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校秘书工作职业化的思考
高校秘书工作职业化的思考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众多社会职业正逐步与国际同行业接轨,实现职业化。秘书职业是现代社会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类型,但目前来看,我国的秘书职业化程度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高校行政与社会公共行政的区别,在于高校的主体是教师,往往其行政的决策者和参与者多为教学或研究一线的教授和专家,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和科研,而具体行政指令的执行则依赖各级行政秘书来实现。所以,高校及院系的行政事务处理的关键,不在于决策而在于执行和落实,高校的行政执行力往往取决于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各级行政秘书高效及职业化的执行力,因此高校以及院系各级行政秘书的职业化塑造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现代社会,秘书的定义是指“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上司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据记载,在西方国家,秘书最早产生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英国民主革命家、激进派领袖罗伯斯皮尔首先聘用私人秘书,随后,社会知名人士均以聘请私人秘书作为身份象征,由此秘书职业迅速风行。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秘书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普遍的社会职业之一,现今西方国家的秘书从业者人数众多,分布广泛,并且在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秘书从业人数越多。秘书职业以私人聘用制开始,决定了西方国家的秘书职业在职业化道路上发展迅速,日趋成熟。“秘书”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汉书》,其所指经历了由物到人的转变,在晋代之后,宫廷中逐渐开始设置秘书寺、秘书省等与近代秘书职业职能相近的官署机构。由于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原因,在中国“秘书”一词更多被赋予了官职的含义。
秘书的专业化教育是秘书职业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国的秘书专业教育主要是通过普通高校秘书本科教育和高职高专秘书教育实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开设秘书专业本科教育的高校有150 多所,开设高职高专类秘书教育的学校有800 多所,秘书专业开办30 多年来,至今甚至未能列入教育部全日制本科专业目录。这与当今中国的社会需求相比,秘书人才培养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特别是在高校中,仍有相当一部分秘书是专业教师或行政人员转岗担任,这其中有大部分还不具备文科或管理学背景,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秘书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行政工作的核心在于管理,而管理的本质是服务。以我校为例,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在办学的各个方面及综合实力上均取得了快速发展和大幅提升,一方面得益于学校领导者正确和有远见的决策,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学校的行政机构有着较高的效率和很强的执行力。面向未来,在学校高速发展和日趋国际化的新形势下,学校正在着力提倡建设“服务机关、效率机关、学习机关”,这同时对学校各级行政秘书的自身素质和职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提高学校行政秘书自身素质,推进秘书工作职业化可以有以下几个突破点:
第一,提高国际化能力:形成多元文化背景,拓展全球视野,增强外语能力。随着学校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与外国人员交流合作甚至共事已经不仅仅是外事部门的工作,能够在了解对方文化背景的前提下,顺畅与外国人员沟通,并在全球视野下考虑问题和开展工作对于维护学校的核心利益,建立学校的国际化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的行政秘书往往是校院领导和教师们对外的直接联络人和决策的执行人,提高秘书的国际化能力是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有力保障。
第二,深入推进秘书工作的规范化和流程化建设。学校自2007年起,利用两年时间,在校级行政机关推进“规范管理”,对各项行政工作用规章制度的形式进行规范化和流程化,将大学管理和运行效率置于规范高效的轨道。秘书工作的兼具繁杂性和日常性,对繁杂事务的规范化和日常事务的流程化是提高秘书工作效率的关键,有利于建设服务机关和效率机关。
第三,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开展秘书学理论研究。秘书学理论研究有利于深入认识秘书的职业性质与职业特征,是秘书职业化的坚实基础和强劲动力,是提升秘书自身素质和理论水平的必要途径。高校不同于社会其它组织的显著特点就是高校拥有大量的学习资源和多学科优势,具备得天独厚的学术氛围,同时便于解决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脱节的问题,有利于学习型机关的建设。
高校行政秘书的职业化是社会分工细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高校行政秘书的职业化进程,对于顺应国际化发展的潮流,充分发挥秘书职业在学校行政工作中的应有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实现国家转型时期高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高校秘书工作职业化的思考】相关文章:
高校教学秘书工作计划03-10
高校教学秘书工作计划04-14
高校教学秘书工作计划3篇07-23
宁夏高校体育隐性课程的建设与思考04-23
对高校生物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08-27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意义08-18
高校创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思考08-21
高校图书馆发展公共关系学思考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