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作文大全>高考作文>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源于审题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源于审题

时间:2023-02-11 06:46:33 高考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源于审题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源于审题  
  作者简介:熊少华,重庆语文特级教师,重庆市首批语文学科带头人。曾于06—08年担任重庆市高考作文阅卷组指导委员。撰写论文40余篇,先后在重庆、云南,贵州等省(市)做过作文教学专题报告。
  重庆熊少华
  语文考试,作文就是半壁江山,大干世界,甸写万象.存下笔之前确定写什么则是坐稳半壁江山的关键所在。如若写什么的问题都没有考虑好,那么文章的结构章法、表达技巧,铺陈叙事等问题就成了无皮之毛。
  当今考试作文的命定,大多提供了广阔的写作天地,在思考写什么时,给考生提供了自由驰骋的空间,也正因为如此,又恰恰容易使考生在写什么上又把握不住,容易下笔前离题万里,导致作文审题不当而丢分。
  作文的命题方式,大致分为三种: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从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走向看,材料作文有15篇(含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3篇,其中材料加话题的只有一篇,而09年没有一篇话题作文。从近两年的作文走向看,话题作文已成强弩之末,而材料作文又占据了主阵地,因此熟练地掌握各种方式的审题,对于写好文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命题作文的审题
  1.了解题目的寓意
  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
  比如,辽宁的命题作文“肩膀”,就是一道寓意(比喻义)性的命题作文题,实体的肩膀谁都知道,但要写成作文就一定得找到实体意义之外的意义,即“肩膀”的深层次含义——比喻义、象征义。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是用来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是用来承担责任、勇气等。只有这样立意,才算读懂了“肩膀”的比喻义或内涵。
  2.组词造句
  有些题目就一个独词句,对于这样的题目需要进行一定的扩展,具体的做法是进行组词,然后造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样才能有助于自己确定作文的范围和方向。
  如湖南卷要求以“早”为题作文,由于“早”是个独词句,不容易确定具体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范围,如果将“早”进行扩展,比如①有关“早”的词君,如:早晨、早朝、早衰、早搏、早退……②有关“早”的名言警句,如:“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早起的鸟儿有虫子吃”“早睡早起身体好一枪打出头鸟”“一日之计在于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③有关“早”的成语,如:起早贪黑、早朝晏罢、早出暮归、早出晚归、早知今日侮不当初、未雨绸缪……④有关“早”的当今热点现象,如:早熟、早恋、早教、早成名等等,如果将这些词句进行筛选,就能很快地选好自己要写的内容或者范围。如果你对其中某个词句情有独钟,就解决了你作文写什么的问题了。
  3.对题目进行自问自答,引出作文的思路
  有些题目可以通过自问自答,从不同角度帮助自己打开思路,比如可以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提问,然后自己做出回答,往往就是作文的写作范围和思路。比如,重庆卷“难题”,自问:“什么是难题”,自答是“需要排除而起着阻碍作用的问题就是难题”;自问:“当今社会有什么样的难题”,自答:“环保问题是个难题”“世界和平是个难题”‘人口增长和控制是个难题”“就业问题是个难题”“廉政建设是个难题”“自我认识是个难题”等等。又如,2008年高考作文(重庆卷)题目:《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1)自然界。(2)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3)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对于这个题目,可以运用’问答法”,例如:“自然”指什么?“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意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我们还可接着自问自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这样立意就明显了。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自问自答,就能打开自己的思路,然后确定一个自己认为比较新而又得心应手的内容加以构思下笔,这样就为作文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增补信息,缩小外延
  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比如:
  2008年高考作文(湖北卷)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冢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材料作文一般有两类:
  一类是有着很明晰的叙述对象,有着清晰的事件,只要抓住叙述对象做了什么事,产生了什么结果,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这就是我们所要抓住的立意点,也就是文章的主旨。
  比如2010年的辽亍卷:3岁的托尼把手伸进瓶子,慢慢地抓了一把糖果,他想抽出手时,瓶口太小,出不来。他一颗糖也不想放弃,手又出不出来,“哇”地一声哭了。
