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档下载>心得体会>《论语》学生读书心得

《论语》学生读书心得

时间:2022-07-08 19:03:1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语》学生读书心得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学生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学生读书心得

《论语》学生读书心得1

  幼时读《论语》,废寝忘食,原来一直以为,最能代表孔子智慧的应该是《论语》了。在《论语》里,孔子犹如仁厚长者,对学生们谆谆教导,对世事过多叹息,劝人向善,故君子以仁。这里是一个正襟危坐、严肃认真的孔子,一身正气,却又木讷慎言,令万世敬仰!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我再进一步观察这个仁厚长者时,却能感到无边的智慧。在《论语》里:子不语“怪力乱神”,子曰不占,吾从周等等,看上去好像中正不倚,单纯无邪。而实际上,绝非如此:当孔子不语“怪力乱神”时,并不意味着他就不知道怪力乱神,他博学多闻,熟知神话掌故。事实上,早年的孔子还继承了殷人尚鬼衣钵,从事过操持丧葬祭礼等各种卑微职业,所以他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子曰不占,实际不是不占,而是不需占,他不但精于占卜,更对《周易》的理解臻于化境,他把损益之道化为寻常日用和学术方法,却不着一丝痕迹。孔子信誓旦旦的说“吾从周”,看似极为推崇周礼,我们似乎相信了孔子的这番话,都认为孔子一生都在为恢复周礼而奔走。但孔子晚年所作的《春秋》,挥鞭天地,整饬三代。以致在汉儒眼里,《春秋》几乎是革了周礼的命。这相当于孔子另立为王了。

  显然,从上面可以看出,前后是有很多矛盾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易》与《春秋》都是孔子晚年学术成果。”晚年时他“有所为有所不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就是他自称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他达到了《周易》所谓的“为变所适”,达到了《庄子》所谓的“鸣而当律,言而当法”。他彷佛就是“易”的化身。令人称奇的是,孔子把所有的高深玄奥都化为寻常,深得简易之道,他似乎始终只是一个寻常老头,只有在我们深入思考体会后才发现他的'不寻常。后儒普遍认为,《易》与《春秋》是孔门高端学术,只有高才弟子才能一窥堂奥,故而知之者甚少。因此子贡才有“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一叹。这种说法的确在理,孔子因材施教,弟子传授不一,造成后世得其一隅者多,能窥全豹者少。

  孔子的平和与高深一直让我摸不到头脑,以我的浅薄的观点,在《论语》,这个老头子怎么说话有时让人感觉颠三倒四,以至于他的逻辑性、系统性可能荡然无存,这我的心目中,窃以为这并不像大儒们所说的“一字不易”的经典。多年来,随着阅历的增加与经验的积累,我一直在尝试性的解释这一切:

  1、孔子教学,因材施教,说话都是有前后背景的,并不是所有的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看《论语》,还应看它背后隐藏的故事。

  2、《论语》所摘之言,非一时之语,而是孔子终身跨度几十年的言语摘要。圣人的思想也不是一下形成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在变化,所以存今是而昨非绝对是可能的。

  3、圣人高深,非常人所能想象。当年孔门高足颜回赞叹“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孔门一代弟子尚且如此,何况我等后学。往事越千年,今天我们的知识、见闻已经远远超过孔子。但他的高明、博大和智慧,我们却不及万一。

  这就是我的个人理解。

《论语》学生读书心得2

  与《论语》相识

  初读《论语》是在九岁,那时是在父母的要求下无奈地阅读,但是在睡前的半小时仔细品读中,发觉《论语》既朴实无华有秀色可餐,白纸黑字,片言只语就勾画出美好图景。“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道出治国真谛;“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酝酿壮志凌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描摹坚贞意志;“仁者爱人,亲亲爱人”,呼唤人间温情。这些朴素而又睿智的言语使我的心灵干净明澈,引我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的世界。

  与《论语》相知

  在时光与岁月的见证中,我慢慢咀嚼《论语》,规范我的言行与学习方法。其中,改变了我的方法与选择的'要数那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还记得刚步入初三时,我急于求成,却忽略了对概念定理的理解,这使我学得并不扎实,各种教辅书上的方法使我眼花缭乱,不知所措,成绩是忽高忽低,不能稳定。无意中,我读到了“温故而知新”,如同在黑暗中找到了指路的明灯。从此,我开始勤于思考、努力学习、阶段复习,终于我考上了实验班、实现了长久以来的梦想。而反复品读《论语》,如在品读香茗中嚼出丝丝甜意:做事不能违背原则,否则必然失败。我豁然开朗。

