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自查报告>抗菌药物自查报告

抗菌药物自查报告

时间:2024-07-30 12:28:33 自查报告 我要投稿

抗菌药物自查报告

  在生活中,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抗菌药物自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抗菌药物自查报告

抗菌药物自查报告1

  我院自从五月初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制定了《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组,设置了专项活动办公室,经过了宣传培训和自查自纠,目前已进入了督导检查阶段,现将自查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8个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8.85%,较1—4月份59.05%下降了10.20个百分点。

  2、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8个月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13.66%,较1—4月份19.55%下降了5.89个百分点。

  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以一年为测算周期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我院20xx年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8.35DDD,抗菌药物金额占全部药品金额的22%左右;我院今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4、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含介入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28%,其中有预防用药指征病例为20%左右。

  5、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机

  我院现阶段择期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大部分能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给药。

  6、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间大大缩短,基本在24小时以内,个别手术预防用药时机延长至48小时。

  二、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我院制定了《20xx年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领导小组下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办公室,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督导检查专班。召开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动员大会,作了动员报告,与各临床科室负责人签定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书,明确了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控制指标。全院医生签署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承诺书,做到人人知晓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2、完善制度,严格抗菌药物管理。

  我院在20xx年已下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进行严格限定,并根据今年抗菌药物采购目录进行了部分调整,将个别过去为限制使用级药物调整为特殊使用级。

  结合现阶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我院明确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的人员组成、会诊职责,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做出规定,对其使用流程及会诊、审批程序进行了细化。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指征,不同部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品种选择、剂量及疗程都做了详细规定。特殊情况可以延长使用抗菌药物的,对手术种类也进行了明确。每半年公示本院的细菌耐药情况,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的应当措施,由我院感染办具体负责。

  3、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6月以来,我院组织全院医师和药师进行了三期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共计80人左右参加,第一期是抗菌药物管理知识培训,内容为:“解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础”;第二期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内容是

  “技术层面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医院药品风险管理”;第三期是组织收看卫生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远程视频培训”。知识培训后组织了全院医生和药师的考试。

  4、清理抗菌药物品种,保障用药安全。

  我院对抗菌药物品种进行了讨论,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不超过35种,形成了我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

  5、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督查力度,严格落实奖惩措施。

  我院积极开展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每月抽查运行病例20份以上,为各临床科室当日在院患者总数,占当月出院患者的25%左右。现场填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督导检查表》,对患者主要诊断、手术、使用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疗程、微生物送检等情况进行登记,并分析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每月抽查20天处方,处方张数500张以上,占当月处方数的65%左右。由药房窗口药师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初步分类,临床药师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督导检查专班成员进行详细审核,并根据处方点评要求把抗菌药物处方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又分为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

  每月通报活动开展和医院、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重点处方进行点评与公示,对不合理用药医生公示其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使用量、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的药物品种进行公示。对抗菌药物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院采取了个别谈话、扣科室当月绩效考核分、个人承担全部违规药品费用等处理。

  启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以来,通过全院医生共同努力,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有明显下降,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也日趋合理,但部分指标离专项整治活动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下阶段的工作中将再接再厉让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更规范、更合理。

抗菌药物自查报告2

  根据大丰市卫生局、大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大丰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大丰市农业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市开展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的通知》(大卫〔20xx〕 52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请将具体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我院在抗菌药药物使用中存在以下不合理现象:

  1 、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联合用药率过高。抗菌药物使用应根据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及药物到达感染部位的浓度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致病菌尚未明确或病情危急时, 可根据感染的部位及患者的年龄、 病史、 临床特征等进行经验治疗。经验性的治疗方案是以各种感染常见致病菌的种类及其目前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基础制定的, 并非个人经验。单纯的病毒感染、 非感染所致的'发热不应选用抗菌药物。然而, 抗菌药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率过高的现象比比皆是。我院在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今年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了严格控制,目前使用率有了明显下降,但仍然达到40 %左右,与目前相关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2、无指征和预防用药过多。 临床工作中,无论门诊还是住院患者, 都存在抗菌药物应用比例偏高的现象, 医师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过宽,有的甚至缺乏应用指征, 抗菌药物被滥用。如在门诊或急诊,即使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也较广泛地应用抗菌药物; 有的临床医师一旦发现患者有发热现象, 便开始应用抗生素, 既不查询发热原因, 也不做相应病原检查。事实上, 这不但违反临床诊疗常规,也违反了合理用药原则。

