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精选11篇)
在国家出现危难之时,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这样的人,称为英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 篇1
今天我上网查看了许多抗震救灾小英雄的事迹,我流着泪读完他们的故事,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断臂少年白乐潇的感人故事”,我的心中似乎有一股澎湃的波涛再涌流……
5月12日14时28分,还有几天就要过13岁生日的四川省广安市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男生白乐潇正在宿舍,准备去教室上课。那是一幢3层楼房,白乐潇所在的寝室就在一楼。刚说完一句话,白乐潇看到床像跳舞一样晃了起来,屋里的东西像甩豌豆一样四处乱跳。白乐潇大叫:“地震了!”跳下床就往外跑。几乎是跑一步就栽一个跟头。有的坐在下铺的同学比他反应更快,早就跑出去了,大地继续摇晃了几秒,这时白乐潇已经出了宿舍,直跑,左拐,再直跑,又左拐,到了大门口。这时,很多人拥塞在大门口里面出不去。一般只能过2个人的大门,现在一口气要挤过去3个人。快要挤出去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一块巨大的石头向他的身体“切”过来,他的左手臂被压住了,一瞬间血肉模糊的左手臂只剩下血脉、皮肉、筋络与他的身体相连,救命的大门前,只剩下一条狭窄的通道,却被这块巨大的预制板堵着,唯一可以通过的就是白乐潇占据的那一小块地方,他只听见身后几十个同学在喊:“救命啊”……
没有片刻的犹豫,白乐潇用力扯断血肉相连的左手臂,鲜血汹涌而出。看到这里,我被强烈的求胜欲所震撼,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呀啊!可是13岁的少年做到了,“血就流到我眼前,我只觉得世界末日到了,糟糕了,这下糟糕了。”几秒钟后,他刚跳出被预制板砸成的大坑,出门而去,身后的房子轰然倒塌……
出事那天镇里的医院全都倒塌了,他的父亲只能用一些盐水为他擦擦伤口,简单的止血包扎,等到第二天天亮,采用板车将他转运到所在的骑马乡,到卫生所打了破伤风针。一路上,血把门板都染红了。
他的母亲看一次就哭一次,为了安慰母亲,白潇乐说,没关系一点都不疼,但转过身去自己却蹙紧眉头一个人挺着,在广元市做了两次手术,一次比一次痛,他没掉过泪……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多么坚强的'少年啊!用微笑面对痛,不只为了自己,还为了母亲。我赞叹生命力的顽强,我更赞叹白乐潇的坚强!
还有许多这样的故事,如康洁、薛枭、陈浩、张吉万等,他们对生命的渴望。对同学的情谊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看完他的故事,我想了很多,的确,生命对一个人来说是何等重要!在这危急关头,他不放弃生命,是一种精神,让我们共同祝愿他们早日回到学校。同时我也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在于为他人着想,在于为全社会做贡献!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 篇2
1998年出生,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二年级学生。汶川5·12大地震发生时,小林浩同其他同学一起迅速向教学楼外转移,未及跑出,便被压在了废墟之下。此时,废墟下的小林浩表现出了与其年龄所不相称的成熟,身为班长的他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歌来鼓舞士气,并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身材矮小而灵活的小林浩终于爬出了废墟。但此时,小林浩班上还有数十名同学被埋在废墟之下。9岁的小林浩没有惊慌的逃离,而是再次钻到废墟里展开了救援,经过艰难的救援,小林浩将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在救援过程中,小林浩的头部和上身有多处受伤。爬出废墟后,由于通讯的中断,小林浩同在外打工的父母失去了联系,焦急的`小林浩同14岁的姐姐和妹妹一起在映秀镇滞留了两天,14日,他们三人同其他乡亲一道,经过7个小时的艰难跋涉,走小路逃出了震中映秀镇,转移到了都江堰,其后又来到成都与堂哥汇合。19日,小林浩同其姐姐和妹妹一起被安置在了四川省儿童活动中心,这里安置了所有来自灾区的孤儿。小林浩到成都市儿童医院做了身体检查,索性并无大碍,只是一些皮外伤。
