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赴国外考察报告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赴国外考察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赴国外考察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赴国外考察报告1
xx年1月24日至2月5日,根据国家总局的安排,我跟随考察团一起,赴意大利就有关标准化工作进行了考察,期间走访了各类标准化协会,认证机构及部分生产企业,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意大利标准化工作及其作用和工作方法。现将此次考察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能够熟练运用标准化手段管理市场,政府和企业诚信度高
意大利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管理主要是法制管理,政府以发布法律、法规的方式管理市场。但是对于许多涉及技术问题的法规要求在法律文本中是难以或根本不能叙述清楚的,这些工作就由标准化工作来完成。比如欧共体发布的安全法规规定,满足安全要求的产品各国不允许禁止销售,不满足安全要求的产品不允许流通,同时规定满足欧洲相应安全标准即视为满足法规要求。围绕这些法规,欧洲各国制定了近千个标准。这些法规和标准的出台,同时还起到了对欧洲以外的国家建立技术壁垒的作用,因为满足不了标准要求就难以进入欧洲市场。为此,日本、美国等国家均派员长住欧洲以观察其标准发展动态。这种以标准作为法规细化的技术手段,使标准化工作成为了一种政府管理市场的措施。具有了法规细化的技术手段,使标准化工作成为一种政府管理市场的措施,具有了法定的地位。
政府除将标准作为法规的细化手段之外,有机地运用了法规的强制性与标准的自愿性和协调一致性的特点。意大利的标准都是自愿性的,即使是安全、卫生、环保方面的标准也都是自愿采用的`。此次考察,一个突出的印象就是意大利政府和企业在执行标准工作中表现出的高度诚信,虽然法律和政府行为对标准化工作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诚信自律在其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在意大利,对于企业产品的检测,由政府委托中介机构来完成,中介机构对结果负全责,如果不能准确及时地出具结果,该中介机构将受到政府的严厉处罚,甚至于吊销经营资格。而企业更是严格执行标准规定,对于添加标准规定外的添加剂等行为,一经查处,更是受到法律和法规的严厉惩处。
从考察中体会到,如果政府能够正确运用标准化手段为管理市场服务,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对标准化工作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如果政府和企业双方都能够讲究诚信,恪守承诺,那么将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最终受益的将是整个社会。
二、协会是国家标准化工作的组织者,起着贯彻政府方针和联系企业为企业服务的作用
意大利国家一级的标准化工作都是由协会承担的,协会的工作主要是围绕着国家政策及企业需求来进行的。政府的法规需要细化的标准相配合才能有效地实行,企业也需要一个不在产品市场中有利益关系的中介机构来组织大家共同制定国家标准。社会其他方面如消费者、学术机构等也以各种形式参与协会的工作,承认协会的作用。有这样一种需求的环境使得协会能以不盈利的中介组织的身份,对上对下进行服务工作。协会的生存与发展主要取决依靠社会上是否有这方面的需求以及其服务的质量。
意大利标准化协会uni于1921年成立。总部设在米兰,是意大利国家的标准化团体,是由意大利政府确认的、制定国家标准的标准化机构。每年召开一次全体大会。uni经费来源:销售出版物占37.1%,政府拨款32.9%,会费收入20%,咨询、培训收入10.9%。协会的主要工作是起草欧洲标准,所以欧洲标准发布后很容易就被等同采用为本国标准。协会同时也承担相当数量的国际标准化工作。着力于用标准手段帮助政府和本国企业占领、巩固欧洲市场和国际市场。协会开展的任何工作均以企业需要为前提。标准的立项原则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满足技术法规需要的标准;二是企业需要的,或者是企业愿意介入的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同时,充分利用企业的积极性,开展标准制定前的科研工作,以期在标准方面与欧洲乃至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或用企业标准影响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以提高企业产品的适应性,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
三、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完全是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的
通过实地考察意大利的企业,发现这些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没有统一的模式,有些设在市场部,有些是由质量部门管,有些是由技术部门管,但总的印象是企业标准化工作完全是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的。
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的全员性工作。企业的各部门工作都涉及标准化工作,标准工作者是结台各 自业务来干的,大多数企业没有专职标准化人员,兼职人员的工作也主要收集资料和协调。具体的标准执行和起草工作大多效都是有关业务部门负责的。企业各类人员的标准化意识都很强,使用标准是各种职能岗位的一种基本技能。企业在人员培训中把标准列为培训内容之一。
