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档下载>心得体会>走在人生的边上读后感

走在人生的边上读后感

时间:2024-07-12 15:51:0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走在人生的边上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走在人生的边上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走在人生的边上读后感

走在人生的边上读后感1

  《走到人生的边上》是杨绛先生晚年的人生诸多问题的集中思考,书中的很多问题,都是人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不可回避。像这样的智慧之书,也不是我一两天就可以全能读懂,以后要常常翻阅,不断寻找人生的秘密。

  不理性,不感性,更像是一个百岁老人的梦中呓语。总的来说,令人失望。思想方面无甚建树,只是让人了解一下百岁老人脑子里都在胡思乱想些什么罢了。杨绛本不以作家、思想家为名,而只是翻译家。《我们仨》不错,不过那不错不是指写作技巧方面的不错,而是指内容朴实真挚。《走到人生边上》则已经有点……老糊涂了。

  另,对人世炎凉的看透与无奈似乎是老人的通律,季羡林曾说自己活得太久了,对人世看得透透彻彻,反而多了无数叹息。杨绛也是,摘抄两段,聊以为证

  “上帝下岗了,现在是财神爷坐庄了谁叫上帝和财神爷势不两立呢!上帝能和财神爷较量吗人活一辈子。没钱行吗挣钱得有权有位争权夺位得靠钱。称王称霸只为钱。你是经济大国。国际问才站得住。没有钱。只有死路一条咱们现在居然”穷则变,变则通了”,知道最要紧的是理财。人生一世,无非挣钱、花钱、享受,死了能带走吗“

  “人死了就是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还有不死的灵魂吗我压根儿没有灵魂,我生出来就是活的,就得活到死,尽管活着没意思,也无可奈何反正好人总吃亏,坏人总占便宜这个世界是没有公道的.,不讲理的,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什么都不由自主呀我生来是好人,没本领做恶人。吃亏就吃亏吧尽量做些能傲的事,就算没有白活了。”

  “我们这一辈人,受尽委屈、吃尽苦楚了。从古以来,多少人”搔首问青天”,可是”青天”,它理你吗圣人以神道设教,“愚民”又”驭民”。我们不愿再受骗了迷信是很方便的。也顶称心。可是”人民的鸦片”毕竟是麻醉剂呀,谁愿意做瘾君子”呢。说什么”上帝慈悲”。慈悲的上帝在干什么他是不管事还是没本领呀这种昏赖元能的上帝,还不给看破了上帝哪有上帝。”

  “我学的是科学我只知道我学的这门学科人死了到哪里去是形而上学,是哲学问题,和我无关。我只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们这个人世原是个名利场,是争名夺利、争权夺位的战场不是说吗,一部二十四史只是一部战争史。争城、争地、争石油、争财富。哪一时、哪一处不是争夺呢官场当然是战场,商场也是战场,国际间更是赤裸裸的战场。战场上就是你死我活的打仗了打仗讲究的是兵法。兵不厌诈愈奸愈诈,愈能出奇制胜。哪个迂夫子在战场上讲仁义道德,只好安于“君子固穷”了战场上,进攻自卫都忙得措手不及,哪有闲暇讲究是非。曲直、善恶、公正呢。灵性良心都一笔抹杀了。

走在人生的边上读后感2

  《走在人生边上》是杨绛先生接近百岁高龄的绝笔之作,重读这本书,我再次深受启发和感动。这本书以杨绛先生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年轻时经历过牛鬼蛇神的时代之苦,行至晚年又饱尝天人永隔的锥心之痛。但不论世事如何艰难,她总能从中寻找到内心的从容与淡定。

  在《走在人生边上》中,杨绛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智慧、坚强和独立的女性形象。她以平实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在不同阶段的人生中所面临的困惑和挑战。她以一种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自己与丈夫钱钟书之间的爱情和默契。她以一种深沉的思考,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无数次被杨绛先生的坚韧和智慧所打动。在生活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她从不放弃,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接更好的未来。

  杨绛在书中也提到了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她认为,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追求功名利禄,而在于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她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自己和他人的关爱,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她的`这种思考方式让我深受启发,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

  有理不争辩——杨绛在书里写道:“我这不争,那不争,这也忍,那也忍,无非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争论是世上最无意义的事,除了耗费时间与精力,于己毫无益处。与其在唇枪舌剑中劳神费力,不如退一步,随它去。与其从别人的嘴里换来认可,不如从自己的内心里寻得一份从容。学会退让守住口,专注于自身,你就是最大的赢家。