  与《论语》相悟

  读《论语》至今六年,回味起来,最沁人心脾的是《论语》所蕴含的思想馨香,印象最深的是那一篇《待坐》:孔子“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思想有悖与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但这种平凡的理想源于生活、源于心灵的根本,让我们的心灵和谐饱满,让我们对生活有热爱、有向往,这种理想也是我们所追求的。

  《论语》伴随我走过了六个春秋,无论我面临困难还是身处险境,无论我哭泣悲伤还是吟咏感叹。它就像一位忠实的朋友,为我指引迷途,帮我改变人生轨迹:它就像是一叶轻舟,带我飘过知识的海洋、智慧的溪流,驶向诱人的港湾、神秘的小岛、未知的地方。蓦然回首,我与《论语》相识、相知、相悟,仿若“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的今世的相遇,我与它应该是两千年前注定的缘分吧!

  一句句警示哲理,一次次仔细咀嚼,汇成了浩瀚无垠的书海,畅游其间,采撷下多少?不多,但很有益,就像风尘仆仆的归人接受了家的洗礼,焕然一新。而我还会品味生活,研读《论语》,一点一滴,通透其灵魂,使我的心灵芳香馥郁。

《论语》学生读书心得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咦?大上午的,谁在读书呀?哦,原来是焦作日报社组织校园记者在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呢!

  以前,我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给他们说的'话他们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他们不相信我。我很生气,为什么不相信我呢?但自从读了《论语》后,想起《论语》里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我马上就不伤心了。

  还有一次,我的同桌不喜欢学习,我就耐心地给他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道理,使他感到学习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令人讨厌。后来,他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学习,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虽然再有两节课就不能和任老师共同学习了,但是,任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会永远牢记在心。以后,我还会多读好书,做一个像孔子一样有学问的人,并且还要多读圣贤书,做一个少年君子!

《论语》学生读书心得4

  我爱世界上每一本有用的书,我也意识到,任何一本书的精髓只有经过反复阅读、啃咬和食用才能真正获得。”吃《论语》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从想吃,到嚼,再回味,香甜可口,清爽爽口,真的很快乐。

  合上书,仿佛能闻到芹菜的香味从中溢出,我陶醉在《论语》的话语中。

  我第一次读《论语》的时候,正好是五六年级。当时,我以为《论语》只是一部白纸黑字的古文,真的很无聊。再看《论语》的时候,是大年初一。我觉得《论语》不仅朴素,而且美丽。虽然白纸黑字,寥寥数语,却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三军能胜俊,匹夫不能胜志”,年初,豪迈的气魄非同寻常,“仁者不相貌,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对这四个字的描写是金先生的风度;一个仁爱的人爱这四个字,言简意赅,时时呼唤着人间的真情;“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概括了为别人做事的本领和老师们孜孜不倦的话语。这些简单而睿智的话语让我的心变得干净而清晰。《论语》也把我带入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世界。我懂得如何对待生活。

  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把《论语》吃透,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坐以待毙》中有五、六位孔子,有“无春,无春衣,无春衣”之称。有六七个孩子在彝族洗澡。风吹,舞,雾,唱,还。”对!一个人能和同伴一起跳舞,同时唱歌,轻松愉快地回家,这是最幸福、最简单的理想!这种理想不同于别人“修身养家、治国安邦”的理想,但这种平凡的理想却能充分体现我们对省会的热爱和向往《论语》让我明白,权力和地位只是繁荣的一瞬间,只有悠闲舒适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论语》使我完善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使我的心润而香。

  在我的书房里,《论语》是我的指路明灯。进入初中二年级后,我渴望成功,却忽视了对概念和定义的理解。这让我在学习上感到困惑,教辅书中的各种学习方式更让我眼花缭乱。后来,我又拿起初中课本,仔细回忆了《论语》中的两条人生格言:“学而不思,学而不学,学而不学,学而不学。”。这句格言所倡导的踏实严谨的学习态度,规范了我的学习观念,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论语》的味道就像嚼出苦薄荷的甜味。在甘甜之前的这些苦楚使我明白,我决不能违背做事的次序,在地上前进,否则我将失败。