四、充分借鉴国外经验,加快我国标准化发展进程
通过对意大利标准化的工作模式和方法的学习考察,结合国内标准化发展现状,我认为:
第一,标准化应是政府部门推动市场经济规范化的技术手段。国家逐步推行市场经济后,根据标准化法规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强制性标准仅限于安全、卫生、环保方面,大量标准是推荐性的,企业自愿采用,国家用于制订标准的费用也大大减少。近两年来企业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支持和参与程度较从前有明显下降,涉及标准的质量问题也变得突出了,而行业标准化工作很难推动,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部门削弱了对标准化的管理。我国将大多数标准变为推荐性标准后,并末同时建立相应的其他约束机制来代替,因而忽视标准,质量下降,配套混乱等问题就越来越严重,从意大利的经验来看,政府是把标准化与法律、法规相结合,作为推动市场经济有序化、规范化的重要技术措施。所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标准化工作应作为政府管理市场的手段发挥作用。
第二,加强标准化培训工作。意大利注重对企业的标准化培训。企业各部门,各类人员增强标准化意识和标准化业务素质有利于结合各自工作正确运用标准化手段来处理解决问题。我们在今后推进企业标准化工作时应更多地研究、宣传标准化工作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会起什么好的作用,加强对企业各类人员的培训,使其能正确认识标准化的作用,正确使用标准化手段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第三,增强行业标准化技术机构的责任和活力。从意大利的经验看,专标委应在本专业的标准化方面对内对外代表国家利益。加强专标委的活力是保证国家技术权益的重要措施,要予以长期重视。国家和部门应从政策上、组织上以及经费条件上支持专标委,促进企业积极参与专标委的活动。
赴国外考察报告2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2月22日-3月13日,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的带领下,赴澳大利亚考察学习生态建设与社会环境管理工作,先后对悉尼、墨尔本和黄金海岸等地的城市规划管理与生态环境建设进行了考察,在博士山学院、维多利亚大学参加了专题培训。现就培训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澳大利亚位于大洋洲,总面积769.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00万人,辖六个州和两个领地,是一个奉行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境内生态环境良好,动植物物种多样,农牧、采矿、旅游服务、机械制造和生物工程等产业优势明显,是南半球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
考察学习期间,先后在墨尔本博士山学院和维多利亚大学参加了可持续发展、固体废物管理、可再生能源利用、垃圾处理等专题培训;参观了悉尼海港大桥、悉尼歌剧院、墨尔本联邦广场、中央火车站等城市地标建筑;实地考察了墨尔本市政厅节能建筑、维多利亚女王市场、西部污水处理厂、SITA公司垃圾填埋场;先后同维多利亚州和昆士兰州环境发展、城市建设官员,就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深入扎实的考察学习,真正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提升了境界。
二、经验与启示
考察学习期间,大家为澳大利亚整洁如新的城市外观、花园般的城市景观、高效的道路交通系统、深厚的文化气息、完善的基础设施、布局合理的社区服务设施、活力四射的城市品质、温馨细腻的城市服务所折服。澳大利亚建国200年来,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积累的成功经验、形成的鲜明特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注重规划引领。规划是城市的灵魂。
在澳大利亚,一个城市的战略规划是城市政府安排任期内各项工作的总纲,是政府工作的宣言书。从澳大利亚城市发展历史和建设管理实践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城市规划的前瞻性、权威性、连续性。
一是规划体系完备。澳大利亚有完善的规划法律法规,城市规划的立法权和审批权集中在州政府。以维多利亚州为例,先后颁布有规划法、规划复议委员会法、历史建筑法、开发区法、建筑控制法、考古与土著文化保护法、社区公共设施法、官地法、土地排水法等法规。澳大利亚城市规划体系大致分为州政府负责的区域规划和地方政府负责的实施性规划。突出城市个性特色的规划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走弯路,起到了导航引路的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城市创出了品牌。堪培拉成为“大洋洲的花园城市”,悉尼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海港城市”,黄金海岸成为“阳光下的天堂”,墨尔本成为“最适合居住的城市”。澳大利亚城市规划编制超前。如墨尔本早在建市之初,就以法律形式划定城市功能区,奠定了北部遗产区、中部首府区、西部工业区、南部艺术区和东南体育区的城市主框架;在城市地下排水系统规划建设时,雨污分流,主干管道直径达4.5米,距今已使用170多年,管网仍然完好无损,城区污水排放畅通。
