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考察报告>地理野外考察报告

地理野外考察报告

时间:2024-11-26 08:27:12 考察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地理野外考察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理野外考察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野外考察报告

地理野外考察报告1

  一、适合地理课堂推行素质教育的几种方法

  (一)设疑推进法,培养自学能力。

  所谓设疑推进法就是将某章节设计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问题,这样可促进学生看书、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早日养成自己学习掌握知识的习惯,而且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基于这一点,我认为现在新课改了,留给学生们自主表达的时间和机会比以前要多一些,咱们唾沫星子满天飞,学生不一定爱听,可是让学生们自己“speak out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又会出现问题,而这些问题大有可能是这节课的难点重点,也是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学生通过看书、思考完成。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完成。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多变灵活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想法实际上是我校提出的“三步教学法”,即问题切入,延迟回答,合作交流的一个再应用,更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很广,效果不错,大家不妨试一试,还要注意,最后别忘了回扣问题。

  (二)巧施情感教育,注重引导方法。

  国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情商大于智商。高尚的情感具有巨大的诱发力和无形的钳制力,它能牵动人的情丝,拨动心弦,产生出一种感化人心的奇妙力量。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只有注重情感教育,讲究方式方法,才能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亲密无间。为此,教师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心交心,诚心待人。二要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探索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精神力量。笔者在给学生讲课时,先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再在黑板上画上相关的图形,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他们都踊跃发言。能力高超的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先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取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当学生对你坚信无疑时,你的主导地位也就确立了起来。

  (三)野外观察法。

  以往地理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需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需的。例如,讲到陆地地形时,我就组织学生考查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我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如,讲解自然灾害部分中有个野外自救和生存本领,光讲解学生们兴趣已经上来了,如果再引导一下:到暑假了,三五个人结伴到附近的山区可以体验一下,过上一夜,那么关于如何宿营、取水,以及山区的等高线分布,泥石流来时的逃生路线等等,都一股脑地迎面扑来,对于切实体会地理的.实用性,不用咱们强调,学生自然深知这一点了,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整合。实际新课改新教材在理论上已经非常注意这个事情,只是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平时运用的并不多。实际并不是很难办到的,再比如,讲城市空间结构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去调查所居住的城市的各功能区的分布,并分析其优势和原因,如此一来,学生的理解能不透彻吗?

  (四)老师引导的学生自我表现法。

  其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显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就需要在“动”字上下功夫,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二、地理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方法运用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虽多,但并不是都适合地理教学的每一章节,所以不管运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找到教学方法与各章节的结合点。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基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深入钻研、灵活处理教材。基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教给学生求知的工具和手段,就是符合教育的目的的。这就要改变过去在应试教育中以考试为目标形成的教学习惯和方法,努力探讨和实现教学过程中要素关系的转变。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课堂转变为教师为学生指导和活动组织的课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把知识内容设计成一个个联系或可以启发学生感性认识的趣味性的知识点,让学生得以主动发现和认识。

地理野外考察报告2

  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了达到培养国家公民的目的,我认为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实践,尤其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身边环境开始,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然而作为学生,能参与地理实践的机会和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参与地理野外实践并有所收获,我认为需要在本地结合课程内容建立一些适合学生活动的实践基地,开发具有可操作性的地理野外实践课程。

  一、地理野外实践基地的开发设想

  野外考察活动由于受环境安全、学习时间和考察难易程度等条件的限制,适宜选择以就近为主,路线安全,地理特征明显,具有实践价值的地点。而考察活动的时间可以选择天气较好,课业负担较轻的时段,例如针对七星岩景区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类型多样因此设想将其开发为野外实践基地,步骤如下:

  1.查阅文献,收集资料

  教师查找相关资料,研究七星岩喀斯特地貌类型、分布、特点和成因等背景材料。整理这些素材,最后形成基地资料文稿。

  2.实地考察,精确考察目标

  教师进行实地考察是课程设置的重要环节,因为在考察的过程中,要思考如何设计实践课程,计划课程实施的进程和预估效果。如:教师在考察时要对典型地貌作以全面、系统地观察和考察,并做好记录和拍照工作。