  3、由于缺乏病原微生物检测, 医师选用抗菌药物时,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围手术期用药过多、 起点过高、 外科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三代头孢菌素类较多, 甚至在没有任何严重感染指征的情况下。手术患者抗菌素使用率过高,外科系统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几近为 100 % , I类切口联用抗菌药物率也相对较高。

  4、给药方式和剂量存在问题。目前我院抗菌药物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者比例较高为主,这说明抗菌药物给药方式非常不合理。在使用剂量方面,大剂量、 超剂量现象屡见不鲜,大剂量、 超剂量的使用, 不仅造成患者的经济负担, 更会给患者身体带来严重的危害。

  二、对策

  我国卫生部 20xx年公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出台,意味着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有了遵循依据。为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有效地控制感染, 避免菌群失调及防止药物的毒副作用, 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化,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药品不合理支出费用, 必须加强以下工作

  1、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察、 处方审核、 分级管理及医生使用权限; 尽可能确立病原学诊断,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熟悉选用药物的适应证、 抗菌活性、 药动学和不良反应;

  2、切实加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与知识培训, 让医师掌握抗菌药物抗菌谱、 适应证、 禁忌证、 联合使用及预防使用的指征、 细菌学、 药效学、 药动学、 药物经济学等相关知识; 建立完善的细菌耐药监测系统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络;

  3、加大媒体宣传力度, 让全民意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切实做到抗生素合理应用。

  4、结合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和新农合,切实加强合理用药的考核工作

抗菌药物自查报告3

  为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0xx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我院成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小组并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情况进行自查和整改,现汇报如下:

  一、调查情况

  1、抗菌药物基本情况调查

  (1)使用量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注射用头孢替安、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鲁抗)、克林霉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利君)、替硝唑注射液、注射用青霉素、庆大霉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他啶(齐鲁)、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2)使用金额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注射用头孢替安、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利君)、克林霉素注射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鲁抗)、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注射用头孢他啶(齐鲁)、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罗氏芬)、注射用阿奇霉素(0.25g)、替硝唑注射液。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2%,使用强度42%。

  (4)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96.2%。

  (5)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为?。

  (6)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5.3%,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5%。

  2、抗菌药药物使用中存在以下不合理现象:

  (1)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联合用药率过高。虽然我院在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了严格控制,目前使用率有了明显下降,但仍然达到62%左右,与目前相关要求仍有一定差距。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达96%以上,远远高于标准的30%以下。

  (2)未按照规范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医师选用抗菌药物时,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给药方式和剂量存在问题。目前我院抗菌药物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者比例较高为主,这说明抗菌药物给药方式存在不合理现象。在使用剂量方面存在个别大剂量、超剂量现象。

  (4)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时间较长。

  (5)预防用药品种选择还没有完全按照卫生部办公厅下发的38号文的规定执行;

  (6)更换品种、联合用药依据不充分;

  (7)仍有越级使用现象。

  二、自查整改报告

  为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效地控制感染,避免菌群失调及防止药物的'毒副作用,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化,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药品不合理支出费用,制订了以下整改措施:

  1、抗菌药物品种数量达到限定范围,做到品种结构合理。我院原有抗菌药物50余种,种类较多,删减困难较大。经院长办公会多次遴选,最后保留了疗效好、价格适中,不良反应少,临床常用的35种抗菌药物供临床应用。

  2、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抗菌药物特点、适应症、抗菌谱,参考国家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制定了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明确了各级医师使用权限并认真执行。

  3、认真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每月定期对门诊处方和病区医嘱单进行点评,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医务科予以通报,督促整改。对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前十位抗菌药物进行公示。

  4、努力规范清洁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科室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用抗菌药物。各科主任认真贯彻落实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使用抗菌药物有明确的适应症,疗程适当。逐步杜绝长期用药、无适应症用药、联合用药的不良习惯。

  5、加大管理措施,加强监督考核,加大奖惩力度。我们给各科室制定药品使用比例,降低药品费用,限制抗菌药物用量,对超比例的科室严格处罚,加大对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责任人的处理和惩罚力度。

  6、加强学习,持续改进。持续加强对医药人员的培训。应使各级临床医师和药剂科工作人员了解各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作用特点、体内过程(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适应证、不良反应等,以便根据上述特点,结合患者临床特点(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临床表现等)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7、尽早确立感染病学诊断,常规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中、重度感染住院病人入院第一天或开始发生感染时(使用抗菌药物前)即应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轻度感染住院病人、门诊病人可酌情选择进行。取材及送检方法要正确规范。

