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牵手》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牵手》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牵手》有感1
这个暑假我读了吴然爷爷的散文集《牵手阳光》,了解了很多民族知识,感受很深。
吴然爷爷的散文集《牵手阳光》,给我们介绍的是我们云南不同民族的文化、风景和特点,里面由154个小故事组成。这些故事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巴坡小学。
巴坡小学位于云南省最边远的西北边,西靠与缅甸接壤的担当力卡山的独龙江边,这里有半年的时间大雪封山,与外界来往很难。不但如此,那所学校没有玻璃窗,教室很窄小,里面光线也很暗,课桌好多也是坏的。就连教师也只有五人,一位教师要上几个班的课,还要自己敲钟,真的辛苦!虽然条件如此恶劣,但是那里的孩子却十分努力学习!
读完这个故事,我的眼睛湿润了。是啊,我们所在的地方交通四通八达,所在的学校有宽敞的教室,明晃晃玻璃窗,洁白的`墙,有崭新的桌椅,有很多专业教师,还有少年宫……这么优越的条件,我们更应该珍惜幸福的童年时光,谱写牵手阳光的新篇!
简评:小作者通过对《牵手阳光》的概述,紧扣巴坡小学与自己所在学校条件的对比,情真意切地书抒发了祖国花朵的心声。
读《牵手》有感2
“你幸福吗?” “幸福了吗?”这样的话题曾适应我们时代的潮流而出现并引起广泛的讨论,人们迫切的需要在良莠相间鱼目混杂之浮躁中拨云见日,寻求正能量。虽然答案百花奇放,千秋各异,万家争鸣,但众心所向仍然指向:幸福与金钱不成正比,与权力地位无关,与荣华富贵无缘。
我也曾问自己“你幸福吗?” “幸福了吗?”,自己也曾为此困扰,但很快便走出了思考的低谷,给了自己一个明确而坚实的答案:我,很幸福!
阳光明媚的假日午后,捧着《牵手幸福》一书爱不释手。我咀嚼着品味着其中的每一句、每一段、每一章。句句令人深思,段段沁人心脾,章章意境鲜明。像滴滴甘泉的浸润,像涓涓细流的滋养,抑或澎湃的大海般涤荡,心——空灵般纯净而神圣。这是心底的满足,这是心灵的放飞。我想,这就是幸福吧!
我不会再为回忆求学之路的坎坷而捶胸顿足,因为我懂得,拔出泥泞重见彩虹有着童话般的美丽。
八十年代的信息闭塞,我这少数民族高考生享受加五分的待遇,在二十多年后女儿参加高考时信息才得到对称!如果享受了让我的学历有质的飞跃的`黄金般的五分,我的人生轨迹将伸向何方?我有无数个猜想。虽然猜想无数,但我肯定:没有当年的信息闭塞,我不可能享受到今天幸福的拥有。现在,我常常把这时代的误差当作一个美丽的故事去回味,去讲述。其实幸福真的很简单,幸福就在刻骨铭心的回忆中。
我不会再为四十不惑的“一事无成”而闷闷不乐,因为我懂得,成功的定义不仅仅是权力的拥有和地位的显赫。美满的家庭,甜蜜的爱情,至上的亲情,深厚的友情,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知识,愉悦的身心,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等等更是人生成功的重要标志。
女儿外出求学后,我的业余时间更加充裕了。于是,我选择了户外运动。一年多的户外运动让我的精力更加充沛,于是,我又选择了重拾儿时梦。我参加了国画班,书法班还有合唱团。各种爱好占满了我的业余时间,莫名的喜悦时时从心底飞出。我想,这就是幸福吧。其实幸福真的很简单,幸福就在身边,幸福就在当下。