  有苦不抱怨——杨绛在书中感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的。这一路走来,每个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坎坷。如果吃一点苦,你就句句消极,则会困于苦海,无法自拔。反之你不去埋怨,尽量担待,一关一关地渡,总能拨云见日。”面对苦难,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调整心态。把抱怨化成向上生长的力量。

  通过阅读《走在人生边上》,我不仅对杨绛这位伟大的女作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明白了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接更好的未来。我也明白了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淡定从容,活在当下。当你感觉生活艰辛、人生迷茫,不妨读一读《走在人生边上》这本书,它不仅是对生活的反思和感悟,更是关于智慧和人生价值的指南,当你读懂了书中的内容,也许就读懂了杨绛,就能体味到人生从容淡定的秘诀。

走在人生的边上读后感3

  如果让我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钱钟书,当是:帅;思辨;幽默;谦逊。

  认识钱钟书大概是在初中的时候。当时去一个同学家,她大概也是爱书之人,藏书不少。而在“浩繁卷帙”中我一眼相中的是那本包着白色封皮的《围城》,恍若少女一见钟情,对着它居然还有点脸红心跳。也许“初恋”太过暴风骤雨,也许当时阅历尚浅并未能体会书中旨趣,借来的《围城》并没有仔细地阅读,兴奋劲儿过后书就被搁置了,以致于现在让我回溯书中内容,除了主角“方鸿渐”和那句“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游戏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外,我一概都不记得了。

  喜爱上钱钟书时已经是高中了。当时不知道在哪儿看见一张钟书先生年轻时候的照片,英伦风,书卷气息扑面而来,帅得简直人神共愤。我想,大抵女生也是视觉性动物,看到美好的.人或事,荷尔蒙、多巴胺都会胡乱分泌,至少彼时彼境的某高中女生的确如此。

  如果没记错,《读》一篇被当时的高中教材收录,文章就儿童是否该读寓言展开论述,而喜爱钟书先生的主要原因也是源于该文吧,其中的一些哲思至今我还在时常咀嚼。钟书先生写到“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什么一个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子教育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以为人事里的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事有凑巧,大学时候,老师给我解读《道德经》,他说,“因为没有标点,所以读者有了更大的解读空间,我们现在普遍认为老子开篇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而我认为是‘道可,道非,常道’”。如果按照古人们“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朴素哲学观来看,我倒觉得老师给我的解读似乎更符合当下现实社会的逻辑。人是社会性、情景性动物,没有纯粹的好坏之分。如今,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再不敢简单地以“是非”“善恶”来妄断了,没有情境没有证据,求知真相的过程会被太多内外在的主观情绪干涉和影响(可能来自媒体刻意宣传,可能基于自己日常生活经验),正如胡适先生所说,我只敢“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或许就是钱钟书先生给我种下的一枚思辨种子吧,当它再从外界环境和周边人物中汲取阳光雨露时,便会生根发芽逐渐长成。

  钟书先生有三本大书——《围城》、《谈艺录》、《管锥编》,可惜我由于心存敬意与怯意,一直没敢翻阅,只断断续续地读了一点钱钟书的散文和关于他的生平趣事,期许自己能够“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这其中,《写在人生边上》应当算是比较认真阅读的了。所以,别的书籍我都不敢妄加评判,唯独看过思考过的《写在人生边上》感觉自己还稍稍有些发言权。

走在人生的边上读后感4

  我要走在清明的荒原里,日光扎在贫瘠的土地,生出两行经文。我要怀圣心听尽三千大道,且看时间多红尘叨扰,我自一步一叩首,做个灵性的和尚。

  人生是一本大书,生老病死谁也逃不过。我正活在一个青春浪漫,又放荡不羁的年龄,一旦清闲下来,平日小退下的光怪陆离的思绪又潮水般淹没我滚烫的胸膛,其中想得最多的就是肉体与灵魂何异。小时候一直对人的生死迷惑不解,想探究人生的方向和努力奋斗的目的。然未有结果,又无良师,有惑不得解,悲哉。巧合拜读了杨绛先生的《走在人生边上》,恍然顿悟,然后是失落落的'遗憾,这天下的命里生死哪能参透,大时代下不过都是小人物,如杨绛先生这般坦诚剖析自己的人大概少有。

  我坚信人是有灵魂的,后天成型,依附肉体。尽管它看不见,摸不着,死后不知归向何方。若有一天,当我也站在人生的边上,向后看,一片空荡荡,向前看,没有路,只有灵魂让我真切地觉得自己曾在一世红尘中见过善恶。杨绛先生提到文人都说死,无需畏惧,这恰恰说明死是可怕的。书中对此笔墨不多,却是我思考最深刻的一句话。海德格尔言“我死我生”,死让生成为一种可能。以出生为起点,每一天我们都在向终结靠近,每一天我们都处于死亡的状态,忧虑,恐惧,不安,互相交织,大多不明缘由。渴望未得到的,还没看星星被退潮的水放出,还没看云朵被涨潮的水淹没。害怕失去金钱,权力,尤其是事业正蒸蒸日上的父母那辈,更加畏惧死亡。

