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档下载>心得体会>语文新课标心得

语文新课标心得

时间:2023-01-06 16:18:01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语文新课标心得1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新课标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新课标心得15篇

语文新课标心得1

  通过中国研修网,我首次关注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本)》,并在研修网上跟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教授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吴教授将课程标准的实验稿、20xx年版和20xx年版课程标准进行对比,一目了然地反映出20xx版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上的'变化,20xx版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改变了原来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几大板块,而是变成了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这三大学习任务群。整个培训中,“学习任务群”这个新概念是个高频词,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学习任务群是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学习任务群是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多重对应关系,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指向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同时各具特定的育人功能,整体推进与侧重发展相结合,各学习任务群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相互交叉、渗透的,体现了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要想吃透新版课程标准,还需要继续深入学习、理解、才能用理论指导实践。

语文新课标心得2

  近期,我研读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对20xx版《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新、更全的认识,也为今后在课堂上更加准确的解读教材,把握教学方向,制定教学目标与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撑。

  下面,我就围绕感触最深的“写话、习作教学的目标达成”的研读与理解,结合书本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收获。

  20xx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教学的义务教育九年总目标,只有一句话:“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笔者对上述内容做了如下阐释。

  1、作文不是文学创作,作文就是说话。

  现实中,孩子们往往怕写作文,原因有二:其一,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感到没什么可写;其二,偶尔发现有东西可写,却不知怎样写才好。加之语文教师作茧自缚,以过高的要求指导写作,只恨一个学期培养不出一个“茅盾”,也就是说,将培养作家当成自己的任务。殊不知小学作文教学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培养作家的任务。就普及教育而言,大部分学生能比较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作文考试时的歌“二类卷”已经很不错了。

  2、从实践中学习写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成功,得益于他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作文,而不是脱离语文实践,泛泛而谈写作知识和方法。

  3、尽量把话说的好些所谓“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就是说,要学会以记叙为主的表达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修改作文。

  既然语文课程标准缺乏微观的阶段目标的详细阐述,既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材没有科学的令人满意的作文训练体系,既然小学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无所适从,那么,构建一个尽量科学而实用的训练体系就是迫不及待的任务。以下为简摘内容:

  一、一、二年级造句训练

  写话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是说,应该从“造句”开始学习“写话”,学了某几个词语后,就让学生将这些词语连缀起来,造一个简单的句子。随着所学词语的增加,在维护孩子积极性的前提下,鼓励孩子们的写话兴趣,让他们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二、三年级观察训练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习作”,最大的困难就是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积累作文的材料。

  三、四年级积累语言材料,仿写训练

  鼓励学生多读古人的诗词歌赋,今人的优美散文,中外精美的小说,报纸杂志上的时文。教学学生阅读方法,如古诗词、名篇要朗诵,知识性作品读和思想结合等。在读的同时,要记下精彩的句段和句子,记下名言名句,集腋成裘。在积累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词语的积累,同时更要注意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读写结合”是在语文界极有影响的教学原则和策略,是利用“读”与“写”互相迁移,同步发展,以“读”来促进“写”,以写再来促进“读”。写作作为一种技巧,在最初阶段也离不开模仿。“仿”的是范文的观察、选材、构思、谋篇成文的方法技巧。

  四、五年级训练作文构思的能力

  进入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对作文的方法也有了初步的认知。因此作文训练中应突出篇的训练,重点指导学生文章构思的能力。构思能力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剪裁、布局谋篇等内容,这也是习作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五、六年级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是写作的一部分,一篇好文章的形成,离不开改的功夫。

  读了笔者对写话、写作的阐释,让我茅塞顿开,大有醍醐灌顶之感。

  首先,作文不是文学创作,作文就是说话。我们往往站在成人的角度、文学的角度要求孩子写作文,解析写作的方法、技巧,而忽视了小学阶段最根本上需要解决的是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解决生活问题的应用文;写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写想象中的景、物、事的问题。这种写作较为随意,只要思想集中,叙事清楚,内容具体即可,没有过多技法和艺术造诣的苛刻要求,旨在培养兴趣,乐于表达。

  其次,“作文源于生活”。习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而获得素材的方法就是观察与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先作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经常性的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孩子学会不同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丑”;感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另外,实践解决孩子有话可说的重要途径,因为亲身经历,所以感触较深;应为亲身经历,所以更清楚事情的过程;因为亲身经历,所以作文才会富有真情实感。

  最后,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指出:“要考察学生对作文的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段文字特别强调“修改”,也把修改能力训练指向了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日常训练中引导学生关注习作(写话)中的语序、标点、遣词造句、选材、谋篇等问题,运用具体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自改作文,并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互改作文。在大量的练习实践、讨论推敲中提高语言文字的修改、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语文新课标心得3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通过学习新课标,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进一步增强了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是指导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标准和要求的准则。目前,尽管我国全国上下使用的语文教材不尽相同,但是都是在同一个教学大纲的引领下的语文教学。这次再一次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我对语文教学大纲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这门学科的工具性、工具性与思想性、工具性与人文性。也更明确了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规定较以往的大纲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将语文教育与终身发展联系了起来。提出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发展个性;

  (2)突出语文教育中的文化因素,主张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感染;

  (3)强调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4)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5)提出语感的培养,在语文教育中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6)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注意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加强综合。

  二、进一步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对教学的影响。

  过去曾有人说"只要能认识字就能教学语文"。这是对语文教师的极大的贬低,但同时说明语文教师是比较容易当的。但现在我要说的是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大家所理解的那样。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现在的学习及将来的发展。还有就是真正让我们认识到的现在有人可能不太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并不需要教师进行多大的提高,其实不是这样,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那只能说明这样的教师的职业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本质工作也并不易。也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先要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其次还要有过硬的教育教学本领;再次,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养,要不断与时俱进。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才能更好地进行好小学语文的教学。