20日,中央电视台和各大地方电视台播出了《九岁救灾小英雄林浩》的专题采访报导,小林浩那稚嫩的童音、超出年龄的成熟与勇敢以及善良的品格感染了几乎每一个中国人,短短几天之内,网络上便出现了大量寻找林浩的帖子,还有热心的网友建立了“九岁小英雄林浩”吧,目前发帖量已超过6000条,与此同时,京华时报等媒体又对林浩做了更进一步的采访和报导。许多中国人从小林浩身上看到了祖国新一代的希望,他的乐观和勇敢感染了每一个人。六一儿童节,林浩来到北京参加了庆六一特别演出,之后,林浩又随同父母来过河南、上海等地,小林浩一时间成为了公众人物。6月7日,中央文明办下发了《关于开展"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林浩名字赫然在列。6月27日,林浩被授予“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称号,受到了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四部门的联合表彰,并在颁奖晚会上受到了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的亲切接见。目前,林浩父亲已确定林浩将在上海闸北区的童园实验小学继续学业。
2008年八月八日晚上林浩成了惟一一位和旗手姚明走在中国代表队前面面的小朋友,小林浩无比兴奋,他的热情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 篇3
抗震小英雄陈浩:不救人我会感到惭愧。
12岁的陈浩静静地躺在重症监护室的病床上,双腿和右手都打上了石膏,胸前满是心电图监护仪的胶贴,腿上的纱布还隐隐透出红红的血印。
在地震的一瞬间,陈浩推开了即将被坍塌的围墙砸到的同学,而自己被厚厚的围墙压倒,身负重伤。
5月12日下午,成都市温江区玉石实验小学950余名学生都在教室里上课。14时28分,陈浩的班主任黄志德老师正站在讲台上,突然感觉到地面剧烈地颠簸起来。
“当时我就意识到是地震了。”黄志德立即组织学生疏散。“大家一定不要惊慌,还有黄老师在后面。”由于学校平时进行过多次演练,学生们一个班接一个班地有序疏散,很快就撤离了教学楼。
然而,就在六年级(1)班的学生全部走出教学楼时,意外却发生了。楼边升旗台旁一面两米多高、4米多宽的围墙突然垮塌,包括陈浩在内的4名学生被重重压倒在地。
“他本来可以不这样的。”黄老师有些哽咽。
原本跑在前面的陈浩,已经穿过了楼边的升旗台,到达了开阔的安全地带。这时候,身为班长的他习惯性地转头一望,看见一个女孩还站在升旗台旁摇摇欲坠的高墙前,他赶忙掉转身,一把把女孩推开……砖墙轰然垮塌,女孩得救了,陈浩却被掩埋在了瓦砾之中。
两个小时后,在武警消防官兵的帮助下,压在砖块下的`4名学生终于被刨了出来。
被送到医院时,陈浩的右臂肱骨骨折、腰椎骨折,肺部挫伤出血,背部几乎没有完好的地方。12日晚,陈浩高烧近40度。昏睡中,他的双手在不停地颤抖,还一直呢喃着:“我抓住她了……”
被救的女孩,与陈浩素不相识;那面砖墙夺去的,是他3个最要好的同学的生命。
十几天过去,陈浩已经恢复清醒,但身体还非常虚弱。从陈浩的主治医师口中,记者得知,目前陈浩的伤势仍然相当严重。
虽然只有12岁,这位小小男子汉却在危难面前表现出了不同常人的勇敢。
陈浩的母亲,守在重症监护室外,十几天来一直在流泪。她告诉记者,在最初清理伤口的时候,由于伤员太多,陈浩没能用上麻药,可他愣是没有哭出一声。
父亲陈强说,陈浩一直没有跟他聊过地震时的情况,直到有一天十几位同学来到医院看望儿子,他才知道陈浩是为救人而受的伤。
“要是再遇到这样的事,我还会的。不救人,我会感到惭愧。”陈浩的声音断断续续,平静中流露着坚强。
身高1.7米的陈浩看上去比同龄人更成熟,但他毕竟还是一个孩子。“换药的时候太疼了,偷偷哭过好几次。”陈浩悄声说。
“我们都叫他小英雄!”对于陈浩舍己救人的行为,医生护士们都十分感动,他们给了陈浩这个特别的绰号。
在学校里,由于成绩优异且乐于助人,陈浩不仅担任了班里的班长,同时也是学校的大队委员。在父母眼中,陈浩是个懂事的孩子,常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料理日常家务,几乎从来没有让在外打工的父母担心过。
爱打篮球的陈浩,一直以来都很渴望能和姚明通一次电话。5月31日上午,陈浩收到了最特别的“六一”礼物:身在美国的姚明特地给陈浩打来了越洋电话。父亲陈强告诉记者,从那天起,陈浩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 篇4
四川汶川大地震,让许多同胞蒙难,也让国人悲痛不已。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灾难,其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就是“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人。他们在地震现场无私救人,他们全力以赴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抗震救灾的行动之中,捐款、献血、当志愿者。灾难之日、国难之时,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同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着坚强和成熟,书写着责任和担当,传递着爱心和希望。在他们身上,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一刹那的生死巨变,让年轻的一代表现出了爱国爱家的情怀,表现出了团结互助的力量,表现出了吃苦耐劳的品格,表现出了不畏艰险的精神,表现出了沉着坚强的品性。灾难让这个年轻的群体经受了人生中最严重的考验。没有慌乱和躲避,他们勇敢、独立和坚强的青春形象,令国人为之动容,令世界刮目相看。
