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作文大全>写作技巧>立意篇:如何使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立意篇:如何使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时间:2022-08-16 03:35:41 写作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立意篇:如何使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从“怦然心动”到“若有所思”—立意篇:如何使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供稿/李跃庭孙立权[东北师大附中]
  
  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
  
  根据上述图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专题解说
  
  在高考作文中,所谓立意,就是指命意,即作文确定的主题。新课标高考大纲对于考生作文的立意能力有以下要求:在基础等级中,强调“符合题意”“思想健康”。在发展等级中,一方面要求“深刻”,也即“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另一方面要求“有创新”,也即“见解新颖,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那么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我们如何在立意上使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呢?
  
  所谓“启发”,也就是阐明事理,引起读者联想而有所领悟。诚如李镇西老师所说的,“写作从生活开始,生活从细处感悟。感:是感动,悟:是思考。好的文章总是从怦然心动到若有所思”。如果说“怦然心动”来自于感性的触发,“若有所思”则源于理性的启迪。总而言之,一篇在观点上予人以理性的启迪的作文,应该具有高屋建瓴的高度、包罗万象的广度、鞭辟入里的深度、振聋发聩的力度。
  
  由于目前新材料作文在全国或地方的高考命题中备受青睐,考生能否熟练地运用议论文体的一般写作方法来构思成文,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一般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立论),解决问题(结论)。在这一思维逻辑的三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具有启发作用,关键是我们是否能够在全面理解材料内容,深入发掘材料蕴涵的基础上,提出真问题、好问题、核心问题,全面地、发展地、联系地分析-问题,充满实效性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我们以2012年高考湖南卷的作文真题为例,来介绍面对一个作文题目,应该如何在审题立意、构思成文的过程中使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在笔者看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来审题和立意——
  
  第一:看题目,定类型。浏览题干,我们可以认识到这是一个典型的新材料作文题。
  
  第二:看要求,审材料。所谓材料,在本题中是指同时包含图片和文字的材料。其中图片展示了一双摊开的手的形象,文字则描述了手的不同动作及其内涵。
  
  第三:提要旨,明立意。综合图文材料具有共通性的主要信息,我们明确应该以“手”为中心(或话题)来构思成文。
  
  第四:读材料,找角度。从文字材料给出的四句话入手,我们可以提炼出服务、想象、创造、收获以及其他立意,可谓不一而足。
  
  那么如何在立意上使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呢?对本题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多重角度立意或单一角度立意的不同路径来实现这一点。
  
  从前者着眼,举例说明,我们可以围绕“双手有力量”这一中心论点设计三个分论点,如“双手的力量是坚定”“双手的力量是仁爱”“双手的力量是诚实”等,结合丰富多彩的事实论据加以论证,无疑会收到发人深省之效。多重角度立意的优点是着眼点多、选材面宽,缺点是浅尝辄止、流于表面。
  
  从后者着眼,举例说明,我们可以围绕着“双手有责任”这一中心论点设计三个分论点,循序渐进地强调“每个人手中有了责任,其家庭必事业兴旺”“每个家都伸手承担责任,其国必腾翱于世”“每个国都勇担重任,世界必大同和顺”,兼以层层递进的论证结构和富有说服力的论据支撑,同样予人以启迪和开示。单一角度立意的优点是中心明确、开掘深入,缺点是在结构设计、素材选择等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在具体写作时,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就是——紧扣自己选择的立意落笔。力争做到:标题有“手”,首段有“手”,过渡段、关键句有“手”,尾段有“手”,是为“一手遮天”。如果选定了议论文体,那作文语言就要落实“凝练”,以“深刻”为要;如果选定了记叙文体,那作文语言就要关注“细节”,以“感人”为先。
  
  当然,为了使观点的启发作用得到有效的体现,还要注意规避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处理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时过于简单化,未能将作文立意与“手”的不同动作之间的关系阐述明白——如“司马迁伸出双手,撰写了《史记》”“爱迪生伸出双手,发明了电灯”“邰丽华伸出双手,演绎了舞蹈”等,都属。于单纯罗列事实,简单比附,有严重的套作嫌疑。第二,单纯从“手”作为身体器官的功能入手,着眼于具体动作,只做到了“入乎其内”,没有实现“出乎其外”——结合相关的蕴涵和深层意义来阐发。
  
  下面,我们再以一个高考作文模拟题为例,通过审题立意的训练,发掘“立意如何使观点具有启发作用”的一般性方法。
  
  通观整则材料,无论是场面描写(充满夸张、反讽意味的广告创意),还是事实叙述(具有反思、批判精神的专家观点),无外乎凸显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其一,为生活中的小惊喜而欢呼;其二,应该在生活中要求大惊喜,赢取大欢呼。
  