  三、让我更进一步系统地了解小学语文几大教学板块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发展。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口语交际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活动教学的特征以及这几大板块教学的国内外发展趋势。真可谓是受益匪浅。以前我们教学时大多只注重阅读和习作教学,这次学习让我进一步懂得了其实这几大板块的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师在每一个板块都为我们呈现了这个板块教学要求、学生学习时的能力特征、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学生能力的建构以及能力的培养等。可以说是从理论到实践都给我们指出了该如何做。

  四、为我们指明了小学语文改革的方向。

  在这些资料中教师们特别提到了我们小学语文改革的过去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分析了小学语文改革的现状,还向我们传达了小学语文在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方向。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会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语文新课标心得4

  经过本次新课标的学习分享活动,我意识到新课标是一种新的学习,讲究学生们自主学习;新课标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新课标要求学生语文的.学习方式要从单一学习转变为综合性学习;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素养,践行新课标的理念,提升课堂效益。

语文新课标心得5

  学业质量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被首次提出。“学业质量标准对于教师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或者说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就达到了相应的要求,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这样有效地避免在实际教学中学得过多、学得过难的问题。这是一个重大的改变,对于下一步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供了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学业质量的内涵是: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依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四个学段的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之间相互衔接,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为核心素养评价提供基本依据。

  读其内涵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思考和研究内涵中提到的一些关键词。比如“学业成就”是指个人在学业方面的表现,有低成就与高成就之别。低成就指的是学生的学科成就低于预期的标准,例如高智力的学生,学科成就在中下程度,与预期的成就有差距。校园中经常提到的高智力低成就就是典型例子。高成就是指学生的学科成就高于预期的标准,例如中等智力的学生,学科成就达到中上程度,高于预期。这类学生则属于高成就者。“核心素养”我们可以知道是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神美创造。“维度”这个词语我查阅了,不过查到的大多指的是物理、数学、哲学方面的意思,对于“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这句话的理解,还有待更深入的思考。从“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这句话中,在这里也给我们指明了一些方向去设计——“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学业成就离不开“运用情境”,那么我们就应该在“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是去做学业质量。有的类别还要把“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整合进去,这似乎又是一个很大很艰巨的任务。那么我们回过头想一想,我们以前做的'作业是否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呢?在看“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怎么去描述呢?“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以什么形式体验出来呢?

  内涵的最后一句话指出“四个学段的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之间相互衔接,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为核心素养评价提供基本依据。”在这句话中,“相互衔接”“进阶”“评价提供基本依据”等关键词句中,这就引导我们要去通读四个学段的学业质量描述。在学业质量描述中,我们应该会有更多的收获。

  短短的一段话,可以解读和思考的内容有很多。这一本新课程标准可以解读和思考的内容有更多。多思考、多学习,相信在新课标的学习和帮助下,语文会越来越好。

语文新课标心得6

  我参加“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的培训,辛苦、兴奋而又期待。

  指导老师班为我们介绍了一位位有着各种优秀头衔的专家时,我认识到自己有幸加入了一个专业、规范、有着先进理念的培训队伍。这十天的的培训必将改变我语文教育的专业化成长之路!

  听了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认识到要让学生有创新精神,那么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怎样才能有做到这些呢?我想到的是:厚基础,广才学,薄名利,远物欲,乐在其中。

  睿智的老师,让我们见识到了来自中国顶级中学(清大附中)语文教师的风采:在质疑中辩词义,在思索中排语序,在快乐中练铺叙,在分析中写题记!在这堂示范课中,我们初步认识了教育的理念:真实、自由、个性;学习了老师新语文教育的`方法:举三反一、“咬文嚼字”,美读吟诵,化意为字,真实自由,重文写白。

  我理想中的语文课是细腻又深刻,美好又真实,新颖又严谨的,是充满人文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是启迪学生智慧,引领学生理想的。是啊,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理念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应抛开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诱惑,积极吸取先进的课改成果,投身新课改的浪潮,努力学习,让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设,在实践中成长。尽管前面的路是曲折的,甚至是泥泞的,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从头做起,有自信,能坚持,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一定会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的语文教育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当然,还要感谢老师,你们真的辛苦了,想余下的几天学习会更加的精彩!

语文新课标心得7

  今天听了北京师范大学吴欣歆老师关于新课标的解读,感触和收获颇多,印象最深刻的是课标中关于课程内容的变化。

  20xx年版的课标把课程内容定义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概念上有一个进阶的过程,寓意着学生学习上的循序渐进,并且学习任务群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目的的达成。作为教师,我们要追求的是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知识的简单获取,而是渗透于生活的实践当中,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的体现,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也使得学生实现了知识上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语文新课标心得8

  第一次接触语文课程,接触课标是大约在20xx年。到时候还在读大学,坐在师范学院听班主任郭琦老师上课。

  那时候,在那个小教室里,每人拿着一本淡黄色的课标,跟着老师圈划“三维目标”,死记硬背其中的内容。那时候对这本“小黄书”一知半解,学完之后很快就仍在书柜里了。直到工作之后,叩开教学研究的大门,才知道这本书的重要。

  20xx年的课标是一个版本,十年过去了,课标经过一线老师和专家们的研磨终于有了新的版本。十年,曾经的少年可成也成为大腹便便的老先生,近几年出生的孩子也将接受新课标的洗礼……

  话说对于新事物的出现我是很激动的,那天虽在忙其他事,但也插空点入教育部的网站,想第一时间了解这一版本的新课标。可惜网络实在不通畅,或是网站问题,从10点一直到12点才打开了这个版本的《语文课程标准》。

