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培训心得体会(汇编15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学培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1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至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与此同时,中华民族也在漫长的实践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值得我们永远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情怀等等,这些无不凝结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古为今用,古今贯通。在学习国学经典的同时,我们应当尝试将国学的精髓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指导自己每一天的实践。例如:
1.要有健康向上的思想追求
靠素质进步,靠素质立身,靠素质发展自己;德能正其身,才能胜其任,言能达其意,书能成其文。
2.要有积极负责的良好态度
要对单位、集体、他人、自己负责;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教育提高;多些大智慧,少些小聪明;吃亏是福。
3.要有宽阔包容的眼界胸怀
古语有言,和为贵;容人长、容人优、容人错;心中找个比自己水平高的人当“对手”,才有提高;要把自己的长处看小,把自己的短处看大,对他人,则反之。
4.要有任劳任怨的顽强毅力
工作中坚持高标准,生活中坚持低标准;看任何事情应当看主流、看发展、看趋势、看长远;困难、波折、磨难、痛苦都是财富。
5.要有明辨是非、勘正误的能力
要遵守纪律,养成良好习惯;思想健康必须建立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多说人家的长处,少说人家的短处,时刻牢记: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6.要有客观存在的目标追求
没有,只有更好;明天比今天干得更好一点,每天都要有进步。
7.要有科学合理的提高方法
多看书、善思考、常总结、会结合;好读书、读好书、多总结;点点滴滴有道理,时时处处有学问;人人身上有优点;坚持白天走、看、讲;晚上读、写、想;追求时时要努力,天天有进步。
8.要有履职尽责的基本素质
用心想工作、下实力做工作、动真劲图发展;要让素质等职务,而不是让职务等素质。
9.要有真切恰当的交往基础
要会听、要会说、要会交流;学会聆听,聆听是一种美德、聆听是一种责任;想出道理来,说出味道来,谈出技巧来;把握语言的分寸和说话人的心理;相互之间要学会交流,注重沟通。
10.要有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团队精神
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把关系当“财富”,不要把关系当“包袱”;做人要内方外圆。
我相信,如果可以将这些领悟付诸实际,必然将会为以后的人生之路铺就更加畅顺的康庄大道。
总之,国学是中国人的国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我们要继续学习国学,用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作为中流砥柱的国学教师,学习国学任重而道远,我们有责任将推广国学的事业进行到底!让华夏民族的天空永远飘荡着国学之彩!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2
“学无止境”,对于从前的我来说,只把它当作一句警句来勉励自己。如今,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才深切地领悟它的广博内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有专业知识,管理理论及能力,还应当多探讨人生的哲学,修身养性,明确幸福的真谛,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众所周知,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它提倡注意个人修养,推崇“修身齐家天下平。“我们今天所说的”“闲时莫论人非,静时反思己过”,“独处静思”,都说明了一个人只有在独处中,在反思中,才能更清醒地认识自己,看清自己个性中的弱点,在反思中逐渐走向个性的完善。于是,尊重、赏识、宽容、谦逊,成为自己人格修养中的亮点,坚持不轻言放弃,成为自己事业的信念。“品格铸造人生,性格决定命运。”成为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信条。而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认真、踏实、敢干、创新的做事风格,宽厚谦让的品格,将是我们的育人目标。
至于养生之道,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这样论说:养生的`旨在于清静无为,与世无争,要善于钻空子,就象庖丁解牛一样,集中精神,依乎天理,游刃于空隙,不碰硬骨头。这样就能象护刃一样,使自己不受伤害。这是一种“养性金身”圆滑处世哲学。不过,它仍然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世界一切事物都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只要通过长期的反复实践,就能认识和运用它,再加上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我不欣赏这种“养性全身”的圆滑处世哲学,但我还是喜欢它给人的深刻启迪。不过说到处世哲学,我还是喜欢《方和圆》中的“铜钱人生”,外圆内方,既保持做人的正值善良的根本,又不乏圆滑,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我想,在今天我们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人际关系融洽、和谐,家庭了。可见,能认识和运用事物的内在规律,掌握“外圆内方”的处世哲学,我们的人生会少走很多弯路。
今后,我要多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3
现代化带给人们更多的物质享受,却并没有带给人们更多心灵的快乐,反而带给人们的是更大的空虚和压力。面对这烦躁的社会,许多人的生活失去了方向,心中少了那份宁静与自然。当全社会都只是以追求物质的享受为乐,而精神却变得一片荒芜时,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我们不要只在那里感叹现代社会“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现在已经到了该我们静下心来,研读先哲的教诲的时候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炎黄子孙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则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国人的文化根基,是中华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读读我们国学经典中的语句吧,我们祖先早就通晓关于学习、事业乃至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道理直到今天,一样的适用。
因此,国学经典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文义通晓、才华擅长、经书熟习、学问通彻的博学之士,更是要培养行谊谨厚、立品端正、品行端方、敦品励行的谦谦君子。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既博又雅。
从老师这个角度来讲,高尚的职业道德则是“以德育人”的基本保证。******在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我国,人民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因而,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树立师表形象。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是一种以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潜藏在教师的言行之中的高尚人格形象,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高尚的人格无声无语地具体化、日常化于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笑一颦、一喜一怒之中,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所起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必须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把自己的为人处世和言谈举止时刻置于学生的监督之下。在思想上,要实事求是,表里如一;在工作上,要爱岗敬业,科学严谨,认真求实;在为人上,要胸怀坦荡,光明正大,诚实守信;在生活上,要先人后己,廉洁奉公,端庄稳重,平易近人。知识要丰富,语言要准确生动,仪表要清洁整齐,举止要文明和谐,以实际行动感召、带动和影响广大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养成崇尚真理、刻苦钻研、富于开拓、耐心细致的风气,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上养成敬重师长、诚恳礼貌、遵纪守规、举止典雅、乐于奉献的风气。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逐步由世界大国迈入世界强国。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中国开始注意到文化软实力对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于是,作为中华民族灵魂和精神支撑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更得到了高度重视。而高校作为传播和创新文化的重要机构和场所,有责任也有必要将其应用于教育之中。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和发展。抛弃传统,就等于丢掉根本,等于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丧失文化的特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我们应当怀着温情和敬意自豪地对待。