  《论语》的每一点,虽然都是由许多平凡的文字组成,却创造了许多人不平凡的生活。我相信他们也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开一朵更加灿烂绚丽的花。

《论语》学生读书心得5

  在学习班里,同初一预备班的学哥学姐们读到了初一上册的课本,其中,《论语》这篇文章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起初,我看不懂这奇怪的古文,看不懂那极其深奥、奇怪的文字。之后,教文言文20__年的那位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其中的大意,让我们读三遍,然后,背下来,我觉得十分容易,比死记硬背强多了。最后,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下面,我选了几则论语,分享给大家。

  论语之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大意是:学习之后按必须的时间复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到来,不也很快乐吗所以我觉得,人生,好比一块面包,你已经把一块面包吃完了,不必须你的一生就过完了,你能够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更好吃,更有用处的东西,不是吗

  论语之二: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大意是:我每日反省自己:替别人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读到这篇论语的时候,我觉得此刻的孩子一般都很任性,不会反省自己。我就应学会检讨,学会反省自己,同学们你们也就应行动了!

  论语之三:子曰:岁寒,然后之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大意:碰上寒冷的冬天,才明白松柏最后凋谢。读了这篇论语。我明白人的'知识是无穷的。随时随地都能够想出一个创意。

  以上几句中,有好几句论语是孔子先生写的,他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儒家创始人,是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读了上面几句论语,你是否感觉自己又增长了一些知识,又懂了几分道理,那就请继续在论语中遨游吧。

《论语》学生读书心得6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最近读了《于丹<论语>心得》,于丹的讲评着实让我佩服,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大家孔老夫子的这一句话,它让我想了很多。

  孔子很看重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朋友的作用,他主张我们交正直、诚实、知识面广的朋友,而不赞同我们跟那些性情暴躁、优柔寡断、心怀鬼胎的人做朋友。那些好的朋友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果决,在自己疑惑时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明辨的能力,是宽容的态度。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朋友就好比一面明镜,可以看出自己的得失,也可以反映出自己的道德品行。当自己因为方向而迷茫时,又可以及时为你指明方向。

  在书中看到这样一个苏轼与佛印交往的故事:苏轼是一个大才子,而佛印是一高僧,俩人经常在一起参襌,打坐。有一天俩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我像什么佛印答: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说:"我看你像摊牛粪。"表面上,似乎佛印又吃了亏。回到家,苏小妹对苏轼说:"参襌的人最讲究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你像尊佛,说明他心中有尊佛,而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中有什么吧!"

  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我想:遇上开心的事,就尽情享受,与人分享,因为你的快乐也会让别人快乐;遇上难过的事,一时的悲伤难过人之常情,但长时间沉迷于此,你的生活质量就会大大下降。希望大家都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快乐地生活!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朋友,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是很相信这句话的。这并不是说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现实的可悲的社会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谭。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机会总会相对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处世哲学……正是在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纳的基础上,才会成为朋友。事实上,你不能期望贵族会从心里真正接受平民成为他们的一份子。他可能对你和蔼可亲、体贴照顾,那是一种教养、一种礼仪、一种体现自身优雅高贵的表现形式。无法通彻地了解相互的生活习俗、知识结构、文化构成等等,又何来的沟通和所谓的心灵碰撞?又谈何长久的相处、融合及接纳?

  以前总说门当户对是封建毒害的残余,但真的没有更现实的意义吗?就我看来,它是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经常被忽略的、精神层次上的铺垫。当然,我并不是说要把其当成一种铁定律例来执行,而是认为应该作为必要的参考来对待。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好的朋友是良师,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想、行动,令你觉得快乐幸福,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好的朋友不见得时时刻刻陪伴在身边,却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地站在你身边,也许仅仅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种态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离的。否则就是非爱行为,就是事君数,思辱矣;朋友数,思疏矣。

  那么如何可以结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让自己成为善良的、乐观的、幸福的人,使自己与这些美好的品德相贴近,那么至少可以在与这样美好的人相遇时共品一杯茶。

【《论语》学生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论语》的学生读书心得01-17

《论语》学生读书心得02-06

《论语心得》读书心得10-20

论语读书心得05-30

《论语》读书心得08-24

论语的读书心得01-07

论语读书心得06-14

《教育论语》读书心得07-28

小学论语读书心得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