激发广大民办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考察报告格式 ·民办教育考察报告 ·服装企业考察报告 ·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4、发挥协会组织的作用。我市社会力量办学协会已成立6年,一直没有换届,会长原市人大副主任彭泽霖年事已高,且身体不好,主动提出改选,需邀请一位德高望重,热心教育工作退线或退休的市级干部担任会长,尽快换届改选,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
5、重点扶持几所民办学校。湘北女子职业学校和平江职业技术学校都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学生都超过了3000人;长城职业技术学校自有场地70亩,建筑面积15000多平米,学生20xx多人;岳州中学自有场地,在校学生达到1200多人;公共管理职业技术学校引入资金500多万元,在籍生学近20xx人; 洞庭科技职业学校举办者谭清祥,已有相应的资金实力,准备建成高职院校,弥补我市民办高职院校的空白;屈大附中、外贸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科技职业技术学校等学校在校学生都达到1000人以上;建议对以上学校进行重点扶持,让他们做大做强,成为我市民办教育的品牌学校。
赴常德市民办教育考察组
二00五年三月十三日
【教育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教育考察报告08-15
教育考察报告11-19
教育考察报告06-07
校长教育考察报告02-27
校长教育考察报告02-24
小学教育考察报告08-15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08-10
初中教育考察报告08-23
实验小学教育考察报告08-18
名城名校教育考察报告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