  农场主规定每个雇工除了工钱之外,还可以自选一筐水果带走。20岁的托尼看重一筐装得最满的大框,费了好半天也没搬动。他喘了口气,重新寻了一筐小的,高高兴兴地走出了果园。
  老板宣布,谁能追回一笔30万英镑的贷款,就把其中的10万奖金给他。员工纷纷出马,却都无功而返。58岁的托尼也申请试试,两天之后就将追回来的20万贷款交给了老板。原来他告诉对方只需交21万就算结清,对方终于还款,他也分得了1万英镑的奖金。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这个材料有明确的叙述对象,也有清晰事件,只是片段的一个组合,根据材料,可以这样去分析:
  第一次,是年幼无知,是占有欲望太强,结果教训深刻,将欲取之,必先留有余地,是取和舍的辨证关系。
  第二次,是而立之年,懂得知足长乐的道理了,是谦让和争执的关系。
  第三次,是快退休年龄,是天命之年,也是耳顺之年,知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知道利益均摊,不能总想取而却不想舍,已经把得和失的辨证关系搞清楚了,是他高于他人之处。人生不断历练,达到成熟。是人和人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共同合作实现双赢的关系,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阶段都具体地点明人物的年龄,即通过一个人的成长史看出贪欲——克制——忍让,换句话,自私——克己——为他人着想。道德境界不断提升完善的过程。
  从材料分析看,是谈人的欲望,3岁时幼稚,太想占有,反而得不到;20岁已成熟,知足长乐,不贪心;58岁,已经有了更高的思想境界,知道考虑别人的利益,替别人着想,也是替自己着想,人都为了自己,都见利忘义,都惟利是图,谁也不让谁,结果那些讨债人根本没有想到别人的利益,光想自己的利益,结果失败告终。社会现在处于物欲横流时期,人人占有欲都很强,就没有想到人人为我,我也应该为人人。如果大家都自私自利,都惟利是图,都物欲熏心,就失去了好多做人的美德了。如果有这样分析,就可以拟出这样的题目:“谈知足常乐”“谈得与失”“吃亏是福”“幼稚与成熟”“当大家都想索取的时候”“多得不如现得,现得不如少得”等。
  一类材料没有什么具体的叙述对象。
  比如:2010年全国卷2材料: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扣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一一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于此类材料,首先是要看出现的频率最高的词语,即“浅阅读”,然后看看围绕“浅阅读”有哪些观点,这些观点分为几类。自己赞同哪里一类,由此来进行拟题,对于“浅阅读”可以从正面、反面或者辨证的角度来立论,关键在于要有明确的观点,比如“浅阅读是值得倡导的新型的阅读方式”“浅阅读轻松实用”“浅阅读是浮光掠影”“深、浅阅读都不可偏废”等。
  但这两类材料还要注意几个原则:
  1.立足于材料,不要随意延伸
  比如:程鑫珊的一首小诗:
  上帝爱鱼
  造了许多湖泊和小溪
  人类爱鱼
  造了许多网鱼的工具
  这则材料中,出现了两个叙述对象,但没有结果,还有出现了两次的一个词汇“爱”。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两点出发来看这则材料,人怎么爱,上帝怎么爱。所以,我们写作时就一定要抓住如何去爱来写。
  但是有些同学把这则材料作了延伸,上帝爱鱼,为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于是鱼能自由自在地生活,从而生生不息;而人类为了一己之私,制造捕鱼的工具,把鱼据为己有,最终使鱼受到伤害。从这两个结果来看,可以得出出发点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
  还有同学认为上帝既然是上帝,就是他站得高,所以他看得远。人类之所以为人类,就是因为人类没有上帝站得高,所以没有上帝看得远。由此可以得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结论,或者是高度决定一切。
  还有的同学这样来看,上帝从他的角度来看,鱼儿应该自由自在地生活,于是就给鱼提供广阔的空间,而人类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鱼儿应该为自己提供食物,所以人类就应该捕杀鱼儿,于是就得出角度不同,采取的方式也不同,或者是事物都有两面性。
  这些学生应该说在审题时是下了功夫的,但由于延伸得过深,以至于曲解了材料的本意,从而导致偏题。
  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材料出发,全面理解材料,又不要过深地延伸。
  2.看到材料时,要把实的东西隐去,把虚的东西(要么是人本身应该具有的一种美德,要么是人们普遍认同的一种哲理)突现出来
  比如这则材料,上帝也好,人类也好,鱼也好,只不过都是作者借以说明应该如何去爱的载体,他的主要目的是彰显应该如何去爱这一主题的,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个材料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隐含的意思,要说不延伸,也不是一点儿不延伸,但一定要立足于材料来延伸,而不是信马由缰地胡乱延伸!
  3.不能与社会主流意识相违背
  社会主流意识是什么?这个没有一个明显的规定,但我们一听就知道什么是社会主流意识,什么是与之相违背的。
  比如上帝爱鱼这则材料,现在提倡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家园,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有些同学偏偏写成“占有你,是为了保护你”,这就是与社会主流相违背的!
  作者本身可能是想反弹琵琶,但这个反弹琵琶实在是与现在的社会主体意识背离得太远,想得高分的可能性就不大。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源于审题】相关文章:

关于审题的写作指导08-09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08-15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4篇08-23

2013年高考作文写作指导08-16

高考作文指导05-16

高考作文指导05-11

写作来源于生活08-05

英语写作指导07-30

英语写作指导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