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培养幼儿对体育游戏活动兴趣
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兴趣是游戏的必备条件,是游戏活动本身独有的特点,利用游戏形式,将基本动作技能的锻炼寓于趣味性很强的游戏活动中,能充分满足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表现等情绪化的心理需要,其教学效果是明显的。因此,在选择幼儿体育教学活动内容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的身心特点,以基本动作和活动方式的特点为依据,设计符合幼儿兴趣和认知背景的体育游戏来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在实践工作中,我的认识和体会如下:
一、积极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德国美学家席勒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这句话说明游戏对人的重要,在培养幼儿积极情绪情感方面游戏亦同样重要。对幼儿来说游戏可以用来发泄情感,从而使情绪情感更易于控制。象绘画、涂色、玩泥、玩沙、玩水、唱歌、跳舞等都可以使幼儿表达自已不同的情绪情感,从而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另外,幼儿在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中能借助象征物体表现不良情绪。我认为指导幼儿游戏中成人不要过多禁止幼儿表达消极情绪,或只允许幼儿有“好”的表现。因为幼儿弱小无力,不能完全理解自已内心发生的事情。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某种程度的焦虑或不满。而游戏正好可以使幼儿从这些不愉快的情绪中得到释放和解脱,有利于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
游戏作为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发挥着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游戏有着其特有的重要地位。因此,游戏对积极情绪的培养,首先,体现在让幼儿自主游戏。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活动,是幼儿最喜欢也是最经常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感受的主要是积极情感,伴随着欢笑的面部表情,反映的是与满足、宣泄、尽情、自得、轻松等有关的内心体验。正如弗洛伊德的观点,游戏是由快乐原则支配的,所以游戏往往给人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幼儿园与家庭中要多让孩子游戏,孩子在游戏中最容易获得积极的情绪。游戏是自由的,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幼儿通过游戏自然地表达情感,将内心存在的问题通过“玩”暴露出来,使紧张、焦虑、恐怖等不满消极情绪体验得到充分地表达和发泄,使健康积极的情绪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发展起来。在角色游戏中,明明扮演一位老师,他表扬小朋友,叫他们画画、折纸,得意的笑容挂在脸上;欣欣扮演一个妈妈,她假装洗菜、烧饭,让“小宝宝”不要哭,说“宝宝不哭,要开心点!”小朋友都玩得“咯咯”笑。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了积极的情绪体验,得到了当大人的满足、自信,这种快乐是从“玩”中获取的。他们不能从实际生活中体验到,于是在游戏中获取,使他们的情绪有所释放与满足。他们的游戏是自愿的,不是成人所强迫的,让孩子参加游戏、同他人玩耍、让儿童在自己的活动和活动成果中体验,从中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及得到对人宽容和忍耐的力量。游戏是自由的,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自由确定游戏主题,让其自由发挥吧!
二、形象的情景设计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体育活动中的游戏情境法,是指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来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
1、因地制宜,创设游戏情境,积极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
幼儿园内的一些自然的资源,也是开展体育活动的一个宝贵资源。如:园内操场上的黄点子,这就为幼儿玩体育游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幼儿可以在里面自由的玩“跳格子”、“走象棋”等体育游戏。又如在小班幼儿的体育活动《小手小脚的旅行》,教师利用园内现有的大型玩具以及水池,草地,攀登架等,创造了一个能干士兵旅行的情境。鼓励幼儿克服困难,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相反如果单一的机械性练习,孩子会觉得很枯燥,教师应将体育教学贯穿于富有童趣的情景活动中。例如:在体育活动《飞快行动》中,教师将活动贯穿于幼儿营救伤员中,幼儿扮演小救护员,教师又创设情境,队员们抬着担架,走过独木桥(走积木)、跳过小河(绳子)、绕过树林(椅子),将受伤的小动物抬回来。这样幼儿很自然的进入活动,并投入的去充当角色并在其中主动锻炼。让幼儿走、跑、跳、绕、抬这些动作都得以练习。
2、提供适宜的材料,帮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
体育活动的材料是幼儿充分开展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有研究显示,在对小班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有65.7%的幼儿对于物品的假想能力,即能够把一物多用、做到以物代物。可见,在活动中,幼儿具有很丰富的想象力。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颜色鲜艳的头饰、造型可爱的娃娃,逼真的玩具,能使幼儿玩体育活动时更加的投入,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从而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三、一些趣味的游戏规则有利于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人生最重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形成。可见幼儿期是人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极为重要的阶段,主题活动初期,无论什么游戏幼儿都是兴致勃勃的,争先恐后乱作一团,教师喊破嗓子,很难维持秩序。注意力集中在各种好玩的器械上,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根据游戏情节将规则趣味性化。使幼儿的运动积极性促进整个机体的活动,加强代谢过程,提高活动能力。比如说:孩子爱玩大风和树叶的游戏,老师先明确每个幼儿的角色,定好规则:小树叶不能飘出所规定的范围,然后请小树叶轻轻飘,忽然大风来了,小树叶的兴趣就走向高潮,这时的小树叶就毫不隐瞒地体现出各自的姿势与神态。老师还可以赋予自己“总指挥”的角色和幼儿共同游戏。
四、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有利于激发游戏的兴趣。
要让幼儿由被动模仿变为主动探索,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创新;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是智力的竞争,是人的创新与发明的竞争;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的综合实力,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而创新意识的培养正是我们传统教育所欠缺的,幼儿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黄金时期。关键是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如果学习活动只是机械模仿,那么,幼儿仅仅是被动地去做教师要求他们做的事,即使他们学到了些什么,也不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了解如何去做,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养成依赖性,影响主动性和自信心的发展。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幼儿大胆的去创造、尝试、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动作技能,又增强幼儿的体质,并使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创新、新的提高,其创造性培养就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如在《孙悟空打白骨精》的游戏中,老师以“总指挥”的身份引导猴孙们观察眼前的材料,并开动脑筋,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材料,通过这些障碍来营救受伤的师傅、师兄们。这样,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使幼儿的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有机结合,教学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完成了。
五、根据能力差异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有利于激发游戏的兴趣。
每个集体中都有强有弱,有些孩子,运动能力比较强,在活动中不仅能达到老师预期的活动目标,而且还能创造性地想出了一种器械的多种玩法。还有个别孩子,运动能力比较差,相对自信心也较差,为了鼓励能力差的幼儿对活动感兴趣,能力有所提高,我们尊重个体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由易到难慢慢引导,帮助他们,尤其是有过失败经历及不敢尝试活动的幼儿,教师的态度会改变孩子做事的态度,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活动的兴趣。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形成活泼、向上的性格。
总之,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我们老师要作为孩子们的引导者,在活动中时时注意幼儿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每一次的活动,有意识的发展幼儿各方面的兴趣,要使幼儿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幼儿对某些事物或某个活动的兴趣,多是直接的、暂时的、不稳定的,这种兴趣多是由幼儿的好奇心引起的,一旦幼儿对它的疑问解除,兴趣就消失。所以我们要注意使幼儿游戏活动与高层次需要联系起来,与幼儿远大的理想结合起来,在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着,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调整、不断地总结,培养幼儿对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让孩子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
【培养幼儿对体育游戏活动兴趣】相关文章:
幼儿体育游戏活动教案01-14
幼儿体育活动游戏教案06-12
培养兴趣作文02-26
幼儿体育游戏10-26
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教案01-07
幼儿体育游戏活动教案15篇01-14
幼儿体育游戏活动教案(15篇)01-14
幼儿的体育游戏教案01-14
幼儿体育游戏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