在逃生还是救人的生死抉择面前,很多青少年表现出了超乎平常的无私和无畏。成都市温江区玉石乡实验小学12岁学生陈浩,在地震发生时很快跑下楼梯,马上就可以到达安全地带了,却看见一个女孩处在危险之中,他转头向回跑,把女孩推开,自己却被埋在了厚厚的瓦砾之中。
北川一中高一学生晏鹏本来已经被甩出教室,但他又返回教室,想救出困在里面的同学,然而,在他进入教室时,楼房继续垮塌,17岁的晏鹏被埋在废墟中。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教学楼轰然倒塌的时候,该校一年级女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学生,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后,楼房完全垮塌了。今年,她26岁。
在抗震救灾的队伍中,年轻人是生力军,他们不畏艰险,一直奋战在救灾的最前沿。我们看到,年轻的解放军、武警、消防战士,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肩扛手刨,在废墟中救出一个又一个被掩埋的生命。他们在余震不断,随时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英勇探路,艰难到达重灾点,为受灾群众送去生命的给养。我们看到,年轻的医护人员,冲在第一线,奋力救治伤病员。我们看到,年轻的新闻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深入灾区和救援现场,获取第一手资料,在第一时间把灾情告诉中国和世界。我们看到,年轻的志愿者,不怕苦不怕累,参加现场救人,为受灾群众服务,搬运物资,维持秩序。我们还感受到了年轻一代面对灾难的理性和成熟。“80后”作家韩寒自己出资组建了一个小团队,在大规模救援队伍进入前就踏进了条件艰险的灾区。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呼吁灾区需要帐篷和医疗人员,并理性地告诫大家不要随便涌入灾区,避免危险和给救援“添乱”。
在经历了家园被毁、痛失亲人的惧怕和悲伤后,中国年轻的一代真切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与厚重,领悟到亲情的可贵和人生的责任,明白了人生的许多艰难险阻要独自去承担,不能畏惧困难,更不能消极等待。克服困难的过程,也使年轻一代汲取了巨大的精神能量,在自救的同时,他们懂得了关心和帮助别人。面对灾后的废墟和等待救援的同胞,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同情和回报。经过灾难,他们更加勇敢、热情、自觉。
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的有志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壮哉,青少年!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 篇5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三十多年未见的大地震,所有的电视台、报纸等传媒都在进行着报道,所有的人都在关心着这件事,我也不例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次大地震中,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那种空前的大团结,感受到了人民子弟兵的那种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精神,特别是在大灾面前,有些和我差不多大的少年英雄,表现出来的那种英勇、无畏、为他人着想的精神,更是令我震撼。
有一个小英雄陈浩,在5月12日那天,在地动山摇、山崩地裂的那一刻,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殿后。同学们在他有序地组织下,一个个地顺利地逃了出去。在楼房即将倒塌的一刹那,他将一个女同学推了出去,而自己则被埋在了废墟下。看到这儿,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被他的英雄气概所感动。我在不停地反问自己,如果我是这个班的同学,在着危急上课,我能像他一样奋不顾身地去救同学吗?我陷入了沉思。
小英雄被救出送入医院后,有记者采访问他“当时你为什么不自己逃走?”,他的回答更是令我震撼:要是再遇到这样的事,我还会的。不救人,我会感到惭愧。他朴实的话语更是让我深有感触。现在,我们虽然不能像人民子弟兵那样亲临现场,抗震救灾,但我们也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主要的是,我们要向这些小英雄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也做对祖国有用的人。