  对于这种对比型的文字材料,我们应该从辩证思考的角度对不同的观点予以认真审视和深入解读。两则材料对于“惊喜”和“欢呼”的认同与追求是具有共通性的,只是在“惊喜”和与之相应的“欢呼”的程度上存在着“小大之辩”。
  
  从立意角度的选取上,我们同样可以遵循正、反、合的三种逻辑思路来入手。既可以单纯肯定前者,也可以全面认同后者,同样可以从辩证思维出发综合两者的合理之处,做到相辅相成、融会贯通。
  
  “为生活中的小惊喜而欢呼”,既可以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道家思想着眼,也可以从“知足常乐是应有的人生态度”“珍惜人在现实中已经拥有的点滴幸福”“对生活的每一份馈赠都满怀感恩之心”等角度入手来立意。对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精神渐趋委顿、行为缺少活力的麻木的现代人而言,这些观点无疑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要求大惊喜,赢取大欢呼”,显然在立意上更为高远和超拔。如果说前者反映的人生态度是现实主义风格的,后者理应是充满了理想主义情调。诚如诸葛亮的名言“志当存高远”,或如鲁迅所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如果人类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满足于“独善其身”的现实处境,也就丧失了超越自我、改变世界,着眼于“兼济天下”的创造激情,社会怎样发展?文明如何进步?
  
  当然,如果既能在现实生活中保有发现细节、拥抱美好、感激生活的达观心态,又不失去放眼未来、迎接挑战、开拓进取的向上精神,同样引人深思、予人鼓舞、催人奋进。
  
  以上分析只是略作提示,点到为止,相信通过两篇例文佳作,会帮助我们深入体会“立意如何使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某名牌方便面的电视广告创意如下:灯光鲜亮的快餐厅里,一位装束时髦的姑娘背对镜头坐着,忽然,她发出一声洪亮的惊呼。镜头迅速移到姑娘面前,啊,原来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只见她从碗里拎出一张小纸片,眼神迷离,声音发颤:“我中奖了,一只卤蛋耶……”随即画面上跳出一行字:“为生活中的小惊喜而欢呼!”
  
  对此有人提出质疑:“真是只有卤蛋可以欢呼了吗?为什么不能继续要求大惊喜、赢取大欢呼?”
  
  欢呼,为了生活本身
  
  文/李潇天[东北师大附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名牌方便面的电视广告创意如下:灯光鲜亮的快餐厅里,一位装束时髦的姑娘背对镜头坐着,忽然,她发出一声洪亮的惊呼。镜头迅速移到姑娘面前,啊,原来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只见她从碗里拎出一张小纸片,眼神迷离,声音发颤:“我中奖了,一只卤蛋耶……”随即画面上跳出一行字:“为生活中的小惊喜而欢呼!”
  
  对此有人提出质疑:“真是只有卤蛋可以欢呼了吗?为什么不能继续要求大惊喜、赢取大欢呼?”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当一位勇士泅渡了海峡,喷洒着香槟为毕生的愿望仰天长啸,这一刻为何不能庆祝?当一名“蚁族”在泡面里意外觅得一只卤蛋,受到慰藉的灵魂将数年积郁的压力化为一声惊叹,这一秒何尝不可欢呼?
  
  为大器者,多为喜怒不形于色。
  
  秋阳穿过瓦楞上的衰草照在大杂院里的一把藤椅上,一个年轻人兴奋地奔向椅子上的老人?“爸,您终于被平反了!”那老人瞥了一眼年轻人手中被攥成一匝的报纸,若有所悟,轻声吐出一个“哦”字,便继续闭目养神,伴着蝉声转动着手心里的核桃。十年前,老人的一篇《新人口沦》遭到几乎所有官方喉舌的口诛笔伐,当家人向他报告此事,他也只用了一个“哦”便淡然跌入那个时代所有文化人共同的漩涡中了。马寅初先生用两个平淡到难以辨识的音节回应了宕然起伏的命运。
  
  淝水捷报扰不乱谢安的棋局,投票结果惊不醒梁振英的梦境。漫看云卷,闲观花落,他们对奇功至幸不加庆祝,因为深谙生活本身就是一场盛筵,拥有宏阔的视野就必然忽略镶珠嵌玉的精致。
  
  名百代者,不乏啼笑不失于微。
  
  细雨沿着伞缘滑落,木屐在石阶上笃笃作响,水珠溅湿了太守的褂摆。东坡连忙推门,便一下觉得扑面来香,心下忖道:出差整日,怕是肉已炖碎了。快马加鞭,还是晚了。当他揭开盖,却再也无法按捺兴奋,帘外“雨潺潺”,只怕这意外创生的美食已令他腹内“鸣锵锵”了。他随后饶有兴味地“趁职之便”推广此菜,将它与苏堤共同打造成了“惠民万世”的功绩。
  