中医药学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科学性和伦理观,横跨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蕴藏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优秀的高级中医药人才须达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立足于中医药学的人文特质,突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亮点。同时,中医药文化中所蕴涵的中国古代天人文化,人文文化和大一统文化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国学贯穿到中医药的教育中来,是中医药院校德育教育可行的思路之一。
一、国学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国学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表达着丰富的中国文化思想。教育的本质是文化与人的双向建构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形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也是一种以文化形态、方式、方法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德育的文化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德育与文化应当紧密结合,不断创造和更新,实现德育和文化两个维度的发展。国学教育与高校德育实际上也存在交互关系和内在契合之处。
(一)化人育人的作用
国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蕴藏丰富。中华文化被称为伦理型文化,这种文化以经典为形式得以保存,因而国学中充盈着丰富的、直至如今也极具现实意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无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还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人格精神,抑或孝悌忠信等伦理襄永、爱国爱家的民族精神,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均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说,国学可以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和资源,能够更好地滋养和支撑高校德育。
高校德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让大学生成为德与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成为富有民族精神、思想道德水平较高、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大学生。尤其是,要强化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信、促进大学生实现民族自强,就必须从传统中、历史中找到支撑。从这一意旨上来讲,国学的特性决定了它能够为高校德育提供助力。国学与高校德育,统一于教化和培育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二者统一于化人与育人的要求与实践中。
(二)文化传承的作用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固有的传统与根本。数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着广泛影响力、强大凝聚力的精神力量,其中的精华部分凝聚了袓先的智慧和力量,这些智慧一般集中体现在历史流传下来的伟大经典之中。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进取的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让广大中国人接受优良道德道德传统、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要求。因此,实现文化的传承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题中之义。
如今的高校不仅是知识的寓所,更是引领文化的力量。大学生是时代的未来,一定要树立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大学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实现民族精神财富的传承和发展,提升民族文化自觉和民族文化自信。“这些因素的传承和弘扬不能不依靠德育,应该说德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弘扬和培养一种民族意识、民族精神。”高校德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部分,是国学所承载的传统文化能够获得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高地。在高校德育之中贯穿国学,使得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通过这一方式得到更广泛的认识、接触、理解和接受。换言之,高校德育是国学发挥作用、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将国学与高校德育相结合,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要求。
总而言之,国学与高校德育统一于开展高校德育、教化大学生的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德育通过对国学内容的检验、选择和教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传递道德知识、哲学知识等知识形态的文化,也传递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规范形态的文化,还传递情感、态度、信仰和各种文化心态、社会风尚等多形态的文化,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二、传承中医药文化在德育教育教育中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师国学承模式变为院校培养,中医药院校为我国培养国学了大量高等中医药人才。时至今日,高等中医国学药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想日趋成熟,然而国学令人费解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发展起国学来的中医药却要摆脱自身的理论基础及其架国学构,追求科学实证,日渐式微的原典理论已经成国学为人们对古典文化神坛的祭品,处处可见的“中国学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等光怪陆离的文化标国学旗无论是在中医最高学术机构,还是在人们的国学普通生活之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熟语,在此国学语境下的背离传统、背离经典的任何言论和行国学为都是对当下受众的误导,也是对中医原旨的国学玷污和嘲弄。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在着力国学中医药现代化的同时,应把中医药文化教育放国学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紧密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国学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不断提高中医药学生的综国学合素质。
(一)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国学成部分