在这次的抗震救灾中,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看到了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知道了无数个英雄事迹。天灾无情人有情,虽然我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灾后,我们在班主任的倡议下,我捐出了我的所有零花钱。珍爱生命,珍惜亲情。不抛弃,不放弃。这些,都是英雄们教给我的。小兵张嘎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读了《小兵张嘎》这本书,我更深切地感到祖国今天美好的日子是来之不易的。阅读此书,我仿佛置身于那战火纷飞的激情年代,仿佛听到了英雄们在战争中那铿锵有力的步履,仿佛看到了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抗击日寇的动人场面,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民族精神。那如火如荼的战争岁月,那可敬可爱的英雄人民,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那至诚至厚的人格魅力,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但在一次日本鬼子的扫荡中,张嘎的奶奶不幸被害。嘎子为了替奶奶报仇想加入八路军,共产党看嘎子年龄太小没有同意,但是嘎子从不灰心,在他的努力下终于当上了八路。嘎子小小年纪便有了入八路打鬼子的志愿。他的勇气、聪明才智,还有吃苦耐劳的毅力让我感动,感动他对友情的生死与共;感动他与奶奶的深厚感情;感动他们为了抗日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张嘎的童年是在枪林弹雨中度过的。正是像他一样的革命先烈不懈的奋斗,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我们的红领巾,也染红了飘扬的五星红旗。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小兵张嘎面对敌人,不屈不挠。今天,我们有幸生长在新中国,新中国给了我们和平、安定的读书环境。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拥有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可是遇到困难就止步不前,都没有脚踏实地去克服困难。和小兵张嘎比起来,我们是多么的懦弱。在生活中我们比吃比穿,不比学习,值日谁都不愿多做,整天斤斤计较。我们没有继承先烈们的优秀品质,去为祖国的建设而努力学习。我读了这本书后,我想对所有的和我一样的同学们说:我们赶快行动起来,珍惜时间,热爱劳动,刻苦学习,做好每一件事。我们要把张嘎机智勇敢、临危不惧、不屈不挠的精神运用到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去,面对困难勇敢克服,不怕挑战,不怕挫折。努力掌握知识,等长大后,为祖国出一份力。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 篇6
9岁的林浩逃生后,没有跑开。
连续救出两个同学后,他又跑进了教学楼……
“因为我是班长!”
脸上,擦伤的痕迹依然很清晰;头顶上的一块鸡蛋大小的疤,头发还没有长出来。眼前这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就是救了两名同学的小英雄――林浩。
6月7日,在四川省资中县的一个村子,记者见到了正在和其他孩子玩耍的林浩。
9岁的林浩,是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几天,林浩爸爸带着他来到资中,看望身患重病的爷爷;而林浩的妈妈,还在映秀镇当志愿者,为受灾群众做饭。
学习成绩很好的林浩,一直是班上的班长。
地震发生的那一刻,班上正在上数学课。林浩刚跑到教学楼的走廊上,就被楼上跌下来的两名同学砸倒在地。
“那个同学压在我背上,我怎么都动不了。当时,垮下来的楼板下,有一个女同学在哭,我就告诉她,不要哭,我们一起唱歌吧,大家就开始唱歌,是老师教的《大中国》。唱完后,女同学就不哭了。后来,我使劲爬,使劲爬,终于爬出来了。”
逃出来的林浩,并没有跑开,而是去救还压在里面的同学,“爬出来后,我看到一个男同学压在下面,我就爬过去,使劲扯,把他扯了出来,然后交给校长,校长又把他交给他妈妈背走了。后来,我又爬回去,把一个昏倒在走廊上的女同学背出来,交给了校长,她也被父母背走了。”
说起自己救人时的情景,林浩显得很镇定,稚嫩的童声中,还带有几许乡音。
连续救了两个同学的林浩,再次跑进教学楼救人时,遇到垮塌的楼板,又被埋在了下面,“我使劲挣扎,后来,是老师把我拉出来的。”
说起自己身上的伤,林浩说:“我开始爬出来的时候,身上没伤,后来爬进去背他们的时候才受伤的。”
林浩所在的`班级,共有32名学生,在地震中有10多人逃生。这其中,就包括林浩背出来的两个同学。
被问到为什么去救人时,林浩平静地说:“因为我是班长!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要你这个班长有什么用呢?”