  一、语文核心素养

  以前在小学和初中的义务教育阶段,是没有明确提出什么是核心素养的,用的是高中课标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如核心素养则根据时代的变化,定义为: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这样的核心素养内涵,更加指向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其逻辑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学习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运用、思维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定的语感,并且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平时我们在学习一篇篇课文中。遇到一些高级的表达,优美的句子,要求学生被送下来,学以致用。丰富学生的生活。

  思维能力在这次语文新课标有很明确的论述,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学生说出“你从这段文字中看到什么画面?”学生在描述画面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逻辑思维则是训练归纳课文大意,辩证思维则是训练阐述“辩证类”问题中正反两方的观点,创造思维则指向表达,说或者写出一些不一样、有意思的文字。

  三、课程的主题内容

  根据时代特征,明确了课程的主题内容应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语言能力的发展需要通过一次次学习,一章章阅读,一轮轮训练,而训练的内容的主题就是以上三种文化。其中中华传统文化放在首位,因此我们作为语文老师需要多涉猎中华文化的知识,丰富脑海中知识理论体系。同时,也要对党的百年革命奋斗史及其精神有一定的了解。

  四、学习任务群

  先是高中的课标提出了十八个学习任务群,终于义务教育阶段也提出来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分别是:

  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一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任务群的意义是让学习不只是学习知识,更加指向问题的解决,知识的运用。也就是说,以后学生不只是学知识,更是完成语文学习任务,通过通过观察、阅读、分析、整理、写作、游览、参观、查阅等等学习活动,解决具体情境的问题。将知识蕴含其中,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因此,我大胆猜一猜,往后的考试,或是中高考,试卷将会分成一个个的专题任务,配以大量的阅读材料,老师通过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的掌握将成为完成任务的前提条件。

  五、课程评价

  新课标更加指向“立德树人”,对“人”的培养,因此特地强调了“过程性评价”,就是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态度更重要,知识掌握因人而异,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双减”的背景下,课标中还加入了“作业评价”,作业要多样化,精致化。课标中提到:除写字、阅读、日记、习作等作业外,还应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

  课标提出,阶段性的评价更加建议用表现性的评价,这点和我前一篇推文的观点不谋而合。确实,形成性评价方式,应该要“活起来”了。

语文新课标心得9

  我静下心来,又一次认真的阅读了新课程标准,感受颇深。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会有效结合“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五、突出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体验性,激发学习兴趣

  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学的体验性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的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的活动过程。体验性学习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丽风光,自然科学常识,童话寓言故事等,不仅有生动故事的感染,优美语言的欣赏,而且有人文品质的熏陶。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现状。学生学习的真谛在于“自悟”。语文教学的体验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增强学生的态度、意识和观念,发展其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良好个性,在教学中应予以充分关注。

  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项活动,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因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是对以往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观念的挑战,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语文新课标心得10

  “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教学目标就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他们的阅读量,让其更好的参与日常学习与生活。以“单篇精读”为主的传统阅读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夯实学生基础知识,但已不能达到增加学生阅读量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群文阅读”应运而生。

  它要求教师自主选择和组合一组学习材料,师生围绕这组材料的议题,对所选内容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到求同存异的目标过程。通过群文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阅读信息量、更广阔的阅读平台、更多的能力培养机会。

  让我们尽最大可能地为学生营造生态、开放的阅读环境,最大程度地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地品味阅读,享受阅读。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语文新课标心得11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本学期我们九年级语文加强了第二课堂工作力度。内容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从管理入手,抓好活动落实,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组织活动。现将一学期的活动情况小结如下:

  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手抄报、开展通过“读名著”活动、、“生活中的语文”实践活动、现场作文、古诗词默写、开展改错别字等活动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巩固语文课堂知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训练对语文学科技能的综合运用,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角度,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学习模式的积极性,以营造充满活力而又团结向上的班风和学风。活动形式与内容:第二课堂活动主要以九年级年级组活动为主要形式。由语文教师组织开展活动,初三学生全体参加。

  本学期的第二课活动内容:

  1、小说就像一部部生活的教科书,可以陶冶性情,净化灵魂。我们在初三组织《走进小说天地》手抄报活动。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2、为了增强学生的古诗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锻炼学生记忆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对古典文学的'感悟能力,我们举行了古诗文背默比赛。

  3、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艺术素养,陶冶思想情操,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名著的兴趣和能力,我们在九年级举行名著知识竞赛活动。

  4、三年时光已悄悄过去,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岁月如歌》综合性让学生共同回忆那难以忘怀的岁月。

  5、“生活中的语文”实践活动:4月份以手抄报形式开展,每班上交5优秀作品。

  6、现场作文竞赛:5月份,每班选出10名同学参加,评出优秀奖励。

  7、改错别字大赛:6月份,各班先在班级举行预赛,选出优秀生以分数高低进行评比。

  通过本学期综合性活动,让每位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实践能力方面都有一个大的提高,并在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语文新课标心得12

  跟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教授一起解读义务教育新课标,不难发现语文的课时占比达到了20%-xx%,绝对重中之重。在识字量、课外阅读量、古诗文背诵篇目等量化要求方面,新课标都没有增加,主要变化在在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上等方面,语文的广度和难度有所提升。作为高年段的一线语文教师,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量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为之付出实践,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以便我们更好的开展活动。

  一、“整本书阅读”经验积累

  “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重视序言、目录等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

  语文其实是渗透到各个学科中的,包括理科。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和理解。理解概念、定理和定义,阅读明白题意,才能谈解题。语文在各学科中的地位,就像一座大厦的地基一样,地基稳了,才能稳固支撑起整座大厦。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积累各式各样的.阅读经验,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是核心中的核心。我们谈的经验则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和策略。《西游记》精读与跳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诸如此类,皆属于阅读经验的积累。