自从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和发展。所谓文化,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国学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国学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药学发生、发育和发国学展的思想母体和动力源泉,科学与人文的成功国学交融是中医药学的基本特质。中医药学是中国国学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宝库,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国学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医学史上,许多文明古国国学都有过自己的传统医学,但是,历尽几千年的沧国学桑,目前硕果仅存且承传不绝的只有中医药学。国学数千年来,中医的实效性作用并没有因年湮代国学革而削弱,一代又一代承前启后的经验积累使国学她超越了时空局限而更臻完善,其关键的原因国学即在于她的文化性遗传,在于她具有先进文国学化的合理内核。
(二)高等中医药院校德育教育要突出中医国学药文化特色
大学不仅要培养专门人才,而且国学应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国学应培养具有优良综合素质的人才。各高等学校国学要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国学人才观,明确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质量人才国学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9]。因此,大学教育承国学载着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务。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国学学的基本功能,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国学命,研究文化是现代大学全部活动的基础。
中医药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国学的重要基地,进行中医药文化教育理应成为中国学医药院校的基本职能,理应成为中医药院校德国学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是国学中医药院校的基本职能,弘扬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学医药院校的神圣使命,而创新中医药文化则是国学中医药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毋庸置疑,在市场国学经济条件下,中医药学要继承、创新,中医药院国学校要发展、强壮,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不容忽国学视。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就是市场。高等中医国学药院校的人才培养在重视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国学同时,更应注重中医药文化教育,以中医药文化国学丰富中医药学生德育教育。
三、中医药院校学生国学德育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加强国学素养的培育有助于提升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文化认同”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是人们在一个民族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对本民族有意义事物的肯定性体悟。文化认同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而大国学的范畴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国学,学习国学对建立学生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觉性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中医药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传统文化的熏陶,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对国学课程的学习兴趣,继而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在 7年 0月的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提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素养必然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心以及文化认同感。
(二)提高国学素养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提高国学素养离不开国学教育,毕天璋提出“我们暂时可以界定为以国学为核心内容的,旨在传承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学术传统,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而中医学本身和传统文化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医学就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儒道等学说思想都影响了中医学的文化背景,而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才能够更好的理解中医理论中的精华。而国学中的经典无疑会帮助学生增强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质,例如读《论语》可以让学生知礼、知仁义,懂得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读《孟子》可以提升学生内心的道德感、提高社会责任感;读《庄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豁达洒脱;读唐诗宋词在让学生感受审美愉悦同时诗意的体悟人生,学习国学可以让我们心灵中有诗意,记忆中有历史,思考中有哲理。
总之国学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既是响应中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和学术界“国学热”的回应,更是高校德育自身不断改革和提升的应有之义。国学中包含的精华和优秀资源,能够为中医药高校德育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新的力量。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5
国学培训学习由沧州省国学论坛系统学习河北第一幼儿园的三天,让我的知识和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清晰的中国古代文献检索。
首先、教育的目标。
我们不再只看圣经,追求进步,但要做中国的启蒙教育方式,培养健全的人格,激发孩子们的潜能放在第一位。只有健全的人格,成为社会的人才,国家的栋梁。
其次、教育观念。
的教育不是教育。教师以身作则,行为世范,儿童和他们的家庭的影响。水果非常赞同教育孩子国学雪儿理念的追求,让孩子享受国学,让教师享受教学,让家长享受学习,让国学成为教育背景。国学是美丽的,快乐的,快乐学习国学。
第三、教育方法。
孩子活泼好动,单一的阅读不能适应所有的孩子,他们积累的.能量没有合理的流动,可能会压抑或爆发。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让孩子体验到多角度全方位,我们可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国学热。
第四、中国古代文学搜索游戏。
通过对幼儿教师邵中心国学雪儿水果在“父母在,不远游”,“抓中指”,“石头剪刀布升级版”经验,“小小侦察兵”和一些其他的游戏,我在他们身上,不仅能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培养团队精神,精神训练的重点,同时也巧妙地角色体验,加深和使用的经典的理解。
第五、汉字。
对于一个小的孩子不适合书写,幼果米歇尔国学汉字不仅解决了TaiChi的孩子写的素养问题,而且体能,使眼耳口身心协调。孩子们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认识汉字,了解汉字在不知不觉中扩大,心脏,奠定了人生模式。
第六、经典诵读。
诵读是阅读中国传统诗歌的途径,是古代教育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老师把整首诗的理解为声音的长度,重量,高度,速度,集中在一首歌,教孩子们,他们从小就体验到的意义。因为当他们种植的了解,种子埋,吟诵。
第七、学生在一个。
通过对弟子规研究推出原果米歇尔的练习,我的经典有机敏锐地意识到和身体动作的结合形式的阅读,极大地激发了生命活力的课堂,孩子们会更集中、更愿意表现。通过眼睛、手和脑的耳朵,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
总之,作为中国国学幼儿园联盟发起人邓老师说,教育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经验,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帮助孩子和他们的家庭快乐成长。的教育是陪伴,我们永远不会放弃陪孩子,父母的陪伴,陪同事、学校共同起航。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6
