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人生励志>几则哲学故事

几则哲学故事

时间:2022-08-17 04:14:09 人生励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几则哲学故事

一个人打赌
    德国哲学家A·叔本华(1788--1860年)某年住在法兰克福的旅馆出租套房里。紧靠旅馆有一家小饭馆,他常去那里吃饭,那也是英国军事人员常去的地方。
    一个饭店侍从目睹了一件有趣的事:每次饭前,叔本华总要把一枚金币放在自己面前的桌上,饭后又把金币收回自己的口袋里。
    有一天,这位侍从忍不住问这位哲学家他在干什么。叔本华解释说:他每天在心里与那些军官们打赌,只要他们哪一天会除了马呀、狗呀、女人呀之外还能谈点别的话题,我就把金币放进教学的施舍箱去。

几则哲学故事

并非都来听布
    F·D·E·施莱艾尔马赫(1768--1834年),德国哲学家和神学家,他的神职工作做得尤其出色。
    有人称颂他和他的布道具有少有的广泛性,他的教义宣讲能吸引社会各个阶层的广大听众,不仅有大学生,还有妇女和各级官员。
    对此,施莱艾尔马赫解释说:"我的听众确实由学生、妇女和官员组成,学生们来是为了听我讲道,女人们来是为了看学生,而官员们来则是为了看女人。"

挖苦尼采
    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尼采(1844--1900年)对女性特别仇视,他一生不接触女人,曾经这样说过:"男子应受战争的训练,女子则应受再创造战士的训练。"又说:"你到女人那里去吗?可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
    英国哲学家罗素(1872--1970年)对尼采的哲学极为不满,挖苦他说:"十个女人,有九个女人会使他把鞭子丢掉的,因为他明白了这一点,所以他才要避开女人啊!"

报复记者
    罗素于1920年曾来过中国。可到中国后生了一场大病。病后,他拒绝任何报人的采访,一家对此很不满意的日本报刊谎登了罗素已去世的消息,后虽交涉,他们仍不愿收回此消息。
    在他回国的路上,罗素取道日本,这家报社又设法采访他。作为报复,罗素让他的秘书给每个记者分发印好的字条,纸上写着:"由于罗素先生已死,他无法接受采访。"

人生的幸福
    有一天,罗素的一位年轻朋友来看他。走进门后,只见罗素正双眼视房屋外边的花园,陷入了沉思。
    这位朋友问他:"您在苦思冥想什么?"
    "每当我和一位大科学家谈话,我就肯定自己此生的幸福已经没有希望。但每当我和我的花园谈天,我就深信人生充满了阳光。"

独身的解释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终身未娶。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两个朋友。
    一个朋友问他,"你不为你的独身主义后悔吗?"
    期宾塞愉快地答道:"人们应该满意自己所做出的决定。我为自己的决定感到满意。我常常这样宽慰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有个女人,因为没有做我的妻子而获得了幸福。"

难成亲戚
    英国著名的哲学爱弗兰斯·培根(1561--1626年)家里来了个不速之客,此人名叫荷克,是一名惯匪。法院正在对他进行侦讯起诉,看来非判死刑不可,他请培根救他一命。他的理由是:"荷克" (hog,意为"猪")和培根(bacoh,意为"熏肉")有亲属关系!培根笑着回答说:"朋友,你若不被吊死,我们是没法成为亲戚的,因为猪要死后才能变成熏肉!"

相形显小
    有一次,伊丽莎白女工巡幸到培根的府邸。由于女王生活在诧深墙高的宫庭大院里,平时也多来往于达官显贵们奢侈华贵的住宅,当她看到简朴普通的大法官的宅第时,不禁惊叹道:"你的住宅太小了啊!"
    培根站在女王身边,仔细端详了自己的房舍后,耸耸肩说:"陛下,我的住宅其实并不错,只是因为陛下抬举我,光临寒舍,才使它显得小了。"

剽窃罪
    约翰·沃德爵士于1599年出版了著名的传记小说《亨利四世》。然而这几乎招来了他的杀身之祸,因为当时的伊丽莎白女王认为作者是借古讽今,含沙射影地抨击她的现行政策。

    女王很快召来了司法官员,建议以谋反罪对沃德提起诉讼。培根读过此书并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他站起来表示异议,为作者开脱。他说:"我不敢说书里有谋反的证据,但毫无疑问,该书确有不少重罪的证据。"
    "何以见得?在什么地方?"女王急切地问。
    "在他从泰西塔斯(55--117年),古罗马历史学家,那儿剽窃来的好多段落中,便可找到这类罪证。"培根认真地回答说。

河面上告示
    英国哲学家威廉·休厄尔(1794--1866年)是一位幽默能手。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剑桥的卡姆河只是一条被用作城区排水的排水沟。有一次,女王访问剑桥,在河上的一座桥上停了下来,对族拥着她的剑桥在学的要人说,河里漂着的废纸太多了。威廉·休厄尔接口说:"陛下,它们并不完全是废纸,它们的每一页上都写着告示,通知来访者这条河是不适于游泳的。"

富翁的价值
    英国哲学家、诗人贝恩斯(1823--1887年)在泰晤士河上看见一个富翁被人从河里救了起来。那个冒着生命危险营救富翁的穷人,竟只得到一个铜元的报酬。围观的人被这富翁的吝啬激怒了,要把他再扔到河里去。
    这时,贝恩斯立即上前阻止,说:"放了这位先生吧,他十分了解自己的价值!"