  8、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出来之前,可在临床诊断基础上预测病原体种类,进行经验治疗;试验结果报告后应认真参考试验结果选用药物。抗生素治疗2~3天后如未见效再更换其它药物。

  9、做好病情及用药记录。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在病历上记录患者感染的临床情况及抗生素应用的情况,包括用药原因、疗效、不良反应、耐药情况等。

  10、掌握预防用药的适应症和用药时间。明确预防用药的用药时间及疗程。手术预防用药一般用至术后24小时,最迟不超过48小时。治疗感染用药通常用药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11、掌握联合用药的指征和原则。二联用药的指征是: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和(或)混合感染;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需长期用药,为避免单一用药而致细菌耐药、二重感染或毒性者。三联或四联用药的指征是:经二联用药疗效不明显的严重或混合感染;大型或污染手术;结核等特殊疾病的联合用药按相应疾病的治疗方案进行。

  12、尽量避免在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因易引起耐药菌产生或变态反应。

  13、密切监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对必须做过敏试验的药物要严格按规定进行,熟练掌握急性过敏反应的抢救措施,慎用有较明显毒副反应抗菌药物,执行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

  14、注意特殊生理、病理状态下的用药。儿童、老人、孕妇、肝肾功能减退者应慎用药物,尽量避免使用毒副作用较大的品种,如氨基糖甙类、氯霉素、四环素等。并根据临床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如剂量、间隔时间、疗程等。

  15、加大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宣传力度,及时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合理用药的教育,制作宣传栏,让公众真正明白滥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的细菌耐药性的严重后果,使其懂得感冒、喉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感染,这类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不仅无效,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会增加,以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自查报告4

  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20xx年全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情况的通知,我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的专项自查,现将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情况:

  1、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前十名的品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拉定胶囊、阿奇霉素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2g、头孢唑啉钠0.5g、头孢曲松钠1.0g、克林霉素磷酸酯0.3g、左氧氟沙星0.3g、替硝唑0.4g、头孢哌酮钠|舒巴坦1.0g;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大致为65%,针对每位患者而言抗菌药物使用的`较少;

  3、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00%;

  4、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0,我院从不给患者使用;

  5、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大约占到门诊处方总数的23.60%;

  二、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时存在的问题:

  1、各科室对我院的抗菌药物的各项组织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组织

  学习力度不够,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指标没有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2、我院个别医生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内容含糊不清,没有严格按照《指导原则》使用抗菌药物。

  3、对超常使用抗菌药物的,及时给予停止使用。

  4、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个别存在半衰期较短的抗菌药物药物用法用量不规范。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1、加强各临床科室对抗生素临床应用知识的学习,定期组织上级医师讲课,并对相关知识进行考核。

  2、对各科室抗生素应用进行监管,对超范围使用、超长期使用情况进行通报,并要求科室定期进行自查。

  3、严格控制门诊抗生素处方比例,门诊药房进行监控,及时提醒超范围使用抗生素的门诊医生。

  4、对I类切口手术患者使用抗生素情况严格监察,避免手术患者出现抗生素滥用情况。

抗菌药物自查报告5

  为积极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切实加强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管理工作,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院进一步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根据我院临床实际情况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1、编写了《县妇幼保健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目录》,对医务人员进行再培训。对采购抗菌药物严格把关,不采购特殊使用级抗生素。严格执行一品一规,很少重复采购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生素。

  2、推行《抗菌药物分线使用及分级管理办法》,明确了各级医师的用药权限,限制抗菌药物的每月用量。

  3、推行《处方点评管理办法》,对全院及临床科室抗菌药物用量的前十名进行了通报,对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临床医生进行约谈。

  4、限制了门诊医生每张处方值上限,如连续两次处方超上限后,院方将给予警告,严重的取消医生处方权。

  5、根据我院实际情况,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加强合理用药、合理检查,促进医院业务收入结构的合理,加强控制药品占比、医技占药比,把药品占比、医技占药比等指数与医生的绩效工资挂钩。

  6、每月对用药量分类进行排名公示,对用量居高不下的抗菌药品,药房限制其每月的'用量,如果屡教不改的医院停止采购。

  7、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务人员进行“约谈”。

  8、存在问题:

  基层医务人员和老百姓的习惯及认识上的误区,住院患者和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比率过高,使用强度过大。部分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比率过高,医务人员,在使用比例、品种选择、使用时机、使用疗程方面问题较多。不合理联用抗生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时间过长。

抗菌药物自查报告6

  根据市教研室《关于对幼小衔接工作开展自查和调研活动的通知》和县教研室《关于对幼小衔接工作开展自查和调研活动的通知》,我校领导极为重视,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我校幼小衔接工作做了深入的自查。

  一、充分认识,明确目的

  由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期。积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建立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减少因两种教育的差异给儿童身心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关精神,有效整合学习阶段,推进幼儿园和小学无缝对接,帮助幼儿尽快做好入学准备,积极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切实加强小学入学招生管理

  我校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陕西省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小学招生实行免试划片就近入学,没有举办各种形式的、针对入学招生的考试、测试、面试、考核等,没有将考级证书和各种竞赛成绩等作为招生依据,没有将小学招生与幼儿入园挂钩。

  三、严格规范小学起始年级教学

  1.科学安排教学进度。小学一、二年级各科教学在遵照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幼儿园保育教育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语文、数学教学进度。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进行教学。一年级各科教学坚持从“零”起步,严禁拔高起点和增加教学难度。小学一年级严格按照规定课时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学校规定:不得随意压缩拼音教学时间,不得突击完成拼音教学任务,要将汉语拼音教学融入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必须从10以内认数开始,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可适当延长10以内计算教学时间,严禁加快计算教学进度。针对这项工作,学校定期对一年级教学工作进行抽查与检查相结合,同时在学生中进行调查。

  2.适当降低作业难度。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数学的课堂作业要做到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作业量和难度要适中,保证当堂完成;禁止布置书面家庭作业。

  3.正确运用评价杠杆。我校切实转变评价理念,改进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态度、兴趣、品质、方法等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禁止片面夸大考试成绩的作用。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语文、数学单元测验、月考、季考、期中考试,不向家长公布期末考试成绩和排名。

  四、全面转变小学教师教育理念

  1.熟悉幼儿园教育目标。我校教师利用晚办公时间认真学习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明确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自觉将小学起始年级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机衔接起来。

  2.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我校全体教师在关注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兴趣、品质、方法,保持教育目标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使儿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循序渐进的拓展和提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学校规定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为重点,积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效使用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切实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五、必要的入学前的教育

  我校利用一周时间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入学前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进入小学后,学习成为学校的主要活动方式,调整了生活作息制度,加强了独立自主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使他们热爱学校,认识到他们是学校的主人。

  六、主动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

  我校开学初对小学起始年级家长进行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的教育讲座,切实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等各种媒体,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为做好幼小科学衔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此同时我校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家访等形式,帮助家长正确认识起始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自觉配合学校教育工作。严禁以成绩评价学生优劣,增加学生的学业压力和家长的心理负担。

  总之,我校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幼小衔接工作一定会顺利进行,从而使孩子们快乐学习成长。

常马中心小学

  20xx年10月16日

抗菌药物自查报告7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20xx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陕西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和《20xx年蓝田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文件要求,我院自今年4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前一阶段的共同努力,工作进展良好,效果初步显现,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抗菌药物品种数量达到限定范围,品种结构较为合理。

  我院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将我院常用抗菌药物品种数缩减至32种供临床应用。

  二、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特点、适应症、抗菌谱,参考陕西省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制定了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明确了各级医师使用权限。并认真执行,对检查中发现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进行了通报批评,并给予处罚。

  三、认真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每月对门诊处方和病区医嘱单进行点评,对合理使用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进行公示,督促整改。通过统计,对抗菌药物使用数量与金额进行排名,对每个月用量领先进行干预。

  四、是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明显下降。

  清洁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有所规范。大部分科室能够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用抗菌药物。各科主任认真贯彻落实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使用抗菌药物有明确的适应症,疗程适当。基本杜绝了那种长期用药、无适应症用药、联合用药的不良习惯。

  五、加大管理措施,加强监督考核,加大奖惩力度。

  我们给各科室制定药品使用比例,降低药品费用,限制抗菌药物用量,对超比例的科室严格处罚,加大对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责任人的处理和惩罚力度。