  二、“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构建

  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最重要的变化,是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长达十几页的“内容组织与呈现形式”部分,提出了“学习任务群”这个概念。“整本书阅读”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例如,《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要求学生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一定要带着任务去阅读。

  胡适先生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站在语文教学新的发展起点,过去和未来接替承续,机遇与挑战并存同行。面对《语文课程标准》,只要我们保持学习定力,增强自身教学能力,一定可以“积硅步而至千里,汇细流始成江河”。

语文新课标心得13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传统意义下的语文教学进行了一次大的洗礼。在新课标指导下,很多教师正在积极尝试新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反复强调学生要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是和学生共同阅读文本的对话者。过去的语文课,教师就是做整齐划一的工作。一个教师在不同的平班教同一篇课文,情形基本相同。

  教师按教案上预先设计好的步骤,一步步进行,学生除了回答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外,就是听教师讲解。现在要形成一种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教师的一大挑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处理教学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很多理论工作者已经探讨了“如何做”的问题,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只是个程序、环节、步骤、方法的问题,而是某种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结合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因此,我把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误区(或错误倾向)提出来,以期起到打“预防针”的作用。

  一、惟综合化倾向

  新课标提出了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沟通,将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紧密结合的新的综合性学习理念。有的教师为了体现这一理念,有可能将学习的`目标定位于全方位的了解科学知识、文史知识、往往要求学生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搜集资料。将语文课上成了其他的课程,语文课涉及更多的是别的课程,使语文课面目全非。如《勾践灭吴》一文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教学目标有一点只不过是学习勾践在困境中不气馁、不沉沦,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精神。但有的语文教师将课文重点放到了这个精彩的故事的学习上,让学生搜集大量的当时的历史事实,分析历史事实,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还有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上成了生物课,将《看云识天气》上成了地理课。

  虽然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却忽略了语文课的自身特点。语文课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感知、理解、学会鉴定、学会运用、学会发展,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最终形成精神的感悟和积极的价值取向。在语文的教学设计中,首选要考虑语文课的特点才能保证语文教学设计活动的有效性,那种完全撇开语文课的特点,将语文课上成语法课、生物课或历史课的倾向,虽然貌似综合,实际上却是舍本逐末的伪综合,不仅迷失了语文教学的物质,而且破坏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其语文能力的培养,精神世界的提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如同在文化沙漠上建大厦,只不过是海市蜃楼而已。

  二、惟表演化倾向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要让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但一些教师就会放任自流,教师的主体地位严重消失,他们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认为这样才是畅所欲言。例如一些教师为了体现语文教学的民主、互动,例如把学生分为几个方队,设男女主持各一名,教师则以裁判的身分出现,然后主持根据课文的的内容提出若干个问题和要求,由各方队的代表完成,并由教师评定得分。

  整节课的设计定位于在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学习的形式如同一台晚会式智力竞赛。因此,参与者的言行举止也就更多体现出表演的痕迹――问题的回答大多完美无缺,一些公开课上这种现象更是体现地淋漓尽致。这种课的气氛固然热闹非凡,参与者的情绪固然高涨,语文的知识点也以回答的形式逐一涉及到了,课堂上看上去效果很好,实际上却走入了“惟表演化”的误区。这样的课堂,教师忽略了语文阅读的一个重要环节――读的指导。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忍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而“表演课”为了营造热烈的气氛,学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寻找答案和回答问题上,缺乏有效的阅读时间。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教师则依靠学生课前的自由阅读,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意识培养。读的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因此,语文新课标强调对“读”的指导,尤其是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样才能对文体进行品味、揣摩感悟和积累。“表演课”实际上是对学生阅读结果的检查,教师缺乏对学生读的指导,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时间,因此他们对文本的阅读只能依靠自己的领悟能力,当然其效率是极其低下的。另外,“惟表演化”不利用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一些接受能力、反映能力、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只成了课堂的陪衬品,在这种课堂上,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口齿伶俐的学生会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不能使学生均等的享受教育资源和机会。这些基础差的学生就无从谈什么理解体验、感情熏陶和思想启迪。教师既没有承认并尊重课程学习中的个体差异,也没有承认并尊重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

  三、惟自主化倾向

  现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其中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因此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从备课到上课乃至作业的批改都由学生轮流进行,希望以此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淡化教师作用的“惟自主化”课程看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上因为教师作用的丧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致使认识水平在原有的层次上徘徊。如在学习戏剧时,教师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去排演戏剧,学生的精力都集中在了怎样演这出戏剧上,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效果不一定好,毕竟每个学生都不是演员,所以这样为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使教师的地位旁落的文本教学活动必然是不全面的。

语文新课标心得14

  本次教研时间,我们按照学校要求集体学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体验到教学的乐趣,让我感到豁然开朗。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学到了不少新的教学理念。《新课标》它主要是对教师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以往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在课程学习中人的作用,尤其是学生的作用,还注重教学法的指导。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地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白新课程新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体现新字。

  我认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要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多样性的学习方式。《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已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让学生学会学习

  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发挥、主体人格不断完善、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学习运用,正如旭日东升,阳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经验、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课标的实施确实给当今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们的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越发变的活泼、可爱了,更多表现在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也感受着知识的滋养。

  在教育教学规律的推动之下,新课标的指导之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步远离偏、繁、难、向着理解、探究、分析、综合、运用等方面发展。

语文新课标心得15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语文新课标心得】相关文章:

语文新课标心得01-06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01-31

语文新课标心得(精选9篇)08-09

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04-17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02-12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10-19