国学,它横贯五千年的光辉灿烂,铸就了华夏民族的浑厚,它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闪烁着中华民族的特有精神基因,它孕育出无数中华英才,千古风流人物,他们使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并且至今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操和中国人的人格智慧。国学,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它能穿透深邃的历史时空,和我们的心灵相遇,相励、相慰,犹如世代相传的火种,点亮一脉相承的人们的智慧和情感之灯。我觉得,国学给人教养最深的应该是做人,的确,做人是天下第一学问。正如徐老师所说,国学是一门研究“人学”的学问,它蕴含着传统美德,一些经典的文学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素养,“国学”是智慧之光,引悟孩子走出迷茫,使孩子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可是该如何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顾老师又用鲜活的例子、真实的教材为我们指点迷津,让我们知道了如何通过教学,让国学这棵滋养我们先人成长的'大树开出新的奇葩,在继承中发展,在传统中融入现代意识,更好地在培养人、教育人、陶冶人、美化人方面作出贡献。
三天的培训一晃而过,在这三天里,我们全身心浸润在国学里,在教师们睿智的指引下,感受了国学的博大精深,聆听古人的智慧和心跳,心灵变得平静而温和。“国学养心,教育树人”,让我们都来走进国学,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国学的滋养和浇灌,变得宁静与强大,从而让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指引下从小浸润在国学里,沉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7
今晚又是一个吸收新知识的时刻到了,我又带着我的记录本早早的坐在培训室等待,这已经是第八次的培训了,今晚的培训师,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她叫燕子老师!真是人如其名一般活泼灵巧。
一口齿伶俐的标准普通话,高雅端正的北京人气质,已经吸引了我。今天她所要给我们讲解的是《国学经典》,这对于我真的是很有帮助了,因为我就是教小朋友这门课程的,可见是雪中送炭呐。
她整个的局面控制的非常稳,她的思路也清晰明了,从最基本的给我们做讲解,课程的流程,时间的把握,该注意的细节,幼儿的感受。古诗词要求:读诵吟唱舞,常规活动的经典问候,还有简单风趣的小律动,真是所谓为幼儿园小朋友,量身打造(边做动作边念):国学经典大声的读国学经典有感情的诵国学经典放声的唱国学经典翩翩的舞,别看小小的一个律动,可以活跃小孩子的气氛,从而让他们随着老师的脚步,学习今天的国学经典内容,这也是作为一个良好的.导入工作。
讲了上课的常规活动,她又细细的与我们分享图画阅读,引导幼儿完整的观察图画内容(以上到下从左到右)切记不要指着图画说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呀?那是最没有教学意义的做法,小朋友只会说太阳月亮海……这时候可以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例如:我看到了海我看到了大海老师指导:在这副图画中,我看到拍打着沙滩的美丽壮观的大海,就是加修饰词,让是句子变的更完整,生动,这就是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
对于上课的几点要求,也做了较详细的解说有七:1语言清晰2减少无效性的手势3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4注重细节的引导5图画内容总结6整体欣赏7文字阅读。还给我们分享了,她所遇到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很多老师呢,讲了图片,下面准备导入主题,这个时候孩子们有点闹哄哄的,他们有点坐不住的感觉,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老师没有衔接语,所以一定要保证句子的连惯性,而不是东一句西一句的,那样不能够给孩子吸引了,才从而容易造成那种情况。
先后又给我们介绍了识字游戏,诵的基础形式和要求,吟的方式方法包括需注意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我都记在了脑海里,这样子的经典讲座我真的很想多听几次,很合我的胃口,很高兴自己学到了这么有益的知识,从这一次的培训我告诉自己,不单单总是照着别人打好的例子来做,那样永远得不到进步,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有自己的话可说,有自己的话可谈,有自己的见解。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8
20xx年9月13日9月15日的三天国学培训课程,让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其实生活中许多朴实无华的道理看似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含义。国学文化可谓博大精深,简短精悍的文字,蕴含着无尽的智慧,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心灵。
现代化带给人们更多的物质享受,却并没有带给人们更多心灵的快乐,反而带给人们的是更大的空虚和压力。面对这烦躁的社会,许多人的生活失去了方向,心中少了那份宁静与自然。当全社会都只是以追求物质的享受为乐,而精神却变得一片荒芜时,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我们不要只在那里感叹现代社会“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现在已经到了该我们静下心来,研读先哲的教诲的时候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炎黄子孙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则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国人的文化根基,是中华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读读我们国学经典中的语句吧,我们祖先早就通晓关于学习、事业乃至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道理直到今天,一样的适用。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出生时本性是善良的。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香九龄,能温席。”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我们现在的许多同学家境优越,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却不知知恩图报,孝敬父母,有的还对父母大吵大闹,整天这个不满意,那个不顺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学习,而是好逸恶劳,学习不努力,喜欢赶时髦,比吃穿。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学生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能爱他人,爱集体,将来长大才会爱社会,爱祖国。教育学生现在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做些家务活,听父母的话,长大后不仅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抽时间多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心里话,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古人没有我们现在这样优越的条件,坐在明亮的教室,有辛勤的老师教导着我们,书本都是崭新的,爸爸妈妈给我们买了漂亮的书包、文具。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是古人所没有的。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没有刻苦、努力学习,就辜负了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认真读书,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三字经中的榜样比比皆是,从“温席的黄香”到“让梨的孔融”,从“八旬梁灏大廷夺魁”到“天才少年祖莹、李泌”,这些榜样都十分明确地告戒我们:向他们学习,就能有所作为。我们学生要把榜样作为模仿的对象,以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举手投足。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留给现代人的闪闪发光的星星,映着那如太阳般灿烂的中国古代历史,在我们混沌的内心散发出强烈的光!它犹如启明星,我们智慧的光辉也终将散发光芒!
通过对国学及《弟子规》的学习,“孝”是我最大的收获!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暴走妈妈割肝救子”的故事,短片看完禁不住潸然泪下。想起平日里父母给予我们的点点滴滴,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包含的满是拳拳爱子之心,细微之处都是感动。人们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想起我每次出门父母都必送我到车站,无论寒暑,风雨无阻。又听人说,父母给予孩子的是路,绵延不绝,而儿女回报双亲的是线,纵是千里也有终点,不禁顿感心酸。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今后真的要多努力了!