林浩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林浩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小小年纪,林浩会做很多家务,还会做饭。
父亲林大坤告诉记者,因为是班长,林浩一直管着教室的钥匙。每天早上6点,闹钟一响,他会准时起床,自己炒碗蛋炒饭吃,然后走半个小时山路去上学,“他从来不迟到,说要是迟到了,同学们都会在外面等。”
救完同学后,林浩一直没找到自己的父母,直到5月21日,才和在汶川县草坡乡打工的父母联系上。
在映秀留守了两天后,表妹和两个姐姐找到了他,姐弟几个与映秀镇的群众一块,开始往都江堰转移,“我们走了7个小时,走的全部是桥下面的小路,路上只歇了一会儿,一直都在走。”
从都江堰被安排到成都后,林浩和其他同学一起,被安置在四川儿童活动中心。知道了林浩的事迹后,那里的人都叫他“小班长”。
中心的老师告诉记者,刚到中心时,林浩被送到成都市儿童医院进行检查,所幸只是额头和右手有些擦伤。检查完后,林浩不用救助站老师帮忙,自己翻身从床上爬起来,迅速穿好衣服,走出了医院,“真不敢相信,就那样一个小娃娃,居然比很多大人还坚强。”
在儿童中心的几天,林浩生活得很好,志愿者叔叔每天都会用热毛巾为他热敷受伤的部位,还交了很多新朋友,“我们每天都一起上课,我最喜欢上体育课,可以学跆拳道;我还很喜欢白老师,他是个志愿者。”
“六一”儿童节,林浩和另外几名灾区小朋友一起,到北京参加了儿童节活动,还参观了奥运场馆。第一次离开大山的林浩,对一切都充满新奇。
林浩告诉记者,地震后,他就没见过班上的同学,“我很想他们,很想上学。以后,我要当工程师,要造震不垮的房子。”(记者陈娟田丰)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 篇7
现今,灾区的孩子们早已擦干眼泪,带着伤痕毅然走进帐篷学校,“安心学习,立德成才,报效祖国,回馈社会”是他们的肺腑之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段脍炙人口的文字,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崭新的诠释。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为充分反映灾区少年儿童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高尚品质,用他们的感人事迹激励全国广大未成年人奋发向上、健康成长,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决定评选表彰一批“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当无情的灾难袭来,灾区那些稚嫩的生命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谁曾想,在灾难面前,他们竟然挺起了幼小的脊梁,让我们看到了不幸之中的大幸。他们的英雄气概、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无论对孩子还是成人都有深刻教育意义。他们无私无畏,智慧勇敢,舍己救人;那种对死亡的藐视,对险境的淡定,对他人的`无私,对逆境的坚强,对生活的热情,对关爱的感恩,让人刮目相看,令人肃然起敬,感动了全国亿万人民。
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坚强和英勇。在这场灾害中,灾区的少年儿童经受了巨大的伤痛和磨难,同时他们也表现出了超常的勇气和力量。女学生高莹双腿都断了,双手也被砸伤,不仅一直没哭,还一边微笑,对大家说“要勇敢”。灾害来临之际,中学生雷楚年在2分钟内,两次返回教室,带领7名同学脱险。12岁的女生廖桐,本可以自己迅速逃生,但看到班里惊慌的女生,就果断地叫大家跟她跑,安全带出十余名女生。