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精选7篇)08-26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01-01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01-05

语文新课标心得1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新课标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新课标心得15篇

语文新课标心得1

  通过中国研修网,我首次关注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本)》,并在研修网上跟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教授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吴教授将课程标准的实验稿、20xx年版和20xx年版课程标准进行对比,一目了然地反映出20xx版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上的'变化,20xx版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改变了原来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几大板块,而是变成了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这三大学习任务群。整个培训中,“学习任务群”这个新概念是个高频词,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学习任务群是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学习任务群是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多重对应关系,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指向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同时各具特定的育人功能,整体推进与侧重发展相结合,各学习任务群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相互交叉、渗透的,体现了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要想吃透新版课程标准,还需要继续深入学习、理解、才能用理论指导实践。

语文新课标心得2

  近期,我研读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对20xx版《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新、更全的认识,也为今后在课堂上更加准确的解读教材,把握教学方向,制定教学目标与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撑。

  下面,我就围绕感触最深的“写话、习作教学的目标达成”的研读与理解,结合书本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收获。

  20xx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教学的义务教育九年总目标,只有一句话:“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笔者对上述内容做了如下阐释。

  1、作文不是文学创作,作文就是说话。

  现实中,孩子们往往怕写作文,原因有二:其一,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感到没什么可写;其二,偶尔发现有东西可写,却不知怎样写才好。加之语文教师作茧自缚,以过高的要求指导写作,只恨一个学期培养不出一个“茅盾”,也就是说,将培养作家当成自己的任务。殊不知小学作文教学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培养作家的任务。就普及教育而言,大部分学生能比较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作文考试时的歌“二类卷”已经很不错了。

  2、从实践中学习写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成功,得益于他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作文,而不是脱离语文实践,泛泛而谈写作知识和方法。

  3、尽量把话说的好些所谓“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就是说,要学会以记叙为主的表达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修改作文。

  既然语文课程标准缺乏微观的阶段目标的详细阐述,既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材没有科学的令人满意的作文训练体系,既然小学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无所适从,那么,构建一个尽量科学而实用的训练体系就是迫不及待的任务。以下为简摘内容:

  一、一、二年级造句训练

  写话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是说,应该从“造句”开始学习“写话”,学了某几个词语后,就让学生将这些词语连缀起来,造一个简单的句子。随着所学词语的增加,在维护孩子积极性的前提下,鼓励孩子们的写话兴趣,让他们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二、三年级观察训练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习作”,最大的困难就是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积累作文的材料。

  三、四年级积累语言材料,仿写训练

  鼓励学生多读古人的诗词歌赋,今人的优美散文,中外精美的小说,报纸杂志上的时文。教学学生阅读方法,如古诗词、名篇要朗诵,知识性作品读和思想结合等。在读的同时,要记下精彩的句段和句子,记下名言名句,集腋成裘。在积累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词语的积累,同时更要注意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读写结合”是在语文界极有影响的教学原则和策略,是利用“读”与“写”互相迁移,同步发展,以“读”来促进“写”,以写再来促进“读”。写作作为一种技巧,在最初阶段也离不开模仿。“仿”的是范文的观察、选材、构思、谋篇成文的方法技巧。

  四、五年级训练作文构思的能力

  进入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对作文的方法也有了初步的认知。因此作文训练中应突出篇的训练,重点指导学生文章构思的能力。构思能力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剪裁、布局谋篇等内容,这也是习作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五、六年级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是写作的一部分,一篇好文章的形成,离不开改的功夫。

  读了笔者对写话、写作的阐释,让我茅塞顿开,大有醍醐灌顶之感。

  首先,作文不是文学创作,作文就是说话。我们往往站在成人的角度、文学的角度要求孩子写作文,解析写作的方法、技巧,而忽视了小学阶段最根本上需要解决的是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解决生活问题的应用文;写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写想象中的景、物、事的问题。这种写作较为随意,只要思想集中,叙事清楚,内容具体即可,没有过多技法和艺术造诣的苛刻要求,旨在培养兴趣,乐于表达。

  其次,“作文源于生活”。习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而获得素材的方法就是观察与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先作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经常性的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孩子学会不同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丑”;感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另外,实践解决孩子有话可说的重要途径,因为亲身经历,所以感触较深;应为亲身经历,所以更清楚事情的过程;因为亲身经历,所以作文才会富有真情实感。

  最后,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指出:“要考察学生对作文的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段文字特别强调“修改”,也把修改能力训练指向了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日常训练中引导学生关注习作(写话)中的语序、标点、遣词造句、选材、谋篇等问题,运用具体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自改作文,并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互改作文。在大量的练习实践、讨论推敲中提高语言文字的修改、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语文新课标心得3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通过学习新课标,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进一步增强了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是指导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标准和要求的准则。目前,尽管我国全国上下使用的语文教材不尽相同,但是都是在同一个教学大纲的引领下的语文教学。这次再一次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我对语文教学大纲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这门学科的工具性、工具性与思想性、工具性与人文性。也更明确了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规定较以往的大纲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将语文教育与终身发展联系了起来。提出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发展个性;

  (2)突出语文教育中的文化因素,主张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感染;

  (3)强调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4)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5)提出语感的培养,在语文教育中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6)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注意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加强综合。

  二、进一步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对教学的影响。

  过去曾有人说"只要能认识字就能教学语文"。这是对语文教师的极大的贬低,但同时说明语文教师是比较容易当的。但现在我要说的是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大家所理解的那样。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现在的学习及将来的发展。还有就是真正让我们认识到的现在有人可能不太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并不需要教师进行多大的提高,其实不是这样,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那只能说明这样的教师的职业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本质工作也并不易。也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先要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其次还要有过硬的教育教学本领;再次,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养,要不断与时俱进。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才能更好地进行好小学语文的教学。