二是规划实施严格。
澳大利亚各州政府都制定有规划法,对规划的制定、修改、审批、公示有严格的规定。经批准的法定规划是一切与规划有关事务展开的基础和依据,具有很强的法律效力。规划一旦制定,一般都不能随意改变,原则上各地方政府每6-8年只可对一些具体的实施性规划做适度微调。如首都堪培拉,1911年美国建筑师格里芬设计的规划方案中标,近百年来,该市始终围绕该规划进行建设。20世纪初,墨尔本市基于消防和日照等因素,依法对建筑物高度作出了40.2m的限制,此后百年都在严格执行;近年来,为了激发中央商务区(CBD)内涵与活力,应对城市人口的极具暴增,在规划亚纳河南岸新区时,允许建设高层建筑,一座现代化新城矗立在亚纳河南岸,与北岸形成强烈对比。规划法对项目建设不仅有安全、健康、宜人等方面的规定,还有风貌、体例的规定。如悉尼等城市商业零售街门店、旅馆、宾馆外墙立面,在保持建设之初原有风格不变的前提下,必须每五年重新粉刷一次,这一规定至今仍在执行。
三是规划科学合理。
澳大利亚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山水地形等自然要素,科学合理。悉尼充分利用海岸线,沿岸布置大片绿地、文化娱乐设施等,城市建筑按离海岸距离逐渐升高,不仅使每排建筑都有良好的海景视线,同时从海面眺望城市可见到逐层叠起的特色景观。为避免中心商业区的过度拥挤,悉尼在规划中明确在保持中心商业区现有竞争力的前提下,将公共设施和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配置在新建立的三个核心商业区,每个区之间车程1小时左右,适应了人口的猛增。澳大利亚特别重视单体建筑的设计。1932年建成通车的悉尼海港大桥,1857年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城市未来发展对交通的需求,超前设计了双向8车道、2条铁轨、1条自行车道和1条人行道,通车80年来始终保持畅通无阻,现在依然是连接悉尼港南北两岸的重要交通枢纽。悉尼歌剧院从1950年开始筹划到1973年正式落成剪彩耗时23年,这期间尽管历经了几届政府人事更迭和建设资金筹措困难的现实,但最初设计的精巧构思、奇特造型与新颖结构没有变。如在歌剧院沿海岸边的景观灯,其灯顶设计了一束状如花蕊的铁丝,其目的就是防止众多的鸟儿栖息灯上,鸟粪弄脏灯泡而增加清洗的麻烦。现在,悉尼歌剧院每年承办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型歌舞剧演出3000场次以上,成为了全球歌舞艺术家向往的艺术殿堂和世界建筑史上的不朽杰作。
(二)注重生态建设。
改善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立足点。澳大利亚早立法、严执法、大投入、重教育,全社会一以贯之参与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生态建设水平世界领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全球最佳宜居城市中澳大利亚有4个城市位列前十,墨尔本荣登榜首。考察团在澳期间,正值夏末秋初,20天时间没有见到蚊蝇,没有发现乱扔纸屑、杂物现象,没有白色污染,大家感触至深。环境整洁、绿草如茵,鸟语花香,树木郁郁葱葱、鸟儿悠闲自得的在草地上啄食也无人打扰,靠的是完备的法律、严厉的执法和良好的市民素养作支撑。
一是环保法规体系完备。
澳大利亚环保立法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比欧美许多发达国家早了近20年。联邦政府出台的环保法律法规多达50余部,污染目录、空气质量、工作场地污染、包装材料、垃圾废弃物运转、汽车尾气排放等一系列日常性的控制指标都成为联邦法律。
二是环保执法相当严格。
澳大利亚法律对于严重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法人可以判处100万澳元的罚金,对自然人可判处25万澳元罚金,对直接犯罪人可判处高达7年的有期徒刑。各地对居民洗车、浇草坪等耗水性活动都依法实行严格的时间限制,不管任何人违反,都要受到重金处罚;在一些风景游览区和主题公园,明文规定游客不许带走任何自然物体(包括贝壳),违者处以高额罚款;在设立的“禁烟区”吸烟,处900澳元罚款。
三是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
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由政府主导,在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都设有专门的环保机构,环保人力配置优势相当明显,环保警察人数占到环保公务人员总数的一半以上。政府每年直接用于环保的财政投资总量约占到全国GDP的1.6%以上。在城市公园建设、绿地管理、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着力增强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市民幸福指数。仅墨尔本大都市区就建有200多个城市主题公园,堪培拉人均占有绿地多达70余平方米,所到的各个城市都如同一个“大花园”。
在澳培训考察期间,培训班一行每到一地,随处都能看到蓝天、白云、碧水和绿地,感受到当地那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亲善和合的气息。四是坚持开展公民环保教育。长期以来,澳大利亚始终把环保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公民教育全过程,从小培养未成年人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不影响他人,不妨碍社会的良好行为习惯;利用社区组织、语言学校和民间团体指导帮助新移民了解掌握法律法规、风土人情、公共道德准则,使他们尽快融入社会。考察所到之处深感市民环保意识强。人人能自觉分捡收集垃圾、分类定点投放;上街购物能自觉使用布质、纸质等环保型包装物和可降解塑料袋;在室外、公园等公共场所吃完水果、食物后会自觉打理干净;公共设施干净整洁,鲜有损坏丢失。市民遛狗也是一景,主人随身带着塑料袋,随手拎走狗的粪便丢到垃圾桶内。