“孝”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它或是每天早上一句关心的话语,或是一顿不怎么可口的饭菜,或是我们小小的成就。它或大或小,但有一点是天下父母所期望的,就是自己好好地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
想起了董总两次哽咽时说出的话,一次是作为女儿说起自己智力渐衰的母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出生都有一个故事,不要在双亲健在时不懂得珍惜,给自己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一次是作为母亲谈起自己膝下的儿子,父母其实不需要儿女给予自己什么,只要儿女过的快乐就是莫大的欣慰。简单朴素的语言,身份角色的转变,道出了所有天下父母简单的心愿,也为天下儿女敲响了警钟。想想这一天的培训,哭也哭过了,笑也笑过了,日渐麻木的心情被唤醒,豁然开朗的感觉。告诉自己好好学《弟子规》吧,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精华,满满的都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9
非常荣幸能够入选参加此次国学践行的培训。此次培训的师资强大,既请到了孔子的第75世孙、儒家学派代表人孔海钦教授,又请到了释家洗心禅寺的首座妙华法师,还有理学一派岳麓书院的李兵教授,有中医代表肖长江主任,有民乐二胡代表张音悦老师,还有主张道家思想天人合一的颜爱民教授,颜教授也是国学践行的发起人。另外还有黄玲教授、易宇教授专门从教育的角度谈了她们的思想。
无论是从学派儒道释法心,还是从为人处事、修身养性、教书育人等各方面,我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但我发现所有的学派思想在各个方面的运用都有相通性。只要弄明白一条最简单的规律——用生命去唤醒生命,用能量去感应能量,那么就可以应对世间所有的事物,正所谓“大道至简”、“道法自然”。
我们把人的内心比作是一个宇宙,而我们所处的空间也是一个宇宙。内心所想,照见现实,世间形形色色皆是内心的呈现。这便是个体的内心世界和外界的同一性。外在世界是同一个世界,但是每个人经历不同,人心不同,所以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也会有所不同。外在的世界、大自然有其运行的规则,人与自然相处有法则,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有守则,我们简而称之为“道”。正为《道德经》中所说,“道可道,非常道。”这其中的奥妙,是不可言说的,得从内心去悟,每个人悟出来的感受又不尽相同。我们把外在的大宇宙当成一个整体,即为“天”,我们内心的.小宇宙为“人”,然后去感受天人合一的境界。天地之间有一个巨大的能量场,我们的内心也有一个能量场。两个能量场之间可以相互影响。而世间万事万物、人人均有一个能量场,这些能量场之间都会互相影响,从而组成了一个大的宇宙。
颜老师说,我们要时常想着自己和宇宙是一体的,感受天人合一的境界。从大自然中汲取能量,从圣贤、君子身上汲取能量,丰富、强大自己的能量场,从而以自己的能量去影响其他人的能量场。我想,这便是“道”,看似无为,却有为。
能量有正有负。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贤良淑敏德,此为正能量。而与之相悖者则为负能量。正能量与负能量之间可以相互影响,而更为强大者会成为能量场的主宰,这些能量最终会形成一个人的气质和品格。比如我们会评价这个人是个正能量的人,或者是个很谦卑、温顺的人等等。能量有大也有小,得看个人修为。能量大者,就可以影响更多的人。能量吸收得越多,就越有爆发力。
此“道”与阳明心学的“心、道、得、事”的理论也有相通之处,都强调修内在。不同的是,心学强调自省。心本纯净,只是因为成长过程中有一些自私和愚昧的瑕疵落在了心上,所以要日日自省,每天擦拭,革除内心的私欲,方能使“心”保持原来的纯净和明亮。这与孟子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万事内求,而不外求。
所以,最终“大道至简”的“道”,奥妙何在呢?道家已经给出了答案便是——道法自然。难道什么都不作为吗?也不对,只是说我们对于外界不用刻意为之,而对于自己,最终要落在了“修心”之上。在我们改变不了世界时,我们就先改变自己,让自己充满能量,然后散发能量,改变身边的人和事。
我以前一直参不透儒家、道家、法家、释家、心学的关系。听了课后,才明白法家更倾向于“术”的层面,这就是为何秦始皇以法家治国两代便亡国了。的确单纯地以法治国在战乱时可以快速地稳定秩序,但是在和平年代,冷冰冰的法律只会让作恶的人心与之打擦边球。“术”没有温度,感召不了人心。我想,这也是为何在汉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我也明白了中西和西医的区别,就是西医为术,中医为道,术解决不了根源问题,尽管说见效快。而中医之道有一套体系,相生相克,肝的问题往上找肺,肺的问题往上调心,心的问题调养肾,等等。五脏又对应情绪,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脾。悲伤肺,恐伤肾。如果找不到病的源头,那么治标不治本。大道至简,修心为上。心境好了,身体也就会随之变好。对于一个医生而言,“医术高明”这个评价很重要,但是“医德高尚”这个评价更为重要。
教育也是一样。教为术,育为道。重教而忽略育,那么,孩子即使再聪敏,也未必是一件好事。现在很多案子都是高智商犯罪,所以,学校的教育,教学应当和德育并重。以品德感召学生去学习,引导学生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师应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教书。师德师风好了,那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要学生品德好了,那么以后不管是在哪个行业哪个岗位,他都是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做贡献。德者,本也。作为园丁当为学生树好根本,再让他立于天地间吸收能量,驾驭各种“术”,为自己所用,只要根本是好的,无需多加干涉过分修枝,他无论长成什么样子,都将是有用之材。在教学应用中,兴趣为道,方法为术,所以我们应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班级建设中,营造良好的班风为道,班规为术。在亲子教育中,爱和良好的家风为道,家训及具体的实施方法为术。以道御术,事半功倍。
世间所有的大道都是朴素的,这便是“大道至简”,而所有的事物都要顺应规律,这便是“道法自然”,道和术之间,唯有以道御术,术方成。离道之术,术必衰。
此次培训,感悟良多,于修身养性、于工作生活均有启发,此文仅是从悟道的一个角度所写的感想,不专业、不透彻、不深入,聊当一个门外汉胡诹之论。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10
聆听专家指导,激发研究信心
4月12日至4月15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子课题实验学校国学教育研修课程在珠海举行,庄严老师国学课题“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推进教育和谐”组全体成员,有幸聆听了来自于全国各地优秀名师的教导,大家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在为期四天的培训中,中国著名教育史学家、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郭齐家专家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指导专家,著名吟诵专家、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徐健顺,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指导专家、江苏省徐州市经典国学教育研究会理事朱玉昆带我们理论指导,更有来自一线的老师珠海容闳学校国学研修中心主任李晓辉和广州市明德广地实验学校优秀国学老师谢敏的实践经验的传授,所有与会者都经受了一次深入浅出,却又耳目一新的研修。
其中,郭齐家专家在做报告《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与传承》时,指出我们要用好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他说,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源远流长、丰富深厚,培养熏陶了无数仁人志士。例如,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培养,注重气节与操守,强调人的`道德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倡导不计成败利钝、不问安危荣辱而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怀;等等。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对世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探寻其时代意义,使其精华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观照下实现新的发展、发挥更大作用。郭齐家老教授还给我们讲了《文化传承与立德树人——青少儿读经的思考与建议》,郭教授强调对于青少儿读经这件事应该由父母和孩子一起完成,在孩子青少儿时期,父母和孩子一起吟诵经典是最好的事,不要碍于情面,要每天和孩子一起读,让孩子受到熏陶。要多读古诗文,扎好中国根。扎好中国根,学做现代人。
而来自江苏的教授朱玉昆老师重点讲了作为中小学老师,如何更快地了解国学经典,怎样运用经典来迅速有效地提升自己。朱老师推荐了四部经典:《大学》、《心经》、《道德经》、《弟子规》。朱老师告诉我们,一切经典的学习最终都要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学习国学经典的方法技巧主要有“读、感、悟”。来自于中华吟诵学会的吟诵专家徐建顺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古代读书法的意义、今天吟诵读书法的由来以及意义。他经过各种方式的展示“读”,向我们指出,吟诵是每个地方,每个人的旋律都不一样的,特别他通过详细地分享《静夜思》的各种读法,向我们展示了吟诵之美。接着,他给我们传授了吟诵的九大规矩,其中,有“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入短韵长”。最后,徐建顺教授响应大家的要求,为我们展示了几首文体不一样的诗文吟诵,让我们接受了一堂吟诵盛宴!