  三、让我更进一步系统地了解小学语文几大教学板块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发展。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口语交际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活动教学的特征以及这几大板块教学的国内外发展趋势。真可谓是受益匪浅。以前我们教学时大多只注重阅读和习作教学,这次学习让我进一步懂得了其实这几大板块的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师在每一个板块都为我们呈现了这个板块教学要求、学生学习时的能力特征、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学生能力的建构以及能力的培养等。可以说是从理论到实践都给我们指出了该如何做。

  四、为我们指明了小学语文改革的方向。

  在这些资料中教师们特别提到了我们小学语文改革的过去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分析了小学语文改革的现状,还向我们传达了小学语文在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方向。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会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语文新课标心得4

  经过本次新课标的学习分享活动,我意识到新课标是一种新的学习,讲究学生们自主学习;新课标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新课标要求学生语文的.学习方式要从单一学习转变为综合性学习;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素养,践行新课标的理念,提升课堂效益。

语文新课标心得5

  学业质量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被首次提出。“学业质量标准对于教师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或者说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就达到了相应的要求,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这样有效地避免在实际教学中学得过多、学得过难的问题。这是一个重大的改变,对于下一步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供了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学业质量的内涵是: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依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四个学段的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之间相互衔接,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为核心素养评价提供基本依据。

  读其内涵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思考和研究内涵中提到的一些关键词。比如“学业成就”是指个人在学业方面的表现,有低成就与高成就之别。低成就指的是学生的学科成就低于预期的标准,例如高智力的学生,学科成就在中下程度,与预期的成就有差距。校园中经常提到的高智力低成就就是典型例子。高成就是指学生的学科成就高于预期的标准,例如中等智力的学生,学科成就达到中上程度,高于预期。这类学生则属于高成就者。“核心素养”我们可以知道是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神美创造。“维度”这个词语我查阅了,不过查到的大多指的是物理、数学、哲学方面的意思,对于“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这句话的理解,还有待更深入的思考。从“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这句话中,在这里也给我们指明了一些方向去设计——“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学业成就离不开“运用情境”,那么我们就应该在“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是去做学业质量。有的类别还要把“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整合进去,这似乎又是一个很大很艰巨的任务。那么我们回过头想一想,我们以前做的'作业是否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呢?在看“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怎么去描述呢?“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以什么形式体验出来呢?

  内涵的最后一句话指出“四个学段的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之间相互衔接,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为核心素养评价提供基本依据。”在这句话中,“相互衔接”“进阶”“评价提供基本依据”等关键词句中,这就引导我们要去通读四个学段的学业质量描述。在学业质量描述中,我们应该会有更多的收获。

  短短的一段话,可以解读和思考的内容有很多。这一本新课程标准可以解读和思考的内容有更多。多思考、多学习,相信在新课标的学习和帮助下,语文会越来越好。

语文新课标心得6

  我参加“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的培训,辛苦、兴奋而又期待。

  指导老师班为我们介绍了一位位有着各种优秀头衔的专家时,我认识到自己有幸加入了一个专业、规范、有着先进理念的培训队伍。这十天的的培训必将改变我语文教育的专业化成长之路!

  听了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认识到要让学生有创新精神,那么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怎样才能有做到这些呢?我想到的是:厚基础,广才学,薄名利,远物欲,乐在其中。

  睿智的老师,让我们见识到了来自中国顶级中学(清大附中)语文教师的风采:在质疑中辩词义,在思索中排语序,在快乐中练铺叙,在分析中写题记!在这堂示范课中,我们初步认识了教育的理念:真实、自由、个性;学习了老师新语文教育的`方法:举三反一、“咬文嚼字”,美读吟诵,化意为字,真实自由,重文写白。

  我理想中的语文课是细腻又深刻,美好又真实,新颖又严谨的,是充满人文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是启迪学生智慧,引领学生理想的。是啊,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理念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应抛开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诱惑,积极吸取先进的课改成果,投身新课改的浪潮,努力学习,让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设,在实践中成长。尽管前面的路是曲折的,甚至是泥泞的,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从头做起,有自信,能坚持,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一定会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的语文教育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当然,还要感谢老师,你们真的辛苦了,想余下的几天学习会更加的精彩!

语文新课标心得7

  今天听了北京师范大学吴欣歆老师关于新课标的解读,感触和收获颇多,印象最深刻的是课标中关于课程内容的变化。

  20xx年版的课标把课程内容定义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概念上有一个进阶的过程,寓意着学生学习上的循序渐进,并且学习任务群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目的的达成。作为教师,我们要追求的是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知识的简单获取,而是渗透于生活的实践当中,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的体现,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也使得学生实现了知识上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语文新课标心得8

  第一次接触语文课程,接触课标是大约在20xx年。到时候还在读大学,坐在师范学院听班主任郭琦老师上课。

  那时候,在那个小教室里,每人拿着一本淡黄色的课标,跟着老师圈划“三维目标”,死记硬背其中的内容。那时候对这本“小黄书”一知半解,学完之后很快就仍在书柜里了。直到工作之后,叩开教学研究的大门,才知道这本书的重要。

  20xx年的课标是一个版本,十年过去了,课标经过一线老师和专家们的研磨终于有了新的版本。十年,曾经的少年可成也成为大腹便便的老先生,近几年出生的孩子也将接受新课标的洗礼……

  话说对于新事物的出现我是很激动的,那天虽在忙其他事,但也插空点入教育部的网站,想第一时间了解这一版本的新课标。可惜网络实在不通畅,或是网站问题,从10点一直到12点才打开了这个版本的《语文课程标准》。