(三)注重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人”是城市发展的目的。澳大利亚城市的显著特点是享受自然、回馈自然。城市人口密度低,除了市中心矗立高楼外,其他都以两层以下建筑为主,风格统一,并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都能把民众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去考量,切实做到了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20xx年,澳大利亚全国人均寿命达到81岁以上,位列全球第二位。
一是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建设上,非常注重人性化。
澳大利亚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行标准化、规范化。市区没有奢华建筑,没有豪华的亮化设施,规定办公场所、写字楼灯火彻夜不息,形成了比较柔和的亮化风格。公园、广场基本上都是绿地和树木,民众可以很方便地接近绿地,坐在上面休憩。全国大约有1.3万个公共厕所,全免费使用,厕纸、洗手液、烘干器等一应俱全;高速公路外50米范围内有人居住,必设立隔音墙;城市主干道路一般都设有机动车专用道、自行车道、人行道、健身道、轮椅无障碍通道,间隔300-500米就规划建设有立体停车楼,极大的方便了市民出行。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关爱更让人敬佩,从红绿灯指示杆的.导盲发音器,公交车台阶的升降器到专门的通道,洗手间等都充分考虑到了这个特殊群体的需要。又如,墨尔本战争纪念塔周边建筑物高度限制为30米以下,一律不得高于纪念塔,充分体现出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和对亡者的尊重。这充分体现了“人”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和“物”的从属地位,二是在政府决策过程中非常重视民众参与。城市规划编制过程、成果、实施完全公开,任何公民都可发表自己的见解。城市规划的重大项目和工程都在互联网上公示和投票,征求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争取社会各界方方面面最广大人群的理解和支持。墨尔本某医院计划在城市过街天桥上设置大型霓虹灯广告牌,设计方案拿出之后,政府出面召开听证会议,广泛征求周边民众意见,多数民众以“易产生光污染”为由,否决了该方案。
三是在城市街区布局与功能设置上,充分尊重民俗,满足民愿。
澳大利亚为移民国家,公民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在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视多元文化的融合。墨尔本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尽可能满足不同民族、不同人群生活习性和文化追求,规划建设了唐人街、意大利街、阿拉伯人民住区和嘻皮士街等街区,充分彰显出了多元文化特色。悉尼充分考虑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独的实际,专为老年人规划建造了一室户和两室户的高层公寓,并为每3户配一台公用洗衣机和一台烘干机,每户室内配有紧急电话直通底层活动室,室外有草坪、喷泉等,环境优美,满足了老年群体的需求。
(四)注重市场化运用。
引入市场机制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澳大利亚是高福利国家,社会保障类支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是政府的主要支出。多年来,澳大利亚进行了以“再造公共部门”为主要内容的“新公共管理”改革,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市场开放,引入竞争机制。政府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建设、运营城市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尤其是吸引私营企业参与。垃圾处理场全面推向市场,每年地方政府只按总预算费用一次性付费,垃圾处理场建设、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再利用由企业具体实施。
城市公共卫生管理通过签订合同,由私营保洁公司承担,每三年重新进行一次招标。经营城市是澳大利亚的一大特色。享有“文化之都”的墨尔本,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内涵,用文化元素提升城市影响力,通过市场化运作,每年不间断地举办各种电影节、美食节、时装节、音乐会、国际花展等重大节庆活动和澳网公开赛、一级方程式车赛等令人激动的大型体育赛事,使鲜明的城市文化元素转化为资源优势,直接拉动了城市旅游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五)注重市民素质提升。
高素质的市民是城市文明的基础。澳大利亚健全的法制环境和高质量的教育,造就了高素质的市民。市民在搭乘交通工具、公共场合、文明礼貌、环境卫生等方面有违反规定的行为,都会被处以重罚,更主要地是这些处罚还事关公民诚信,如果公民有了诚信污点,那么其在以后的就学、就业、信贷、创业方面就会举步维艰。市民普遍能自觉坚守行为准则和言语准则,与人相处和谐而优雅,公众场合没有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街道、公园也不曾见乱写乱画、乱摆乱放的现象;城市交通有序,行人穿行街道都自觉走“斑马线”,没有乱穿马路的现象,车辆遇有行人时都会停下来,超市购物、游园时都自觉排队,没有拥挤插队的现象。