徐教授讲座完毕,是来自于广州番禺明德广地实验学校的一线国学老师谢敏给我们带来一场《师者——点亮人生》的讲座。谢老师以自己的曲折的教育生涯告诉我们,吟诵是对自己、对学生、对社会的最恰当的抉择,因为这份抉择成就了自己、学生、学生的家庭。她生动阐释了自己“用中国文化精神做教育”的观念,并与我们分享具体的实践与收获过程。让我们这些一线老师深受启发!
最后,珠海华发教育集团副董事长、容闳学校校长王韦华先生给我们讲了:《导读——君子之道、儒学之本》。王校长给我们讲了“四书”的学习次第和“四书”读法概要,王校长给我们介绍了四种学习方法:精解字词、初识文意、融通文蕴、神交古人。同时,珠海容闳学校国学研修中心主任李晓辉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珠海容闳学校的创办过程和办学理念,同时还重点介绍了容闳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过程。
为期四天的培训,让我们课题组成员们收获良多,大家都更加明确了吟诵的意义,感受到了吟诵的音韵之美吟诵之乐,收到了极大的鼓舞!相信,我们的国学经典课题会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11
福州德学书苑于20xx年10月5号、6号,在厦门举办的为期两天的第一期“儿童国学师资培训”圆满结束了!这次培训的全过程,我紧跟其后,感触之深也,现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对于这次培训,首先要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配合,正是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在活动结束时画上圆满的句号!
我们从整体来讲,首先是守时守纪,不管是上课的老师还是所有的学员能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这是非常难得的;还有上课(早上8:0012:00,下午2:006:00,晚上7:009:00)的时间安排,饱满有序,前不用等待,后又不拖拉;课堂纪律和环境卫生大家都能自觉的遵守和打扫。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大家在无形中都做到了,感觉这象一个家,一个团结、和谐、共进的大家!也为我们举办下期的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活动的实用性和互动性,培训的内容都是结合大家的实际问题,经过再三思索安排的课程,内容少理论多应用,为了让大家边学边应用,课程讲解中师生的互动性更为重要,俗话说:“听到不如看到,看到不如说到,说到不如做到”。在两天的培训中,大家都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配合,主动学习,参与互动,使之学有所用,更是学有所获!
从我个人来讲,这次培训进一步增加了自己的自信心,让我跨向人生目标的另一个高度,对实现人生的价值观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是一个做事认真、严谨的人,没有把握的事我绝不敢做,无形中压力好大,根本不知从何下手,恐怕做不好,辜负了大家对我的期望。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准备一场讲座的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毕竟是我人生中的又一个第一次:成人的“讲师”!带着欣喜和恐慌、胆怯和紧张,这时多亏毛老师的不断支持和鼓励,帮我梳理程序,不断增强我的自信,最后终于战胜自己,每天跟自己说一遍“我一定可以”,就这样我跨出了我人生的又一!这里充满了感恩---感谢!
人虽然有了自信,但你要有足够的能力给大家想要的。对于讲座的内容,为了能让大家理解、接受和更好的应用,我也下了不少功夫,凭借十几年来的教育经验,结合经典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精心设计每一个学习内容,尽量做到生活化。互动游戏,大家玩的不亦乐乎;示范课中,请大家模仿孩子,从返童年之趣;我也非常佩服培训中唯一的一位男性(雅丽爸爸),他有着自己的自信和对教育孩子的执着,课程中的互动也好、示范课也好、模拟上课也好,都能主动、积极参与,给我们所有的爸爸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也给我的课程增添了另一份色彩;还有当天自己上课后的'录像,我都要加夜班回顾一下,看看是否有遗漏的内容或要补充的内容,尽量在下节课上补上,目的是想让大家有所获得!这就是我,事事要求完美的我,还算是成功的迈开了这一步!这里充满了信任、支持---感谢!
当然,事事要求完美,但很难做到尽善尽美,这次培训中也有很多的不足:培训的硬件设施有些欠缺;讲师的仪容仪表、语言语速、动作的规范性还需再加强;课程过渡环节、细小环节的随意性还要更具体等!这里充满了支持、配合、理解---感谢!更要讲的是我的儿子小丁丁在两天的培训中他也积极配合、尽量不打扰我们的学习安排,能独立读书、学习、玩耍,有时还能当回大家的小小老师。这是我非常欣慰的,也是我最想要的:孩子在读经典的大半年中,有了很大的变化:从一个调皮、好动,缺少自控能力的孩子,变得懂事、稳重、好学了,真的,识字能力、记忆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行为习惯和自信心有了不同层次的提高。这让我觉得在这之前付出辛苦、汗水和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这里更是充满了感恩---感谢!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12
1)感受、收获、心得?