  汪曾祺为了腌瓜的一记脆劲儿陶醉不已,王羲之为了一群白鹅不惜交换以墨宝,林清玄“常想一二”乐以终日,皆是渗透了生活之美匿于无形。为小事而欢呼,殊不知是一份常葆乐观的大智慧。
  
  欢呼,是否“呼”出声响,因时而异,但这个“欢”字,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良方。呼,固然须有声有色;欢,更要发自肺腑。
  
  幸福无大小,皆是命运的眷顾;随时可欢呼,尽是对生活的倾诉。
  
  面对是否应该“为生活中的小惊喜而欢呼”这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本文作者没有囿于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而是从辩证思维出发,从“为大器者,多为喜怒不形于色”和“名百代者,不乏啼笑不失于微”这两个角度入手,综合二者的合理之处,力争做到相辅相成、融会贯通。无论是马寅初因《新人口论》而遭遇不同待遇的淡定反应,抑或苏东坡在被贬谪期间对美食东坡肉的发明,以及谢安、梁振英、汪曾祺、王羲之、林清玄等例证的巧妙运用,都为文章增色不少。全篇可谓立意高远,文质兼美。
  
  (李跃庭)
  
  例文二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这是青年作家七堇年面对这纷扰世间的姿态——享朴素细微之韵,寻远方执梦之美。
  
  享微之喜,寻梦之愉
  
  文/陈雅慧[东北师大附中]
  
  人生如能到此境界,也便无悔无憾了。其实,人皆如此——活在现实与梦想的夹缝中,恼于现实的繁杂琐碎,苦于梦想的遥不可及。在这至小的罅隙中自得其乐,享受其中之欢喜的人却鲜有。
  
  浅淡如水的生活亦能寻其细微之美。
  
  生活中的美只会闪现在那些能发现美的眸子中。明媚的午后,慵懒的日光,浓醇的咖啡,轻柔的旋律,其中之韵味也会让人心向往之。享受生活点滴间的美好,不在于生活本身,而在于人为。
  
  季羡林老先生会因清华园的一草一木而流连驻足,会因其枝繁叶茂而满心欢喜。也许草木的变化在太多人眼里只是模糊的背景,而在季老眼里则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陪伴——岁月变迁,物是人非,只有这些草木依旧。这种细微之处的喜悦需要我们的发现与珍惜。
  
  遥远追梦的征途亦可享其大成之喜。
  
  当残忍的现实给予人当头捧喝时,支撑着自己仍要坚忍地站起来,走下去的信念叫梦想。追求梦想的道路是崎岖的,可梦想实现后一览众山小时的喜悦却也是甘甜至极的。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了这份毕生所追寻的大成之喜奋斗终生,无怨无悔。
  
  一生伏首拜阳明。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格竹七日寻真知,终于龙场顿悟——“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王阳明一乍之志便是做圣贤。“早岁业举,溺志词章之习,稍知从事正学,苦于众说之纷扰,茫无可入。其后谪官龙场,居夷处困,动心忍性之余,恍若有悟,体验探求,再更寒暑,证诸五经、四子,沛然若决江河而放诸海也”。他不仅苦求真理,终得大成,且一生平定江西,擒获宁王,获“大明军神”之美名,赫赫战功,扬名万里,终成为与孔孟朱并称的大圣贤。这种大成之喜亦是芸芸众生毕生所渴求。
  
  无论是朴素生活中闪现的欢喜,抑或遥远梦想实现后的满足,皆为人生之欢愉,无须舍其一二而求他。因为,我们活在现实里,只为了寻那一个遥远的梦。
  
  作为生活在现实中的人,是“为生活中的小惊喜而欢呼”,还是“要求大欢喜,赢取大欢呼”,在抉择起来的确令人颇费思量。本文超越了立论上的单一角度,从辩证统一的角度立意,倡导“享朴素细微之韵,寻远方执梦之美”,做到了全面审视、相得益彰。无论是季羡林先生对清华园里一草一木的流连之兴,抑或王阳明建功立业、名垂后世的大成之喜,只要能在现实生活中葆有发现细节、拥抱美好的达观心态,又不失去放眼未来、开拓进取的向上精神,都是符合材料题旨的中肯之论。
  
  (李跃庭)

【立意篇:如何使观点具有启发作用】相关文章:

如何使立意深刻新颖08-20

作文立意:如何求“新”求“深”08-18

如何打造开放而具有活力的初中数学课堂08-24

启发的作文08-24

启发的作文02-27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引导学生确立议论文的观点09-04

启发的作文15篇04-09

启发的作文(15篇)05-11

受到启发的作文04-01

受启发的句子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