总体上来看,澳大利亚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积累的许多成功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由于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澳大利亚城市扁平化发展、住房低容积率等做法,需要我们从我国国情出发注意加以克服。
三、几点建议
在澳大利亚20多天的考察学习,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科学长远的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根本、更是引领城市发展的灵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更是人类幸福生活的理想家园。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当按照“适度拉大城市框架、着力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品位”的城市发展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五个理念”,稳步推进城市健康、快速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城市,努力形成竞争优势,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是强化规划立市理念。
规划是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是城市建设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要超前、科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传承等关系,注重规划的前瞻性;严格规划编制和修编的法定程序,把住规划编制、变更和实施和各个关口,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势落差建特色建筑,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是强化生态为先理念。
环境是最稀缺的资源,生态是最宝贵的财富。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巩固提升“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扎实推进“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创建。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的水平和档次,着力形成绿树环绕、鲜花满城的城市灵动空间,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格。加大渭河综合整治力度,以河堤修筑加固为契机,实施渭河绿色长廊建设,做好绿色生态文章。扎实开展节能减排。以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为抓手,加快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深入推进农村垃圾规范化治理,完善污水、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加强运行监管,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倡导低碳生活,鼓励文明、绿色消费,使城乡居民养成节能节水节材的良好习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优调强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绿色经济。
三是强化以人为本理念。
“人”是城市的主导,“物”是城市的从属。在城市设计上应更加注重人性化、体现人文关怀。科学布局工业园区与商业区、居住区,最大限度避免工业、商业服务业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特别是规划布局好我市的化工工业园区,避免影响群众生活;增加主城区次干道和小街巷数量,形成城市交通“微循环”;规划实施一批停车场,缓解城市静态交通拥堵问题;注重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规划设计,留出更多休闲场所,科学合理搭配城市功能,营造舒适、舒心的城市生活环境。
四是强化市场经营理念。
创新思维,以城聚财、以城养城、以城兴城。对凡具有商品属性的城市基础建设项目,尽可能开放经营。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导向、示范和催化作用,引导吸收社会资金投向;通过公开拍卖公共服务设施的经营权、使用权、冠名权和广告权,吸引企业、社会团体、个人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好城市融资平台作用,采取项目打捆方式推向市场,争取银行支持,扩大城市化建设信贷总量。
五是强化素质培育理念。
【赴国外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赴辽西考察报告08-15
赴浙江学习考察报告02-24
赴新加坡学习考察报告08-18
赴酒钢学习考察报告08-24
赴外校学习考察报告08-18
赴温州学习考察报告08-15
赴区学习考察报告08-15
赴日本学习考察报告08-17
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