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智慧和乐观。很多幸存的孩子,在自救和互救上表现了惊人的智慧,在等待救援和获救后表现出罕见的乐观。他们知道保持清醒,用歌声驱赶恐怖、伤痛和困倦;他们懂得保持体力,用团结、友爱和鼓励支撑生命。小女孩邓清清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被困废墟80小时的男生薛枭,被救出来后第一句话是“叔叔,我要喝可乐,要冰冻的。”这句话逗乐了电视机前很多悲伤的中国人。
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仁爱和感恩。女生马小凤和男生薛枭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营救人员发现薛枭受伤严重些,但薛枭坚持说“先救她”,而马小凤则说“不,先救他,他的伤势比较重”。这种仁爱之心让救援人员为之动容。3岁的小男孩郎铮被救出后,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朝救出他的武警敬礼。一些逃过劫难的孩子,在路边向前来救援的人们致谢,有的甚至加入志愿者队伍,积极贡献出他们微薄的力量。
苦难是良师,逆境出人才。现今,灾区的孩子们早已擦干眼泪,带着伤痕毅然走进帐篷学校,“安心学习,立德成才,报效祖国,回馈社会”是他们的肺腑之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段脍炙人口的文字,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崭新的诠释。这些坚强而可爱的孩子,让我们看到了灾区的希望,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英雄少年,时代骄子。让我们向这些少年英雄致敬,并伸出我们热情有力的双手,共同托举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 篇8
“当时楼梯摇晃得厉害,我只能使劲抓着栏杆,等背着最后一个同学跑下楼时,心里还是很害怕,脚都软了。”说起地震当天疏散上百名同学的事情,四川彭州中学高一年级17班学生欧阳宇航还是有些后怕。
5月12日下午,欧阳宇航所在的17班正在五楼的教室上英语课。突然,书桌抖起来了,书本啪啪地掉到地上,屋顶的灯具、风扇都在摇晃,窗户、门框嘎嘎作响。一阵“轰隆隆”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地震了,快跑!”英语老师当即扔下书,大声招呼全班学生撤离教室。
“大家别慌,注意秩序,别摔倒了!”身为班团支部组织委员的欧阳宇航,大声提醒前面的同学注意安全。在老师和欧阳宇航的疏导下,全班同学秩序井然地朝着楼下跑去。
跑出教室,到了楼梯拐角,教学楼摇晃得更加厉害了。欧阳宇航扯着嗓子反复告诉同学跑的方向,催促同学赶快下楼。跑到三楼时,欧阳宇航突然发现同在五楼上课的19班、20班没几个人跑出来。“我上楼看看!”欧阳宇航边喊边返身朝楼上跑,冲进了20班的教室,果然发现同学们都愣在那里。“地震了,快跑下楼!你们还站在那里干啥子?!”欧阳宇航一声大喊,教室里的同学回过了神,赶紧向楼下跑。几名女生吓得脸色苍白,躲在书桌下、蹲在墙角,拿出手机试图求救。“快下楼,别躲在这里。”欧阳宇航冲过去,一手一个,死死地拽住她们的手,把她们拖出教室。
随后,他又冲进另一间教室,推开后门发现,其他同学都已撤离了,门后却站着五六位女生不肯走。“可能还有余震,赶快往操场跑!”欧阳宇航焦急地吼着,拉起前面两位女生跑出教室,后面的女生这才跟着向楼下跑。跑到楼道口,欧阳宇航还不放心,又返回教室查看,发现一位女生被地震吓蒙了,躲在书桌下,任凭他怎么劝说,这位女生就是无力挪动脚步。情急之下,他背起女生就往楼下跑。冲到二楼时,第二波震动又来了,他咬紧牙拼命往楼下跑……
就这样,短短几分钟内,欧阳宇航疏散了100多人。到了操场中间,地震才停了。经过清点,三个班的`同学一个不少。20班学生张娅说,欧阳宇航太勇敢了,当时他们班同学都跑下楼了,他还在楼上帮助疏散同学,让人敬佩。
谈到自己的壮举,这个高大帅气的小伙子倒腼腆起来,“没什么,都是我应该做的,都是朝夕相处的同学,大家不一起跑出去,我不甘心。”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 篇9
抗震救灾有英雄30名,他们个个令我佩服,但张春玲更让我佩服不已,大家一定想知道为什么,现在就让我告诉大家吧!