  一、语文核心素养

  以前在小学和初中的义务教育阶段,是没有明确提出什么是核心素养的,用的是高中课标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如核心素养则根据时代的变化,定义为: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这样的核心素养内涵,更加指向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其逻辑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学习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运用、思维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定的语感,并且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平时我们在学习一篇篇课文中。遇到一些高级的表达,优美的句子,要求学生被送下来,学以致用。丰富学生的生活。

  思维能力在这次语文新课标有很明确的论述,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学生说出“你从这段文字中看到什么画面?”学生在描述画面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逻辑思维则是训练归纳课文大意,辩证思维则是训练阐述“辩证类”问题中正反两方的观点,创造思维则指向表达,说或者写出一些不一样、有意思的文字。

  三、课程的主题内容

  根据时代特征,明确了课程的主题内容应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语言能力的发展需要通过一次次学习,一章章阅读,一轮轮训练,而训练的内容的主题就是以上三种文化。其中中华传统文化放在首位,因此我们作为语文老师需要多涉猎中华文化的知识,丰富脑海中知识理论体系。同时,也要对党的百年革命奋斗史及其精神有一定的了解。

  四、学习任务群

  先是高中的课标提出了十八个学习任务群,终于义务教育阶段也提出来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分别是:

  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一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任务群的意义是让学习不只是学习知识,更加指向问题的解决,知识的运用。也就是说,以后学生不只是学知识,更是完成语文学习任务,通过通过观察、阅读、分析、整理、写作、游览、参观、查阅等等学习活动,解决具体情境的问题。将知识蕴含其中,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因此,我大胆猜一猜,往后的考试,或是中高考,试卷将会分成一个个的专题任务,配以大量的阅读材料,老师通过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的掌握将成为完成任务的前提条件。

  五、课程评价

  新课标更加指向“立德树人”,对“人”的培养,因此特地强调了“过程性评价”,就是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态度更重要,知识掌握因人而异,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双减”的背景下,课标中还加入了“作业评价”,作业要多样化,精致化。课标中提到:除写字、阅读、日记、习作等作业外,还应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

  课标提出,阶段性的评价更加建议用表现性的评价,这点和我前一篇推文的观点不谋而合。确实,形成性评价方式,应该要“活起来”了。

语文新课标心得9

  我静下心来,又一次认真的阅读了新课程标准,感受颇深。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会有效结合“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五、突出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体验性,激发学习兴趣

  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学的体验性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的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的活动过程。体验性学习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丽风光,自然科学常识,童话寓言故事等,不仅有生动故事的感染,优美语言的欣赏,而且有人文品质的熏陶。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现状。学生学习的真谛在于“自悟”。语文教学的体验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增强学生的态度、意识和观念,发展其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良好个性,在教学中应予以充分关注。

  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项活动,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因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是对以往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观念的挑战,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语文新课标心得10

  “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教学目标就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他们的阅读量,让其更好的参与日常学习与生活。以“单篇精读”为主的传统阅读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夯实学生基础知识,但已不能达到增加学生阅读量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群文阅读”应运而生。

  它要求教师自主选择和组合一组学习材料,师生围绕这组材料的议题,对所选内容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到求同存异的目标过程。通过群文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阅读信息量、更广阔的阅读平台、更多的能力培养机会。

  让我们尽最大可能地为学生营造生态、开放的阅读环境,最大程度地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地品味阅读,享受阅读。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语文新课标心得11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本学期我们九年级语文加强了第二课堂工作力度。内容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从管理入手,抓好活动落实,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组织活动。现将一学期的活动情况小结如下:

  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手抄报、开展通过“读名著”活动、、“生活中的语文”实践活动、现场作文、古诗词默写、开展改错别字等活动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巩固语文课堂知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训练对语文学科技能的综合运用,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角度,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学习模式的积极性,以营造充满活力而又团结向上的班风和学风。活动形式与内容:第二课堂活动主要以九年级年级组活动为主要形式。由语文教师组织开展活动,初三学生全体参加。

  本学期的第二课活动内容:

  1、小说就像一部部生活的教科书,可以陶冶性情,净化灵魂。我们在初三组织《走进小说天地》手抄报活动。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2、为了增强学生的古诗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锻炼学生记忆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对古典文学的'感悟能力,我们举行了古诗文背默比赛。

  3、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艺术素养,陶冶思想情操,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名著的兴趣和能力,我们在九年级举行名著知识竞赛活动。

  4、三年时光已悄悄过去,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岁月如歌》综合性让学生共同回忆那难以忘怀的岁月。

  5、“生活中的语文”实践活动:4月份以手抄报形式开展,每班上交5优秀作品。

  6、现场作文竞赛:5月份,每班选出10名同学参加,评出优秀奖励。

  7、改错别字大赛:6月份,各班先在班级举行预赛,选出优秀生以分数高低进行评比。

  通过本学期综合性活动,让每位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实践能力方面都有一个大的提高,并在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语文新课标心得12

  跟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教授一起解读义务教育新课标,不难发现语文的课时占比达到了20%-xx%,绝对重中之重。在识字量、课外阅读量、古诗文背诵篇目等量化要求方面,新课标都没有增加,主要变化在在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上等方面,语文的广度和难度有所提升。作为高年段的一线语文教师,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量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为之付出实践,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以便我们更好的开展活动。

  一、“整本书阅读”经验积累

  “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重视序言、目录等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

  语文其实是渗透到各个学科中的,包括理科。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和理解。理解概念、定理和定义,阅读明白题意,才能谈解题。语文在各学科中的地位,就像一座大厦的地基一样,地基稳了,才能稳固支撑起整座大厦。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积累各式各样的.阅读经验,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是核心中的核心。我们谈的经验则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和策略。《西游记》精读与跳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诸如此类,皆属于阅读经验的积累。