我不会再为迷茫的未来而忧心忡忡,因为我懂得,用坚实的脚步铺就的未来注定一路幸福。重拾旧梦,安排节假日的旅行,规划退休后的生活以致遥不可及的周游世界的梦想装满了我快乐的行囊。其实,幸福真的很简单,幸福就在美好的憧憬中。
我想,我会铭记着张默和金玮俩位老师在《牵手幸福》中的经典概括:幸福在路上。
读《牵手》有感3
考试时,我读了《牵手》这篇文章,令我感触颇深,思绪万千。
我通过简单的浏览知道文章描写了几个牵手的镜头,勾勒出了一片浓浓的亲情,我想这一定是个感人的文章,便开始细读。
当我读到“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爱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这使我想起了奶奶,爸爸现在难得回奶奶家一趟,只要一回去,奶奶就要谈谈家长里短,爸爸总是耐心地倾听,有时谈到什么奶奶关心的事,奶奶便问这问那,总要问出个所以然来,可爸爸从不觉得烦,还同样认真倾听,一一回答。是呀,文中作者的母亲年纪大了,渴望与人交谈,自己的儿女又难得回来一趟,自然要叙叙家常。作者又是那样尊敬那样爱自己的母亲,自然愿听。
我又接着往下看,看到了这句“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掌心,牵着走到公路对面。”读着读着,这样一个情景浮现在我眼前:一二年级的时候,爸爸老早就去上班了。妈妈老早就起来准备给我吃的早餐。要是在冬天,6:15时,天还只是微亮,在暖和的被窝里睡觉,多舒服啊!都可以说是一种享受。可妈妈不管多冷多累,硬是早早起来做早饭,等我吃完早饭,又匆匆把我送到学校,实在是很辛苦。这难道不是妈妈妈为我多受的罪吗?作者的母亲要送作者上学,要绕很长的路,也很辛苦。说到牵手,我总回想起以前,出去玩,要过马路时,爸爸或妈妈,总把我的`小手握在他们的掌心里,别提多温暖了!有时,我和妈妈一起散步,牵着手谈心,充满着乐趣,别提多惬意了!
我又接着看了下去......
这一篇文章,一个牵手,引出了一个感人而又显为人知的故事,无论怎样,父母在我们身上付出了太多太多,可他们毫不在乎,无怨无悔,我们要孝顺我们的父母。
读《牵手》有感4
暑假时期,闲来无事,无读了一些书。古人有训:立身以立学为本,立学以读书为根。鱼离水则鳞枯,人离书则神索……因此,闲暇之余,总忘不了翻阅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刊报,希望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我读了一书,其名叫《牵手两代亲子课程》。这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重点介绍了教子方法和教子技巧;下册则把成功学和家庭教育学融为一体进行阐述,指导家长怎样成功教育孩子。
读了这本书,确实令我受益匪浅,兴奋不已!因为站在母亲的角度,看了这书,对教子方法和教子技巧上有着更丰富、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和指导内涵。而站在为人师的这一角度,看了这书,意义更是深远了。不是吗?一位教师是多少孩子的“家长”。其实,这书所阐述的分论点很多,但让我心泛涟漪、感触最深的有三点:
一是树立和维护孩子的自信心。
对这一点,作者非常强调,在每一章节里几乎都有提到。而每看到这,它总会让我的心隐隐作痛,难受之极。它逼我反思:在“树立和维护孩子的自信心”方面,我们作出了多少努力?