张春玲,女今年13岁,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石坎红旗村人。平武县石坎小学六年级学生。3岁时,被火烧掉了双手。烧毁了面部。
2008年5月12日中午,张春玲和同学都在睡午觉。“地震”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天旋地转。六(2)班的张春玲光这脚跑出了宿舍。只听背后一声巨响,断裂的预制版砖石、木头铺天盖地地砸了下来,宿舍第三层楼瞬间垮塌。
“救命啊”“救命”!已经跑到校园外一篇麦田的张春玲被绝望的呼喊声绊住了脚步,她立刻反身冲进仍在震颤的废墟,跪在地上,顶住石头死命向后推。苏小琴得救了,背起脚被砸断的同学,她一口气跑到了离学校200多米远的.麦地。来不及歇口气,张春玲有一次冲回了正在垮塌的教学楼,咬牙背起一个受伤的小男孩往麦地奔去。鲜血顺着手臂淌下,肩膀被石块砸得血肉模糊,双手也被钢筋划开了一道道血口子,她却来不及歇口气,带着几个老师第三次返回废墟,终于将被卡在两块预制板之间的杜艳梅挖了出来,并将其背到了安全区域。
在网上的以为网友,他赠送给张春玲一首诗歌:
“你本来就是一只美丽的天鹅”。
“有几根羽毛被拔掉 心扉痛彻。”
“可你 依然歌唱 依然起舞。”
“你依然是一只迷恋的白天鹅。”
这首美丽的诗歌就是在描写这张春玲。
张春玲到北京的医院整容,医生说:“她的手术很成功,通过仪器能恢复原形。”
“同学们!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位残疾的小女孩吧!”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 篇10
历史永远记得这一天——2008年5月12日,可怕的地震将四川省的人们打了个措手不及,一刹那间,山崩地裂、飞沙走石,大地仿佛一条巨龙在咆哮,它震垮了房屋——只留下了一片片废墟与瓦砾;它夺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使无数的家庭支离破碎;它留下了满地疮痍——到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在灾难面前,英勇的四川人民没有屈服,奋力抗震救灾,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而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一个只有九岁的小男孩——林浩。
林浩是美丽的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个子小小的,长得虎头虎脑的,当我第一次从电视上看到他时,我都惊呆了,他好小,跟我这个大个子比他真是一个小萝卜头,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小萝卜头却在灾难降临时,用他那稚嫩的双肩背出了两个同学。当时正上数学课,他本来是完好无损地逃生出来的,可当他看到瓦砾下面的同学在挣扎、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爬过去,使劲地拖出来一个,又爬回去奋力救出了另一个女同学。当他再次去救其他同学时,却被垮塌的石板压在了下面,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使劲挣扎才逃了出来,而他脸上却留下了醒目的擦伤,头顶上一块鸡蛋大小的疤痕令人触目惊心。
而当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时,他腼腆地笑了,稚嫩的童声回答得那么镇定:“因为我是班长!班级没有了,要我这个班长有什么用呢!”这是多么质朴的`一句话,而这却需要多大的勇气呀!在如今的社会中,相信许多大人面对这种情况也会选择保全自己,可就是这样一个小萝卜头却用惊人的勇气告诉人们:我虽然小,可我身上却蕴藏着惊人的力量,灾难可以夺走我们的生命,夺走我们的财物,却摧不垮我们的意志。我们可以舍弃很多东西,却不能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丢弃——那就是友爱互助、舍己为人。
我不禁反思,跟林浩比,同样作为班干部的我,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又该为这个班做什么?为与我朝夕相处了五年的同学们做什么?让我们记住2008年5月12日,记住这个叫林浩的小萝卜头,向这位抗震救灾的小英雄致敬!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 篇11
“5.12”四川大地震过后,全国人民都时刻关注着灾区。然而,在灾区,有许多英雄少年靠自己的双手勇敢地救出被埋在废墟下的同学。今天,我看了《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典礼》后,被那四川的二十多位英雄少年深深感动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两位小英雄。一位是面容缺残、双手都只剩下两个手指的少年张春玲。地震发生后,敏捷的她迅速跑出学校,当她已经跑出两百多米的时候,她已经快到了安全地带。但她又马上想起她还在学校休息的同学们,于是又跑了回去。跑回学校的张春玲发现有同学已被废墟压住,她靠自己残疾的双手,努力挖掘着同学身上的废墟。过了一会儿,张春玲的双手已经是血肉模糊,但她坚持着。她坚持到了最后,把同学从废墟下救了出来。张春玲用自己缺残的双手创造出了奇迹!
另一位英雄少年是徐中正。在地震发生后,他没有慌乱,而是平静地对同学们说:“大家别慌,没事的。救援队一定会来救我们的'!大家来唱国歌吧!”
在他的带领下,全班同学大声地唱起了国歌。在国歌声中,大家忘了害怕,也忘了疲劳,完全投入到了歌声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国歌声一遍遍响起。过了很长时间,救援队赶来了。徐中正一班的同学们用歌声叫住了路过他们遇难的地方的救援队。他们获救了!
这两位小英雄,是我们中国的骄傲。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说明了我们很团结。这些英雄少年在灾难面前临危不惧,救了自己也救了别人,与同学们一起共度难关。这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学习灾区的英雄少年,学会做一个在灾难面前临危不惧的人。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相关文章:
学习抗震救灾英雄事迹心得体会08-15
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感想08-17
英雄事迹的作文08-07
汶川抗震救灾中感人的先进事迹08-16
供电公司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材料08-17
杨靖宇的英雄事迹08-13
“英雄中队”事迹材料08-23
英雄事迹材料11-28
美德少年的事迹材料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