  二、“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构建

  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最重要的变化,是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长达十几页的“内容组织与呈现形式”部分,提出了“学习任务群”这个概念。“整本书阅读”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例如,《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要求学生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一定要带着任务去阅读。

  胡适先生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站在语文教学新的发展起点,过去和未来接替承续,机遇与挑战并存同行。面对《语文课程标准》,只要我们保持学习定力,增强自身教学能力,一定可以“积硅步而至千里,汇细流始成江河”。

语文新课标心得13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传统意义下的语文教学进行了一次大的洗礼。在新课标指导下,很多教师正在积极尝试新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反复强调学生要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是和学生共同阅读文本的对话者。过去的语文课,教师就是做整齐划一的工作。一个教师在不同的平班教同一篇课文,情形基本相同。

  教师按教案上预先设计好的步骤,一步步进行,学生除了回答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外,就是听教师讲解。现在要形成一种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教师的一大挑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处理教学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很多理论工作者已经探讨了“如何做”的问题,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只是个程序、环节、步骤、方法的问题,而是某种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结合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因此,我把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误区(或错误倾向)提出来,以期起到打“预防针”的作用。

  一、惟综合化倾向

  新课标提出了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沟通,将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紧密结合的新的综合性学习理念。有的教师为了体现这一理念,有可能将学习的`目标定位于全方位的了解科学知识、文史知识、往往要求学生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搜集资料。将语文课上成了其他的课程,语文课涉及更多的是别的课程,使语文课面目全非。如《勾践灭吴》一文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教学目标有一点只不过是学习勾践在困境中不气馁、不沉沦,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精神。但有的语文教师将课文重点放到了这个精彩的故事的学习上,让学生搜集大量的当时的历史事实,分析历史事实,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还有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上成了生物课,将《看云识天气》上成了地理课。

  虽然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却忽略了语文课的自身特点。语文课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感知、理解、学会鉴定、学会运用、学会发展,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最终形成精神的感悟和积极的价值取向。在语文的教学设计中,首选要考虑语文课的特点才能保证语文教学设计活动的有效性,那种完全撇开语文课的特点,将语文课上成语法课、生物课或历史课的倾向,虽然貌似综合,实际上却是舍本逐末的伪综合,不仅迷失了语文教学的物质,而且破坏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其语文能力的培养,精神世界的提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如同在文化沙漠上建大厦,只不过是海市蜃楼而已。

  二、惟表演化倾向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要让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但一些教师就会放任自流,教师的主体地位严重消失,他们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认为这样才是畅所欲言。例如一些教师为了体现语文教学的民主、互动,例如把学生分为几个方队,设男女主持各一名,教师则以裁判的身分出现,然后主持根据课文的的内容提出若干个问题和要求,由各方队的代表完成,并由教师评定得分。

  整节课的设计定位于在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学习的形式如同一台晚会式智力竞赛。因此,参与者的言行举止也就更多体现出表演的痕迹――问题的回答大多完美无缺,一些公开课上这种现象更是体现地淋漓尽致。这种课的气氛固然热闹非凡,参与者的情绪固然高涨,语文的知识点也以回答的形式逐一涉及到了,课堂上看上去效果很好,实际上却走入了“惟表演化”的误区。这样的课堂,教师忽略了语文阅读的一个重要环节――读的指导。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忍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而“表演课”为了营造热烈的气氛,学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寻找答案和回答问题上,缺乏有效的阅读时间。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教师则依靠学生课前的自由阅读,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意识培养。读的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因此,语文新课标强调对“读”的指导,尤其是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样才能对文体进行品味、揣摩感悟和积累。“表演课”实际上是对学生阅读结果的检查,教师缺乏对学生读的指导,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时间,因此他们对文本的阅读只能依靠自己的领悟能力,当然其效率是极其低下的。另外,“惟表演化”不利用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一些接受能力、反映能力、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只成了课堂的陪衬品,在这种课堂上,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口齿伶俐的学生会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不能使学生均等的享受教育资源和机会。这些基础差的学生就无从谈什么理解体验、感情熏陶和思想启迪。教师既没有承认并尊重课程学习中的个体差异,也没有承认并尊重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

  三、惟自主化倾向

  现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其中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因此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从备课到上课乃至作业的批改都由学生轮流进行,希望以此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淡化教师作用的“惟自主化”课程看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上因为教师作用的丧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致使认识水平在原有的层次上徘徊。如在学习戏剧时,教师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去排演戏剧,学生的精力都集中在了怎样演这出戏剧上,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效果不一定好,毕竟每个学生都不是演员,所以这样为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使教师的地位旁落的文本教学活动必然是不全面的。

语文新课标心得14

  本次教研时间,我们按照学校要求集体学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体验到教学的乐趣,让我感到豁然开朗。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学到了不少新的教学理念。《新课标》它主要是对教师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以往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在课程学习中人的作用,尤其是学生的作用,还注重教学法的指导。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地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白新课程新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体现新字。

  我认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要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多样性的学习方式。《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已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让学生学会学习

  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发挥、主体人格不断完善、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学习运用,正如旭日东升,阳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经验、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课标的实施确实给当今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们的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越发变的活泼、可爱了,更多表现在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也感受着知识的滋养。

  在教育教学规律的推动之下,新课标的指导之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步远离偏、繁、难、向着理解、探究、分析、综合、运用等方面发展。

语文新课标心得15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语文新课标心得】相关文章:

语文新课标心得01-06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01-31

语文新课标心得(精选9篇)08-09

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04-17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02-12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10-19

语文新课标培训的心得(精选7篇)08-26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01-01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