二是赏识教育。
以前,总以为赏识教育就是表扬加激励,而并没有批评。而今,读了这书,才豁然开朗,原来赏识教育并非如此。它是以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为原则,还要有及时的批评和耐心的纠正。而这里所说的批评并不是声色俱厉,而是让孩子在不知道受教育的情况下已接受了批评。这“赏识教育”唤回了我的记忆,让我想起当初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的教育。那时,孩子说话含糊不清,走路歪斜难看,但父母没有责骂,只有鼓励,表扬,微笑。孩子在欢乐中学,父母在欣赏中教,结果孩子进步特快。反之,要是当初父母发脾气,打骂孩子,结果孩子又会怎么样呢?不成哑巴或结巴才怪!这就是心态造就能力啊!心情好,一好百好,心情不好,一了百了
三是快速记忆。
书中描述一个有生理缺陷的聋孩周婷婷,采用了这种快速记忆,在三、四分钟内,能快速地一字不漏地把十多个生词背记出来。读到这里,能不惊骇万分,感慨万千!这还得了?天哪!为何我们四肢齐备,五官健全的孩子却不能?我们的教育错在哪儿?我不由自主地陷进了苦思冥想中……脑海里一次次出现了快速记忆的概念和好处。我寻思着:在教学中,能不能借鉴于它?很快,我的'心中有数了!想通后,我的心舒畅多了。
都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是为了学以至用!尽信其书不如无。读书就得学会灵活贯通,做到举一反三,去伪存真。更要做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无益于身心的书莫读。只有这样敏而好学,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当然,读书的滋味,一言难尽。其味像饮斋啡,如品好茶,似吸牛奶,是喝苦药。但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呀!生命的短暂,知识的无穷。我们只好用这有限的生命,心系书香,灵飘书海,魂游书山,寻觅睿智,盛满智囊,令自己独具慧根。这样,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为人的最高价值!为此,苦也得读。这就是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读《牵手》有感5
最近,读了李跃儿的《牵手两代》,是一本好书,牵手两代读后感。尤其是孩子上幼儿园的那一部分,入院适应部分,写的很好很实在。如果当初读了这本书,在孩子入园的时候我会做得更好。不过,自我安慰一下,我也不算做得差的。总应该能打个及格分吧。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时光倒流,第一,我会延长母乳喂养时间;第二,我不会让宝宝刚满两周岁就上小小班了。
还是谈谈心得吧——
要信任孩子会按照上苍给他的自然密码发展成适合于生存的人,不要试图迫使他在生长期内就出现最终的结果。
人的精神生活在六岁之前是一个形成过程,在六岁之后是一个成熟过程,形成过程从无到有,每个阶段都不尽相同,在经历生命已经设定好的所有过程后,才出现最终结果。
不要为孩子设定结果,而是抱着喜悦的心情接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里程碑,把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当作成功。
如果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大量时间和机会被别人左右,无法自然地经历环境冲突,不能成长起属于自己的解决方式,或者在遇到困难时,都有他人教授解决措施,儿童就无法成长起属于自己的有效防御措施,无法应付变化无穷的冲突和危机,读后感《牵手两代读后感》。
以成人为本的教育扼杀了孩子自我学习的机会和创造自己精神模式最佳时机,造成厌学。
要帮助儿童发现“应该如何做”,而不是向儿童大呼“不要这样”。
以学校为本的教育给千军万马准备了一座独木桥。在一种标准的衡量下,产生了大量的失败者,孩子其他方面的优点被忽视了。
孩子出生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努力创造自己的精神。精神的成长有自己的密码和方式,儿童必须按照自己的内在指引来形成自己的精神,任何人都不能强行干涉。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教育最关键的是什么呢?是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前提下,设计出适合于他们的教育方案。
每一阶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精神需求。
要求每个个体在进行不同的精神活动时,保持统一的身体姿势,这无疑会破坏大多数孩子的精神工作。
在六岁以前,是上苍给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力量,六岁以后,是她自己所形成的精神生命体所散发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力量。只要六岁之前没有被严重破坏,六岁之后他都会具有一个已经形成的个体的精神生命体。
个体知识与普遍知识的不同在于,个人知识是无法通过语言行事进行传播的'。
儿童对语言的掌握是一个吸收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研究的过程。
儿童在组织的情况下,无法显示自己的自然状态,成人也就无法发现儿童需要什么,所以也就无法帮助儿童。儿童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无法完成自己的内在建构工作。
成人追求的是工作的结果,儿童注重的是工作的过程。
孩子不正常的表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孩子每一个不正常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他们用这些行为宣泄心里的负面情绪,是在呼唤成年人的关注,一边帮助他们更好的宣泄,从而获得最终的康复。
【读《牵手》有感】相关文章:
牵手的作文07-10
牵手的作文05-13
牵手幸福读后感09-21
《牵手幸福》读后感05-01
牵手话题作文12-01
牵手优秀作文05-22
牵手_800字02-18
关于牵手的句子11-09
关于牵手的作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