  六、加强学习,持续改进。

  在工作中我们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积极组织我院临床医师参加《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远程培训,明确我们的责任,为了有效延缓和控制细菌耐药,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转变错误的用药观念、纠正错误的用药行为、摒弃错误的用药习惯,切实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以对人民健康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药品信息,坚持因病施治原则,合理、审慎地处方抗菌药物,并指导和教育患者正确用药。

  存在的问题:

  1、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时间较长;

  2、我院细菌培养人员正在省人民医院进修,这方面还需尽快健全;

  3、更换品种、联合用药依据不充分;

  4、仍有越级使用现象。

  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门诊使用率虽已有所下降,但还未达到规定范围内;

  整改措施

  1、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督管理;增强医务人员的知识培训,熟悉药物的适应证、抗菌活性、药动学等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2、加大宣传力度,让全民意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切实做到抗生素合理应用。

  3、结合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切实加强合理用药的考核工作。

抗菌药物自查报告8

  根据渭源县卫生局要求,我院对我院的抗菌素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经过自查小组检查后发现:

  自查中好的方面:

  (1)医院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领导小组)和并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健;

  (2)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一般分别控制在10种以内;

  (4)医院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控制在2种以内,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控制在1—2种;

  (5)医院一般不使用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注射剂型不超过2个品种;作为一所基层乡镇卫生院,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总共不超过4个品种,不得使用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

  (6)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3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100人/天以下;

  (7)医院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

  (8)医院对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规范查处率达到100%;

  自查中发现的缺点:

  (1)广大的临床一线大夫对滥用抗菌素的危害性不够重视,认识不到位;

  (2)经过处方抽查发现,有些医生的抗菌素的使用频率较高;

  (3)某些医师的处方中出项同类抗菌素既口服,又肌注或静脉给药的现象;

  (4)某些医师抗菌素联用情况较多,甚至有些上感或轻微感染情况也有抗生素联用的情况;

  (5)有些医师的处方中发现有多类抗菌素联用的情况;

  整改情况:

  (一)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进行整改

  医院在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必须按本实施方案具体目标的规定,严格控制本单位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力求使用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国家基本药物之内的抗菌素。

  (二)结合医师处方医嘱点评制度进行整改

  医院组织临床、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门急诊处方、住院医嘱实施专项点评。每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进行全院表扬、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3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年度内,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上报县卫生局处理,严重者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在以后的工作中持续加强规范,持续改进: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遏制细菌耐药,控制医疗费用,保障医疗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医院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本着促进医疗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体制、机制、制度上狠下功夫,以深化公立医疗机构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从阶段性活动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促进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今后的工作用药安全、村级药房建设、零差率销售基础建设、药房管理安全水平、药品管理安全水平、医师处方用药管理、村级药房零差率销售水平等方面,发展都较滞后,为此我院特制定药房管理长效机制。

  首先,着力保障药房各项任务的全面贯彻和实施。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服务广大村民,保障村民用药安全有效为核心,大胆改革和创新药房体系机制。

  其次,规范药房管理,创新管理理念。

  一、建立和完善医师药品处方管理。

  二、建立和完善药房管理制度。

  三、建立处方管理制度。

  四、不断入村宣传合理用药,实施药品零差价,让群众得实惠,提高群众安全用药知识。

  五、做好对村卫生室药品的监管。

  六、严格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严格管理村级药房的工作以及药品零差率销售。

抗菌药物自查报告9

  一、我中心在抗菌药药物使用中存在以下不合理现象:

  1、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联合用药率过高。抗菌药物使用应根据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及药物到达感染部位的浓度来选择合适的药物,致病菌尚未明确或病情危急时,可根据感染的部位及患者的年龄、病史、临床特征等进行经验治疗。经验性的治疗方案是以各种感染常见致病菌的种类及其目前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基础制定的,并非个人经验。单纯的病毒感染、非感染所致的发热不应选用抗菌药物。然而,抗菌药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率过高的现象比比皆是。我中心在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今年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了严格控制,目前使用率有了明显下降,但仍然达到40%左右,与目前相关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2、无指征和预防用药过多。临床工作中,都存在抗菌药物应用比例偏高的现象,医师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过宽,有的甚至缺乏应用指征,抗菌药物被滥用。有的临床医师一旦发现患者有发热现象,便开始应用抗生素,既不查询发热原因,也不做相应病原检查。事实上,这不但违反临床诊疗常规,也违反了合理用药原则。