感谢园长给了我们这次跟果雪儿团队学习的机会,这次的学习让我学会了很多中国传统的文化知识,例如拱手礼、鞠躬礼等等。以前的我只是对这些文化有些粗略的了解,那也是从电视、书籍中看来的,也没有详细的.介绍,这次的学习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重要性,身为中国人我很自豪,以后一定努力学习。
2)下一步教学的规划?
这次学习之后,我打算先从日常生活中把国学的知识慢慢融入进去,让幼儿一点一点的“吃”进去,之后再开展国学课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幼儿对知识的渴望达到“童蒙求我”的境界,为了这一天我一定会努力的。
3)对果雪儿的建议,对园长的意见?
希望果雪儿可以继续把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去学,去知道,让国学走得更远,传播得更多,希望园长可以多多开发一些国学类的活动。
4)问题?
教师对国学的知识理解还不是那么多。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13
读国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
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
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济济,读中师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如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例如,到中学学习压力大,厌学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要求她们必须死记硬背文化知识。而是建议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孩子朝体育方面去发展,一个爱绘画并且很有天赋的孩子朝美术方面去发展……使她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现在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做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从小就是吃苦长大的。但是我却很感激少年时的贫穷,它就是一笔财富。它让我知道一切都来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让我早早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它更让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让我成为一个正直,勤劳的人。现代社会机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骤富的人,但是,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塌实。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才过上好日子没几年,不能满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处在这个太平盛世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来要求自己。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14
94年我和同学雅宏慕名来到清华校园里转游,心想如果能在这里学习该是人生一大幸事,那时只是幻想而已,然而时光流转到20xx年9月25日,已过不惑之年的我有幸参加了山西省人大国学智慧与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让我有缘实现心中的夙愿。梦想如愿以偿。
步入清华课堂,感受人文圣地,汲取国学精粹。
崔国文教授的《易经智慧》让我从多方面了解了《易经》的博大精深,从《易》学的科学思维:“一阴一阳谓之道也,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到《易》学的执政思维:“天地交而万物能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再到《易》学修身思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让我深刻理解了清华的校训。六十四卦与宇宙间无穷奥妙紧密的联系。让我惊叹我们祖先的超穷智慧,《易经》中华科技、文化、哲学之源。
彭向刚教授的《领导科学艺术》让我们对“领导”与“管理”两个概念有了明确的区分:领导的本质,就是通过发挥影响力,让别人把该办的事办成。职能是谋划和决断,把人与人的关系协调好,让下属心甘情愿地,满怀信心地为目标而努力完成任务,为下属决定哪些事能干。要站得高看得远,选好才用好人,善于发挥自己权力的影响力和人格影响力。最坏的领导就是把好人在不知不觉中扼杀。领导的本质不是揽权而是授权,授权使领导可以谋大事;使部下各司其责,授权能培养人才,使部属获得信任感,鼓舞士气。反之,事必躬亲,使下级产生依赖心里。管理是通过执行制度来完成任务,把事情做对。在提高执行上下功夫。无论做领导还是搞管理,提高自身素养至关重要。要用佛家的慈悲去普渡众生,儒家的思维去齐家从业,法家的谋略成就功名,道家的思想去修身养性。
李真顺教授的《领导者语言艺术》让我们清楚口才是一切才能的先行官,有口才让你更有风采,是人才不见得有口才,有口才的一定是人才,并教诲我们如何去交流沟通。
吕建强教授的《音乐欣赏》通过播放,对古今中外的名曲讲解,从戏曲,美声,流行,通俗,民歌中,由放弃一切思考的听觉感受与利用一切思考的听觉感受去欣赏音乐所传递的不同的文化信息,使我们理解了音乐与时代脉搏的紧密联系及不同的表达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开启了怎样欣赏音乐的大门。
赵琛教授的,《复命精神》从全新的视角,以独特的思维,阐述了复命的本质:复命就是对他人的承诺,在限定的时间内必须给出一个结果。“复命”不仅应该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而是在工作中时时处处得以体现。“复命”单纯的讲,就是对工作任务的无条件接受,无条件完成和兑现,并在第一时间内答复和回馈。也应将它渗透到生活中去对朋友他人甚至是陌生人的帮助和需求,也是展现我们的人格魅力的最好体现。
中国研究《人物志》第一人的王晓毅教授为我们传授了古代人的人才鉴识术---识人、知人、用人之千古智慧。通过解析“主德”与“偏向才华”学说:主德就是君主(领导者)之才,偏向才华就是臣民(执行者)之才,偏向才华的性格有突出特点的,应安置在与其才能一致的岗位上,发挥性格优势。“主德”是理想的君主,其管理才能无突出特长,君主的职能就是选拔和使用人才,“主德者,聪明平淡,总达众材而不以事自任。是故主道立,则其材各得其任也。--若道不平淡,与一材同好,则一材处权,而重材失任矣”。透视古代伟人的功绩,以鉴公司治理,管理之道,审时度势真正做到量才使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王勇教授的《博弈论》告诉我们博弈在不同的信息条件下如何进行互动决策的经济理论。小到下棋,大到外交中的六国会谈都是在博弈。而在“纳会均衡原理”则是研究解决合作关系的,内涵是互为最优,合作是有利的“利已策略”,在博弈中如何利用信息传递。从囚徒被困的例子看:张三和李四共同犯罪,被警察抓住,隔离审讯。如是一个人坦白而另一个人抗拒,则坦白一方判2年,抗拒一方判7年,如果俩个人都抗拒则判3年,如果俩个人都坦白则判5年,那么张三和李四怎么办呢?他们面临着两难选择,要么坦白或抗拒。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抗拒,结果是俩个人都判3年,但俩人都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他俩都会想如果我抗拒对方坦白,则会判我7年,判对方2年,结果是都坦白判5年,也就是对每个人而言都是理性的选择。从这则案例也可看到信息传递的重要性,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让别人知道或者认为自己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愿意合作的人。如果是合作的博弈就要传递信息,不合作博弈就要模糊信息。