  俗话说盖棺定论,实际上死后种种与你都没有关系。那么人一世是为了什么?杨绛先生有一段回答:“只有人类能懂得修炼自己,要求自身完善。这也该是人生的目的吧!”相信灵魂不灭才有信仰,有信仰才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争名夺利一辈子不一定就比吃茶的老僧看得更远,关门敲木鱼念经,出门托钵募化些米面,这就是修身。我佛无嗔无相,念四大皆空,独对信心十分肯定,散人功德就是助人得福。“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若只因没有名气就否定一个人的价值,实在荒谬。

  “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人性本善,婴儿哪知佛前投鼠忌器,人间烧杀抢掠,他们只管看山水烟霞,仰着脸和世界撒娇。“命由天定”,灵魂将被岁月雕刻成何般模样,谁也不知道,但不是说人不能做主,选择权始终在自己手上。

  做个凡人,磨炼灵魂,感谢生活给予我很厚的情意,但要时常告诫自己现在吃学习上的苦,是为了以后少吃生活中的苦。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虽然每天忙于学习,不知天明,但总要有个信仰提点我,当走到人生的边缘时,向后看能看到些“成绩”,也算是有进步的了;向前看,要有奋斗的目标,坚定信念,不会迷茫,让人生多一点精彩,少一丝遗憾,修炼出予自己而言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走在人生的边上读后感5

  “怀念一个人最好的方式,不是了解他的生平,而是读他的作品。因为每一部认真铸就的作品,都饱含着作者最真实、最深刻的思想精粹。”偶然间获得一本新书,杨绛先生的《走在人生边上》,朋友笑话我,现在读这本书有点早了,而立之年应该是奋斗、创业,关乎生老病死的问题,那是以后的问题。我笑了笑,没说话,其实内心只是想知道迟暮之年的哲人们他们对人生持怎样的态度。

  读完这本书,才对杨绛先生有了一点点了解。杨先生没有老年人那种老成持重的垂暮之感,反而文字间充满了俏皮活泼,若是不知道底细,还真以为是个年轻人。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我最佩服的是杨先生临到人生最后,也不放弃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百岁老人该是经历了人世许多沧桑,尤其还自嘲为“晚清遗老”的她更是经历了最动荡的岁月,受到世人的尊敬被称为“先生”,也受过苦难而到处躲避。按照惯例,德高望重、韬光养晦也没谁敢有微词,可杨先生是“先生”名士,自不如此,而是好奇地向后看看,自问自答地探索人生的价值。

  “天地生人的目的,该是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人自身。”杨绛先生回头去看,思索、洞悉“天地生人”的目的——当为万物之灵。人生实苦,灵性良心往往迷蒙在烟雨云雾里,为世事操心。老天何苦为难我们?杨绛先生给了我们一个最重要的理由:“人之善恶杂糅,就若顽铁一般。所以修身谓之人的根本要求。”宝剑锋从磨砺出,唯有不停锤炼,才能达到各自有着不同程度的修养和收获。人世的苦难正是起着如此这般的.作用,人生大苦,大概便是这缘由吧。

  “只有人类能懂得修炼自己,要求自身完美。这也该是人生的目的吧!”人生像是一场修行或者说修炼,在红尘中炼本事,修心,磨砺出自己的信仰。人经过顺人情又合理的锻炼,最终超脱“小我”。或许不如“尧舜”之德,却必定或多或少留下成绩。尤其在岁月的婆娑下,却是老而弥坚。到老了,锻炼了一辈子,能留下些成果,也算是不虚此生。这也是杨绛先生文章最后的自语。

  读罢《走到人生边上》,完全看不到一点“夕阳西下”的哀叹,也看不到一份“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躁动。有的只是平平静静的思索,喃喃自语,回头看看过往,说说一生的价值。我们年轻人站在人生的这头,杨绛先生站在人生的那头,看着她,看到是她一路上的淡定和从容,到了边上,最触动人心的还是那句“世界是自己的,和他人毫无关系”。读其书,知其人,用阅读这种最平等的方式缅怀杨绛先生,是我最大的尊敬和怀念。感谢一次偶遇,让我对人生多了一点思考。

【走在人生的边上读后感】相关文章:

走在人生的边上读后感11-15

读桑哲老师《走在季节边上》有感07-30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08-24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10-26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07-26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02-28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02-18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07-27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08-15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5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