  3、由于缺乏病原微生物检测,医师选用抗菌药物时,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给药方式和剂量存在问题。目前我中心抗菌药物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者比例较高为主,这说明抗菌药物给药方式非常不合理。在使用剂量方面,大剂量、超剂量现象屡见不鲜,大剂量、超剂量的使用,不仅造成患者的.经济负担,更会给患者身体带来严重的危害。

  二、对策

  为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效地控制感染,避免菌群失调及防止药物的毒副作用,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化,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药品不合理支出费用,必须加强以下工作

  1、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察、处方审核、分级管理及医生使用权限;熟悉选用药物的适应证、抗菌活性、药动学和不良反应;

  2、切实加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与知识培训,让医师掌握抗菌药物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联合使用及预防使用的指征、细菌学、药效学、药动学、药物经济学等相关知识;建立完善的细菌耐药监测系统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络;

  3、加大媒体宣传力度,让全民意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切实做到抗生素合理应用。

  4、结合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切实加强合理用药的考核工作。

抗菌药物自查报告10

  为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我院根据市卫生局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开展该项活动,近一年来活动进展顺利,亦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将近阶段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已按照相关政策和市卫生局指示精神,制定了相应的院内规章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相关政策以及市卫生局指示精神,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抗菌药物分级原则》、《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超常预警和动态监测制度》、《细菌耐药监测制度》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并根据《35种抗菌药物分类遴选基本原则》制定我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为进一步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根据已制定的规章制度,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将具体工作深入细致开展到临床实际工作中,积极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工作。

  1、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且明确院长为第一责任人,业务副院长为具体责任人,各临床科室主任为直接责任人,院长与各临床科室主任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步骤和要求积极开展此项活动。

  2、积极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召开了专题会议传达各级各部门有关会议精神并做了积极动员,同时还认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了两期抗菌药物有关知识培训,培训后进行考试。做到人人知晓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3、按照实施方案的具体目标要求对医院的抗菌药物目录进行认真梳理,严格筛选,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不超过35种,三代头孢类品规数量、氟喹诺酮类品规数量均未超标,强化“一品二规”结构,每种药品通用名称下只保留1-2个生产厂家的产品,形成了我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已上报市卫生厅局备案。

  4、认真落实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制度。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规定各级临床医师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严格执行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住院医师只能使用非限制级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主治医师可使用非限制级和限制级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副主任医师可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5、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每月按照处方评价标准对门诊处方不少于100张进行点评,对处方点评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科室及个人,要求立即整改,并扣科室当月绩效考核分、个人承担相应处罚。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有明显下降,

  6、对每月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动态预警监测,监测结果在科主任、护士长例会上公布,会后向科室传达。对未达标的科室进行预警,要求整改。每季度对抗菌药物使用量、金额做出排序,分析其合理性并进行通报公示,及时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对超常使用抗菌药物的,及时给予停止使用。

  7、每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根据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

  8、积极推行临床药师制度,开展临床药师工作,加强对临床药师的培养。

  三、存在不足

  1、通过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调查,我院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以及使用时间、接受清洁手术者,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方面有待加强管理。分析原因,有些科室对我院的抗菌药物的各项组织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组织学习力度不够,个别医生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内容含糊不清,没有严格按照《指导原则》使用抗菌药物。同时,我院手术间无层流设备,空间达不到无菌条件,医师对术后患者的感染率产生担忧心理。

  2、临床药师制工作刚刚开展一年,处于初级阶段,工作开展尚不到位;我院每年拟招入临床药师不到位,现有临床药师参加工作不久,缺乏工作经验,有待完善。

  3、部分监测不到位,如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生素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等尚未进行监测。

  四、整改措施:

  1、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全员培训。要求科室加强组织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学习,达到人人知晓。

  2、落实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督导小组的职责,定期检查各科合理用药情况,把不合理用药的科室、医生全院通报。

  3、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督查力度,严格落实奖惩措施。

  4、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力争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各项指标在规定范围内。

  5、临床药师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真正在临床药物治疗工作中起到积极作用,达到能和医师一起为患者提供和设计最安全、最合理的用药方案。

  6、努力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和理论保障。

  7、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自查报告】相关文章:

抗菌药物自查报告03-09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自查报告08-15

抗菌药物自查报告7篇03-17

抗菌药物自查报告(通用11篇)06-08

抗菌药物自查报告(通用14篇)11-10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自查报告08-12

抗菌药物分级与使用管理制度12-21

国家应从制度上重视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08-15

基本药物自查报告04-11

药物自查报告分享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