张国刚教授《儒家思想》让我进一步理解了国学精粹:国学是以儒家为代表,儒家的主体经典是四书五经。国学就是如何管理的学问。《论语》“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之”;《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经伦天下之大经”。领导就是治国,平天下。做领导者的素质首先是“仁者境界,仁爱爱人。仁的基础是孝悌,仁的主旨是忠恕,夫人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其次领导者的艺术是君子风范,“君子”。孔子曰:“修已以敬(修养自己,保持敬畏)”中组部部长李源朝说过当领导的要有敬畏心,第一敬畏历史,你不敬畏怎么能提升自己呢?第二要敬畏百姓,不能太狂妄,第三要敬畏人生,不要游戏人生,对自己的`人生要负责。
君子的思想是修齐治平。儒家的经典纲领是《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德。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君子不器的领导艺术:刘邦当皇帝时对部下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三不如:运筹帷幄不如子房、治理国家不如萧何、打仗不如韩信。人固有自知之明。他的本事在于让那些有本事的人至
情至信地为他工作,不但你用他,你还让他至情至信地为你工作,这就是领导的本事。领导的本事不是你自己有多大本事,关键是能不能把那些有本事的人用好。
君子不器,就是你不说自己有多大本事,关键是用的人有多大本事,你未必有这个本事,但你的本事是用人。一个高明的领导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领导是用人之人不是做事之人,是追求组织绩效不是个人绩效,是提升领导能力不是业务能力。领导是怎么善于笼络人心,能够鼓舞他们至情至信的为你做事。刘邦为什么项羽赢,刘邦是教练,一大堆英雄在为他做事情。“贤主劳于求贤,而逸于治事”。领导的用人方法就是使人如器。“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本”,“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才,明主无弃士。”人都是有缺点的,没有缺点的人未必能做成大事,工作方法是中庸之道:“度、权、和”在错综复杂的工作中如何把握好这三个字。过犹不及,“度”。就是分寸,恰到好处就是度。“权”是权变。“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是通变,要与时俱进。“和”是刚柔兼济。“和”也叫“和而不同”。和不是一样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无为而治:《老子》“无为”,不要以为是什么都不干,“无为”是如何干,怎么干。“无为”是不要妄为,是顺应物与事的规律去做事。关键是用好人把好方向。
圆融人生的般若智慧:佛教是圆融的智慧,佛学的目的是摆脱痛苦、烦恼,终极关怀即摆脱轮回。当面对不好的事情,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淡泊(看空):空间上的世界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这样的无始无终与我们的生命相比,确实太渺小了,我们人生一点悲欢离合,成败得失算得了什么?事业的成败得失不影响到我的心境,以平常心来看待。平常心:一是宠辱不惊;二是得失不嗟;三是心平直。在奉献中求幸福,在无我中求进取,在生活中透禅机,在工作中挣解脱。学习佛教的般若智慧,有利于使现代人逐渐深刻地认识和领悟到超然一切。宠辱不惊、淡泊名利,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以至于最终能培养出世之道,精进勤勉地去做入世的事业的人生态度。把自己的角色做好,在任何挫折和磨难的境遇中都能保持积极乐观、充实而和谐宁静的心态,进而达到一种健全而完备的人生境地。
圆梦时间虽然是短暂的,但心得也是有限的,在中国第一流的学府深切感悟了“以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为核心的清华精神,真切体会了清华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恭耳聆听了各位专家讲授得浩如烟海的国学经典,仔细品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虽然走出了山林俊秀,中西兼容、贯通古今、清雅怡人的清华园,却带走了清华魂,“行胜于言”的校风,时时激励着每一位清华人。清华以其博大的胸怀,浑厚的学养接纳着每一位前来学习的人。培训时间虽然只有五天,但清华大学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每位专家们观点鲜明,言辞犀利,风格诙谐,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精彩的讲授,让我终身受益。水木清华,历史悠久,永远教诲着我“行胜于言”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15
一周时间的培训一晃而过,在这几里,我们全身心地浸润在国学里,在教师们睿智的指引下,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聆听古人的智慧和心跳,心灵变得平静而温和。
“国学养心,教育树人”,让我们都来走进国学,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国学的滋养和浇灌,变得宁静与强大,从而让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指引下从小浸润在国学里,沉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七天的培训里,项目负责人林慧老师安排了丰富精彩的内容,既有多位在国学界有名望的老师教授的讲学,又有到老街区古迹的现场体检,让我受益匪浅!
县广播电视台记者,养正学堂公益项目创办者张奋老师的讲课让我印象尤其深刻!他提出了诵读经典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让我很有启发!
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诵读对孩子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最后,促进了孩子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孩子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培训心得体会08-25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04-12
幼儿国学培训心得体会12-14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优秀01-14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0-23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15篇04-19
出国学习培训心得体会05-06
国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05-17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15篇)05-07
幼儿园国学培训心得体会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