无需再锦上添花
    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休谟(1711--1776年)也是一位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他晚年退休后,每年还能拿到1000英镑的退休金和印书稿费。他在爱丁堡图书馆做管理员时写的《大不颠史》是一本重印多次的畅销书。
    周围的人劝他再写续集,一直写到当代。哲学家摊开两手说:"你们已经给了我太多的荣誉,先生们,但我不想再写了,理由有四点:我太老了,太胖了,太懒了,太富了。"

剩下谁呢
    休谟去逝前不久还出席过一次晚宴。宴会上一个客人抱怨世界充满了敌意,人跟人之间的对立太深了。老哲学家颇不以为然。"不,并非如你所说。"他语重心长地说,"你看,我以前写过能引起敌意的各种题目。道德的,政治的,经济的,还有宗教的,可除了辉格党人、托利党人以及基督教徒以外,我却没有任何敌人。"

死而复生
    一个边远省份的读者给法国哲学家、作家伏尔泰(1694--1778年)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长信,表示仰慕之情。
    伏尔泰回了信,感谢他的深情厚意。从那以后,每隔10来天,此人就给伏尔泰写封信。伏尔泰回信越来越短,终于有一天,这位哲学家再也忍耐不住,回了一封仅一行字的信:"读者阁下,我已经死了。"
    不料几天后,回信又到,信封上写着:"谨呈在九泉之下的、伟大的伏尔泰先生。"
    伏尔泰赶忙回信:"望眼欲穿,请您快来。"

区别
    谁也没有料到,受人尊敬的大学问家伏尔泰竟参加了一个为人不齿的团伙的狂欢。他为自己找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理由。可第二天晚上,他们又邀请他参加。
    "噢,伙计,"伏尔泰神秘地说,"去一次,不失为一个哲学家;去两次,就跟你们同流合污啦。"

岂可再乎
    1717年,伏尔泰因为讥讽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被囚禁在巴士底监狱11个月之久。出狱后,吃够了苦头的哲学家知道此人冒犯不得,便去感谢他的宽宏大量,不计前嫌。摄政王深知伏尔泰的影响,也急于同他化干戈为玉帛。于是两人都讲了许多恰到好处的抱歉之辞。最后伏尔泰再一次表示感激说:"陛下,您真是助人为乐,为我解决了这么长时间的食宿问题,我衷心地再次向您表示感谢。可今后,您就不必再为这件事替我操心啦。"

慢性毒药
    伏尔泰的咖啡瘾很大,一生中喝了数量惊人的咖啡。有个好心人曾告诫他说:"别再喝这种饮料了,这是一种慢性毒药,你是在慢性自杀!"
    "你说得很对,我想它一定是慢性的。"这位年迈的哲学家说,"要不然,为什么我已经喝了65年还没有死呢。"

错误的赞扬

    性格放荡不羁并一贯讥讽当时大人物的伏尔泰,有一天将一名同辈作家赞扬了一番。他的一位朋友当即指出:"听到您这样慷慨地赞扬这位先生,我真遗憾。要知道,就是这位先生在背后经常说您的不是。"
    "这样看来,我们两个人都说错了。"伏尔泰说道。

验明牧师正身
    当伏尔泰到了84岁高龄卧床不起等待死神降临的时候,一位牧师自作多情,走到他的床边,为他祈祷忏悔——这是为垂死者订购天国飞机票或入场券的一贯作业,但是,这位老顽固非但不领情,反而追根究底,盘问起人家的身份来:"牧师先生,是谁叫你来的?"
    "伏尔泰先生,我受上帝的差遣来为你祈祷忏悔的。"
    "那么你拿证件给我看看,验明正身,以防假冒。"

哲学语言
    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1859--1952年)和几位哲学界的同事在百老汇大街上闲逛。突然有人提议去看一场露天电影,刚才还在思考和讨论的头脑还未来得及细想,他们便举步向一家露天电影院走去。等这伙哲学家抵达了目的地,才开始意识到托马斯·鲍威尔的话:"电影要求黑暗,可黑暗在世界这个角落的白天里,并不那么猖獗。"

哲学的责任
    出生于俄国的美国哲学家莫里斯·拉斐尔·科恩(1880--1947年)。在美国哲学界和教育界都很有声誉,曾任纽约学院和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    一次,在他上完哲学导论课后,一名女学生向他抱怨:"科恩教授,听完您的课,我觉得您在我深信不疑的每一件事上都戳了一个孔,可又没有提供替代品来填补,我真有点无所适从了。"
    "小姐,"科恩严肃地说,"你该记得,大力神赫尔克里斯干过许多差事,他清洗了奥吉亚斯王的3000年来打扫的牛厩,难道非得再用什么把它填满吗?"


s("content_relate");

【几则哲学故事】相关文章:

十几减几08-16

《几和几》教学反思04-12

几和几教学反思04-12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08-25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08-24

《几和几》教学反思8篇04-19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01-21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03-26

成长中必须知道的20个故事:驴的哲学08-16

爱的哲学08-16