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党政资料>事迹材料>功勋模范人物于敏事迹材料

功勋模范人物于敏事迹材料

时间:2024-04-25 17:28:14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功勋模范人物于敏事迹材料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事迹材料吧,根据范围的不同,事迹材料可分为集体事迹材料和个人事迹材料。那么什么样的事迹材料才是规范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功勋模范人物于敏事迹材料,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功勋模范人物于敏事迹材料

功勋模范人物于敏事迹材料1

  于敏,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连续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xx年获国家最高科技奖。20xx年,授予于敏“共和国勋章”。

功勋模范人物于敏事迹材料2

  中国能以最快速度成功研制氢弹、创造世界核武器科技史上的惊人奇迹,于敏功不可没,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

  然而,于敏却只是将自己看作科研事业的“千万分之一”,他说,“这样提(指称自己为‘氢弹之父’)不符合科学。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

功勋模范人物于敏事迹材料3

  1961年1月,一次重大人生选择摆在了35岁的于敏面前——作为副组长领导和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氢弹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核武器,氢弹的研究毫无疑问属于国家安全最高等级的绝密工程,一旦参与其中,就意味着今后将长期隐姓埋名、忙碌奔波。

  这对任何人都意味着巨大的牺牲,何况一名刚刚崭露头角的青年科学家。

  “我不能有另外一种选择”,“我过去学的所有东西都可以抛掉”,“我愿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 ”……于敏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挚爱的物理基础理论研究,接受了氢弹研究任务。自那一刻起,“于敏”这个名字连同他的工作,一起变成了绝密。

功勋模范人物于敏事迹材料4

  由于常年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在1969年到1973年中间有三次和死亡之神擦肩而过,但他总是在病刚刚好转就又投身研究中。

  他28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80高龄之时,于敏老先生仍然在研究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他几乎为我国国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功勋模范人物于敏事迹材料5

  除了氢弹,于敏还是中国中子弹理论设计的技术把关者和负责人。中子弹也是一种核弹。

  于敏又被人们称为“中国中子弹之父”,但他生前并不愿意人们叫他“某某之父”,曾说:“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于敏老师生动的写照。由于长期过度的脑力劳动,他身体很虚弱,有时实在不舒服,无法来办公室讨论,就约我们去他家里讨论,而且一讨论就是三四个小时。孙阿姨说:‘你们一来,老于就好多了。’”北京九所研究员、于敏带的博士生蓝可说。

  他把毕生精力全部投入到国家尖端国防科技的发展上,甚至无暇出版学术专著。

功勋模范人物于敏事迹材料6

  于敏成长于旧中国最动荡不安的时期,兵荒马乱,流离失所。幼年的于敏,常与大他三岁的姐姐藏在炕沿下,躲避呼啸而来的枪弹。一年夏天,刚学会骑自行车的于敏,就险些遭到横冲直撞的日军吉普车碾压。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难以抚平的童年屈辱,对侵略者的切齿痛恨,激发了少年于敏的民族自尊心,化为他此后一生“科学救国”的精神动力,“愿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1944 年,于敏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两年后,出于对理论研究的热爱,转入理学院物理系。1949 年新中国成立,于敏顺利考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并很快崭露头角。

功勋模范人物于敏事迹材料7

  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首次使用原子弹,其威力震惊世人,看到此,身处积贫积弱的祖国,于敏坚定了科学救国的决心。

  1946年,他从北京大学工学院转到理学院物理系,1951年,于敏刚刚在北京大学担任助教不到一年,就受邀前往新中国第一个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从事核武器相关研究,并在短短数年间掌握了国际核物理精髓,使我国的原子核研究上升到全新高度。

  1961年,组织决定让他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他再一次舍下刚刚开垦出一片新天地的领域,填补祖国需要的.另一个空白。

  几年时间内,从对氢弹完全不懂,到突破核大国对氢弹理论技术封锁,“于敏方案”矗立起氢弹研制的一座丰碑。

功勋模范人物于敏事迹材料8

  于敏,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

  对于业界公认的“中国氢弹之父”这一美誉,于敏本人并不乐意承受:“核武器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必须精诚团结,密切合作,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相比较,他更喜欢“国产土专家”的称谓,因为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

功勋模范人物于敏事迹材料9

  于敏的低调正是其座右铭“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折射。应国家需要,他于上个世纪60年代放下即将取得重大成功的`原子核理论研究,从零开始投入氢弹的研制。相比原子弹,氢弹性能更优越,为了粉碎核大国的武力威胁,中国必须要拥有自己的氢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首次空投氢弹爆炸成功。从突破原子弹到突破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前苏联用了6年零3个月,而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

  核武器的跨越式发展,为新中国的和平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成功的喜悦只能藏在心里,出于保密的需要,哪怕是对最亲近的家人,于敏也不能透露自己是做什么的。30年隐姓埋名之后,直到1999年,于敏才第一次公开露面,被授予“两弹一星元勋”。又过了16年,20xx年1月9日,他第二次公开露面,摘得国家最高科技奖桂冠。

功勋模范人物于敏事迹材料10

  于敏出生在一个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战乱年代,侵略者的暴行,给他的`童年留下了惨痛的记忆。

  有一次,于敏差点儿遭到一辆横冲直撞的日本军车碾压。那一刻,只有12岁的于敏惊恐、愤怒,更切身体味到了“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的亡国奴滋味。从此,于敏更加发奋学习,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像岳飞一样荡寇平虏,重振山河!

功勋模范人物于敏事迹材料11

  于敏先生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在氢弹研制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开创性地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型基本完整的`设想,发挥了理论研究设计开拓者、领军人的关键作用,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对我国核武器发展做出了显著成就。

  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尤其是我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功勋模范人物于敏事迹材料12

  于敏老先生的名字解密时间是1988年,而第一次公布于大众面前,是在1999年的“ 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发布会上,此时距离于敏从事氢弹研发,已经过去28年了。“国产专家一号”——人们这样亲切地称呼于敏。

  于敏的年少时期几乎经历了中国最动荡的年代,十三岁的时候他在天津市里骑自行车,迎面而来开车的'日本人顺势就想撞他,从此他的心中就生出一个念头:“国家强大起来,绝对不要再受外国人的欺负!”他没有留过洋,却也成为世界一流的理论物理学家;在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巅峰时期,他毅然服从国家需要,开始从事氢弹理论的探索研究工作。

【功勋模范人物于敏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01-14

道德模范人物先进事迹材料08-04

2023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10-19

敬业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10-10

地铁公司功勋人物先进事迹材料08-02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精选18篇)04-19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15篇02-23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7篇)01-14

最新劳动模范人物事迹材料10-21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13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