  3.室内总结,绘制考察线路图

  将实地考察的结果结合前期收集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典型考察目标,并绘制考察线路图。

  二、野外实践考察方案的设计

  1、预期目标

  (1)通过对七星岩喀斯特地貌的考察,了解本地该地貌的类型、成因和特点,探究流水溶蚀的过程;

  (2)学习野外考察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用相机拍摄一组反映该地貌的照片,做好考察过程的原始记录;

  (3)运用考察素材撰写,提高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

  (4)举行实践活动成果交流和答辩会,提高学生合作与思辩能力。

  2、考察前准备工作

  相关知识简介及介绍考察方案;成立学习小组,进行考察纪律及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准备考察工具:笔记本、笔、相机,稀盐酸,如有条件可携带便携式GPS等。

  3、学生考察学习设计

  共分为四组,以组长主持、全组合作的形式,每组分别完成以下其中一项学习内容:

  小组

  考察内容

  收集素材

  思考问题

  1喀斯特丘陵、溶蚀洼地、溶洞、石笋、钟乳石,地下暗河,落水洞等喀斯特地貌

  拍摄一组相片并作好文字记录

  喀斯特地貌有哪些特征?是如何形成的?

  2观察七星岩喀斯特丘陵上的土壤与植被;用稀盐酸鉴别岩石性质。

  拍摄一组相片并作好文字记录

  石山上的土壤与植被有何特点,为什么会这样?

  3天柱岩不同高度的溶洞

  拍摄一组相片并作好文字记录

  一共有几层溶洞,这些溶洞是通过那些地质作用形成的?

  4石室岩摩崖石刻

  拍摄一组相片并作好文字记录

  这些石刻记录于什么时期?对当时的地理环境进行了怎样的描述?

  4、成果交流师生共同对本次地理实践课程做出总结和评价。

  三、对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感悟与思考

  从教学角度考虑,我认为开展野外实践教学会给师生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

  首先,野外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高中生学习了很多地理理论知识,但是这些概念只是课本中抽象出来的符号,落实在不同区域会呈现不同的现象,因此仅仅课堂教学会使实际的生活和书本的内容出现断层。而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就是连接课堂与现实的桥梁。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改变了他们传统的认知方式,不单是仅靠耳朵听,还要用手摸、用眼看、甚至用鼻子嗅,面对与书本上不一样的东西,他们会不断地提问,肯定、否定、再提问。这样的学习过程,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敢于质疑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为其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野外实践教学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会发生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使教师这一知识传授者的行为受到限制,不能将地理这门学科经典和精髓的学习方法——即野外考察(调查)传授给学生,教师因此也逐渐丧失了野外考察的能力。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提升了教师自身的野外实践水平,促进教师不断思考探究,有利于教学研究的发展。同时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评价发生改变,如更关注学生学习的实践性与参与性,更重视学生学习评价的持续性与即时反馈性。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演变成为一种教学相长,互相帮助,共同探究,合作学习的关系。

地理野外考察报告3

  一、培养地理兴趣——现代媒体教学法

  现代教育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象、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主要以图象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应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我将大陆漂移假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软盘装上计算机,然后模拟两亿年前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再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为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培养自学能力————设疑推进法

  所谓设疑推进法就是将某章节设计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问题,这样可促进学生看书、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早日养成自己学习掌握知识的习惯和本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学生通过看书、思考完成。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完成。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多变灵活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创造能力————动手操作法

  让学生动手操作比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这会促进其思考、探索,在不断失败中求得成功。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甚至会迸发出创造发明的火花。

  教师跟学生讲解地轴、两极、经纬度、经纬网等有关知识点时,有些学生纵弄不清楚。经试验,改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后用乒乓球做一个小地球仪,然后评比,看谁做得最好。经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比较顺利地掌握了有关的`知识点,还向教师提出了不少在制作地球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很有帮助。

  四、到实际中去学与用————野外观察法

  以往地理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

  例如,讲到陆地地形时,我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我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地理野外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野外地质考察报告07-08

长白山野外考察报告09-15

长白山野外考察报告(精华)10-18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01-14

长白山野外考察报告经典6篇11-12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12篇01-13

地理野外实习心得体会12-20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精选12篇)10-30

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模板09-20

考察报告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